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對於現代戰爭還有何意義?


最近很忙,本不想回答這個問題,但是看到回答,本人實在看不下去了,怒答之。
《孫子兵法》由於時代的限制無法完全指導現代戰爭,譬如步槍、大炮、坦克和飛機的使用方法《孫子兵法》就無法告訴你。同樣孫子處於的文明是農耕文明,《孫子兵法》的有些規則對於游牧文明和工業文明並不適用,農耕文明關起門來就可以過日子,游牧文明和工業文明就不行。當然工業文明也不是沒有自己關起來門過日子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朝鮮。指望一本兩千多年前的書就能解決現代戰爭問題,你真當孫子是穿越人士?但是不可否認,《孫子兵法》在戰略層面指導了戰爭的,即使在兩千年後也具有決定性的指導意義。說理論太虛,咱舉點例子。
《孫子兵法》作戰篇有如下論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孫子這些話的大意就是出門打仗是很費錢的,但是要做好充足的準備,要帶甲十萬,備足糧草才出兵。打仗要速戰速決,仗打久了,就是鈍兵,而且會造成國庫的空虛,給其他諸侯可乘之機,即使是再智慧的人也無力回天。
下面是例子:
2001年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2001年10月7日起對阿富汗蓋達組織和塔利班發動戰爭,該戰爭是美國對九一一事件的報復,同時也標誌著反恐戰爭的開始。2012年5月2日正在對阿富汗進行突擊訪問的美國總統奧巴馬錶示,阿富汗戰爭即將結束。
伊拉克戰爭,是以英美軍隊為主的聯合部隊在2003年3月20日對伊拉克發動的軍事行動。到2010年8月美國戰鬥部隊撤出伊拉克為止,歷時7年多。2011年12月18日,美軍全部撤出。
這兩場戰爭,美軍陣亡了5000多人,反恐戰爭軍費超過一萬億美元。一萬億美元什麼概念?2011年1月美國財政部的數據顯示,中國1月份持有的美國國債1.1547萬億美元。
按照歐美那套地緣政治理論,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是戰略要地,如果有機會一定要佔領並培植自己的勢力,這也就是美國遲遲不走的原因之一。但是按照《孫子兵法》的理論,戰爭要趕緊打完,好班師回朝,不然軍費上升會給其他諸侯(中國?)以可乘之機。
歐美的戰爭理論是基於零和博弈理論,這種理論的危險在於他將一切都對立起來,而罔顧自身國家的根本利益和能力。按照馬漢的海權論,在20世紀10年代和30年代都掀起了造艦狂潮,結果打完二戰大家才發現,咦?蘇聯沒造幾艘戰列艦居然也成了世界第二,這玩笑開的有點大!
個人認為西方的戰爭理論更強調競爭,而《孫子兵法》則強調保存自己,使得自己處於有利的位置以利於下個挑戰。
再舉個例子:兩次越戰,不一樣的結果。
1961年~1973年,美國在越南打了一戰,在這場戰爭中,美國按照西方的戰爭理論,圍堵共產主義勢力在東南亞的擴張,但是花了10年時間,死了幾萬人,花費幾千億美元,最後還是失敗了。國內也因越戰造成了巨大的創傷。而西歐和日本崛起開始對美國形成挑戰。蘇聯更是大幅逼近美國,在整個70年代四處出擊,直到進入帝國墳場——阿富汗。姑且不談美國在戰術等方面的失誤,按照《孫子兵法》的作戰理論,軍隊在萬里之外作戰,哪有打10年之久的,久戰之下兵鈍國用不足,明顯是亡國之兆啊!在30年後,小布希同學又一次犯了同樣的錯誤,這次給了中國10年的戰略機遇期。
1979~1989年,中國和越南也打了一場10年的戰爭,結果卻完全兩樣。中國在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集中優勢力量一舉攻佔越南北部,然後在實行了一番破壞後(發揮腹黑本質在鐵礦里埋地雷,點燃煤礦,就是電線杆都只從中間炸斷,不能用,還要花時間挖出來),立即返回邊境地區,不做鈍兵,此後在長達10年的時間裡還組織了各軍區輪戰,使軍隊時刻保持高昂的鬥志,至於越南的下場,請讓我用一張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圖片來表示。


《孫子兵法》僅六千字有餘,成書於2500年前,別說孫子預料今日科技發展,就是明末火器攻防,他都無法預料,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在明清軍事家心中的地位,就像其於今日的意義一般。因為孫子兵法不是教人如何練槍,如何排兵(這些技巧才會過時),而是定義並描繪了軍事理論的原則和框架。

一、三大原則

孫子兵法所有的理論,是基於這三條原則之上建立的,顛撲不破。

1、知己知彼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是《謀攻篇》中提出的重要準則。這也是孫子兵法最廣為人知的一。毛澤東縱觀全書,亦是對此句最為鍾愛。多次引用提及。知己知彼,看似簡樸,實則運用極其艱難。在下文對戰爭由一維到四維層層解構的時候,將帥要考慮衡量的元素信息急劇增加,遠離一刀一槍,一個決策就是千軍萬馬。在這樣的情境下,知己難,知敵更難。

2、先勝後戰

先勝後戰,在第三篇《軍形》中提出。所有百勝之將,無不奉守此教條。不勝便不戰,戰必勝。吳起、白起、戚繼光,在歷史上,享有百戰百勝的榮耀,他們並非神人,只是極其精懂此道。以白起為例,長平之後,他寧可反抗軍令,也不願再攻趙。就是判斷戰無勝算,不如不戰。

而戰鬥本是熱血之事,大有剛勇血性之將,不論敵我,先戰再說。恰巧勝利,愈加寡謀;倘若不利,便滿腦子以少勝多、背水一戰,如此將領,有勇無謀,在歷史上數不勝數。

3、致人而不致於人

在古代帝王中,唐太宗的軍事天賦,當屬超一流。在他和軍事奇才李靖的兵法答對中,提到: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孫武十三篇無出虛實。李靖亦是深表同意,說道:千章萬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於人」而已。

