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在產生意識之前和誰對立統一?

辯證法的第一規律是對立統一規律,唯物論認為物質產生意識,那麼物質產生意識以前,物質和誰對立統一?


忘掉這些熱昏的胡話吧。
--------------------------------
"熱昏的胡話"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針對黑格爾的言論所做的評論。我引這個短語的目的是想提醒哲學的愛好者們,不要再這樣的混亂的哲學術語當中兜圈子了。放眼看看政治教科書之外的哲學思想,你會發現真正有趣的事情。


哥哥在弟弟出生之前和誰互為兄弟?


辯證法的對立統一不是兩個事物間的對立統一,而是一個事物自身的內部的矛盾統一於自身。用對立嚴格說是不恰當的,應該用矛盾這個詞,並且是自身和自身的矛盾,不是說兩個事物間的對立。理解了這點,那麼可以看出物質的對立就是物質的矛盾,矛盾產生運動,運動是自身運動(這裡的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內部的不對稱,不和諧,這裡的事物自身內部不是單一的,因為單一的事物是孤立靜止的,世界上也沒有孤立靜止的單一存在,一切都在運動,或者說矛盾無處不在,永不消失)。物質和誰對立統一?和它自己,與意識有關嗎?意識也有對立統一,那就是自我的矛盾(這裡的矛盾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引起的內心的矛盾)到自我意識的形成,統一於自我。
辯證法就是從抽象的普遍的存在到存在能動的自身深入,獲得特殊性,最後回歸到個別的存在。物質就是這一過程,從普遍的質料(潛能),到潛能的實現(形式),最後完成了物質。


物質並不是從來就有與之對立統一的另一方的 它之前一直是個獨立存在的概念 意識也是個獨立存在的概念 後來唯物辯證觀才提出對立統一這個說法 要分清具體的物質和意識與廣義上的物質和意識 狹義上具體的物質與意識當然有產生時間的先後 但廣義上說物質與意識在唯物辯證哲學範疇里是同時的 必須置於唯物辯證哲學的語境下物質意識才與對立統一相提並論 才有了物質與意識對立統一這個說法


另 舉個不恰當的栗子 作為丈夫的這個人在娶妻之前 與誰互為伴侶?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


這是個悖論啊。
對立統一本身就是人意識的產物,意識產生之前不存在對立統一。


馬哲說物質和意識的對立只有在討論物質和意識何為第一性的問題中才成立,不能超過這個範圍。


物質在意識產生前並不主觀存在。


這是個偽命題。
宇宙由物質(狹義上的可見可觸的物質,也叫做主物質)、能量、信息三個層次構成。其中根據愛因斯坦E=mc2,物質和能量已經統一了。主物質自從人類還是只猴子就學會了去利用石頭做武器了。而原始人類利用火算是第一次利用化學能為我所用。而信息是人們了解最少、利用最少的,目前也還沒有把信息和能量、物質用公式統一起來。物質、能量、信息這三者統稱「泛物質」
所謂的信息,不僅僅指你看到的各種messages,還有你的精神意識活動,包括喜怒哀樂呀、直覺啦、對於宗教的信仰啦、一些現在看起來是靈異現象的事情啦……比如說「冤魂」這麼一說,其實就是死前很強烈的情感或者其他精神意識活動(所謂的執念),造成了死後信息餘波的殘留。有些人因為各種原因(體質較敏感或者後天鍛煉對信息的接收力等等),接收到了這個殘存信息、於是就出現靈異現象——見鬼了。
就像為什麼精神力量很強大的人可以看到神降、靈魂,或者擁有一些看起來超能力一般的神技(比如與亡靈對話之類的),說白了就是他們懂得了利用第三層次的泛物質——信息。
因此,意識本身就是高層次的物質。而所謂的「對立統一」其實也根本談不上對立,只是意識被人們誤解為形而上罷了。歸根到底都是物質。再舉個好理解的例子,正物質和反物質,看似一正一反,邏輯上夠對立了吧?相碰湮滅,產生巨大能亮和光,能量和電磁波也是物質,自始至終沒有對立過,宇宙的本源就是統一的。


道生一,一生二。

開個玩笑。

你可以說是物質內部的矛盾衝突的結果。但是這種理解似乎有些機械化。
辯證法也有使用條件,不用到處套用。


物質產生意識是受到西方現代文明特別是進化論的影響才有的觀念,或其觀念才成為普遍認知。
意識思維或更根本的說,覺性(即佛性)本身決不是物質產生的。

這個道理實際上很簡單,進化論無非是說,生命是由無機物產生有機物,再由有機物產生的生命。
而西方文明又同時認為無機物即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

