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浙江傳媒學院的學生是什麼體驗?
最直觀的感受——再怎麼土氣的學生,從農村裡出來的也好,城市裡的也好,80%畢業了都變成傳媒氣息超級濃的帥哥美女。
即使有人堅持說自己沒有被改變,但是心理上對美的追求,也是和高中畢業進來的時候不一樣的,重視儀錶的程度比一般的文化類學校高。
環境影響人很大。
能堅持不被改變一分一毫的人,我至今沒有見過。
————————————————
剛來的時候我是抗拒的,文化生對自身成績的優越感作祟。
畢業臨走前,我學會了攝像攝影、剪輯、新聞採訪、編輯出版、活動策劃、舞檯燈光也略懂一點、對各種晚會的流程也心裡有數,重新認識了電影這個東西並深深地熱愛它,英語過了六級,發現藝術史很有意思,遇到了很多很棒的社團朋友和基友們,接受同性戀的存在並熱愛他們,唱歌唱得比高中的朋友好很多(要知道以前我是最怕在KTV唱歌的),見識到很多奇葩的老師們和同學們。
傳媒讓我學到了很多,它讓我變得更好,不是單指書本知識,而是動手實踐和對傳媒這個行業深刻的認識,我發現其實傳媒是一個讓人非常忙碌卻開心的行業。
—————————————————所以,畢業離開學校的那一天,我哭了。
這裡有我太多不捨得的人和回憶,彼此卻從此散落天涯。
作為一隻快要下架的大四老學姐,這幾天正在盤算著宿舍里還有多少東西要丟丟丟……順便傷感一下。
首先是浙傳的名頭,我一直覺得自己上得既不是985又不是211,有點小失落。但是我發現母校的名頭在深圳還是蠻好用的……雖說現在大家看能力的比較多,但是應屆生就和白紙一樣,學歷還是要看的。我可以很正常地把我的大學名字報出來,不至於含含糊糊地說,哦那個,哪裡哪裡一個學校。作為一個學渣,浙傳很好地保護了我脆弱的小心靈。PS:翻百度百科的時候發現我的專業還是省級重點專業……感覺上了一個假專業……
其次是我在桐鄉校區嘛,原來大一剛來的時候,差點以為自己要被賣了……真的太荒涼了,感恩11級的學長學姐,你們真的是桐鄉校區的開拓者。四年下來,變化很大,環西小區沒落了,南門小吃被禁了,東門開起來一串飯店,叫外賣可以用美團和餓了么,市區的外賣也能叫了,特別是肯德基。11號樓建起來了,成為著名的鴛鴦樓,彩虹門出來那個十字路口種了一棵像聖誕樹的傢伙,電影學院也慢慢成立了。現在我大四了,支付寶終於可以沖一卡通了,扎心。
雖然沒有下沙那麼繁華,兼職、實習機會多,但是好在桐鄉這邊比較安寧,不怎麼浮躁,適合寫寫東西研究學習,但是我真的覺得什麼音樂表演啊應該搬去下沙啊,他們更需要出場機會。
離烏鎮很近,烏鎮戲劇節一塊牌子砸下來,十個有九個是浙傳的。
管行政的老師和講課的老師不一樣,給我們講課的老師大部分都很好。
最後是我覺得對我成長很有幫助的一點,浙傳教會了我用更包容的眼光看問題。在這裡,沒有什麼不違法的愛好是一定被禁止的。大家不會用奇怪的眼神看你,上課路上,我看見穿漢服的、lo服的,還有穿著睡衣的……習以為常了。
大家交朋友還是以三觀合為主,而且都挺有個性的,女生大部分都比較大氣,很少見有玩初高中那些抱團小技巧的,合得來就合,合不來就散。
校區比較小,東西放在哪裡都比較安全,我就經常把貴重物品隨便放,也從來沒丟過。
兩性方面也比較科學,很少遇到活在大清朝的人,只要雙方喜歡,沒什麼不可以。姑娘們私底下黃段子一個比一個多,然而我們都知道,直男就愛傻白甜……哪個小丫頭片子沒有兩副面孔,是吧?
而且你會發現,長得比你好看的,家境比你好的,不但會穿衣搭配化妝,還看書學習健身實習一個不落下,性格也好,跟她們說話如沐春風。
眼界也不同了,最近我在實習公司里參與一場某衛視在深圳的線下海選現場,講真啊,我們學校隨隨便便一場晚會也比這個好……其他什麼設備啊,雖然我不是玩設備的,但一看就知道專不專業。
話說我宿舍還有一台藍頭燈,要畢業了,誰要,便宜出……學弟學妹看過來了啊,學姐不坑人的啊。
這四年過得還是蠻舒服的,該完成的都完成了,逃課經常但沒掛過科,專業課過得去導師人好,交了值得交的朋友,去了一些地方,感覺自己的三觀也沒有很歪的樣子。夠啦。
等我5月份回母校答辯拍畢業照啦!
