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哪些印象深得能脫口成誦的古詩詞?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初中學的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至今仍能完整背出這篇古文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 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驅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後面還有一段,手打文言文好難!!!從小到大學了這麼多年古詩詞,你有沒有印象最深,而且能脫口就能背出全文的古詩詞呢?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壓倒全唐。


印象最深的應該是蘇軾的那闕《行香子》。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應該是大概十年前背的了,至今還仍是摯愛。

——9.11更新…
啊竟然過300贊了w
那就再補一首吧,不是課本里的但是印象特別深刻

後人曾有詩嘲云:
女媧鍊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靈真境界,幻來親就臭皮囊。
好知運敗金無彩,堪嘆時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


出自紅樓夢第八回。


記得最熟的就是這個,因為它可以用《學習雷鋒好榜樣》的調調唱出來。。。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毛飛渡江灑江郊,下者漂轉陳塘坳。南村群童欺我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天杖自嘆息。
俄傾風定雲墨色……


滕王閣序


唐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雄州霧列,俊采星馳。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披綉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遙襟甫暢,逸興遄飛。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四美具,二難並。窮睇眄於中天,極娛游於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舍簪笏於百齡,奉晨昏於萬里。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

嗚乎!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臨別贈言,幸承恩於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於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姜夔的《揚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
高二的時候語文選修課《唐詩宋詞》(魯教版),老師讓大家每人選擇其中的一首詩詞然後上台去講,我選擇的這一首。


赤壁賦

蘇軾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__ps:太喜歡這一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朱元思書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每次一看到這篇就覺得舒坦。無論遇上什麼事,都好像有解了。

這些我一直期望自己能成為那種很厲害很牛x的人,尤其見識到社會黑暗,遭遇過一些事情看到人性陰暗面以後,就更想著做那個最強大的,能遇佛殺佛遇神殺神的人,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也終於知道自己成不了這樣的人。儘管我長大了,看起來成熟點了,懂了點人情世故,也偶爾學著像個成年人那樣故作深沉,但我心裡知道,我其實還是那個願意相信社會上好人多過壞人,而壞人也一定會有報應的小姑娘。

而無論如何度過這一生,人人有的也只是這一生而已,誰都不會多出下輩子來。不如就過的快樂點,遊山玩水周遊列國也好,四處遊覽品嘗美食也好,總之,凡事不必太過執著渴求,既然得不到,就別執著於此,人生實在漫漫長,有趣的人有意思事情也不僅如此。

比起大自然比起這個星球比起整個太空,有時人類的寂寞悲歡著實不值一提。


難忘的是,高中的一天,四十歲的大伯找我借課本看,他說突然很想讀一讀《琵琶行》,他的表情很奇怪,讀了之後一言不發。
再經歷了很多事情之後,我才大抵明白了他當年是怎樣的心態。
就像在奶奶走後的第二年,我奔波在外面,突然想起了孟郊的遊子吟,在車上哭的天昏地暗。

————————9.4補充——————
背書是我人生中頭些年最值得誇耀的事情,三年級要求背《三字經》三十句,我背了三字經全文。
年紀小的時候很虛榮,即使只是背書這件小事。
小學時同級生們還在背蘇軾的《題西嶺壁》,我已經開始背《水調歌頭》,到了五年級時,有一部分學生在朗誦表演時背《水調歌頭》,我卻開始背《赤壁賦》。
當時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而已,大抵可以歸結為「為賦新詞強說愁」。
買過了《蘇東坡全集》《稼軒詞》《元曲集注》,時隔多年後再翻開,我再看到的便不只是那些詞句,而是一個個鮮活的人。
我愛稼軒的「此生難料」,也愛東坡的「夜來幽夢忽還鄉」,我愛「響噹噹一顆銅豌豆」的關漢卿,也愛那「撲頭飛柳花」的喬吉。
那些詞句中的悲痛或激昂都是長大後才懂得的東西。

懷念當年不曉世事的自己,女孩深夜給我打電話,我卻給她背了《岳陽樓記》。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深夜歸家,總會想起蘇軾的這首臨江仙。

在安靜地能聽見自己腳步聲的樓道里,將鑰匙插進鎖孔,門開了,屋裡一片漆黑,這時候常常容易觸發聯想,幻想有個人在深夜為自己亮起一盞燈。

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想將一切名利拋諸腦後,問:我輩豈是蓬蒿人?答曰:是。


蘇幕遮

燎沈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非常同意高票說的印象最深的出自課本,但我最喜歡的是那本《古代詩詞選修》,當時背了全本的詩詞,最喜歡的是《蘇幕遮》《春江花月夜》《揚州慢》。這首詞里,世人一般認為周邦彥以「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最盛,而我喜歡全詩的意境,最後一句「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莫名感覺適合用來表達對內心凈土的嚮往。


大家有木有發現一個問題?

