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一句頂一萬句》(劉震雲編劇)?

《一句頂一萬句》是由西老莊影業等出品的劇情片。由劉震雲擔任編劇,江志強監製,劉雨霖執導,毛孩、李倩、劉蓓、范偉領銜主演。該片於2016年11月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影片改編自劉震雲獲茅盾文學獎同名作,講述了男主角牛愛國在懷疑老婆劈腿後,開始跟蹤求證,並深陷一場關於「抽刀殺人」、「借刀殺人」與「放下刀刃」的內心之爭的故事。


《一句頂一萬句》是一部很工整的電影,看得出,導演拍得認真,編劇嘔心瀝血,最大的感悟是「世上的悲哀,都藏在日常生活的褶皺里」。

1.

影片的開頭,是一對興高采烈的小夫妻在民政局領證。

另有一對來離婚的夫妻,中間打了個岔。

「你們為什麼離婚?」
「說不著。」

「你們為什麼結婚?」
「我們說得著。」
「詳細點!」
「話還沒說,都知道對方心裡想著啥。」

電影《一句頂一萬句》,一開始就點了題。

「說話」,或者說「交流」,是這個故事的主題。

能不能「說得著」,是判斷幸福的準則。

這是男主牛愛國和女主龐麗娜的婚姻標準,也是姐姐牛愛香的相親標準。

其實這個標準我們也很熟悉了,一般我們叫「共同語言」。人生那麼漫長,以後彼此作伴的日子,就得靠說話聊天撐過去。

「說得著」,「說不著」,在後面的劇情里一再重複。

2.

這是一個發生在偏遠小城鎮的故事,延津縣,屬於河南新鄉,也是原著+編劇劉震雲的故鄉。

開頭出現的這對結婚的小夫妻,軍人牛愛國後來退伍做了鞋匠,老婆龐麗娜在紡織廠上班,養著一個小女兒,姐姐牛愛香是街頭賣火燒的。很普通的一個家庭,過著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

唯一的不平凡,大概是姐姐牛愛香三十九歲還沒結婚,老婆龐麗娜的夢想是去歐洲旅遊。

一件突發事情打破了這種平凡生活,龐麗娜好像和婚紗影樓的蔣九出軌了。

我對後面的劇情做過很多猜測,預告片里牛愛國拿著刀說「我要殺人」,這也許是一個老實甚至有點慫的男人如何殺妻殺情夫的故事;龐麗娜在姐姐面前堅決否認出軌,也許是一個從「說不著」的出軌誤會到解除誤會的故事。

但事實上,故事比我想像得平淡很多。

龐麗娜是真的跟蔣九好了,牛愛國在短暫的殺人念頭之後,選擇了「誅心」的方式,強迫龐麗娜逼迫蔣九離婚和不讓她見女兒,蔣九老婆的反抗是自己喝了一瓶農藥,嚇得蔣九立馬回歸家庭。

剪不斷理還亂的故事往前發展,沒有劇烈衝突,沒有痛快復仇。我猜測這是很多人給這部電影打分不高的緣故。

牛愛香最終屈服,嫁給一直喜歡他的鰥夫老宋,不開心,但這就是生活,老宋娶了牛愛香,發現跟自己想的不一樣,唯一情感寄託是牛愛香的外甥女兒,牛愛國受了老同學的勸解,決定放手,龐麗娜再次跟蔣九跑了,還懷了他的孩子。

微小的衝突,很快被淹沒在生活的波瀾里。

日子就這樣繼續往前轉動,誰也沒有下地獄,誰也沒有得到救贖。

像記重重的拳頭,打在軟綿綿的棉花上,是這部電影的基調,也是生活本身的無力。

3.

傷筋動骨的是劉震雲的台詞。

傳說牛愛香年輕時候為男人喝過農藥,這是鎮上的一個傳奇一個謎。

相親局,媒人說你們可以互相提問。老宋沒忍住,估計這事兒在他心裡也盤旋了很久:「你真為一個男人喝過農藥,死……多可怕啊!」

牛愛香連眼皮子都沒抬起:「可怕的是被救回來了,還活著。

出門尋找逃妻的牛愛國偶遇以前的女同學,她說了很多話,說動了牛愛國的心,改變了這個故事命定而窩囊的結局。

但有一句,我牢牢記住了,「世界上的事情都經不起推敲,一推敲,每一件都藏著委屈。

乍一看很可笑的,趙欣婷吞農藥,牛愛香上電視徵婚,龐麗娜的歐洲夢,牛愛國為了借刀殺人對趙欣婷編造自己老婆和對方老公的床事,都經不起推敲。

4.

牛愛香曾經和被懷疑出軌的龐麗娜有過對談,說「看在我們說得著的份上,你給我一句實話,你是不是和蔣九好?」

這兩個女人有一種特別的映照關係,一個紡織廠女工,一個做火燒的。說得著,並不是因為她的弟弟她的丈夫。

她們有很多的共同點,無疑在這個小城市,她們是不一樣的,漂亮的,心高氣傲,一定程度上的有主意。

牛愛香一直在尋找的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說得著的人,而龐麗娜跟蔣九好,真的只是為了生態農莊的松鼠鱖魚嗎?

很多人可能都沒太注意,影片最開頭的時候,「愛國,以後把麗娜帶去蘭州」,說這話的,是牛愛香。

對,大城市蘭州,也曾經在龐麗娜和牛愛國爭吵中出現,作為牛愛國並未踐諾的證據。

電影里還有個意象,是歐洲。

龐麗娜的夢想之地,後來在小女兒的夢想里,變成了香港和大輪船。

不知道為什麼,我想起《孔雀》的張靜初。

「說得著」的含義,並不僅僅是聊天而已。劉雨霖導演摸到了輪廓,但沒有盡述。

我相信不少人,會為牛愛香在婚禮上強忍著眼淚擠出笑容而動容。

5.

這是一部很工整的電影,雖然技巧還比較稚嫩,但是從用鏡頭和小細節的設計,都可以看得出,這位新導演認真地在拍一部電影。

紡織廠女工龐麗娜頭髮上的棉花。

牛愛國兩次坐在板凳上,和最後小女兒以同樣姿勢坐在同樣位置上的重複。

小女兒百慧把心心念念的小汽車丟進鍋里烹煮所流露出的恨意。

牛愛國追蹤龐麗娜和別人吃飯的窺視鏡頭,和麵條廠,戰友看到愛國出現的鏡頭,都非常妙。

很多人覺著有股子陳舊味道,恰恰是她還原了過去的一個時代。

在小城鎮生活過的人,應該很容易跟其中的場景產生共鳴,火車站的餛飩,紡織廠和麵廠的忙碌,擦鞋攤和公園的遊船。

但這樣一種題材,導演不動聲色的處理方式,和有點像電視電影的拍法,註定難以得到更大程度的共鳴。

對於那些進影院的人來說,他們已經很難去理解,這種小城鎮里,人被命運和人言可畏推著往前走的悲哀,特別是這種悲哀太平凡又藏得太深,故事又講得不夠跌宕起伏。

6.

看完電影回來,我翻了原著。

猜測更多原小說讀者的失意,可能在於精神內核在電影改編過程中的遷移。

書商給這本書寫的slogan,是「中國人的千年孤獨」。

看過電影的人,一定很奇怪。

明明是家長里短的故事,怎麼就變成「中國人的千年孤獨」了。

這部拿了茅盾文學獎、號稱是劉震雲代表作的小說,實際故事更為龐大,人物眾多,分為上下兩部。

《出延津記》與《回延津記》,上部講孤獨無助的吳摩西失去了唯一能說得上話的養女,為尋找,離開延津的流浪歷程;下部講七十年後,吳摩西養女的兒子牛愛國,同樣為了找一個說得著的人,回到延津的故事。從日常生活中探索中國人的孤獨源頭。

劉雨霖導演,選擇了其中很小一部分改編,以牛愛國和老婆的愛恨情仇為主線。

與原書不同,劉震雲戲稱「一頂綠帽子的史詩」,宣傳上也將被出軌的「忍還是不忍」作為重點。

也就是說,從小說到電影,好像從中國人的千年孤獨探索變成了一出簡單粗暴的家庭倫理劇。

但事實上,我認為雖然劉導電影手法不夠老練,沒有原書探索之深,但在某種程度上,與原書的精神內核確為一脈相承。

悲哀都藏在日常生活的褶皺里,這一點,劉雨霖的電影和劉震雲的文本表達並無差異。

電影的牆內牆外,與小說的一走一回,有異曲同工之意。看那海報,牆內生活儼然,女人卻奔著牆外一樹紅杏去。

所有一切,俱是圍城。

7.

故事叫《一句頂一萬句》,這能頂一萬句的話究竟是什麼?

劉震雲是這麼說的,「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

如此便知,為何電影內核是「孤獨」,而不是表象的「倫理」。

而回溯書所述之「千年孤獨」,因何而來,是電影外更大的命題,建議可以把書再翻出來讀一讀。

題記中已有暗示:「沒有神的世界裡,人只能一輩子都在尋找,尋找一個人,和他說一句知心的話,一個人內心的洪流,其實已經足夠淹沒整個世界﹗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篇章叫《出延津記》的緣故。

世人皆知,聖經著名故事,《出埃及記》,那人,也叫摩西。


據說馮小剛導演最想拍的是這個,但是劉震雲畢竟寵自己的女兒,把本子給了劉雨霖,後果就是。

一萬句頂不了一句。

不明白,一個紐大電影學院畢業的學生,一個年輕導演,視聽語言能老氣橫秋至此。不明白。

cctv6播出的國產電視電影。差不多這個水平吧。真是浪費了好本子。


知道《一句頂一萬句》上映了,我就很激動,一直都很喜歡劉震雲,大學的時候聽講座只給前二十名的人發票,我沒有一次聽劉震雲講課的機會。現在我抽出時間去看了這部電影,很是喜歡,它在細節/情感/中國小人物心理的刻畫上是很老道的,劉雨霖在這一方面的用心已經秒殺了國內大多數的導演,呈現出了不錯的敘事效果。只是作為一部關注小人物的電影,沒有大牌明星加盟,畫面風格寫實,國內觀眾尚且不具備如此的審美,票房上怕是難見佳績了。不過真的非常欣慰的是——能夠看到這樣的一部優秀的關心底層鄉土中國的電影,拍一萬部明星大牌的偶像劇,也不如一部《一句頂一萬句》所具有的意義大。


只是宣傳上也是不得已迎合大眾口味了,力求電影票房回本,但作為一部比較注重故事情節的電影,導演有意講述孤獨,卻被浮躁的人們解讀為綠帽子文化,以此作為噱頭,我也是醉醉的。這就是電影人的悲哀,不得不討好觀眾,就像今年上映的《路邊野餐》有一個預告片,非常違背電影內容,配樂激情洋溢,慷慨昂揚,完全不是電影的風格,畢贛導演很生氣,說不準播放這個預告片,結果還是為了噱頭,一直播放,這讓導演很生氣,也很為難。為了你討好觀眾,卻不得不犧牲你的作品,作者已經與觀眾群體形成了無形且巨大的審美鴻溝,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踐踏的是創作者的尊嚴。因此我只怕這樣優秀的作品會越來越少,所以我必須要為《一句頂一萬句》發聲,不然我以後就只能看國外的電影了。


