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校為什麼要強制對學生劃分等級?
從小學到高中,我已經接受了12年的類似表格
三好學生每個班都有名額=每班總人數*15%
學校分班情況我是看在眼裡,只要是98.99年出生的應該都是經歷過的
本人今天高二,恰逢今天填了表格↓學生自我考評顧名思義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評價
客觀一點我覺得以上只要是個學生都應該是優,沒有理由是其他答案,我們難道不熱愛祖國?難道沒有堅強的意志?(我們怎麼熬過中國教育的12年)尊師重道尊老愛幼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是右邊一列班級考評就是班裡挑幾個學生去填以他的準則來評判,我就搞不懂了,他不是我本人怎麼知道我勤不勤奮?怎麼知道我自不自主,怎麼知道我節不節儉?我真的無奈,我的品行就平他的判斷就全是良,更有甚者明明平時不錯居然被寫了合格。
我就不懂了為什麼成績好的tm就可以是全優,我的態度取決於你是誰,不代表我對其他人就還是這副樣子,三好學生啊,你的品行可真好,德育體你做到哪個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桿秤,看得見就好。
我這個人現在比較現實,那咱們就說點實話。
在學校里,學生和老師不是平等的關係,很顯然的,老師處於優勢地位。要麼你轉學,換到一所你認可的學校,要麼你父母有錢有勢,給你開一所隨你心意的學校,否則你有什麼想法都不重要。老師看重成績,你提高在老師面前話語權的辦法就只有好好學習,改天老師看中體育或者道德了,你就得去綁沙袋練單杠或者扶老太太過馬路。
的確,學校和老師應該尊重學生、實事求是、素質教育、全面發展……應該的地方多了去了,但是回到現實就一個,分數。大學招生看這個,學校升學率看這個,老師的獎金看這個,就連你爹媽看重的也是這個。什麼德體美勞也不如智好使,因為這就是現實。
什麼你不服?嗯,我看著不可描述也不服,你讓他下來換我上去試試?
我說的委婉一點,中國還沒有發展到歐美的程度,千萬別得了「富貴病」,把政治正確的口號當成個人目標,尤其是有錢人吹吹這個牛逼還行,窮逼們就別拿這玩意兒麻醉自己了,等你考不上大學吹再多虛的也沒用。我說的直白一點,題主你一高二學生不抓緊時間學習,天天琢磨這些有的沒的,你跑知乎上罵兩句能解決個傑寶的問題?是能讓老師給你改成績還是能讓你保送大學?知乎上這群小資也個個都是大學畢業還不乏名牌大學,當年高中也是題山文海過來的,你想來知乎找什麼共鳴?
我再說一遍,你家要是特有錢特有權,可以當我上面是在放屁,你家要是一般工薪家庭,麻利兒把手機扔了滾回教室學習。
因材施教。
不讓優生吃不飽,不讓差生被拖著走疲於奔命,這就是公平。
至於你想的絕對平等,請你先長的和姚明一樣高,冰冰一樣美,和菲爾普斯一樣有天賦還努力。
這樣都做不到,卻又想和別人一樣的教育方式和待遇,你知道為了給一個差生所謂平等,會毀掉多少優秀學生嗎?這個世界不是由又懶又笨又蠢還倔的人創造的,這種人只會添亂。
要怪,只能怪你父母不切實際的目的和方法,非得要求你達到這樣那樣,如果他們把你送到一個匹配你的智力和潛力的學校,那就基本不會為難你。
大方向沒有錯誤,操作方式有問題。
我們已經很應試了,拿出些學業以外的評價標準是好事。
何況我們的教育本來就社會化、統一價值取向的政治工作的一部分,有點價值觀方面的評價緯度不能說不對。
問題在於,品德和公共表現這樣的評價必須得有,但我們的評價緯度細則太老套了,幾乎還是半個世紀以前那套。還有,相信你一定看過「中美學生守則對比」,我們太務虛了。
你的表述我不太同意。這不叫「強制劃分等級」,這叫綜合評價。
至於學習好的樣樣都好,這個肯定是長期唯分數論的後果。沒辦法。但你要是不評這些呢?連混人品和學霸競爭的機會都不會有了。
看到上面那麼多現實的,我就來不現實一把。
Buddy you are a boy make a big noise
你是個只會大聲嚷嚷的孩子
Playin" in the street gonna be a big man someday
在街頭鬼混,希望有一天能成為大人物
You got mud on yo"face
你搞得灰頭土臉
You big disgrace
狼狽至極
Kickin" your can all over the place
把鐵罐到處踢來踢去
Singin"
唱吧
We will we will rock you
我們要讓你搖滾起來
We will we will rock you
我們要讓你搖滾起來
在永恆的造物主面前我們都有罪,但輪不到一些庸俗的平凡人來JUDGE(審判)你。他們向你投出這些「良中差」的長矛,如果你說:「我只接『優』的長矛。」——那你還是老老實實滾去學習吧。
如果你對這套目的上教你做「平庸而無害的中產階級」,方式上「湮滅你的審美、智力和個性」的教育感到憤怒,你當然可以去嘗試反叛它——憤怒才正常,難不成學奴隸的和和氣氣?
