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老羅所說的「商業公司的大規模 UI 扁平化會徹底淪為一場歷史鬧劇」的觀點?

一個不懂人機交互的工業設計師湊巧...(來自老羅的微信)
文章中的關鍵段落:
1. 跟黑白拍攝一樣,扁平化是一種非常有個性同時也是表現手法嚴重受限制的獨特形式,一個成熟商業操作系統的全平台扁平化不是好和壞的問題,是對和錯的問題。「扁平化只是一種風格,但是並非完整的互動邏輯,蘋果作為計算機用戶界面先驅這樣的一個公司,應該思考的絕不應該是風格、審美問題,而應該是基本原則問題,是如何進化設計原則的問題。」
2. 幾年之內,商業公司的大規模 UI 扁平化會徹底淪為一場歷史鬧劇,就像電影史上的 dogma95 運動一樣,區別是,後者對藝術發展不是完全沒有意義的(本質是藝術形式和方法論上的周期性推翻和重建)。而前者呢?只是一個不懂人機交互的工業設計師湊巧接了一個天才企業家的班之後,騎在一匹比馬大得多的瀕危駱駝的背上瞎雞巴胡鬧,和由此引發的愚夫愚婦的階段性盲從抽瘋而已。


老羅對iOS、Android、WP的理解還僅僅停留在GUI層面,只看到了G,而忽略了UI。

三大系統不約而同對界面進行扁平化處理,是為了讓元素更加簡潔易辨識,避免用戶因為界面繁複而無所適從。可操作層面三大系統都並沒有扁平化,Material Design 里的陰影、Z軸、flip按鈕,iOS里的毛玻璃,WP里的多窗口都強調了操作的不同層級,這怎麼算是扁平化?扁平化和擬物化從來不是對立的,只是差別較大的兩種風格,而兩種風格都能強調操作的層次性,何來對錯之分?


只討論設計風格。

我拿字體舉例子,因為平設的歷史更豐富更遠久,可以拿來做參考。

Helvetica是一個炒的跟扁平化差不多火的一個「標籤」,其庸俗程度僅次於用戶體驗這個標籤,用戶體驗這四個字俗到什麼程度?看過農夫山泉廣告沒?

helvetica當年也是爛大街啊

你說他好看么,好看的

你說他實用么,實用的

你說他經典么,經典的

你經得住滿大街全是helvetica么?經不住啊!

這世界上有沒有比helvetica更優雅跟好看更經得住用的字體?有的是啊!

Spotify和Airbnb以及最近很火的StartUp Podcast https://gimletmedia.com/show/startup/ 都用的是LINETO.COM家的LL Circular

而Medium以及Focus Lab給No Sidebar做的網站里用的都是GarageFonts, Inc.家的Freight


這兩個字體都比helvetica好看很多啊是不是,他們沒有成為像Helvetica一樣成為稱霸歷史的傳奇字體,是一件好事啊,因為真正好的東西,是沒有多少人知道的,反過來說,凡是所有人都已經知道的,它肯定不是最好的:)

扁平也是一樣的,十年前他是個小眾的先鋒的Sharp的設計風格,你用了你顯得與眾不同,因為十年前人人都在用擬物化,人人都在鑽研如何用photoshop畫一個巨逼真的甜甜圈圖標,此時你用簡單的幾何形狀四兩撥千斤,你會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十年後的今天,滿大街都是扁平化,你依舊覺得扁平是大趨勢,這就沒勁了。


Helvetica在80年代那麼火,到了21世紀出現了很多Anti-Helvetica的小組織和設計師們,他們認為這20年來,一個字體稱霸天下也太無聊了,為什麼不讓世界更具多樣性呢?


不喜歡全世界只有一個趨勢然後大家都跟著這一個趨勢盲目的follow :)

我認可扁平化設計的價值和意義,但我真不覺得現在使用扁平化設計風格是一件很值得自豪或很時髦的事。


很多設計師們都在努力做一些事情讓自己的作品不要那麼的「扁平化」


比如紐約一亞裔插畫師shawna-x.com曾經也有一些扁平化的作品,但是後來她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風格,色彩艷麗,更fresh,最近她與Adobe合作了一個叫White Sands的Project

風格是這樣的 Behance 亞裔設計師哦!!!!能夠被發達國家認可的亞裔設計師真的是很難做到的哦!!!

其實可以看到裡面仍然有flat的影子,不過一些色相跨度比較大的漸變元素在flat風格中是不那麼常見的,它更多的用於製造擬物化的金屬光澤,這是她自己做的一些探索和嘗試,目的是為了讓自己和那些畫純flat風的設計師區別開來,我比較欣賞她這種想要做不一樣的煙火的精神。

總之世界這麼大,為什麼我只能用一種風格呢~

老羅的這番話比較偏激,但我喜歡聽到不一樣的聲音。


至於扁平化的實施技術問題,唉~

以技術難易來做設計決策甚至產品決策,你今天看不到金字塔,看不到凡爾賽宮,看不到聖卡羅大教堂,所有建築都是又扁又平的大方塊,沒勁。


將扁平化的設計比作黑白電影本身是不合適的

首先扁平化與擬物化本身並非像黑白拍攝或電影相對於彩色電影那樣的被包含或者說進化的關係。先解釋下電影畫面色彩是由無聲黑白到有聲黑白再到有聲彩色,這樣的過渡是由於技術限制等多種原因導致的,從電影表現形式的進化來看,顯然有聲多彩的電影給人的觀感要好很多,但是現在也不乏有些特別的藝術電影會採用無聲或黑白的形式來表現,這都是由於實際需要,所選擇更加符合主題需要的手法。

