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哪個謀士讓你覺得最坑?

坑主公,坑將士,坑百姓,怎麼坑怎麼來


不要強答!不要強答!不要強答!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演義和史書分不清就不要回答!

標籤里沒有演義,沒有演義,沒有演義!演義里的邏輯硬傷那麼多,黑了那麼多智謀之士,人家羅貫中是小說劇情需要,當然他也是某些三國人物黑。而某些答主拿演義杜撰的黑點來攻擊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跟如今編段子黑歷史名人有什麼區別!

1、楊松是演義杜撰人物;
2、蔣干在演義是個笑話,但人家在史書中是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蔣干遊說周郎不成,從容而退,沒給曹操造成過任何損失;
3、新三國的龐統,電視劇呵呵噠,人家龐統歷史上可是與法正並稱的牛人,只不過在雒城攻伐中戰死而已,並不是新三國中的送死,也不是演義中的與諸葛爭功;
4、居然還有說諸葛的,少年,你知道什麼叫理想嗎? 諸葛對劉備軍也叫坑?因為諸葛的隆中對,劉備才在將近五十歲有了宏圖,才得有荊益。
5、徐庶招你惹你了?只不過因母親的緣故轉投曹操,劉備軍因為這被坑了?劉備諸葛怪過他?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徐庶,不累嗎?——————————————————————
正經答題,曹丕的這段話可以解決題主的疑惑:

佞邪穢政,愛惡敗俗,國有此二事,欲不危亡,不可得也。何進滅於吳匡、張璋,袁紹亡於審配、郭圖,劉表昏於蔡瑁、張允。孔子曰:「佞人殆。」信矣。古事已列於載籍,聊復論此數子,以為後之監戒,作《奸讒》。

中平之初,大將軍何進,弟車騎苗,並開府。近士吳匡、張璋,各以異端有寵於進,而苗惡其為人。匡璋毀苗而稱進,進聞而嘉之,以為一於己。後靈帝崩,進為宦者韓悝等所害,匡、璋忌苗,遂劫進之眾殺苗於北闕,而何氏滅矣。昔鄭昭公殺於渠彌,魯隱公死於羽父,苗也能無及此乎!夫忠臣之事主也,尊其父以重其子,奉其兄以敬其弟,故曰「愛其人者,及其屋烏」,況乎骨肉之間哉!而進獨何嘉焉?

袁紹之子,譚長而慧,尚少而美。紹妻愛尚,數稱其才,紹亦雅奇其貌,欲以為後,未顯而紹死。別駕審配,護軍逢紀,宿以騎侈不為譚所善,於是外順紹妻,內慮私害,矯紹之遺命,奉尚為嗣。穎川郭圖辛評,與配紀有隙,懼有後患,相與依譚,盛陳嫡長之義,激以絀降之辱,勸其為亂,而譚亦素有意焉,與尚親振干戈,欲相屠裂。王師承天人之符應,以席捲乎河朔,遂走尚梟譚,禽配馘圖,二子既滅,臣無餘。句有脫文。紹遇因運,得收英雄之謀,假士民之力,東苞巨海之實,西舉全晉之地,南阻白渠黃河,北有勁弓胡馬,地方二千里,眾數十萬,可謂威矣。當此之時,無敵於天下,視霸王易於覆手,而不能抑遏愚妻,顯別嫡庶,婉戀私愛,寵子以貌;其後敗績喪師,身以疾死,邪臣飾奸,二子相屠,墳土未乾,而宗廟為墟,其誤至矣。

