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年輕時會常常對時間的流逝感到恐慌嗎?為什麼?


個人的感受是:

20多歲時經常會陷入無來由的傷感與憂愁之中,但這種感受不是來源於對時光流逝的恐慌,更多是來自自身對情感及對未來的迷茫與焦慮,然後這種說不清的情感會波及內心,表現出的就是行為的無比躁動與意識上的自我,以為自己經歷的經受的都是與眾不同的。此時,更多的關注點是自身,對時間的流逝是不在意的,不會有很強的緊迫感。小城市青年尤為如此,在很多藝術作品如影片及音樂中都能看到20多歲時普通存在的對世界及對未來的迷茫與焦慮,比如國內賈樟柯的《小武》與《站台》。而國外的電影則更多體現的是成長與心智的成熟。

不知不覺到了30多歲,特別是在過了32歲之後,對時間的流逝開始非常非常在意了,此時內心開始焦急焦慮,一年勝似一年,但是自己又覺得很無力。34歲35歲36歲是真正的人生中覺得既焦慮又無助的時候。因為這時對複雜的世界有了自己的認識,同時也清晰地認識到了自己所能擁有的能力,越是如此越是絕望,無奈只能任由時間推著走了!

另外,有一首詩我覺得起到了對20多歲時的自己棒喝的作用,讓自己從關注自身的情緒、低級的傷感憂愁中、自以為是中猛醒,去發現及融入外面的世界。這首詩讓我覺得自己與別人沒什麼不同,分享給大家,也等於是給20多歲時的自己一個紀念吧。

《你沒錯,但你錯了》
黃燦然

由於他五年來
每天從銅鑼灣坐巴士到中環上班,
下班後又從中環坐巴士回銅鑼灣,
在車上翻來覆去看報紙,
兩天換一套衣服,
一星期換三對皮鞋,
兩個月理一次頭髮,
五年來表情沒怎麼變,
體態也沒怎麼變,
年齡從二十八增至三十三,
看上去也沒怎麼變,
窗外的街景看上去也差不多,
除了偶爾不同,例如
爆水管,挖暗溝,修馬路,
一些「工程在進行中」的告示,
一些「大減價」的橫幅,
一些「要求」和「抗議」的政黨標語,
一些在塞車時才留意到的店鋪、招牌、櫥窗,
一些肇事者和受害人已不在現場的交通事故,
你就以為他平平庸庸,
過著呆板而安穩的生活,
以為他用重複的日子浪費日子,
以為你比他幸運,畢竟你愛過恨過,
大起大落過,死裡逃生過
——你沒錯,但你錯了:
這五年來,他戀愛,
結婚,有一個兒子,
現在好不容易離了婚,
你那些幸運的經歷他全都經歷過,
而他經歷過的,正等待你去重複。


我從來不屑於做對的事情,在我年輕的時候,在我有勇氣的時候。
—— by廖一梅『當年輕的人沒有變』


年齡問題的本質其實是時間吧,而時間是人類無能為力的兩大概念之一。

其實年紀不說明什麼,我前陣子採訪力拓中國區CEO,澳大利亞老頭,60歲了,居然可以花7個小時不吃不喝的畫畫,樂在其中。我問,您是幾歲開始學作畫?(我潛在的預設答案是小時候,比如10歲什麼的),結果他說,50歲。當時他作為一種釋放壓力的方式開始學畫畫,然後就畫上癮了。

我在想,人50歲還能重新開啟一項人生工程,你才20多歲,著什麼急呢?

另外,別老跟同齡人比,比較而得的焦慮不是「上進心」,你要找尋自己心中的那桿秤,認真、專註、踏實地做你喜歡的事情。這才是20多歲應該做的事兒吧。


產生恐慌的原因是因為你所期待的生活或目標沒有實現。

就像我十幾歲的時候,看到一個人20多歲,多麼多麼有成就,當時我在想,我到20多歲也能那樣。
當我20歲的時候,又看到一撥20多歲的人非常有才華,我又想,沒事,我還有一兩年呢,肯定到時候,我也那麼牛。
當我20多歲的時候,身邊又出現了一撥20多歲非常牛的人,我開始恐慌,為啥我不是?開始對時間感到恐慌。

這是我的理解,如果你達到了你所期待的那個生活狀態,或者說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我想,應該不會對時間恐慌的。