(我彷彿聽見了有人在罵我凸^-^凸「不看滾」)


《一句頂一萬句》的故事本來應該發生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那時候修鞋匠還有市場,滿大街的小蹦蹦,市場剛剛開放,有些人賺到錢了富裕了,有些人繼續做著修鞋匠的生意,人們差距變大了,離婚也不再是多麼少見的事了。


所幸由於城鄉差別二元經濟的結構,十多年前的城鄉,還是十多年前的城鄉,與城市的差異雖然縮小,實則拉大。小縣城裡的人們依然缺乏上升渠道,對未來難以抱有希望,人們安於一隅,自覺依循著小國寡民的鄉土結構,在不得已而貧乏的精神世界,與匱乏的物質資源雙重打壓下,人們娛樂活動,似乎也就是玩味孤獨了。

如果玩味的不是孤獨,那玩的可能就是別人的老婆。


電影一開始,我就笑了,喜氣洋洋的民政局,牛愛國和龐麗娜結婚,身旁那對卻要離婚,他們離婚呢,吵架還把結婚證給撕了,只能回家粘結婚證,再來離婚。離婚的人說離婚的原因是:說不著。


「說不著」是絕大多數人離婚的原因。


而結婚的人結婚說:「說得著,還沒說話就知道彼此心裡想的啥。」


「說得著」是絕大多數人結婚的原因。


在鄉村裡,物質不豐富,精神就難以豐富,建立在物質匱乏基礎上的豐富,這多半是虛偽的。在物質貧瘠的小縣城裡,人們的精神世界也是極度空虛的,能吃就是健康,還能有什麼追求呢?如果彼此能懂得對方,還沒說話就知道心裡想的啥,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彼此都太簡單了,人生初次發現人與人的相同點而欣喜若狂。耗盡這點簡單粗糙的心意相通,人們直面的還是那毫無遮蓋的孤獨感,以及漫長的、無休止的歲月煎熬。


這種孤獨的煎熬,常常把人憋的喘不過來氣,。


電影里牛愛國的姐姐說:蘭州是大城市,以後把麗娜接到蘭州去。


我當時就又笑了,我在蘭州生活過小半年,它是我見過的第一個大城市,相對於我的煤礦小城而言,的確是一個巨大的城市,令人讚歎,但如果去過更多地方,就會明白那不過也只是一個小城市。在那個90年代里,蘭州還是一個以資源著稱的大城市,車水馬龍,石油化工,遮天蔽日,蘭州軍區戍衛邊疆聞名國內,牛愛國就是在黃土高原的蘭州軍區當的兵,這段經歷我以為是作家劉震雲的個人經歷,因為劉震雲也在甘肅當兵,當時火車皮都是密封的,沒地方上廁所,前往敦煌的鐵路上,在窗戶里劉震雲看到戈壁大漠的落日,一時感動的尿失禁,還尿了長官一身,(^з^)-☆別問我怎麼知道的(這是秘密)。牛愛國部隊回來也沒有當上軍官,就在小縣城裡帶著妻子、女兒過安穩日子。


簡單介紹了開場,我特別喜歡這個開場,劉玉霖的電影還是蠻有設計的,結婚的跟離婚的放在一起,「說得著」跟「說不著」對比,然後轉眼間就十年後了,女兒在粘結婚證,粘結婚證,是為了離婚,這中間發生了像那對開場就要離婚的夫妻,一樣的故事,吵吵鬧鬧無聲無息的都在轉場的十年里。


妻子是由李倩飾演的,丈夫是和劉昊然一個地方長大的毛孩飾演的。

以下是李倩

我特別喜歡飾演龐麗娜的李倩,她古靈精怪,乾淨清爽,氣質可愛,這是李倩第二次和劉震雲合作了,上次她在《1942》里飾演的是延津縣一個地主家的兒媳婦。就是這樣的扮相——

李倩是一個敢於突破的角色,《1942》中,她是一個後來生了孩子,身體虛,被活活餓死了的角色,演出過程中為了真實還原,我覺得是真是很不容易的。你看國內有哪些演員敢接這種角色呢?有誰願意出演反映現實的電影呢?寥寥無幾,李倩就是以為很好的演員,電影里范偉也是一個有追求的老戲骨,如果不說范偉打天下的話,他也演出過《追蹤孔令學》這樣黑色幽默,毛孩,劉蓓都是很不錯的演員,毛孩曾經是中戲成績第一畢業的,劉蓓和劉震雲也合作多次了最早的是當年爆紅的《甲方乙方》。馮小剛也聲援了這部電影。


電影里蔣九的扮演者是呂秀才,呂秀才上半年在重慶剛剛《火鍋英雄》,下半年就去河南延津《一句頂一萬句》了,他飾演的是一個婚外情的魯莽男人。


電影里牛愛香是牛愛國的姐姐,她曾經為愛情喝過農藥,整個延津城裡的人都知道,牛愛國父母走的早,在縣城裡只有一個姐姐相依為命,他們牛家整個家族父權嚴重缺失,在小城市裡受人欺負,姐姐被人玩弄,牛愛國的媳婦也被人拐跑了,在鄉土的中國,這是對男性尊嚴的嚴重侮辱。


在牛愛國的家庭結構里,外面有男人因為愛情害了自己的姐姐,內部的女兒上學因為父親的威嚴的缺失遭受校園霸凌,而龐麗娜出軌的事情人盡皆知後,自己的女兒也在校園裡被打傷,男性尊嚴遭到破壞後,所有人都在傷害牛愛國家的成員。一家人都在男性主導的縣城裡,受到欺辱。


牛愛國的家裡經濟並不是很寬裕,在縣城裡,所謂麵包,被他稱為高級麵包,蘋果被他解釋為——蘋果越小越甜,女兒孤獨想養狗,因為養不起活的狗,只能養電動玩具狗,家裡沒有時間照顧狗,也沒有多餘的時間照顧孩子,女兒想買翻跟頭的小汽車,父親就說要比學習。


在縣城裡,女人自認弱勢,藉助弱勢地位,牛愛香去相親,帶著侄女,也要吃完大蝦再走,中國人從小喜歡佔便宜的性格也是代代相承,女人弱勢彷彿理所應當。


牛愛國他們兩口子吃一頓飯也未曾講過一句話,但是街上的風言風語,卻一句話頂過去所說的一萬句。就是那些來自四面八方的熟人社會、男性宗法的殘餘,所帶來的壓力,造成了一句頂一萬句浪潮拍岸,牛愛國心裡的男人氣概,令他不能對自己的家庭簡單的善罷甘休。


當牛愛國為尋找妻子,走進生態園,對於妻子,他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可知老婆在蔣九那裡是有多快樂,這是蔣九單獨約龐麗娜吃飯,而事前龐麗娜說是是約紡織廠的同事吃飯,事實卻是約了婚紗影樓的蔣九吃飯,小城市裡的文化娛樂幾乎沒有,有的就只剩下吃吃喝喝,聊天打麻將,跟人談談情,戀戀愛,或不知不覺就勾上了別人的老婆,一起私奔了事。


在小城市裡閑雜人等的文化娛樂,似乎也就只有捕風捉影,捉人話柄,流言蜚語的床第之事了。


牛愛國困惑難平,就去找最親密的老戰友,戰友說捉賊要臟,捉姦要雙,量小非君子,卻不說無毒不丈夫,他說等她回心轉意了,這事兒也就壓根不存在了。(男人在男性宗法殘餘的社會中,也不得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卻不能把話說明。)


在鄉村裡,人們工作也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孩子因為缺少愛,所以較為重視物慾,牛愛國的女兒一直嚷嚷著要吃這個,買那個,要這個,由於在精神世界的不滿足,孩子只能在現實中尋找物質的替代品。她和母親一樣,想去歐洲,降低標準的話,可以去香港,也可以去青島。


牛愛香在電影里的相親對象,是個戴著金絲眼鏡的男人,他不說人話,他自說自話的問:愛香你知道「尼采」么?那蘇格拉底呢?你不知道就算了,你總該知道孔老夫子吧,他有一句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愛香滿臉堆笑的說知道,知道,歡迎詞嘛。


相親對象一本正經的曲解道:這是罵人的話,遠方有人來了,心裡多堵啊,是不是。


這一段是體現了,在宗法社會裡,中國的熟人社會鄉村,人們小國寡民,戀土的情懷,沒有人想出去,出去了的人就是被拋棄的人,在小圈子裡生老病死,與外人不相往來,不希望接觸外人的封閉熟人圈,如果有外人來了,那不是朋友,進來了就只能凈堵心。雖然這個帶金絲眼鏡的人,他不說人話,甚至一本正經的冒充有文化,但至少說了中國現實的「鄉土文化」,哪怕是曲解了原本的意思,也具有高度的還原性。


金絲眼鏡相親男還說了:我思故我在,愛情重要,思想更重要,沒有思想的愛情是空洞的。


這一下,我又笑了,我有一個經驗不知道對不對,暫且說給你聽,如果男人一提思想,就是男人不想掏錢,就是男人沒錢,又要瞎顯擺,裝闊綽。拿思想來唬人的人,只是不想花錢而已。作為一個有思想的男人,金邊眼鏡男深諳此道,走了也沒有給牛愛香點的大餐付賬。(這些細節品味起來是很有趣的,牛愛香為什麼點大餐,為什麼討厭別人說思想,為什麼討厭人不說人話,難道是以前被一個拽思想的人玩弄了感情?還是她有著典型的鄉土女性自甘弱勢的態度?)