致人不至於人,強調的是掌握戰爭主動權。攻,能調動敵人不能防守;守,能牽掣敵人無處可攻。敵軍士氣高昂,能避其銳,攻其惰;敵眾多,能分之而滅……

戰術萬千,不一而足。孫子無法窮盡,但一句致人而不致於人,卻高屋建瓴講透了精妙。

二、基本要素:五事七計

五事七計,出於孫子開篇《計篇》,講的是戰前的廟算,考量五事七計,能勝則戰,無勝算則不戰。這也是百勝之將超越一流名將之處。

廟算定勝負,究竟算什麼呢?孫子兵法開篇就提到了戰爭五要素:道、天、地、將、法。道,天道人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敵方是否失去人心,我軍是否師出有名。天,天時,考慮作戰天氣和季節,如風向,雨天等;地,地利,考慮作戰地形。地形的重要性要遠高於天時,《九變篇》、《地形篇》、《九地篇》,都是講述利用地形作戰的原則技巧。將,將領,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兵可練,可招募,但一流將帥,都是世出,無法被培養。法,法度,嚴苛的軍法,是將領帶兵必守之道;軍法以嚴,不尚寬容。帶領百十人,能考魅力靠威信,但帶領百萬之眾,治眾如治寡,靠的就是軍法。

五要素中,沒有提到兵,但孫子在七計中提到了。七計,就是廟算要考慮的七個問題。主上是否得道得人心,天時地利是否合宜,將領是否有能力,士卒是否強盛,是否精鍊,軍法是否實行,賞罰是否有度。

五事七計,是孫子兵法開篇所言的重要論述。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三、戰爭四維

藉由五事七計,判斷戰爭有勝算,就可以開戰了。

真實的戰爭必然是四維的,為了方便理解,我們解構成四維,並從一維開始講起。

1、一維:戰力決定勝負

(一維示圖:以強擊弱)

在一維的戰鬥中,戰鬥力量可以直接決定勝負。戰爭論中有經典論斷:戰爭的終極目的是徹底消滅敵人。把敵人打傷,可以醫療;把敵人俘虜,可能逃跑,只有徹底消滅,才是終極目標。

如上圖,可以很好解釋戰鬥中兵力的巨大優勢。二打一,結果很可能不是我軍剩一,而是敵方剿滅,我方負傷。而稍加整頓醫療,我方亦可滿血復活。所以,對於一場戰鬥而言,必須集結儘可能多的兵力。

要素:兵力、軍備、地形

在這一維度,將領作戰決策,考慮的是:兵力多少,兵器如何,糧餉是否充足,地形對誰有利。

從古自今,戰事千萬,絕大多數都沒有精彩紛呈的故事波折。因為軍事力量的強弱,從來都是戰爭勝負的首要因素。孫子在謀攻篇提到『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十倍兵力才圍城,五倍兵力才攻擊,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孫子提及的五事七計,也都是從屬於一維層面。兵力、軍備、地形,這些要素直觀可量,亦是戰爭最根本。主要觀點主要在《形篇》《作戰篇》《行軍篇》中有論述。

2、二維:戰勢決定勝負

在這一層,士兵戰力,軍團戰力,由一維上升為二維。

單個士兵,受到將領激勵,同心死義,可以爆發巨大戰力;如巨鹿楚軍破釜沉舟,以一當十;士兵承受著嚴苛公正的軍制,殺敵便受爵,如秦軍一般,亦是如狼似虎,戰力爆棚。

一個軍團,通過布局戰陣,虛實結合,兵種配合,亦是深不可測,銳不可當。如戚繼光的鴛鴦陣,諸葛亮的八卦陣。

一場戰鬥,亦不再是簡單兵力對抗,兵馬有分合,出兵有先後,攻守有虛實。戰爭變得真真假假,變幻莫測。

一維強調戰力,二維強調的是戰勢。敵我十萬人對抗,藉助地形形成對敵軍包圍之勢,圍三缺一,可藉此殲滅敵軍。同樣,被困守軍,可以堵住缺口,剃髮誓師,拚死突圍,亦可慘重突圍。

二維要素:戰力(兵力、軍備、地形)、士氣、虛實、正奇

一場戰役中,將領時刻考慮的是:如何分兵、何時出兵、敵軍分布如何、攻打哪個目標、目標是虛是實等,作戰結果不再是簡單兵力計算,因此變得難以捉摸。

孫子兵法中關於此處論述集中在《兵勢篇》和《虛實篇》,前者講奇正,後者講虛實。何為奇正,先出為「正」,後出為「奇」;正面進攻為「正」,側翼襲擊為「奇」;明戰為「正」,暗攻為「奇」;整體防禦為「正」,局部進攻為「奇」。虛實是指軍事力量部署的強弱,防備嚴密的為實,防備空虛的為虛。藉由奇正和虛實,就打開了戰爭變幻的大門。敵我較量變得難以預料,防不勝防!

(二維示圖:長平之戰為例)

如上圖所示,大致如長平之戰經過。秦軍正兵出戰佯敗,並在兩側準備奇兵,趙括不識虛實,輕謀急進,進入包圍,兩側奇兵這時變為為正兵,趙括攻秦軍壁壘不破,後路又秦軍派精銳截斷,和營壁守軍一分為二。最終趙括圍困糧盡,在突圍時被殺。

3、三維:戰局為重

二維戰事可以理解為一場戰役中的虛實較量,而在三維戰事中,則是以戰局角度來思考整場戰事。故以戰局為重,戰地可棄,戰役可敗。

(戰地可棄:鄧艾伐蜀)