劉表長子曰琦,表始愛之,稱其類己。久之,為少子琮納後妻蔡氏之侄。至蔡氏有寵,其弟蔡瑁、表甥張允,並幸於表。憚琦之長,欲圖毀之。而琮日睦於蔡氏,允、瑁為之先後。琮之有善,雖小必聞;有過,雖大必蔽。蔡氏稱美於內,瑁、允嘆德於外,表日然之,而琦益疏矣。出為江夏太守,監兵於外。瑁、允陰司其過闕,隨而毀之。美無顯而不掩,闕無微而不露。於是表忿怒之色日發,誚讓之書日至,而琮堅為嗣矣。故曰容刀生於身疏,積愛出於近習,豈謂是邪?昔泄柳申詳,無人乎穆公之側,則不能安其身。君臣則然,父子亦猶是乎?後表疾病,琦歸省疾。琦素慈孝,瑁、允恐其見表,父子相感,更有托後之意,謂曰:「將軍命君撫臨江夏,為國東藩,其任至重,今釋眾而來,必見譴怒,傷親之歡心,以增其疾,非孝敬也。」遂遏於戶外,使不得見,琦流涕而去,士民聞而傷焉。雖易牙、杜宮,堅牛、虛器,何以加此!琦豈忘晨鳧、北犬之獻乎?隔戶牖而不達,何言千里之中山。嗟乎!父子之間何至是也。表卒,琮竟嗣立,以侯與琦,琦怒投印,偽辭奔喪,內有討瑁、允之意。會王師已臨其郊,琮舉州請罪,琦遂奔於江南。中國古籍全錄

1、吳匡張璋的事迹太難考,不過何進是因為進宮被宦官殺害,可能這事兒和吳匡張璋有點關係;(存疑)何進死後,這兩位又遷怒於何進的弟弟何苗,便與董卓的手下一起將何苗殺害。從而導致董卓之後很順利地收編了何進何苗的軍隊。

2、劉表喜歡小兒子劉琮,而蔡瑁張允正是劉琮那一派的,所以千方百計把長子劉琦給弄到江夏了。他們倆更在劉表臨終時不讓劉琦與劉表見面,防止劉表將荊州託付給劉琦。之後,劉琮繼承荊州,曹操南下,劉琮直接把父親經營將近二十年的荊州獻給了曹操。

3、袁紹與劉表類似,喜歡小兒子袁尚,而不大喜歡長子袁譚,臨終也未指定繼承人。故而他手下的謀士分成兩派:辛評、郭圖是袁譚派,逢紀、審配則是袁尚派。本來袁紹死時實力還是很強,但因為兩派內部侵犯,導致曹操在三年後便擊敗了袁紹的勢力,袁譚戰死,袁尚袁熙逃亡烏桓。兩年後二人逃到遼東公孫康處,被公孫康斬殺。
——這一切的一切都可以歸咎於辛評、郭圖、逢紀、審配四人,故而郭嘉有云: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斗其間,還相離也。

當然一代坑神·郭圖還有別的事迹:
1、郭圖先是向袁紹進讒言,直接陷害沮授,使得沮授兵權落入他和淳于瓊的手中;
2、接著,曹操攻烏巢,張郃主張以大兵救援淳于瓊,而郭圖勸袁紹以大兵力攻曹操主營,小兵力救援淳于瓊。袁紹採納了郭圖的意見,然後導致張郃那邊攻不下曹營,而淳于瓊那邊又救不了。
3、郭圖見自己的計謀沒發揮作用,準備甩鍋,又發揮了他【讒言】的技能,說張郃很高興兵敗巴拉巴拉,然後導致張郃倒戈;(這有先讒言後倒戈與先倒戈後讒言兩種說法,不過都是因為郭圖的獻策導致的)
4、郭圖辛評挑撥離間,讓袁譚與袁尚相爭,兵敗後退守南皮,第二年十二月袁譚被曹操圍城,第三年正月袁譚戰死,郭圖等人也拜拜咯!

至於另外三人:
1、逢紀:郭圖讒言沮授,而逢紀則在官渡敗後讒言田豐,真是一對活寶。後來袁譚要求袁尚增兵,袁尚不但不增,反而讓逢紀監視袁譚,話說這逢紀膽子也是夠大的,明知道袁譚不待見自己還攬下這活兒。於是,袁譚再次被審配拒絕後,直接就把逢紀給砍了;
2、審配:審配也不招袁譚待見,不過他在鄴城攻防戰表現出色,多次打敗曹操的進攻部隊;不過因自己侄子審榮為內應,最後鄴城失陷,審配拚死抵抗被擒。臨終要求面北而死,因為他的主人在北邊。
3、辛評:至於辛評,因弟弟辛毗在曹軍,被審配遷怒,審配在鄴城把辛評一家都殺了。這一家中是不是包括了辛評呢?我想大約是包括的,因為辛毗是哭的不行,辛評也沒再出現過。

