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電影進好萊塢是否有新的突破口或者特性?

我發現凡是進好萊塢的中國電影必須要打,不打就沒人看,不打電影公司就沒錢賺?那麼未來會怎麼發展?還是以考中國武術持續下去,還是是否有新的類型在好萊塢佔領一定的市場?


1. 外語片在北美市場獲得成功的例子,大抵可以參考以下數據。

列出來大致是:
華語電影:卧虎藏龍(第一),英雄(第三),霍元甲(第七),功夫(第十一),鐵馬騮(第十三)
義大利:美麗人生(第二),郵差(第八)
墨西哥:非常父女檔(第四),潘神的迷宮(第五),巧克力情人(第九)
法國:天使愛美麗(第六),虛鳳假凰(第十)
阿根廷:摩托日記(第十二)

若是論述起來,華語電影算是在好萊塢最吃香的外語片了。世界性的經典佳作《天使愛美麗》、《美麗人生》與《摩托日記》這樣,在北美市場也很難稱之為大賣。即使你將名單在繼續拓展,迄今為止在北美獲得票房過千萬美金的外語電影也僅有26部:

甚至連泰國電影都有《冬陰功》這樣的功夫片都獲得高票房,但是其中你居然沒有看到傳統豪強日本,新晉「文化強國」韓國的,經典名導無數的俄羅斯等電影大國的身影,甚至包括德國、義大利、西班牙這些歐洲諸強,所剩也寥寥無幾。

我列舉以上數據是想表達:
1. 外語片想要在北美市場取得成功,不止是華語電影的問題,全球的外語電影在北美取得成功的都極少;
2. 若是你細看這個表單,實際上每年在北美市場票房超千萬美金的外語電影只會有1~2部,偶有超過三部的年份。這北美市場,對於外語片的容量,暫時只有這麼大。
3. 基於第二點,鑒於英語電影已經足夠滿足絕大觀眾的需求,外語電影要想讓觀眾有興趣付錢觀看,多半靠著幾點:a. 是參與了奧斯卡競奪的年度經典之作。這前26名中,一多半有奧斯卡提名。b. 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這東方的功夫片正是如此,《潘神的迷宮》、《摩托日記》這些作品其實也正相北美觀眾展現了與眾不同的名人生涯、文化價值和神話觀;
4. 以上榜單無法表述的,是很多配音的或者以英語拍攝的外片在北美表現不俗,《寵物小精靈》以及宮崎駿的動畫電影正是此列。
5. 很多外籍導演,若是改拍英語電影,取得成功的不在少數。典型的例子就有華人代表李安、吳宇森;墨西哥代表阿方索-卡隆和德爾-托羅;明年要上映的新《機械戰警》導演正是巴西備受矚目的大導何塞·帕迪里亞。


所以,回到題主所列問題,中國電影或者說華語電影甚至是華人電影,如何打進好萊塢(其實應該說成是北美市場)?
1. 怎樣才算是成功打入北美市場,在商業上取得成功?還是讓外籍電影人成功立足。若是說前者,你已經可以看到歷來戰績不過如此。而世界各國的頂尖影人多半都曾經到好萊塢走上一遭。
2. 單以商業上取得成功為例,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個非英語體系能夠真正成功。究其原因,一是北美市場的電影產品太過強大,二是全球的文化輸出的方向始終還是從北美向全球。而若說改變這兩個根本,要麼你得有比北美市場更強大的電影內容輸出,要麼你得有比目前美國主流文化更具吸引力的文化輸出載體。若是這兩者無從變革,那外語電影在北美市場能夠賣上一賣,還得靠老兩件:被奧斯卡選中;有北美觀眾的好奇心。
3. 既然中國功夫甚至成為很多好萊塢慣用元素,北美觀眾對其的好奇心也不再如新世紀出那麼強大,在新的好奇點被發掘之前,只能是靠著拍攝那些能被奧斯卡選中的電影才行。而每年奧斯卡外語片提名有五部,最後真正能夠在商業上取得成功的,仍然都有一個慣性:那些電影都有著全世界共通的情感和共鳴,既不能孤芳自賞,也不能媚俗下作(比媚俗下作你比得過好萊塢么)。類似《1942》和《金陵十三釵》這樣的電影,怕是還做不到如此。
4. 其實除了功夫或者武俠之外,中國的神話系統和志怪傳奇未必沒有那樣的商業潛力,我所知道也不是沒有好萊塢製片人對這類題材開始感興趣。但是中國的神話系統與北歐神話相比太過零散,需要能人重新梳理;至於志怪傳奇,先得考慮「要不要出現鬼」,否則連國內審批都過不了。
5. 老周說的紀錄片,大概能夠在北美取得不少獎項;實際上這幾年有不少中國題材的紀錄片在北美影評界吃香,《黃石的孩子》還拿了奧斯卡。不過這又回到打入北美市場的定義問題了,即使華語紀錄片真的能夠打動影評人,但即使是好萊塢自產的紀錄片,市場份額都十分狹小。一部成功的紀錄片,能在偌大的北美市場掀起多大的波瀾?
6. 突發奇想而已:若是中國的大環境允許,參照《切格瓦拉》、《女王》或者《曼德拉》拍出一部客觀反映本朝太祖的電影;亦或者有以建國後幾次歷史事件為題材的獨特視角,可能會有現象級的成功。那又是和電影審批有關的語境問題了。