30歲才恐慌啊,沒到30歲時還有未來可期待,過了30歲則要麼有戲了要麼絕望了。30歲就是前後不靠的


因為20多歲恰恰是青春期結束,生理上已完全成熟,但心理上還未成熟的過渡期。


我們深受成功學的影響,而卻又貪圖安逸,於是我們不上不下。
安慰自己時頗為自己的中庸之道沾沾自喜,仿若抓住了生存的哲學一般,但在某個清醒的時刻,用刻薄的眼光去審視自己的時候,你忽然明白:在芸芸眾生中,你面目模糊;在大牛面前,你是滄海一粟;在你所有的優點裡,是大部分人都具備的,比如聰明,善良諸如此類;在你的缺點裡,你並沒有缺前無古人,缺到讓眾人能娛樂一把……
總之,在你是你時,在你不表演時,心總是惶惶不安的,因為你彷彿隱隱知道,你的中庸快要被眾人知道,快要讓現實嘲笑,你的中庸是你的對未來的憧憬的拌腳石等等
以上是我畢業幾年來在在努力與安逸中,無數次糾結後,思索出來的為什麼我的壞心情總是能象拋物線一樣周期準確。總之,想要安心,唯有用心,真正努力一次,不管在哪個方面,總讓有擅長的一面,我的目標,即使平庸,也要平庸在高一點兒的地方,起碼現在如此。


會。我經常笑,現在就有法令紋了,十分恐慌。


快兩年前,我20歲。剛脫離國內應試教育的夢魘,嘗了西方教育的苦果(對有些學生來說是苦果),自覺對我胃口,成績,見識,學識飛速增長,日新月異,也養成了很多好習慣。雖然還是喜歡玩樂,但也不覺得內疚,心想:這邊很多研究生同學都整體水品比不過我,我休息休息,玩玩鬧鬧也沒什麼不可以。幻想著幾年後自己會很厲害的樣子過了一年。
21歲時開始覺得自己的無知。在藝術道路上剛剛找到自己的方向,雖然我依然感覺比很多研究生學長強,但是我開始更專註於自己的問題而不去比較了。讀書,學習,實踐又快過了一年。
離22歲還有整整1個月。今天的我從幾個月前突然感覺到時間的緊迫。22歲到了,30歲就不遠了。於是我調整了自己的計劃表,把無關學習的事情一一壓縮,刪去。每天鼓勵自己一定能成才,把每天活的充實。恐慌成了一種動力,催我快速成長。
我覺得20來歲的人感到恐慌都是正常的。我們在成長在成熟,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思考的問題越來越世故,我們的時間也不想過去那樣緩慢的流逝了。我們必需抓緊當下,但是恐慌不可以真正變成一種焦慮,否則會摧毀一個人。
僅談個人感受,望與君共勉。


我最近經常恐慌的是,"我只是這個宇宙的一個普通的有機體,和我相聯繫的一切沒有什麼的永恆不變的。我的出現是偶然的,和我相聯繫的一切都是偶然的。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這種感覺襲來的時候,真是絕望。幸好只是偶爾有這樣的感覺。


鄙人從16歲開始連續接近10年的恐慌焦慮,也許有點發言權。
————————————強行出現的分割線——————————
1. 初中時候,看過一句話,比較矯情,但是我看完之後莫名的恐慌:「在我們年少的時候,我們的倉庫充滿了叫做時間的財富,我們肆意揮霍,直到反手去撈了一個空的時候,才發現,倉庫快要空了。」 那年,我13歲。
2. 依然是初中,因為寫字帖偷懶被父親責罵。他說了一句我後來覺得很扯淡但是又忘不了的話:「你究竟是想要玩16年,然後受苦到60歲,還是辛苦16年,玩到60歲?」 這句話後來寫進了我當時的日記里。那年,我15歲。
3. 高中開始,讀了《窮爸爸,富爸爸》,為一個概念著迷,「財務自由」,然後開始自學西方經濟學,看2塊錢一份的經濟觀察報,雖然看不太懂,但是還是在看。後來我明白,因為我缺乏安全感。那年,我17歲。
4. 到大學開始,迷上WOW,同時也玩其他遊戲,關鍵詞「模擬經營類」,甚至在WOW中,也是做個倒爺多過做玩家。至今我還記得一個NPC 拍賣行地精的話:「時間就是金錢,我的朋友!」 那年,我21歲。
5. 後來我開始看小說,煙雨江南有一本小說修真類的,好像叫塵緣。男主角典型屌絲逆襲,看到一句話,我流淚許久,「讓我一路這樣走來的,唯有四個字,如履薄冰!」 那年,我22歲。
6. 我並不喜歡學習,但是我的不安全感,強迫我不間斷的學英語,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一個大強度的突擊訓練。也許是內心知道,它是重要的。我是一個隊英語真心沒天賦的人,六級單詞到現在都沒全部背全,但是英語面試無壓力,流暢得幾乎跟上思維速度,即使用的都是些低級辭彙。
7. 這是一種病,得治。 今年,我26歲。(誰都不要來拆穿我的真實年齡!!!)

