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默片基本都是15分鐘為一本,但1914年的 The Perils of Pauline (寶林歷險記)是二十分鐘一集?
因為膠捲長度的關係,基本上我能查到的資料中,大部分默片的長度一般都是十五分鐘,或者是它的倍數。。但1914年的《寶林歷險記》則是二十分鐘一集,總共有420分鐘,分為20集,想請教一下知乎大拿們,誰知道是什麼原因
這個問題的提法及補充說明裡面有不少錯誤或模糊的地方,必須細細釐清。
1. 對於無聲電影來說,嚴格的時間標尺沒有太大意義,因為拍攝和放映都是手搖(雖然針對不同的影片,片方會有手搖速度的指示,但每個電影院執行起來根本不可控),而手搖的速度在每秒16-24格之間,所以誤差很大。
2. 一本35mm的膠片是1000英尺,按照現代放映標準,是10-11分鐘,但在無聲電影時代,因為手搖速度低於每秒24格,通常會更長一點。
3. 說一本標準的35mm的膠片長度為1000英尺,是指拍攝時的底片,這很早就確定下來了,但到了發行階段,拷貝通常做成2000英尺一本,相當於一本底片長度的兩倍。比2000英尺更大的發行拷貝也有,這是為了減少放映時的切換次數。但需要知道,出現2000英尺的發行拷貝是稍後的事,在題目所討論的1910年代中期還沒有。
4. 在1910年代中期,除了少量的長片(feature)不論,電影的主要形態是「單本」(one-reeler)或「兩本」(two-reeler),題目所說的《寶琳歷險記》(The Perils of Pauline)就是以「兩本」為主的。也就說,每集兩本膠片,2000英尺左右,放出來就是20分鐘出頭。
* 請參照另外一個問題的答案:舊時一部電影是論「本」計數的?「本」是什麼意思?謝謝邀請我回答這麼專業的問題。magasa已經說了不少了。針對題主的問題,我剛去隨手搜索了下那幾年的默片信息,大部份遺失之餘,1914~1917年間,能記載的我隨手點擊進去看,也都是11分鐘左右一個reel的。
早期默片基本沒有統一拍攝速度,在1926年才初步有一個共識,只是大家還是比較散漫,也並不是所有人都統一到了一起。所以默片時長這個也就不必太在意了。有一個考證的辦法,就是看這些電影的譜曲時長吧,我猜。譜曲時長或許會比較真實反映電影播映時的長度。畢竟是現場演奏的。
P.S. 一個reel以24fps速度來拍的話,就是11分鐘左右,以16fps速度來拍,就是16分鐘左右。
推薦閱讀:
※為什麼法國電影的尺度比美國電影大?
※有沒有哪部電影讓你感覺特別好,但是又絕對不想看第二遍的?
※為什麼《視與聽》影史十佳基本都是70年代之前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