但是扁平與擬物的視覺設計風格的區別並非如此,兩者並非完全對立,也非哪個更優於哪個,各有各的優缺點。

扁平化設計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三種藝術風格,它們是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the International Typographic Style,也被稱為瑞士平面設計風格),極簡主義和包豪斯風格。其中,國際主義平面設計風格被認為是自助建站最重要的來源,其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出現和流行被視為扁平化設計的起點。

而擬物化設計主要是指最早在移動端希望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將移動端內的設計元素生活化,模模擬實世界的實物紋理、光線,質感等,也就是通俗的擬物化設計。當新的理念、工具、應用程序出現時,擬物化設計可以幫助人們喚起熟悉感,減少使用的學習成本。模仿這一原則在我們身邊到處都有:比如一把看上去是木質的椅子,其實是用塑料做的。比如在移動端的設計中將設置做成立體的齒輪,電話就用老式的聽筒電話,按鈕就做的像生活中一樣有高光,有投影,有明顯的體積感,為的就是方便用戶上手,並把生活中使用實際物品的情感與習慣帶入移動設備的使用中。

因此這只是兩種不同的視覺設計風格而已,沒有說移動端的視覺設計用擬物化才是對的,用扁平化就是錯的這種絕對的觀點,更沒有所謂的「商業公司的大規模 UI 扁平化會徹底淪為一場歷史鬧劇」。

下面再說下為什麼近年來為什麼各大公司會轉向扁平化的設計風格。

首先,最重要的是可穿戴設備的顯示局限性,採用舊的擬物化的設計首先很難移植到各種不同場景下的穿戴設備上,比如Google Glass或者Apple Watch,可以想像把一個細節豐滿,質感優秀的的圖標縮小到那麼小的屏幕上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細節全部丟失,識別性也幾乎很難保證,再要保證整體都採用這種擬物的風格的化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考慮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一定得解決擬物化視覺效果的移植問題,為了解決這個蛋疼的事,扁平化視覺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其次,在表現內容上,扁平化相對於擬物化更加優秀。
移動端的非遊戲產品,更重要的是內容的呈現,視覺設計可以比作是內容的容器。扁平化的視覺風格相當於是一個無色中性的玻璃器皿,而擬物化的視覺風格卻更像是一個精美雕刻而成,充滿細節的質感容器,雖然精美,但可能喧賓奪主。

再次,在這個互聯網產品百花齊放的年代,想要每個開發者做到優秀精良的擬物化設計是非常困難的(註:我不是說扁平化就簡單,但是如果開發者有基本的審美至少可以保證扁平化的設計產品不會太糟糕,換句話說一般扁平的設計風格的下線比擬物化設計的下線要稍高),其實如果大家都採用扁平的視覺表現形式,就在無形中其實就降低了開發成本(主要指的是設計與開發實現成本)。

最後,我們看擬物化太久了,已經有些疲勞了。而且現在的主要用戶已經非常適應了移動端產品的使用,在使用的過程中,擬物化的降低成本的優勢已經不是那麼明顯了,所以綜合以上幾點採用扁平化的視覺設計顯然更加合理,更容易討好。

但再次強調,雖然扁平有很多優勢,但是身邊也有很多優質的堅持擬物化設計產品,比如蝦米的橫屏模式和鎚子的全線產品,都非常喜歡,我也是鎚子便簽的忠實用戶。所以還是上面所說的,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合不合適。

下面再補充說明下互聯網產品設計中其他設計的發展趨勢。
在設計一款互聯網產品的時候,其實都會先考慮整個產品的信息架構,交互方式,最後才是視覺設計。在這些年的進化中,信息架構與交互方式都是由複雜混亂轉變到清晰扁平的,這個才是黑白電影相對於彩色電影的區別。這個方向倒是很顯而易見的。

而且在研究過鎚子的各個具體模塊的產品後,鎚子的產品無論是信息架構還是交互邏輯都是扁平清晰的,只不過是視覺上採用了擬物的風格,所以雖然看起來有可能因為擬物的原因會給人帶來觀感上的一點時代偏離感,但是使用起來還是非常流暢順手的。

作為一個聽老羅語錄長大的理性錘粉,其實覺得羅老師完全沒必要去對他不是特別了解的領域發表這樣的言論,他有一個中國最頂尖的視覺設計師組成的最優秀的視覺設計團隊,做出來的產品也是一如既往的用心精緻,完全沒必要通過貶低扁平來抬高擬物,兩者並沒有高低貴賤只差,就是兩種不同的風格罷了。另外從堅果手機的發布會上其實已經看到了一些視覺設計上質感比重的改變,相信再後面Smartisan的迭代中,視覺設計風格會更加優秀成熟。

以上

———————————————————分割線—————————————————————

原文是黑白拍攝,我這裡以黑白電影舉例來說明,並不完全符合原文意思,但是我想表達的道理還是一樣的。感謝@lingxiao 提示。


就Android Apple和Windows三者來看,只有Windows算得上是真正的扁平化。Android和Apple從外觀上來說就不是完全扁平,邏輯和交互上更不是。大家都在扁平和物化之間積極尋找屬於自己的平衡點。

而老羅還在忙著站隊。


特別希望老羅能把ps、3dmax之類的軟體改造成擬物化的,IQ低於80的也能一看就懂


建議鎚子科技出一套好看的象形文字,我用的啥傑寶簡體字,簡直不能忍。另建議把電話圖標擬物成一條直線,現在出生的小孩都沒見過座機長啥樣,只見過手機啊。

-------------------------------
話說回來:
人類的進步難道不是來自於人類對事物不斷的抽象與簡化嗎?


