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說為什麼要有感情線?


我個人認為感情是一種「情緒的內核」,即感情本身無法捕捉,但我們能捕捉到感情的外在表現,也就是「因感情而產生的情緒」,而情緒的衝擊是可以影響觀眾體驗的,在無數的情緒衝擊中,「感情線(我猜題主是想特指愛情線)」是比較容易建立的概念,也容易觸發多種情緒屬性,應用起來很靈活,所以很受青睞。


因為任何文藝作品打動人的都是感情啊。


這個問題問的就和 為什麼做菜要放鹽一樣 我回答不了了。


終於有個可以回答的問題了~讀書筆記沒白做!

首先,電影並不是一開始就追求「感情線」的。早期電影剛剛出現的時候,還停留在流於表面的刺激,直到技術日臻成熟,才逐漸從視覺衝擊轉向內容敘事。特別是1903年以後,「連續性剪輯」、倒敘鏡頭、反打鏡頭等新的剪輯和拍攝手法的出現和運用,使得具有懸疑性的長篇故事的拍攝得到了可能。當技術不再是電影發展的障礙之後,電影開始向小說、劇本取材,對人物的塑造、對人性的展示也越來越豐富。

題主所指的感情線可以分兩個層面來理解。第一個層面是,主人公內心的成長變化,也就是「人物弧光」(character arc)。第二個層面是,主人公和其他角色之間的情感衝突。

首先來解釋一下電影的敘事原理。電影的本質是故事,它最經典的設計(大情節),是「圍繞一個主動主人公構建的故事,主人公為了追求自己的慾望,與主要來自外界的對抗力量進行抗爭,通過連續的時間、在一個連貫而具有因果關聯的虛構現實里,到達一個表現絕對、而變化不可逆轉的閉合式結局」。也就是說,故事的核心是人物衝突

當電影有了人物以後,怎樣才能更好地表現劇作精髓呢?一部合格的電影作品裡,編劇或者導演不能自己跳出來告訴觀眾,「我想表達的思想是……,這個畫面的含義是……」,而需要通過故事讓觀眾結合自身的經歷,自己感悟電影的內涵。換句話說,電影中人物的經歷要讓觀眾移情,設身處地地去追尋主人公的情感變化,「如果我是他,在這種情況下我會怎麼做」

如果主人公沒有情感變化,在2個小時的時間裡(事實上,電影中的時間跨度往往遠不止2個小時),遇見高興的事不會開心,遇見悲傷的事不會難過,遇見問題不會想解決辦法,那麼這個故事本身也就很難成立了,因為這個主人公是不符合人性的,除非電影想要表現的主人公有精神或心理上的障礙,否則的話,觀眾很難對劇中人物產生移情作用,進而跟進情節,並思考和理解電影試圖傳遞的價值觀。

舉個栗子,鹿小葵摔壞了相機,第一反應既不是感到難過或自責,也不是冷靜地把相機送修,而是精神振奮地喊口號「你怎麼能輕易放棄呢」,就不太符合常人的情感邏輯,因此比較難得到觀眾的認同。

這還只是很簡單的情緒反應,沒有上升到人物內心成長變化的高度。在2個小時左右的電影里,主人公顯然不會只經歷一場「意外」。比如電影《楚門的世界》中,主人公通過意外墜落的鎂光燈、突然出現的父親、初戀情人的暗示等一系列不合常規的事件,逐漸認識到自己是個被禁錮的人。如果楚門對這一切毫無察覺,或者察覺之後不為所動,那麼整部電影的「衝突」就不存在了。

不過,你也可以說,如果楚門真的完全沒有情感變化,這部電影也許會成為對自由失去希望、安於現狀的諷刺性喜劇片。但前提是,另一條「感情線」,主人公和其他角色之間的情感衝突還沒有喪失。如果主人公和其他角色沒有情感衝突,沒有夫妻吵架、朋友規勸、父親突然離世、初戀情人被抓走這些基於人的情節發生,甚至沒有和同事閑聊、和鄰居打招呼、向報刊亭老闆買報紙這些日常化的場景,那麼故事情節又怎麼推動呢?又哪裡來的故事情節呢?

