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人間有味是清歡」?
謝 @溫煙 邀~我隱藏這麼深的蘇軾粉難道被看穿了?哈。。
看了上面的答案,還是有點想說的。這詩本來沒什麼,說穿了就是「哇跟小夥伴郊遊這個野菜好好吃」。然而蘇軾這人太有意思。他是吃貨,是官場中人,是文藝青年。三條加在一起來理解,這句詩就變得別有味道。
蘇軾一生經歷不是一般的複雜。但最難得的地方是他一輩子都是個性情中人,充滿天賦和天真。所以看上去,這話好像是一張嘴嘗盡酸甜苦辣之後「不如回家吃野菜」的心灰意冷之語,但我總覺得是他內心純粹的自然流露——確實覺得這春盤味道好,覺得是他當下最大的快樂。跟去了哪裡,做了什麼官,吃了什麼虧,雖然有關係,但都沒有太大關係。
他一輩子做菜,做官,談戀愛,都是這麼做的——管他之前有什麼不好。這一刻我覺得快樂,我就要珍惜它,就要enjoy這一切。
(又或者,正是因為之前的種種不好,才讓他更加懂得如何去enjoy。)
我因此總覺得他和陶潛他們還是不一樣的。 也覺得用「樂觀」「豪放」這樣的詞也並不太全面。他就是天賦+天真,別的一切揣測都像是多的。high起來,他也寫「老夫聊發少年狂」,寫「醉笑陪公三萬場」,寫「大江東去」,都叫人擊節讚歎;但安靜下來,他心裡始終非常澄明透澈,所以才有
「但願人長久」 ,有「也無風雨也無晴」,有「此心安處是吾鄉」,有這「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樣的詞句裡面,其實帶著莫大的善意。
若沒有凡此種種,他本性或許依然;但他未必能光靠天賦,就寫出這樣清簡而深刻的句子。文人里從來不缺吃貨,從《山家清供》的林洪,到《閑情偶寄》的李漁,《隨園食單》的袁枚,個個都對吃有一番研究。可是這樣的句子,他們都寫不出來。因為,雖然,他們有的清心寡欲地參悟,有的自得其樂地研磨,有的聲色犬馬地享受,可是都再難有一個人,像蘇軾那麼大巧不工。
千百年來,惟東坡之詞曠,就是這個道理。以上,一家之談。謝謝:)
又及,我覺得蓼茸蒿筍的春盤味道挺好的。。。
其實我也是蘇粉,當年高考作文寫的還是蘇軾……(喝茶遠目……
不論如何,理解一句話,都是要參考著作者寫作的經歷來看看。
元豐七年,也就是公元1084年,對蘇軾而言正是人生的又一個轉捩點。我們都知道蘇軾之前的人生發生了什麼,二十齣頭憑著文采名動京師,廿四歲便在制科中以百年第一人的第三等成績獲官大理評事,官途一片坦蕩。之後則是王安石的新法之爭,蘇軾自請出京。再爾後的烏台詩案讓蘇軾成眾矢之的,囿於囹圄,差點喪命。雖然最後躲過一劫,剩下的卻是黃州團練副使的清苦差事。蘇軾在黃州一呆五年,真是心灰意冷,所以才有了《赤壁賦》等千古佳作。
而這一年間,王安石變法的後盾宋神宗一直病重,不能理事,直到第二年年中過世。新法的根基在鬆動,而因新法而失勢的蘇軾的人生迎來轉機。他將從黃州調任汝州任團練使,算是多年來難得的升遷。但在舟車勞頓中,蘇軾的幼子患病夭折。而一直傲然度日的蘇軾在旅途中幾乎花盡家財,最終放棄奔赴遙遠的汝州,請求留在常州居住。這首詩,其實就作於蘇軾從黃州到汝州赴任的途中。
就如曼玫老師說的,如果真論起這首詩說的事兒,無非就是:老夥伴們冬末踏青,細雨清風無比愜意,蓼茸蒿筍真正好吃,冬日將逝春日將萌,以茶帶酒心情舒暢,人生滋味正在清淡之處。
但再考慮東坡老師此時的人生際遇,這一份清淡之心真是不可多得。要麼怎麼說他是中國幾千年史上最牛逼的文藝青年(額這時候已經是文藝中年了)。歷經起起伏伏,有得意又蒙難,心已死灰時人生又似乎有了起色,高興還來不及時又痛失幼子,顛沛的旅途中幾乎身無黃白之物。在這樣的時候,這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背後究竟有多少的心思跌宕。這句真不是什麼陶潛的「悠然見南山」,而是一個經歷曲折的中年文藝大叔對人生的真切體悟,也只有了蘇軾此前人生的潮起潮落,以及這一年間的大喜大悲,這闕詞,這句話,這份情操才顯得分外動人。
那些生活中並無如何曲折反覆的年輕人,若真把類似的話當做蘇軾的人生追求和自己的心態,就大錯特錯。若不是既嘗過饕餮盛宴,又試過獄中惡食,又怎能真切理解這「清歡」之味呢?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感謝各位男神女神 @聞佳@鐵柱@碧落的邀請,因為我廢話太多,所以乾脆寫了一篇專欄……
人間有味是清歡 - 人間有味 - 知乎專欄
(啊喂我這樣騙專欄點擊量真的大丈夫嘛……
啊咧好吧我果然就是這樣的人呀有本事你咬我呀!