以上
與君共勉!

Alex
2013-7-16 16:48:59


我來說我自己的感受吧,都是形而下的例子。今年25歲,想過,這兩年想得很多。
因為大學後兩年開始就住在家裡,和父母住,看著他們跨入50歲的門檻,很多生活習慣、溝通方式都發生了改變。
比如我媽媽雖然保持了幾十年的「潔癖」,每天都要幹家務到深夜,但忽然有一天她10點多就上床睡覺,對我的驚訝回復了一句「太累了」,從此以後衣服都放到第二天早上來洗;又比如我爸,以前應酬加班雙開都能熬上好幾天,現在如果回家吃飯基本上都9點就休息了然後第二天早上又起來得好早……身體和體力上的變化是最直觀的,看到他們的頭髮有越來越多的白色,面龐開始堆積更多的皺紋,有時候翻到以前的照片,看到他們當年的風華正茂,再到如今邁入中年開始顯出衰老的痕迹,作為一個旁觀者,不能不想到自己也會有他們那樣的一天。
昨晚我媽在說我會加班,工作辛苦之類,我爹就說他年輕那會兒也是這樣。再往前推幾天,我看到剛出生沒多久的時候和父母在照相館的合照,想到自己也會在不斷的幾年裡結婚生子,感受就和第一的答案里的詩一樣,「等待著重複他們的經歷」。

按照一般所接受到的經驗來說,20來歲應該不想這些,但如我這樣——長期和父母生活——目睹時間在親人身上造就的變化,有時候會對時間流逝感到恐慌。
有一次忽然問我爸「怕不怕變老」,答曰,「不怕,有什麼好怕的,大家都是這樣的。」


因為20幾歲剛剛意識到自己的美和特別,卻已經無暇揮霍時間自我陶醉了。未嘗不是件好事。


我不是來給答案的
我決定回答得長點,把剛才想的,記錄下來;看到這問題,我反思了很久
因為... 偶現在的年齡的 個位數+十位數=我最喜歡的數 巧合?^_^

1.愚歲二十有餘,卻未曾恐慌,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余唯希翼夏至南極,冬遷北極。
但我咋一想,覺得有這樣的心態太恐怖,按常理應該恐慌的!偶沒房、沒車、沒媳婦,不對,有老宅,有自行車,確實沒媳婦;居然還覺得自己還年輕,真不知「中」之將至,好多弟弟妹妹居然上大學了,總之,好多居然。我反問自己,為什麼要恐慌呢?煩親人的督促?怕同事的玩笑?品深夜之孤獨?吸收晚輩異樣的目光?等等,這些都是外來的,跟生存無直接關係,對,我的人生軌跡是有點開始跟別人不一樣了
2.我雖不恐慌,但孤獨。小時候,大人看我是小孩,叫我怎麼做,把我的時間線安排好了,早上必須早起,不起來就使用「暴力」,我也會服從,我會想:貌似小孩都這樣。很多事情理所當然地發生,因為我在社會的定位是小孩;同理,現在,我在社會的定位是青年人(非青少年,你懂的),有沒有發覺你可以自己做決定了?^_^,真是開心,既然可以自己決定,那快樂由自己決定,煩惱由自己決定,發生什麼事都是我自己的事,跟他人已經無關了,只要不觸犯法律,相關也沒事,不能再說「是XX叫我做的」,我發覺,我深深喜歡這種孤獨,猶如深深地黑夜。
3.小時候,我只希望自己長大,可以不受限制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可能我以前有太多限制);現在我並沒有想變年輕,因為我迷戀著自由,當按照自己的旨意去做事時,我發現了自己發現的生存規律,我可以按照規律改變自己的自由度,如此遞歸,自由度越來越大,不斷地接近「神」;如果神是∞,那麼人類是一個F(t)函數,時間t- &> ∞時,F(t)- &> ∞,而我就是一個項,如果我墨守成規,那麼我就是個常數項,或者無窮級別不高的f(t)...
4.很多世俗規則,遵守不遵守,UP TO U,結果是你想讓自己的無窮級別多高,什麼成就感啊,名譽啊,另一半的迷戀啊,都只是該級別的表現形式,數據說話,我的心理學定義:客觀的自然科學,研究對象是多態的生物行為與行為狀態。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宇宙毀滅可以有我的作用力,也可以沒有,只要我決定好了,有自己的靈魂了,我就不恐慌了。