以鄧艾伐蜀為例,姜維在劍閣重兵把守,鄧艾鍾會屢攻不破,鄧艾遂出奇兵,從陰平穿七百里高山險阻,奇襲成都,得滅蜀首功。這是局部戰地,不戰不勝,換得戰局勝利。相反,注重局部戰役勝利,而導致戰局示例,亦不乏其例。明末,多爾袞進京後,便試圖一統中原,派出了兩路大軍,阿濟格西征大順,多鐸南下滅南明。就在這時,大順軍在懷慶發起了猛烈反攻,取消勝利。多爾袞大驚失色,急令多鐸西征,與阿濟格合圍大順。大順以一次戰役小勝,換來了戰局的被動,得不償失啊。

(戰役小勝致大敗:清滅大順)

三維要素:戰機,戰地,戰將,戰役

這個層面的決策,必須由三軍最高元帥決策:在什麼時機,什麼戰地,由什麼將領,什麼軍團,開展什麼戰役。

可能在一場戰役中,部將精妙運用奇正虛實,拚死力戰卻慘遭身亡,但在元帥心中,這已是預料之中的誘敵之計。孫子後人孫臏,在其兵法首篇《擒龐涓》中,運用此道,大為精彩!

孫子關於戰局的講解,在其兵法並未明確提出。只是在《軍爭篇》提到迂直概念。並非孫子不懂戰局,想必是把此概念,包含在了廣義虛實之中。

4、四維:戰爭服務於政治

政治是目的,戰爭是服務政治的手段。這是《戰爭論》的精彩論點。而這一點,孫子在《謀攻篇》也提出了,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軍事和政治從來都是密不可分。六國合縱,藉由聯盟,可不戰震懾強秦;與秦連橫,亦可不戰免秦干戈。鄰之厚君之薄,燭之武可藉此退秦師;昭君出塞,創漢匈60年太平世。

孫子寫兵書,絕不是好戰派,他在《作戰篇》講到用兵,耗費巨大。『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只有知道用兵的害處,才能通宵用兵之利。而能以非戰爭手段,而實現政治效果,才是鬥爭的最高境界啊!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我覺得上面的回復真的特別可笑。時間過去了,那麼經典就必定過時是吧?世界是單一的,只要觀念被人提出來,它就必定是那個樣了。說過時了,那麼現代哲學有超過柏拉圖概念論和亞里士多德實體倫的么?現在面向對象編程都是基於實體概念的。

我完全懷疑那些人根本沒有看懂過孫子兵法。孫子兵法的九地篇和火攻篇的確看似過時了。火攻可能是不適用了,但是九地只要引申一下就不是過時的了。每一種地形都是一種邏輯上對戰情況。用間篇永遠都不可能過時------說過時,只不過是因為其他理論也遵照了這一規則。這算過時嗎?棄而不用猜算過時吧。現代的間諜戰和信息戰可是愈演愈烈吧。

再則,孫子兵法核心是前四篇,主要講戰事的考量和形勢的判斷。我舉出幾個現代的戰爭的例子吧。美國二戰打擊日本,扶持歐洲和日本,聯合中國對付蘇聯,以及和蘇聯種種對形勢的利用。美國陷入越戰、伊戰泥潭。孫子兵法講,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還有就是日本和德國的閃電戰。孫子兵法講,兵聞拙速,未聞巧之久也。如果不是伐交的功勞,歐洲是不可能抵擋住德國,中國也抵擋不住日本。

覺得過時,可能是覺得裡面的關於空間的部分已經不適應了。因為導彈可以解決問題。我覺得孫子兵法本身是戰略書籍,而且很規範,根本就不會過時。裡面的,修道保法,事前估量行動的代價,事中隨機應變,利用形勢,抓住核心,獲取信息-------這些最基本,什麼時代不需要。難道現在就不需要練兵了,不需要估量戰爭了。剛好相反吧。不懂孫子兵法的人總會把目光留下奇巧的戰術上,這只是其次,而且孫子兵法本身就否定了這些。沒有遵守基本準則,根本就沒辦法用兵。

再回到我很喜歡的「拙速」上來吧。我覺得這才是現代化的概念。何為拙速。簡單笨拙卻迅速有力。企業生產主要是出貨速度、質量、價格。日本企業基本遵守了這條,只要快速改進,一定會勝出。難道這不是現代的么。微軟、騰訊都不是時代技術的領先者,但是下手速度夠快吧。oracle直接從2.0開始。谷歌網頁設計的技巧就是設計出來,看用戶反應,然後改進一點再試,最後就得到了簡潔美觀的網頁了。現代編程也不是一個人編寫精巧的程序而為榮,而是工程化、規範化。只有標準化,規則化,組件化,才是符合製造和流通的原則------這樣才能利於普通人掌握、利於團隊合作、利於產品改造、利於技術推廣、利於建立長久的優勢。奇巧的做法根本沒辦法做到這點,比如蘋果。


再說了,過時,你也得找出讓孫子兵法過時的書籍或者思想吧。我看過的書里,包括現代的,也沒見過闡述比孫子兵法更好的。它既不偏狹,條理有清晰,而且是由中心推向次要環節。現代的書籍,有基本不是很偏狹的----------明明只是所有要素中的一環,卻鼓吹只有這一環是重要的。尤其是經濟學的。


看了幾個高分回答,發現這些回答都是黑孫子的兵法的,作為孫子的推崇者,我不得不跳出來為他辯上幾句。

什麼是戰爭?戰爭就是政治集體間為了實現某個目標而進行的暴力活動!古代如此!現代也如此!那些把拿現代戰爭和古代戰爭不同說事的傢伙給老子看清楚了!