下面是『楞嚴經』「七處征心」文,能很好的破斥這個問題,我轉引一下,引自憨山大師『楞嚴通議』:

[○@◇]初當機請行。
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於時復有恆沙菩薩及諸十方大阿羅漢辟支佛等。俱願樂聞。退坐默然。承受聖旨。

[○@◇]二世尊曲示分四。
[△@△]初正破五蘊八識以明人空。
[△@△]二例破二種世界以明法空。
[△@△]三顯本覺離緣以示真如出纏。
[△@△]四拂跡入玄以顯真如絕待。

初明人空分四。
[□@○]先徵心,破色受二蘊,明前五識無體。分六。

[?︽]初審發心。
佛告阿難:汝我同氣情均天倫。當初發心,於我法中見何勝相,頓捨世間深重恩愛?
阿難白佛:我見如來三十二相勝妙殊絕,形體映徹猶如瑠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愛所生。何以故?欲氣麤濁,腥臊交遘,膿血離亂,不能發生勝淨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從佛剃落。

[?︽]二斥妄本。
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汝今欲研無上菩提真發明性,應當直心詶我所問。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終始,地位中間永無諸委曲相。

[?︽]三詰妄元。
阿難,我今問汝:當汝發心,緣於如來三十二相,將何所見?誰為愛樂?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是愛樂用我心目。由目觀見如來勝相,心生愛樂。故我發心願捨生死。

[?︽]四審妄處。
佛告阿難:如汝所說,真所愛樂因於心目。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使汝流轉心目為咎,吾今問汝:唯心與目今何所在?
阿難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間十種異生,同將識心居在身內,縱觀如來青蓮華眼亦在佛面。我今觀此浮根四塵祇在我面,如是識心實居身內。
佛告阿難:汝今現坐如來講堂,觀祗陀林今何所在?
世尊,此大重閣清淨講堂在給孤園,今祗陀林實在堂外。
阿難,汝今堂中先何所見?
世尊,我在堂中先見如來,次觀大眾,如是外望方矚林園。
阿難,汝矚林園因何有見?
世尊,此大講堂戶牖開豁,故我在堂得遠瞻見。

[?︽]五正示定體。
爾時世尊在大眾中,舒金色臂摩阿難頂,告示阿難及諸大眾: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汝今諦聽。
阿難頂禮,伏受慈旨。
————————————————————————————————
此即『七處征心,八還辨見』之始。即是『楞嚴經』入手之最初方便。最初第一問,即征問何者是心?何者是眼?

近現代以來,西方文明因為自身原因有一個所謂的『現代性』的崛起,科學思想及其技術的快速發展使西方人拋棄了其自身文明內的對於人及世界起源的追尋。這就是海德格爾所謂的『對於存在的遺忘』。
而華夏文明由於滿清的奴化本來就已衰落,再經西方文明的強烈衝擊,知識分子與精英階層全面西化,華夏文明與佛教的精義傳承基本斷絕。

對於佛教而言,人與世界的問題是一個被明確揭示了的問題,就因為近現代史的劇烈動盪,伴隨著東方文明的衰落,人與世界的真面目被再次掩蓋與遮蔽。

『七處征心,八還辨見』之最初一問實際上是有個對機的,其所對機是古人的一個通識:身是舍宅,心是主人,心這個主人住在身體這個舍宅中。這是古人的一個常見通識。
————————————————————————————————
[?︽]六正破妄處無體。
(對於現代人,讀這段話的難點有兩個:一是佛所說的話與現代人的邏輯思維有一點點不同;一是由現代科學觀念帶來的理解上的障礙。科學觀念的障礙是最大的。
我這里只大概說一下。)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身在講堂,戶牖開豁,遠矚林園。亦有眾生在此堂中,不見如來見堂外者。
阿難答言:世尊,在堂不見如來能見林泉無有是處。
阿難,汝亦如是。汝之心靈一切明了,若汝現前所明了心實在身內,爾時先合了知內身。頗有眾生先見身中後觀外物。縱不能見心肝脾胃,爪生髮長筋轉脈搖誠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內知,云何知外?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無有是處。
(此第一征。這段話的要點是『縱不能見心肝脾胃,爪生髮長筋轉脈搖誠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內知,云何知外?』。
此一段話大概的難點有兩個:一是現代人會說在內沒有光線所以看不到。對此,在第四征有一個分破,在後八還辨見時有總破;
二是對『縱不能見心肝脾胃,爪生髮長筋轉脈搖誠合明了』無法理解。實際上此第一征是最重要的問答,後面的六問總體上是『邏輯衍伸』出來的,基本沒有人會那樣認為。對此,憨山大師已經說清楚了,這就是在破『色蘊』。人有一個基本的妄想,認為肉身即是我,而第一征就是在破『肉身是我』此一妄想:你連心肝脾胃都看不到,連爪生髮長筋轉脈搖都無所知覺,而說『肉身是我』不是徹底地夢話嗎)

