在面對難以實現的願望時,如何找到樂觀的根據和理由?

樂觀心態固然重要,但有時人的有些願望確實是難以實現的,這種情況下,如何找到樂觀的根據和理由?又或者應該放棄,轉而去實現更切合實際的目標?


現在積極心理學比較熱門,大家都比較提倡樂觀積極的心態。那麼實際上,樂觀是否是絕對有益的?

答案是否定的。

樂觀確實對生活、工作、學習、健康等很多方面都有益,但並不適用於全部情況。是否需要樂觀,還需要看具體的情況。

以工作為例。需要樂觀心態的工作往往是那些容易失敗,但又需要堅持不懈去努力才可能獲得成功的工作。例如銷售。銷售人員因為頻繁面對客戶的拒絕(即失敗),所以尤其需要保持樂觀,否則他們無法堅持工作下去。數據顯示絕大多數銷售在嘗試並失敗4次以後就放棄了,但絕大多數的銷量卻是那些嘗試並失敗4次以後還在繼續嘗試的銷售人員完成的。

當然,有一些銷售人員的樂觀其實是盲目的樂觀—事實本來就很糟糕,只是你想得太美好。但是研究顯示,只要是你在做那些容易失敗的,又需要堅持不懈才可能獲得成功的事情,即使你盲目樂觀,也是有好處的。例如,一個銷售人員給一位重要的客戶打電話,這位客戶不接電話。事實客觀的情況可能確實是:這位客戶非常討厭這名銷售,也對這名銷售想要推銷的產品沒有任何需求和興趣。但如果銷售悲觀或客觀地意識到了客戶是討厭自己,並且對產品也沒有需求沒有興趣,很有可能就不會再聯繫這位客戶。甚至,因為對方討厭自己,而在未來有機會面對這位客戶的時候表現出不自信或者對抗的心理,從而進一步惡化關係。但樂觀的銷售會想,也許只是這位客戶暫時比較忙,沒有空接電話,客戶還是挺喜歡我並且有可能需要產品的。雖然這名樂觀的銷售的想法是錯誤的、不符合實際情況的,但這位銷售更有可能繼續積極地聯繫和面對客戶。因為還在聯繫,並且態度很好、很自信,這位客戶則或許還有那麼一線希望被銷售的堅持所打動,或者某天心情好願意聽他/她說……也就還有機會購買產品。

但是,有些工作崗位是不應該樂觀的,特別是那些不會經常遭受失敗,反而需要小心謹慎的工作,例如財務。在財務及類似的需要謹慎的崗位上,輕度悲觀的人群反而比樂觀的人群要做得好。因為樂觀的人很有可能大意地犯下一些不可挽回的錯誤。

作為企業和組織的管理人員,樂觀程度上保持中立最佳。

總體而言,人如果持有悲觀心態,就更容易因為害怕失敗,而不去面對可能造成失敗的場景。在那些會經歷頻繁失敗的行業或者事項中不去嘗試,就幾乎沒有成功的機會。而人如果抱有樂觀的心態,即使是盲目樂觀,也可能會瞎貓碰到死耗子,因為不斷地嘗試而取得成功。過去的很多研究都發現,在需要經常經歷失敗的領域裡,樂觀者會比那些與他們能力相等的悲觀者要成功。這就是你為什麼應該保持樂觀的理由—因為你樂觀了,就更容易成功。如果你不樂觀,放棄了,那你就根本沒有一絲機會。因此,是否需要保持樂觀,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判定。如果你所定的目標很容易失敗,但是失敗了又沒有什麼巨大的損失,是值得去樂觀的—哪怕是盲目的樂觀也好,因為這樣會提升你的成功幾率。

但如果你想做的事情一旦失敗會造成巨大的損失,那麼這個時候就保持冷靜轉移目標為好。這個損失也可能包括你所花在這個事情上的隱性成本—你可以思考一下,你需要為這個目標付出多少時間、精力、金錢、資源?你有沒有別的性價比更高的選擇?總之,需要你自己去衡量,這個事情的風險、所能帶來的利益、可能造成的損失之間的得失比。


一句話總結:

如果目標容易失敗但失敗了也沒太大損失就可以保持樂觀來增加成功幾率,如果不容易失敗但失敗了損失很大就不要太樂觀。


來來來,做幾道選擇題:
1、這個願望我實現不了,那麼,我有可能實現嗎?
A.有可能——問題解決,去努力吧少年!
B.沒可能——問題解決,放棄吧少年!

