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Nature 上新發現的水陸兩棲恐龍?
馳龍被黑了十年。
終於變成了馳鵝。
愛好者圈裡很多人今天早晨可能笑的早飯都沒吃吧,哈哈哈哈哈。
我的好兄弟 @Congyu 在樓下談了談他的看法。因為蒙古的標本美國那邊最有發言權嘛( 不要問我為什麼),感興趣的可以移步他那看下有趣的argue。
--------嚴肅的分割線
我來答題了。(一臉嚴肅)
先說下我對這個發現的總體看法吧。其實我記得一年前知乎上還有問題,問恐龍為什麼沒有水生類型,而哺乳動物有。有些人說鳥類有水生的啊,哪怕中生代也有水生的。然後整個問題又陷入了「鳥類是不是恐龍」這個哲學問題或者說語言學問題。今天就不多嘴這個問題了。
最起碼,能找到一種半水生的,有兩種運動方式的手盜龍類是一件很令人興奮的事情。加了這麼多形容詞,是因為之前發現棘龍也是半水生的。
這傢伙,長得確實很像鵝( 前輩建議改成天鵝,贊同),但是不是鵝的祖先。系統發育研究顯示,這個是一種非常基幹的馳龍類,馳龍類是一種小型的帶羽毛的獸腳類恐龍,是鳥類的近親,但應該不是鳥類的直系祖先。侏羅紀公園裡面的「迅猛龍」就是一類馳龍。哈茲卡盜龍的發現也在馳龍類的根部建立了一個亞科,包含了大黑天神龍和胡山足龍等兩個也產在蒙古國的小個子馳龍類。另外順便介紹下大黑天神龍,由恐龍界的搖滾巨星馬克諾瑞爾團隊07年在science上報道的,名字取自梵文藏傳佛教的大黑天神,他們團隊那幾年搞了好幾個西藏風情的恐龍,不過化石都是在蒙古發現的┑( ̄Д  ̄)┍。
簡單掃了下論文,因為本身是Nature的letter,篇幅比較短,內容比較精鍊。概括下主要的好玩的地方。
首先是關於它水棲的證據。按照慣例,形態學上我寫的簡單一些,一是我不是做形態的我怕說出翻譯錯,而是大部分人也不認識形態學上那些骨頭的名字。首先,這個傢伙吻部狹長扁平,有點類似鴨嘴,這點在獸腳類恐龍裡面和棘龍比較像,剩下的就是類似鳥類裡面的一些水鳥了。同時它前頜骨整體發育了大量的神經管和神經結節,這個特徵往往在蜥形類裡面出現在水生類群,比如蛇頸龍啊,鱷魚啦。這個可能是由於它們要用吻部去感受,去捕獵,因此有相對陸地親戚更多的神經。同時,前頜骨上有十一顆牙齒,一側,這是恐龍裡面最高的記錄。如果你對中生代脊椎動物感興趣,你一定會想到一些捕魚的翼龍也會有這種情況,吻部前側長很多牙齒,這樣抓魚方便嘛。
另外,這個傢伙的脖子非常的長,相對於其他馳龍類來說,整個身體結構都有明顯的區別。
作者做了關於它前肢手指長度比例和前肢、胸骨的形態定量化分析。這種方法簡單來說就是主成分分析在脊椎動物形態學上的應用,圖的話簡單來說就是看靠得近的聚在一起的就是形態上類似。我們可以發現,這個傢伙在前肢形態上更加類似於一些海生的蜥形類,比如蛇頸龍。總體前肢的形態分析介於表面游泳的鳥類比如鴨子和潛水游泳的鳥類比如企鵝之間。
骨組織學工作倒是做了,但是作者沒有細究。只是確定了是個亞成體,切片上可以看到一條生長停滯線。我覺得可以進一步做一做,因為支持棘龍水生的就有很多組織學的證據。
另外,如果能在標本裡面發現胃容物,比如魚啊什麼的,肯定更可信了。文章好像沒提到,也有可能是標本還沒有完全修開。當然更可能是沒有保存。
利益相關,趕緊來答一波。本人現在美東某博物館古生物部工作,實驗室主要研究恐龍 。
這次nature報道的「兩棲馳龍」的確很吸引眼球,對於這個恐龍領域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之前獸腳類中,或者這個非鳥類恐龍中都只有極個別的種被認為是兩棲生活的。如果報道確鑿無疑,我覺得是一件很excited的事情,因為我所在的實驗室每年也在外蒙地區有野外發掘。在過去30年,外蒙地區找到了大量的恐龍化石,獸腳類恐龍中特別是竊蛋龍類,阿爾瓦茲龍類和馳龍類有很多,這次報道的這個標本不僅僅是增加了物種的多樣性,對於研究整個恐龍類群的演化和對不同生態環境的適應都有重要意義。
