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和秦朝有騎兵嗎?
說真的,現存對於秦騎兵情況的判斷基本上都是來自殘缺不全的史料和文物信息,所以沒有必要盡信。現在我們能做的僅僅是把能夠找到的零碎信息一股腦鋪出來,你會發現,前面幾位的答案都是即有一定可能,又沒有支持成立的證據的懸案。因此要了解秦騎兵在秦國軍事當中的地位以及作戰方式等等信息,恐怕還要等待未來的新材料。
評價一下前幾位的觀點。1.秦軍有騎兵。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正確的觀點。騎兵作為獨立兵種在秦國出現恐怕是非常早的事了。《韓非子·十過》:公( 秦穆公 )因起卒,革車五百乘,疇騎二千,步卒五萬,輔 重耳 入之於 晉 ,立為 晉 君。一說疇騎指的是騎兵。
2.秦軍騎兵不少,但是以弓騎兵為主。 這個觀點的主要支持論據應該是兵馬俑二號坑的121名弩騎兵。 是的兵馬俑似乎給我們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即秦騎兵的主要作戰方式是hit and run ,類似游牧輕騎兵。然而如此結論實在草率。 證明秦騎兵以弓弩為主戰武器的前提是論證兵馬俑如實的反映了秦國戰鬥部隊的原貌。然而事實上兵馬俑的性質至今仍是學界爭論的熱點。按照秦始皇陵兵馬俑考古隊早期的說法,兵馬俑的確是秦朝軍隊的地下複製版,然而這個結論在幾十年間遭遇到了N多有力的批評。如陝師大歷史系的劉九生教授等人力主兵馬俑代表的是京師的宿衛郎官(關於這點可以看看他的《秦始皇陵近臣侍衛郎官俑與中國古代文明:兵馬俑證謬》) 而在兵馬俑重見天日數十年後的今天,大部分兵馬俑考古隊的研究人員的觀點也發生了變化,據我所知,其中很大一部分人認為兵馬俑反映的是京城宿衛軍(這個宿衛軍指的是中尉統帥的京師三衛之一的北軍,而非劉九生認為的郎中令統帥的侍衛郎中)。總而言之,學界對該問題態度不一,我個人認為,兵馬俑代表作戰部隊的可能性非常低,至於原因本身可以寫一部書了。。。
那麼反過來說,有沒有秦軍採用衝擊騎兵的證據呢?答案同樣是否定的。對於秦騎兵的作戰方式當前流傳的史料闕如,所以原諒我在下面使用較為間接的材料。
上面是臨淄遺址出土的齊國瓦當,第一個拓本,樹木單人單騎半瓦當,畫的就是以為騎馬持矛的武士。這至少證明,使用長兵器的衝擊騎兵在戰國就已經存在了。
《六韜.敵武》 太公曰:「伏我材士強弩,武車驍騎為之左右,常去前後三里。敵人逐我,發我車騎,沖其左右,如此,則敵人擾亂,吾走者自止。」
太公曰:「選我材士強弩,伏於左右,車騎堅陣而處。敵人過我伏兵,積弩射其左右,車騎銳兵疾擊其軍,或擊其前,或擊其後。敵人雖眾,其將必走。」
《六韜鳥雲澤兵》 敵人見我戰合,其大軍必濟水而來,發我伏兵,疾擊其後,車騎沖其左右,敵人雖眾,其將可走。凡用兵之大要,當敵臨戰,必置沖陳,便兵所處。然後以車騎分為鳥雲之陳,此用兵之奇也。
《六韜均兵》 則易戰之法:一車當步卒八十人,八十人當一車;一騎當步卒八人,八人當一騎;一車當十騎,十騎當一車。險戰之法:一車當步卒四十人,四十人當一車;一騎當步卒四人,四人當一騎;一車當六騎,六騎當一車。夫車騎者,軍之武兵也,十乘敗千人,百乘敗萬人;十騎敗百人,百騎走千人。此其大數也。
《六韜武鋒》 凡用兵之要,必有武車驍騎,馳陳選鋒 ;見可則擊之。六韜的成書時間有爭議,一般有這麼幾個說法:齊威王與周顯王時代,大概與趙武靈王同時。 秦末漢初。漢代中前期。第三種說法幾乎沒人採信,因為銀雀山漢墓出土了六韜的抄本,並且未避劉邦和以後所有漢帝的名諱,證明該抄本完成時間最遲是秦末。因此記載大致反映了戰國中期到末期的情況大概沒有問題。
我引用的幾段是六韜中提到騎兵作戰方法的,「發我車騎,沖其左右」 是不是帶有衝擊騎兵的影子?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令四面騎馳下,期山東為三處。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
項羽在東城陷入灌嬰率領的漢軍騎兵重圍,這個打法很顯然是衝擊騎兵的打法。此時距離秦亡不過數年。楚漢雙方的騎兵戰術從誰那裡學來呢?
