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最好咬咬牙加點錢上全幅」or「有能力就一定要上全幅」的說法?

作為學生黨,本來七八千的預算我提出來就已經幾乎是自己可接受的最高程度(本人心儀NikonD7k2/7k1,有看法的各位前輩麻煩也說一下這兩台目前更推薦哪台,多謝),知乎上一堆人回答時總是以「再加幾千塊就可以入全畫幅,一步到位,免得以後投入更多」。
可是這幾千塊說拿就能拿出來似的,身邊有單反的同學也一直在以這種觀點來激我。
可是加幾千塊全幅之後,又加幾千鏡頭,再加幾千配件,到那時候還有心思在拍照上嗎?
對我承認我就是窮逼學生,這方面不用噴了

——————「一步到位」?
沖這個詞也知道說這話的人有多可笑了。
不知道題主看過那個笑話沒有?
有位買家,初衷是想買個自行車來著,後來讓別人一說一架一忽悠,腳踏改電動,電動改燒油,最後開了輛寶馬回家了……
我就是想提醒一下題主——
莫失本心,
莫信讒言。


特邀。
你這樣的糾結還是蠻普遍的
因為你其實還沒了解,攝影到底是什麼?
你花了很多時間在比較器材,在聽各方評論
但是卻花很少時間去思考,自己要拍什麼?拍這樣的題材需要什麼?

拍風光你要買三腳架,花錢去風景好的地方等待時機拍攝
拍人你要花錢請模特,買反光板請人幫忙補光
拍不同的題材面對的是不同的問題,相機和鏡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而你現在卻因為沒有開始,所以對這些問題缺乏體會,很難有切實的答案

如果我有七八千預算,我就去買尼康D5600+18-140套機
先拍起來,各種題材都嘗試,然後找到自己合適的方向,那個時候也比較了解自己的需求和需要什麼器材了

年輕的時候往往視野不夠開闊,覺得花七八千買器材是很多錢了,等你賺錢了回頭看看,這七八千真不算什麼,更為寶貴的,往往是被你忽視的「人」,頂級器材容易有,大師很難有。

與其在論壇里糾結那麼久,不如將這些時間花在拍攝上,早點用起來,就早點有實在的體會,早點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麼。人生最大的浪費不是錢,而是時間。


你是說135全畫幅吧

因為同品牌APS-C機器除了運動機,都要比相應的FF機器要差

最為明顯的是對焦性能

其次是配套鏡頭組

當然,你要是有一堆PL口鏡頭,那另說,7D拆反光板配Angenieux Optimo的也有先例。

不過,頂級135單反下,缺乏體積小性能高的機器。

你要是說120的全畫幅

那大可不必過分操心

除非一定要單次曝光超過80MP的話,別的44x33和48x36的都不算差,哪怕10年前的放到當今也不算差。

就是長曝光暗電流大了些。

現在645D和645Z都挺適合入門中畫幅的,除了HSS下閃光燈支援有點糟糕外。

自然,中畫幅是十分容易讓人上癮的,看那虛化,看那立體感,看那空氣感,一隻普通的55/2.8都能玩出花來。

Sample : via Pentax 645D

至於你該如何看待?

一步到位是對的,可以節約資金,尤其是你本錢很多的情況下。

至於你,撿起相機來,豐富課餘生活,陶冶情操,不用買套機,一機和一定焦即可,大學裡,標變借記即可。


反對一樓。

不了解就沒有發言權。

我們所謂的一次到位是找准目標一次到位,我們反對的是「現在學攝影先拿入門機學習,等以後學好了換更好的相機」而不反對「我確定我就是想用apsc,以後不打算升級全畫幅」

所以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你到底需不需要全畫幅。這個問題還是看拍攝題材。

人像基本必須全畫幅,但是其實一套二手A7 55/1.8大概8000出頭搞定。也就夠了。這對於題主來說是無法承受的么?