看見相親對象逃單,牛愛香也囊中拮据,不禁就皺起了眉頭,牛愛國的女兒百慧說:大姑你眼角有皺紋。


愛香回答說是風刮的,以此來掩飾心中的愁悶。幸好宋解放(范偉)有情有義,說這桌飯,我包了,是個廚子也包了。


牛愛國想讓妻子回心轉意,就在家做了一席好菜,擺上紅酒,高腳杯,營造出小資的浪漫情調,等妻子回家,說十年前的今天,咱們領的結婚證。


「結婚的形式大於內容」


兩口子倆人,他們一問一答,牛愛國只會確認的語氣去問。


而龐麗娜只會回答一個字說:好。


她只會說好,只會說一個字,現在的龐麗娜也只會說好,因為說多了怕是會吵架,也就只敢說一個字,彼此都在儘力避免著爭吵,想要溝通卻只能陷進證明的迷宮裡,成為頑固的幼童,既痛恨,又可憐,想要走出迷宮,卻不得不小心翼翼的盡量不去真相大白,不去觸碰到對方的痛處,以免爭吵起來,撕破臉皮,再給對方難堪。


女方胖麗娜認為發家發財,這是一個男人的事,是要帶給家庭的,就像男人的功業,勳章。而男人認為發家有出息,是男女兩個人的事,男人需要女人支持,照顧家庭,自己才可以放心去戰鬥,其實都不是,只是因為中年人上升渠道少的社會原因造成的,不怪男方,也不怪女方,出了問題blame on 社會就對了。(一個歪理,你去blame on社會,就會發生社會進步,畢竟大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改變一丟丟,人生的前路就改變了。)


最後龐麗娜拋出一句:想去生態園你還沒本事帶我去呢。把事件徹底引燃了。金錢能力上的短板,徹底刺痛了男人的自尊。


這一段電影處理的很巧妙,大家都以為龐麗娜沒出軌,也許只是純潔的朋友關係,未曾越軌的時候,卻在下班後,龐麗娜被蔣九追上,蔣九說要斷可以,但要有一個告別,有一個儀式。


我當時就又笑了,這算城鄉版的分手炮么,真好意思說得出來,無論誰都渴望打一場分手炮。這——就說明了一開始兩人就有染了,龐麗娜說:不想天天撒謊,就說明了過去的全是鬼扯。不得不怕的是生活那麼平靜,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實則都是謊言編織的安全地帶。


在縣城鄉村這樣的熟人社會裡,在一起說得著,比什麼都重要,中國人說的意義遠大於聽的意義。在這小縣城,人們精神世界空虛,缺乏上升渠道,再要沒人說個話,人都要被憋死了。牛愛國的精神也是空虛孤獨的,他對女兒最大的期望就是好好讀書,工作的繁忙,使他疲於奔命,沒有時間去經營感情。只希望女兒能夠好好學習,獲得上升渠道,他把自己未完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女兒身上了,因而也忽視了女兒情感的成長。


龐麗娜在小城市的地下情,將一一場「正式儀式」作為最後的告別,她偽裝成純白的荒野卻說是跟同學包旅行社,去蘇州旅行五天。江南煙雨,蘇州是個溫柔鄉,那裡水多河道窄,溫柔鄉里就有著愛自己的情郎吧,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在哪裡可能都像是蘇州,隨便一個謊言,就能反應人們最美好的期待,不過也許龐麗娜是真的很想去蘇州呢。


在牛愛國回家之前,愛國一直在縣城裡奔波尋找龐麗娜的身影,當他回到家的時候,看到妻子的手機——(樂視手機,看來樂視給了電影不少錢,為了手機,小說里的時代都挪到10年後了的感覺,儘管並不破壞劇情本身)


「我已到新鄉,荷塘月色。」


這家「荷塘月色」酒店我曾經路過,在商會大酒店的旁邊,我在學生時代大二總去那裡開會,它的招牌很大,高高的就掛在天上,在電影中看到「荷塘月色」令我感到有些意外,這是我第一次發現生活過的地方,竟然也是可以入電影的,就好像生活里的大白話,竟然也是可以入詩的那樣驚奇。在電影里我看到了再熟悉不過的博物院,酒店,火車站,都是我曾經路過、走過、生活過的地方。


最近有三部和我生活過的地方相關的電影,第一部是《心迷宮》,講的是仙台鎮的換屍案,在我故鄉下的縣城裡拍攝。第二部是《黑處有什麼》,在我騎摩托車旅行過的附近拍攝,第三部就是這部《一句頂一萬句》了,還有一部,叫《盲井》,不得不說我生活的地方,就是有故事,是不是太有人文氣息了,都是殘酷畫風的現實主義電影。


牛愛國來到新鄉,並不知道荷塘月色是什麼,而龐麗娜知道,就說明了一個非常顯而易見的問題,她以前真的去過「蘇州」好多次。一位老戲骨飾演的路人告訴牛愛國荷塘月色是一家酒店,牛愛國在找到了荷塘月色酒店後,男性尊嚴爆發了一下,旋即被高昂的入住價格打蔫,他並沒有入住,甚至都不能走進酒店,只能在酒店外等候。


寒冬臘月,牛愛國靜候一夜,早晨卻看到了蔣九親吻自己的老婆,老婆又在別人懷裡嬉笑顏開。他終於怒不可遏,要去殺人,但是在殺人前,牛愛國要先去拜佛,心中反覆猶豫,要過自己心裡的關。他給佛祖獻上了幾個又紅又大的福蘋果,而平日里牛愛國都不願意給自己最心愛的女兒買大蘋果。牛愛國說自己是被逼的,其實牛愛國是被小城裡的環境逼的,被殘餘在鄉村縣城裡封建宗法社會裡,對男性苛求的異樣目光逼的,不得不憤怒。


牛愛國這一段拜佛的鏡頭,是非常很感人的,在心迷宮裡,佛的存在勾連起了故事,讓故事成為一個循環的整體,在《一句頂一萬句》里,佛的存在體現了人類情感的渺小,讓人覺得牛愛國的私心報復似乎平白而可笑,更添加了幾分荒誕的意味,尤其是牛愛國下定決心離開佛祖要去報復,鏡頭忽轉卻發現牛愛國又一次跪在佛祖腳下,反而跪的更貼近佛祖了。牛愛國哭著尋求至高無上的關愛,他把佛祖當作了自己缺失多年的父親,當作自己唯一的傾訴對象,卻沒有回應。這鄉土裡缺失的父權,就是那佛祖,當牛愛國喪失掉的男人脊樑,牛愛國有多麼渴求佛祖,就有多麼渴求尊嚴,所以他走了以後又再回來。


只是牛愛國沒有去殺人,為了女兒,愛國隱忍著那口氣在胸中翻騰,他孤獨的想像力,憑空編造了無數出軌的細節,彷彿歷歷在目,彷彿親眼所見。於是告訴蛋糕店裡蔣九的老婆說:他們一夜幹了三次,他們一夜說的話,比跟我一年說的都多。


最美好的事情就是男人女人,愛一起,一夜干三次,一夜干十三次,夜夜都有情話說,每天都能瘋狂的無休止的做愛,這樣的美好生活是牛愛國和龐麗娜剛剛在一起時的寫照,那時牛愛國是不孤獨的,而現在妻子離他而去,想必去陪了別人,和別人在一起,對自己最大的傷害莫過於像曾經和自己那樣瘋狂無休止的做愛,這是牛愛國想像力的極限了。


妻子離他而去,留自己一個人孤獨,牛愛國難以承受,必須要找一個人分擔那份孤獨,就告訴了蔣九的老婆,隨後蔣九老婆買了瓶農藥,一飲而盡。


這個電影最好笑的是:婚紗影城的蔣九,卻拐了別人老婆,老公出軌的蛋糕店女老闆,卻能氣定神閑的給人寫下「百年好合」的最後一個字「合」,多麼強烈的性暗示,只剩下「苟合」的「合」字了,沒有情,只有性。女老闆買農藥的時候,說屋子裡的花長蟲了,要瓶農藥,越濃越好。這無意識的比喻:自己是花,被噁心的事情,噁心到了,由於不想見到蟲子,所以也不想當花了,便把農藥一飲而盡了。


農村匱乏的文化生活,人們除了低級的偷情以外,似乎再也沒什麼東西可以消除孤獨。值得表揚的是呂秀才這幾年,很有追求,演出了一些文藝片,我會永遠記住你的。看到呂秀才,我就想去當演員了,呂秀才那樣的很理想了。


龐麗娜和牛愛國商量以後怎麼辦的時候,兩人在黃河上,在滾滾的黃河前,懺悔自己的過往,她說事情都這樣了,咱倆離婚吧。可這件事情,就算跳進黃河,也不可能洗清的了。


妻子想要離婚,只是牛愛國不依不饒,作為一個父權缺失的受害者,男性尊嚴掃地,激發起他狹隘的報復心,他想看對方(蔣九)妻離家散,想讓他和自己一樣不好受,只有這樣才能彌補內心失落的遺憾,牛愛國是過不起那個坎,自己被綠了,也想要讓別的男人得不償失,不然只有自己被戴綠帽子,多麼孤獨,作為一個男人,他想讓妻子去折磨那個幸福的家庭,讓對方也名譽掃地,而這本身就是不切實際的。只有自己受傷,只有自己孤獨,所有人都看自己的笑話,牛愛國是多麼難過,在熟人社會裡,他抬不起頭了。


龐麗娜說蔣九講過離婚跟龐麗娜結婚的,只是沒想到他會那麼窩囊,一般來講已婚男女的婚外情,互相安慰,離婚這件事只是一個互相挑逗彼此的籌碼,這樣玩起來更有份量,也就更刺激,婚外情也就更有趣,可以有關於未來的想像可供雜耍。


然而婚姻的本質,本就不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可以為愛結婚,但婚姻是社會發展利益最大化的紐帶,至於為情/為孤獨互相折磨,本來就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只有認清婚姻本質不是愛,而是利益共同體,人才能合理的規劃婚姻的走向,而非是不通事理,為愛折磨。


在電影還穿插了一段牛愛香和老宋的婚姻,老宋(宋解放)解放了牛愛香向牛愛香提親,找了媒妁之言,傳統且正式,這是一個熟人的社會,需要人幫腔做事的,老宋講這是他第二段婚姻,老宋很認真地介紹了自己。而牛愛香介紹自己只有一句話:我是一個打火燒的。老宋問聽說你年輕談戀愛喝過農藥?


牛愛香回答:喝農藥不可怕,可怕的是又被救回來了。


這種沒有死透的人生,絕望中透露著希望,而希望最為熬人,一個對愛情抱有幻想的理想主義者,傷害她最多的不是別人,正是她心愛之愛情理想。


人若沒有死透,就會覺得孤單。人若真死透了,也就不覺得孤單了,人的某個念想反覆迴響,起死回生,午夜夢回,折磨的人不成模樣,苦不堪言,唯有將念想,當作最討厭的事物,除惡務盡般的死透了,連光都沒有了,斷了念想,不再吊在生死之間,在自己不愛的世界裡生存,怎樣都是可以接受的,唯獨不能接受自己所愛的一切傷害自己,拒絕自己,踐踏自己。


結婚對於牛愛香而言,形式大於內容,結婚就是去死,是放棄希望,圖個安穩,想死透,斷了念想,死透了就什麼都看不見了,斷了念,就不再去想,拒絕幸福的希望,也就避免了等待幸福而產生的漫長煎熬。結婚,就是換一種方式去死,進入墳墓的,被瑣事纏身,去結婚就是為了逃避內心的審判,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生活,撐起今後無望的人生。


牛愛香一想起自己曾經最偉大的愛情,就情不自禁的哭了起來,過去的一切都成了無謂的掙扎,現實卻又這樣催人衰老,使人絕望。(牛愛香結婚一步一哭,原本喝農藥是為了求死,而結婚也是為了求死,斷念頭,為愛痴狂的自己也就死了,斷了過去那傷害自己的希望,可是又捨不得放棄那傷害自己的希望,於是牛愛香一步一哭,她深知自己不愛宋解放,她明白自己要放棄這一輩子以來,自己曾經堅持過的最偉大的理想,最偉大的愛情,牛愛香不得不哭。)


宋解放沒有哭,宋解放終於要結束孤獨的生活,他也不愛牛愛香,他只是怕孤獨,以孤獨為跳板,將兩個孤獨的人聚在一起,牛愛香和宋解放走在了一起,宋解放和牛愛香也沒什麼話說,宋解放真正能放開戒備開心交談的就只有牛愛香的侄女了。為了不孤獨,宋解放大擺婚宴,堪稱小縣城裡的世紀婚禮,就像過去的那句話說的:「人有多孤單,焰火就有多盛大」