不妨賭賭 Smartisan OS 啥時候改偏平風格


老羅的鎚子手機主打的就是設計,只有擬物化才能看到更多的設計在裡面。

但是他忘了一點,智能手機早期的擬物化是因為當時大家還不熟悉觸摸屏界面,所以要用擬物化去引導用戶,而到了如今壓根就不用去引導用戶他們也知道如何去操作了。並且如今每個APP的內容越來越多,用擬物化反而會讓用戶視覺疲勞。

其實他自己都不知道擬物化的作用是什麼,就是看到裡面有很多的設計就覺得好看,完全是感性地區思考問題,不理性地去為用戶考慮。

最後,說白了,目前也就老羅的鎚子手機還在擬物化,這不過是為了體現其差異性好讓消費者注意到這款手機而已。

他發布這篇文章也不過是為了更好地賣他的手機,還真以為他為設計行業考慮么


一個教英語的談UI...說的是發音要扁平化么?

對於UI,只想說幾句:
大公司搞標準,做出自己特色,但標準趨於大同,為的是對手的用戶遷移到自己平台成本不要太高,老羅初創時抱iOS大腿未果,結果被Apple一個急轉彎躲閃不及撞死南牆,至今執迷不悟,「淪為一場歷史鬧劇」的終歸是他自己。


當鎚子手機ui界面發布時老羅宣稱他是第一家icon去背景的設計,我看著比他更早的安卓4.0默默跪了


我們為何需要扁平化?或者說,我們為何需要將某些圖形做的更平、盡量簡化其中元素?
記憶中最早開始進行扁平化(當然是近幾年炒的比較熱的那個「扁平化」)操作系統探索的當屬巨硬ZUNE,拋開更早嘗試扁平化設計的平面設計師不說,開先河的巨硬最有資格解釋這個問題。

這是zune的專輯排列的界面,可以看出其中已經有了metro的影子。

印象中有一篇微軟現任CEO解釋為何windows要扁平化的訪談,應該是在知乎上看到的。
在文章中,微軟解釋其扁平化的意義時,提到了一般生活中的標誌牌。

如此圖,可以輕鬆的看出這個禁止吸煙的警示標誌是扁平化的設計風格,但其扁平化的設計風格並未影響我們理解它的實際意義。而相對於擬物化的標誌,這個扁平化的標誌用更少的元素表達了同樣的意思,可見扁平化不僅是一種簡單,而是凝練。微軟認為,隨著os的成熟以及人們對os的不斷熟悉,界面必將朝著扁平化發展,最終同上面所說的標誌一樣。

雖然扁平化的圖標單位元素所含有的信息量是擬物化圖標的數倍,但這種圖標是最凝練的圖標么?

最凝練的是 禁止吸煙 四個字

複習一下文字的起源:最開始人們通過圖畫來代替文字,後來便出現了象形文字,早期的象形文字元素很多,之後逐步簡化,最終一部分象形文字繼續發展成為中文這種比較複雜的鳥字,另一部分另闢蹊徑成了字母文字。
在這一進化過程之中,文字由原來的擬物化一路發展過來,最終成了沒有陰影、沒有色彩變化、沒有空間感的一種信息傳達工具,目前為止可以認為文字便是從擬物化到扁平化的這條線上扁平化一端的端點。當然,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文字也付出了相應的代價:不夠美觀,極高的學習成本、不同語言不通用等。而早期的象形文字雖然十分複雜,但辨識度比較高,某些象形文字即使是從未學過的現代人也能夠辨識,而更為複雜的石器時代的洞穴壁畫三歲小孩都知道畫的是啥。
為何會如此?
在文字出現的早期,一方面沒有統一的官方文字,一方面人類智商太低普遍不具備背好幾千個單詞的能力,而擬物化的文字簡單易懂,優勢自然顯現出來。而且隔壁煞筆村的王尼瑪和遠在非洲大陸的張尼瑪顯然都能大體看出來孫尼瑪那一堆是啥意思。
而隨著人類智力的發展,理性發育愈加成熟,文字便有原來的更感性更直觀逐漸理性化扁平化,最終發展為現在的高度理性化的文字。


再看碉堡了計算機操作系統發展史,你便可從中窺見與文字發展類似的軌跡,只是這個開頭比較詭異——最早的操作系統是完全扁平化的操作系統。

沒有陰影,沒有色彩,沒有空間,只有字!!!
所以今後誰再說扁平化是近幾年才出現的就是耍流氓!!!
就是耍流氓!!!
就是耍流氓!!!
就是耍流氓!!!

當然這種操作系統顯然具有文字所擁有的全部缺點,不夠直觀,專業名詞需要學習,等等等等,以至於非專業人士也就是用它打個字啥的,但不可否認其承載的高度凝練的信息。
而最後它被更擬物化的界面給滅了。

早期windows (沒找到麥金塔的圖)
即便麥金塔、windows等操作系統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開始了擬物化之路,然而它們卻仍舊有種濃重的扁平化色彩,原因便是受早期硬體能力的限制——顯示一個圖形所需的像素密度是顯示一個文字的n倍,因此對硬體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在此更體現出扁平化風格所帶來的凝練效果)
在此後慢慢的操作系統設計征程(即便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其他電子消費品),擬物化的程度幾乎和晶元製造的工藝水平一同增加,最終於二十一世紀初前十年達到頂峰。

以電腦為例

92年的windows3.