看專欄前能點個贊先嗎!偷個懶,貼篇楊絳先生的《一百歲感言》好嗎? 看到這個問題,腦海中就想起了這篇文,覺得它很好地詮釋了「人間有味是清歡」。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凈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 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過平靜的生活。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準備回家。
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 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
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
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鍛煉,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績;不同程度的縱慾放肆,必積下不同程度的頑劣。
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
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鍊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註:這篇文章實際上不是楊絳先生原文,部分語句是拼湊而成,但仍不失為一篇好文章。不過個人無法認同「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這一句。
越讀越想笑。忽然覺得蘇軾很有童心。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你看第一句"細雨斜風作曉寒",這是一般般,古文修養入點門就能寫出來。
再看下來的四句,「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寫的好吧,工整吧,音韻意都很清楚,可以大快朵頤了。我讀了一遍,跟沒讀似的,我又讀了幾遍,還是自動過濾掉了……什麼都記不得。
最後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不僅意思淺顯語法接地氣,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居然每個字的比劃都那麼少,讀起來還特別順口,根本沒有高大上的感覺。
可是有味的就是最後一句,我想絕大部分人都贊同。這就是清歡吧,不是第一句的簡單,不是後四句的工整,而是這種平平淡淡的真誠表達。(我覺得蘇軾一定是故意把前幾句寫的那麼沒存在感來體現清歡的有味……)
所以我想,清歡的滋味應該在於真,不宥於質,不困於形,不用猛火不用佐料,還原本來味道。
清歡清歡,不只是清淡,而是歡喜。因為自信,因為悟徹,所以可以毫不掩飾的表達的自己的感受。這句簡單的話誰都能寫出,素齋食誰都可以吃,可歡不歡喜就冷暖自知。
所以這是一個不可解的死循環,是莫名的兩難,誰有嘗凊之歡?誰無嘗凊之歡?一個人幼年時讀的書 往往能在他生命里留下深刻的烙痕 其影響 可以延伸到他的整個生命。蘇東坡少年時愛慕莊子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生命基礎和態度。所以每次他遭遇貶謫 都會上演如下三部曲:卧槽這是什麼鬼地方?我好苦悶 然後:咦 這個東西好吃 這個風景沒見過的 不錯喲。最後就開始完全欣賞起那個本來確實乏善可陳的地方。可以說 一個人生命的厚度和廣度 某種意義上決定了他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質量。
生命里點滴的小安樂小幸福 有的人天然能夠感知,有的人需要經歷一番歷練,也有的人從未發生過。
當然 他之所以愛慕莊子 也是因為莊子的思想契合了他的本性和氣質的一部分 兩者是互為因果的