謝邀~~
隨便說兩句佔個坑先。如果有空的話再補全。
1. 好萊塢或者說北美電影市場,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影市場與製作中心,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影產品輸出源頭。好萊塢自己生產的電影,別說是北美市場了,放到任何一個其他國家的市場,幾乎都是橫掃之勢。所以,在討論如何進好萊塢這個問題之前,先弄明白這個事情的本質:電影進好萊塢,好比去安溪賣外地茶、去景德鎮賣進口瓷器、去孫二娘店裡賣包子,這是個不太容易的事情,別覺得國產電影有這個使命和責任。
2. 沒去查新的數據,三年前的數據大概是這樣:歷史上,打入好萊塢的非英語影片,票房排行在前十的,有四部是中國功夫片。中國電影雖然自己發展的實在不怎麼樣,但是在打入好萊塢這一領域之中,已經算是佼佼者了。
3. 上面說到,中國電影進好萊塢的難處,在於好萊塢自己就是巨牛逼的電影市場,中國電影首先語言就不可能是英語,又加一個天生劣勢,那麼,想要在這個市場立足,你必須要拿出來一點遠遠甩好萊塢幾條街的東西來做核心競爭力來。
4. 比如,中國武術,就是這樣一個核心競爭力,而目前來看,中國的文化和電影史中,還找不到第二個這種等級的核心競爭力來,如果列位看官想到什麼,歡迎提出來討論。
5. 說到未來的發展,我覺得,不一定會是中國人繼續靠功夫片在好萊塢立足,而有可能是好萊塢靠功夫片在全世界(包括中國)立足了,君不見功夫熊貓,拍的多牛逼,再多幾部這樣的片子出來,你們還想靠功夫片進好萊塢?別做夢了。
6. 再說一句閑話,如果先拋開好萊塢商業院線不提,我倒是覺得,本著「真實最能打動人」的原則,國內紀錄片在未來是有可能在北美市場佔據一席之地的。


先分清好萊塢和北美電影市場的區別再討論這個問題好嗎?


首先要拍的讓中國人自己能看懂,然後我們再談出口。


我們為什麼喜歡看電影?一部分原因就是那裡面有我們生活中遇不到的事情。像 life of pi。 想短時間提高技術是不現實的 我們沒有好萊塢寶萊塢這樣的大工廠。想要並駕齊驅 就必須要有中國特色 有外國人可望不可即的異域風情。也就是說 我們不必附庸風雅 去學一些懸疑科幻。可以弄一下古裝懸疑迷你劇 像神夏這種。狄仁傑就不錯 可以穿插入茶藝瓷器 要吊人胃口就好


