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喜歡《殺手裡昂》、《肖申克的救贖》這樣的特別「離奇」的故事?

為什麼大家喜歡《殺手裡昂》、《肖申克的救贖》、《搏擊俱樂部》這樣的離奇的故事?難道是因為生活太枯燥,要為生活添一點美好的幻想?


謝邀。

1. 不要小看這個世界的博大和偶然性。電影里的(除了幻想題材)都是現實可能發生的。

2. 電影是真實的濃縮版,肖申克這種電影相當於把100個監獄中的有趣/勵志細節濃縮到了一部電影里,把一個人坐牢200年可能發生的事放在了兩個小時/故事中大概兩年里。一萬個小女孩有五千個想跟著陌生大叔流浪,其中100個在青春期遇到了喜歡的大叔,10個被大叔喜歡,1個遇到了殺手,而電影進行了合併,讓一個女孩遇到喜歡的大叔也喜歡她,大叔同時也是殺手。這樣是為了讓你看到的故事更緊張更有滋味。早期的小說也是節奏很慢的,寫半天沒推進什麼劇情,感覺和真實生活的流逝很相似。現在的讀者觀眾看故事普遍偏快,劇情就會更緊湊,未免就會脫離真實感受,但也不能稱之為虛假。

3. 電影是用儘可能短的時間給你看最多的可能性,以及這些可能性中可能的聯繫。是對真實的有挑選、有條理的展現。跟幻想是兩回事。看那些連偶然性都沒有的事,比如主角一天吃三頓飯之類才沒有意思。


如果兩年前,我告訴你韓國的女總統被她的閨蜜操縱,還信了邪教,你會不會覺得離奇?
如果一年前,我告訴你美國下一任總統會是一個口無遮攔的真人秀主持人,你會不會覺得搞笑?
我有時候看著電視上的新聞,會由衷地覺得,電影會需要邏輯,而現實往往不需要。


謝邀。
1.電影是造夢的。楊德昌說:"電影讓我們的生命延長三倍",通過電影觀眾能夠體會不同於自己現實生活的故事,我們那些或虛或幻的想法得以實現。在現實生活中,99%的人是不會體驗到殺手或者罪犯的生活。這些離奇的故事對於我們來說是陌生的,而對於陌生事物人類具有天生的好奇心與窺探心理,這是人與動物的區別,是人類文明得以發展的基礎。正因為這樣,那些離奇的故事才有了生存的基礎,才得以讓人接受。

2.電影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離奇的故事能讓人接受離讓人喜愛還有很遠的距離,比《里昂》和《肖申克的救贖》離奇的故事多的是,但偏偏是以上這些電影讓人喜愛,要讓人喜愛得首先使人信服。這就涉及到電影的表現形式了。像《里昂》和《肖申克的救贖》這樣的故事是符合邏輯的。一方面《里昂》和《肖申克的救贖》用的都是十分普通的線性敘事,場景還原都十分逼真,在剪輯、鏡頭方面都是十分商業化的和大眾化的,這對觀眾十分友好的,且敘事角度都是觀眾視角,增強了觀眾的代入感,雖然不具有藝術上的獨創性,卻十分的平民化。另一方面,蘿莉愛上殺手大叔和罪犯挖洞20年越獄是極其罕見的事,所以觀眾並不會熟悉其中的細節,不會和自己的生活經歷做比較,這就給藝術加工提供了發揮空間。電影來源於生活,但不同於生活,它是生活的片段精選,生活中不會每時每刻充滿衝突,但電影不同,它有時長限制,所以會需要衝突,需要起承轉合。

3.對終極命題的思考。愛、和平、自由、家庭等等宏大的終極命題往往能引發共鳴,不管《殺手裡昂》和《肖申克的救贖》多麼離奇,其中不管有多少個小主題,殊途同歸的是它們最後都回到了對人類終極命題的思考。所以說並不是雞湯不好,而在於熬雞湯的方式不對。熬湯的方式得當,不管是濃雞湯、毒雞湯、烏雞湯,都是可以讓人喜愛的。

4.永遠不要低估生活離奇性,前幾天不是還有人特地獻身虎口嘛!


我就自動把題主說的兩部電影和「特別假」忽略(因為很無理取鬧(-?_-?)離奇的故事不一定是假的故事),只回答「為什麼大家喜歡離奇的故事?」

在羅伯特·麥基的《故事》一書中首先說到了故事在人類生活中的地位:人類對故事的胃口是不可饜足的。設想在地球上的普通一日,有多少故事在以各種形式傳送著:翻閱的散文書頁、表演的戲劇、放映的電影、源源不斷的電視喜劇和正劇、二十四小時的報刊和新聞廣播、孩子們的睡前故事、酒吧吹牛、網上閑聊。

所以題主你看,不能糾結於某幾部電影,故事的傳播手段和媒介實在是太多了,離奇的事件每天都在發生,離奇的故事也每天在人類生活中傳播。

那麼我們為什麼需要故事呢?