但你的憤怒和反叛應當是「有害的」:通過你的活動,你周圍的人都感覺到你是比他們更具有意志和智慧的人;看到你的活動,他們就要懷疑自身的庸俗日常,這當然是「有害的」。尤其是他們開始懷疑那套把努力上進當意志,把死知識學的比誰都6當智慧的「學霸」玩意,你就連他們也搖滾起來了。
「個人的自大」,就是獨異,是對庸眾宣戰。
而「無害的」反叛就是你這種,想要上知乎抱團,卻被一頓嘲。你明明是感到了妨礙你向上的反動力量,但一群知乎小布爾喬亞卻只想教你安安分分過日子。安安分分過日子也並非不好,但我猜你大約心有不甘。
你應該問問自己:我要搖滾起來么?
以上都是有害思想。
我蠻理解你的,如果我高二的時候有手機有知乎,說不定這個問題我12年就提出來了。:)
但是現在已經懂一點點的我就不會再想這個事了。
我們來講一個很明顯的道理:這個表格有什麼用,對你有什麼影響。
答案很簡單,從長遠看,屁影響也沒用。再牛逼的三好學生也寫不到簡歷上。
是的,學習除了愉悅自己這個精神上的用處,最大的用處就是學好了能找個好工作。
三好學生,連高考都加不了分的東西,理會它你就輸了。
這就是為什麼忙於班級事務的班幹部往往不是一個班裡最頂尖的尖子。
看錶格你是高一升高二,還有兩年。把握好。
最後一點評價:標題太大太籠統,有點中二。
我一個泡實驗室的,本來不想對你開嘲諷。不過既然我看見了,就和你聊點社會現實吧。
評選一個榮譽,很難對人進行綜合判定,往往都是參考幾個重要指標而已。比如說,給老師評正教授,參考指標有教學能力實驗能力組織能力黨建能力行為規範口才德育家庭和諧不和諧等等,就差統計評選人有沒有結紮有沒有上環了,這麼多指標都統計,你累不累?所以,大家都心知肚明,科研實力(發文章數量)強的自然大家心服口服。所以誰發的好文章多,誰評選正教授機會多一點。
然後看三好學生評選,在高中階段,大家唯一的目的就是考個好大學,既然現在體制就是一考定終生,那自然誰考的好大家就服誰。考的好的人除了祖墳冒青煙的和姓趙的,大部分都是學習好的吧?所以誰學習好就服誰。
然後還有疑問嗎?你到了大學裡,社會上都是這樣。
在大學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整個專業我的出路絕對是數一數二的,然後給我什麼好處了嗎?給我遼寧省優秀大學生了還是國家十佳青年?並沒有!因為評選那個的參考指標並不是學習成績。
而在大學之前,所有的參考指標都是學習成績,沒有為什麼就是這樣不服你去體校上學去。
退一萬步,如果真的給你個三好學生,然後呢?是給你高考加分了還是讓你保送清華了?作為一名高二學生,下學期就要備戰高考了,居然還關注點這些無關緊要的東西,不說利用寶貴的時間多複習,或者說做點你喜歡的東西,評個虛頭巴腦的東西有個卵用?