阿難稽首而白佛言:我聞如來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實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燈光然於室中,是燈必能先照室內,從其室門後及庭際。一切眾生不見身中獨見身外,亦如燈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義必明將無所惑,同佛了義得無妄耶。
佛告阿難:是諸比丘,適來從我室羅筏城,循乞摶食,歸祗陀林,我已宿齋。汝觀比丘一人食時諸人飽不?
阿難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諸比丘雖阿羅,漢軀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眾飽。
佛告阿難:若汝覺了知見之心實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則心所知身不能覺,覺在身際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羅綿手,汝眼見時心分別不?
阿難答言:如是,世尊。
佛告阿難: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無有是處。
(這個就很簡單了,心若在外則身心兩不相干)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見內故不居身內,身心相知不相離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處。
佛言:處今何在?
阿難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內而能見外。如我思忖潛伏根裏,猶如有人取瑠璃椀合其兩眼,雖有物合而不留礙,彼根隨見隨即分別。然我覺了能知之心不見內者,為在根故;分明矚外無障礙者潛根內故。
佛告阿難:如汝所言,潛根內者猶如瑠璃,彼人當以瑠璃籠眼,當見山河見瑠璃不?
如是,世尊。是人當以瑠璃籠眼實見瑠璃。
佛告阿難:汝心若同瑠璃合者,當見山河何不見眼?若見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隨;若不能見,云何說言此知了心潛在根內如瑠璃合?是故應知,汝言覺了能知之心潛伏根裏如瑠璃合,無有是處。
(此一征的實質同前一征,仍是在外)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眾生身腑藏在中,竅穴居外,有藏則暗,有竅則明。今我對佛,開眼見明名為見外,閉眼見暗名為見內。是義云何?
佛告阿難:汝當閉眼見暗之時,此暗境界為與眼對,為不對眼?若與眼對,暗在眼前云何成內?若成內者,居暗室中無日月燈,此室暗中皆汝焦腑;若不對者,云何成見?若離外見內對所成,合眼見暗名為身中,開眼見明何不見面?若不見面內對不成。見面若成,此了知心及與眼根乃在虗空,何成在內?若在虗空自非汝體,即應如來今見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覺,必汝執言身眼兩覺,應有二知,即汝一身應成兩佛。是故應知,汝言見暗名見內者無有是處。
(此征即同第一征之第一難,此是分破,後有總破。然現代人於此又會有轉計:室內暗者,是光沒有照進來的緣故,而我心隨身轉,故不同。此轉計實即再轉回第一征)

