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裡面那些小妖的名字有沒什麼含義?
最明顯的比如有一回「六賊無蹤」里六賊的名字,眼見喜、鼻嗅愛等等,表面是打死了6個強盜,實際是指唐僧師徒除去自己身上的六賊。 但是還有一些小妖的名字,比如奔波灞、灞波奔、有來有去、有去有來等等,總覺得那個名字有什麼含義。
先不開腦洞,簡單說一下:
1馬流元帥、崩巴將軍(孫悟空的四健將)以及奔波兒灞霸波爾奔等人,有人考證過:
學人 _ 《西遊記》里小妖的奇異命名
大致馬流崩巴都是猴名,崩巴發音及奔波兒灞都和吐蕃人有關。這個說法可供參考。
2精細鬼、伶俐蟲。是辦事兒的兵,自然要精細點,但事實上缺心眼,就形成對比的喜劇效果。同樣巴山虎、倚海龍也是反諷,名字起的很大,其實靠不住,出門就被猴子賺了。巴山虎也是爬牆虎的意思,可以入葯,同時海龍也是中藥。龍虎相濟,有一種名不副實的喜感。
3雲里霧,霧裡雲,急如火,快如風,興烘掀,掀烘興。 紅孩兒旗下的小妖精,雲里霧裡,暗含糊裡糊塗的意思,急如火,快如風形容性子急,興烘掀,掀烘興暗示紅孩兒的火力,但三個音節發音相近非常拗口,類似相聲的包袱。這幾個小妖見到猴子變的牛魔王都瞬間中招,所以都是急性子的半吊子。
4有來有去 送信的叫有來有去圖個吉利,結果出場說了幾句話就被打死,形成反諷。孫悟空自己也笑道:「這廝名字叫做有來有去,這一棍子,打得有去無來也!」
5小鑽風 巡山的要有打探事兒的能力,鑽風就取打探風信意。書里也說了,「但是巡山的,必有個風字墜腳。」 本來是偵察兵,誰知所有信息都被猴子套走,反被「鑽了風」。
6刁鑽古怪古怪刁鑽 取狼精的狡猾之意。想想司馬懿的狼顧之相,大概就是那麼個陰狠不凡的樣子。他們能想著「開個花賬」貪領導的銀子,並從悟空的屠殺中逃脫一次,可見是有點狡猾的。
總體上,小妖的名字們和他們的身份關係最大。他們都是西遊記里的小人物,手上沒有權力,又不能得罪人,總是見坑就跳問一答十,命運在別人手中。剛寫完論有來有去的文章:西遊小妖有來有去的生死謎局
有來有去,看過西遊記電視劇朱紫國故事的應該都有印象,他是妖王賽太歲手下的心腹小校,生性和氣、善良、慈悲,實乃妖界潺潺流淌的一股清流,淤泥中燦爛綻放的一朵白蓮。可惜在原著中,孫悟空下手過急,一棒子將他敲死,讓無數人抱屈喊冤。
有來有去的性格和一般妖怪不一樣,名字也沒有遵循慣例。在西遊記里,和孫悟空發生過交集的小妖,很多都是成雙成對出現,比如:
刁鑽古怪,古怪刁鑽;
奔波兒灞、灞波兒奔;
精細鬼、伶俐蟲;
巴山虎、倚海龍;
急如火、快如風;
……
這些小妖的名字都兩兩相對,同時字面意思往往和現實相反,比如刁鑽古怪不刁鑽,精細鬼伶俐蟲是蠢貨,巴山虎倚海龍毫無龍虎之力等等,顯示出非常強的遊戲性。
按照這樣的慣例,有來有去似乎應該有一個「有去有來」、「有來無去」之類的搭檔才合適,但作者並沒有給他安排,其中有什麼原因嗎?