我們尋求亞里士多德在《倫理學》中提出的那一古老問題的答案:一個人應該如何度過他的一生?但,問題的答案總是在規避著我們。當我們力圖使我們的手段合乎我們的夢想時,當我們力圖將我們的思想融入我們的激情時,當我們力圖讓我們的慾望變成現實時,那一個問題的答案始終躲藏在飛速流逝、難以捉摸的時間後面。

我們猶如乘坐一艘飛船,險象環生地穿行在時間隧道之中。如果我們想讓飛船減速,以便捕捉人生的模式和意義,人生就會像一個格式塔一樣撲朔迷離:時而嚴肅,時而滑稽;時而靜止,時而狂亂;時而意味深長,時而索然寡趣。重大的世界事務完全在我們的掌控之外,而個人事務又往往鉗制著我們,儘管我們無不努力用雙手牢牢掌握著自己的方向盤。

傳統上,人類一直基於四大學問——哲學、科學、宗教、藝術——來尋求亞里士多德問題的答案,試圖從每一門學問中得到啟迪,從而編製出一種人生意義。但如今,如果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誰還會去讀黑格爾或康德?科學曾經是最偉大的闡述者,如今卻將人生解釋得支離破碎、艱深複雜、令人困惑。誰還會不帶譏誚地去傾聽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和政治家的高談闊論?宗教對人來說已經變成了一種掩飾虛偽的空洞儀式。隨著我們對傳統意識形態的信仰日益消減,人們轉而尋求我們依然相信的源泉:故事的藝術。

世人對電影、小說、戲劇和電視的消費是如此的饑渴、不可饜足,故事藝術已經成為人類靈感的首要來源,因為它不斷尋求整治人生混亂的方法,洞察人生的真諦。我們對故事的慾望反映了人類對捕捉生活模式的深層需求,這不僅僅是一種純粹的知識實踐,也是一種非常個人化和情感化的體驗。

就如即將國內上映的《愛樂之城》結尾的蒙太奇(我不劇透,題主自己去看),生活給不了你的,電影可以給你,那是一種知識和情感的雙重滿足,這不僅是電影的魅力,也是故事的魅力。


謝邀!

娛樂產品的基本功能,就是滿足感官需求,提供夢幻的體驗。


謝邀
我個人感覺,其中宣揚的那種思想是人們在觀影過程中最大的享受,誰不渴望自由的滋味,中國人絕大多數在體制內成長,就像瑞德說的那樣,一開始,你憎恨他,然後適應他,到最後,你就離不開他了,中國被應試教育逼死的孩子還少嗎,我們看到在學校時學霸,在社會上就生活不能自理的新聞也比比皆是
肖生克的救贖全篇就是圍繞自由和希望來寫的,如果真的要看紀實類的作品 那隻能看紀錄片了,阿凡達難道不是虛構的,為什麼會這麼火,千與千尋的故事都不是這個次元內的東西,難道這些作品就不夠優秀,不夠好嗎?我想他們能取得如今的成就,不是沒有道理的 ,一樣的道理 蘿莉愛上了大叔,他反應有些遲鈍,沉默,寡言,不善於辯論 異常孤獨,需要被愛,而瑪婷達在家裡被欺負,假裝成熟 也需要被愛,這兩個人在一起,會擦出怎麼樣的火花,隨著電影的一步步推進,謎底也慢慢揭開
原諒我是個高中生,劇情不扯淡的電影還真沒看過幾部,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人們選擇去關注自由,希望,愛情,說明人們的精神世界上升了一個層次,就好像中國,不會再去罵傅園慧這樣的角色了 因為人們已經走出了唯金牌論的漩渦,看熱鬧是一方面 看到那種運動員拼搏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同理可證,肖生克的救贖和這個殺手不太冷兩部片子,可能不是來自真實的事件改編,也沒有太多打打殺殺吸睛的東西,但是宣揚的思想,值得每個人回味,這樣的片子,就已經成功了
試問一下,看完小時代系列,爵跡,這些片子,看完之後,能不能在腦海中出現一個很大的問題,可能最多就回味一下誰顏值高就足以了
跨越年齡的愛情,在陌生環境裡面摸清楚遊戲規則並試圖改變自己所處的環境,追求自由,有太多的東西值得我們回味了
以上