可以看到已經出現陰影和多種顏色,並強調立體感。

win95 微軟巔峰之作

相對此前,可以發現所有能按的鍵都向外突出,如右下角的確定鍵甚至用線條強調,以直觀的告訴使用者這個鍵可以按。即便是十分扁平的文件夾圖標,右側也有加粗線體現其空間感。再如左側internet圖標的精美地球。

windows xp 傳世之作

vista的毛玻璃以強調前後空間感,後來被某果當作賣點

win7 右下角十分有立體感的開始按鍵。

至此微軟家的擬物化之路便已結束,果家pc的os就不展出了。

在移動設備上,也能看到這樣的趨勢。以果家為例

這樣看不太清楚,以單個圖標為例

可見從ios1——6,向日葵愈加真實,且從ios5 ios6,所有圖標上都有一道明顯的明暗交界線。在最後的ios6,可以看到所有圖標後都有一個陰影,以表示其漂浮在桌面之上。
ios6代表著蘋果擬物化設計的極致,是擬物化設計的巔峰(相信無人質疑)。

好了,經過漫長的分析(扯犢子)過程,我們已經複習了主流操作系統的擬物化發展之路。神言,拋開用戶談設計都是耍流氓,下面需要簡單分析下用戶。
先從文字開始,早期文字用戶代表為
1.雷某,貴族,屬於社會上等人群,吃的好,喝的香,長得高,腦袋大,智商高(相對而言),學習起來新文字比較輕鬆,但因為記性不好還是只能看圖說話。這類人只佔百分之一。
2.羅某某,農民,吃的差,喝白開,又瘦又矮腦袋小,一番努力之後終於學會結繩記事了,學習能力比較低。這類人佔百分之九十九。

此時文字為象形文字,書寫麻煩但易辨識,於是雷某學會了,羅某某基本能看懂。

再說說os,早期用戶為:
1.極客比某·蓋某,智商頗高,精通文字指令,在美國這類人估計不到萬分之一?(沒數據,吹吹牛逼,求打臉)。
2.斯某某·喬某某和董某某,大學未畢業,一個是車床工人,一個是小企業小職員,文化水平不高,看文字指令蛋疼。年齡嘛,都已過中年,老大不小的了,已經過了學習的黃金時期此前均未用過類似的電子設備,無經驗可循。這類人占絕絕大多數。

os,pc都是消費品,面向用戶賺錢。一個用都不會用的東西自然沒人願意屌,而如何讓所有人都願意掏錢包買腦這種新玩應兒是此時各個饑渴難耐的電腦公司需要直接面對的問題。此時,擬物化所帶來的直觀 易辨識 低學習成本 的優勢十分明顯,為了讓喬某某和董某某都會用,一旦硬體達到有要求,為了讓諸多新(S)手(B)能輕鬆耍得溜,擬物化是必然趨勢。(正如同最初的文字一樣)。再來,相對於枯燥的文字指令界面,圖形界面美到爆了。
擬物化來說,革命性的概念有4:
1.桌面:將計算機複雜的系統以一個十分具體的「面」呈現給人們。
2.圖標:將計算機複雜的應用以一個具體的圖像呈現給人們
3.應用操作界面:將一個應用複雜的功能以多個具體圖像呈現給人們
4.點擊:現實與虛擬的紐帶,符合人的潛意識。
123取代了文字指令中難懂的抽象的界面,有如函數圖象之於函數(如此看來,數學中也有擬物化的應用,數形結合成為從高中老師到數學大咖慣用的手法)
4取代了原本的鍵盤鍵入,自此人們無需背誦繁雜的使用方法,點擊即可。

終於,在文字進化史和桌面圖標進化史中,我們找到了第一個共性,即擬物化之潮,二者有著相同的原因,相同的背景。
雖然文字之發展所涉及的諸多因素(文化、語言、政治等)與os的諸多因素(產品、消費、科技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至少二者目前所有的共性為其演化的推測提供了基本條件。

於是本人在此大膽猜測
一類承載信息的物件,最開始作為新興產物需要迎合諸多沒有經驗的適用人群的需求,會出現擬物的趨勢。然而在一段時間後,適用人群已基本熟悉,便開始朝著更凝練更高效的扁平化方向發展,這一趨勢將不斷持續直到達到一個合適的點。
隨後設計風格便在該點的左右波動,但基本以該點為基礎。而這一轉變的根本原因則是使用者經驗的積累,更廣義講,使用者的身份發生了變化。
這一簡化過程在工業設計的發展之路上可見一斑。自歐洲民主革命開始,個人的地位不斷上升,工業設計的受眾由原先的貴族變為大眾,自此設計風格巨變,直至包豪斯後現代設計風格基本奠定,此後雖興起追其簡單形式而拋棄功能的過度極簡主義,和諸多設計師在設計中加入更多人文元素和關懷而使其朝著更複雜的方向稍微挪動,但基本都在某一點處做幅度不大的波動。

再說文字,與早期文字使用者雷某和羅某某不同,後期文字使用者智力不斷增長,學習能力增強,且對文字的學習從孩童時期(學習能力甚強)便開始,因此便朝著扁平化的方向發展,並最終十分接近扁平化之極點(至於為何能達到極點,原因複雜,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字不僅是用來看的,還是用來寫的。一般圖標不會達到此極點多是因為受眾只是受眾而非創作者。)

而21世紀初十年過去後,消費市場的主力軍將有原來的60後70後轉至80後90後。而這一代,智力水平略有上升,更重要的是,他們從小便已經習慣了電子設備,並伴隨其長大,操作熟練度和此前所講的喬某某,董某某不是一個水平。這便是上面所說的轉變點,受眾發生了改變。

但在講扁平化之前,我們還要複習下擬物化的真正意義:
擬物化真的做到了它應該做到的那些事么?