反觀那些所謂的三好學生,大家心裡都明白的很,誰學習好給誰,然而有人跳出來反抗了嗎?並沒有,明知是這樣還非要這樣做,要麼是迫於壓力,要麼是嫌麻煩。如果迫於壓力,請你去和學校領導鬧去,看看你能不能作為一名出色的民主鬥士,打破一個舊秩序,創建一個新秩序;如果嫌麻煩,請參考上一段,比你清楚的人多的是。
現實社會,公平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只有聰明人,才能既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又獲得了榮譽。
最後送你一段話吧。
一等人,有本事沒脾氣;
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
三等人,沒本事沒脾氣;
四等人,沒本事有脾氣。
看看你想成為幾等人。
顯然是為了管理效率和資源有效分配。有限的優質師資要優先為積極服從和條件好的學生提供,有什麼不對嗎?
學生的能力資源貧乏和學校的師資貧乏兩種狀況下的必然結果。
所以資源匱乏(貧窮)可以說是萬惡之源。作者:vivi
鏈接:http://zhuanlan.zhihu.com/p/2126330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學校的每個班級里,依據學生考試成績的優 良 差,學生會被劃分為上 中 下三個等級。其中處於第三層級的差生尤為顯眼!他們往往不僅學習成績不好,而且不愛學習,上課調皮搗蛋,不聽話,是老師的眼中釘。老師不喜歡,家長也常常被叫到學校挨訓!有不少「差生」起初只是紀律差或單科成績差,由於影響學校成績排名,往往被老師嫌棄。在集體里不太受歡迎,處於被忽視的位置。這種定位也影響了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學校會成為發生不愉快事件的場所。造成某些孩子產生厭學和逃學玩遊戲的情況。更有甚者直接輟學進入社會,染上不少不良的生活習氣!從學習單差轉化為雙差,繼而引發很多其他問題!造成孩子成為差生的原因很多,大體可以分成五個方面:
一、社會方面的因素:
1.社會風氣的影響:學齡階段的孩子心智發展還不成熟,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可能通過結交損友養成不好的社會習性和不良品質。
2.受大環境影響:看見大學生有也有很多失業人員,片面認為讀書無用論。認為學不學習將來都不一定找得到工作,乾脆不學了!
二、家庭方面的因素:
孩子在學習方面出問題,一定是家庭教育方面有問題!可能是教育理念的問題,可能是家庭問題,還可能是教育方式的問題!
1.問題家庭:父母忙於自己的事業,經常不在身邊,由上一輩代為撫養,對孩子比較嬌慣,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孩子怕苦怕累,獨立性差,缺乏毅力,養成懶惰不願意動腦子的毛病。
2.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方式不對。一旦發現孩子成績不好,不是幫助他尋找原因排除困難,而是非打即罵。孩子對家長有很強的對立情緒,進而對學習產生嚴重的抵觸。逃學和網吧成了孩子主要的逃避方式。
3.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家長對習慣的養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習慣只是些生活細節,沒有必要要求那麼嚴格!學生的學習成績好壞跟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有很密切的關聯。等家長發現學生已經養成了不好的習慣後再修正,即使花費很長的時間和心血也不一定有用。想要提高孩子的成績,擺脫差生的稱謂,90%的工作得從糾正習慣開始!