同性戀在這裡得到了合法化
作為藝術生蠻想手撕某個答案的哈哈哈大抵內心OS就是你造我有多努力嗎你BB個啥之類的╮(╯▽╰)╭
做不到互相尊重只能撕逼,社會達爾文主義現代人類階層的直接表現。
咳咳,可能對於文化生來說這真的是的很糟糕的地方吧,浮躁,沒有學術氛圍,對於文化生來說這也許不像個想像中的象牙塔吧。因為專業的差別,浙傳這個學校真的很可能在口碑中兩極化,既然是個人體驗,那就避免不了主觀。
大二,藝術生,傳說中傳媒類文化分最高的那個專業,也的確,我們班當年超一本線的人數不少,很多人選擇都是為了一個夢想或者執念,請不要嘲笑,我們跪著也會走完;也請收起你們的優越感,專業不分貴賤。
入學時正逢學院課程改革,很多理論的東西在大一開始逐漸接觸。老師很棒,雖然都很年輕而且畫風各不相同,也就是他們其實在電影電視上的觀點是不一樣的,但他們會願意將他們的觀點表達給我們,並且希望我們自己選擇自己的創作風格,我覺得,這讓我真的有一種,我在學我自己需要的東西。
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是影視心理學。我看到的時候覺得這特碼是什麼玩意,有用嗎?任課老師之前已經上了其他課程,給我們班,粉絲有之,反感者也有之,是個個人色彩濃重的老師。一整個學期,他反反覆復的講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學,以及一部電影《發條橙》。說實話,我最多也就吸收了30%。但是,當我再欣賞其他電影時,我學會了用更深度的角度去解讀人物,也會用更內在的細節去刻畫我作品中的角色。有很多人說,藝術生重實踐,不偏理論,這個觀點我並不贊同。淺薄的作品源於淺薄的創作者自身。這樣的老師與課程還有很多很多,對於藝術生來說,這難能可貴。
還有一個例子要說一下實踐。浙傳也有很多非藝術專業的老師,總喜歡一上來就你們是什麼專業啊那你們期中就拍部片子吧。我們很反感,我們的專業老師也很反感。因為很多創作需要積累,大一毫無了解就上趕著拿著攝像機拍點啥結果拍出來啥也不是。我簡直不忍直視我當初拍的都是什麼JB玩意。。。扯遠了,這學期有門創作的課,上半個學期講理論已經準備劇本創作,下半個學期拍攝。大概是老師要求嚴格,幾乎每一個組都卯足了勁,老師也負責,跟好幾個組拍了通宵,從粗剪開始就一個個組催,從鏡頭節奏上都把自己的意見傳遞給了學生。藝術生佩服一個老師很簡單:第一要有本事,第二要負責。我們組總共花費了一個半月去弄作品,拖著大包小包通宵熬夜就不說了還趕去鄰市,劇組開銷抵我兩個月生活費了。我沒什麼好說,我覺得每一個為了自己未來和歡喜在奮鬥的人,都值得尊敬。
所以,我的論點其實也不難總結,每一個人在哪裡讀書都不重要,所有的一切都來源於自己本身。努力的人從來不會怪環境,唯有奮鬥,才是本真。
雞湯燉好了,就看你吃不吃:浙傳不算個全方位優秀的學校,它缺點不少,但可取之處仍然存在。至少到現在,我的大學生活仍然讓我覺得有意義。不過人類是個體,每個人的選擇都不一樣,還是要看你們自己的意願。
最後的最後,請讓我打那個說妓院的同學一個大耳光好么╭∩╮你他媽的嫖過啊?!
收起尖酸刻薄做一個安靜的不怎麼美的女子好么?
--------來自於2017年的時間分割線-------
距離我回答這個問題已經過了兩年,感覺還有挺多的話要說的。
現如今已經畢業一年,工作由上海去了北京,說來也挺好笑的,一個文化課生,現在做了一個UI設計師。
也的確覺得能變成一個設計師跟浙傳有很大的關係,最開始喜歡攝影,在桐鄉無處可去的時候泡圖書館幾乎把設計或者攝影相關的那幾排書都看了,然後稀里糊塗的自學ps,自然而然的開始接觸了設計。
剛畢業的時候進了一個在國內還挺出名的公司做設計,上司連浙傳在哪都不知道,更別提會考慮你是哪個校區了。
其實要說兩個校區差距嘛,肯定還是有的,大學期間做了很多志願者,各種音樂節、電影節,真的感覺要是在下沙可能資源和人脈會更多一些,交通和環境也都會相對樂觀。
當時做志願者時認識的一些人現在很多人成為了資源,平常接私活,做合作都會聯繫著,我還是覺得大學期間積極的去拓寬視野,這個跟在下沙還是桐鄉一點關係都沒有。
最後,還是希望
1.現在桐鄉的發展一定比我們前幾屆的情況要樂觀好多,少點抱怨,多學東西
2.把握浙傳的優勢,畢業前即時找准自己的興趣和方向(工作之後跟同事講其實我大學學的不是設計專業時他們都覺得很詫異,問我那是怎麼學的設計,我告訴他們大學有很多設計相關的選課,平常蹭課和圖書館看書自學)
3.多和外界接觸,志願者也好,兼職也好,別總憋在學校,工作之後完全是學做人
-------2015年的回答----------
作為一名桐鄉校區的文化課生,我其實並沒覺得學校帶給我多大的不公。
在浙傳我感受最深的幾點:
1.往往越優秀的人越努力,越屌絲的人越憤世嫉俗。
2.我們絕大部分的人都是有思想有目的的活著。
3.學習靠自主。
我身邊的每個人幾乎都在很努力的完善自己,無論是審美也好氣質也罷,在浙傳待的時間越久越受它的影響。我特別不理解前面有評論說什麼文化課生不公平,我相對很感謝我是一個文化課生並且來到了浙傳,因為我獲得了比文化課生更多的知識儲備。
大學期間我學會了攝影,也接觸了音樂。這都不是靠上課能學到的東西,但是浙傳給了我這個氛圍,我可以接觸這樣的課程和藝術環境,我也可以了解這個圈子。但這並不是所有學校都能給我們的。
對於那些在評論里痛罵學校的人,我只想說,學校給了你鍛煉的環境,只是你自己不知道把握而已。
自我認識不夠的人在哪裡都一樣,不管你在浙傳中傳,下沙桐鄉對你來說都是在寢室里打遊戲吃泡麵而已。
話不多說,直接上圖
s樓,傳說中的彩虹樓
大一新生晚會
艾可
你見過十點半的浙傳嗎?