牛愛國的女兒說班同學講媽媽是破鞋。牛愛國頓時破口大罵:他媽才是破鞋呢。只是突然之間聲音小了,牛愛國說這話,其實心裡一點都沒有底氣。作為男人的尊嚴再次被侵犯,鄰里街坊的消息傳到學校學生的耳朵里、口中,再一步步擴大反饋到自家女兒身上,純真的孩童也會變成兇殘的幫凶,百慧因此臉上多了一條血口。傳言變相成為對子女的傷害,父親沒有擺脫宗法社會的傷害,女兒依然如此。——這是一個鄉土熟人社會宗法環境下的暴力,侮辱女性,就是侮辱家族的男人,當男人缺失時,女人也無法倖免,哪怕是一個小女孩,也要無端的遭受傷害,這就是典型的中國鄉土農村,所默守的潛規則。


在這個鄉土宗法的社會裡,人們結婚並不是為了結婚,而是為了說話,為了確立自己的地位,確立自己是一個男人,確立自己並不孤獨,於是人們就要發散語言,要讓別人聽見,想聽到回饋,而這無形中說了太多,傷害了別人,又無形中實現了自己。說了那麼多,人們的精神還是很空虛,依然無法言語,上升空間狹隘,安土重遷的思想作祟,人們不願離開這終身生我養我,欺我辱我的農村縣城,這裡,延津就是根,這是終身一系的全部家當——一畝三分地熟人相識的鄉土中國。

蔣九的事兒告訴我們:女人可以接受男人出軌,因為女權在農村並不興盛。而男人不能接受女人出軌,因為男人背負著所有人的目光與審判,在宗法的社會裡,其實每個人都是受害者。


宋解放和牛愛國的女兒百慧看書上的世界各地,百慧問歐洲是怎麼樣的,


宋解放的回答是:「樓高些,人多些」


百慧問北京是什麼樣的?宋解放回答說:「就那樣,人多些,樓高些。」

百慧問的一切答案,在宋解放的回答中都是:「人多些,樓高些」


當問到紐約的時候,宋解放回答說:那裡都是有頭有臉的人,天天吵架。


這一場里,宋解放把全世界都看做成一個村子,當作彼此都認識的中國鄉土,在他的意識里外邊的世界再好,也不如家裡好。外邊都是人多些,樓高些,看不出什麼特別,潛意識裡把全世界都看成一個村子,紐約聯合國里的人也都是住在一個村子裡的熟人社會,人們彼此都是認識的,彼此就像街坊鄰里,結果還天天吵架,鄉土中國的人,很嫌棄外面的世界,天天吵架這放到村裡成何體統,宋解放沒有可以理解世界的現代意識,有的只有鄉土中國的古道熱腸。


龐麗娜在超市裡,叫住老宋,托老松送給女兒一件棉襖,一個玩具,在叫老宋的時候,龐麗娜躲在男性模特假人的身後,這是一個非常贊的細節,細膩的鏡頭呈現出龐麗娜的心理上需要男人的依靠,需要男人的保護,缺少男性的支持,龐麗娜很沒有安全感。劉雨霖在細節刻畫上,細膩到位,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


龐麗娜是一個紡織廠女工,在電影《萬箭穿心》出現的也是紡織廠,棉紡廠具有上世紀的年代感,現在的棉紡廠已經不景氣了,過去紡織廠里很熱,很熱,人在棉紡廠里要忍受高溫,因為溫度低了的話絲線會斷掉,而且行三班倒的制度,顛倒作息,根本就不能正常生活,婚外戀都難以為繼,抽不出時間。


我記得《巨人傳》里龐大固埃為了女人不出軌,所以帶著兄弟哥們,尋訪高人,遊歷世界,當時覺得邏輯不通,你出去遊歷世界了,你家的女人就可以高枕無憂的出軌了,當時覺得拉伯雷真是莫名其妙的。現在想想還是拉伯雷天才,早看透孤獨,看透男人女人,我終於明白遊歷世界著實有用,因為遊歷世界可以增加談資,在以後女人問你外邊的世界怎麼樣的時候,你可以跟女人有很多話說,這樣就不怕孤獨,就不用怕女人出軌了。


中國農村女人的自殺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主要源於封建宗法的輿論環境對女性的迫害,加之教育水平低,精神世界匱乏,情緒不穩定,容易自殺,當然也容易被救回來,因為採用的自殺方式不夠激烈。蔣九的媳婦兒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說死都要怪到牛愛國頭上去,說死都要死到牛愛國家裡。其實有煩惱,就出去走走,是周圍環境出了問題,才給人無窮的壓力,離開了環境的罪惡,生活的美好自然浮現於眼前了,。


罵街是鄉土社會裡對人最大的傷害,哪怕對面沒有人,罵給空氣,讓大家聽見,也能高潮,也能心滿意足的離開。在熟人社會裡毀掉對方的面子,讓別人難堪,因為人人都認識,所以罵街過後人盡皆知,極具破壞性。


范偉作為一個老藝術家,在電影里我看到了他的真誠,他說的話,我都能聽進心裡,他對牛愛國說:能和平解決就別動武,一人敵不了四拳。畢竟私奔的兩人都一條心了,一個孤獨的人怎麼敵得過兩條結合在一起的心。


牛愛國說我只是出去裝裝樣子給縣城裡的大家看,我不找他們,於是牛愛國就去了開封老老實實的當一個擦皮鞋的,自己的離開,只是嚇嚇別人,在那小城市裡,牛愛國是迫於熟人社會的壓力,不得已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人活著是為別人活的。當他去了開封,去了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才真正恢復了自己的善良本性,不再被鄉土中國的宗法眼光所綁架。


在開封擦鞋的牛愛國,遇到了多年不見的同學,同學有的去世了,有的離婚了,有的再也沒了消息,宏偉的上帝視角,使他看到了人生的種種聚散離合,他跳出了過去狹隘的鄉村視野,重新反思了人生,也終於有人和他說說心裡話了,他的老同學是開封小吃街夜市上的一位老闆娘,對他溫柔大方,幫助他化解了過去(在這裡我特別提一下——開封小吃很出名。)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啊,誰都沒辦法躲避凄涼的晚景。只是人活一世,就得想開點,該開心就得開心,不能虧待了自己,不能想不開,不能被生活別著心,世上別的東西都能挑,只有日子沒法挑。世上的事情沒法仔細推敲,每一件事里都藏著委屈。人們的日子是過以後,不是過以前,過去畢竟已經無法改變了,能挽回多少的未來,就能扳回多少的生活。


牛愛國告訴老同學說:「身邊沒說這話的人,等於自己為別人而活了」,身邊沒有寬容接納自己的人,都是攻擊自己的,說自己閑話、風涼話的人,牛愛國堵著這口氣,把命都活給別人看了。


(中國人外張的性格,如果不能說話,不能說別人的話,就沒辦法活下去,因為彼此的攻擊性都很強。通過攻擊確立自己的地位,大魚吃小魚,可以選擇不吃,但是中國人這條大魚,就算不餓,也要吃,因為要確立自己的安全與地位,來印證自己其實並不孤獨)


牛愛國只是孤獨,他並不壞,電影里並沒有壞人,他們都只是孤獨,渴望彼此能夠——心心相印,有話說。


本來沉浸在老同學的感情里,可能會發展出一段戀情,突然女兒百慧急性病毒性腦炎高燒不治,牛愛國不得不回到延津老家,提前結束這段感情。


牛愛國帶著女兒跑到新鄉醫學院附屬醫院,緊急看護救回了女兒的命,當女兒醒了的時候,她說想吃飯。


宋解放說了和蔣九一樣的話:「想吃就是沒事了。」


這句話點明了鄉土社會樸素的價值取向——能吃就是健康,能吃就是沒事了,人們最關乎的莫過於吃,關乎生理的健康運轉,而非事人的精神,人的情感,只要是能吃,就能夠立刻排除了一切問題的所在,竭力最滿足最基本的需求,至於精神/情感,鄉土社會裡的每一個人都死乎無能為力,情感/精神荒蕪地、野蠻地成長為——鄉土宗法社會模子里做出來的那般。

老宋喜歡百慧這個小女孩,小女孩讓老宋不再孤獨,牛愛香心之所系也是百慧,兩人並無情分,只有百慧才是他們在一起生活下去的紐帶,於是老宋把買餛燉的責任推給了牛愛國,一個餛燉,就把牛愛國再次成為一個孤獨的外人。


牛愛國出門問這麼晚了,哪裡有餛燉,牛愛國選擇的是去火車站。其實我是知道的新鄉醫學院有餛燉,政府家屬院有餛燉,河南師範大學東門門口有餛燉,我夜裡睡不著總是會傍著夜風,踏著路燈的昏黃去填飽肚子。火車站的餛燉呢,很貴,還不好吃,我深有經驗,而且小蹦蹦車真的不安全,計程車都比蹦蹦車更便宜,為了不破壞鄉村縣城的感覺,電影里的人就只能坐蹦蹦車了。微笑。


在火車站,牛愛國偶遇懷了蔣九孩子的龐麗娜和蔣九,恨意頓時吞噬了牛愛國,他借著買蘋果的機會,偷了一把水果刀,想要趁機殺了他們。


火車站冒著熱氣,街燈發黃,這是一派尋常的冬日夜景,牛愛國顫抖著要去殺人,這時候女兒/宋解放打過來電話,描繪出了更美好,更值得憧憬的未來,他們說:青島也有海,海上都有大輪船,以後去青島看輪船。歐洲去不了,香港去不了,青島總歸是能去的。人們的思維又一次回歸國家,把國家當作成一個村子,可以前往,能夠實現的目標。


女兒的憧憬,讓牛愛國回憶起——日子是過以後,不是過以前,不應該為婚姻的事情別著心,未來的日子還有宋解放/百慧/姐姐,不該就這樣執迷於過往,自己是時候應該放下了。


其實女人的肚子里都是過客,是誰的孩子就是誰的孩子吧,日子是跟人過的,懷上了誰的孩子,有話可以好好說,可以離婚散夥,用和平文明的方式,男人女人的性生活,也只是生活之中的一種,像飲水喝茶,吃飯,握手一樣常見,不要賦予它太多的意義,就不會傷害到自己。不要牽扯上父權/宗法/鄉土的陋習,才是公平文明的解決方式。


無論是誰的私情,無論是誰的「姦情」,無論是出軌劈腿,還是戀人心猿意馬,其實他們都不容易,也並非享受著快樂,人與出軌對象都會有糾纏,有痛苦,都會孤獨,難以理解,無法溝通,都有著千般小事,萬種煩惱,都是有付出,有苦衷的,他們為了那段「姦情」,同樣付出了一生的代價,沒有人能全身而退,如果她愛上了別人,和別人在一起了,那就祝福他們好了,就算你祝福他們,他們也要經受數不清的磨難,何苦再去為難一對真心想要在一起的戀人呢,我有時候都想,你不愛我了,劈腿和別人好了,也許是你精神成長的突破呢,終於突破了一種心理上的暗病/瓶頸/童年陰影,繼續更健康的成長了下去,成為一個更完善也更好的人呢。