西遊記中還有一個類似的單身小妖,他就是獅駝國的小鑽風。
(斑衣鱖婆、鐵背蒼狼精等等是根據妖怪特徵而來的稱呼,嚴格意義上不算名字,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有來有去和小鑽風的相似之處很明顯,都是在外面跑腿的,都在半路上遇到了孫悟空,還都被孫悟空冒名頂替。而進一步仔細研究的話,不難發現他們身上還有更多的呼應之處。
比如這兩位小妖一開始都被孫悟空誤認為快遞員——鋪兵。
遇到有來有去時,書里這麼寫的:
又看時,只聽得丁丁東東的一個銅鑼聲響,卻道:「我走錯了路也!這裡不是妖精住處。鑼聲似鋪兵之鑼,想是通國的大路,有鋪兵去下文書。且等老孫去問他一問。」
在小鑽風處是這樣的:
只聽得山背後,叮叮噹噹、闢辟剝剝梆鈴之聲。急回頭看處,原來是個小妖兒,掮著一桿「令」字旗,腰間懸著鈴子,手裡敲著梆子,從北向南而走。仔細看他,有一丈二尺的身子。行者暗笑道:「他必是個鋪兵,想是送公文下報帖的。且等我去聽他一聽,看他說些甚話。」
請注意,「鋪兵」正是孫悟空一開始在菩提老祖那裡學藝時,師兄弟給他指定的「職業規劃「。
當時悟空剛學會筋斗雲,大眾聽說,一個個嘻嘻笑道:
「悟空造化!若會這個法兒,與人家當鋪兵,送文書,遞報單,不管那裡都尋了飯吃。」
鋪兵,是古代跑腿送快件的,整天在外行走,在這個意義上說,正是一位「行者」。
由此來看,孫悟空和這兩位小妖見面時的文字就特別耐人尋味了。初見有來有去時,他變作一位道童,書里寫的是:
那妖物就象認得他的一般,住了鑼槌,笑嘻嘻的還禮。
變作小妖找小鑽風時,悟空說的又是:
「好人呀!一家人也不認得!」
有來有去看悟空,就像寶玉第一次見黛玉:「這個妹妹我曾見過。」悟空會小鑽風,宛若找到失散多年的兄弟。文字之間,似乎在暗示著,這三位「快遞員」之間應該有著某種親密的關係。
對於小鑽風,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闡明在獅駝嶺一節,有著諸多「鑽「的意象,比如孫悟空鑽老大青獅精的肚子,用金箍棒鑽老二象精的鼻子,用救命毫毛鑽漏老三大鵬的瓶子……整個故事就是一個花樣鑽法大全,這有可能正是隱喻古代修道的「鑽字訣「、」鑽杳冥」等理論。不信請看第七十五回的標題《心猿鑽透陰陽竅
魔王還歸大道真》,雖然很黃很基很暴力,但一股修真氣息仍然撲面而來。
那麼在有來有去身上,也有類似的內涵么?來看看第七十回的描寫吧:
好大聖,搖身一變,變做個猛蟲兒,輕輕的飛在他書包之上,只聽得那妖精敲著鑼,緒緒聒聒的自念自誦道:「我家大王忒也心毒,三年前到朱紫國強奪了金聖皇后,一向無緣,未得沾身,只苦了要來的宮女頂缸。兩個來弄殺了,四個來也弄殺了。前年要了,去年又要;今年又要;今年還要,卻撞個對頭來了。那個要宮女的先鋒被個什麼孫行者打敗了,不發宮女。我大王因此發怒,要與他國爭持,教我去下什麼戰書。這一去,那國王不戰則可,戰必不利。我大王使煙火飛沙,那國王君臣百姓等,莫想一個得活。那時我等佔了他的城池,大王稱帝,我等稱臣,雖然也有個大小官爵,只是天理難容也!」行者聽了,暗喜道:「妖精也有存心好的,似他後邊這兩句話說天理難容,卻不是個好的?」
我就請問,你看到這段話時對有來有去什麼印象?
善良、慈悲、仁愛對不對?他身為一個妖怪,卻渾身上下閃耀著人性的光芒,不由讓人想起了《大話西遊》中唐僧的著名台詞:
做妖就像做人一樣,要有仁慈的心,有了仁慈的心,就不再是妖,是人妖!
也許正是因為有來有去的形象太正面,86版的西遊記電視劇才讓孫悟空只把它定住,沒有像小說里所寫的,一棒子敲死。
西遊記作者為什麼要寫這麼一個正面形象的小妖,為什麼又要讓孫悟空把他打死呢?
對於這個問題,人們做過諸多解讀,其實只要翻開原著就會發現,這位小妖的來歷早有呼應。
在第十二回《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像化金蟬》,觀音變為老僧來到水陸大會上點化玄奘,當時說的是:
「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
有來有去——無來無去,豈不正是一對搭檔的名字?