屋裡浙傳的傍晚
大門口的噴泉,幸運的話可以也看見彩虹喲
浙傳的晚霞,就說美不美
這些都是景
懂的人就知道
浙傳最美的
是各位仙女呀!
最後再貼一張圖
我們在北京的畢業生有幾個500人的校友群,每次大家需要什麼圈子內的資源,有什麼問題,到群里問一聲,可謂是有求必應,有忙必幫。
雖然浙傳名聲不那麼大,師資力量沒那麼強悍,牛人沒那麼多,但是在這裡讀書,從這裡出去,我一直覺得很溫暖。
我家女司機把車撞壞了,在4s店百無聊賴,答一下。回家詳答。
浙傳的生活其實可以分成兩個大類三個小類來回答的。
即下沙藝術生,桐鄉藝術生,文化課生。
這樣的區分並沒有歧視之意,原因是浙傳的傳統強項為藝術類,學校整體的氛圍偏向創作,藝術生與文化課學生的生活狀態差距應該較大。桐鄉作為新校區,主要是設計,戲文,媒體創意等專業。
本人是動畫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下沙藝術生。
聊一下比較通性的東西。在傳媒讀書兩年,感受用兩個關鍵詞來概括,年輕。
浙傳可能由於建立,升本較晚,以及專業的原因,整體呈現年輕化。這種年輕化在制度上,教學上,氛圍上,生活上都有所體現。
與在北方上學的同學閑聊,深切感受到制度上年輕,沒有一些傳統名校的官僚作風,很多事情都能得到公正的對待,制度建設比較完善,比如獎學金,評獎評優,等。這些東西不能對此,否則有攻擊之感。
教學上,因為專業和建校時間的原因,教師隊伍也是年輕化,副教授,教授職稱不多,但是很多老師同時也是業內一線的從業人員,實踐經驗豐富,之前我們的系主任陳大大是某挺厲害的特效公司的boss。
挺棒的一件事是小班授課,我們專業一屆兩個班,我們班只有30人,專業課全部是小班授課,教學質量不錯。
從設備上來講不如北電和中傳是必然,但是也算是在傳媒相關學校的前幾名,就我專業來說,有多個工作站機房,數個調色實驗室,也有綠幕攝影棚。攝像專業也有阿萊。下沙桐鄉兩個小劇場,一個活動中心。
整體的氛圍上還是很棒的,藝術類專業間聯合作業較為普遍,但是缺少學校直接牽頭的跨學院聯合作業,目前基本為自發及學院內。
男女比例37,妹子們的地獄,專治腐女。不多說。
社團活動挺豐富的,社團每年基本都有晚會,平時的聚會也挺多的,日租房什麼的都挺開心。學校的幾個主要團學組織,校學生會,社團聯體社團聯,藝術團,電視台電台,除校學生會外主要都是被藝術生們承包了。不會歧視噠,主要原因是藝術生比較閑?
不過也是挺憂傷的一件事,傳媒的藝術生和正常的大學生活不一樣,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人際關係相對一般大學要淡,相互影響小對考研出國黨也是好事。
生活上下沙校區在杭州的下沙大學城,有地鐵,附近有商圈,吃得多,玩得多,寢室四人間,有熱水,不斷電。真的應該知足。在此同情一下桐鄉………
實踐上還是不錯的,在傳媒很多事情學長學姐幫忙很大,包括專業技能上和時間機會上,對藝術類來說,和學長學姐關係緊張會是很嚴重的事情。我跟著學長學到好多,也得到了挺棒的實踐經歷,賺點零花錢。其實藝術類賺錢還是挺容易的,隨便接點片子什麼的,只要你願意下力,雖然也是被壓榨,但是比起別的,這還是不錯的。
u本人雙播專業已畢業。
某年元旦的時候,在L樓陽台上和附近幾個寢室的女生一起喝大酒,大家玩兒的嗨翻天,也不知是誰起了頭,我們站在陽台上開始說起了郎酒紅花郎杯我最喜愛的春節聯歡晚會之類的主持詞……
我們心目中的自己是這樣的
但其實我們的精神狀態是這樣的
你一定以為我要說的是我們喝酒的傻逼故事對不對,這裡就是高潮和精彩的部分對不對,你太天真了
好的,我們繼續
隨著我們在陽台上音量的成倍增加,春晚進入了倒計時的程序,5 4 3 2 1 陽台上爆發了我們震徹雲霄的齊聲吶喊?───新年快樂────?!