除非電影主人公是個死宅的富二代,否則我很難想像怎樣的角色設定會不和「人」發生衝突。即便是死宅的富二代,他也會有吃喝拉撒睡這些基本的人類需求,就需要人幫他做飯,需要人幫他清理屋子,需要和人產生互動。只要有互動,就難免會有這個師傅的菜做的不太合胃口,那個阿姨喜歡嘮叨,這些或好或壞的「衝突」,就需要主人公和次要角色發生進一步的情感聯繫來解決已經發生的問題。

如果死宅的富二代這個設定還是不能完全消除「感情線」,只能把主人公換成沒有七情六慾、獨守一方的仙女了。如果真是這樣,電影還拍什麼呢?明明能拍兩小時的avi,你非得硬生生地把它變成jpg,也太浪費了。

說到底,之所以會有感情線,是因為電影是源於生活的藝術,是人的藝術


題主連小說一併問了,也就好回答了——怎麼可能沒有感情線?
看小說看什麼?無非是看故事。而看故事又是要看什麼?無非是看人。任何故事都是人的情感在推動,無一例外,沒有情感的表現,再驚險、殘酷、玄幻的故事都會寡然無味如一碗白開水,誰會喜歡看?就說那麼多戰爭題材的作品,如果不談人的情感,那不過就是「死了多少人」、「炸了多少樓」,你會被吸引?就算是變形金剛那些鐵坨子,也要有了情感才能成為「角色」,否則就跟路邊停的一輛車沒什麼區別。


一個作品裡面的人文內涵,哲學意義,預言未來,展示科學,什麼XX精神都是狗屁,因為這些只有少數人可以理解。

但是感情的經歷是人類通用的經驗,每個人都有過原始的衝動。

這些人類通用的感情衝動,就是感情線。是提供給每一個觀眾的最基本的故事體驗,最基礎的代入感。

很多覺得自己思想深刻,作品內涵豐富的人,都忽略了這一點,沒有感性的體驗,你的東西對於讀者而言就是沒有意義的。

你說某個科技很偉大,如何如何超前,讀者冷漠臉,但是如果你說某某科技可以幫助讀者用的東西如何增強,比如流量免費自拍變美,讀者立刻就會哇塞!


人們只對自己熟悉的情景感興趣。

別說電視劇,小說有感情線了。

動物世界都有啊!


受邀而來。
愛是人類的重要情感,感情線可以使觀眾/讀者感同身受。
此外,感情線不一定只有愛情,還有親情和友情等感情。


~~

題主的問題等同於:人為什麼要有情感?[驚訝臉]

~~


先定義感情是什麼。是愛情,友情,親情這樣的定義,還是喜歡,憎恨,厭惡這樣的定義。


如果是機器人的話我不在乎有沒有情感線233333333


因為人是一種有思維,有情緒的動物,沒人能絕對理性。在事情發展的開始到結束,都包含著感情,既然這樣,還不如明確感情的變化。


無論是電影還是小說,都是一種通過講故事,引起觀眾/讀者情感共鳴的藝術形式,所以肯定要有情感呀,不然看起來多無聊?


沒有感情線的電影,難道不叫風景片or紀錄片?


人之所以區別於動物,是因為人有七情六慾。
電影,亦或者小說,其本質不過是在對觀眾或讀者講故事。
何為故事?
不過是人類七情六慾的具象化而已。
你開心,是因為你活得了自己的某種慾望。
例如:你終於追到了你的女神。
你難過,也是因為你的某種願望、期許、付出沒得得到滿足和相應的回報。
例如:你的女神劈腿了。
如此等等,人心的複雜,成就了一個個好的故事。
一個好的電影或小說,它的感情線雕琢絕對讓創作人付出巨大心血,把一個個場景串聯起來,構成一個好的,能夠讓觀眾代入的故事,讓裡面的人物都活了起來,他的掙扎,他的反抗,他的屈服,他的墮落,一切都水到渠成,讓人觀之唏噓,例如美劇《絕命毒師》。
反觀國內的一些電視劇和電影,感情線粗糙,甚至稱得上毀三觀,沒有仔細鋪墊顯得莫名其妙的愛和恨,讓人絲毫沒有代入感,看起來尷尬不已,感覺智商被侮辱。
一個好的感情線,會把電影或小說中的人物都很好的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整體,來為這個故事的中心思想的表達服務。
所以,不要誤認為一些電影和小說沒有愛情,就是沒有感情線,這是扯蛋!
好的感情線,好的場景表達,加上好的演員把其演繹出來,讓觀眾感受到併產生心理互動,這大概會是部好電影。
同理,小說也是一樣。
反之,如果感情線雕琢粗糙,場景表達設計有問題,哪怕演員再好,特效再絢,也掩蓋不了它是部爛劇爛電影的事實!


人類會為感情干出多蠢的事,在故事中就會尋找到多大的認同感。


不然看什麼,很多喜歡的電影,不都是因為情感,尋找到共鳴了嘛


推薦閱讀:

如果哈利·波特不是巫師而是程序員,劇情會如何發展?
「致敬」和「抄襲」的區別在哪裡?
作家的最高境界是否在於創造出脫離作家控制的人物?

TAG:電影 | 小說 | 劇本 | 編劇 | 電影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