蘇東坡是個曠達的天才詩人 但是又不僅僅如此。
他這個人:吃的了苦 享的了福 在官場上不苟且 不敷衍 永遠直言 最為難得的是:他做地方官時很會為當地百姓辦實事。有人說:蘇堤是蘇東坡寫下的最長最美的一句詩。深以為然。
這首詩可愛清新俏皮 字裡行間我們似乎能親見他和老友相見 品嘗清茶野菜的喜悅和安然。雖是小品 卻是詩人品性 修養和天才的自然流露。
就像人的一生相伴最久的飲品是水,賴以生存的東西是空氣,用來充饑的是饅頭或者米飯,忘不了的都是對你不理不睬的人,最安靜的時刻聽到的聲音最響。
酒,用不同的水來釀,就有不同的味道;花,用不同的光照射,就有不同的顏色;搖滾,有貝斯的加入才更加搖滾,似乎這世間一切濃烈的東西,都可以用最寡淡而不可或缺的成分加以區分,而這世界才有了不同。
所謂人間有味是清歡,也大概是,相淡如水,才會有不同的味道吧。
彈古琴有時有這樣的感覺……恬淡而恰當的喜悅……
好久不做詩詞鑒賞題了,不過好在這也不是詩詞鑒賞題,僅僅是一家之言
很久之前就知道這句話了,人間有味是清歡,很喜歡,為什麼呢,
如果省事的話叫做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如果非要描述就是種挺自在、挺逍遙、挺舒坦的勁兒
就是那種清清靜靜的、平平和和的還帶著點兒不由自主的高興
舉幾個例子,不是太恰當,但是大方向是這樣的
自歌自舞自徘徊,無拘無束無礙——朱敦儒的又歡脫多一點,有點頹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白居易這個稍微接地氣過多了一點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王維這個比較少人氣,有仙氣兒了
我就不知人論世了,就來談談本句之我見
剛才說的算是感受,接下來嘛說說喜歡的原因
一句廢話,就是喜歡這種感覺,高山無人,水流花開(這個也不是很恰當)
之所以喜歡的原因其實是因為比較認可這樣一種生活狀態
這個狀態絕對不是妥協、彎腰,而是一種坦然自適,一種心氣平和
不是太過激烈,大開大合,卻也不是味同嚼蠟,索然無味
有了這樣一種生活狀態,一杯白開水都能品出不一樣的滋味
換個杯子,換個姿勢,在陽光下,在暗夜裡,一杯水都能有很多講究
就像蘇東坡寫的那些吃食,其實在那個年代我瞎估計的,應該也是挺稀鬆平常,但是就是有滋味
現在還是這樣,有的人啊喝涼水都塞牙縫,可是有的人涼水都能喝出國酒名茶的風範
說回來,人間有味是清歡,就是種經歷過很多,千帆過盡後的一番體悟
落實到現實生活其實也一樣,很多人跳樓啊自殺啊抑鬱啊什麼的,其實真的不是沒錢沒身份沒地位
在很多人眼裡就是要什麼有什麼的主兒,可是就是過得鬱悶
我琢磨可能就是差點兒火候,不會生活,不懂得什麼叫做人間有味是清歡
不知道怎麼發現生活中的美
當然了,我這說的純粹是一家之言,對還是錯,題主您也甭計較了。
答這個題就是圖一個清歡,沒啥目的,寫完就萬,自娛自樂自在
就像很多人飲料喝多了,發現還是礦泉水味正!
子曰:素以為絢兮周國平在《閑適》一文中說:「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詩、酒、哲學、愛情,往往無用。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鍾無用之情,終於成一無所用之人,卻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生命,本就應該花費在美好的事情上。
自己做個春盤嘗嘗看就好了嘛。吃貨很難忽略「蓼茸蒿筍」,春天這些野菜都嫩著,而且味道好聽了說是清新難聽了說是刺鼻,各人有各人的口味。樓上說「還原本來味道」,前提就是食材有鮮明的「本來味道」。而且春盤本身就有儀式感,畢竟是只有春天能吃到的東西。(春盤就是春餅卷野菜,春餅就是平常大家吃烤鴨用的那個餅)
話說蘇軾那個茶不是泡的。能泡出雪沫乳花的是洗潔精。人家喝的是抹茶謝謝。宋朝還在用團茶。
請獨立完成作業。
經歷多了痛苦挫折寂寞無奈,生活安寧是多大的奢侈,所以作者才會說輕輕淺淺的歡,沒有壓力和負擔,也就是平常生活中的快樂,比如春天幾好友出遊宴飲作樂,再普通不過,卻也是實在可感的歡樂,是有味道的,美妙的。
人世難得心靜,心靜處處清歡。【先說在前面,如果你認為我是錯的,我就是錯的。】
世間上最難烹飪的是什麼菜色呢?