我們最熟悉的古詩詞,居然有很多來源於我們的語文課本?

這就是我們百般詬病的基礎教育,卻帶給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最基本的文學素養與文化情操。

君記否?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只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起「大江東去」

偏偏語文課本也同時把絕妙柳詞拿來對比,讓我們體驗一下什麼叫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浪漫。

我也極熟《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恰好我正住在一座江南運河城市,這江南楚天楊柳岸,只要看一眼,就不禁吟出這輾轉悱惻的詞

還有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只要你去過寧夏中衛沙坡頭,瞬間你體內的血液就會燃燒起來,因為那是千年的祖先在你體內種下的文化共鳴,你知道他詠唱的一定是這樣壯美的絕景。

在華清池默誦《長恨歌》

在岳王廟慷慨激昂《滿江紅》

抬望眼,我記憶的深沉,都是他們鐫刻的印記。


白居易《長恨歌》。

聽說過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中的頸聯:「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這句話,可以說是對白居易的兩首詩——《長恨歌》與《琵琶行》的高度評價。

我記得高中時,只要求的背誦篇目是《琵琶行》,當然,能真正地背誦下來《長恨歌》的同學,確實很少了。

其實,能促使我背誦的真正原因是:聽到隔壁班有個妹子把它背下來了,然後我不服氣,巧的是在手頭的電子詞典也找到了原文。

嗯,我背下這首詩,整整花去了三節早讀課。

附原文: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公元768年秋日,杜甫作別李晉肅時,曾勉勵這位遠方親戚。可誰知,李晉肅帶著詩聖的賜福,卻一生默默無聞,並無佳作,但他的兒子卻接過了中唐的詩歌傳承。

公元770年,杜甫離世。20年後,李晉肅的兒子出生,取名「李賀」,字「長吉」。

那個時候,詩壇早已名篇熠熠,豐碑林立,貌似這世界的詩都已經被前人寫盡了。想在詩聖、詩仙、詩魔、詩狂、詩佛中殺出一條血路來,太難太難。唐詩這座殿堂里,再放不下一個位子。

有點文採的,都跑去寫散文了。可李賀,便偏偏拼出了個「詩鬼」的名號。他不寫武俠,不寫都市,不寫言情,不寫歷史,不寫競技,卻寫上了玄幻。既是別具一格,又是情懷獨運,更是神仙難辯。

沒錯,也只有「詩鬼」能在一種仙佛魔神面前擠出個位置了。李賀,當之無愧的「鬼才」。

公元810年,意氣風發的李賀在赴長安應進士舉時,造妒者流言,言其父之名與「進士」發音相諧,不便科舉。自此,李賀仕途無望。後,經宗人推薦,父蔭得官,才任奉禮郎,從九品。此時唐朝,藩鎮叛亂,邊陲屢戰,山河瘡痍滿目。李賀欲報國救世,光耀門楣,只是仕途早已路斷。

公元813年,李賀因病辭官。由長安赴洛陽,途中感慨難平,作下一首詩千古名篇,迄今難忘:

《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註:此詩曾被毛主席引用在《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一詩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九歲,初讀紅樓夢。

當時還不懂許多事情,對曹雪芹先生苦心十年寫出的「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並沒有太多感覺,對「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這句沒有過多感觸,單單記著了賈寶玉拿著琵琶唱的一首《紅豆詞》,想來,那應該是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文字之美。之後的時光里看了不少更好的詩詞歌賦,光是《紅樓夢》里,就有不少意境內涵遠勝於《紅豆詞》的。

但是人這種生物,無論是戀愛,亦或是生活,對「第一次」都會有著一種莫名的情愫。

怎麼講呢?就像是一直關在暗無天日的牢房裡,以為世上本就該如此,久而久之連自己被囚禁這件事都不記得了。突然有一天,一塊磚掉了下來,見到一束陽光漏進來,該是怎樣的驚喜和震撼。儘管過後推開虛掩的牢門,到了滿是陽光的世界,但那第一次接觸陽光的溫熱,第一次愛上一個人的心跳,第一次試探的慌張,變成了一張精美的郵票,放進了人生的集郵薄里,每次翻開都會第一眼看到。

把《紅豆詞》貼在最後,希望也能讓你們體驗到真正的文字之美。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

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

忘不了新愁與舊愁

咽不下玉粒金蒓噎滿喉

照不見菱花鏡里形容瘦

展不開的眉頭

捱不明的更漏

呀!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

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紅樓夢》第二十八回


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一開始還寫錯了囧……感謝評論區指正)