阿難言:我常聞佛開示四眾,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我今思惟,即思惟體實我心性,隨所合處心則隨有,亦非內外中間三處。
佛告阿難:汝今說言,由法生故種種心生,隨所合處心隨有者,是心無體則無所合,若無有體而能合者,則十九界因七塵合。是義不然。若有體者,如汝以手自挃其體,汝所知心為復內出,為從外入?若復內出還見身中,若從外來先合見面。
阿難言:見是其眼,心知非眼,為見非義。
佛言:若眼能見,汝在室中門能見不?則諸已死尚有眼存,應皆見物。若見物者云何名死?阿難,又汝覺了能知之心,若必有體,為復一體,為有多體?今在汝身為復徧體,為不徧體?若一體者,則汝以手挃一支時,四支應覺,若咸覺者,挃應無在,若挃有所,則汝一體自不能成;若多體者,則成多人,何體為汝?若徧體者,同前所挃;若不徧者,當汝觸頭亦觸其足,頭有所覺,足應無知。今汝不然。是故應知,隨所合處心則隨有,無有是處。
(此一征實即三問:第一,心有體否?第二,見與心什麼關係;第三,心有處所否?)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亦聞佛與文殊等諸法王子談實相時,世尊亦言心不在內,亦不在外。如我思惟,內無所見,外不相知,內無知故在內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義。今相知故,復內無見,當在中間。
佛言:汝言中間,中必不迷,非無所在。今汝推中中何為在?為復在處,為當在身?若在身者在邊非中,在中同內。若在處者為有所表,為無所表?無表同無,表則無定。何以故?如人以表表為中時,東看則西,南觀成北,表體既混心應雜亂。
阿難言:我所說中非此二種,如世尊言眼色為緣生於眼識。眼有分別色塵無知。識生其中則為心在。
佛言:汝心若在根塵之中,此之心體為復兼二,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體雜亂,物非體知,成敵兩立,云何為中?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無體性,中何為相?是故應知當在中間無有是處。
(此實即深化前兩問:心有體否?有處所否?)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昔見佛與大目連、須菩提、富樓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轉法輪。常言覺知分別心性既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俱無所在。一切無著名之為心。則我無著名為心不?
佛告阿難:汝言覺知分別心性俱無在者,世間虗空水陸飛行諸所物象名為一切,汝不著者為在為無?無則同於龜毛兔角,云何不著?有不著者不可名無。無相則無,非無則相,相有則在,云何無著?是故應知一切無著名覺知心無有是處。
(繼續追問)

總結:此七處征心,實即已說明:心(覺知)無體相,心(覺知)無處所。不可見,不可尋,不可捉摸。
由此實即引出一個問題:見與心什麼關係?

身心實不相知,即破色蘊;覺知無體相、無處所,即破受蘊。

[破進化論]然現代文明帶給人的最大困擾是由科學認知引發的生命源起說。
他們認為無機物而有機物而生命等,即進化論,然進化論無非就是微塵說。

然而要破除這個觀念很簡單:覺知是微塵本有的呢?還是外來的?
若說外來,即違其自宗-生命是由無機物進化而來。且回至上第二徵。

若說是本有的,即上第五徵:為復多體,為復一體?
復可徵曰:其人之覺知與微塵之覺知是同是異?
若言異者,即自淆亂。
若言同者,則微塵即與人同,以其覺知全同。其誰見微塵與人同者!

或曰:微塵之覺知至人之覺知是逐漸增長。
則其增者為何?則同外來。

若言:增長者非增加義,喻同幼兒之長大。
則其喻不類。幼兒之長大但是知見增廣,而其知覺本身實無變化相。此則不能為喻。


謝邀~

很早就看到過這個問題了,現在想好該怎麼回答了。

其實這一切都是「哲學」這個概念惹的禍。哲學研究的最重要內容就是人與世界的關係。很顯然,如果沒有人類,或者說沒有意識的話,我們是不會有哲學這樣一個概念的。

人研究哲學,大自然不研究哲學。哲學是人類研究世界和自身的產物。

物質產生意識,有了意識的我們反過來思考物質,同時也循環思考意識,所謂對立統一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算不得精確的表述。舉個例子,我們可以用藥物干預一個人的意識,同樣這個人也可以用意識去拒絕藥物的攝入,或者用意識去研發藥物。

作為總結,意識產生以前,物質一家獨大。意識產生以後,意識和物質統一——聽起來不太爽對不對?

因為從來都是「信息」一家獨大,物質是信息,意識也是信息,虛實本沒有界限。打個比方,世界完全可以是一場網路遊戲,物質、能量和意識,都是0和1。


好好背政治,別想這些有的沒的


馬克思教壞了好多人啊,可憐。馬克思太低級,無法讓我有研究他。為什麼老馬在中國吃下來了,因為「難得糊塗」啊。


物質和意識是一起產生的


淺談物質與意識、可知與不可知

眾所周知,哲學有兩個基本問題,其一是物質和意識誰為第一性,其二為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

馬克思主義哲學堅持唯物論,可知論。——世界的起源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也就是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世界是可知的,思維可以正確認識存在。

關於物質和意識誰決定誰,世界到底可不可知的問題,從高中到大學,老師在課堂上已經闡述很多遍了,我也深切的認為這種觀點是正確的、科學的,是很容易接受的。從小到大我都一直堅信這是個物質的世界,沒有上帝,也沒有鬼神,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可以慢慢認識這個世界。直到有一天,在一次和同學的討論中,我對從小到大堅信不疑的這個觀點產生了一點小小的疑問。

可能是我對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理解不夠,又或是有太多天馬星空的想像,才萌生出了這樣的想法。這一切的想法得先從宇宙的起源說起。