三、學校方面的因素:
1.學校搶生源:好的學校錄取分數線高,有很好的資源優勢,家長趨之如騖。造成以學校排名來區分學生好壞。
2.學校分重點班和非重點班:學校直接通過考試把學生分出快慢班來。非重點班學校不重視,老師資源配備差。家長不報希望,學生更沒有信心。無形中用班級畫了一道紅線在孩子們的身上。
3.課程的原因:單調的選修課程製造了「差生」。好的學校要儘可能多的給孩子們提供不同的課程。學生只有通過對不同發展方向,不同科目的課程進行儘可能多的嘗試,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的長處和興趣點。而不是僅僅局限於語數外 地理歷史政治有限的這幾門功課。僅僅憑著學生在某些課程成績的不好就輕易的斷定差生,是對學生教育的不負責任。
4.單一的教育評價系統:評價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評價的主要目的是診斷每一個學生的潛質和特長,以便更好地選擇合適的教育而促進學生潛能的發揮。而絕對不是為了尋找學生的缺陷和不足,然後打上「差生」的烙印。這種「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教育評價體系扼殺了眾多學生的天賦和個性。
四.老師方面的因素:
老師的教學方法和工作方法不合適,對學生的態度,以及對不同學生的偏愛等方面的原因造就了差生。
1、老師的態度造就了差生:從某種程度上說,老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和各種暗示,都會給學生以沉重打擊,導致學困生的出現。孩子考試出來時,老師在內心深處已經依據成績好壞給他們做了一個位置界定。學生也會依據老師的態度對自己做一個評價。差生的帽子就這麼被老師和孩子帶在了他們頭上。
2、老師沒有進行必要的引領:老師沒有真正去發現學困生的「學困的原因、困難的地方」。只是一味的接受成績高低的事實。老師往往更樂於對那些好孩子進行引領、指導,而這些學困生往往被「打入冷宮」,自己找不到方法和出路走出困境。只能越來越差,越來越看不起自己。
3、老師缺乏必要的鼓勵:落伍的孩子需要特別的鼓勵,需要老師用放大鏡去找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重建信心。他們更需要老師的關愛,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和挑剔。對差生積極性的隨意打擊和傷害,和對他們的細微進步的熟視無睹都會造就差生。
4、老師的偏愛造就了差生:老師對尖子生的喜愛往往溢於言表,對差生的厭惡之情也是掩飾不住的!這種偏向性心理,使得老師對「差生」批評有餘,關愛不足。處於學齡階段的孩子眼裡只有黑和白,要求公平!當他們從心裡感覺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時,開始排斥老師、拒絕學習,基礎會越來越差,成績也會越來越差。
五.學生自身的原因:
學生思想認識上有偏差和誤區,對學校和家庭的教育有逆反心理,甚至有對立情緒,不願接受老師和家長的正面引導!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學習方法不當,自控力差等。
1.缺乏學習動機,自覺性差: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缺乏內在和外在的學習動力!沒有目標,主動性和自覺性差。
2.缺乏學習興趣和學習時間不夠:對學習缺乏興趣,認為上課的內容很無聊。學習很被動,課堂上不會積极參与,課下更不會主動學習,花在學習上的時間不夠!
3.自主學習能力差,沒有毅力:學習依賴性強,懶于思考,缺乏獨立思考能力。沒有毅力,不肯吃苦,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或迴避。缺乏上進心、自制力。
4.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效率低,沒有自信:上課不認真聽講,經常走神,對教師所講的內容不感興趣。作業不做或經常出錯!基礎的知識沒有好好掌握,再經過長期的累積,不懂的東西越來越多。慢慢開始跟不上學習進度,考試成績不好,打擊自信心。