在最後一個「樂」字還在天空飄蕩時,對面的s樓傳來了另一群女生的吶喊——難忘今宵,難忘今宵,不論天涯或海角……
原來我們一直有觀眾!
喝開心的我們一下酒醒了,當時的時間是凌晨一點40左右……
你們一定以為我們又喊回去了什麼,對不對。
並沒有高能了,故事就這麼結束了,我們在元旦凌晨一點的寢室陽台大喊大叫,沒有被潑水,沒有被問候祖宗,而是被另一個寢室的女生用這樣的方式回應,事後想起來真是覺得有趣極了!
余以為這就是微妙的傳媒特色吧!
不想整景
別來浙傳
整景——【東北俗語】故意整事情。有時比喻說話做事情誇張。
我想這裡指的是,為你整四年難忘的風景。
我是一名浙江傳媒學院的畢業生,我想用我的經歷來回答這個問題。
從生源水平,師資,校區,科研,產業, 師資水平,校友資源六個維度來回答各位關注浙傳的問題。
【生源水平: 多樣多才 相互學習】
如果廣從高考文化課成績來看,文科理科生至少要達到接近一本線甚至是以上的水平才能考入傳媒,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也不完全是學渣,尤其在浙江省某些專業開始以一本招生,分數也是水漲船高,從傳媒高校的選擇來看,浙傳是不少中傳考生落榜的選擇,分數也不會太低。
從藝術生的角度來看,傳媒每年的競爭激烈程度也是讓人咋舌,尤其是播音專業,他們往往多才多藝,顏值極高,每年各種鮮肉也是備受關注,意外走紅也是常有的事情。
當這兩者結合起來看,傳媒的生源是多樣化的,而且在四年的校園學習因為傳媒專業特有的關聯性會有很多交互,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互補;當然,有時候也會出現一些相互看不慣的情形和割裂。整體來看,傳媒學院的藝術氛圍是濃厚的,實踐機會是多樣的。
此外自從浙江傳媒學院開始招研究生,錄取分數年年只漲不落,而且傳媒相關錄取分數線甚至會超過本省985高校(名字就不說了,防引戰),雙導師制度和多樣化的培養方案會讓研究生有先吃螃蟹的體驗。
之所以寫了這麼多,是因為傳媒學院的專業關聯度非常高,校友之間合作的機會非常多,不同背景的同學合作可以做出很多驚喜。筆者本科時候參加過一些比賽,經常跨學院合作,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收穫的不僅僅是友誼。
整景,從學會和認識不同背景的人開始。
【校區:各有風景】
從校區來講,下沙和桐鄉兩個校區,學校也有不同的規劃。下沙地理位置優越,更加容易獲得資源;桐鄉校區建成不久,政策逐漸傾斜,但還需要至少十年的時間積澱。下沙比較喧鬧,桐鄉比較寧靜。我在傳媒的時候,因為一些原因,經常是兩個校區來回跑,心裡會對自己在下沙校區有些慶幸,但是當我看到桐鄉校區不少同學在這四年的成長,他們更加獨立勇敢地面對一些事情,比如和校方去爭取更多的利益,對話,溝通等等,讓我這個師兄自愧不如。
整景,從學會在不同學習環境中生存開始。
【師資:充滿個性和激情】
作為一個語言藝術類學校,傳媒的老師非常多元化,性格鮮明,他們為我們在專業和人生上有很多指點。當然,有時候我們也會私下吐槽一些老師的大水逼,我想每個學校都會有這種情況,傳媒老師教給我一種對專業的敬畏,這是我從老師身上學到的最重要的事情。
還有就是傳媒的輔導員老師大多數很負責,他們有時候回很嘮叨,但等你畢業了,你才會發現,之後再不會有人那樣Care你,他們像親人一樣幫你解決很多問題,儘可能的幫你爭取一些機會。當然,這也和你自己的情商有關係,如何和老師相處也是大學裡的必修課,別像我當年犯傻,因為煩躁和最關心我的老師頂撞,老師終究是老師可能會原諒你,但是出身社會老闆不會原諒你。
此外學校經常有很多傳媒圈的校友,名人來做講座,訪談。而且下沙傳媒大樓里有浙江衛視的演播廳,經常有很多明星來錄節目。這樣獨特的資源確實很難得。
大學四年下來,有不少老師讓我印象深刻,出於隱私,名字就不提了。他們確實在我迷茫的時候給了我很多指點和鼓勵,讓我對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規劃。非常感謝他們。
整景,從學會如何和老師相處開始。
【科研:奮起直追 不可小覷】
作為一個藝術學校,學校一定不會像很多強大的理工類學校有龐大的項目資金,但是傳媒對科研確實一如既往的重視,例如:新成立媒體傳播優化協同創新中心,為傳媒的碩士科研提供了一體化的平台,文化創意學院和新聞學院負責輿情監督與危機處理領域,管理學院負責文化產業領域,互聯網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負責網路安全,動畫學院、電視藝術學院和電影學院負責影視動畫領域。而且隨著學校十三五規劃的推進,近年來傳媒逐步要申碩士升格大學(據說更名為浙江傳媒大學或者華東傳媒大學),學校定位於應用型大學,為傳媒相關專業確實輸送了比較接地氣的人才,你可以問問各大衛視,都有很多浙傳學子的身影,尤其是浙江衛視,浙江傳媒也因此背靠大樹好乘涼。