除了《春江花月夜》,長詩里我印象最深的就算這一篇。

小學的時翻雜誌看到沈纓纓的《青崖白鹿記》,劇情、角色都不大吸引我,現在也沒留下半點印象,但唯獨名字里的「青崖白鹿」流轉在舌尖心頭。

後來在語文課本上第一次見到《夢遊天姥吟留別》,一掃看見熟悉的那四個字,來了興味,就從頭讀起。結果初讀之下就覺得肺葉被攥住,一口氣讀完,像在影院里看完動作片的高潮段落一樣酣暢淋漓。

我當時沒有看底下的注釋,很多字詞的意思其實是沒太明白的,可在讀它的時候,我就像是在和李白一起攀爬那連天橫的天姥山,看他在仙境的種種奇遇,那種明晰的感覺我到現在都記得。直到今天,我每次讀到「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的時候都能感覺到胸腔里的涌動。

我心目中最壯美的詩。


1.《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余光中曾讚美李白「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2.《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
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因為喜歡《琵琶行》,高考後特意去學了琵琶,才切身體會「大珠小珠落玉盤」「鐵騎突出刀槍鳴」「裂帛」這些聲音,不由感嘆原作者想像之大膽,觀察之細膩。

放個圖嘿嘿

已修改錯別字,感謝評論里的知友!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
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食熊則肥,食蛙則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
吾將斬龍足,嚼龍肉,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為服黃金、吞白玉?
誰似任公子,雲中騎碧驢?
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

2017.9.1更新
果然有這麼多人喜歡李賀。
「鯨吸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這是同時代另一位大家杜牧,在其為李賀作的集序中所說的。
在我而言,李賀的想像力奇絕,而這一首《苦晝短》正是這方面頗具代表性的一篇。當然不能說是最具藝術性的詩篇,但就這個問題「印象最深」的一篇我第一反應就是這首最為切近了。
可惜的是文章憎命達,李賀一生鬱郁,年僅二十七歲就過早地隕落了。雖然歷史沒有如果,可還是忍不住幻想,倘若李賀擁有更為豐富的人生閱歷,以他的鬼才,又會給我們怎樣的驚人之語呢?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我覺得只要是熟練掌握粵語的朋友,對「木蘭辭」估計都很快能做到脫口成誦。因為你會發現「木蘭辭」用粵語讀下來實在是太溜,太有韻律感了;那節奏變化之流暢,我看比紅花會的那些freestyle都要酸爽得多。

就說第一段,各位會粵語的可以試著用粵語快速念起來,感受一下什麼叫溜到飛起:

(Yo, yo, drop the beat)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就這一段,雙押*2,單押*5,而且運用了大量短促的入聲,由此帶來了節奏感極強的punchline,我讀的時候都不自覺地打起拍子來了。要我說,「木蘭辭」真是一首神奇的古詩,這才是真正的地地道道的中國有嘻哈。

更新:
感謝Windy,把整段的粵語拼音整理出來。

「我給一下第一段的粵拼好了,即便是不懂粵語的朋友也能看得出來一些點 「zik1 zik1 fuk6 zik1 zik1, muk6 laan4 dong1 wu6 zik1. bat1 man4 gei1 cyu5 sing1, wai4 man4 neoi5 taan3 sik1. man6 neoi5 ho4 so2 si1, man6 neoi5 ho4 so2 jik1. neoi5 jik6 mou4 so2 si1, neoi5 jik6 mou4 so2 jik1.」其中的「ik1」是同聲調的入聲韻部分,應該算是十分押韻了。」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易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行賞,以昭陛下之明,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也。余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實行,必能裨補缺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余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而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而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聽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與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終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將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掃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肖則治臣之罪,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若____,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以上全部手打,對了一下一共錯了20來字的樣子)

《出師表》,初三背的,十年之後基本還可以全文背誦。當然默寫是不行的,很多字都不會了...

為了不誤導群眾,以下原文:

出師表(諸葛亮作品)_百度百科


賈誼《過秦論》
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於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剛學這個的時候哪裡懂創業之艱難,讀了 《大秦帝國》 整整六代君王的不懈奮鬥,才迎來了統一,那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咸陽業火,生生不息。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有時看到古詩詞會很喜愛,但如果看古詩集本就會覺得很枯燥?
哪首(哪句)邊塞詩最令你難忘、震撼、喜歡?
以半年或年為單位,怎樣「補習」中國古典文化?

TAG:文學 | 詩詞 | 古詩詞 | 中國古代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