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希特勒19歲那年考上了維也納藝術學院,歷史會怎樣改變?


關於希特勒早期的那段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希勒特小的時候在自己的家鄉接受了教育,他對算數這些東西一竅不通,展現了一些繪畫方面的天賦。於是希特勒執意去維也納學習繪畫,便和他的同伴一塊上路追求藝術。他的朋友考上了維也納音樂學院,但是希特勒卻落榜了,這讓他很失望。
希特勒無比的熱愛這段在維也納的生活。他熱愛瓦格納,經常省下微薄的生活費去聽古典音樂會,並且不屑於和那些為了泡妞去聽音樂的那幫人坐在一塊。經常去看畫展,把自己想像成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主人公。可以說希特勒並不具備身為藝術家的專業能力,但具有對藝術強烈的敏感和忠誠。
希特勒前後四次參加維也納美術學院的考試,最後一次甚至連試都沒讓他考。中間他的母親也因病去世了,得到了一點遺產,但完全失去了生活保障。之後他開始賣自己的家當,被迫住進了維也納一個專門收容盧瑟的廉價公寓,那住著很多落魄的藝術家和文化人。這段時間希特勒以畫維也納建築和風景的畫片為生,一段時間之後又改成了稍微大一點的油畫,因為那個能賣上好價錢,好消息是他的東西賣的還挺不錯。也許是畫太多產生了生理排斥,希特勒承認當時對繪畫並沒有什麼好感,只是出於對建築的熱愛才讓他把這份工作堅持下去下去——其實就是窮的。
這段時間希特勒喜歡參加公寓內的「沙龍」,其實也就是公共討論,那是個錘鍊他演講能力的好地方,在幾十個人的小圈子裡他成了意見領袖,希特勒在那段時間接受了很多反猶的理論和觀念——這些在之後派上了大用場,有意思的是那段時間有幾個猶太人幫助過他。
之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有那麼一天希特勒在自己完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被通知去軍隊報到,被抓了壯丁。希特勒的求藝之路便結束了。

如此看來希特勒當時絕無考上維也納美術學院的可能,不存在假設。數次求學未果已經證明了他不具備在專業領域發展的能力。希特勒在那個時期政治領袖對藝術的造詣方面領袖群倫,只是當時德意志重視教育,國民素質極高的縮影之一。他從虔誠的藝術青年,到後來的失意憤青,多少反映了不同時代青年成長的相同軌跡。
無論在什麼時候,成為一個獨裁者的先決條件都是擁有極強的個人魅力。即使說他真的可以考到維也納美術學院,那個動亂的時代也絕對不會放過他那點蠱惑人心的才能。即便沒有德國工人黨,還會有德國藝術青年黨,德國先鋒畫派黨……總之他天生就是當獨裁者的料。
話說回來,如果歷史真可以改寫的話,希特勒的演講還是牛逼,畫還是畫不好,但是對社會的憤慨多少會因為這唯一的成功經歷而少那麼一些吧。


如果希特勒在19歲那年考上了維也納藝術學院,他會成為畫家,而不是戰爭狂人。

希特勒是個藝術天賦很高的人,而維也納藝術學院不認同他。希特勒上台後發動「納粹革命」,不只是政治、思想,文化也是如此。在希特勒的眼中,現代派的畫作都是垃圾。梵高、馬蒂斯、畢加索,一文不值;他對寫實主義卻頗為看好。

希特勒喜歡設計建築,並以繪畫形式表現出來。

希特勒懂得欣賞音樂,他最喜愛的作曲家是瓦格納,他也喜歡勃拉姆斯、貝多芬。他排斥門德爾松,排斥爵士樂。有人認為希特勒的反民主主義、反猶太主義等源自他與瓦格納之間的精神聯繫,這無從考證。

等等。

總之,希特勒對藝術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品位也足夠。如若維也納藝術學院當年收了這個19歲的年輕人,培養不出畫家,也培養得出一個出色的藝術批評家。


一個人如果連世紀初的維也納都混不出來絕對是因為他沒天分不是因為社會不包容


前段時間有個關於歷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問題。我贊同歷史在大方向上的必然性,在細節上的偶然性。那麼問題在於,多大的尺度算是「大方向」,多大的尺度算是「偶然「呢。希特勒能不能考上某個藝術學院當然是偶然,那麼20,30年的歷史相對於幾千年的人類歷史而言,是不是也可以算作一種偶然呢。基於上面的闡述,我不認為沒了希特勒,就會東特勒,我更傾向於在一個架空的歷史環境下,做出合理的推斷。
我思考的出發點是,希特勒的對外侵略,為什麼能得到德國人民的支持。我想原因應該是德國經濟的瀕臨崩潰和1919年巴黎合約對德國滅絕人性的削弱。前者應該是重點,因為如果大家都吃的飽飯,即使做了歐洲的二等公民,一向理性的德國人民也未必會選擇對外擴張。現在新的問題是,如果沒了希特勒,德國應該怎樣擺脫經濟危機。如果無法擺脫,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我不是經濟學家,沒法為德國提出一個合理的經濟復甦方案,我們首先假設有天才的特過經濟學家提出了拯救經濟的方法,成功的挽救了德國。那麼,首先,美國人無法獲得那麼多科學家,20世紀後半葉全就科學的中心將會是德國,美國人繼續做沒文化的暴發戶。東普魯士還在德國手裡,波蘭領土不會整體西移,沒有了二戰,恐怕蘇聯也不會坐大,蘇聯解體可能會提前。希特勒消失對東方的影響我還沒想好,不過蘇聯如果沒能強大起來,恐怕外蒙古還會在中國手中吧,不能確定日軍是否還會侵華,而中國的歷史進程就更難預測了。
如果德國崩潰了,統一了不到一百年的德意志民族會不會再次分裂,陷入內戰呢?奧地利會不會重新加入德國呢。歐洲大陸會是法國的天下嗎?英國會不會為了削弱法國而支持德國甚至蘇聯呢。可能性太多了,這個更難設想了。


