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爆表型學生與孜孜不倦型學生哪種人最終的科研學術水平高些?大多數著名科學家屬於哪種?
謝邀。
我一直認為,天賦爆表是孜孜不倦的結果。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
我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18歲的「天賦爆表」來自於18歲前的長久積累。
但要是一個人18歲就開始揮霍天賦,那麼我有很大的把握可以說那種程度就是那個人的極限了。
人才金字塔的結構決定了,能不停向上攀爬的人總是越來越少的。大學時代所謂的「天賦爆表」很容易就被超越。而且,實際上我已經目睹過不少「天賦爆表」者的墮落。他們大多是因為一時的優秀(比如說可以在應試體系下得高分)而昏了頭,身負普通的才能而已就以為眼前就是整個世界了。他們不能繼續把自己的才能錘鍊的更加卓越實在很遺憾。
而最頂級的科學家都是孜孜不倦的(至少在年輕時)。他們不會容忍自己浪費日積月累而來的「天賦」。
假如他們年輕時就有浪費天賦的習慣,他們根本不可能在學術界佔據高位。
天賦爆表但不努力的著名科學家舉個例子撒。
這裡我知道的用音樂家的例子比較典型,莫扎特,公認的天才,他的練習量少么?巴赫,天賦一般,被評論說如果和莫扎特同壽的話不會有人記得他,但架不住數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他的成就差么?所謂天賦幫的了你一時幫不了你一世,最後都還是比內力…
大多數科學家屬於天賦爆表到可以從極抽象的理論和極繁難的實驗中持續找到滿足感成就感崇高感並把這些上癮的感覺轉化成孜孜不倦的勤勉而不是成天腦洞大開的類型。謝謝邀請。
一,天賦爆表和孜孜不倦型並不矛盾,如果把這兩個因素都視為促進科研成長的主要正面因素,那麼顯然二者兼而有之的人更有優勢;比較一下從事科研工作的巨大人口基數和產出優秀成果的科學家數目,可稱得上著名科學家的人,幾乎必然是二者都有的。但如果再提高標準,左右某一領域前沿走向的那一部分人,他們必然是天賦佔主導地位無疑。
二,天賦就是天賦,天生稟賦。天賦決定了能力的潛在儲量和開發難度,是先決條件;努力是能力被開發出多少的外因。有的地兒挖地三丈才見水,有的不用挖就湧泉,最終能打多少水那是另一說。請大家客觀看待天賦這個詞,不要覺得怕自滿或失望而拒絕接受,而感情曖昧地把它和用功扯上關係。有了天賦也不能太早過度開發。再者,是不是「好苗子」,是需要有經驗的慧眼去看的,凡胎肉眼就閉嘴消停吧。天賦高的和天賦高的之間也是有levels的,不能說大武小武不是習武的料兒,只能說楊過的天賦破表。如世界上被稱作奧賽天才的年年有,可直到陶哲軒降世,這一切才破了。還有,說實話,王垠是天才不是假的,性格有點那個才是真的。
舉例子?不舉了,相信上過學的都看過志得意滿的聰明小孩太過自信結果高考落榜或大學畢業領不到證。至於走出學校後的人生,我可不敢下太早結論。人生都三起三落呢。
那些在學校里小時了了,只是天賦上稍稍超過常人就迫不及待表現優越感的孩子,掂量掂量自己天賦真的有多高再裝吧!別被居心叵測的人眾口鑠金地捧殺了,那可是他們對付你天賦的黑暗武器呀。你再算快的,也得用腿跑。
有空複習一下幼兒園龜兔賽跑的故事嘛。
在這裡,我給大家舉個最簡單不過的例子,玩過LOL的人都知道,符文和天賦,一個人的努力和天賦有什麼區別,你玩LOL就可以很形象顯現出來,想一想你一個AD英雄帶的AP天賦和人別人對線自己什麼感受,即使你有符文,也只能在前期發揮點餘光,
我想說的是,不要浪費你的天賦去干那些你不擅長的事,毫無意義,而且不一定能幹好,但如果說我就想挑戰一下自我,我就想用AP劫和妖姬solo,那麼我支持你挑戰自我,如果你輸了,我會安慰你,因為那不是你不努力的原因,如果你贏了,我給你跪下,因為你很牛逼
天賦分為天賦的才能與天賦的興趣,天賦的興趣自然會孜孜不倦,天賦的才能那種也許會荒廢。。
要看孜孜不倦是努力背答案還是努力研究探索。
至於天賦爆表的也有一定幾率成功,霍金就算一個吧。
推薦閱讀:
※本人作為一個上海准高一,目標是考上外,有什麼建議嗎?
※人生中拿到一副爛牌被自己打好了是種怎樣的體驗?
※名校跟普通一本學習勤奮度區別大嗎?
※從懶惰到勤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科比、李開復們經常這麼玩命,起早貪黑,不會精神衰弱么?不會過勞衰弱么? 究竟怎樣的作息,既能保持健康和精神飽滿,又能高效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