比西遊記還假嗎?
比指環王還假嗎?
比銀河落九天還假嗎?
故事豈以真假論好壞。


無巧不成書。


自己無趣還說假,遇到你這樣的人,真沒意思。


如果題主學過表演就知道,個人覺得學表演挺有用的,會讓一個人變的有趣,語文老師說戲劇學院表演教授他們是人生的百科全書,這一點都不假。去考表演的時候有個最基礎是無實物表演。即興或者有準備的情況下你需要通過肢體表現你是誰,在哪裡,發生了什麼事情。在大概5分鐘的時候你需要一個矛盾點。在任何藝術形式都會存在,比如你在上廁所,如果就和平時一樣,誰看?上廁所突然發現廁所的紙沒了這就是一個矛盾點,然後解決矛盾,去找紙,在找紙的時候,家人進來了,這又是一個矛盾點。所以反應在電視,電影也一樣,性格的矛盾,事件的矛盾,這就產生了我們晶晶樂道的戲劇性。反應在我們平時聊天的時候,我們讓別人關注我們,我們一定會講有趣的事情,想想你有趣的事情是不是一天,一個月,一年那一件會讓你記憶深刻的事情,這個也是戲劇性。如果戲劇性過頭了,就衍生出新的詞狗血。


人類一直愛幻想。古今中外,神話傳說,奇幻異志,多得不要不要,我想大家都想做點自己不能做的,辦不到,實現不了的,哪怕是走在路上無意想想。
還有這也是故事作品的多樣性以及觀眾的需要,假如安迪沒有越獄,而是就此老死在哪,深鯊堡還是老樣子,只是平淡的描寫了一個被冤枉入獄的故事,那它還能被各種公眾號大V推薦來推薦去嗎?那安迪那個扒衣濕身賣胸的圖片也不會留在大家腦海里了,那恐怕電影當時的票房也肯定會縮水,賺錢總是實際的,站著也把錢掙了最好。這就好像吃飯,大家都知道吃飯是吃飽,吸收各類營養,但為了吃得爽,所以做得好看,各種擺盤,各種煎炒燉煮,不然何苦花那麼多功夫。
人類尋求故事刺激並不滿足於現實,希望能在現實之上有更多的奇思妙想,但是把這些故事拆開來,發現還是現實那套。肖申克的救贖說的是一個奇妙的越獄故事,但它想表達的是希望的力量,那些監獄的人,他們對生活已不抱太多希望,只想就這樣活下去,失去對自由的渴望,被體制化,即便假釋了還是自殺了,這心得死得多麼厲害才能這般。而安迪,從始至終一直懷抱希望,所以他辦圖書館,他教書,是因為他對生活仍然充滿信心,所以他能一直堅持挖牆角。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它不止是點美好幻想。
別說肖申克和殺手這種故事片,即便是哪些天馬行空的科幻片也是如此,星球大戰講的不也是類似我D革命起義新希望的事嗎?狂拽炫酷的變形金剛不也是兩條腿兩隻手,各種機器人也脫開不了人類的認知。奇異博士里的大boss多瑪姆活了那麼多年,操控著多元宇宙,結果被卷福開個伊邪那美,還沒輪迴幾次就受不了,比普通人還不能熬。
要說這是無聊了去看場電影,確實也是。生活枯燥了,看部電影,幻想一下也算正常。但我覺得有些人,看電影並不是此未目的,所以有人被片子勵志到發奮圖強,所以有些片子想表達的東西被廣泛討論,所以有些人以看電影的名義泡妞……
就像蒲松齡沒事跑去開大排檔聽人打醬油的路人吹牛,寫的聊齋可是諷人刺實的事。
其實題主要是把題目里的電影換成變形金剛這種,確實是枯燥無聊了想爽一把。


請看
http://www.xxxxxbbs.com/thread/79707.html


不假不離奇的電影,那叫紀錄片
肖申克的救贖你都覺得「特別假」,那麼阿凡達呢?星際穿越呢?漫威DC的漫改電影呢?
「為什麼大家喜歡這種離奇的電影」,難道大家應該喜歡那種平淡無奇的流水賬電影?一點也不假的電影,比如說中學生的日常生活,上課下課吃飯睡覺循環兩個小時,莫非題主愛看這種?


假作真時真亦假嘛 重要的是感受


這樣的電影不是因為擁有「離奇」的故事而被大家喜歡,而是因為真的拍的好。


世界上有數十億人,從裡面找出獨特的個體、罕見的際遇很容易,把這樣獨特、罕見的例子拿到現實中說,也會顯得特別假。

然而這就是生命的美好之處。


有的時候,生活比小說離譜多了。


因為生活太漫長,電影太短暫。如果將你漫長的一生拍成不到兩個小時的電影,也會有人說太過離奇,太多巧合。


看了大家的回答覺得有點不對題,題目是離奇而不是假。離奇的故事可能會誇大或者部分不真實而跟假又差遠了。個人覺得離奇的故事可能更具有吸引力,還有一點就是演員的演技。


題主,不如你說說你生活哪裡不如意,我們幫你對症下藥


推薦閱讀:

人人都可以畫繪本嗎?
試用聖經體說個中國故事?
你聽說過哪些幽默又心酸的故事?

TAG:電影 | 故事 | 肖申克的救贖電影 | 這個殺手不太冷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