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的鋼琴曲》和《裸體舞曲》(Gymnopédies)差距何在?

除了裸體舞曲(大概)前無古人、有相當的歷史地位外……比如裸體舞曲的沒那麼單調,或和弦進行比較有趣?

以及,能稱《夜的鋼琴曲》為極簡主義(Minimalist)嗎?(似乎許多人都將裸體舞曲稱作某種極簡雛形)

並非貶低裸體舞曲或抬高夜的鋼琴曲,不歡迎抖機靈,正如知乎的所有其它問題


瀉藥。
首先聲明《夜五》不是極簡主義,而是初學者的寫作。
而上述兩首曲子,共同點僅僅在於「所使用的音符數量都不多」。
它們給人產生水平相似的錯覺,是因為外行通常會覺得樂器和音符的數量和創作的難度是成正比的。

一首完整作品中的音樂形象通常包含和聲織體,低音線條,旋律線和副旋律線,音型化的色彩織體,節奏層,過渡層等,每個音符寫上去都是有其承擔的作用的。而對樂器少和音符少的情況尤其需要精益求精。

而怎麼處理每個音符的作用,才是大師技術的體現。只是要寫得樂器滿很華麗其實初學者也可以,只是經不起推敲。

不可否認的是,這兩首音樂的音符總數都不大。
但邏輯內容的信息量差異和信息清晰度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只是外行眼裡不明顯。

夜五的作品分析基本是兩個聲部,右手演奏膾炙人口的單音旋律,左手保持固定的節奏型沿著和聲線條流動。
而和聲線條的構建也是基於4-5-3-6的常用框架。
不可否認旋律十分悅耳,吸引了很多人,包括我,但從學術角度看待,全曲樂思用上面兩句話,已經完全描述清楚了。
夜五還有一些粗糙的部分,比如音符力度和節奏變化的規律,是演奏上的不規範造成的。信息量是雜亂的,並不能反映出清晰的表達。

(對,這裡我的觀點就是不規範。考慮到評價他人作品時唱黑臉很招容易招來不悅,所以請路過的石進粉理智討論,若有不同觀點可以舉證反駁,而不是像隔壁某些網路歌手的粉那樣)
而且再次演奏時,石進本人也不會再次表達同樣的音符力度規律變化,可以確定只是演奏時的粗糙,而並非信息量和「你不懂」的信息精度。

回到裸體舞曲,有一些在外行看來很「不明顯」的設計,比如許多和聲連接張力的變化都是用心設計過的,拆開來分析這答案真的寫不完……而且就算拋開和聲,段落結構的安排也更複雜得多了。

說到底,也就是信息量和信息清晰度的差異,從學術界通用的審美規則來看,薩蒂的信息量和精度都遠高於石進。

還有一點得說明下,那些載入音樂史的藝術家,通常是包含了屬於那個時代的開創性,用新思路啟發了後人而偉大,第一個這麼做的是天才,第二個就是庸才。而不是「作品難做」才偉大(畢竟譜子都流傳下來了複製了改一改做個類似的山寨物有何難)。極簡主義的大師們的作品,現在確實是可以被後人模仿出類似的複製品,但大師依然是應該被尊敬的大師。

通俗地說,就像iPhone的造型,外行看起來就是一塊大觸摸屏配一個按鈕,似乎鎚子小米都能做得差不多,但沒有蘋果影響了世界又何來鎚子小米?

而這兩首曲子的區別,確實就是喬布斯和羅永浩的區別。


先上結論,《夜的鋼琴曲》更厲害一些。

首先我們看名字——《夜的鋼琴曲》本身就有極大的聯想,夜晚寧靜祥和,在很多不為人知的地方發生著不為人知的故事——對比之下《裸男舞曲》標題就很顯俗氣,裸男第一印象就是喝醉了把大街當家的酒鬼,他們有時候會誤認為大街是自己家的床,所以脫衣服成為裸男。

再者我們看作者,石進是堪比久石讓的作曲大師,石進的《夜的鋼琴曲》系列知名度和《天空之城》不相上下。而那個什麼撒第,從名字上一看就不像是正常人,一問都不知道這是誰。薩蒂也就是嘲諷嘲諷德彪西,德彪西是誰?反正不知道。

從曲目本身看,兩者都是鋼琴曲,不分高下,長度也算是接近。但是《夜的鋼琴曲》就高明很多——流暢的旋律,豐富的重複使得其容易被聽懂。反觀《裸男舞曲》,就重複了那一兩遍,根本聽不懂。

至於和聲學上來說,那差距就更大了——《夜的鋼琴曲》大量使用了「平行五度」和「平行八度」等高端技巧,反觀《裸男舞曲》,只會用一堆不知道啥名字的和弦進行,跟瞎胡弄差不多。《夜的鋼琴曲》的旋律留下大量的未解決,給人懸而未決的感受。,反觀《裸男舞曲》就都解決了,平淡無奇。

所以題主的觀點是對的。


不是很懂樂理嘗試,但是作為一個外行人,說一下自己的感受。

私以為,《夜的鋼琴曲》和《裸體舞曲》的區別,就像是流行寫手張嘉佳和散文大家余光中的區別。

即:欣賞水平在未有一定層次之前,你會分辨不出張嘉佳和余光中的區別,《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個名字看起來文藝十足嘛,完全不比《聽聽那冷雨》差;單看小說內容也蠻吸引人嘛,比散文讀起來故事性強多了。

但是…稍微讀過一些書的人就知道了,這二位的藝術創作水平,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張嘉佳的行文空洞,看似沉鬱豐滿,實際上浮躁媚俗;余光中老先生在捏字造句上早已入了境,潤物無聲,涓如流水,溫潤綿長。

同理,剛開始聽曲是分不出夜的鋼琴曲和裸體舞曲的好壞的;但是真正聽到後面,夜的鋼琴曲在刻意追求「夜」的旋律下反而處處埋著浮躁的情緒,觸不到心底里的那根弦上;而裸體舞曲我無論何時去聽,都像是在一個冬夜裡提燈慰雪,獨自清冷了。


差距在於我只需要自學兩個月鋼琴就能彈夜的鋼琴曲然後拿出去裝逼併且能夠模仿這種風格作了好幾首差不多風格的鋼琴曲.