當然,許攸轉投曹操,教其攻淳于瓊等人,直接導致袁紹在官渡的失敗,算是坑了袁紹,不過他連自己也坑進去了,也算是坑出了水平,坑出了自我,呵呵噠。


易中天在《品三國》中所推崇的曹魏謀士有兩名——郭嘉和賈詡,郭嘉在《品三國》出現之前便已是廣為人知並人氣不俗的三國謀士,而賈詡能有現在的知名度和人氣恐怕就要歸功於易中天老師的力捧了。《品三國》中易中天將賈詡稱作「三國第一聰明人」,受其影響,網路三國愛好者們更是給他冠以「毒士」、「文和亂武」等中二值爆表的時髦稱號。而事實上,賈詡可能只是一個把自己坑苦的可憐謀士而已。

賈詡的一生,寫滿了「坑」

察孝廉為郎,疾病去官,西還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數十人皆為所執。詡曰:「我段公外孫也,汝別埋我,我家必厚贖之。」時太尉段熲,昔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故詡假以懼氐。氐果不敢害,與盟而送之,其餘悉死。詡實非段甥,權以濟事,咸此類也。
——《三國志·卷十·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嚴格的說這件事其實並不能算是坑,畢竟賈詡並沒有冒險救同伴的義務,但這次「坑同伴」事件卻是賈詡人生最好的「前言」。年少時的「權以濟事」讓賈詡絕處逢生,幾十年後,又是一次「權以濟事」讓賈詡葬送了自己的人生。

董卓之入洛陽,卓婿中郎將牛輔屯陝,詡在輔軍。卓敗,輔又死,眾恐懼,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欲解散,間行歸鄉里。詡曰:「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征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眾以為然。傕乃西攻長安。
——《三國志·卷十·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或許賈詡此次獻計的初衷和當年氐匪脫身時一樣,只是為了保全性命,他甚至天真的以為李傕可以「奉國家以正天下」。但李傕接下來的一番話讓賈詡徹底清醒,並有了種削完皮把蘋果扔進了垃圾桶的感覺——我怎麼跟個煞筆似得。

傕等然之,各相謂曰:「京師不赦我,我當以死決之。若攻長安克,則得天下矣;不克,則鈔三輔婦女財物,西歸鄉里,尚可延命。」眾以為然,於是共結盟,率軍數千,晨夜西行。
——《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第六十二》

年輕時的賈詡化險為夷,同伴卻未能倖免,這並不怪他。
初平三年的賈詡親手策划了一場浩劫絕地反擊,受害的也不再是數十個同伴,而是整個長安城。
接下來,長安變成了人間煉獄,自皇帝到百姓無一能倖免。

傕等放兵略長安老少,殺之悉盡,死者狼籍。誅殺卓者,屍王允於市。
——《三國志·卷十·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

時三輔民尚數十萬戶,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饑困,二年間相啖食略盡。
——《三國志·卷十·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
時長安中盜賊不禁,白日虜掠,傕、汜、稠乃參分城內,各備其界,猶不能制,而其子弟縱橫,侵暴百姓。是時谷一斛五十萬,豆麥二十萬,人相食啖,啖音徒敢反。白骨委樍,臭穢滿路。
——《後漢書·卷七十二·董卓列傳第六十二》

諷刺的是,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賈詡「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征天下」的想法

對此,裴松之有話說

傳稱「仁人之言,其利溥哉」!然則不仁之言,理必反是。夫仁功難著,而亂源易成,是故有禍機一發而殃流百世者矣。當是時,元惡既梟,天地始開,致使厲階重結,大梗殷流,邦國遘殄悴之哀,黎民嬰周餘之酷,豈不由賈詡片言乎?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

不是「文和亂武」,是「文和武亂」。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一切都在賈詡意料之中,無論皇帝大臣還是百姓甚至李傕郭汜都是賈詡自保的棋子,但事實並非這樣,賈詡不是一個置身世外袖手旁觀的隱士,他只是一個典型的封建臣子,賈詡對於自己的失策所造成的浩劫是心生愧疚的,同時他也在拚命的彌補自身的過錯。