繼續上一張ios6的圖
近來內心升起一種疑問,擬物化有沒有被高估?
在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諸多設計精美的擬物化圖標。按照擬物的準則,擬物化需要將圖標設計的更接近物體,以使人一看就知道畫的是什麼玩應。然而,如果這一目標達成了,為何我們還需要每個圖標下面的應用名稱?
換句話說,有沒有那個os設計師能做到即便不顯示應用名稱,也能讓用戶知道這個應用大體是幹啥的?
鎚子做了這件事,可惜只有鎚子做了。(所以說羅某某敢這麼甩開膀子大吹還是有點兒底氣的)

高貴的蘋果沒有做
屌爆的微軟沒有做
這就好比你說你有一件屌爆了的衝鋒衣能防水,但出門還是打著傘一樣。顯然目前圖標再擬物,也沒法擬到有讓大多數人只看圖標就知道功能的勇氣和境界。原因很簡單,擬物化僅限於實體,而對於抽象概念卻力不從心,並且極易使人誤解
有設計師能設計出一個代表「你」的圖標讓三歲小孩一看就明白么?
有設計師能設計出一個代表「應用」的圖標讓一個三歲小孩一看就明白么?
就拿現在常用的複製黏貼,也很難用擬物化圖標表達,總之我在手機上經常點錯。

顯然擬物化,或者說圖形,根本就不是萬用解決之路。
所以即便喬某某羅某某大力鼓吹,現有的所有os上的擬物化僅限於前面所說的最初桌面操作系統帶來的革命性概念1234,在描述複雜的功能和概念時雞肋到不忍直視。目前所有的操作系統都是在桌面這一大擬物環境下的各種微調大多數內容的描述依舊依靠文字這種最簡單最直白(對於已經學習過該文字的人來說,如不是如此,則是最不直觀的)最扁平的圖形來傳達給用戶
在此本吊可甩開膀子大聲說:其實os的擬物化水平在30年前就定下來的,而後只是不斷在該基礎上進行各種微調,目的是美觀,目的是博人眼球,在擬物化的精髓:直觀、低學習成本 上進展微乎其微。


再看看國家一級單口相聲演員羅永浩是如何描述(意淫)他的二十一世紀圖景
(開啟噴子模式,諸位輕打臉)

只是一個不懂人機交互的工業設計師湊巧接了一個天才企業家的班之後,騎在一匹比馬大得多的瀕危駱駝的背上瞎雞巴胡鬧,和由此引發的愚夫愚婦的階段性盲從抽瘋而已。

錯哉錯哉,目前各位時常談起的擬物化和扁平化,不能說是馬與駱駝的關係,而是同一匹馬上偏左騎和偏右騎的問題
正如我所言,只要有桌面操作系統帶來的革命性概念1234,就是在同一匹馬上。
那有沒有在駱駝上的os呢?語音助手可以看作這類os的前身。
然而無數人還是有信心讓這頭駱駝的數量和馬一樣多的,雖然現在仍舊是瀕危物種。

跟黑白拍攝一樣,扁平化是一種非常有個性同時也是表現手法嚴重受限制的獨特形式

翻譯一下羅永浩這句話:扁平化你娘的讓設計師不能一年換一個外觀或做大改動以不斷吸引用戶眼光,不這樣勞資怎麼騙錢?
扁平化沒有使設計手法受到限制。以字這種最扁平化的設計為例,說有成百上千種沒有空間感的英文字體不為過吧(剛剛數了下wps,有90+種英文字體),且這些字體基本上都是在過去一個世紀發展出來的。

另外海派清口大師羅某某既然扯到了藝術,那我也想扯扯。藝術節的扁平化浪潮更早,自印象派便
開始。自印象派起,全世界的主流藝術風格都朝著抽象、符號化的方向發展,直至今日。

現在畢加索的畫可比你鎚子手機值錢多了,這個問題怎麼解羅先生?

回歸正題,os界面的發展歷史。
其實經本屌一分析,諸位同意我觀點的看官已經心裡大體有數,擬物化——扁平化的橫軸上,我所說的那個最適點其實早在桌面操作系統定型時就已經確定了一個存在的範圍。現在,這個點正在十分緩慢的向某一側移動一丁丁點兒距離以達到最終成熟形態,而這一過程被諸多媒體炒得已經糊了,好像是天底下碉堡了的大事,甚至被看作堪比當年由文字指令操作界面到桌面操作界面的大變革。

事情從2012年10月說起,那一天雷德蒙德市的某沉睡多年的巨頭在做了十數年的擬物化努力後忽然宣布不幹了,並告訴世界:擬物化是扯淡,扁平化是王道,勞資牛逼要先走一步了,諸位想跟的跟,不想跟的不跟。

2013年6月,位於舊金山的某家成熟的商業公司推出一款移動端操作系統,並隨後在其PC端也逐步實現了扁平化,表示跟隨上一位大哥,但是改動相對保守。

2014年10月,位於矽谷的另一家帶有社會主義思想的互聯網公司推出了一款操作系統,表示緊跟上兩位大哥,改動幅度介於上兩位大哥之間。

我不認為三巨頭會一個接一個犯錯,如果是因保守不變兒犯錯,我信,而在做出改變的時候犯錯,我一百個不信。


扁平化土壤早在2010年甚至更早便已成熟,為何直至2012年後,扁平化風潮在真正掛起來。

大家知道,有種東西叫慣性。狹義上講這個觀念由某位英格蘭學術流氓創立,但在廣義上這個概念早已滲透到各種體制、經濟、文化等等等等上。因為這個玩意,古羅馬帝國被滅了,天朝被欺負,德國開了站,蘇聯解了體,後來也正是因為這樣諾基亞粉身碎骨,微軟在移動端真的很軟,智能手機現在還是那麼個卵樣,以及擬物化風潮竟然一直持續到了2012年(個人認為,windows8的扁平化風格,早在2009年時即已確定,而微軟對該風格的探索估計更早。)
可以很清楚的發現,2009年微軟已經開始轉舵,只是因為win8是PC級的操作系統,且涉及諸多功能上的革新,工程浩大,於是2012年才出現。(這方面微軟之所以轉舵如此迅速,是因為其移動端市場已報廢,PC端創新略顯疲軟,需要新噱頭,但把這種原因看作其轉舵的原因必然是耍流氓)
在09年至12年,是擬物化狂魔喬某某帶動整個業(主要是還處於抄襲狂魔狀態的某卓)繼續在擬物化的深坑中漸行漸遠(或者其心中已有了將界面壓扁的藍圖?)。相對微軟,某果如日中天,缺少此前所講的條件)
果其不然,喬某某仙去後一年ios就被扁了,再過一年mac os也被扁了。可以推測,喬某某的偏執可能讓蘋果的扁平化嘗試推遲了2年。(好的是諸位看到了擬物化的究極體ios6,壞的是蘋果扁平化遇到了極大阻力)。
谷歌在此時期設計尚未成熟,不做考慮(丑到沒朋友,android4.0 2011年才發布,你讓我扯個犢子?)