好了,開玩笑,下面才是正經回答。簡而言之就是:改變自己,聽天由命。

人格中,根據控制點可分為兩類:內控型人格與外控型人格
內控型人格認為,事件的成功與否取決於自身內部的因素,如努力、天賦等。
外控型人格則認為,更重要的是外部因素,譬如運氣、機遇等等。
內控的人認為自己是生活的主宰,而外控的人往往會認為不管自己是否努力都無濟於事,重要的是運氣、時運等外部因素。

我們先不討論兩種人格的優劣,只考慮如何從外控、內控的角度找到題主要的答案。

1、當某件事情/某個願望無法實現時,我們首先應該反思:為什麼沒有實現呢?
A. 內部因素導致。比如學習不夠好,可能是我還不夠努力,天賦不太行。
B. 外部因素導致的?比如彩票沒中獎就純屬運氣問題。

如果是內部因素導致的,我們需要思考,我有可能通過改變這個內部因素來實現這件事嗎?
A. 可以。比如學習沒有達到目標,可能是還不夠努力,那麼繼續努力就好啦少年。問題解決!
方案一:當問題出在可以控制的內部因素時,努力改變該內部因素。
B. 不可以。我一百米賽跑能跑過博爾特嗎?選美能美過劉燁嗎!唱歌能唱過tfboys嗎?鋼琴能彈過貝多芬嗎? 顯然不太可能啊,外貌、天賦等自身因素是很難通過後天努力改變的,這時候放棄不適合的目標,選擇一個更適合自己的目標。問題解決!
方案二:當問題出在不可控制的內部因素時,別有心理負擔,放棄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路。

如果是外部因素導致的,我們還是要思考——還思考啥啊,都是外部因素的事兒了,跟你一點關係沒有,收拾收拾下次再來吧!問題解決!
方案三:當問題出在外部因素時,不要有心理負擔,都是環境惹的禍,下次再來吧!

以上。

心理學一千零一問 - 知乎專欄
從心理學的視角解答生活中的問題。


條條大路通羅馬,行行出狀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些話人人都知道,但的確是這麼回事。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首先最重要的是認識你自己,知道哪些是你感興趣和擅長的,強迫是沒有太大好處的,就如同最近的一本書《從0到1》,作者有一個觀點:競爭在很多情況下也許並不是最佳效應的,人們因為都集中關注一個點往往忽略了其它也許會產生更大效益的東西,這也是使創造性降低的一個方面,也往往使很多人對自己更近模糊,最後導致—失去本來的自己。其實,世界很大,只是,我們思維太狹窄。每個人都不同,尊重自己,也許,這個才是讓你成功的捷徑。


只談情緒,不談信念的心理師都是耍流氓!


樂不樂觀,只是意識對外在事件的反應,但事件在沒有給出值得樂觀的信號之前,一味的追求樂觀只能適得其反。發展成自負,再重點兒就是妄想症(我中病好年,可以交流心得的。)
但無根據的樂觀是怎麼來的,被迫習得的,最簡單的一句話,我孩子就是不學習,一用起功肯定第一。這是在替孩子吹牛B,也為自負埋下種子了。
別人看到的你與自己知道的你不一樣。衣服都分裡面外面呢!
不忘初心,初衷。初心初衷是什麼?
信念!信念!信念!
我沒有什麼專業背景,一路從病人開始自我開導,自我說服,滿網上找線索,碎(星)片(火)式掙扎過來的,從自卑與自負,迫害與妄想,分心與自閉,我都試著給自己套,又給自己解。感覺像發了一會呆的功夫,卻到三十而立之年了。同學的孩子都上小學了。但時光沒有白費,說多了都是淚流。

情緒只是表象,根本原因是因為信念與價值之間有落差。
信念分原生與習得,價值分你對外,外對你。
你的問題在於


難以實現,說明還有可以實現的幾率,這樣的話,投入還是放棄要看目標對你重不重要,一定要想清楚,沒有這個目標是否就完了?真是如此的話,就抱著挑戰它的心理去迎擊,結果就順乎自然。不是的話,你估計也不會認真投入,放開他就好,因為確實不是你的菜。


當你已經很明顯地發現這個願望是難以達到的,這就說明失敗的可能性極大,這個時候再樂觀的態度也改變不了失敗的結果,而面對失敗,有心的人總是不開心的,會處於消極狀態。

這個時間,建議就改下自己的願望。就好比你原來的目標是要賺1個億實現財務自由,那能不能把這個願望分解下,在2017年先完成積蓄10萬的小目標,當這個目標完成後,我們再一層層去調整自己的下一個小目標,這樣也就離你最終的願望越來越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拿到這樣的結果,你的情緒肯定不差。這就進入到一個樂觀的良性循環。

樂觀不是盲目的,不是摒棄一切願望的樂觀,而是可以引導自己利用自己的優勢和美德,一步步去實現,去獲得成就。


我們提倡樂觀積極的時候,實際上是不想看到別人悲觀消極而影響自己的心情。

這是一個較為顯然的答案,對願望飽含希望並不能實現願望,努力作為力的一種,方向最為重要,其實就是一句話。

悲觀與樂觀並無優劣之分,優劣只在於是否盲目。


再多給自己一次機會,讓絕望來的晚一些。
也許難免失望,但也無妨你度過了一段擁有希望的旅途。
人生本就像在追逐幻光,如果誰真把幻光僅僅看成幻光,他會墜入生活的深淵。