繼坑百姓、坑皇帝、坑大臣之後,賈詡為了這些被他坑過的人,把自己也坑了進去。

傕等欲以功侯之,詡曰:「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固辭不受。又以為尚書僕射,詡曰:「尚書僕射,官之師長,天下所望,詡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縱詡昧於榮利,奈國朝何!」乃更拜詡尚書,典選舉,多所匡濟,傕等親而憚之。
——《三國志·卷十·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詡典選舉,多選舊名以為令仆,論者以此多詡。
——《魏書》
唐姬,潁川人也。王薨,歸鄉里。父會稽太守瑁欲嫁之,姬誓不許。及李傕破長安,遣兵鈔關東,略得姬。傕因欲妻之,固不聽,而終不自名。尚書賈詡知之,以狀白獻帝。帝聞感愴,乃下詔迎姬,置園中,使侍中持節拜為弘農王妃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
傕時召羌、胡數千人,先以御物繒采與之,又許以宮人婦女,欲令攻郭汜。羌、胡數來闚省門,曰:「天子在中邪!李將軍許我宮人美女,今皆安在?」帝患之,使詡為之方計。詡乃密呼羌、胡大帥飲食之,許以封爵重寶,於是皆引去。傕由此衰弱。
——《獻帝紀》

出天子,祐護大臣,詡有力焉。
——《三國志·卷十·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天子既東,而李傕來追,王師敗績。司徒趙溫、太常王偉、衛尉周忠、司隸榮邵皆為傕所嫌,欲殺之。詡謂傕曰:「此皆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
——《獻帝紀》
傕等與詡議,迎天子置其營中。詡曰:「不可。脅天子,非義也。」傕不聽。張綉謂詡曰:「此中不可久處,君胡不去?」詡曰:「吾受國恩,義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獻帝紀》

賈詡在李傕與獻帝之間玩起了無間道,身兼亂臣心腹和皇帝倚仗兩個身份他開始與李傕勢力保持距離,並儘可能站在獻帝一方制約李傕的行為,維護獻帝利益的同時為獻帝典選屬於自己的近臣,這種讓李傕郭汜「親而憚之」的處境不可謂不危險,惜命的賈詡為了彌補他的過失而將自己置於此種危險處境亦不失丈夫所為。

當初的「文和武亂」這無心的高調讓他徹底壞了名聲,段煨懼怕他背叛,孫權嘲笑他做三公,後世的裴松之覺得他不配和二荀同傳。賈詡後來幾經輾轉歸於曹操帳下,之後的他「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從不覺得賈詡是個低調的人,而這被稱作人生智慧的低調也許透露出更多的是無奈吧。


我覺得他們都坑。


我覺得是郭圖

曹操襲擊烏巢,鎮守烏巢的守將叫淳于瓊。張郃對袁紹獻策:老闆啊,曹操來勢兇猛,淳于瓊肯定擋不住,淳于瓊一敗,大勢必去,我們應該去救援淳于瓊。
然後郭圖說:「郃計非也。不如攻其本營,勢必還,此為不救而自解也。」 張郃你懂個毛,現在應該直奔曹操大本營,圍魏救趙。
張郃反駁道:曹操的主城升了三本,又造了很多防禦塔,根本打不下來啊。而淳于瓊完蛋了,烏巢就完蛋了,烏巢完蛋了,我們都等著完蛋吧!
然後袁紹一拍腦袋,郭圖智力有82,我信郭圖。
於是曹操火燒烏巢,完成官渡之戰驚天大逆轉。

最後張郃也被坑跑了


請務必分清,演義,三國志,三國殺,無雙和夢三國。


為什麼這麼多人不知三國演義與三國歷史的出入,三國演義誤人太深。


講道理的話沒有什麼特別坑的,畢竟你給別人當謀主沒兩把刷子絕對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演義里的郭圖審配之流都是有能力的。
我自己的觀點是有那種坑人的但是能把大家都坑了的不多,舉一個我覺得最像的,賈詡賈文和,易老師評價說這個人在三國的作用就是亂武。

董胖胖死後,他部下的西涼軍被嚇呆了,心想完犢子這回遭了,趕緊上表求赦免,這個時候把持朝政的是王允王太師,太師傲嬌啊,我願意赦免所有人就是不赦免你們……講道理太師就這水平,不看看別人多少人馬自己多少人馬……李傕郭汜之流就準備拋棄軍隊逃跑了,賈詡就站出來說,"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征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簡單來說就是離開軍隊一個亭長就能抓住你們,不如帶兵a過去試試啊。