還有一點要說的是,相比很多北方的大學,傳媒學院作為一個地方性大學難得的是有很多對外交流的機會,港澳台,美英澳,而且隨著傳媒學院實力的逐步提升,出國出境交流的學校逼格和含金量也在逐步(比如哥倫比亞大學)。當然這個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除了你自身的實力之外,真得需要些人品來爆發。學弟學妹們要是有交換的計劃,得提前做好準備。
整景,從學會利用學校里可以利用的資源開始。
【產業基地:合作共建】
隨著今年傳媒在桐鄉建立華策電影學院以及與浙江廣電集團共建新聞學院,學校通過不同的合作為傳媒人提供就業和實踐的機會。從我在傳媒讀書的時候,尤其是浙江衛視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機會,包括錄製節目,實習什麼的,大概是因為裡面有超級多傳媒的學長姐吧,而且浙江衛視每年來傳媒有單獨的招聘會,對廣電感興趣的學弟妹不能錯過啊。
【校友資源:前行中的驚喜】
傳媒學子的凝聚力很強,尤其是畢業之後,他們經常聯絡,而且形成一些業務上的互幫互助。比如今年校長出席了在北京浙傳校友聚會,校方對這塊本身很重視。
我自己的例子是,今年在戛納廣告節意外遇到了傳媒的學長,而且他在公共健康的競賽單元有入圍提名,在他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
整景,從發現身邊的驚喜開始。
當然,我在這四年里也看到一些不足,我在此也羅列一下:
大一大二的早自習制度,成了我們養成早起的習慣,也是學校專科化管理的縮影。很多同學早自習並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應付一個點名,然後又開始一睡一上午,學校的出發點和學生習慣背道而馳,也從一個角度反映了傳媒學子的浮躁。
很多時候,傳媒的同學喜歡急於表現自己,並沒有沉下心來做一些事情,大概是太能「整景」過猶不及吧,這個學校的同學整體上感覺不會太低調,戒驕戒躁。
學校的校歌傳媒先鋒也是想吐一下槽,真的很爛。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還是充斥著一些官僚主義和急功近利,當然這也不是傳媒大學一個問題。
說了這麼多,身為一個雙非的地方性專業類應用型大學,傳媒確實還有很多路要走,但它真的是一個不小的舞台,等你來演一場華麗的青春。
有一種青春,叫浙傳,各位加油!!
浙廣是一條河,水多深,自己游一游就知道了。
本人10級藝術生一枚。已畢業就職於浙江廣電
在此發布一點中肯的評論。
其實大學都是這樣,學不學關鍵看你自己,學校再好你自己不愛學習那也別妄想著能不勞而獲,學校再爛只要你勤奮踏實也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
總的來說傳媒學院是一個比較浮躁的學校
硬體上來說傳媒學院其實不差,該有的設備都有,數據上師資力量也很強大。但是真正能落實到學生身上的有多少呢?電藝學院大量大量的高端設備,學校寧可爛在倉庫里也不願意放出來給同學用。裡面的問題有很多,學生素質差不愛惜不懂維護導致設備損壞率高是一個不借的因素。學校領導把設備作為面子工程也是一個因素。
本人親歷,想問學校借台ex1小高清拍平時的作業,各種繁瑣的審批制度和藉機條例阻攔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
所以學生用的機器要麼是自己買的,要麼是外面租的。學校的大部分硬體成為擺設。
當然這個問題可能在很多學校都有存在。
軟體上呢?
傳媒學院大概有一半不到的專業是文化類
據說在外省分數還很高
樓主在這裡建議文化類的同學就不要來浙傳了。
因為這個學校根本沒有學習氛圍。
以樓主所在的班級為例,除了大一剛進來乖一點,以後的每個學期,基本所有課教室里的聽課率不到百分之十,就算老師用點名來留住學生,坐在下面的同學也都是清一色的玩手機。
所以在這個學校你想要做學術靜心學習,不好意思,壓根沒有這個風氣。
學校的很多課程設置的也不合理,甚至在大四大家都在找工作實習的時候,學校還推出一門本應大一上的基礎理論課,重理論而輕實踐,要知道藝術類專業以後都是靠手藝吃飯的。
並且理論課很多老師也都是照本宣科應付了事。當然這裡並不是一棍子打死所有老師,大學四年我還是遇到了不少真正用心教書的好老師的。
不過總得來說,這裡並不是一個適合靜心學習的地方。
其實藝術生本身就不應該靜心學習搞學術,好好研究自己的專業技能才是正道。可惜在這個浮躁的學校里,真正能靜下心來鑽研技術,做好本專業的人也是少之又少。很多攝像班的人不會拍片,燈光班的不會調燈光,編導班的不會寫稿子,平時的作業都是應付而過,上課玩手機下課回寢室打遊戲,周末出去開房出去浪,這樣的現象再正常不過。影視這個行業只要花點時間學點技術想要賺錢並不難,但是很多人不願吃苦,不肯鑽研。那大學自然就變成他們的養老院了。
有理想有志氣並且付諸於行動的同學還是有的,可是在這個浮躁的大環境下,能走多遠呢?