——————————————————

我不想說什麼廢話,事實勝於雄辯,我要直接讓孫子老人家親自來抽打抽打那些只剩下一張嘴的小賤貨:

「孫子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它關係到百姓的生死,國家的存亡,不能不認真地思考和研究。

因此,要通過對敵我五個方面的情況進行綜合比較,來探討戰爭勝負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時,三是地理,四是將領,五是制度。

政治,就是要讓民眾和君主(國家)的意願一致,戰時他們才會為君主(國家)去死,不存二心。

天時,就是指晝夜、晴雨、寒冷、炎熱、季節氣候的變化。

地理,就是指高陵窪地、路途遠近、險隘平坦、進退方便等條件。

將領,就是指揮者所具備的智慧、誠信、仁愛、勇猛、嚴明等素質。

制度,就是軍制、軍法、軍需的制定和管理。

凡屬這五個方面的情況,將領都不能不知。充分了解這些情況的就能取勝,相反就會作戰失敗。此外,還要通過比較雙方的具體條件來探究戰爭勝負的情形,即雙方君主(國家)哪一方施政清明?哪一方將帥更有才能?哪一方擁有更好的天時地利?哪一方軍紀嚴明?哪一方兵力強大?哪一方士卒訓練有素?哪一方賞罰分明?通過這些分析比較就能夠判斷誰勝誰負了。

……

我的軍事思想您認為能夠接受,再從外交上造成大好形勢作為輔助條件,就掌握了主動權。所謂態勢,即是憑藉有利的情況,以制定臨機應變的策略。

戰爭,本來是一種詭詐之術。所以,能戰而示之軟弱;要打,裝作退卻;要攻近處,裝作攻擊遠處;要想遠襲,又裝作近攻;敵人貪利,就用小利引誘;敵人混亂就要攻取;敵人力量充實,就要防備;敵人兵強卒銳,就避其鋒頭;敵人氣勢洶洶,就設法擾亂它;敵人謙卑就要使之驕橫;敵人安逸就要使之疲勞;敵人內部和睦,就要離間他們。總之,要在敵人沒有防備處攻擊,在敵人料想不到的時候採取行動。這是指揮家制勝的秘訣,不可預先講明。

未戰之前就能預料取勝的,是因為籌劃周密,條件充分;未開戰而估計取勝把握小,是具備取勝的條件少。條件充分的取勝就大,準備不充分的就會失敗。何況一點條件也不具備的呢!我根據這些來觀察戰爭,勝敗也就清楚了。」《始計篇》

這篇文章的古代和現代之分在哪?在哪在哪?滾出來指給我看看啊!?

孫子兵法講的真的是某種戰術嗎?

nono,他提供的是一種軍事哲學,軍事是政治的衍生,所以他是從政治的角度出發敘述的,從他最終目的是為了強國而非取勝這點來看,便是大部分軍事書所不能比擬的了!

再來下一篇:

「孫子說:要興兵作戰,需做的物資準備有,輕車千輛,重車千輛,全副武裝的士兵十萬,並向千里之外運送糧食。那麼前後方的軍內外開支,招待使節、策士的用度,用於武器維修的膠漆等材料費用,保養戰車、甲胄的支出等,每天要消耗千金。按照這樣的標準準備之後,十萬大軍才可出發上戰場。

因此,軍隊作戰就要求速勝,如果拖的很久則軍隊必然疲憊,挫失銳氣。

一旦攻城,則兵力將耗盡,長期在外作戰還必然導致國家財用不足。如果軍隊因久戰疲憊不堪,銳氣受挫,軍事實力耗盡,國內物資枯竭,其他諸侯必定趁火打劫。這樣,即使足智多謀之士也無良策來挽救危亡了。所以,在實際作戰中,只聽說將領缺少高招難以速勝,卻沒有見過指揮高明巧於持久作戰的。戰爭曠日持久而有利於國家的事,從來沒有過。所以,不能詳盡地了解用兵的害處,就不能全面地了解用兵的益處。

善於用兵的人,不用再次徵集兵員,不用多次運送軍糧。武器裝備由國內供應,從敵人那裡設法奪取糧食,這樣軍隊的糧草就可以充足了。

國家之所以因作戰而貧困,是由於軍隊遠征,不得不進行長途運輸。長途運輸必然導致百姓貧窮。駐軍附近處物價必然飛漲,物價飛漲,必然導致物資枯竭,物財枯竭,賦稅和勞役必然加重。在戰場上,軍力耗盡,在國內財源枯竭,百姓私家財產損耗十分之七。公家的財產,由於車輛破損,馬匹疲憊,盔甲、弓箭、矛戟、盾牌、牛車的損失,而耗去十分之六。所以明智的將軍,一定要在敵國解決糧草,從敵國搞到一鐘的糧食,就相當於從本國啟運時的二十鍾,在當地取得飼料一石,相當於從本國啟運時的二十石。所以,要使士兵拚死殺敵,就必須怒之,激勵之。要使士兵勇於奪取敵方的軍需物資,就必須以繳獲的財物作獎賞。所以,在車戰中,搶奪十輛車以上的,就獎賞最先搶得戰車的。而奪得的戰車,要立即換上我方的旗幟,把搶得的戰車編入我方車隊。要善待俘虜,使他們有歸順之心。這就是戰勝敵人而使自己越發強大的方法。

所以,作戰最重要、最有利的是速勝,最不宜的是曠日持久。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將帥,掌握著民眾的的生死,主宰著國家的安危。」《作戰篇》

歐耶!終於出現了可以黑答主的非古論的提議了!

我只能說你理解能力太差或者非要黑我,這篇文章要表達的軍事思想是——打戰燒錢,打久戰更燒錢,燒錢後就算贏了也與國無益。

其他的都是人家裝逼玩數據流提高說服力而已,即使在現代的情況下……美國爸爸路過……

————————————————
睡覺了明天再更,其實也就是到網上偷文,再稍加分析而已,有些悟性當然人可以去找來看,別聽那些人瞎逼逼。


孫子兵法應該是更側重於戰略,而非戰術方面的書籍。從這點來講,儘管人類已從銅戈鐵戟發展到航天戰機時代,這本書依然有其借鑒意義。

以下內容摘自維基百科,其信息可靠性請根據參考鏈接自行考證:

The Department of the Arm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its Command and General Staff College, has directed all units to maintain libraries within their respective headquarters for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personnel in the art of war. The Art of War is mentioned as an example of works to be maintained at each individual unit, and staff duty officers are obliged to prepare short papers for presentation to other officers on their readings.[21]

Sun Tzu"s The Art of War is listed on the Marine Corps Professional Reading Program (formerly known as the Commandant"s Reading List).[22] During the Persian Gulf War in the 1990s, both General Norman Schwarzkopf, Jr. and General Colin Powell practiced Sun Tzu"s principles of deception, speed, and attacking the enemy"s weakness.