學習上的困難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又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造成知識節點上的進一步脫節,繼而對學習失去興趣。聽都聽不懂了,更談不上什麼自覺性、興趣、方法和習慣了。90%以上的成績差的孩子智力上沒有問題。他們中的大多數覺得在學習中找不到他們想要的樂趣,於是不願意學習也沒有學習。這種狀態繼續維持,差生就此產生。
學校數量不夠多,學校勢大,學生勢小,
一點淺見,
真的,努力學習吧,咱們基本上不太有資格談論這個,甚至沒太有資格詢問,現在好好學習還能改變自己,提高自己,以後這個問題不存在或者沒意義的時候,大家就該哭了
比爾蓋茨說過:社會上也會給人劃等級,只是不告訴你成績而已。
別玻璃心了,讀書讀得怎麼樣,給你個成績有什麼不好,至少讓你知道你自己是什麼水平。如果怕成績低丟臉,那就努力拿高分。
等你工作了,那個富二代小明就是在財力,能力,顏值,口才等上都比你高,大家都知道,只是不會有機構發你張成績單,明著寫你顏值60,小明顏值98而已。
補充:我是沖著標題來的,題主的問題內容沒怎麼仔細看。
野蠻人不是等來的,是創造來的。
先提一下J.M.庫切的小說《等待野蠻人》,裡面的故事情節就是一個龐大的帝國突然得到消息,要有野蠻人入侵了。國王派遣將士來到邊境搜捕野蠻人,這裡所謂的野蠻人其實只是一些生活在邊境的游牧民族而已。但是帝國依舊挑起了一場莫須有的戰爭,屠殺危險敵人,擴大戰爭規模。最後充滿臆想症的帝國被無中生有的敵人們擊敗然後走向衰落。
如今老師們的行為和帝國的行為相差無幾,拿自身舉例,我們班是學校的重點班,但是老師還是要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班級前二十四名坐在前三排,剩下的就坐在後五排。然後意料之中的事情發生了,前排和後排開始產生對峙和隔離情緒,經常可以聽到班幹部管紀律時張嘴就說「後面的同學別說話了」(大多數時候後面很安靜,聲音來自前三排),或者是在公共事件和活動發生時前後排的歧視言論。一年過去了,前三排的人學習成績沒提升多少,後面同學平均成績也大踏步後退(入學時這個班的人都是年紀前60,現在這個班的人只有一半還保持在前60)。目測繼續這樣下去的話就沒人會熱愛學習了。
野蠻人不是等來的,是創造來的。
你這中二期有點長啊……
強行?呵呵噠,因為人就是分三六九等的,差距可以比人和猩猩更大,這只是把你平時產生的錯覺擊碎了而已。
初中的時候,每個人都有這麼一個考核本。
全班50多人,評選是ABCD,代替優良可劣。
共12項
當時班主任的做法是:
1.把本發給學生,次序打亂,人手一個。要求是每人手裡的本,不允許是自己的。原則是自己寫別人的評價,別人寫自己的評價。
2.前四項,涉及政治正確的,全部是A。
3.剩下的項,隨便選一個是B,其餘全是A。執行此命令的同學,不包含倒數第二排的同學。
4.倒數第二排的同學,共8人。南側4人,剩餘8項全寫A;北側4人,剩餘8項中,兩個B,6個A
現在想起來,老師真是智慧呀~~
看了 顏無暮 和 不想上吊王承恩 兩位的回答,大有感觸。
在只以分數論高低的評價環境下,學校出於將升學率最大化的目的,將學生劃分等級以保證生產分數的效率,本無可厚非,但學校在這樣做的同時,還偽善的以「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自詡,教師也總把「你們在我眼裡是一樣的」這樣的話掛在嘴邊,那樣做的結果只能是讓學生對學校和教師的厭惡成倍增加。
以下為現身說法(重點在後半部分):
在班級範圍內,教師教師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的經歷略去,只說在學校範圍內學校將班級劃分為三六九等的經歷。
小升初
我的小學和初中位於城鄉結合部,學校是國有企業的廠辦學校。到2008年為止,企業的效益都還不錯,但與之形成反差的是廠辦學校的生源狀況越來越差,有條件的職工不惜不菲的擇校費,紛紛將子女送入市區學校,廠辦初中終於被逼無奈,決定劃分快慢班,快班美其名曰「實驗班」,並將這一「教育改革」的重大喜訊向廠辦小學畢業年級廣泛宣傳,終於在這屆招生中保住大量優秀生源。