對於普羅大眾,在win8發布之前,估計鮮有人會覺得界面還能這樣畫成這樣(總之我是不知道,周圍人也都不知道,2012年前鮮見涉及扁平圖標的討論,即使噴的都少有。)。
由此可見慣性之大。

這正好解釋了為何有人會錯認為擬物化是正統,扁平化是歧路。
慣性
慣性
慣性
(事實證明很多好的設計是在經過漫長的低調準備後忽然蹦出來的:圖形操作界面,初代iphone,初代ipad)

此時,鑒於諸多人對扁平化這一詞語的誤解以至於沒能了解其真正的含義,在此從最基本的定義開始

扁平化的概念最核心的地方就是:去掉冗餘的裝飾效果,意思是去掉多餘的透視,紋理,漸變等等能做出3D效果的元素。讓「信息」本身重新作為核心被凸顯出來。並且在設計元素上強調抽象、極簡、符號化。

而許多人的看法是

「扁平」對應相反的概念是「立體」!

顯然,扁平化是由 flat design (flat:平的; 單調的; 不景氣的; 乾脆的)直譯而來,而flat design 本身就是一個充滿爭議的名字,可以說,扁平化所表示的概念到現在都沒有一個公認的名字,這就是諸多誤解的來源。

而在我看來,flat design 概念的重視,並非意味著科技界在耍潮流。恰恰相反,flat design的興起是擁有一般屏幕的電子設備的界面設計、交互設計走向成熟的標誌。
os已不再是令使用者一頭霧水的新鮮事物。


正如文字一步步由象形文字扁平化走向成熟,設計也是如此,扁平化是任何一個東西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現代主義本身就是扁平化的體現。


關於未來:

虛擬現實我早就想說了,但是想放到最後說。在經歷了漫長的太監之後我終於說到了最後,虛擬現實它會怎樣?
逆轉扁平化的潮流?
讓我開一下腦洞

2030年,華盛頓DC,17:13

「 Mark先生, 能否向我們透露國會對最新的電子消費品法案的態度?」
「Mark先生,你作為代表總統先生主推這一法案的人,是否受到了來自矽谷科技公司的壓力?總統先生呢?這一法案是會對總統的連任造成影響?」
「Mark先生——」
「事實上——」剛出國會大門即被諸多記者團團圍住的我做出讓他們消停下來的手勢「事實上大家都一致認為近十到二十年來各界著力開發的諸多技術需要受到法律的制約——這點我在昨晚的採訪中已經講過了——就好比我們要限制手槍、核彈和老鼠藥的使用一樣。」
我的助手與保鏢終於友好的在人群之中開始一條路來,我扶了扶我的google glass。三分鐘後我會收到總統先生的簡訊,矽谷的掌權者們還想和我與總統見一面。google glass已經沒有十多年前那麼受排斥了——雖然他一直都不好看。現在全美百分之99的企業已將google glass視作每個職員的標配,顯然它作為生產力工具遠比電子消費品更有前途。
「並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眼鏡這種鳥玩意。」我自言自語道。
進入我的特斯拉內,google glass自動與車載系統對接,一個小型的信息出現在我眼前,它已經被諸多媒體關於新法案的評論擠爆,在過去的一個月一直如此。
對人工智慧的限制
對虛擬現實的限制
看來法律要乾的活兒只會越來越多。

說到信息牆,十幾年前還只是漫威電影里外星人變異人和土豪的耍帥工具——而且還是特效做的,現在不會用估計會找不到好工作。走進任何一個企業的辦公室,你已很難在桌面上找到電腦屏幕——當然,也有少數尚未退役,你會看到員工在獃獃的注視著不遠處的空氣,在他們的視角里,哪裡便會有一面信息牆。
想起上世紀八十年代,micros office革新了整個世界的辦公方式,當時很難想像它會在二十一世紀它幹了同樣的事。現在想來,當第一批虛擬現實設備在微軟的發布會上亮相時,未來就已成定局。那是一個極度扁平化的世界,它是真正意義上的二維,這棟虛擬化的牆以及裡面承載的信息永遠不需要多立體。對於信息的承載物,人們總是希望越薄越好,從紙到屏幕。
看完諸多媒體令人頭大的報道,我不得不說陰謀論依舊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梗。但畢竟這是一個科技水平已完虐1984的時代,事事都要小心。不久前,一部限制政府對衛星、監控器的使用權的法案剛剛通過,然而這場戰爭遠遠沒有結束的跡象。一切來的太快,我們要管理3D印表機、無人機、人工智慧和未來十年可能出現的任何玩意,人類玩的越來越大——意思是越來越會作死了。

說起這次的法案,對於人工智慧只是做了一些保守的(也是並沒有什麼卵用的)規定,真正引起爭論的是有關設計風格的那些規定。總有些人認為政府不該管太多事,也總有些人認為政府應該管管某些事,這一次,我選擇後者。
在燈塔國,這個人口素質極高的國家,僅紐約州在去年就新出現將近一千例維納斯綜合征。說起這個該死的維納斯,3年前還只是一堆代碼,為了這件事我時常當眾詛咒矽谷和華爾街。