那麼無來無去有什麼涵義呢?這個詞是佛的特徵。像《金剛經》所說: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所以現在你能理解,書里為什麼要把有來有去寫的這麼仁慈了吧?
所以他沒有妖怪搭檔,他的搭檔應該是佛。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根本不存在這種聯繫,有來有去的名字只是隨便起的。我個人認為,以西遊作者對佛教理論的熟悉,尤其在已經寫過無來無去這一如來特徵後,隨便瞎寫一個有來有去的可能是比較低的。
在發現這一聯繫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那就是有來有去的寓意既然如此正面,為什麼又要被孫悟空打死呢?
對此我參考過一些文獻,也想過一些解釋;
比如說打死有來有去,他才會變成無來無去,登上成佛之路;
比如作為吃著體制罵體制的妖中公知,有來有去作為異類遲早倒霉,必須早死早超生,這樣才能進入輪迴,憑今生的善念在來生轉世成人。
然而在後來再一次翻閱原著朱紫國部分時,我又注意到了六十九回結尾的兩句詩,似乎有點古怪:
安邦先卻君王病,守道須除愛噁心。
第二句的意思應該是,對於修道之人來說,不僅「惡」心要去除,「愛」心也是要拿掉的。
當時孫悟空剛給朱紫國王治好病,恰逢賽太歲的先鋒來要宮女,悟空便上前迎戰,原文如下:
行者笑道:「好獃子!倒也有些論頭!既如此說,你兩個護持在此,等老孫去問他個名號,好與國王救取金聖宮來朝。」八戒道:「你去自去,切莫供出我們來。」行者昂然不答,急縱祥光,跳將上去。咦!正是:安邦先卻君王病,守道須除愛噁心。畢竟不知此去,到於空中,勝敗如何,怎麼擒得妖怪,救得金聖宮,且聽下回分解。
作為回末的詩句,這兩句詩承前啟後的作用很明顯,那就是在治好國王的病後,就要解決愛噁心的問題了。
如果說接下來孫悟空打敗的妖怪先鋒代表」惡「,那麼再下一步遇到的有來有去,應該就是代表「愛」了。
守道須除愛噁心,有來有去這樣的「愛」心也是要去除的。所以孫悟空打死有來有去,也許並不是後人一廂情願想像出的拯救,就是實實在在的清除。
打開清代悟一子陳士斌的《西遊真詮》,我也找到了他對這兩句詩的解釋,頗有道理:
妖王賽太歲的地盤是麒麟山獬豸洞。麒麟,是古代神話中的仁獸,「性惟愛物」;獬豸,是古代神話中的神羊,善於用角頂翻惡人,「智能惡奸」。所以麒麟代表愛,獬豸代表惡,這裡的地名正是對前面「守道須除愛噁心」的呼應。
愛惡之心會引發憂疑,這是修行中的障礙,所以在朱紫國故事結尾,出現了這樣兩句詩:
有緣洗盡憂疑病,絕念無思心自寧。
所以朱紫國的除妖經過,正可以看做對修行的過程的隱喻。
喜怒哀懼愛惡欲,這是修行過程中必須摒除的七情,有來有去雖然惹人喜愛,但這種「愛「的慾望,會動搖人的定力,所以無論如何,有來有去都必須死。
前面提到的那段金剛經,完整的文字其實是這樣的: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如果將「若來若去」理解為「有來去之相」,和小說的關聯就更加明顯了。
來與去,這是佛教思想中非常重要的兩個字。
因為人生最大的問題,就是生從哪裡來,死到哪裡去。
一部西遊記,不外乎「從東土大唐而來,往西天取經而去」。
然而說到底,這來來去去的一切其實都是空。所以靈山上第一次給唐僧的,會是一部無字真經。
所以在小說第一百回,唐僧師徒終於獲得正果後,有詩為證,其中兩句會是這樣的:
五行論色空還寂,百怪虛名總莫論。
由此,不難理解朱紫國故事最後一回開篇的《西江月》:
色即空兮自古,空言是色如然。人能悟徹色空禪,何用丹砂炮煉。
朱紫國故事和有來有去等角色的命運,正是在表達去除愛惡之心,認識色即是空的修行目標。
當然了,淫者見淫智者見智,以上這一切,也都有可能只是我捕風捉影的一派空言吧。
延伸閱讀:孫悟空和小鑽風不得不說的事
非常精彩的問題,恰好最近在陪外甥看西遊記。
於是搜索了下,發現還真有人做過這方面研究,佩服!