我感覺孫子兵法上是站在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角度闡述戰爭應該在什麼時候打,怎麼打的問題。如何進攻,如何防守,如何開疆拓土,如何兵不血刃,總體思想是對戰局形勢如何把握,如何制定戰略。

「兵者,詭道」、「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兵貴勝,不貴久」、「上兵伐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先不可為勝,以待敵之可勝」、「避其銳氣,擊其墮歸」、「君命有所不受」、「視卒如愛子」等等的軍事思想提出都是站在戰略角度,而不是強調兵種調配,這也是孫子兵法為什麼對各個朝代的軍事思想產生深遠影響的原因(後世兵法大多都能看到他的影子)。

百度百科對 「現代戰爭」解釋:「現代戰爭」較為普遍的意見認為,是在核武器威脅下的以高技術兵器為主的常規戰爭。現代戰爭無非是兵器改革威力強大了,這只是外在形式發生了變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不把握形勢,就算你擁有再多的核武器又如何,毀滅地球?那這就不是戰爭了。

戰爭再怎麼打也無非是強打弱,實擊虛,用有利打不利。就算是星球大戰也要遵循這一規律,這一規律不僅試用於現代戰爭,未來戰爭也一定適用。

不把握形勢只強調軍事技術,這樣的指揮家頂多算個莽夫。就如同好勇鬥狠的人一辦都強調拳頭,強調拳頭的人是打不過強調腦子的人的,自古如此。

《孫子兵法》是兵家之道,道不遠人而人自遠道,每個人在這本書中看到多少全憑造化,要不每個看過看書的人都是武聖。

除非兵器入庫,馬放南山,天下無戰事,否者這本書就會一直存在下去。

==========================================================================

2014年1月26號修改:

回頭再看自己的答案感覺有點偏激,現在的戰爭大多都是經濟上壓制、政治上隔離、軍事上利用先進武器突破,達到目的即可,不再像以前那樣攻城略地,搶佔資源(真要是搶資源直接利用金融就可以了,成本也比戰爭小),所以現在感覺是對戰爭的意義不大,但是對大局觀和思維的擴展好事很有用的,思維擴展之後,指不定就可以對敵對國實行更好的經濟壓制、政治隔離、軍事打擊。

歷史總是向前發展,有些東西總會被塵封,發展才是硬道理。


因為技術的原因戰爭的形式在不斷變化但戰爭的決策的思維方式是一脈相承的因為人沒有變


貌似已經看到@為夢而生 很多不合理的答案,南山子已遁,看你能堅持多久了。

《孫子兵法》,就是一部體現會計思想,博弈思想的戰爭書,體現著精確衡量全局,用小的代價獲取大的利益。不是為戰而戰,而是為了牟利。常常思考我的目的是什麼,我將付出什麼代價,對方及對方盟友的目的是什麼,他們願意付出什麼代價。

這樣的思想早已融入到古今戰爭當中,西方人縱然不知孫子兵法,但人的智慧也都是相通的。美國對南聯盟的打擊,就是為了打擊歐元,故而久久不投入地面戰。俄羅斯看準美國不會出手,奧運期間談笑中解決了張牙舞爪的喬治亞,中國現在一點一點欺負菲律賓也是這個道理。以色列不願遜尼或什葉任何一派做大,所以前段政府軍強大時就轟炸一下政府軍,都是這個道理。

不懂的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就是@為夢而生的錯誤所在。

補充:專門討論為夢而生的錯誤之處:

1. 其實他不是不知道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而是不知道孫子兵法就是討論戰略層面的問題,概念里把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混為一談,沒聽說過「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2. 放著伊拉克,阿富汗戰爭不說,拿殺本拉登這種小行動當戰爭,匪夷所思的說現在戰爭指揮官不怎麼起作用了。

3. 淡化情報的作用,對方的航母開到哪了,核潛艇出動了沒,是否要打核戰爭,看客們覺得這些不重要麼。相比二戰,由於部隊信息化的增強,情報竊取和信息保護的作用更加重要了。不要被塔利班的舉例搞混。沒有情報,美軍怎麼殺的本拉登。

4. 關於諜戰,你把CIA捧這麼高,不知道聽說過中國王牌間諜金無怠啊,聽說過叛徒俞強生是怎麼死的嗎。正是孫子兵法讀的深,中國的諜戰不輸別國,收起你崇洋媚外的嘴臉。
————————————————————————————
怎麼人們寧願贊妄論而不看原著呢,下面摘幾段,以便有心人品讀。

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逸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

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

另外提示,不戰而屈人之兵中的屈是使其短缺的意思。


在閱讀中國古書有什麼作用? 一題中,有個回答說《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多麼多麼有用,我在下面評論說這兩部作品對現代戰爭都已經毫無作用,有朋友很不服氣來跟我叫板,我就在這完整論述一下為何二者在現代戰爭已經無用了。大概會寫很長,看不下去的可以無視。

要搞清楚《孫子兵法》和現代戰爭之間的關係,就要首先搞清楚其中的幾個概念:戰爭是什麼?現代戰爭又是怎樣的和過去的戰爭有啥不同?《孫子兵法》到底講的都是什麼?是不是已經過時了?