風光可以考慮apsc加apsc超廣角。拍風光發社交網站沒有任何問題。輸出印刷可能精度不夠不過也沒比全畫幅差的很遠。

人文就是各種卡片機快拍機。


看看富士XT2,看看奧巴EM1ii,什麼價格……再看看a7和a7ii……

全幅簡直就是良心啊,為什麼不上全幅呢……


我個人覺得現在有不少剛剛入門攝影的根本不知道全畫幅 apsc畫幅 m43畫幅之間的區別。
再加上什麼等效焦距這些亂七八糟的名詞一大波襲來,更是暈頭轉向。

估計看完這圖還是暈,看完下一張就知道了。

也就是說,其他畫幅只是從全畫幅中間剪裁出來一部分。所謂的等效焦距就是相當於135(全畫幅)的多少毫米焦距。各個畫幅不同,apsc是乘1.5-1.7(佳能是1.6,老適馬是1.7),m43是乘2.
大家都知道,景深拋去最小彌散圓這個概念外,和以下幾個有關
光圈 焦距 拍攝距離
在使用相同焦距鏡頭,使用一樣大光圈的時候,取景範圍相同,那麼其他畫幅就給離得更遠,所以景深變深了(虛化小了)。
相對應的,全畫幅因為沒有換算係數,所以廣角也更「廣」。
而且萬事也是有弊有利,我也認識不少照風景愛用apsc畫幅的,畫幅小,可以用實際焦距更短的鏡頭來拍攝,透視感更強,景深更深,反之光圈可以稍微大一些,讓小光圈衍射小一些,照片更清晰。
當然畫幅越大,也可以滿足那種高像素,高動態範圍和高感光度的需求,3600萬 4200萬 5000萬像素的機器現在也都是應有盡有,支持弱光拍攝的α7s和α7sii等等。
簡單說完後,其實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那句「最好咬咬牙加點錢上全幅」和「有能力就一定要上全幅」的理論。
這樣以後就省去再花錢買機身了,可以全心全意放到鏡頭上。
話雖如此,但不可能單買相機不買鏡頭的。
各家原廠的全畫幅鏡頭的價格,可以說大部分都是會讓大眾消費者慎重考慮的。幾千動輒上萬的價格也不是家家可以消費得起的。而24-105 24-120 索尼28-70這樣的鏡頭也很難體現全畫幅的淺景深優勢,而且24-105 24-120的價格也不是很便宜,就算不配原廠鏡頭,適馬 35 ART 50 ART的價格也是4000多塊。題主作為學生,不知道這樣消費得起么。
而且就算是以後升級了全畫幅,之前的apsc畫幅的機器也不是沒有用武之地。出去拍攝,哪裡有隻帶一個機身,帶一大口袋鏡頭的。很多攝影者都是一個機身掛一個鏡頭,再帶一些鏡頭。這樣拍攝起來也方便,拿起來就拍。
而且對於攝影器材來說,一定一定切記所謂的「一步到位」。看起來有理,實則荒謬。
機身變化,鏡頭變化都是很迅速的。新機身出了買不買?鏡頭出二代了,解析力更好了,用料更考究了。買不買?老的怎麼辦?一系列問題都會繼續困擾你。
所以我主張,先買個夠用的機器,我看d7100就不錯,假如錢還富裕,配一個還不錯的鏡頭,適馬18-35 f1.8 art 35art等等。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的選擇了,各種單反無反,也給題主幾個選項,可以去看看的,索尼α6000 富士xt10 xt1 賓得ks1 k3 k3ii等等。在拍攝過程中不斷明確自己的拍攝意圖,題材,學習各種東西。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時候,再換也不遲。


所謂器材就是買你能買得起的最好的。

買不起那沒辦法,你想要,就得掙這麼多錢。

至於全幅機,攝影器材是座山,全幅就是個小山峰,到了這個山峰上,你可以自由選擇停下看風景還是接著往上爬。


我們簡單的聊一聊,為什麼要咬咬牙上全幅,或者為什麼說要買能買得起的最貴的相機。

首先對我個人而言,我只看重兩點: 是否對的上焦,以及列印尺寸。單反apsc裡面對焦性能優異的,基本只有7DII和D500, 無反的話還有索尼奧巴等等。對不上焦的話,畫質和鏡頭再好都是浪費。

像素高低對我來說,只有列印尺寸的區別,如果我的照片需要輸出做展,我會儘可能選擇高像素的相機。從現在來看,我會建議所有人都去買高像素的相機,畢竟照片像素高了可以縮圖,像素低了要大幅輸出就只能去撞牆。現在用不上,萬一以後要用呢?apsc很遺憾,應該是2400萬像素打頂了?