劃分標準是小學畢業考試總分在185分以上的進入快班,以下的則在慢班(地處偏遠,小學英語那時還不算主課,只有語、數兩科各100分)。本人在一科考試遲到的情況下仍然無懸念的進入快班,自然自覺得意,但有些小學時的同班同學只以一兩分之差被分入慢班,由於學校承諾會根據以後考試的排名進行快慢班之間的流動,故而也並未對他們太過惋惜,對幾個比較要卻被分入慢班的同學安慰道:「時間還長,只要努力,機會很多嘛。」
初中的「階層固化」
後來事實並非如此,劃分快慢班的做法雖在高中早已有之,但在當時初中階段還很少見,學校也屬於摸著石頭過河,由於擔心對初中生「中二病」的把握不準,萬一有從快班被踢進慢班的學生不堪心理壓力,做出過激行為,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學校決定:只做單向流動,即只從慢班向快班流動,不會將快板的學生向慢班流動。
如此一來,必然導致快班班額會不斷擴大,影響教學質量,所以只得對從慢班流入快班學生的成績做更高要求,慢班學生在考試中,須連續達到快班中等偏上的的水平才可進入快班。從頭至尾能從慢班進入快班的寥寥無幾。於是,就會產生這樣的現象:有些慢班的學生明顯比不少快班的學生強,但卻無法進入快班,初中的前半階段這類現象尤其突出。
「階層固化」中,位於優勢地位的我
初中時的我,始終處於快班中的第一梯隊,也曾考過快班中的第一,比較受到各科老師的青睞。從小學開始便與我交好的一位同學小z,小學時成績很好,進入初中快班,但初中時成績震蕩很大,時好時壞,不過好的時候也不曾進入第一梯隊。某次閑聊,他與我講:「我感到老師們都看不起我。」,而我馬上說:「怎麼會,你別壓力太大,老師對學生都是一樣的。」
初中結束,由於這一屆招生時保住了大量優秀生源,中考成績創神話般的新高,但所有考入重點高中的全部出自快班,慢班無一人進入重點高中。當時的我也以多出分數線30分的成績進入一所重點高中,小z也進入另一家略次些的重點高中。喜悅的同時,回想整個初中的經歷,感覺當初有幾位小學同學基礎不錯,也算努力,但卻因為在小升初時的一兩分之差而產生今日的距離,真是可惜的很,但是更多的還是升入重點高中的喜悅。
升入高中,努力實現「階層上升」
我高出這所高中錄取分數線30分,高的不算多也還不算太少,整個假期都揣摩著應該可以掛到快班的尾巴,但報到時,我無奈了,以與快班分數線三分之差被分入慢班。當時的我雖然無奈但不氣餒,我用當時小升初安慰過別人的話安慰自己,「時間還長,只要努力,機會很多嘛。」
分析原因,我所受制的,一是理科,二是英語,我在這兩者上的水平,在我過去念的城鄉結合部的初中還算上流,但重點高中里薈萃著全市乃至很多外市的精英,所以這些過去不顯得怎麼弱的弱項一下子就顯得弱極了。
原本早已打算今後選擇文科的我,在文理未分科前的高一,傾注幾乎所有精力在理、化、生上。後來想起這個決定真是腦殘——既然已經決定學文,政、史、地成績在重點高中都屬拔尖水平,語文、數學也不拖後腿,為何不傾盡全力在英語上?哎!還是當時爭強好勝,一心要在文理分班之前就進入快班,目的一是證明自己並像很多人一樣因為理科學不下去了才去學文科,目的二是理、化、生見效要比英語快,可快速幫我進入快班。
結果是我的目的達到了,我終於靠不懈努力實現了一次「階層流動」,而且在文理分科時物理和化學老師聽到我不學理而學文,都感到吃驚。
應試熱情褪去,遭遇挫跌
文理分科後,我被分到文科快班,但是由於英語本身瘸腿,再加之高一時重視不夠,導致我的成績震蕩很大,時好時壞,但最好的時候也距離第一梯隊有一定距離,恰如當年的小z。
中考前一年再加高一一年,或許是我在應試方面的巔峰階段,文理分科後,在學習上雖然按部就班的跟著老師的步伐一直走著,但像過去把考場當作戰場那樣的火熱激情好像慢慢在褪去。不過我也並沒有沉溺於遊戲什麼的,從外表看,我還是和過去一樣,只是心理的變化只有自己知道而已。
成績在不起眼的慢慢下滑,某次考試後,成績單一出——倒數!心中猶如有一顆原子彈爆炸,估計這次要滾去慢班了,回到家裡面對父母……,碰到以前的同學……,……,想來想去,最終還是得看開,正當成績已出,但去留未定的幾天里,心中心中五味雜陳,而臉上卻面沉似水。忽然想起初中時和小z的那次對話——哎!