又回到前面那句話,好不好關鍵是看你自己。
學習是你要學,而不是要你學。
雖然我前面罵了很多母校各種不好的地方,但是想想畢竟我也在這裡度過了四年青春。哭過,笑過,愛過,恨過,得意過,失落過。
這是我人生中真正意義上獨立度過的第一個四年,是我不可割捨的回憶。
儘管他這也不好那也不好,可是我愛這個地方。
俺高了一本線三十沒考上中傳來了浙傳廣電工程,平時認識不少其他專業學生,播音表演編導廣告新聞等等,現大一在家鄉電視台實習,不懂樓上為啥因為文化生藝術生撕逼,俺們平時玩兒也沒講究恁多啊,至於值不值得來浙傳,他媽的自己有沒有本事管學校鳥事兒,來單位了大家知道有這個學校會辦事兒都可以了,想開了大學他嗎也就那回事兒自己心裡有底就行了。
這只是所正常的二本的藝術院校,目前已經被吹的太過了。由於學校的門面功夫做得實在,所以這兒多半的人都在狂歡。請想來的文化生們做好心理準備。
且看速凍截圖:
上大學之前覺得同性戀是那麼遙遠,
來浙傳之後發現啊西吧怎麼這麼多?
06年進的浙傳,10年畢業。在下沙呆了四年,住的就是著名的彩虹樓,我是第一批住戶,從彩虹樓經過就能看到一樓我曾經住過的宿舍。
那個時候宿舍四人間,沒有空調,熱水器自己買,室友不肯買,我就自己買了4個熱水瓶,打開水洗了四年澡(後來去南京讀研又是這麼洗了3年,唉),冬天去衛生間洗澡都要鼓足勇氣,每次沖完都覺得要感冒了。夏天熱到不能睡,每個宿舍都有睡地板的,我認識一個男生,說他在走廊上搭了帳篷,引來很多人圍觀,哈哈。而且11點準時斷電斷網,校園網慢到開百度可以泡杯茶慢慢等,我記得最慘的一個學期,我連一部電影都拖不下來,還是老師幫我下了幾部,當然快畢業的時候,終於可以自己安電信的網了……寫畢業論文的時候,是去宿舍樓的自習室,我們發現只有6樓的自習室有一個插座是不斷電的,就都帶筆記本和插排去。那個自習室真的特別熱鬧,斷電後,過來吹頭髮的,熨燙學士服的,還有煮東西吃的,插排的線連的跟蜘蛛網一樣,我的畢業論文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完成的。唯一的好處就是有電視,基本都在看芒果台,早簽到晚自習一個都不能少。2013年回了趟學校,看到彩虹樓安空調了,真是淚流滿面啊!
食堂很不錯,便宜好吃,大學四年就沒瘦過,操場很安靜,晚上跑步都沒什麼人。圖書館更是安靜,除了期末考試那段時間,平時基本沒有人,我可以一個人霸佔一個閱覽室。圖書館每一層閱覽室的管理員跟我都很熟,每次見到我都能拉著我聊半天,我記得那時候7層還是9層,有個老大爺每次看到我都問我怎麼還沒畢業,一問就問了3年……有幾次差點被關在閱覽室里,因為管理員不知道還有人在裡面……我那時候背著麵包和水,就可以在裡面呆一天,冬天曬著太陽,太舒服。4層有可以租借電影vcd的地方,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非常小的電腦,非常渣的畫質,2塊錢一部,我最早看片就是在那裡看的,後來開始做電影社團了,就四處淘碟,杭州幾個賣碟的地方我都跑熟了,後來還去上海淘碟,再後來就在網上買了。四年最大的收穫就是看了上千部電影,買了幾百張碟,刻了幾百張盤,還讀了N多的書。
浙傳並沒有給我提供特別好的住宿環境,學習的氛圍也是比較浮躁,但是它很包容,包容你的個性,也給你張揚個性的空間,只要你想學,在哪裡都一樣。不要去過多抱怨學校,那時候我們也抱怨開課不合理,很多課程都是重複的,也為此和學院交涉過(後來回復說從下一屆開始改,學弟學妹要感謝我們當年的抗爭)但客觀環境對每個人都一樣,更多的還是要靠你自己。我後來跟同學開玩笑說,我在大學的時候,不是學霸也是准學霸,做社團拍片子參加校話劇節,學業外的活動也參加不少,這些都非常鍛煉能力,順便問一句,影視藝術學院的Fsky電影社還在嗎?而且浙傳還是有不少好老師的,多和老師交流,多和同學交流,多利用圖書館,真的,該有的書都有。我後來去南京大學讀研,還是很感謝我大學四年打下的紮實的學術基礎。
最初來學校的時候,心裡也很忐忑,因為高考出了意外才到浙傳的,本來是要報中傳的。走的時候,我很驕傲。最好的年華給了浙傳,一點都不後悔,我收穫了知識和朋友,在浙傳的四年,是最珍貴最美好的歲月。
08年我進入這個學校的時候,10年學校對面的廣場才開始正式營業,那時的我不得不乘著快速公交花上48分鐘,前往武林廣場,然後轉車來到武林路的時代院線的那家小破電影院看電影, 順道,在不長的時間裡面,每次電影排片檔期更新都成為我進城的理由,通常,我周末10點出發,到了武林廣場吃個午飯,之後前往武林路瞎逛,當時(也不知道現在),還是女裝一條街,08年的淘寶也是個半溫不火的狀態,通常而言,對於杭州的漂亮女孩子,前往武林路,也成了日常休閑的必然選擇,當然,這對於我一個電影愛好者來說,已經是後話的後話了(恰巧,傳媒小姑娘這麼多,何必關注這些路人呢,給了自己心理暗示的我,只是匆匆前往電影院朝聖),言歸正傳,我花了500在時代院線的電影院買了一張電影會員卡,當時沒有美團,沒有貓眼,只有會員卡,而會當時的那張會員卡,現在還留在家裡的皮夾子裡面,辦過會員卡的人對於電影買票時的儀式感的體驗,往往會比用手機購買的深那麼一點點吧。