後來你們就都知道了,王太師自殺,天子被劫持,京城血雨腥風,加劇了時局動蕩,之後涼州軍閥內戰,百姓被坑慘了……

後來的後來,賈詡轉投張綉,曹操與袁紹對峙時候,都千方百計找幫手,都來聯絡張綉,《三國志》是這麼寫的。

是後,太祖拒袁紹於官渡,紹遣人招綉,並與詡書結援。綉欲許之,詡顯於綉坐上謂紹使曰:"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綉驚懼曰:"何至於此!"竊謂詡曰:"若此,當何歸?"詡曰:"不如從曹公。"綉曰:"袁強曹弱,又與曹為仇,從之如何?"詡曰:"此乃所以宜從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願將軍無疑!"綉從之,率眾歸太祖。太祖見之,喜,執詡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表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

講道理的話曹操對張綉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千萬別忘了張綉第一次投降曹操的時候,曹操人妻癮犯了,睡了張綉嫂子,張綉怒而叛,用賈詡的計謀狠狠滴算計了曹操一把,幹掉了典韋-曹操最信賴的親衛隊長,和曹昂-曹操最中意的繼承人,另外好像還有曹操的倆侄子。

卧槽深仇大恨啊這是,就這樣張綉你還敢在他底下做事?有人說你看曹操對張綉不錯啊,別急,有一種東西叫做事後清算,又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老子不計較兒子來,後來曹丕對張綉說你還記得我大哥的事么,結果張綉心不自安,自殺。兒子張泉多半也是因為老子的事懷恨在心,牽涉到了魏諷謀反案,爵位也被奪了。算不算坑舊主?

坑士兵的事還真沒有好像,畢竟賈詡的水平擺在那,不服不行。感覺每次說的都准。但是賈詡這個人有個特質,就是明哲保身,你不逼著問他一般是不會出謀劃策的,而且絕對絕對不會死諫什麼的,他就說一遍,你聽就聽,不聽就算了,絕對不會講第二次,感覺作為謀主還是有地方不稱職的。有時候會想賈詡在赤壁的話會不會改寫戰局。不過想想賈詡這個人,估計也是沉默著不說話吧。


前幾天還在玩三國志11,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張魯手下的謀士楊松。我玩255劇本,馬騰打漢中,張魯派了楊松5000兵馬迎敵,被我超哥用計謀暈住。。。。
作為一個謀士,統武智政魅分別是2 5 28 34 5 這五圍絕了_(:з」∠)_


龐統和徐庶最坑,就是龐統出了鐵索連環的壞主意,曹操問徐庶可不可行,徐庶還點頭稱是。兩人應並稱為「坑人雙璧」。


袁紹做何進謀士的時候,真把何進坑慘了!順便還毀了大漢朝。
活該袁紹後來被謀士坑!


文和亂武


王...

王司徒?..


袁大將軍,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並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


法正坑劉璋,許攸坑袁紹然後自坑算么?


陳群,老曹家要裝修,然後陳群說我來幫你搞,於是他帶了裝修隊來,結果這些裝修隊就成了這家的長工……


呃……虞翻?


潘鳳O(∩_∩)O


賈詡曰: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縛君矣。不若誘集陝人,並本部軍馬,殺入長安,與董卓抱仇。事濟,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勝,走亦未遲。。。。。。所謂毒士亂國,還有更甚的么。


伐董卓,十八路諸侯,袁術的軍師:主公建議你不發糧草與孫堅,其兵自敗。
孫堅前來問罪最後被袁術斬首,當了替死鬼


蔣干


謀士是幫人謀劃的,主公或者將士聽不聽取決於他自己,請不要一有什麼敗仗就賴謀士坑。


郭圖吧,把張郃坑慘了,也坑了袁紹一把


諸葛亮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浮生六記》作者沈復?
如何評價劉曄?
作為一名尚在世的,在比較大程度上影響歷史或主導歷史的,知名或重大歷史事件中的主要人物,是一種什麼感受?

TAG:三國人物 | 歷史人物評價 | 謀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