還算愛看書的我,每天中午回家路上,習慣在一個賣舊書的小書攤旁逗留幾分鐘。但正巧在我心情低落、煩躁、忐忑、畏懼的那幾天里,偶然在書攤上看到了本令我頓時激情澎湃的小書(別想多了),當時的情景在我腦中大概是這樣的:
尤其是列寧的《國家與革命》, 列寧在其中發揮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 ,為「國家」下了鮮明的定義:國家是剝削被壓迫階級的工具!簡直是至理名言啊,這話看在我的眼裡,而映在心裡是以下這樣的:
所謂學校不過是為了生產分數的機器,班級不過是為學校配合其生產分數的目的,而製造出的壓迫落後學生的工具!快班中的學生整日享受著頭上光環帶來的虛榮,卻貪婪的自以為這一切都是自己天生應得的,他們觀念中充滿了對慢班的不懈,而落後的學生只能卑微地看著,無奈地在心中感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朱自清《荷塘月色》)
回頭看班級班級後牆上那個橫幅——「×班是我家,榮譽靠大家」,只遭逢一次挫跌,於是「 資產階級就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共產黨宣言》);再想想運動會上全班那種「同仇敵愾」的加油聲,那簡直就是「社會沙文主義的惡棍們用『保衛祖國』、『保衛共和國和革命』等等詞句來掩蓋他們維護『自己』資產階級強盜利益的行為!」(列寧《國家與革命》);又想到當年小z對「階級壓迫」感到無奈、悲觀的的時候我居然發出了「老師對學生都是一樣的」這種「小資產階級民主派」的論調,真是不成熟啊!
政治老師講的那些最繁瑣無趣的東西一下子在我眼裡變成了最生動的東西,我簡直覺得自己就是當代青少年中活學活用馬列主義的典範啊!再看看一些同學,卻只會把馬列毛鄧當作考試的知識點,簡直連「教條主義者」都不如;因歷次考試的綜合成績而在高中階段就入黨的幾個學霸,身上哪有半點「先鋒隊」的影子,他們連就在身邊的被壓迫的同學都沒有半點同情,有的只是傲慢與偏見,他們如今被反動的學校機器吸納為所謂的「先進分子」,在社會上遲早會演變成被資本家收買的「貴族工人」,讓他們混入黨內,就是在弱化我黨純粹的階級屬性。
以上幾段內容屬於走火入魔,胡言亂語,不喜勿噴。那隻不過是青春期的狂妄叛逆與應試挫敗的低落情緒混合在一起後的產物,其實本質上與打架、抽煙、酗酒、逃學、泡吧等青春期叛逆行為一樣,只不過表現形式比較特殊而已。
話再說回來,青春期作為一個人人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以上內容不可能對我的後來一點影響都不產生。如今身為人師的我,或許也成為了當年我所咒罵的偽善的「剝削階級」,但想想那段經歷對我產生了什麼影響呢?恐怕只有這些:在口頭上不對這種等級劃分做偽善的掩飾,我只會使用「好班」、「快班」、「慢班」、「差班」這樣的辭彙,不會因為害怕慢班的學生覺得彆扭而稱呼為「實驗班」、「平行班」等等;對我教學中的「階級性」也不諱言:「你們雖然坐在一個班裡,但不一定學習能力是相近的,有些同學對知識的加工能力已經到達「機器大工業」的程度,而有些同學還停留在「原始手工業」的水平,我的教學只能滿足你們當中一部分人,在個別情況下可能還會是一小部分,所以你們要……」;有的學生學習不好,只要他是願意學習的,心中就會對他產生愧疚,即使不會表現出來。
至於 「為什麼要強制對學生劃分等級?」,只能說「學校教育是學生步入社會前的準備階段」,社會何處沒等級?至少截止今天的歷史,在教育中劃分等級的做法是常態,如宋代 國子監實行「三舍升補法」,班級分「外舍」、「內舍」、「上舍」三種。新生都在外舍,成績好升入內舍;內捨生考得好,升入上舍。 而我們所能做的,或許——嗯——啊————