首先,西遊記中大部分的小妖是沒名字的。
西遊記中小妖成千上萬,但大多數只是老妖身後的背景或者開門關門通風報信的符號罷了,真正有情節的很少,而有情節又被作者賦予名字的就更少。
其次,有名有姓的主要如下
第三、小妖命名的原則如下
第一,小妖能否得名並不完全視其情節多寡或重要程度,而要看他與作品藝術核心孫悟空有無交集。
如第二十回黃風嶺的虎先鋒,頗富智計,抓唐僧也是他一手包辦,但卻只得了個虎先鋒的名字。
第二,與孫悟空的交集亦可得而論之: 凡是被孫悟空欺騙或威逼而透露老妖隱密之情者才會被作者賦予妖名。
第三,還可歸納出一個原則,即西行路上凡是女性的小妖均無此類妖名。
第四,還有一個雖不周延但頗耐尋味的原則,即在情節的進展中,對於這些有妖名的小妖,孫悟空幾乎都變成過他們的樣子( 之所以說「幾乎」是因為只有兩處例外: 一是精細鬼、伶俐蟲二人,二是奔波爾灞和灞波爾奔二人) 。
下面是一些有趣的小妖名字。
一,火雲洞六健將
《西遊記》:六個小妖,是他知己的精靈,封為健將,都有名字:一個叫做雲里霧,一個叫做霧裡雲,一個叫做急如火,一個叫做快如風,一個叫做興烘掀,一個叫做掀烘興
「雲里霧、霧裡雲」的名字來自半路遇到牛魔王卻毫不疑心的稀里糊塗。清代評點家張書紳評雲「雲里霧裡並沒個實際」。
「快如風、急如火」形容匆匆忙忙,西遊記中寫到:「快如風、急如火」撞進洞里報」,撞一個字足見他們的光是快和急。
「興烘掀,掀烘興」形容這倆是急性子,西遊記中寫到:正行時,忽然看見牛魔王坐在中間,慌得興烘掀、掀烘興撲的跪下……
二、精細鬼、伶俐蟲
這倆是明褒實貶,倆糊塗蛋卻取了個精細伶俐。
精細者轉吃精細之虧,伶俐者反被伶俐之誤。——張書紳
三、巴山虎、倚海龍
西遊記記載
一個青臉獠牙欺太歲,一個暴睛圜眼賽喪門。鬢邊紅髮如飄火,頷下黃須似插針。他兩個頭戴虎皮花磕腦,腰系貂裘彩戰裙。一個手中執著狼牙棒,一個肩上橫擔扢撻藤。果然不亞巴山虎,真箇猶如出水龍。
依然是明褒實貶。這倆下一秒鐘就被孫悟空虐了。
「取出鐵棒,走上前,著腳後一刮。可憐忒不禁打,就把兩個小妖刮做一團肉餅」
書中說,
心腹小校一名,有來有去。五短身材,傣撻臉,無須。長用懸掛,無牌即假
這個人是幹嘛的呢?送信的。郵差嘛,自然是要有來有去。
可惜碰上了孫悟空:
「這廝名字叫做有來有去,這一棍子,打得有去無來也!」
五、小鑽風
其實這個名字貌似沒什麼特徵,有人解釋為專營,個人覺得牽強。
還有人做過很有意思的統計:
西遊記中來自神佛有關的妖魔如下:
有兩個道,都是來自太上老君,分布是金角銀角大王和那頭牛,都有角哈哈哈。
有五個神,分別來自太乙救苦天尊的九頭獅子精,嫦娥的玉兔精,奎木狼的黃袍老怪,托塔李天王的無底洞老鼠精和西海龍王的假河神。
其他的10個都來自於佛門
ref.