但是,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化石的來源,文章中是這樣說的「The specific name escuilliei refers to Fran?ois Escuillié, who returned the poached holotype to Mongolia.」 「poached holotype」意思就是盜採來的標本。這件標本應該是在2010年左右被私人收藏家在黑市上購買然後收藏,然後2015年的時候古生物學家開始研究,現在標本在外蒙的博物館。也就是說,研究人員很難確定標本的1. 真實性 2. 發現地點 3. 發現地層沉積環境。我對沉積學不太了解,不太確定在外蒙晚白堊世有沒有對應兩棲環境的沉積。其次,從文章發表的圖片來看,標本的頭部和阿爾瓦茲龍類很相近,後半部分和馳龍類很相近,僅僅從照片很難判斷是否是兩件標本拼湊而成。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在化石黑市上很容易見到由多個標本拼湊起來的標本,因為這樣可以賣出更高的價格。另外,愛丁堡大學的Steve Brussate,我們實驗室的老大,甚至本文作者都沒有否認這件化石有可能是一拼湊的標本。
最後,我的個人意見,「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因為旁觀者很難有機會接觸到化石,武斷地說一定是真或者一定是假都不對,不如讓子彈飛一會兒。這麼excited的新聞出來了,世界各地的大佬應該都在寫comments吧,搬上小板凳等著看就是了。
手機碼字,時間倉促,文筆不好大家見諒。有新的comments或者後續文章我再更新。Halszkaraptor的水陸兩棲告訴我們恐龍,甚至只需說馳龍科的演化多樣性可能遠超我們想像。僅僅是蒙古的這一個組就發現了如此多形態各異的恐龍。有趣的是,作為算是最原始的馳龍科,它們和馳龍科內相對最進步的伶盜龍(迅猛龍)生活在同一時期同一地點23333
侏羅紀公園裡兇狠的迅猛龍,
實際是個1米高20斤的大雞,還長羽毛。
算了,我忍。
連暴龍也是一隻巨大的毛絨絨的大雞,
好吧,我認。
現在告訴我,它親戚是個大鵝,
脖子還特別長,特別會滑水,追魚吃,
沒事也會上個岸曬個太陽孵個蛋。
然後,這傢伙長這幅鬼樣子!
我不認!這不是恐龍!( ????? )
還我從小喜歡的那些兇狠血腥恐龍!!!
就像現代的企鵝可以利用翅膀肢在水中「飛行」是源於飛行祖先,Halszkaraptor同樣利用翅膀肢在水中「飛行」,這個發現算是支持副鳥類的祖先具有飛行能力的一個旁證。
有意思的是Halszkaraptor有很大的胸骨板,而其他很多基幹副鳥類往往很小,甚至沒有骨化胸骨(包括始祖鳥),但是Halszkaraptor的胸骨板也沒有發育龍骨突那樣的脊,說明不管是在空中還是水中「飛行」,現代鳥類那樣發達的胸肌可能是不必要的。
Halszkaraptor的頭骨外觀確實很像亞佛瑞茲龍科,比如吻部很低和眼眶很大,但是前上頜骨鼻下突相對發達、前額骨缺失、淚骨有大的後背突和眶後棒仍相對完整(軛骨有小的眶後突)應該可以區別於亞佛瑞茲龍科(至少是衍化的類群);幾個見於亞佛瑞茲龍科的特徵,比如鼻間棒寬也見於傷齒龍科(見於基幹馳龍科也不意外),軛骨棒狀也見於鳥翼類和竊蛋龍類;具體到Shuvuuia,外鼻孔的位置、上頜骨齒列長度都不相符(Shuvuuia的前上頜骨腹緣不完整,不知道前上頜骨齒數)。
論為什麼大白鵝如此有戰鬥力咯~
證明兩棲的歷史很久遠。
那個,恐龍算爬行動物吧?
推薦閱讀:
※恐龍滅絕後人類出現前的地球,曾經出現過哪些生物圈霸主?
※西方龍是何時演變為現在這種形象的?
※要是地球遲一億年才出現生命體?
※恐龍是如何滅絕的?
※現在看來恐龍滅絕似乎非必然,而如果沒有遠古恐龍的那次大滅絕,那麼從進化的角度看,人類還有沒有可能在地球佔有統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