怎麼說呢,中國電影吧闖入好萊塢的方式得拿捏好。

得票最高的說紀錄片可能在將來可以作為一個切入點。舌尖上的中國我拿給我的朋友看,因為沒有中國字幕,他們都只能看個影兒。看個影兒他們就覺得奇怪,食材不同,製作方法也有別,他們也看不太懂,看到成菜感嘆一下yummy而已。

我倒覺得中國的喜劇可以試一試,有一些中國特色的笑話。


分享一下,我所知道的信息!
題目中的國內電影和好萊塢電影兩個名詞,以問者的角度,個人理解只是代表一部或是幾部國產電影。而真正的國產電影,或是中國電影,它代表的是「中國電影產業」,這個產業里包含了很多,例如製作,特效,發行,演職人員,放映院線等等很多部分。
我們要知道的一點是,一部或是幾部賣座的影片不能代表中國電影整體上的製作水準有了新的提高。在某部喜劇片大賣之後,媒體開始下結論,說中國電影迎來了新時代等等諸如此類。
實際情況是中國電影產業和好萊塢產業,在產業規模,製作水準,體制保障,發行宣傳,觀眾的文化消費水準等方面差的不是幾年,幾十年:而是幾代人,幾代電影人。
以「超級戰艦」為例,可以說是一部標準的爆米花電影,沒有複雜的故事情節,沒有多麼宏大的戰鬥場面。就是一部標準的地球人抵禦外來物種侵略,最終勝利的故事,整個電影里各種不符合現實邏輯的情節有很多,故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但是觀眾從影院里出來時,記得的只是那些炫目的特效,震撼的聲音,不會在乎故事本身。一個簡單的故事,用特效包裝就可大賣。大賣到我們幾年才能拿出一兩個片子賣的還不錯,和人家比。這是因為好萊塢電影產業自身的水平達到的,每年會有十幾部的產量。同樣的劇本拿到中國導演手裡會是什麼樣?其實不難想像。


為何要進入?隨著未來中國電影市場規模性發展。

好萊塢會想新的突破口或者特性進軍中國電影市場的。

「讓我先喝完舒化奶再跟你詳細分析下。」


ronnie的回答我很贊同 尤其是以下這點
「5. 很多外籍導演,若是改拍英語電影,取得成功的不在少數。典型的例子就有華人代表李安、吳宇森;墨西哥代表阿方索-卡隆和德爾-托羅;明年要上映的新《機械戰警》導演正是巴西備受矚目的大導何塞·帕迪里亞。
1. 怎樣才算是成功打入北美市場,在商業上取得成功?還是讓外籍電影人成功立足。若是說前者,你已經可以看到歷來戰績不過如此。而世界各國的頂尖影人多半都曾經到好萊塢走上一遭。」

如同在國內上映的外語片 很多國人選擇漢語配音而不是漢語字幕的原聲電影 對他們來說 配國語的外語電影看著更容易 對北美市場的觀眾也是一樣 和美國電影人討論過 均認為美國觀眾一定程度上被「寵壞」 對需要看字幕的外語電影有一定抵觸心理 如果是奧斯卡/金球獎外語片獲獎影片情況則好一些 不過單單提名的影響力卻是不夠的 更別說連提名都沒有的外語片的處境了

或許有些人認為中國電影市場這麼大 好萊塢製片廠現在都要爭取機會加速進入中國市場 根本沒必要所謂進軍好萊塢 但是 想想今年奧斯卡頒獎典禮吧 整場宣揚黑人電影人的權益 叫囂與白人相比的不公平對待 卻不止一次開了亞裔的「笑話」 最可氣的是國內奧斯卡直播居然把這些畫面切掉了 你不播 難道國人不知道就是好事了嗎?真是可笑又可嘆 再看看奧斯卡評委會針對李安等亞裔電影人的抗議書 簡直典型針對客戶投訴的公關推諉文 這就是亞裔在好萊塢並無影響力的體現

中國電影、中國電影人都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推薦閱讀:

為何好萊塢電影的credits title裡面,製片人頭銜後面開始頻繁出現p.g.a字樣?
如何看待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延期?

TAG:電影 | 好萊塢Hollywood | 電影史 | 美國電影 | 好萊塢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