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業起兵反抗武則天的目的是什麼?恢復李氏天下?還是別有用心?


想劃江而據自立而已。


我們先說謀反的導火索:


當時給事中唐之奇貶為括蒼令,長安主簿駱賓王貶為臨海縣丞,詹事司直杜求仁為黝縣縣丞,李敬業因事降為柳州司馬。幾個政治上失意的人在一起打算謀反,算是把不得志的怒氣撒在武則天身上。

具體謀反的經過我就不多說了,舊唐書李勣傳後附徐敬業傳上都有,下面我就直接闡述他是想跨江自立稱雄一方的原因。

1。意圖不明

起初造反是打著擁立廬陵王的口號,後面又找了個假章懷太子來掩人耳目,而代李敬業傳天下檄里「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又包含扶立太子的意思。可見這個謀反團伙領導層口徑都有點不統一,恰恰說明了擁立誰,打著誰的旗號並不重要,反正終極目的是自己坐天下。

2。放棄直攻洛陽

起初,敬業聚集兵力,策劃向哪裡進攻,薛璋說:「金陵那個地方的帝王之氣還在,長江地勢險要,可以憑藉這堅守,再奪取常、潤等州,作為稱霸的基礎,然後整頓軍隊北渡淮河。」魏思溫說「:兵貴神速,只宜早渡淮河而北上,招募聚合山東豪傑,乘那裡沒有安定,直取東都洛陽,佔據關口與敵軍作戰,這是上策。」敬業不聽從。

和楊玄感,李密等眾多失敗的例子一樣,徐敬業沒有選擇直撲政治中心而是準備渡江割據。恐怕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這麼一做,他也失去了所有的政治借口,也就不會有人聲援他。所以這件事也反映了他的真正的政治意圖。從領袖的角度考慮,如果真的出於匡扶李唐,直撲洛陽雖然危險係數高,但是收益也大,就算是失敗了,也不枉為李唐臣子;但退守江南,就反映了徐敬業心中想要留的一條後路的自私想法,就算失敗了,也可以東渡扶桑。


3。假太子


太子賢被武則天廢黜,死在巴州,於是敬業尋找身材相貌像太子賢的,安置在城裡,尊奉他為君主,說太子賢原來沒有死。

如果李敬業真的是想匡扶唐朝的話,是沒有必要搬出假李賢做政治保護的。而這麼做的目地,也不過是當年宇文化及立秦王楊浩,王世充立越王楊侗的舊事重演罷了。


別有用心


推薦閱讀:

最出色的唐詩是哪首,是 春江花月夜 嗎?
虢國夫人游春圖上面哪個是虢國夫人?

TAG:中國歷史 | 唐朝李唐 | 武則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