命題有錯 我還想日天呢 可能嗎 願望還是換一個能腳踏實地 能夠伸伸手跳一跳就能摸得著的吧


願望很難實現是常態,實現了是驚喜。


各種自我裝逼就能找到


特別喜歡這個話題,有的時候,我們心中的願望可能是不現實的慾望,只是我們自己一時無法正視,但一旦我們正視了,其實也並沒有那般令人失望,反而我們應該慶幸我們獲取了成熟。
無法實現的願望,我們就把她當作一刻念想,長留心中,也即美好,但一定記住不能讓難以實現的願望擊垮我們向她靠近的動力。這世界上最美的不是終點,而是我在奔跑的路上,兩側儘是風景。


樂觀點,S6見ㄟ( ▔, ▔ )ㄏ


難以實現是什麼標準?怎麼衡量?
先看 問題吧,遠期目標 近期目標 是單純的願望還是切實可行的規劃呢? 樂觀 得有規劃才可能樂觀吧。只是想想的話就別那麼認真了。憂傷了別人,困擾了自己。何必呢。
一點點的積累才能樂觀吧 好高騖遠貌似就只有憂傷了。


就算實現不到,只要自己努力過,就無愧於心了。自己能力還有長進。。自己嘗試過了,以後老了也不後悔


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提到樂觀,我們就必須理解樂觀者的定義是什麼?
樂觀的人並非盲目的自我感覺良好,面對困難挫折時,樂觀的人也會沮喪,傷心,難過,甚至也有「不積極」的時候,但是樂觀的人是能夠從這些負性事件中看到積極的部分。
例如:如果你得了癌症,樂觀的人可能會提到自己雖然時日不多,但感覺到生命的寶貴了,更懂得跟家人在一起的意義了。但他同樣非常難過,煎熬。

每當我們遇到很困難的事情,產生沮喪等情緒是很正常的,從心理健康的角度講,如果遇到自己難以達到的目標——這樣的挫折事件時,如果你的情緒不是沮喪,難過,反而是不正常的,你說呢?
面對難以實現的願望,我們從中也可以找到很多積極的成分,當然,可能自己依舊是難受的,但是我們也可以這樣想到很多,例如,至少我這次觸及到了自己的極限,讓我更清楚如何在能力以內去發展自己;或是這樣的經歷對自己是一個考驗,他會成為我今後心理上的資本;亦或是,生活中的確有很多事情不遂人願,這算是更體驗到什麼是生活了……
(難以實現的願望,這個問題很寬泛,我也是猜測,不知道具體的事情,可能也沒法更多的幫你找一些積極的因素。)
這些積極的因素,對於緩解你當時的情緒可能作用並不大,但是會讓你更早的擺脫糟糕的情緒,收穫更樂觀的狀態。

最後還要提到的一點,樂觀是的確可以訓練出來的,嘗試從糟糕的事件中尋找哪怕微不足道的「收穫」或者「積極的因素」。時間長了,你會形成這樣的思維。那時候,即使摔倒,你也能很快的爬起來~


抑鬱是必然的,抑鬱過後的洒脫也是必然的,無需刻意去追求。


享受過程。
我是說你在過程中真的很開心。


樂觀有兩種,一種在很大程度上是做給別人看的,而另一種則是實打實or十拿九穩的心裡有數。做艱難的意願或抉擇時,和你樂觀與否原本關係不大,因為你樂觀了它也不會變簡單;這時,樂觀情緒更多是讓你處於一種期待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你會「相信」某些問題還存在其他的可能性你尚未探索 -- 即所謂的「蹊徑」。積極樂觀就意味著,你自己不僅要信還得去儘快證實那些可能性;消極樂觀就是沉浸其中等待奇蹟發生。

最終,現階段能力的確無法企及的事就是以失敗而告終的,只是人在處於積極樂觀狀態時所發揮的能動性會讓你更快的組織好碎片化的「事實」,形成更靠譜的認知再行決斷而已(有時會引發新思路或全新的思維模式);否則,有戲沒戲就都成了人云亦云,拍腦袋,或坐以待斃的事情了。


樓主的這個問題 ,其實是需要界定一下盲目樂觀和積極樂觀的區別。
其實你用積極,消極作橫軸兩端,樂觀悲觀做縱軸兩端,分出4個象限。會發現積極樂觀是好的,而消極的樂觀(盲目樂觀)是不好的 。
但是,積極悲觀也不失是一種好狀態,有時候你是無法控制自己是否樂觀、悲觀的,他和你的經歷有關。但是你可以控制自己積極與否。

謝謝


樂觀不表示不撞南牆不回頭啊……
放棄轉而去實現更切合實際的目標也可以樂觀啊……
一個決策和樂觀悲觀無關才是個好決策……


推薦閱讀:

你剛畢業就有一個非常明確的人生目標嗎?
為什麼曾經高度自律的人,如今會變得低效且嚴重拖延?

TAG:人生哲學 | 習得性樂觀 | 積極心理學 | 人生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