宇宙的起源在學術界有很多不同的說法,這裡就不一一闡述了。目前學術界影響較大的「大爆炸宇宙論」是1927年由比利時數學家勒梅特提出的,他認為最初宇宙的物質集中在一個超原子的「宇宙蛋」里,在一次無與倫比的大爆炸中分裂成無數碎片,形成了今天的宇宙。我們以這一說法為切入點,宇宙是由一個密度無限大質量無限小的奇點爆炸生成,宇宙生成後,經過了百億年,孕育出了生命。物質—生命—意識,這是唯物論者的觀點,(這裡我的觀點,並沒有經過嚴密檢查,理解意思即可)這樣我的腦海里就產生了一個疑問,說是宇宙的一切都是由這次奇點大爆炸或者說都是由物質(奇點明顯屬於物質)產生的,那麼在這個奇點產生之前是什麼?奇點爆炸之前沒有宇宙,沒有空間也沒有時間,(因為時空是隨宇宙誕生的)如果說奇點爆炸之前有物質,那麼物質是如何產生的,物質產生之前是什麼?宇宙是有限還是無限?假如宇宙是有限的,那麼宇宙的「牆」外面是什麼?它是什麼產生的?它之前是什麼?在無限的追問下,問題似乎沒有答案,所謂的物質也並不確定是否為世界或是宇宙的本源。

再舉一例,牛頓是古典力學的奠基人,在自發唯物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創立了萬有引力理論。晚年的牛頓在研究行星為什麼會圍繞太陽運轉時,由於信奉上帝,也是出於對宇宙規律由來的思考(即自然科學所反映的規律從何而來,當然後來海森堡「自然科學不是自然本身」從另一個方向闡述了這個問題),認為除萬有引力的作用外,還有一個「切線力」,這個「切線力」只能是來自上帝的「第一推動力」 根據廣義相對論,我們宇宙的開端必須存在一個大爆炸奇點。在此聲明。我並不是一個唯心主義者,這裡引用牛頓的事例是想提出一個疑問或是表達一個觀點,在奇點產生之前「世界」(當時沒有世界也沒有宇宙也沒有「當時」)是什麼?物質為什麼產生?物質產生之前是什麼?假設物質產生之前沒有物質,那麼有沒有意識?有沒有所謂的超意識?是超意識讓物質產生讓奇點產生讓一切的一切產生?有沒有所謂的第一推動力?有第一推動力是不是就是意識決定物質?那麼問題又來了,第一推動力,超意識之前是什麼?問題問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我想表達什麼,在無限的追問下,到底是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我們不知道,人類似乎永遠不可能解釋出宇宙是什麼,宇宙「之前」是什麼,宇宙之前的「之前」是什麼,那麼是不是就可以說,因為人類思維的不可彌補的局限性,世界就是不可知的?我和同學在討論中是這麼說的,(一個簡單的類比說明)人類無法解釋出宇宙之前是什麼就像人類永遠無法看到一億種顏色那樣。人類有人類思維的局限性,這種局限性導致我們解釋不了物質或意識誰為第一性的無限的追問,這也可以算一種不可知吧。後來我們又說到,人類對這個「小的世界」是可知的,隨著科學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們會認識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對現有事物的了解也會越來越深。但是因為人類思維存在局限性,我們永遠不會知道這一切因為什麼。(起源的起源)

說了這麼多,問題也問了這麼多,總結一下我的觀點吧,物質或意識,誰是第一性,世界可知或不可知,這是個永恆的「問題」。

由於我文筆很差(真的很差),想表達的東西並不能通過寫作完整的準確的表達出來,請諒解。


物質皆有意識?只是我們沒發現罷了??


看到這問題感覺就是「每個字都能讀懂,但是湊在一起就完全看不懂了」-_-!


利用高中僅存的知識回答一下:1. 從唯物論出發 物質的本質是客觀存在 而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應 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因此順序如下 物質世界→人類出現→意識產生 2. 整理題目為 在人類出現之前 不存在意識 那麼是否存在某一對象與物質保持對立統一的關係 3. 不存在 從辯證法角度思考可知 有好才有壞 沒有大也就意味著沒有小 在人類出現以前 沒有意識 那麼物質只是物質 沒有對立面 更沒有對立統一的關係…


我思故我在。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王阳明所说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TAG:哲學 | 唯物主義Materialism | 辯證法 | 物質與意識 | 馬克思主義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