從消費者行為學(consumer behavior)的角度來說,購買全幅以及高性能高價格的相機不僅僅是功能性方面的提升,更是基於消費者對於風險認知以及規避的考量(risk perception/avoidance)。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韓泰輪胎和固特異同尺寸和定位的輪胎兩者的性能差異可能只有10%左右,但是價格可能會相差30%,為什麼固特異能在收取更高利潤的同時也能維持一個好的銷量?因為他的品牌力更強,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們花了更多的錢,買了一個安心。他們會覺得「我買的是固特異的輪胎,可能以後不會爆胎」。

買相機也是一樣,全幅這個東西,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有著很強的品牌力(象徵著專業和高畫質),所以買全幅也是買一個放心。說句實話,大多數人買專業全幅相機都是浪費,為什麼要買?因為他們覺得買了全幅就能拍更好的照片。對於上網問買什麼相機好的人,他們對自己需要什麼樣的相機幾乎一無所知,之前有個邀請我的問題問的是買尼康還是佳能,我回答人像佳能風光尼康,另一個答主細緻的解釋了兩者的區別,結果題主在回答里問他「所以到底買佳能還是尼康?」。。。對於這樣的問題,其實你絞盡腦汁給別人推薦一個性價比高的apsc,人家會怪你坑他。

說的再簡單一些,就是,買了頂級的或者是能負擔的最貴的相機,再拍不好就只能怪自己了。所以以後推薦相機,就按這個套路來,你也省事,他也安心。


「再加幾千塊就可以入全畫幅,一步到位,免得以後投入更多」

——這種話誰信誰傻。

「再加幾千塊就可以入全畫幅,一隻腳陷進去,方便以後投入更多」

——改成這樣還差不多。

買單反,你買的不是機身,而是整一套器材。考慮預算,應該考慮整套的預算,而不是一個機身的預算。你的預算夠你上怎樣的機身和鏡頭?全幅鏡頭的差價和多出來的重量你承受不承受得了,考慮過沒有?A7便宜吧,但FE口的全幅頭除了標變套頭外,選擇多嗎?便宜嗎?符合你的預算和需求嗎?D610同理。如果你只要套頭就夠,那確實可以考慮全幅套機,但不玩廣角不玩長焦你安心否?安心,那就買,全幅有全幅的好,哪怕只是套頭再加個便宜的50定,也有截幅不能及的特質。但如果不安心,那就看看截幅,機身省點錢,配好點的鏡頭,來一兩個略牛的頭,玩玩長焦廣角,同樣會有低端全幅加低端套頭所不能及的特質,同樣能出畫質相當甚至更好的片子。

按拍攝偏好來選的話——
如果你喜歡多拍運動拍動物拍旅行,預算有限,你就應該上截幅,甚至微單。
如果你喜歡多拍風景拍夜景拍人像,也負擔得起,那你適合上全幅。
如果你喜歡多拍風景拍夜景拍人像,但光上個全幅機身就幾乎超過全套預算,那你還是應該上截幅。

甚至就算是截幅,你也要想想D7200比D7100貴出來那個價格,值不值那麼多?換成花在鏡頭上,是不是提升更大?

至於什麼n年後全幅升級的事,你作為一個學生,根本不用想那麼多,以後工作了錢多了想上全幅,二手市場那麼大,換個機甚至滅個門很難?現在上全幅你能省多少?你是想留著A7/D610五年以後用,還是想留著全幅套頭五年以後用?技術進步如此快,留著能幫你省下啥?現在哪個是最優組合就上哪個,日後想添什麼截幅鏡頭就儘管添,更遠的日後想滅門上全幅就滅門上全幅。重要的是這一刻怎樣的器材組合適合你發揮,而不是以後怎麼一步步升級最能省錢。問問自己,你玩的是攝影還是收藏投資?別捨本逐末了。我覺得入門愛好者糾結什麼升級路線那都是杞人憂天。


不管幹什麼,要目的明確!
想拍照?就需要一個相機。
拍什麼?糖水?人文?紀實?還是都要涉獵???
在有限的預算下,一切按照需求來:畫質、便攜性、對焦速度,排一個序
要畫質好,就選底大的,底大為王不是沒有道理。
要對焦快,就選全幅單反和M43。
要便攜,就選富士、M43。
要鏡頭群豐富,就選單反或者M43。
拍完了人像還要拍高清無馬視頻,A7系列或者松下GH系列(為什麼又是M43)


說說自己幾年燒器材的經歷吧:
APS單反入門,拍風光、花草,上手動定焦。
定焦視角解放不了,又買不起全幅?那咱燒膠片!
135、120一起燒!
沖掃太貴?咱自己洗!
彩色業餘?咱上黑白啊!
都上黑白了,你不玩放大純屬耍流氓!
便宜的放大機效果不好,效果好的又太貴,怎麼辦?
咱自己照原理做一個!打孔攻絲啥的挨個學!
暗房技術沒人教怎麼辦?看書啊,書在ebay上買啊,郵費比書貴多了我會亂說?