「……維納斯公司的那幫見錢眼開的王八蛋早該送監獄……」扎克伯格不耐煩的說,這幾個月他的心情顯然不夠好。facebook一項最新的項目顯然會因該法案而叫停,當然不止其一家,座在我面前的幾個大佬的公司都會深受影響。
「也就是說將來我只能對著3D動畫版的老婆吐露心扉了?」說話的是布魯斯·楊,來自新晉社交大亨,憑藉3D視頻聊天兩年內達到facebook市值的三分之一,它和sony公司合作推出的3D攝像機幾乎成了家庭必備硬體,未來鐵定會進軍影視圈。
「這是該法案的難點之一,我們的本意是不想涉及3D視頻聊天和有關它的一系列新產品,這事兒得放眼未來。」總統說,「眾所周知人面對電子產品時的自制力能逐代提升,因為教育、法律等等——這是社會的努力。」
「沒錯,我十九歲才把遊戲玩膩,但我兒子十歲就不再想碰那些玩意。」我接下話茬。
「事實上從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觀點看,這倒像是一次種族清洗——自制力差的得上精神病在醫院裡自生自滅,自制力好的反倒越來越聰明。」APLE的CEO唐說道。唐爺來自中國,是喬布斯式的人物:趁蘋果這個龐然大物沒有在舊時代陷得更深就將其拉扯出來,保住了世界第一公司的市值。
「然而我們不該把全人類都清了。」佩奇說道。google是最先開始探尋虛擬現實的企業之一,但在此事上卻出奇的冷靜。不過畢竟Alphabet的業務已經鞭及科技各個先鋒領域,砍掉虛擬現實還是照樣能在未來賺個衣缽滿體。

維納斯公司,最初經營色情網站,2022年推出3D毛片業務。最初的毛片可謂慘不忍睹,但沒想到越做越好,3年後上市,將成噸的美金砸在技術研發上。2026年,阿伯丁911接到報案,報案者稱鄰居家有惡臭。警察進屋後發現有三具赤裸屍體,他們都戴著微軟最新的Hololens,隨後調查表明設備最後使用的應用便是維納斯.exe。

未完待更

原本想自己分析下軟家谷家果家各自圖形界面,但發現答案已過於臃腫且對回答問題沒什麼幫助,遂刪。
在此只提及一點個人看法:
反對一些人的觀點,即目前android比ios更扁平,實際上恰恰相反。
在ios的圖標沒有找到陰影(只有由上到下的明暗變化),而android中則有諸多明暗變化以強調其空間感:如反折的日曆,橫折的地球,新聞與天氣右下角的折角——在很多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兩至三層的空間關係,這些都無疑是谷歌在對圖標的空間感進行強化。十分贊同一名知友最另一問題中的說法:二次元上的三次元之舞。
PS:知乎設計日報中有許多關於material design的精闢分析


就扁平和擬物而言沒有誰對誰錯,只是一個時代的需求而已。這個需求可能來至於大眾審美的轉變、時代文化潮流需求的轉變或是一個偉大的設計師偏執最求的結果etc…就GUI的本質而言就是快速易懂的傳遞信息,美只是錦上添花的東西。回顧互聯網歷史你會發現最早以前的操作界面是那麼的「醜陋」,mac os也不例外…(好像有點跑題,拉回!)我舉個例子吧,我個人覺得關於擬物和扁平其實完全可以拿漢字的歷史來做比較,忽略前面各種朝代的字形,拿近現代的繁體和簡體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能說出繁體和簡體到底哪個好嗎?時代需求的產物而已…
關於老羅的言論我不做過多評價,他又不是專業的設計師,而且那套理論估計也是手下的設計師和他「侃」出來的…
手機打字,如果不易閱讀還望見諒…


設計語言中扁平與擬物只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與扁平對應的是立體,而不是擬物)。針對不同的目標用戶有不同的效果而已。當你所做的產品是一個全新的事物時擬物能給人直覺上的選擇,相當於提供一個學習成本很低的界面,因為這之前已經有實物在你頭腦中了。但是當你所做的產品信息量大到一定程度時,擬物已經很難表達出一個簡單易懂的交互界面的時候扁平化可以清晰表達一些邏輯關係。
其實一個很簡單的方式就是留心生活中的實物產品你就會明白

你要做一個學吉他或者播放器的界面,擬物是最好的表現方式,因為本身功能簡單,這樣用戶看一眼就能了解主要功能。

如果你要做的產品有這麼複雜的功能時,擬物就是作死啊!

所以你見到的大型軟體界面都是扁平成這個卵樣的。(羅永浩所指出的,很多設計師和產品經理為了追隨潮流審美全局扁平真的是大!錯!特!錯!)

...................應該有條分割線才會收穫許多贊......................

當然再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很少有純粹的扁平與擬物化的設計,這兩種方式很多時候是並存的。只有更合適產品的表達方式,沒有絕對正確的!(手機敲太累了,不舉例了,各位要學會自己分析)

接下來回答為什麼功能上說全局扁平化是錯誤的
回顧科技發展的歷史會發現,所有的技術都是從小眾到大眾普及的發展過程,都是從晦澀難懂
慢慢發展到簡單易懂的過程。因為大眾需要的一定是學習成本最低的產品,這才是符合人性的設計。

(各位不用糾結於windows一時的扁平化,那只是為了配合多終端平滑過渡的一個折中選擇)
從DOS到Windows這不是顯而易見的擬物過程嗎!如果還是無法理解,我可以給你舉個更好吃的栗子……

這是微軟的HoloLens,如果想要走入千家萬戶,他的操作方式和界面一定是偏向擬物設計的。

貌似不用再多說了吧
科技進步的終極目標只是為了解決一個根本問題
就是「懶」!
扁平與立體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擬物,只有擬物才會容易讓人聯想起自己記憶里的東西,免去學習成本。

「扁平」對應相反的概念是「立體」!
「扁平」對應相反的概念是「立體」!