不是耗時長的老火湯,不是辛辣的川菜,不是用料豐富的大盤菜,
不是香料數不完的法國菜,不是味道濃烈的咖喱,是日本菜。
是味道最淡的日本菜。
日本菜吃的是食物本身,師傅的一切功夫為的是讓這自然的味道更和諧地展現出本身。因為淡,所以難加掩飾;
因為淡,所以難引注意;
因為淡,所以一丁點的過量結果都完全不同。同樣的,最難造的美麗,是自然的美麗。
很多藝術到了某個程度,追求的就是自然。明明是人造,卻要似還原生活、還原大自然。
我們常常聽到,「很華麗、技巧很多,但是就是不自然,不打動人。」
自然,是很難造出來的。同樣,自然的東西,也很少得到別人的欣賞。小時候我們都是先喜歡上快餐食品,
長大了先喜歡上大起大落的青春文學,
喜歡去五光十色的場所,
喜歡聲嘶力歇的情歌,
喜歡扣人心弦的劇作。
華麗奪目的東西,很容易吸引人,容易給你不斷地注射各種劇烈的情緒。生活中的巨大成功、動人心弦的時刻、快意人生的瞬間,
是如此激動人心,激勵著我們步步向前,正是這些東西讓人不斷進步與進取。但是,然後呢?
這些東西消失之後,是否動力也隨之消失?
為什麼有人過了最絢爛的青春之後覺得生活欺騙了他,
有人卻越過越有滋味?因為激情是點綴,生活就是生活,生活是由常態組成的。
人生有味是清歡,是讓我們感受一下身邊一些不動聲色的美麗,讓我們享受生活的常態。
因為生活不是不美,但是它很多時候,都美得不動聲色。我們談論蘇軾,總是談到他的豁達。蘇軾的豁達,離不開此。
他因「烏台詩案」被貶謫到黃州任職的時候,寫下了那篇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記承天寺夜遊」: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我們為什麼覺得蘇軾豁達,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總是能苦中作樂。
他為什麼總是能苦中作樂?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為什麼他總能如此?
因為他懂得感受身邊不動聲色的美麗。
苦中的樂,那些永遠不被財富、地位、權力所羈絆的樂,蘇軾早已得到了獲得它們的鑰匙。我們已經多久沒有像他那樣,找上朋友,去看看水裡的樹木的倒影了;
我們已經多久沒有感受過細雨,不去皺著眉頭打開傘;
我們已經多久沒有躺在床上聽聽外面屋檐上的滴滴答答?或許我們根本就沒有過,沒有過打開一本書去聞聞紙的味道;
沒有去感受母親展露的笑容的溫暖;
沒有去看看新春抽的綠芽。微博上面被轉爛了的一句:最美好的東西,都是免費的。
蘇軾就是因為懂得欣賞這些免費的美好,所以他再怎麼失去,都是富有。
如果你已經懂得了那麼多的美好,還有什麼能讓你貧窮?還有什麼能阻止你的豁達?人間有味是清歡。
以及你永遠都可以向自己展開的,笑容。
是那個你也許已經厭倦了的伴侶,在過馬路的時候握緊你的手;
是初秋落下的第一片葉;
是永遠免費的陽光、雨露,
記得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序里有一段話:「我們未嘗不可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鍊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這引人親切敬佩微笑的只怕就是他「人生有味是清歡」的人生態度吧。
讀詩先讀人,了解了蘇軾,你就懂了他的詩。
理解「人間有味是清歡」此句需聯繫作者蘇軾寫這首詞的背景:年少成名的蘇軾在元豐二年經歷了「烏台詩案」,而後心灰意冷再被貶斥至黃州,此詞寫於作者從黃州赴汝州任團練使的過程中,聯繫近幾年作者的經歷,我的理解是作者在經過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後心灰意冷,希望告別爾虞我詐的宦海生涯而投身自然山水,表達對於平淡田園生活的嚮往。記得曾讀過林清玄的《清歡》,對於他把清歡說成是「清淡的歡愉」,很是贊同,人世間最為真切的不是大悲大喜,而是這些看似寡味,實則真切的「清淡的歡愉」。
推薦閱讀:
※妒忌到底有多可怕?
※一個人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
※與最好的朋友關係變淡的感覺是什麼?
※什麼時候會讓你覺得 你確實在某些地方 比常人優秀一些?
※有哪些你聽過的最能引起共鳴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