期間膠片器材進進出出,好玩的玩了不少;
看了很多書,與攝影有關無關的,最後終於中了紀實攝影的毒,才認識到自己需求:


40-50mm定焦頭,便攜&>對焦快≥畫質 的一部機器

然後買了M43+一個定焦頭,給膠片機當測光表用。。。嗯,就是這樣。


"攝影是用光的藝術"——《出無忌記》
首先,FX感測器大。
對,就是在「大」,從而帶了了許多優勢,比如更好的畫質以及高感表現,以及在同樣焦距同樣參數的情況下,畫面的氛圍感(玄學)和立體感更強。
舉個栗子,同學和我逛漫展,他DX掛35G,我FX掛50G,二者焦距相似,參數一致,但是我同學認為FX機出片更立體,他的DX出片人物像紙片。
其次,使用經典定焦的方便。
玩大光腚(大霧)可以說是每個攝影愛好者們的必經之路,但是,如果是半幅機,鏡頭焦距會乘以惱人的1.5,這就意味著你無法獲得這些經典鏡頭「真正」的視角。可能有人會說用35代替50,24代替35,那,28呢?85呢?105呢?這些前人不斷摸索出來的具有魅力焦距的鏡頭,又如何體驗呢?
最後,50.8D也就幾百元,但卻是「人類光學的精華」,用來掛機再好不過了。
「買你能負擔的起的最貴的器材」


不只是攝影,任何東西都是,貴的東西都有貴的理由,所有,有能力的人都喜歡買貴的。貴的車,貴的表,貴的房子,貴的相機和鏡頭。
所以,本質上說,如果條件允許,肯定是要更好的,一千萬的房子和二十萬的,肯定不可同日而語。
但問題是,你喜歡什麼。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你現在更想在什麼方向發展。
都知道一千萬的房子比二十萬的好,如果買了二十萬的房子,等以後條件允許了,大部分人都會再購置房產。那別人去買房子的時候,我們會強烈建議買更貴的么?
車也是一樣。
絕大部分人,第一輛車和第一套房,都並不很貴,為什麼呢?這樣不是以後賺很多錢後會重複消費了么?直接買貴的不是才會最節省么?這種說法本質上說就是有毛病的。
攝影也是,全副肯定要比半幅又優勢,同樣,更大畫幅的也更有優勢。當然,重量同樣是遞增,但畫質沒的說。關鍵是根據你現在的經濟情況,有多喜歡,用途以及其他附件一起考慮。
理性消費。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只有全副才能做到真正的A3精細印刷】

這是由於畫質瓶頸造成的。

詳細來說就是:

2000w像素瓶頸已經到了,極限衍射光圈F值馬上要小於最光圈F8了,而現有的整套鏡頭系統素質也已岌岌可危了。

所以與其寄希望於C幅會在短時間內發生奇蹟,不如投身業已成熟的135系統。

PS:

但如果沒有A3級別的需求,C幅綽綽有餘了,幹嘛追求全副呢?

PS2:

最高票的那句
「人最寶貴的是時間,而不是錢」
我覺得很經典,但不能完全苟同。

這句話雖然對,但是只對富人有效。


農民工排一整天只為買一張火車票。

你告訴他一百遍這句話依然沒用。他不可能買機票去。


冬天寒風中等公交的人,凍的瑟瑟發抖,連刷微信都刷不了,你告訴他,人最寶貴的是時間,不是錢…有用嗎??!


窮學生經濟狀況好不到哪裡去。

若不是學點兒習就能拿到獎學金,找到前途無限的工作。


費點兒時間了解一下即將面臨的購物選擇,不是什麼壞事吧?


