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的場景過渡一般使用哪些手法?有哪些讓人難忘的場景過渡的案例?


1. 電影中的場景過渡一般使用哪些手法?
波德維爾在研究經典好萊塢電影時指出,在場景與場景的時間過渡上,即時間省略手法上,好萊塢所採取的手法有一個發展的過程。

從1917年到1921年,淡入淡出、圈入圈出屬於場景間最常見的光學手段。到了有聲電影時期,「淡」和「化」屬於最常見的電影省略符號。1932年到1941年間,「劃」時行了一陣。同時自50年代始,「切」開始成為主要的場景過渡手段了。

2.有哪些讓人難忘的場景過渡的案例?
a. 《公民凱恩》里凱恩和他妻子的三次餐桌戲剪輯,一開始夫妻倆還討論幾句,慢慢地就直接不說話了,時間流逝夫妻感情也變淡了。太妙!其作為現代電影的開山之作,被電影學院當作教科書式的範本研究。
b. 《美國往事》裡面條通過那個孔偷看,一下回到幾十年前。
c. 《美麗人生》里父親騎著白馬當眾搶親,和妻子回到自己屋子裡,過了1.2秒,一陣聲音喊著讓兒子上學。兒子從房子里出來後,觀眾這才反映過來,原來已經是婚後幾年,兒子已經五六歲大了。
d. 《2001太空漫遊》一根骨頭扔上天空,幾百萬年年華流逝。這個鏡頭即使縱觀影史也是足夠經典,常為人所津津樂道
e.還是要提下《一代宗師》,電影大概1個小時20分,葉問和他妻子去影館拍攝全家福(這個全家福的構圖太完美了!一左一右一支花),然後咔嚓一聲拍好照現實場景化為一張照片擺在桌子上,再突然炸彈爆炸!日軍侵華。
墨鏡王不愧是墨鏡王,這個場景過渡的太妙了!!!!!連續兩次閃前


我覺得什麼都不懂的話看《雲圖》的多線敘事交叉剪輯。會學到非常多的過渡手法。


今敏動畫中的匹配剪輯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UxMTA3NTg0.html?x


關於哪些手法我不是很專業,而且我挺久沒有看電影了,憑自己記憶里的畫面給諸位說說。
我就說說第二個題。
1《天堂電影院》:窗前的風鈴聲到祈禱時搖的鈴聲;神父審片時搖的鈴到鐘樓的鐘;老師揪著同學的耳朵撞擊黑板到埃菲多整理電影膠片的場景;青年多多坐火車離開西西里去羅馬到中年多多坐飛機回西西里。
2《美國往事》:中央車站,中年的麵條失望而去到暮年麵條回到紐約,最重要的是背景音樂yesterday;暮年的麵條在肥摩的餐廳廁所牆洞偷窺回到童年時期;暮年麵條從車站拎著裝滿現金的皮箱到中年麵條從監獄獲釋出來。
3《逃離德黑蘭》:托尼和CIA同僚在國務院商議關於營救人質的計策提到了了約翰·錢伯斯到好萊塢影棚里拍戲場景導演要錢伯斯去給演員補妝;在酒店召開的Argo的宣傳會場酒店廚房電視里播放的伊朗人質事件的新聞到加拿大大使家裡的人質;其實這部電影的這個過程的場景切換都很棒,尤其是營救行動的過程中從德黑蘭機場到中情局到好萊塢的切換很能體現出。
4《再見列寧》:年幼的亞歷山大在學校發射火箭模型到天空中到青年的亞歷山大在路邊喝的爛醉拿酒瓶當球投入垃圾桶。
5《入殮師》:山下的母親去世後最後在火葬場進行火化的瞬間,從火光到野外天鵝飛起的畫面。


《時時刻刻》(英文名:The Hours)
開頭的一段剪輯轉場是我看了多少遍都覺得過癮的,流暢的剪輯和鋼琴的配樂,把三個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女人的一天聯繫起來。強烈推薦反覆觀看。

===============聽說修改要有分割線?2015.1.21==================
這幾天重看《無頭騎士異聞錄》(對不起是動漫番不是電影)強烈推薦看一下第一季第一集的OP。這種群像劇本來很難在OP中做出有意思的人物串聯,但是每一個道具運用的轉場都很獨特。


泰坦尼克號:年輕的Rose躺在沙發上請Jack為她畫像,鏡頭緩緩拉近給到Rose的藍眼睛特寫。鏡頭靜止畫面定格後,Rose的眼神和眼周皮膚慢慢發生變化,鏡頭再漸漸拉遠,從倒敘回憶中回到現實:呈現出一個老年的Rose。
第一次看泰坦尼克號時我六歲,尚無什麼時空概念,這個鏡頭打開了我的新認知以及對電影的喜愛。


《2001太空漫遊》

骨頭→飛船


啊說到電影好的過渡,怎麼能少的了阿甘正傳?!太喜歡那個場景,就是小時候的阿甘一直跑一直跑然後就變成了成年的阿甘在奔跑。太經典!真的好喜歡??
------------------------------------------我是萌萌噠分割線------------------------------------------
還有一個就是《美麗人生》里男主和女主回到自己有著很多花的屋子裡,過了幾秒鐘之後,兒子和他的小坦克模型出來了。同樣一個場景,已經過了幾年了。


《陽光姐妹淘》 聲音、人物動作、鏡頭運動、靜物


以前拍的電影都是長鏡頭的,不能換膠捲,不能暫停,一個帶子要從開拍到最後不能中斷,有一位著名的國外導演忘了叫什麼名字了,他在拍電影時為了電影的連貫性,選的方法是在需要轉換鏡頭時,把鏡頭固定在某一靜物上,例如開門時需要把鏡頭轉向開門人,此時就把鏡頭對準門,給演員留有準備的時間,看上去還很自然也流暢,其他諸如酒杯,盆栽類的景物也可以。


推薦閱讀:

為什麼默片基本都是15分鐘為一本,但1914年的 The Perils of Pauline (寶林歷險記)是二十分鐘一集?
為什麼法國電影的尺度比美國電影大?
有沒有哪部電影讓你感覺特別好,但是又絕對不想看第二遍的?

TAG:電影 | 剪輯 | 電影史 | 電影剪輯 | 電影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