首先,第一個概念就是「戰爭是什麼」。我對戰爭的理解如下:戰爭是不同國家或政治勢力(其實國家就是政治勢力嘛)根據共同利益組成矛盾衝突巨大的直接對立的兩派(或多方陣營),在和平的政治對話無法化解各方利益矛盾的情況下,通過訴諸武力來解決政治矛盾的一種暴力手段。

也就是說,在脫離了原始社會擺脫了生存困境後,人類社會內部的戰爭,從來都只是解決利益矛盾的一種極端方式,而構成人類社群之間矛盾的因素都是政治,因此美其名曰戰爭藝術的某些東西也從來不是單純純粹的一種像音樂一樣的藝術形式或者興趣愛好而已。任你如何崇拜歷史上的那些軍事家的天縱其才,歸根結底,他們只不過是政治勢力解決問題時的技術官僚甚至螺絲釘和小棋子罷了,換句話說,軍事家都只是給政治勢力打工的職業技術工,和碼農差不多,而兵法,其實就是職業技術手冊罷了,和代碼表差不多。

第二,現代戰爭和過去戰爭有啥不一樣。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概念就是,現代戰爭並不是指武器裝備相比過去的進化(當然如今的戰爭不用說和冷兵器時代,和二戰時代因為裝備上的進化就已經大不一樣了),而是戰爭形態上的巨大變化。前面說過,戰爭都是利益共同體之間解決矛盾的手段,所以現代戰爭和過去戰爭形態上的變化,是和現代國際社會國與國、黨派與黨派之間矛盾的主體和形式的變化直接相關。

從上古時期的希波戰爭時代開始,直到韓戰為止,國與國之間和同一國家的不同政治勢力之間,引發戰爭的衝突根源雖然無外乎根本性的領土、資源、意識形態上的矛盾,有一個特點不知道是不是純粹軍事愛好者一般沒有概念,產生對抗的雙方或多方勢力,雖然實力有強弱,但在基本面上是對等的,即使是強國入侵弱國,弱國也依然是有一整隻國防軍做抵抗的,能夠構成戰爭而非小規模戰鬥的一個標準就是一定要發生過大規模的大兵團作戰,即使如鴉片戰爭般強弱懸殊。也就是說,過去的戰爭,在形態上要有大兵團的正面對抗,戰爭的指導思想都是通過大規模的決戰殲滅敵方的有生力量,同時一般伴有攻城略地的攻堅防守過程。

現代戰爭,如我前文所暗示的那樣,顯然完全不同。自越南戰爭開始,國際政治形勢的冷戰化,或者說具備發動大規模戰爭實力的大國間,通過聯合國的開大會舉舉手撒撒嬌吵吵架(55我要賣個萌,對手指)的方式,把各自的矛盾盡量壓在了桌子下,使一言不合就掀桌開戰的古典時代一去不復返,也讓真正具備對等實力展開大兵團作戰的大國之間,從此不會再有戰爭(是的,國際政治決定,中日包括中美都不會再打仗了)。取而代之的,是地區性更意識形態化的局部戰爭的不斷發生。從越戰開始,直到最近的伊拉克戰爭、北約對利比亞的干預,戰爭矛盾雙方的實力差距已經被拉大到了遠超過清廷和英軍的程度。薩達姆政權信誓旦旦試圖通過正面陣地作戰就抵抗美軍進攻的愚蠢思維,被美軍化整為零的小隊小組進攻的現代戰法打得粉碎。當雙方打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戰爭的時候,原有的基於前線指揮官發揮才華鬥智斗勇,贏得一場又一場戰役,並最終取得整場戰爭勝利的大兵團正面對抗的常規戰爭,也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沒有了雙方前線指揮官你來我往如同兩個高手下棋的博弈作戰,兵法徹底成了廢物。

於是就到了最後的一個問題,《孫子兵法》《三十六計》這些古典兵法講的都是什麼,今天是否依然有用。從純智力的角度去說,《孫子兵法》充分體現了「華夏」民族的早慧,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具備了如此可怕的智力,將如何充分利用智力在戰爭(其實更多是在官場也就是政治鬥爭當中)中獲勝(置人於死地)的完整方法論,乃至每一種具體問題的具體解決方案都總結羅列了出來。可以說,排除掉具體的戰術操作的專業性,《孫子兵法》加上《三十六計》已經把人類社會人與人、人群與人群、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鬥爭方法說盡了。在智力的優越性上,孫武比馬基雅維利和克勞塞維茨要早不知道多少年呢。沒錯,孫武的兵法,其實在指導中國人如何謀私利不被害,甚至如何害人方面的作用要遠大於在戰爭中如何運用戰術戰勝敵人。

那麼為啥我說現代戰爭這一切已經沒用了呢。首先說說現代戰爭由於形態不同,在具體的操作(指揮系統)層面上的變化。過去的大兵團作戰,最高統帥部(這詞兒真納粹和蘇聯)的作用主要在戰略決策方面,戰役戰術執行只會負責各部隊的調動統籌和資源配比,類似於跨國公司的全球總部,企業制度合理的跨國公司顯然不會連設在中國某地的一家工廠要不要解僱員工都要總部來管。至於具體戰役的戰術執行上就是前線指揮官的事情了,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因為將軍出征遠隔千山萬水,而戰場上的事情瞬息萬變,指望最高統帥批示黃花菜都涼了,《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講的就是具體的軍事指揮官在戰場上面對各種情況該如何爭勝。而現代戰爭由於指揮的扁平化和小規模化,戰略決策層和戰術執行層之間的距離已經完全不復存在,以美軍為例,在白宮、五角大樓和朗利的作戰室中,總統為首的核心人物直接通過士兵身上搭載的視頻裝置和衛星、無人機等直接指揮行動(如幹掉本·拉登),前線指揮官的許可權越來越小几乎轉化為純粹的人肉武器,將軍的意義甚至不如直接指揮戰術小隊的隊長,不信?請看去年的電影《獵殺本·拉登》,其中CIA女分析員的意義顯然大於了每一個大兵,而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綜合起來解釋,就是說,《孫子兵法》,特別是《三十六計》所代表的戰場智謀(「上兵伐謀」,如今應該是「上兵不戰」了)在現代戰爭中已經完全沒有了用武之地。