何況這個大件兒可能是幾個月的生活費。


講真,我一個活的攝影師在這,你不看我的答案,你看誰呢!你你你,說你呢!師父帶著最小的徒弟爬山看誰先出新手村,徒弟爬到c幅山頂時,師父已經爬到了全副山,徒弟爬不動了,師父鼓勵他,咬咬牙就到啦

徒弟爬到了全副山,累的上氣不接下氣。已經看不到師父的身影,只看到師父留在石頭上的刻字,這兩條路都能到達艾澤拉斯,走哪一個就看你的選擇了。

但是,王權沒有永恆。這一山也更比一山高,一山更比一山兇險,師父先走一步,徒兒好自珍重。

我是佳能人像黨,上述僅作參考,僅供娛樂。


沒錢就不要買,真的!


就我個人來說,我之前就是用的aps-c,後來換全幅了。為什麼要換?
原因很簡單,首先尼康佳能的重心都在全幅上,所以生產的鏡頭大多是全幅頭,只有一些變焦頭是aps-c,定焦也很少。這樣鏡頭上的投資aps-c和全幅是差不多的,這些全幅頭在aps-c上的表現並不好,我想樓主你也知道。這樣想來其實用全幅更划算。而且重要的一點,全幅沒有1.5或者1.6倍換算,aps-c在定焦上的選擇就比較尷尬,比如等效85的鏡頭,沒有。也別看什麼盲測全幅和aps-c的畫質區別,先不提這種對比的嚴謹性。對於一台相機畫質不是全部,用起來的時候順不順手這又是一個問題。
再說說富士這種專註aps-c的,賓得就不說了,賓得的焦段都很奇怪。我之前就是用的富士,因為富士專註aps-c,所以他的鏡頭群就有23等效35、56等效85等等,玩這樣的純aps-c系統就少了換算定焦焦段的尷尬。但是你花了6000塊買了富士的xf56 1.2,其實得到的是尼康2500塊85 1.8G,焦段上等效,光圈的虛化效果等效,通光量還是1.2。(這個通光量1.2有好有壞,晚上的好處不用多說,白天的時候可能就得開電子快門了,電子快門的弊端樓主可以自己百度啦。)畫質上我沒做過對比,也不好對比,畢竟底都不一樣。但是我還是喜歡富士23333
綜上,我認為有投入的話其實入全幅也比較划算,畢竟鏡頭和配件上花的錢是基本上一樣的。如果樓主需要一些D7200的特性,比如51點對焦…考慮到D7200和D610的差價,我建議樓主入D610。如果樓主對於這兩者的差價很在意的話,樓主還是考慮一下再攢點錢。
樓主需要一些小而美的系統,又不在意錢的話,我認為富士是個很好的選擇。還能更。
如果樓主第一次打算玩,之前沒怎麼接觸的話,我建議樓主看下一些攝影方面的教材。這樣更有助於自己選擇設備。
順帶一提,我也是學生黨……
我目前就是D750,鏡頭就是35 1.8G ED和85 1.8G。


配置一套系統(我說的是系統)最大的支出是鏡頭,而不是機身;你真要一機一鏡玩到壞,我就不說什麼了。
截幅鏡頭用在全幅機身上是浪費畫幅,全幅鏡頭用在截幅機身上改變了視角。
所以,你如果想逐年投入一點,逐步建立一套單反系統,就要考慮到後續的配置問題。
假設你現在買了d7100/d7200套機,將來嫌套頭不好要升級鏡頭,買17-55/2.8?你將來上了全幅這鏡頭就用不上了;買16-35/17-35/18-35?夠廣不夠長,買24-70?夠長不夠廣……
除了焦段,還有一個虛化的問題,截幅要實現同等虛化,需要更大光圈的鏡頭,比如要實現全幅F1.8的虛化效果,截幅要F1.2,這兩個鏡頭價格差了數倍;全幅24-70/2.8基本可以一鏡走天下,風景人像通吃,而截幅F2.8隻相當於全幅F4左右的光圈,虛化不足。
……
所以,鑒於你還是學生,便攜為主,我建議你買一台2-3千元左右的微單就好了,在80-90%的情況下,和你這7-8千買的d7100/7200套機拍出來的效果一樣的。區別只是操控、運動題材、鏡頭群等這些。
如果是我,我會買一台二手d80,ccd的色彩很好,將來有全幅也還可以留著當副機,價格才1000元;然後,50F1.8G、35F1.8g才一千,24F2.8d、50F1.4G、84F1.8g才兩千,有七千塊可以有很多選擇,甚至還可以考慮85F1.4D、135F2D等銘鏡,還有錢買三腳架和濾鏡。這套配置足夠你出好片,將來直接買個全幅機身就行。
你真買d7100/d7200套機將來留作備機也可以,但我想好機身和好鏡頭,你總得先擁有一樣吧。