雖然前路上苦難重重,但我不會是你的苦難,我依然會祝福你的,因為我知道就算我祝福了,也沒有用,不管誰祝福都沒有用,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


畢竟:「日子是過以後,不是過以前。」


今年根據劉震雲的小說改編拍攝的電影,風頭最大的,肯定要數馮小剛導演、范冰冰主演的《我不是潘金蓮》了,這部原定於9月30日上映的影片後來調檔至11月18日;而另一部《一句頂一萬句》則從11月11日提檔到11月4日開畫。

影片的英文片名是Someone to Talk to,探討的主題很明朗。
片中,牛愛香對牛愛國說:「姐這歲數結婚,不是為了結婚,就是想找人說說話。」


我在觀影前沒有看過原著,不過據看過原著同學的描述,這是一部很壓抑的作品。
帶著好奇和期待,我走進了影院。

——————(註:本篇影評有劇透)——————

電影整體風格很流暢很平穩,從一個普通家庭的破裂展現了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談戀愛的時候無話不說,結婚之後卻無話可說。
正如片中牛愛國的姐姐牛愛香評價老宋:沒結婚的時候我一見他就笑,自打結了婚,我一次也沒笑過。

影片一開始,就以一個簡短明快的片段點明了全片的主旨,那是十年前,一對夫妻來辦離婚,原因就是「說不到一塊兒」,但這對夫妻把他們的結婚證撕了,所以沒辦成手續。後面緊接著的一對就是來辦結婚證的愛國和麗娜,辦事人員問他們為什麼結婚(結婚離婚都問為什麼,還讓說具體點兒,真是好笑又諷刺),他們回答:「我們說得到一塊兒。」

畫面一轉,十年後,是一本被撕壞的結婚證,不是別人的,正是愛國和麗娜的。這是本片的第一次復現。
前後情節的相互關聯和映射是我對本片最喜歡的一點。在本片中,有很多處,比如:

  • 婚前有話說,婚後沒話說。這是本片最最的主線的一條,在愛國-麗娜、愛香-老宋等多對夫妻身上都有體現。
  • 喝農藥。根據故事的時間線,發生在故事之前的是牛愛香曾為談對象喝過農藥,到故事發生的過程中,則是欣婷因絕望喝農藥。

在講述喝農藥一事的時候,老宋說:「自殺多可怕啊。」愛香卻說:「可怕的是被救回來了,還活著。」這句話也是借愛香之口說出了欣婷這個角色的心聲。

  • 「想吃,病就是好了。」這句話第一次是蔣九在醫院中對欣婷說的,第二次則是老宋對百惠所說。
  • 在「荷塘月色」外等候了一夜的愛國,回去和欣婷描述時添油加醋,說自己在房門外聽了一宿,「他們倆(麗娜和蔣九)那晚說的話,比我們一年的都多。」後來,和老同學張楚紅聊完後的牛愛國,說:「我今天和你說的話,比我跟她(麗娜)一年說的都多。」
  • 起初牛愛香找到龐麗娜,勸她離婚,可是麗娜拒絕了;後來等到麗娜想離婚的時候,卻又被愛國拒絕了。
  • 愛香與老宋終於成婚,可是一段婚姻開始的同時,卻也是另一段婚姻的結束。

  • 老宋說自己本來不愛說話的,因為百惠,自己說得話也多了起來。與此同時,百惠卻因為知道爸媽的感情破裂卻變得很少說話。
  • 借刀殺人。愛國想做卻不敢做,就把事情抖給蔣九的妻子欣婷,想借她的手搞定這件事情。後來被欣婷戳穿。在發現蔣九和麗娜私奔以後,欣婷大鬧一番,讓愛國去把人找回來。中間有一個畫面,就是欣婷走到愛國的店門口,冷冷地說了句:「還在找,那就對了。」看到這裡的我,腦海中突然想到一句描述麻將的話「看死上家,盯死下家,自己不和也不讓別人和。」老家那邊的街坊鄰居三天兩頭的吵來吵去,大多也都是因為這種「自己不好過也不讓別人好過」的心態。

此外,本片的攝影也很有講究。讓我印象比較深的有兩種手法的幾處運用:

  • 愛國在廟宇禱告後獨自坐在台階上、愛國放完狠話離開後麗娜獨自坐在結冰的河邊、愛香和老宋隔著門縫看屋內獨坐的百惠,這三處,鏡頭都是不斷向上升起,讓觀眾從故事中轉移到故事外,從人物視角變為上帝視角。
  • 愛國在生態園找尋麗娜、老宋深夜打著電筒找尋百惠,這兩處,使用的是不間斷的長鏡頭,讓觀眾跟著鏡頭的流動,隨著人物一起運動,也讓觀眾感受到人物那種著急的心情。

當然,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一個梗,當屬牛愛國職業的設定,在故事中,牛愛國是一個鞋匠,然而他卻一再稱呼麗娜是「破鞋」。真的是再巧的鞋匠也修補不好這隻鞋哪。

不過,愛國和麗娜這對夫妻感情的破裂也是雙方的責任,愛國為挽回愛情做過努力,但在麗娜本打算與蔣九斷了的關鍵時刻,愛國卻從中插了一杠子,直接導致這場愛情悲劇接二連三的發生。

這部電影讓我想到了曾經在網上看到的一段話: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如果是已婚的女性,看完這部電影大概會有些「感同身受」;
如果是未婚的女生,看完這部電影大概會有恐婚的感受。

但不論是《驢得水》,還是《一句頂一萬句》,雖然對白中有很多對女性的貶損用詞,但反觀卻也是對這個男權社會的控訴。


影片中還有一些台詞也很值得玩味:

  • 愛國:「(老宋是)一百個人里挑不出一個,沒壞心眼。」愛香:「那不就是傻么?」
  • ·「世上別的東西都能挑,只有日子不能挑。」
  • 「愛情是含蓄的,愛情也是需要表現的。」
  • 「日子,是過以後,不是過以前。」

當然,最後這一句,也是全片的最後一句,或許也是「頂一萬句」的這一句。
影片到這裡戛然而止,留給了觀眾遐想和思考的空間。但卻也略顯倉促和不完整。

但豆瓣的評分低於同日上映的蠟筆小新我還是忍不住想吐槽……(雖然我也喜歡蠟筆小新)
Anyway,我給本片的評分是 7/10。推薦一看!

Trivia:

  • 本片的導演劉雨霖是劉震雲的女兒。
  • 原著《一句頂一萬句》是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 牛愛香的扮演者劉蓓憑藉此片提名第53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婚姻就像是一個迷宮。你我都在周旋。

更多影評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OZKeldeo


刷完,值得去電影院看

電影展現了深深的父愛,編劇太寵女兒了,故事雖然可能沒原作完整,但是整體概念都在,有些鏡頭語言運用得極其精緻:拜佛那段,人性與神性之間的掙扎,一個俯視的鏡頭把糾結和人性都表現挺好。

不得不說,女兒不光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恐怕也是下輩子的,不信看呂青橙跟秀才。。。


電影中有句台詞

「你想留在部隊當軍官 我想回來開酒廠,十幾年過去了 ,你成了一個釘鞋的,我成了一個做挂面的。」

演員說的很平靜
而我看到這的時候一直笑一直笑 就是忍不住

笑哭了
真心酸


剛看完,沒看過原著,不評論改編的好壞。但是電影做減法是必然的,都知道電影沒有文學的延展度,電影有的是真實幻想,是生活的漸近線。
我今年二十二歲,對婚姻這個概念一無所知。
我想結婚肯定是因為愛吧,大部分人都這樣想,可是愛又是什麼呢。影片說,愛是無聲的言語,當沒有了愛,言語是無聲的兇器。那麼婚姻就是以愛為文本的一段路程,能愛著走完生命也到頭了,不能愛著走完,無非要走另一條路了,路總是有的,日子是往後過的。
愛國因為愛拿起屠刀又放下,麗娜因為愛忍受折磨又解脫,姐姐因為愛失去一切又得到,廚子因為愛由麻木變得飽滿。百慧是愛的本體和載體,是纏繞的牽掛。
由於哭了大半程,具體的我也講不清了,那種一直刺痛心窩子的真實感,演員太棒了,不是鮮肉小花,就像隔壁鄰居一家子。劇情就像街坊們口口相傳的故事,而影片撕開了八卦的表面,深入到了情感的深層。在兩個小時的容量中讓我思考了過去現在未來半輩子的事情。有時我是百慧,然後成了麗娜,欣婷,或許會變成愛香姐,我想著,這就是一個人的一生啊
哎,有很多話想說,可是看了電影的人才會懂吧,很推薦,希望大家都能體會到同樣的感動。


今天是一個周六,美食有監考的任務,五點結束,而我的任務,就是去接她,既然有這種機會,我們決定順勢看一個電影,因為我現在周末懶得出門,且前一陣子恰逢國產電影保護月,爛片雲集,慘不忍睹,我們又老夫老妻的已經過了為看電影而看電影的階段,所以掐指算來,已經有日子沒進過電影院了。

在參考了我堅決不看打打殺殺的《奇異博士》的意見後,美食的選擇是《一句頂一萬句》,這部電影的待遇很低,在一個只能容納40來人,上座率約為10%的情侶廳里,看電影的都是情侶。說實話《一句頂一萬句》那本書在我爸的書架里已經擺了有年頭了,但出於對劉震雲和劉青雲的混淆,我並沒有拿來看過。

影片的中心思想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是我和美食的共識。但是分歧在,究竟是「貧賤夫妻百事哀」,還是「要想生活過得去,就得頭上戴點綠」,經過討論,我們決定是後者。

這是一個發生在延津小鎮的故事,那個地方每個人都是熟人,生老病死都發生在眾目睽睽之中,以至於主人公被綠了之後,竟然需要給全城人一個交代。那裡房價不高,無論是修鞋的,還是賣火燒的,都能住在比我租的小獨單寬敞五倍不止的房子中,還能方便隨意的走進街上九陽豆漿機那醒目的專賣店裡。

這個可憐的主人公就是《炊事班的故事》中那個好強又瘦弱的小毛。退伍十年了,他有一些發福,但沒有長個,萌萌的口音也被生活改造成了一副沉重的普通話,是真的很沉重,像是泡過水又放涼了的元宵,還他媽是面餡的。當初的熱血已經被消磨殆盡,連手藝都不在了,想做條魚還得現學,好在他不知怎的,偷偷摸摸變出一身修鞋的本領,以此艱難度日,可見藝不壓身的重要性。他的戰友倒還可以,做起了麵條,也算是沒離開老本行,但問題是,當初的炊事班裡,根本就沒那個人……