這時候有些朋友肯定不服氣,會說現代戰爭不都是信息戰嗎?《孫子兵法》還強調情報戰呢。那麼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情報戰的具體差別。過去戰爭當中,具體的戰術細節情報極其重要,比如對方是否有預備隊,實際裝備水平如何等等,這一系列的小細節會直接影響到前線指揮官的戰場判斷,每一個決策都可能是勝負手。因此,假情報的故意釋放,即使只是小細節上的蠱惑都極具意義。而現代戰爭中,由於敵我雙方的巨大懸殊,真正有價值的細節情報已經很難獲取(比如美軍是無法獲得塔利班埋地雷的具體地點的,因為對方自己也說不清),與此相反,戰略層面的反間倒是越來越重要,沒錯,就是CIA在阿富汗、伊拉克長期在做的策反工作,這和《孫子兵法》以及過去戰爭中的反間是完全不同的。

有什麼不同?過去戰爭中的反間,實際上是一種詐術,如中國戰爭中常有的「說客」,一般是用出眾的口才愚弄敵人,把某種隱患和利益都過分誇大,使其如同被灌迷魂湯一般做出背叛行為,至於說客所述諸般情況是否屬實事後是否兌現,中國的流氓皇帝一般都是說話不算話的。具體請參考1949年降共的國軍將領,如程潛的嫡系陳明仁,龍雲的嫡系盧漢等(當然程潛、龍雲本人也投共了)。而CIA的策反則要實在得多,都是用最真實的利益如金條直接收買,這方面只需要投其所好,反而更不用如孫子所述一般使用詭詐之術,因為利益都是現成的,一般不涉及遠期承諾。總之,中國式智慧的集大成——兵法,這種東西在現代戰爭中已經幾乎失去了價值。

為了撫平熱愛中國文化的知友的受傷的心靈,我說句題外話,《孫子兵法》如今到底有啥用呢?搞政治鬥爭呀,這方面@南山子 老師沒少說,我就不細講了,咱們中國人最喜歡這些詭詐陰謀背後害人的東西,所以面向主流大眾的文化消費品中,製作最精良的永遠是宮廷戲和宮斗戲(TVB商戰戲其實也是這種東西的變種),《後宮甄嬛傳》、《金枝欲孽》和《雍正王朝》那簡直就是《孫子兵法》在影視劇中的活學活用,不知道多少人都靠這個來熬過辦公室政治呢。這方面的審美偏好甚至已經蔓延到了更廣闊的領域,《紙牌屋》現在在中文世界掀起的熱潮和在米國是完全不同的,在米國大家都在感嘆Netflix的神奇大數據,中國觀眾腦子裡只有「這劇本真牛逼中國編劇寫不出來」、「你看米國政治也是這樣爾虞我詐」、「成功人士都是這樣冷血無情算計他人的!」不說了,越說越累。


題主可以自己讀完孫子兵法之後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如果還沒有讀過的話),孫子兵法不難,也不長,雖然現在人們對其中個別字句的解釋仍不統一,但找到一本靠譜的版本並沒有問題。
首先對孫子兵法這本書定一下位。
1.它是一本戰略級別的兵書。
這意味著它是給將領們讀的書,是指導(古代大型)戰役和國家的戰略思想,而不是去指導一個低級軍官的書,所以書中的所討論的問題都比較宏觀,特別是前幾章。

2.它是一本入門級別的兵書。
孫子兵法雖然出名,但就是因為他是軍事學的入門書籍,所以很多東西都比較基礎,特別是對於現代軍事學研究已經非常深入、分支學科較多的情況下,孫子兵法就顯得更加基礎了。
現在推崇孫子兵法,是因為他是軍事學最經典的入門書籍之一,就像曼昆的經濟學原理一樣。但對於一個高級軍官來說,僅僅讀孫子兵法是遠遠不夠的。

3.孫子著重在書中首先表述了自己的戰爭思想、戰爭哲學,其次才是牽扯到實際作戰的的問題,比如對各種地形的分類。
這個才是重點,如果孫子兵法只是討論將領們如何排兵布陣,如何識別地形,如何使用火攻,那麼它絕對不會被視為經典。中國古代兵書很多,但孫子兵法影響最大,就是因為它講述的戰爭思想和戰爭哲學在之後的幾千年里仍舊不算過時。科學技術和裝備讓戰術容易過時,但是戰爭思想和戰爭哲學很難過時,因為思想和哲學是對戰爭本質的討論。現代戰爭不管如何發展,其本質和幾千年前仍有共通之處,這也是孫子兵法現在仍受重視的原因。所以問孫子兵法能不能指導現代戰爭,在某種程度上就像問「經典哲學著作能不能指導一個人的現實生活?」。

孫子兵法極其宏觀地討論了孫子對於戰爭本質的理解和他對於如何贏得戰爭的戰略思考,這對於一個高級將領來說是非常有用的,但也僅限於初級的思考。所以孫子兵法對於現代戰爭的指導很小,即使有,也是戰略級別的。現代戰爭可以體現孫子兵法中的思想,因為孫子兵法中的思想太基礎,太普世,但我們不能說孫子兵法直接指導了這些戰爭。


我認為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就像《計算機原理》這樣的課,以前用fortran講,後來一點就用C講,現在還可以用python講。孫子兵法的方法論還是可以有所發揮的,只是下面的執行方式不同罷了


1、每當你認為孫子兵法已經過時,就必然會被打臉。最近,穆尼里奧的執教實際符合孫子兵法。
2、孫子兵法需要有一定人生經驗之後,才比較能讀懂。
3、孫子兵法對文言文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4、孫子兵法的現代解讀比較少,不等於現在的人不用。
5、孫子兵法的戰略首先來講用在棋類博弈就很有用。
先想到這麼多,以後再講。