「扁平」對應相反的概念是「立體」!
……
「擬物」對應的是「抽象圖形」!

這有什麼好辯的。
現在的設計師一提UI就扁平,對他們來說扁平就是:漸變,直角色塊,反白的icon,這尼瑪是扁平三寶嗎?
老羅所說的是現在的公司及設計師都是流於形式,忽視內在邏輯,以為UI就是為了在視覺上吸引用戶而已。我是個設計,我當然知道視覺對人的吸引有多重要,但是我也知道設計最根本的還是要符合用戶的直覺邏輯。不管視覺上你是扁平還是立體,要符合用戶直覺邏輯最終還是要擬物的,因為用戶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除了面對各種屏幕最終還是要生活在現實世界裡的。

看看ios8里下方的四個圖標,你怎麼扁平還是擬物的, @孫若文 你說呢?


同意上面的意見,扁平化可以在輸出必要信息的同時,減少不必要信息的輸出,給大腦減負,尤其是面對一堆圖標或按鈕的時候。

同樣,微軟雅黑就比宋體或仿宋減少了筆畫的裝飾,看起來比較不累。哥特式英文字體比較坑人。

個人預測:界面中可以交互的圖標或按鈕是發展的方向,以後的圖標可以輸出更多信息。如鎚子的各種互動的動畫,微軟磁貼圖標(還是太複雜,輸出了過多信息),手機鎖屏時搖動手機可以看到背景的隨動。


羅老師,別這樣


百家爭鳴是健康的,獨尊儒術是不正常的。

扁平化在當前來說是一種潮流,潮起必有潮落,但扁平化的設計理念應該會對後世產生一定影響。


大量無腦噴有什麼可頂的,知乎真成了百度百科天涯天涯豆瓣集合體了么


扁平化的優勢:

  1. 成本低,扁平化圖標製作速度快,需要的美術人員的素質水平(對普遍意義而言)比擬物化要低。

  2. 外形簡單,通過顏色和形狀識別速度快

  3. 外觀包含信息少,不易大腦產生視覺疲勞(反正就這麼個破東西沒什麼可看的,是吧)

扁平化的劣勢:

  1. 美術人員水平不夠,很容易畫的難看,例如:10.10的Finder圖標跟國際臉差不多

  2. OSX操作系統里有很多各種各樣功能複雜的圖標,這和iOS是不同的,不是所有的圖標都能扁平化

  3. 扁平化不能發揮Retina顯示屏的優勢

擬物化的優勢:

  1. 圖標美觀大方,充分發揮Retina屏幕優勢,這一點上,我認為老羅是正確的

  2. 什麼圖標什麼用處作用十分明顯,而且在界面操作上和實物靠攏,學習成本低

擬物化的劣勢:

  1. 繪製成本高

  2. 識別慢

  3. 圖標信息量大,容易審美疲勞

人總是要刷點存在感,老喬走了,他們就把老喬留下的屋子重新粉刷了一遍
個人對扁平化完全不感冒,甚至試過把OS X系統圖標通通換掉過


老羅這幾年很認真地做了一番事業,也確實很成功。
但是老羅的行為離他所標榜的工匠精神永遠都隔著一個鬧劇。

微軟的扁平化設計曾經讓很多人為之一振,不需要講metro ui,用的人就能感知到:這裡面有一個新的,直擊人心的設計理念。(我本人當初確實被wp7震憾到了)
老羅要是不說相聲,他那個手機單獨扔到市場上,不告訴大家是老羅出品,能震憾人心嗎?
新的理念,能夠在產品層面引起相當多的人的共鳴,然後吸引到競爭對手模仿,這就是改變世界,老羅竟然說這是鬧劇!
他就是被鬧劇思維給圈住了,天天說相聲,和人撕逼,出不來。
微軟扁平化設計的"醜陋"確實嚇唬住了一批普通人,但是蘋果和谷歌都不傻,他們都知道設計趨勢為什麼要變,設計趨勢的變化是人本身變化的反映:人是越來越懶的。

老羅也就玩個情懷,講個"完美"、"極致",他的事業,大抵和傳統行業在一省一市的成功差不多,只不過名聲傳播更廣而已,離it巨頭們的境界差太遠。
幾年前在知乎有人問老羅為什麼說手機不應該超過5寸,我的答案是:老羅肯定要做大屏手機!
後來果不其然。


老是有人說,扁平化才是現在的潮流,我個人對此不置可否。只能說,扁平化和擬物化這兩者各有各的好處,要從歷史演進和硬體發展聯繫起來看。

羅胖子大家都知道,從新東方開始就喜歡吹牛,反應到做手機上面就是吹噓自己是東半球最好用的手機,結果大家都知道。

牛人和強大的團隊不會在乎這種虛名。喬布斯帶領下的蘋果引領了擬物化的潮流,而微軟、蘋果這些巨頭同樣選擇了扁平化,只有不明就裡的外行才會在名詞上一爭逼格的高下,似乎這樣才能體現出自己的與眾不同。

逼格高不高我覺得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戶覺得好用,才是最關鍵的。


同意,扁平化遲早要被拋棄,太難看,要求硬體性能太低,不拋棄還怎麼賣手機?


推薦閱讀:

Instagram for Android 的使用體驗怎麼樣?
學交互設計專業科班出身的優勢在哪裡?
哪些產品用戶體驗很差,而我們卻不得不用?

TAG:工業設計 | 用戶體驗 | 交互設計 | 用戶界面設計 | 視覺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