德國法西斯的興起有深刻的歷史背景和廣泛的社會基礎,即使希特勒成了藝術家或者歷史上不曾出現希特勒這個人,德國依然會走上國家主義和擴張的道路,只是在細節上有所差異。


假如邱處機沒有路過牛家村,郭靖就不會流落大漠,鐵木真就會被害死,蒙古統一不了,更別提西征了。火藥也傳不到歐洲,中世紀再延續個幾百一千年,希特勒就算考上了,可能在教堂畫創世紀吧。


如果巴黎和會上戰勝國對戰敗國的剝奪不是那麼徹底,也許歷史走向會不太一樣。
在一個戰爭前幾乎要崛起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但因為一場戰爭被戰勝國盤剝一空打入谷底的國家,憤青必然是不會少的……

凡爾賽條約決定了二戰根本不可避免。

德國魏瑪共和國首任總理謝德曼:誰要是簽署這樣的條約,他的手就會爛掉!
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它是一個殘忍的勝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為之一。
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福煦:這不是和平,不過是20年的休戰。


歷史沒有如果。
希特勒即使考上了維也納藝術學院也不排除會走上此後的道路。
及時不是希特勒,也可能是另外的人。
歷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具有必然性的。只不過這個必然性不可知。
對歷史的種種假設只能作為一種茶餘飯後的談資。
想想電影「死神來了」。


有一篇小說就是講這個,煎蛋上看到的,搜索:
透露社檔案:維基歷史由Desmond Warzel撰寫的一篇微型科幻小說。

拜託各位,別說「沒有一個XXX,就會有其它XXX站出來」之類的話了,上了這麼多年學,還沒用夠嗎?


希特勒畢業後成為一個資質平平的建築師,在維也納過安穩的生活,一戰期間,被征入奧匈帝國部隊,在東部前線扛幾天槍,然後戰爭結束了,自己的國祖國被拆分,但是作為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建築師,對他的物質生活沒有任何影響,後面的幾年他會組建自己的家庭,並且有了孩子。
到了30年代,東特勒或是南特勒或是北特勒成為了德國元首。1939年建築師希特勒先生髮現,自己的國家和德國合併了。他開始謹慎的與身邊的一些猶太人朋友保持距離。周圍具有純正日耳曼血統的家庭把家裡的男孩子送去參加德國部隊。
建立日耳曼人的世界的理想讓人心潮澎湃,但是據說他有不是很確定的猶太人血統,所以自己的家庭在日耳曼人主導的社會只能算是邊緣,自己家裡的男孩參軍受到這樣那樣的限制,男孩子們看到自己的朋友佔領巴黎遠征蘇聯,而自己只能遠離戰場,只能無奈的嘆氣。後來戰爭結束了,那些去參軍的孩子大都沒有回來。
戰後的60年代的某一天,希特勒老人在兒孫的陪伴下閉上雙眼,走過自己平淡但是幸福的一生。


歷史沒有如果,是既定的事實。
如果真考上了維也納藝術學院,歷史絕對會改變,至少,希特勒的履歷表裡面會多一條:曾進修於維也納藝術學院


首先他是真的考不上,他要是有考上的那個能力,就算他沒考上,他也不會是後面那個希特勒。
就算他真撞大運考上了,他有一天也會發現,這種生活不適合他,然後,你懂得。。。
最後,歷史不允許假設。


我覺得以德國當時那種情況,沒有希特勒也會有東特勒南特勒。總之德國走上法西斯道路不是希特勒一個人就決定的。應該說是那個時代造就了希特勒。


也許德國會有一個叫戈林的前飛行員元首,這個真正的日耳曼貴族仔不知道會塑造一個怎麼的第三帝國呢


大部分中國人的歷史觀都是被洗腦的產物,弱智的可笑,本質就是宿命論,機械唯物論。我可以明確告訴你,如果歷史沒有愛因斯坦,那麼我們現在可能都沒有廣義相對論,現在的整個宇宙學都將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我可以明確告訴你,如果希特勒當年考上了藝術學院,那麼將不會有二戰,德國將會苟延殘喘,歷史將會是另外一副模樣,極有可能德國被蘇聯征服,然後英美和蘇聯打得不可開交,那些談論歷史規律的人忘了最重要的人,歷史是由人構成的。比如列寧喊道這個樹要倒了,然後他把樹砍倒了,然後你們就跟著起鬨到,哦,果然那個樹要到了,這就是你們的邏輯。


沒有希特勒,還有斯大林....


唯物史觀教過,就算沒有那個希特勒,也會出現一個別的因素來引發戰爭,這是當時德國社會狀況導致的必然結果,歷史的車輪並不會因為缺少一個齒輪而停止轉動。


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的奮鬥,也要考慮歷史的行程


沒有希特勒,還有斯大林。


蝴蝶效應一種,至少Gmail能完美連接,即使所有海底光纜全斷,即使所謂海枯石爛。


推薦閱讀:

TAG:藝術 | 歷史 | 名人 | 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