「漢王乃擇軍中可為騎將者,皆推故秦騎士重泉人李必﹑駱甲習騎兵,今為校尉,可為騎將。漢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軍不信臣,臣願得大王左右善騎者傅之。」灌嬰雖少,然數力戰,乃拜灌嬰為中大夫,令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將郎中騎兵擊楚騎於滎陽東,大破之。」
由此上材料可以推知,最遲在楚漢時期已經有衝擊騎兵作戰的實例,並且這種戰法直接沿襲自秦軍。
所以,我對於秦軍作戰方式的看法是:弓弩騎兵必然存在,同時衝擊騎兵也應該存在。這個結論是否正確,恐怕要等新材料了。
3.秦軍騎兵較少。 顯而易見,此觀點的唯一論據也是兵馬俑。然而我前面提到過,兵馬俑本身恐怕不是作戰部隊的寫照,而更有可能是京師屯兵。
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擊秦軍亳南、開封東北,斬騎千人將一人,賜爵封號臨平君。又戰藍田北,斬車司馬二人,騎長一人。
從定三秦。別西擊章平軍於隴西,破之,定隴西六縣,所將卒斬車司馬、侯各四人,騎長十二人。
秦軍騎兵在史料中的影子實在模糊,原諒我也只能整到這裡了。
如果允許使用轉進大法的話其實我還有一個例證:咸陽楊家灣漢墓兵馬俑。
楊家灣漢墓的主人是周勃或者周亞夫,建造時間是惠帝至景帝間,上距秦朝30到50年,陪葬兵勇中騎兵佔了五分之一以上。漢朝國力的恢復就在這段時期,不知是否可以認為此時的漢軍編製可能與大規模農民戰爭爆發前的秦軍較為相近?(其實還是證據不足,我只是提出來做一個參考)
有空去去兵馬俑。
圖片來自網路。
有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題主你一定聽說過……在與北方游牧民族作戰的過程中,中原國家也組建了自己的騎兵,但秦朝時期的騎兵並不是用來直接攻擊敵人步兵甚至是騎兵(干翻對面騎兵大多依賴投射部隊)……而大多執行的是騷擾+偵查任務。
秦朝時期的騎兵佔總量比重很少,而且由於當時馬鐙沒有發明,秦朝騎兵也沒有馬其頓那樣的高質量,所以騎兵雖然存在也沒有特別大的戰場作用。
馬鐙的確是個問題。一說是匈奴發明的,一說是赫梯(Hittie,西方認為冶鐵術最先出現於此)發明的。無論誰發明的,這是個偉大的發明。
現在的中外影視劇里,任何朝代都是有馬鐙的。這一點真不能太計較。
秦國騎兵並不少 也起過重要作用 長平之戰中關鍵時刻白起就曾派一支五千人的騎兵穿插分割趙軍 並截斷了糧道 為最終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秦的騎兵以弓騎兵為主 不同於西方的衝擊騎兵 但弓騎的戰鬥力並不弱 縱橫歐亞的凶奴 蒙古都是弓騎為主
秦統一天下之前一直長期在西北與游牧民族對抗 沒有一支強大的騎兵做不到這一點應該是戰車兵吧,騎兵主要是偵查的。
沒有馬鐙這種東西,騎兵的戰力不一定屌。
想當然的飯桶人云亦云 馬鐙馬鐙馬鐙
馬鐙這玩意兒掉下馬會拖死人的 若不是超重甲上馬都困難 誰個會「發明」馬鐙作死
白起經常打奔襲戰,靠步兵?
你也不看看秦國開國祖上就是給周朝養馬出身的
長平之戰,武安君白起以「五千騎絕趙壁間,分趙軍為二」。
沒看過真品兵馬俑,還沒看過贗品的嗎,贗品的都沒有看過,照片什麼的都沒見過?
騎兵有的。但是沒有馬鐙導致戰鬥力不高。一般是偵查,繞後,追殺這樣的任務。無法作為主力
那時還沒有馬蹬,騎兵戰鬥力不強,主要是用來巡邏一類的
推薦閱讀:
※赤兔馬為什麼叫 『赤兔馬』?
※古代一人雙馬是如何提高行軍能力的?
※為什麼戰國時其他國家不學習趙國胡服騎射,或者至少建立一支新式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