有的回答我覺得跑題了,題主只是不滿自己的品行被隨意評價。
有關品德的表格我只在中考前填過一次,或者說被填過一次。有學生填的部分,但主導權還在老師。規則很簡單,成績好的且直升了的最優先,其次是直升的成績稍次的,再是拒絕直升的成績好的。我那個時候為了脫出直升名單連著一年多考試放水,結果還是拿了直升資格,然後就成功成為三等人。但我也不在意,首先這個東西沒有任何卵用,然後我當時已經基本認清了自己在別人眼裡是什麼樣的,可以直面自己的優缺點。
客觀一點我覺得以上只要是個學生都應該是優,沒有理由是其他答案,我們難道不熱愛祖國?難道沒有堅強的意志?(我們怎麼熬過中國教育的12年)
關於這一點,你還真是想多了,而且自視甚高。如果所有學生都有資格拿全優,就不會三天兩頭出現主角是學生的新聞。如果「熬過」了十二年就意志堅強,那高中以上學歷的豈不就都是頂天立地鐵血兒郎,那些勞什子博士想必比什麼董X瑞、王X小高到不知道哪裡去。就你問題描述來看——我不想把話說死——至少在表上的某些方面沒資格拿優的可能性不低。
右邊一列班級考評就是班裡挑幾個學生去填以他的準則來評判,我就搞不懂了,他不是我本人怎麼知道我勤不勤奮?怎麼知道我自不自主,怎麼知道我節不節儉?我真的無奈,我的品行就平他的判斷就全是良,更有甚者明明平時不錯居然被寫了合格。
不知道你是否住校,走讀的話那確實同學對於你的品行可能不太了解,但是你也可能低估了同學的觀察力。不如想想你對一些不太熟悉的同學的看法,想想這些印象源自什麼事件。有些東西可能你已經忘了,當事人也忘了,但是這件事發生之後你對他的評價卻永久地改變了。而且如果你平時在學校也喜歡這麼語無倫次的抱怨,給我填可能就沒有良了。平時不錯被寫合格,那「平時不錯」不也是你拿你的準則評判的嗎?exo me?
我就不懂了為什麼成績好的tm就可以是全優,我的態度取決於你是誰,不代表我對其他人就還是這副樣子,三好學生啊,你的品行可真好,德育體你做到哪個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桿秤,看得見就好。
關於這個,成績好的全優恰好說明了這個表跟品德沒有半毛錢關係,所以你根本無需在意。如果只是因為同學給你填的等級低→同學認為的你的品行不如你自己認為的好(畢竟拿了良,如果這都覺得同學是認為你品行差……)老實說,給我填的話,如果別人沒有在某一方面給我留下突出印象我都會填良,因為我不清楚,那就給個中間值。你實在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了。
因材施教成本太高,咱窮。
你可以把第一條變為不及格來報復他們
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第一條不及格
教育崇尚公平而事實上卻給人分三六九等。
推薦閱讀:
※「學這些幹什麼買菜又用不到」,是中國特有的反智主義,還是強壓教育下必然出現的結果?
※為什麼當代中國人閱讀率很低?
※就你熟知的領域,教材上的謊言有哪些?
※中國可以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這樣偉大的人嗎?
※教育不公平程度是否可以度量?
TAG:中國教育 | 應試教育 | 學生權利 | 中二病ちゅうにびょ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