多吧,呵呵,純粹YY,PS:我把上面的「你」都改成「我」了,有木有,希望能起心理作用,^_^


前陣子看趙薇接受《嘉人》採訪時說過這麼一段話,很有意思,說青春的重要標誌是焦慮:怕自己終究成為一個平庸的、毫無聲息的人,就像一粒石頭子丟進大海。


白日夢開始騙不了自己
開始認識到自己並沒有與眾不同,認識到這個世界不是電視劇,除了自己你不是誰的主角
有了足夠多的素材用來懷舊
20歲的年華開始有了團聚別離的經歷,有了愛情友情,開始別離家鄉獨自闖蕩,「過去」的味道積攢到足夠濃郁讓人還念
開始成熟的思考人生和世界——同時包括死亡
告別了異想天開,開始樹立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思考人生永遠離不了對其終點的思考,對重點的思考又難免承重

————————————————————————————————————————————
一直認為20歲對自己是很重要的一年

20歲前
童年總是美好的,就不說了。中學的時候不是好學生,班裡排倒數,打球遊戲追女孩,高考勉強過線,父母考慮讓我復讀時其實心裡就一個念頭:去哪都成,就是不讀了,上了大學就輕鬆了。然後去了一個全國排倒數的二本本地學校,大一繼續混沌,逃課遊戲打球(想是大家都太混了,這樣都可以拿到獎學金),悠然自得,從來沒有考慮到未來是個什麼高端的東西。


20歲時
那個年齡大家聚在一起喝點酒後總是喜歡談夢想談抱負,大多不過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聊著聊著突然沉默,第一次開始真正意義上思考未來

那個時候人人剛剛興起,還叫做校內(我們應該是校內的第一批用戶,人人後來用各種懷舊煽情像喚回這批人),不知多少男少女終日沉迷於此,百無聊賴之際偶然看到一張照片:似乎是清華的圖書館,記得牆上一排大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那個時候清華其實是一種符號,是小時候幼稚的夢想的標誌),突然不知為什麼不能自已淚如雨下,感覺自己像個棄兒,看看周圍,心裡不停的說:我這一輩子不該就這樣!

下定決心要開始努力,給自己的青春一個交代,開始思考人生,每當思考到死亡,就感覺陣陣沉重,慢慢的都是時間的流逝感,害怕成長,害怕老去,偶然看到一句話,記得是在一本借來的英語書上:A man is not old as long as he is seeking something. A man is not old until regrets take the place of dreams. 頓時釋然

那一年遇到了初戀,生活第一次變成兩個人的,開始思考家庭的責任,也從她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至今很感激,她也我最對不起的一個人(這個話題談起來總感苦澀,不提)

20歲生日當天,十幾個朋友燃放煙花來給我慶生,並收到了女朋友織的圍巾(想想這個場景都真的幸福的一塌糊塗),許給自己一個諾言:奮鬥十年,看看三十歲的時候能有怎樣一片天地

今年24,帝都一所還不錯學校的研究生,即將畢業,雖然依舊迷茫,依舊忐忑,依舊一無所有,但相信二十歲時的思考會讓我走的更堅定,許自己一個未來


人應該在任何時候都對時間的流逝感到恐慌
只不過很多人懂事之後才開始了解這個道理而已 比如20歲


當你看到鏡子里的人出現歲月的痕迹,你豈能不想到老去的危機
其實,人是喜歡對比的,20歲的時候受到來自父輩的呵護,但是到了年長,你發現你的父祖輩一個個的死去,下一個就輪到你這輩了,你能不晃神嗎?


我已不想反抗這實存在消逝中的損失,在一切未被一切毀滅之前


跟個人經歷有關吧,當你得到很多或者失去很多之後,看到了紛繁背後的永恆,就會淡定許多了。
p.s.多說一句,不止20歲,從出生起,這個連貫的生命就已開始,現在就是人生的組成部分,請一定要過好現在。


推薦閱讀:

如果小明同學有超能力,能主動延長自己的1秒鐘為1小時,其他人則正常,會有什麼後果?
有什麼做完超有成就感的事情?
長大之後對時間的感受很不一樣?
如何評價《命運石之門》(Steins;Gate)這部遊戲?

TAG:時間 | 人生 | 日常心理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