西遊記小妖命名原則_體例與來源試探_李小龍
西遊記中神魔名稱及其維譯研究_布海麗且姆罕_麥提斯迪克
論西遊記中與神佛有關的妖魔形象_齊曉芳
請問,奔波霸與霸波奔有什麼特殊的含義?波?霸?波霸?············
精細鬼 伶俐蟲,配上他們做的事,這名字真是絕了
我是一個搬運工,論文貼出來是不是不合法?下面是重點部分。
事實上,巴山虎這個名字中的「巴」是蘇北方言「爬」的借字②,所以仍然是「爬山虎」的意思,只是並不指植物,而是指上山的老虎。《西遊記》第二十三回及七十回有「巴山捐嶺」和「巴山轉嶺」二詞,可以相證。其實,大致同時的小說中也有相同的用例,如《封神演義》第六十八回就有「五虎巴山陣」的名目,這裡自然也是「爬」的意思。
興烘掀和掀烘興這個名字一讀其音就知道有戲謔之意,但意思卻有些費解。後來看到《蜃樓志》第十七回有人唱俗曲雲「和尚尼姑睡一床,掀烘六十四干他娘」,方知此二名別有謔趣。《蜃樓志》作者為廣東人,粵語中「掀烘」的意思實類於《金瓶梅》中溫秀才「必古」二字之諧音①。因此可以知道,《西遊記》中這兩個小妖的名字倒是先有「掀烘興」,其意大約同於「溫必古之雅興」,再以顛倒詞序之法產生了「興烘掀」的名字。《西遊記》作者受晚明艷情風氣影響不少,行文中時露春色,這二小妖的名字也是一例了
「有來有去」一名在小說中的用意比較明了,孫悟空在打死他後說:「這廝名字叫做『有來有去』,這一棍子,打得『有去無來』也!」可知正是前文命名法則中隨事命名及反向命名的例證,是說他送書應該「有來有去」,但遇到孫悟空卻成了「有去無來」。不過,此名若深究亦似有深意。陳士斌評云:「有來有去,本是天理之流行。學道之人,當於天理流行中,討問出『一個神仙,送一件五色仙衣與金聖宮妝新』的妙道,開『有去無來』的正法眼,方能入道從真。故行者一變火鷂子而上極乎天,二變蜢蟲兒而下人乎地,三變道童而中位乎人。勘破上下今古,而能將有來有去一棒打殺也。」此說雖然不脫其故弄玄虛的口吻,卻也讓我們明白,這個名字也許沒那麼簡單。
其實,「有來有去」一詞在佛教般若類經典中常被提及。《金剛經》云:「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③《大乘玄論》卷二則引為:「《金剛波若經》云:『若言如來有來有去者,是人不解佛所說義;若言空故說來去,則來無所從,去無所至,故言如來也。」』而那位歷史上真實的唐僧玄奘所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三九九亦云:「善男子,如來法身即是諸法真如法界,真如法界既不可說有來有去,如來法身亦復如是無來無去。」④《西遊記》作者對佛典自然有所涉獵,尤其對《金剛經》應該更熟悉。那麼在這裡隨手給一個小妖這樣的名字來呼應甚或調侃佛理似乎都可以說得通:從呼應的角度來看,「有來有去」是一種執著以此為名並為孫悟空所打殺,可知如西天取經的歷程一樣只是修行之過程;從調侃角度來看,則以對如來真如境界的探討來命名小妖,自有謔趣
「奔波爾灞」就是「bon.po—pa」的音譯,即意為「苯教之人」,或者也可理解為「吐蕃人」【個人以為,這個是十分靠譜的,因為同樣有考證學派研究發現火焰山,老鼠精等很多故事都是來自吐蕃的故事原型。】
《西遊記》出現過不少龍王,像四海龍王、涇河龍王、井龍王之類均因水得名,但碧波潭的龍王卻叫「萬聖龍王」,與前截然不同,孫悟空說「合盤為盜有龍王,公主連名稱萬聖」,似乎也覺此名過於託大。其實,對苯教熟悉的人會立刻發現其與苯教的關係,因為苯教中的巫師稱為辛(shen)③,苯教有名的「四因本」便分別是恰辛、朗辛、斯辛、楚辛。「辛」的發音為「shen」,與「聖」的讀音接近,則「萬聖」之名很可能是作者戲仿的結果。若果如此,則作者對吐蕃就不僅僅是一知半解了。推薦閱讀:
※讀《西遊記》覺得悟空比唐僧有悟性,總能看到悟空點撥唐僧, 那悟空對於這個師父到底是種什麼感情?
※唐僧對女兒國國王毫無興趣,會不會是g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