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街上女性為何這麼少?這可以說明宋代以致中國古代的大部分時間中婦女都不能外出嗎?為什麼?
原題為「街上沒有女性」,已改
題主觀察很敏銳,我看了好多次《清明上河圖》也沒注意到這個問題。
剛剛又看了一遍,只說下自己的猜測。
1、《清明上河圖》不是照片,只是一幅畫,它並不是現實存在的一瞬間。張擇端作畫前肯定有過長時間的觀察,作畫時肯定也對場景進行過腦補。也就是說《清明上河圖》中的男女比例不一定屬實。
2、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周密《武林舊事》,袁采《楓窗小瀆》等記載京師風俗的作品中,反映婦人經營的著名店鋪有:曹婆肉餅,宋五嫂魚羹,王媽媽茶肆,王小姑酒店,丑婆婆藥鋪等。可見婦人經商在北宋不算稀奇。
3、從宋朝書里及詩歌里可以看出宋朝的婦女是有相當地位的。「胭脂虎」、「河東吼」等怕老婆的故事皆出自宋代。打丈夫,嚇得丈夫滿街跑。當然那麼厲害的女人畢竟是屬於及少數。但也出中窺得宋朝的女人了不得。在宋代也出了許多女傑,如:李清照、朱淑真還有陸遊的第一任妻子黃琬都是才女,說明女子無才便是德還沒起作用。還有楊門女將、擊鼓戰金山的梁紅玉。《水滸傳》雖是明人寫的單說的是宋朝的事,書中的三女將都能拋頭露面說明那時對女性還沒有禁錮。
4、《夢梁錄》:「在五間樓前大街坐瓦鋪瓦前,有帶三花點茶婆婆,敲響盞燈掇頭兒拍板,大街遊人看了無不哂笑。」這表明宋朝老太太的開放、愛美、思想活潑敢於出風頭。宋朝老太太很會做買賣。老太太都如此,年輕的女人更是如此。「白頭老媼簪紅花,黑頭女郎三髻丫。」宋朝詩歌里也見宋朝老太太頭上戴花的詩句,可見宋朝老太太是愛美的,勇於追求美的。黑頭女郎三髻丫也表明宋朝小女孩天性的可愛。宋明禮教並沒有束縛住女人的天性,宋朝女人思想並不保守。「插花野婦抱兒至,曳杖老翁扶背行。淋漓醉飽不知夜,裸股掣肘時歡爭」宋朝農村婦女有了孩子後也戴花愛美,也和男人們吃喝玩樂。哪有那麼多的禮教束縛?「大婦腰鐮出,小婦具筐逐。」宋朝農村婦女也像宋朝農村男人一樣下地干農活。
5、「岸邊兩兩三三,浣沙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語。」宋朝的年青女人們也出門,也歡笑並漏齒。「郎意濃,妾意濃。油壁車輕郎馬驄,相逢九里松。」誰說宋朝女人保守不出門,宋朝女人也大膽約會。
6、最最有名的:「月上柳枝頭,人約黃昏後」。
以上均為猜測,估計北宋女性外出時間要比後世我們了解的要多,宋承唐制,唐朝女性很開放的,所以北宋估計也不會差太多。
即便是這樣,還是不知道為什麼《清明上河圖》中女性這麼少(我粗粗數了下才找到6個女性。。。)不是 ,男的好畫
實際上國史在南宋之後,女性才開始走上保守之路。
靖康之難後,由於皇家的女眷基本都被擄到金國,各種受辱你懂的,其中還包括高宗趙構的生母。這事對統治者來講是奇恥大辱但又無可奈何,因此南宋朝廷開始鼓吹女性應守貞操如命等思想,其實相當於把保護女性的責任推到了女性自身,這種貞操高於性命的論調隱隱中已然是在降低女性的人權。
至於後來理學的朱熹,則把這種論調拉到頂峰而徹底給女性帶上枷鎖。
元明清三朝延續並加深了這個枷鎖,最終形成了現代人印象中古代女性均十分保守且身份地下的概念。
有婦女啊。
女的出遊一般都在轎子裡面吧
現在小縣城和鄉鎮大街上也是男多女少吧,女性很少去這些地方閑逛,又不是萬達
你仔細看在橋下的大船上指揮的那個人,標準的高齡婦女。關於清明上河圖的解讀有好多版本。
推薦閱讀:
※那些非常牛逼的謀士如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為什麼不自己當老大?
※乾隆皇帝的詩歌如何?
※歷史上所謂的奸臣,有沒有被後人誤讀誤解的?他們又有什麼被忽視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