我在高中的時候就一直有著看電影的習慣,只不過,當時家鄉閉塞,也沒有所謂院線這種高大上的東西,來到了大城市杭州,我才能慢慢體驗到,在下上當老農民的酸爽,此後我買了一個專門的名片夾,用來收集當時所購買的電影票,此後影院也有著曬電影票的活動,不花多時,拍了幾張收集的照片,聊以慰藉,紀念自己的傳媒生涯。
說回傳媒的下沙生涯,我們進入學校軍訓那年,非常炎熱,想必經歷過軍訓的同學們都有所體驗,我在軍訓進行到第五天的時候,真的實在是遭不住了,就坐在了草叢邊上,默默的看著同學們站在那裡曬太陽,此後進入學校的第一節課我早已經忘記了,說實話,對於學校裡面的學習內容,現在的我早已經沒有多少記憶可言了,當下也只是說說體驗,分享一下人生經驗。
很慚愧,當下的我並沒有給傳媒帶去什麼東西,僅僅是生活,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只不過自進入學校以來的8年時間,我一直堅持著所謂拍電影的理想,從未空談口號,只是默默耕耘,不知何時何日開花結果,但求尋求自己當下的內心安穩。
我本人無論如何對於能夠進入傳媒學院非常榮幸,不知這種感覺從何而來,許是傳媒的姑娘都十分亮眼吧,儘管他們在進入學校直到離開學校的時候,衣著品味都十分稚嫩,但是同樣都並不影響年輕這個資本所帶來的畫面渲染力。
話說回學校的學習氣氛,說實話,我都是一個人獨立學習的,學校的學習氣氛好壞,最終還是站在自己立場考慮的,而非同學們所說,普遍浮躁,人心浮動,我在大一的時候,就一直追求有空調的生活,所以待在學校圖書館(當時也就圖書館有空調,教室根本沒法待人,況且,沒電腦,網路那真是不予評論),安安心心在沒什麼人的圖書館看完了《羅馬時》《伯羅奔尼撒戰爭》《高盧戰記》也得虧學校在圖書投入上不遺餘力,使得我能夠看到平時根本沒辦法購買的書籍,一晃好幾個月,就在學校圖書館的角落,看完了好幾排我所謂的小說書,誠然,學校對於圖書館資源的擠占更加傾向於考研,公務員,考試複習,做題等等,對於我來書,僅僅是待在角落吹著空調看著平時根本沒辦法購買到的書籍,就已經十分幸福了,我記得學校圖書館還有海德格爾的很大一系列的書籍,同時配合每個學校都必有的馬列毛全集,儘管毛的著作,是我參加工作(直到現在)我才看懂一點點的情況,但是並不影響我在記性最好的時候,把裡面的相關內容,一字不差的記憶下來,直到多年後的我對於毛的著作,已然回味悠然,獲益匪淺。
此先,作為一個還算讀了一點點書的人,我並不推薦同學們在自己學習能力最好的時候,看大量的工具類書籍,更應該做好的是,了解自己的追求,並且記憶相對美好的事物是怎樣被描寫的,所謂先哲,用了哪些手段,釋放這些人類的共同記憶,而非,去追求別人對於你的要求和條件,倘若畢業數年,混跡行業數載,你會發現,基礎永留,而手段常新。
大學生涯對於我來說,只是讀書考試(然後偶爾不及格,重考),看看電影,看看自己喜歡的書籍,洗澡,趁涼快睡覺,這麼簡單。我不想在大學經歷太多,因為傳媒對我來說就已經足夠美好了。
我記得傳媒圖書館的11樓9樓8樓常年沒什麼人,圖書管理員當時一直會給我你又來角落裡看書了等等反饋,我想不起在學校的課堂上學習到了什麼,我很清楚的理解了對於影視行業來說,作品和結果的重要性,如果每一步都需要你實質性的進展,那麼做好自己的基本功又會是一件一本萬利的事情。
大學生活大同小異,所謂辦學特色,也是根據學生師資確定的,對於自己來說,也不存在三六九等,三六九等是給弱者規劃的,何必給自己沒有意義的標籤呢,以前標籤沒有價值,難道經歷了高考的各位,還要對於標籤這種事情耿耿於懷嗎,等各自長大了,也許對於標籤這種事情,就不削一顧了,對於我來說,傳媒給了我一個非常良好的發展空間,足矣,實之我幸,至於各種好壞之類的價值判斷,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沒有意義,對於現在的我來說更加沒有意義。
傳媒是個好學校,至於能不能得到很好的讀書體驗,取決於自己的爭取,而非學校強加於你的目的和任務,個中主次關係,也就親歷者自己體驗了,考上了傳媒,對於各位來說就已經是個優異的學生了,而在優異的學生之中更加優異,取決於自己,也取決於你對於世界的理解,和世界對於你天賦的理解,未必所有人都有天賦,只不過,善待自己,心存謙卑,常懷感恩。
2017.6.28更新一下
我馬上就是大四狗了……各位學弟學妹真的不要再問我xx省xx分能不能來我們學校我們專業了……馬上都要上大學的人了這麼問合適嗎
實質性問題私信皆會回答,無營養以及百度的到的問題不會回復了:)
---
以下原答案
天哪嚕這招生季就這麼撕真的大丈夫?