被他的理想忽悠了十年的妻子對他已經失望至極,雖然沒有大張旗鼓堅定不移的走離他而去的路線,但卻已經無話可說,無言以對。此時此刻,從《武林外傳》走錯了片場的秀才橫刀奪愛。很多年過去了,他的話變少了,錢變多了,用一個「蔣九」的代號掙下了偌大一片影樓的產業,下最好的館子,開最貴的房,身強體健,一夜三次,並且低調的選擇了電動車這一代步工具,與當初受氣包的形象判若兩人。兩個團隊中的吉祥物有了如此尖銳的矛盾,讓我不禁對接下來他們正面硬剛的場面充滿了期待。

可惜終究未能如我所願,倆人到頭來也沒在同一個鏡頭裡出現過。當小毛同志利用並不嫻熟的追蹤技術第一次發現問題不對時,雖然無力的叫囂著我要殺人,但還是在老戰友的力諫放下屠刀,想要和解,可惜他媳婦並不領情,並展現出一張生無可戀的嘴臉。之後,小毛同志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終於出手了,那邊是他的姐姐。

要說小毛同志自己雖然挫了一點,但是姐姐和媳婦可都是難得一見的大美人。在此,我不由得想多說一句,前兩天我在電腦上看了《追兇者也》,無論是那裡西南的邊陲小鎮,還是這裡的延津,無論是那裡的服務員,還是這裡的紡織廠女工甚至是街上39歲賣火燒的老處女,顏值都高的在我哏都難得一見,至少我不認得,也不知道究竟是我天津不行,還是我坐井觀天,小覷了天下英雄。小毛美麗的姐姐胸無點墨,卻擅長做人的工作,同樣是涼元宵一樣的語氣,說出來的話硬是因為聲音柔和的緣故,比小毛說出來要好使得多。三言兩語就把小毛媳婦勸的回心轉意,決定重新再過日子——兩口子有話沒話不重要,活潑可愛的女兒最重要啦。

秀才自然不服,到手的鴨子飛了擱我我也不樂意,他堅定地要求再放一把最後的焰火,為期五天,為了劇情需要,自然是放成了。美食說,這最後的焰火既然能放一次,就能一放再放,我想,這也是對我的規勸把。於是有了一夜三次,也有了小毛第二次更加尷尬的跟蹤。

抓賊抓臟,捉姦捉雙,小毛同志都追到房門口了,愣是忍住了一口氣,沒有破門而入,而是悄不溜的回家去了。後面的故事很俗,無非就是堅決不離,別想見著孩子,千方百計想看孩子,就是不讓你看孩子之類的,間雜秀才媳婦喝農藥等閑事,關鍵是孩子招誰惹誰了,那麼萌的小蘿莉,我見猶憐。

小毛的姐姐在這兵荒馬亂的階段也沒閑著,毅然嫁給了范偉。她弟弟綠是因為沒有話,她嫁人也是因為沒有話——39歲,未婚,沒人和她說話。這個問題我雖然年輕,但是也可以理解一二,每日柴米油鹽的日子我也算是過上了,除了中午吃了啥,晚上想吃啥,能聊的主要也就是工作,專業的還聊不了,只能聊聊八卦,問題是,誰家單位有那麼多的八卦啊!要是再趕上個國產電影保護月什麼的,沒地方浪,那沒有話很正常,萬惡的國產電影保護月啊,如此說來,多少家庭因你而破碎不堪,簡直是殘忍。於是我養了兩隻貓,結果,我操,壞了,開始吃貓的醋了……不過養貓之後,我勉強理解了某些時候,父母的某些想法,第一隻貓來我家沒幾天,就嚴重的過敏,在沒有貓醫保的情況下,我花了能買一百隻這種貓的價錢三天兩頭三番五次的給他治病,確實沒想過別的。雖說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剛開始養,新鮮勁還沒過去,但是說實話,確實是挺想給它治好的。

這是個精彩的故事,像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可能發生的一樣,電影院的安排也是煞費苦心,我爸我媽的生活可能也不是表面上的風平浪靜,可能,可能。看完電影,我想看看原著,但是演員實在是乏善可陳,只有范偉說話像個人,其他的都是機器,讓人壓抑,或許這就是為什麼范偉的角色並不重要,卻是領銜主演的原因。


實話實說對原著感情很深厚,因而有些難以接受電影。


作為一名學生,有些事難免習慣幼稚地先入為主,因而在拜讀這幾位現代名家大作前會提前被賈老師彪悍不羈的外形和王朔嬉笑怒罵的痞氣所征服。


劉震雲讓我先入為主的關鍵在於他是78年後歷年各省前後產生的數百名省狀元里唯一一個我能叫上來名字的社會公共知名人物(這不僅暴露了我的才疏學淺 更展示了我驚人的遺忘能力)。


為了有效率提升一下自己的情操,也為了打發某些無聊的高三時光,我在高二暑假和高三下學期前後將一句頂一萬句前後看了三遍。我實在很難抗拒頂著茅盾文學獎作品頭銜的這部作品,更何況高二的某天我在無意之中打開了語文閱讀題綱發現15雲南高考題便節選了一句頂一萬句的前半部《出延津記》,雖然選文主人公是作者鋪排筆墨較少的教書先生老汪。因而高二暑假開始我就買下了這本書用了幾天的時間讀完了第一遍。在高三下學期讀了第二遍和第三遍。

在看完第三遍之前從來沒有哪部作品能讓患有間歇性浮躁症的我抽出時間讀上三遍,所以說如果真寫影評不先入為主是假的,完全撇除腦海中的小說情節談電影也是假的。


今天獨自一人在影院看完《一句頂一萬句》。我如果要先說一句那我會說劉雨霖把「一句頂一萬句」本身拍出來了。


最後牛愛國對龐麗娜說的那句日子是過以後不是過從前,確實達到了一句頂一萬句之效 ,一句話讓自己釋然, 給了龐麗娜自由 ,以前兩人說過的一萬句達不到這種效果。因而說最後電影的結尾達到了一定的感情效果。

但在原著裡面作者設定了許多句一句頂一萬句的話, 等待讀者慢慢去理解和領悟。


老實說原著看完一遍之後就毫不懷疑這是一部難以拍成電影電視劇的作品,劉震雲這部作品裡花了難以想像的筆墨來交代每個人物。每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和前因後果,這無疑讓小說顯得異常碎片化。高三下學期 一天晚上放學百忙之中打開電腦無意去搜劉震雲的百度詞條卻發現《一句頂一萬句》竟然已經拍攝完畢等待殺青,這本來就很令我震驚了,而更令我震驚的是主演竟然是......毛孩和李倩 ?!


此時先入為主這傢伙又罪惡地把我包圍了。我想我X炊事班小毛和龍門鏢局呂青橙演什麼勁啊?半大小子精怪女神是這個戲的台柱子?


而且我想可能有些人會有一個習慣那就是看完一部作品之後會不自覺的把自己身邊一些似熟非熟,似認識非認識,直到長什麼樣但卻叫不太上名的人與小說中幾個主要主人公或者是印象深刻的配角對號入座。今後再在身邊看到他們的時候就會在腦海中用小說中的人物名取代他們的本名。


首先談談人物設定,其實我已經在高中生活中不知不覺地確定了一個龐麗娜,我有位同班同學長相實在酷似原著中作者設定的龐麗娜,因而此後在我心裡她就緊緊與龐麗娜綁在了一起……我雖然沒有去刻意地再去尋一個牛愛國,但我一想到牛愛國早年當兵在外,多年放下妻女在高速路上東奔西跑謀生計, 真的是個面對生活操勞艱辛卻始終堅信自己能夠靠自己的努力去駕馭生活的勤勞的人;在書中他三下五除二就幫助後來的老闆把壞在高速路上的汽車搗鼓好並且好言勸誡老闆溫和對人;他與李昆妻子章楚紅的一段難了情竟然能讓章楚紅跟富裕殷實的李昆徹底撕破當面臉皮願意跟自己私奔;他假找龐麗娜過程中錢包丟了就在車站扛上八天大包掙出八百元路費繼續出發。 說明牛愛國的的確確是一個飽經生活歷練而成就出的一個地道的善於忍受苦難退伍老兵。


因而原諒我有些難以接受在電影中牛愛國的人物設定。他成為了開一個小店面擦鞋的另一種普通小人物。 父母早亡,年紀輕輕時想留在部隊中當官但是一沒背景二沒看出來有什麼過人之處 ,只有一個姐姐看似基本上是姐弟倆相依為命。那要這樣說起, 不解釋成當年牛愛國本來就是高攀金枝我也想不出別的腦補策略能圓過去使得我繼續看下去了 ……


出軌理由千千萬, 但似乎最讓人無法忍受的是我覺得你不好,我得去找個更好的。我覺得這同時也是最大眾的出軌理由之一了。電影里牛愛國和龐麗娜反覆提到沒話沒話,我看的其實就有點犯尷尬癌了....你直接說牛愛國要錢沒錢要地位沒地位要長相沒長相要啥沒啥不就完了,東拉西扯整那沒話這理由幹啥???牛愛國和龐麗娜沒話是龐麗娜出軌的原因在原著中之所以不顯得突兀是因為作者在前面包括出延津記在內的大段的篇幅的鋪展使得讀者實在不難想像到「沒話說」是多麼令人恐怖的一件事情, 而電影版受制各種因素砍去前半部分,後半部分直接把樹枝取下 以切口做根開始延展情節,實在不能不說突兀得令人有些難以防備。

因此在電影中似乎可以總結為龐麗娜出軌怨不得沒話說,責任在於牛愛國無法掙錢養家給龐麗娜想要的生活。

因而說電影中這頂綠帽子戴在牛愛國頭上不能說冤不冤,而只是時間早晚問題,就算沒有蔣九但在後年會有十個一百個更甚於蔣九的人出現。因為牛愛國不夠優秀!!!

不夠優秀!!!

那就更甭提原著中是龐麗娜和小蔣斷後為了擺脫牛愛國迅速與自己表姐夫勾搭到一塊並與之拋棄了雙方家庭不顧一切私奔。


其次 第一遍小說看完我並沒有過多地體會出書中的力度。畢竟整書完全以平和的敘事貫穿始末並且完全不摻雜作者任何的喜怒哀樂和嬉笑評說,但又完全不能稱之為冷眼思索,如果我看完第一遍原著後再看電影, 那感覺與現在的差異肯定在一些方面又會是截然不同。


但整部電影作為一部感情戲,能重重地叩擊人心弦的部分我認為太少或者可以說近乎沒有,同時它又脫離了小說的很多靈魂部分而獨自敘事,這就使電影本身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


承前,談一談個人對於一句和一萬句的理解。


書中牛愛國母親曹青娥對牛愛國說過日子是過以後不是過從前;什麼都有得挑日子沒法挑;仔細往裡深挖原來世界上的事件件都藏著委屈。

電影里導演將上述三句中的第一句挖出來作為了整片中頂一萬句的那一句。


如果沒看原著,應該不能說是不無深刻道理在內里。但如果看過原著,感覺就會覺得有些東西沒拍出來你有委屈。


第一遍看時原著時走馬觀花,但三遍看下來我始終願意經常回味《出延津記》和《回延津記》的各自最後一句,並覺得這兩句頂兩萬句:


大哥,我沒殺過人,你就叫我羅長禮吧!