拋開實際需求談購買力高低,實在沒必要、

如果你是個攝影/攝像系的學生,比起全畫幅相機普遍優異的操作、畫質(含控噪、寬容度、銳度)燈,比起盲目的選擇全畫幅,選擇各方面都更加均衡的機身和鏡頭配置更加重要,因為對於這部分人來說,相機是生產力工具,更是學習工具,能通過自己手上的器材學到該學的東西才更重要。

對於發燒友,比如某某品牌發燒骨灰死忠粉,可能帶有比較強烈的自我滿足情緒,那麼這類人比起所謂的需求,更在乎自身的感受,完全是論外的對象,沒必要談什麼。

但是對於一批打算成為創意攝影師、商業攝影師、體育紀實攝影師的人而言,一步到位不僅僅是在初期就提供了足夠優秀的器材進行學習,而且能在短時間內直接嘗試實踐,尤其是時尚類、紀實類的攝影師,器材的優秀與否是關乎其最終作品的,而且一步到位,尤其是直接上了那些頂級器材(我們就先看135畫幅,中畫幅之類的先忽略)的,其保值作用也是中低端機不具備的,同時具備「早買早享受」、「有了好的器材還拍不出好片那一定是自己的問題」、「優良的保值」這些特性,而且從中低端器材逐漸升上來花費的時間和二手交易的風險其實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自己能承受範圍內最好的器材,才是王道。

至於全幅一定比殘幅強么?

d500和a6500這類殘畫幅機身,性能甚至比不少全畫幅還要優秀呢。


半年前我也是抱著和樓主一模一樣的想法買了7100加18-200套機,然後又用零花錢買了個二手的35 1.8。
不過因為拍得很多很認真,進步非常迅速(真心不是自誇)aps-c的各種缺點就暴露出來了,廣角,高感,畫質這些都在其次。最關鍵是不好配鏡。
前天在實體店比較D810和D750後還是買了D750,不是因為價格,而是因為手感,我的手太大了。810握著很不舒服。帶上一個24-70G掛機,然後給7100配了一個80-400二代打鳥用。
如果樓主只準備陪一台相機,相信我,直接上全副不會後悔。性價比最高的就是尼康的D750或者索尼A7。
建議樓主稍微多花一點點錢,D750配一個50定都好。D750才8600左右,50 1.8D幾百塊而已。或者A7加個28-70套機應該8k搞得定。以後再在這些基礎上增加牛頭和其它配件嘛


一般來說買攝影器材分三檔。。。
用20%的價格買到80%的性能
用50%的價格買到95%的性能
用100%的價格買到100%的性能

而高端殘幅機器並沒有到95%的性能。。。不如退一步選入門級別或者進一步上全幅。。。
另外索尼A7機身二手也就不到5000。。。D610也不算貴,咬咬牙少點折騰其實是不錯的選擇。。。


同學生,大四黨,從小就用膠捲機拍照,後來換了卡片,再後來換了手機。觀望學習一年,年前入了單反,D7200,然後發現好像是一條不歸路……既然題主關注預算我就從預算說,首先學生黨沒錢,為什麼要非買超過自己預算的呢?再有就是後期投入,單機身加套頭不貴,6K。加上定焦頭呢?又多1K多...加上好點的內存卡呢?又多好幾百...加上UV鏡呢?又是1K…三腳架?閃光燈?遙控器?鏡頭群?反正我現在是花了大概兩倍於套機的錢弄好了一套配套設備...總而言之,先想好自己到底需要單反幹什麼,再把自己的總預算拿出三分之二買機身鏡頭,剩下三分之一買配件,我覺得這樣比較經濟。而不是花九成的預算買個牛逼機身,連鏡頭都沒錢配,那樣攝影的意義何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推薦閱讀:

如何使用單反的外置閃光燈,有哪些簡單易學的技巧?
iPhone 7 會對單反市場有什麼樣的影響?
大家說是不是入門機單反也能拍出大片?
學生拍攝微電影,是否需要購買挑桿、話筒、跟焦器、遮光斗、手柄、滑軌等器材?

TAG:單反相機 | 尼康 | 單反相機選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