試聽地址:蝦米音樂-夏夜 ,蝦米音樂-春夜 ,其實秋和冬也做完了,不過還需要花時間打磨出來,所以目前為止我的夜的鋼琴曲都是demo階段.


古人云:熟聽夜的鋼琴曲,不會創作也會彈.

裸體舞曲沒聽過,畢竟我連女人的裸體都沒看過( ̄_ ̄|||)


剛剛特地去聽了一下,發現聽過了,只是我聽的時候叫吉諾佩蒂( ̄_ ̄|||)

沒想到翻譯過來居然叫裸體舞曲,而且還有一種更坑爹的翻譯叫裸男舞曲( ̄_ ̄|||)


好吧,這首也很好彈,但是在不懂行的人面前,裝不了逼啊.


夜5鋼琴曲嚴格來說,只是一首和聲結構非常單純的流行鋼琴譜。
裸舞, , ,我聽歌不多,不過這個問題勾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


這個問題明顯挑事兒啊,我喜歡。

先重複下前排的回答,《夜五》不是極簡主義。

極簡主義作為一種音樂流派(或者說技法、音樂美學觀點),有相對明確的特徵和定義,有興趣的請谷歌百度下,自己按概念套套看。

拿它和《裸男舞曲》做對比,除了都是鋼琴曲外,其他可比性,真心不多。

好比一個熒屏小鮮肉,一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不同次元硬拿來比,不是耍流氓是什麼?

技巧啊創新啊啥的都不好比,你又非常想要耍流氓,那隻好選一些相對客觀、不漂移的標準來比較看看。

(一)時間維度

《裸男舞曲》,寫作時間相當於中國清末(1888),迄今已傳世128年,現在仍有很多專業或非專業人士在彈,算是薩蒂的早期經典。

《夜五》,寫於2006年後(具體時間沒查到),流傳大概有10年左右,現在在彈的人,自然非常之多。

鑒於流行音樂的高更迭率,個人認為《夜五》能再流傳118年的可能性不太高,這一塊,《裸男》很有機會勝出。

(二)傳播廣度

因為有先行優勢,聽過或彈過《裸男》的人,一百多年加起來雖然無法大致統計,但相信是個天文數字。

但是,藉助作品本身的親和度以及網路的傳播速率,聽過或彈過《夜五》的人,數據很有可能會反超《裸男》。

好吧好吧,我承認,這麼比下來,依舊是和沒比一樣,我就是為湊字數才寫這一段滴。

就個人而言,《裸男》《夜五》我都愛,我雜食。

石進的旋律天賦妥妥的,整個夜的鋼琴曲系列,全靠這點撐著,非常牛。至於伴奏和聲啥的,一個IT男業餘玩玩的,別太苛求,和聲進行有沒有解決之類的,大多數石進的聽眾估計也聽不出。他那種像程序模塊一樣反覆使用的分解和弦定式的來源,考慮到他是半路出家,接觸的音樂範圍不會太廣,很可能直接學的《火宵の月》。最後,如果硬要找《夜五》的差距,建議拿久石讓或李閏珉的作品來比較,最不濟選Brian Crain的,會更有比頭。

至於薩蒂,相比《裸男》,我更愛他1885年寫的兩首曲子:

Valse-Ballet

Fantaisie-Valse

兩首都是當時流行的沙龍風格。19歲的薩蒂因為受他爸爸和繼母影響(兩人都沙龍音樂家),曾短暫愛好這種曲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網上搜來聽聽。


首先極簡不意味著曲調的單調,或者說沒創意。

《夜的鋼琴曲》不能算作極簡(如果算的話,把所有曲子慢速彈就都可以算作極簡了?)

不難發現《夜的鋼琴曲》左手的和弦編配、進行,包括織體一定程度上都是重複的。不光是《夜的鋼琴曲》系列,石進的其他曲子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如此,在編曲上是沒有什麼新意的,所以就會有所有曲子聽起來都是一個感覺的效果。

而三部《裸體舞曲》雖然右手部分的曲調很簡單,但是和弦的進行是很高級的。每一個音符都是有功用的,去掉之後就很不協調。

把一首簡單的曲子改複雜並不困難,但是把複雜的曲子解構而不失韻味則不容易。

樓上回答已經很準確了,我就不狗尾續貂了。


單從感受上說,第一次聽裸舞是偶然一次午休時點開音畫音樂會視頻聽到的,然後就立馬上網買了薩蒂的全集,然而買回來彈了全集里所有的曲子還是最喜歡裸舞3號,這大概就是這首的吸引力吧。然而夜的鋼琴曲在超市聽到過一直覺得跟瓦妮莎的微笑一樣,第一遍還ok,越聽越不喜歡,就是這樣。


記憶中,裸體舞曲(好吧是玄秘曲)是不分小節的,你可以感受一下。


推薦閱讀:

海頓、莫扎特、貝多芬三者的鋼琴奏鳴曲有何異同之處?
你為什麼喜歡彈鋼琴?
哪一部鋼協可稱為莫扎特鋼琴協奏曲創作的巔峰?為什麼?

TAG:鋼琴 | 輕音樂 | 作曲 | ErikSat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