不,得找。

後一句是牛愛國出走尋找龐麗娜時與姐夫宋解放在電話中說的,他在此前已經回了母親童年曾經生活過的延津,目睹了物是人非滄海桑田,聽過了情婦章楚紅的流言並感慨萬千。但他還是想去去繼續找尋,通過找尋擺脫孤獨,擺脫那該死的孤獨。他覺得還需要尋找一些內心深處的東西,然後再回歸生活。

毫不誇張地說由於對某段歷史時期有過度的興趣,我在後一句結尾句中品味出了尋根文學的味道。


不管作者有意無意, 但他的確完成了牛逼異常的一件事。 那就是他貫穿了時間軸, 在自己不曾停留駐紮過的前世老舊中,挖掘出了勤勞與孤獨的 一脈傳承的民族之根。 這一點的確牛逼得不得了,你們可以仔細想一下似乎沒有幾個作家可以將自己完全沒有經歷過的時代寫得如此細緻生動如在眼前。而這點劉震雲做到了,再想想劉震雲的《溫故一九四二》里更多是一一種尋訪老輩查閱當時有關記載的方式完成了作品。由此想來《一句頂一萬句》也是劉震雲對自己很大的挑戰和嘗試。 孤獨令我們這個民族癲狂,它會突然在某個時間成為一根指揮棒指揮著我們如無頭蒼蠅般飛來飛去只為了不停的找尋似有似無的前進方向以擺脫那該死的孤獨。為了擺脫孤獨,吳摩西在少年時就喜歡聽羅長禮喊喪,後來經歷了許多人世冷暖後乾脆改叫羅長禮而將羅姓傳承給子孫後代。 總結起來真的就是孤獨使然,吳摩西因為妻子吳香香出軌想要殺人,但最後卻放棄了這一念頭, 這是在內心反覆鬥爭得出的結果。最終他無意之中對火車上陌生人說出來了自己心中這一鬥爭的結果, 是對孤獨的一種深深的抗拒的體現。


「不,得找。」這句話也體現了牛愛國經歷多般坎坷,之後對於生活重新充滿希望。我們或許真的可以把它稱為當代中國式英雄主義。


我認為曹青娥的刪去是電影版最大的一個失敗之一, 我覺得曹青娥堪稱中原活化石。一個平平常常的老人, 但卻經歷了民國中期中原大規模人口遷移,建國前期中原糧食產量不斷波動的歲月和改革開放後相對豐衣足食的穩定年代。因而晚年的曹青娥一言一行都體現著苦難中練就出的哲學,這不僅體現在言,更體現在曹青娥晚年能與養母徹底釋然和仍舊內心有回延津尋根的渴望和對孫女的呵護以及對子女的臨終囑託上。 晚年曹青娥說的上文提及的三句話,自然而然卻又醍醐灌頂之感 。


這確實是小說中的三句一句頂一萬句的話,而章楚紅在電影中的出現我認為可能如果不看小說,她的言行也合乎有哲理的範圍,但要再往下深挖, 似乎便挖不出什麼更深的東西了。把她放在劇中的任務似乎就是交代過了她離婚自己獨自開小吃店的的一些坎坷經歷然後傳達出原著中的三句話。


這是對電影的分析因而上部《出延津記》就不做分析。


尋根來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浪潮過後為了抵禦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以及自覺承擔起民族文化的發展這一使命,尋根文學的浪潮吹遍神州大地 ,但是僅僅兩年就偃旗息鼓。這不僅與當時的大環境有關,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其目的太過明顯,尋根過程太過不深入,我們當時剛剛從文革的陣痛中走出,整個民族的文化力量是十分虛弱的,就算充滿動力地去尋根,也沒有力氣堅持下去,況且在那一個時間節點根本不允許你有過多的時間去完成一個完整的尋根的過程。因而尋根文學漸漸式微不足為奇。


但我卻覺得87年後很多不以尋根為第一目的作品卻取得了尋根意義上的成功,比如87年後旅居國外與更多更大的世界文化現象直接對話的北島出版了諸多思想性深刻的遊記,週遊世界用更長的時間醞釀和發酵文化作品的余秋雨寫出了許多可以流傳後世的文化散文以及劉震雲的這本《一句頂一萬句》。於是仔細想來世界上真的有很多有心栽花花不開的事情 。


再談談很重要的一點,在《一句頂一萬句》的序言,推薦人說《一句頂一萬句》是劉震雲至今最大氣磅礴的作品,這也是我要說的,電影恰恰把劉震雲作品的大氣磅礴拍丟了。電影海報出現的一頂綠帽子的史詩我不敢苟同,哪部史詩里沒有英雄?電影里牛愛國是英雄還是誰是英雄?......丟失了英雄原著大氣磅礴自然無從談起。或者說導演沒有想過要拍出一種大氣磅礴的史詩感。


茅盾文學獎的作品中,《秦腔》我在旅遊時略讀了一遍, 那是在環境整潔優美的地方, 在那樣一個環境中讀秦腔讀出的荒蕭窮僻是要大於賈老師傳達出來的秦腔秦地人們的旺盛蓬勃的生命力和「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懶漢齊吼秦腔」的豪邁壯觀的。《騷動之秋》雖取材我的家鄉膠東,但現在的我對中國鄉鎮企業改革年代還未有大的認識和把握,感受現在不可能深刻。《 英雄時代》和《長恨歌》的情節離現在的我較遠,有待今後的生活的提煉;《鐘鼓樓》現在在讀;《平凡的世界》僅僅讀了第一本。因而說到底對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最喜好的 還要屬這本《一句頂一萬句》。


很多時候小說敘事的碎片化並不代表作者思路的碎片化,相反作者有時候婆婆媽媽地搗鼓前言後語會使得讀者產生豐富的關於自身過往生活以及其他畫面式情節的聯想,就是說腦補出了一個很豐滿的畫面。 《一句頂一萬句》小說的成功很大一點來源於此小說敘事的碎片化並不代表作者思路的碎片化 相反作者有時候婆婆媽媽地搗鼓前言後語會使得讀者產生豐富的關於自身過往生活以及其他畫面式情節的聯想,《 一句頂一萬句》小說的成功很大一點來源於此。

原諒我的先入為主,因為很多原因《一句頂一萬句》沒有寫出書評。 這次本來光顧著關注即將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 沒有注意到《一句》已經上映。還好上映第二天就看了,影院成功包場就我一人,不意外。影評書評一塊寫吧,權當影評寫了一半書評寫了一半吧。


電影取自近幾年我就不過多評價了,既然以這樣一個線索拍下來了那往前推十年,所有劇情不會發生大的變化,我的意思就是說就是現在影片中有的情節大概十年前都能滿足。


這同時確實是劉老師所有改編成電影的作品中改換幅度最大的一部T-T

個人愚見 輕噴


主題很明確,基本拍得很透徹。
強行點題太多次,有點生硬和彆扭。
前面太拖沓,後面太倉促,就像考試作文沒寫完最後沒時間了匆匆結了個尾。
作為一個未婚人士,看完之後更加堅定了一個想法:以後一定要找一個你願意和他說話的人去愛。兩個人在一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有話可說。很久以前我覺得這很簡單,後來慢慢發現很難很難,兩個人在一起說情話不膩,說痴話不傻,不說話不尷尬,品味趣味相投,觀點角度一致,這真是世上最難達到的標準啊,遠高於一切物質的硬性條件。
最後上張圖致敬程又青女神。


本片改編自作家劉震雲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的同名小說,而導演,正好是劉震雲的女兒,畢業於紐約大學導演專業的劉雨霖,年輕的「85後」導演,主演有《炊事班的故事》里的毛孩,早些年馮小剛的御用,劉蓓,趙本山以前的老搭檔范偉,《武林外傳》里呂秀才——喻恩泰,雖然都是戲骨,但是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是演電視劇多過演電影,二者在表現手法上,是不一樣的。


坦率的講,小說其實不適合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來讀,更合適的,可能是中年人,因為小說寫的,是婚姻,是平常人的故事,質樸而真切,瑣碎,全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一些小事,因為各種誤會,或者說機緣巧合,相互的猜疑,各自的利益,使原本的小事,被擴大,以此來展現人性的美醜,在人物心理活動的刻畫,尤其精彩。人充分體會了孤獨,就想找個說話的人,所以才會有,「一句頂一萬句」。

不到30歲的女兒來拍她的父親在將近50歲的時候寫下的小說,這本身就是一個看點。

說回電影,我看完的整體感受就是,氣質上的老氣和原著能相符,電影在年代感的展現上,是費了心思的,比如想到殺人是去買刀和想到自殺是喝農藥這樣的細節,這是明顯帶有時代烙印的,而且電影具備了小說的大的框架,拍出了原著的最主要的矛盾衝突,把原小說的上下兩部揉到了主角一個人的身上,並對人設做了一些改編,這是優點。

但是在人物的塑造,故事的完整性上,有欠缺,尤其是女主的那一條線,很不完整。電影用了全普通話,而且直接用了書里的原句,換成了普通話,脫離了原著的那種質樸,推動電影情節發展的主要的矛盾衝突以及主題升華,矛盾解除的戲,交代的不夠,稀里糊塗就用「一句話」消除了所有應該爆發的矛盾,這不是與原著,與片名吻合,而是不完整。

至於廣告的植入和時間背景的穿幫細節,就不吐槽了。

小說推薦讀,電影並不推薦。


《一句頂一萬句》和《我不是潘金蓮》,
這算自相殘殺不?


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
注:本文首發於公眾號一隻獨獸。

之所以想看這部電影第一是因為它改自劉震雲的小說。劉震雲的小說個人特色很明顯,我記得他有本《我叫劉躍進》的書改成電視劇,講的是一個河南人老婆跟了別人,而他得到了15萬的借條,十年後他去要債的過程中發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還牽扯出一樁貪污大案。

看到有一幕是他跟警察說自己借條丟了,十五萬吶。

警察半信半疑:「你是河南人吧?」

而劉震雲也是河南人,當時並不懂這句話什麼意思,後來知道中國的地域歧視後,覺得他這麼自黑也是很有趣。

第二是因為毛孩這抹回憶殺。

話說回來,電影一開場,毛孩出現就是讓我一陣唏噓。

武林外傳是我們的回憶,炊事班的故事也是啊。

如今在出現在綜藝上毫不在意自己外貌的帥胡,都有些禿頂了。閆妮也看出中年的狀態來。而最讓我感慨的是,那個最小不溜兒的小毛,臉上也開始溝壑縱橫,皺紋也爬上眼角了。

這些年除了帥胡,其他人也不知道都去哪了。

故事很簡單,甚至很平淡。牛愛國和龐麗娜結婚是因為「說得著」。十年後又因為「說不著」,龐麗娜出軌了蔣九。牛愛國將這件事告訴給蔣九老婆,蔣九老婆喝農藥差點死掉使得蔣九回心轉意。而牛愛國卻想晾著龐麗娜,也不答應離婚。誰知龐麗娜再次和蔣九私奔。牛愛國假裝出去找結果遇到自己的初中同學,在同學的一番話之後幡然醒悟,影片最後一幕就是他撞見了私奔的龐麗娜和蔣九並且選擇了讓他們留下來。