現代戰爭要比孫武那時代複雜萬倍不止,說白了,孫子兵法是一本當時戰爭抽象理論書籍,對戰爭很多因素如地形、攻城、選將、練兵做了研究,你把這些因素分解歸類之後,發現每個因素都講得很淺,只能算一本帶兵入門書,具體還得靠實踐。
現代人做理論研究的精細度和方法論上,有專門的戰略學、兵工學、政治學、管理學、信息情報學、戰場決策系統等等精細化,古時候的軍隊組織是集權化,將領要關心軍隊的每個方面,現在的軍隊每個人都分工專業化,好比一個十來人創業團隊和一個三五十萬人的大企業。
看看超級計算機戰爭模擬就知道其有多複雜。孫子兵法和現代戰爭理論就好比:古人看雲預報天氣和今天的國家氣象系統。
還有就是,讀書還是「看山還是山」吧,不要亂去現實中和別的理論里找印證,不然又鬧什麼「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和「宇宙爆炸論」關係的笑話,或者什麼「孫子兵法」指導企業管理。


有意義,大概是2500年前成書,到唐朝時,至少已經過了一千多年了吧,李世民說,吾觀兵書,無出孫子。
孫子兵法,一共5000多個字,是一個系統。
它讓你去思考,讓你去不停思考,像是在引導你去學習,而不是告訴你真理就是這個,記住就行了。
你要是自己思考了,有沒有意義就看你的思考程度了。
還有,我說的有沒有意義,不是針對現代戰爭,而是指一切與利益爭奪有關的事物。
孫子兵法不僅適用於現代戰爭,還適用於任何與利益爭奪有關的領域,


孫子兵法是更多在講軍事哲學。孫子兵法對現代戰爭的意義就像康德哲學(或者換成馬赫哲學,雖然兩完全不同,或者貝克萊等等)對現代科學有什麼意義是一樣的。哲學不會教你如何做實驗,如何做數學推導。但是又絕不能無視哲學在現代科學,特別基礎物理學上重大影響。
比如「致人而不致於人」在現代戰爭也是有意義的,預警機可以說就是這句話在戰術意義上的一種實現。現代戰爭不僅沒有顛覆孫子兵法而是在處處實踐著它其中的原理。
在戰略上孫子兵法永遠不過時,但即便在冷兵器時代也不足以在戰術上用來指揮戰爭。比如什麼時候用重步兵,什麼時候用輕騎
兵,怎麼協調,用什麼隊型,這些都沒講,這一點還不如孫臏兵法。而在具體的計謀上也基本沒講,像攻其所必救完全屬於軍事理論,三十六計在出現的比較晚,在
古代地位也不高,完全是給外行人看的順口溜一樣的東西。
不是民粹主義者,不想拔高孫子兵法的意義,我甚至認為,包括孫子兵法在內中國古代兵學,過於注重形而上,從而造成實戰意義不大,使軍事這麼專業的領域也常被一些書生干涉,同時中國在唐以後沒有軍事貴族,讓軍事這門技能難以傳承。我們讀歷史時很少能看到戰爭的全過程。對比起來,西方就做的很好。
說句跑題話,就是生活中太多的人就好「權謀」這一口,忽視了「實力」所起的決定性作用。其實孫子兵法里早講過「以正合,以奇勝」,沒有正合,哪來的奇勝。
孫子兵法仍然是我國或是世界史上最偉大軍事理論作品,它在戰略上講的原理永遠都不過時。另外我覺
得孫子兵法是先秦最好的散文作品,太優美了


原著沒讀過 但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我深以為然


看孫子兵法,看到各種影響戰爭勝敗的因素,我曾經這樣想,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有許多方面,而我們要知道敵人的弱點,敵人的優點,以及自己的優缺點,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此,戰爭的核心可以歸結為兩個子:情報。
後來感覺如果僅僅這樣看待孫子兵法那就太淺薄了,所謂兵者詭道,既然是詭道,那就是不按照常理出牌,如果自己看到的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對方也看到了,那雙方比拼的其實是各個因素的加權和。因此,我想,更高一層的境界是,看到對方不明顯的因素的缺陷(從而能夠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抉擇),事先通過各種活動,消弱對方沒有意識到的因素的實力,提高自己的勝算。如果有一方面的因素,你意識到了,對方沒有意識到,而你對此進行了預防(增強自己在這方面的實力或/和消弱對方在這方面的實力),於是你的勝算大增。而在實際戰場中,影響勝負的因素很多,除了經濟實力,戰鬥力,士氣,將領個人能力,天時,地利,人和之外,還有很多影響戰爭的因素,看具體情況,這些具體因素,很難被完全看清楚並且進行正確估算。
孫子兵法博大精深,感覺上面扯的僅僅是皮面上的一些。
感覺這些屬於對弈論相關的東東,這些東西跟冷兵器熱兵器關係不大,而且不一定僅僅戰場上適用。
以上屬於紙上談兵。


那時候古人分析戰爭的思想方法(即政治書上的方法論!)是面對當時事物的智慧結晶,對於現代戰爭的用處在於學習其分析方法。我僅淺讀過,其中「以正合,以奇勝」的思想讓我受益匪淺。用處當然不在於現代戰爭中排兵布陣什麼的。


部分人的回答有失公允,略顯偏頗。孫子兵法講的是兵法,而不是兵技(術),古人的技術性戰術由於熱武器的出現已經喪失了部分實用性,但是兵法不存在這個問題,兵法是理論,不是技術,技術因為趕不上時代變化,科技進步,會落伍,原先實用高效的技術放到現在可能是低效,無用的,理論卻是一樣的。即使你會算幾十幾萬的加減法,你的根基還是1+1,你造火箭飛機導彈,基本推進原理和你的二踢腳並無甚區別,都是反衝,你二踢腳用火藥,效率低下,飛機導彈用油用新燃料,反衝是理論,燃料就是技術了。所以我可以這樣說:我們有豐富軍事理論,但是我們缺少現代化的軍事技術(非科學技術,當然這個也重要)。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愚見若此,莫要見笑。


孫子兵法大部分是戰略指導,少部分是戰術指導,戰術指導可能過時了,戰略指導呢????你就不能選擇性學習嗎???


推薦閱讀:

TAG:戰爭 | 孫子兵法書籍 | 兵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