本人新聞學院大一狗一隻,進學校進這個專業也高一本線十來分,現在正在考試周小長假,在新生群里閑著答疑。發現答案里出現兩種極端的評論也不足為奇,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樣是一個喜歡鬧騰且不甘心一天到晚搞學術的文化生。記得大一剛開學加了某新聞性質的社團,見識了各種傳媒特色晚會(不過到了這個學期看的晚會審美疲勞了是真的),兩個學期以來在不大的學校里跑動跑西出校園活動專題,雖然忙也挺樂呵的。傳媒就是這樣,說通俗了就是遍地都是舞台,台前幕後都由學生自己撐起來。至於文化生,就說自己的新聞學院吧,新聞系的忙著拍新聞出報導,編輯系的忙著排版策劃做好自己的四年一本書,傳媒不就是要這樣,環境開放重視實踐,那些吐槽吐的深刻的,真的是學校的環境改變了你們還是你們自身就有問題?
手動分割線 2017.3.31更新
大三啦 這兩年托這個回答的福認識了很多前來諮詢的學弟學妹但是想說的是,取得好成績步入大學的前提是要學會做人懂得尊重噢(微笑)。我只是在傳媒讀了三年書的普通學生,更多問題可以百度可以去學校官網搜得到的話,麻煩就自己動動手吧~
最後說明一下私信會選擇性回復,不加微信,下架學姐只想安心下架~
祝學弟學妹們學業有成~
別說什麼藝術類成績差什麼的,至少我身邊的人都是一本線進來的,人家就是長得又美學習又好,而且在浙傳穿衣品味會越來越高,個人氣質變化很大,就醬
本人桐鄉校區,管理學院。說點自己體會。盡量都以辯證的方式回答。
1、對科研很用心,飛鷹計劃、新苗計劃等等,你說你不清楚?那只是你對這方面不上心(雖然我也不上心。。。)管理學院的三樓有很多儀器,聽說還有測收視率的,本人一直對這個很感興趣——雖然從未去過,某老師也曾經說過那裡確實都要積灰了。=_=2、看重點名系統,強制性地要求老師使用。我覺得這是好事,學校還太年輕,需要立規矩。
3、由於藝術生偏多,傳媒氣質十分顯著。或許是此消彼長?文學氣息薄弱。雖然桐鄉校區有文學院但獨木難支。因此,文化生也會注重印象,對於這個越來越看臉的現實世界,莫非也是一件好事?
4、圖書館很棒,可是利用率可能較低。希望同學不要荒廢了。
5、寢室不錯,4人一間,有獨立的熱水系統,不用像其他學校要去澡堂(不敢細想)。桐鄉桌床分離,下沙上床下桌。個人很喜歡上床下桌啊摔。
6、講座比較聚焦於傳媒類(?),本學期講座聽得少了,應該是這樣,下沙不清楚,但是大咖都會去下沙校區,只有因為做高鐵經過過桐鄉沒下過站的蔣昌建教授對這裡感興趣,作為比較知名的人士來做過一次講座,賈平凹也來過(並非說其他教授學者不知名,只是熒屏和行業的關係)
7、同學大都儀器崇拜。單反,滑軌,三腳架應有盡有。但質量大多數都不如一些非專業性的國內一流大學,不如中傳個人感覺是毋庸置疑的。但同學們樂於拍攝的精神值得表揚。
8、反正朋友圈各種刷屏,各種學校辦的晚會,最近還有互聯網大會,我們高大上的基調是奠定的,但感覺這所學校低調做事的人會越來越少,大家會愛上裝逼(不喜勿噴)
9、個人覺得食堂便宜,素菜一般在1~2元,素葷在2.5~3.5元,葷菜最貴5元。本人三菜,一般在8元左右一餐,已經算吃的多的了。
未完待續,會陸續更,看心情。
推薦閱讀:
※在浙江傳媒學院桐鄉校區上學感覺怎麼樣?
※作為一個傳媒學院的學生,學的是電視節目製作,剪輯方向的,各位覺得在大學期間要怎麼安排比較好呢?
※如何看待浙傳學生明知自己攜帶hiv還和他人發生無保護措施性行為?
※藝考失敗是否復讀?
TAG:浙江傳媒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