故事其實圍繞一個點進行,就是「說得著」和「說不著」。牛愛國和龐麗娜是這樣,他們結婚時遇到的那對離婚的夫妻是這樣,牛愛國姐姐牛愛香也是想找一個「說的著」的人。

電影原著被稱為中國版的千年孤獨,我在電影里沒太有尋找到。直到聽到劉震雲的那句解釋:
一個人的孤獨不是孤獨,一個人找另一個人,一句話找另一句話,才是真正的孤獨。

是啊,如果一個人可以好好地過著,也不用非得去找個什麼說的上話的人了。這也印證了人本質上是孤獨的個體。

故事中反覆出現的一點就是牛愛國想要去殺了這對「狗男女」。第一次是知道老婆出軌以後,去買了刀。然後去了曾經戰友那尋找安慰和建議。

戰友心裡很清楚,「如果你真的想動手,也不會來找我了」。

像牛愛國這種即將步入中年,有家庭,更關鍵是還有孩子的男人,是不會不顧一切的去為了衝動和憤怒買單的。第二次想要殺人是在車站遇到了他們,然後聽到女兒的電話,立馬放棄了這個想法。

看吧,男人一旦步入中年,熱血和衝動都會漸漸磨平,理智會始終佔據上風。而那些沒有付諸熱血和衝動解決的痛苦,也只能在瑣碎的日子生活中慢慢咀嚼,慢慢減弱,但絕不會消失。

而與他相對的是蔣九老婆,知道自己老公出軌,平靜的寫完蛋糕上的字,然後買了一瓶毒藥決絕的咕嘟咕嘟灌下去,蔣九認錯後則立刻會選擇原諒。在某些方面,女人比男人更具有魄力,只不過她們更願意選擇原諒和相信。

還有一點就是毛愛國之所以去找私奔了的老婆,也不是為了她能回來。只是為了給自己姐姐或者縣城的人一個交代。老婆跟人跑了兩次在一個不大甚至有些閉塞的縣城絕對是一單爆炸性的新聞。所以說,牛愛國其實是為了別人,為了別人的看法而去這麼做。我們總是去形而上的強調不要為了他人的想法兒活,可是真正的生活里,多少人不是靠著討論別人八卦軼事,順便擔心自己在別人眼裡的看法兒活著。不爭饅頭爭口氣,爭的這個氣,可不就是別人的看法嘛。

總之,沒有帶著對毛孩和劉震雲的好感而來的觀眾,應該會覺得這個故事過於平淡,過於細碎,講的東西過於日常。

而我回去後,在洗澡的時候,躺在床上的時候,這個故事開始慢慢的在腦海中翻騰。
它有一定的滯後性。

我不知道我有沒有get到「孤獨」本質的那個點,但是心裡真的是有些難受的。


在北京看了首映,沒有預期中好,但看得出很用力,也很誠心。

最大的感受其實是,劉震雲真是為了女兒拼盡全力了。


首先,雖然劉震雲的同名小說獲茅盾文學獎,但沒讀過。所以不會將小說與電影相比較,畢竟文學敘事與電影敘事有著本質的不同。
編劇是劉震雲,由原作本人來操刀劇本質量肯定是過硬的,作為主演的毛孩范偉李倩劉蓓清一色的老戲骨,表演上挑不出太多的瑕疵。導演是劉震雲的女兒,劉雨霖,新人,學院派,所以電影雖然及格,卻並不出彩。


同樣是新人,不得不拿畢贛來做比較,畢贛的電影有著靈氣,也可以叫作者性,電影美感可能真的是天生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強求不得。
劉雨霖有極好的文本,奈何能力局限,沒有拍出符合的影像,反而匠氣不足有股子老氣。電影中多次出現的俯視鏡頭,低壓鏡頭,空房間門縫鏡頭,情感敘述的意圖太明顯,反而是落了下乘。


而文學性的對白,普通話的運用,是影片的硬傷。直接從小說中把對白拿過來,再讓演員念出來,是在去生活化,與環境不符,倒不如捨棄話語用動作來呈現更好。當然也可能是導演有意為之,以形成一個對比,他們和旁人說了很多話,卻和曾經愛的人說不上一句話。


這部電影的價值並不在影像,而是影像背後的意義,從一開始隱喻的「離婚」「結婚」情節,就已經表明了電影的主題。
這幾乎是每個家庭都面臨的困局,無疑會引發觀影者共同的心理訴求。一句話頂一萬句,道盡了婚姻的本質,當愛情間有了隔膜,交心的一句有起死回生之效。


結婚前能說一萬句,這一萬句其實就是一句「我愛你」,重要的不是話語這一語言符號,而是心與心的交流,即使不說話一個眼神也可以傳達愛意。
婚後夫妻的困局不是說不上話,是心的距離變遠了,婚前的願景被生活的瑣碎與不如意衝垮,於是便有了不滿埋怨,最後吵架冷戰。他們真的一個月說不上一句話?他們說了最少一萬句,但是這一萬句是冰冷的,真正頂事的那句話則被阻隔在「牆」的兩邊。


但是再往下深究的話,又回到了孤獨的本源。姐姐38歲徵婚,勉強自己嫁給廚子,原因很簡單,找一個說的上話的人,她需要的不是愛情,是孤獨的慰藉。所以當結婚後又陷入失語狀態時,姐姐後悔了,而廚子將情感寄託於孩子。這才是多數人的窘境,愛情是愛情,婚姻是婚姻,終究是要經歷雞毛蒜皮家長里短。最終,因為孤獨走在一起,又因為孤獨分道揚鑣。

電影最後留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列車到站,龐麗娜走還是沒走?但仔細一想,不管她走還是沒走,生活仍得繼續,而影片一開始就提出的問題,不是牛愛國放下屠刀的頓悟能消解的。
有人說不善溝通是夫妻二人最大的問題,其實不是,這道題其實沒有答案,這也是影片悲劇性的原因,因為牛愛國交心的話並沒有起死回生之效。


「生活是向以後過,不是向以前過。」這句讓牛愛國放下屠刀的話,只是解決了問題爆發後該怎麼辦,就是去當阿Q,是無奈之舉。
至於怎麼防止問題的爆發,導演很明顯沒打算給我們答案,或許她包括劉震雲也沒有能力來解答。


我以為劉雨霖會一步一步慢慢來,把導演功力熬得爐火純青了,身份地位有了,技術人脈齊了,才敢把一句頂一萬句拍出來。父女聯手,拍成傳世佳作也不一定。她不會不知道,這可能是她這輩子能遇到的最好的本子了。

她太急了。


角度有些偏頗,想到哪說哪了。
絕情
不知道用這個詞對不對。在牛愛國真正發現龐麗娜出軌之前,在他們家中應該是龐麗娜說了算的。但是在龐麗娜出軌後牛愛國所表現出的絕情——不離婚,不讓回家,不讓見孩子。好像是中國男人對待出軌的女人所採取的一貫措施,因為在我身邊就不止出現過一次。我媽媽的表妹,被老公發現網戀後,直接被掃地出門,不準見孩子一面。然後我媽媽去看她回來和我說,整天以淚洗面,想孩子想得不行。其實在電影中我好幾次以為牛愛國在見到孩子如此思念媽媽,媽媽如此思念孩子時,都會網開一面。然而並沒有,也許就是牛愛國對他戰友說得那句,事沒出在你身上。
說話
其實我本來以為,牛愛國心一軟,他倆重修舊好,或者就如龐麗娜原本想得那樣,跟蔣九出去過一次就斷了,這樣的happy ending。其實不可能,他們的矛盾根本沒有解決。他們倆早就意識到他們之間出了問題,沒有話說。其實我原本以為的是這樣:生活中分兩種人,一種不需要有話說,一種需要話說。其實,應該這樣分,一種特別需要,一種需要。龐麗娜屬於前一種,牛愛國屬於後一種。龐麗娜沒有可以說話的人就過不下去了。而牛愛國可以忍受。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他也需要,當然是在他那個老同學。我想這個說得上話,其實就是常說的soulmate吧!原本我以為soulmate是你能讓我說給你聽,你能聽我說,你能聽懂我說。其實,從牛愛國和他老同學身上還有一點,不僅你聽我,還要我聽你。要相互。這樣自己才能改變,進步。你看,龐麗娜最後說得那句話,她說這麼些年,這是你說得最好的一句話。而這句話其實是牛愛國老同學說得。牛愛國聽懂了,理解了,頓悟了。
別著心了
牛愛國的老同學說牛愛國別著心了。那麼究竟被什麼別著心了。作為男人的尊嚴吧!其實我還沒有深刻的理解。我想的別著心應該是牛愛國折磨龐麗娜,不和她離婚,這樣傷害龐麗娜,其實也傷害了自己。這就是常說的學會放手,放了他人,也放了自己。
世上所有的事,都禁不起推敲,一推敲,每件事都藏著委屈。
這是我這部電影最喜歡的一句話。真的,每件事都藏著委屈。有大委屈,有小委屈,有別人看著小,自己覺得大的委屈,有別人看得見的委屈,也有別人看不見的委屈,有說得出的委屈,也有說不出的委屈,有想得到安慰的委屈,也有不需要安慰的委屈。每件事都充滿著委屈。只是我們每個人,都在放大自己的委屈,縮小別人的委屈。所以才有的矛盾。


小說《一句頂一萬句》讀了三遍,電影暫時沒去看。
其實我更希望能在銀幕上看到的是楊摩西和吳摩西的故事,牛愛國雖然是第二部分的主角,但他的故事感覺很難用電影的手法來表達,而楊摩西或者吳摩西在延津縣城的生活是由幾個比較戲劇化的情節推動的,感覺處理起來也方便,觀眾也會買賬。
此外,實在是接受不了小毛來演牛愛國,我讀書的過程中一直認為牛是大周那樣的壯漢,再不濟小姜那個塊也可以呀 。?乛?乛?


即便談不上佳作、也是一部耐看的電影。
先說我覺得不好的地方:電影比較緊湊、起承轉合的質量相對較高、但是沒有紮起來特別疼的地方,尤其是結尾——憑開封與老同學的三組戲(鞋店、小攤、划船跟在山上聊天算一個)和孩子重病復好這樣前面已經出現過的(趙欣婷喝農藥)情節實在無法徹底說服我。
小瑕疵現在想能起來的有一個:牛愛香和牛愛國給父母燒祭品、滿地的枯葉、我擔心祭品燒完火夠嗆能滅。哦,還有一個是個人的看法:牛愛國去拜佛、走了又回到佛前哭泣,可不可以不給哭的特寫鏡頭、後面長焦調一個和佛肩調一個牛愛國埋頭的會不會更好?
電影總體來看值得品味的地方很多,細節到位。不知道各位對《天下糧倉》里的小梳子是否有印象~


如果拍成一部電視劇,會是一部好電視劇,拍成一部電影就有點一般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烈日灼心》?
電影里,你看過最漫不經心的正經話有哪些?
如何看待 1997 年第三十四屆金馬獎張國榮受到場上冷嘲暗諷的譏笑?

TAG:華語電影 | 一句頂一萬句書籍 | 劉震雲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