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富士發布的相機X-Pro2?

富士剛剛發布了無反新旗艦--X-Pro2,請問從這款相機的各項配置來看,值得10999的售價嗎?


最近看ET和王健關於富士的口水戰,覺得蠻槽心的。

作為自己第一台數碼相機的品牌,我還是蠻喜歡富士。富士生產膠捲成名,情懷這個詞是逃不過了,器材黨懂的自然懂,只可惜時至今日情懷兩字廉價而招嫌。

我很久沒有富士器材,僅僅發表一下對xpro2的直覺感受。我其實對這款器材還是蠻喜歡的,雖然價格是大伙兒吐槽的點,但價格從來不是富士器材的致命傷,畢竟pro1目前3000+還被嫌棄呢。真想要,最後一定買的起。

我是摸過pro1的人,當時被那略碩大的身軀和親眼見所見才知丑的斜肩留下不好印象,上手之後塑料感強烈,和x100系列一樣覺得上手一輕,這和徠卡的區別還是蠻大的。

但xpro1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對焦的奇慢。對焦,大概是我不待見富士微單的一個重要因素。帶著這個偏見,直到我試用了同事的xt10,才讓我改觀——哇,富士原來對焦還不錯喲!而那時,我確實燃起了整一台xt1的衝動,還騷動了很長時間,所以我絕對相信xpro2的對焦不會讓人失望。但對焦速度純粹個人感覺,我最快的對焦器材大概是810和em52吧。

xpro2將pro1的短板修復——這絕對是一部分人購買此機的充份理由。忽略價格吧,價格是條時間曲線,趨勢永遠向下,但一台合格和優秀的相機使用價值,五年到十年甚至一輩子,都是不會往下跌的。那買富士,純粹是為了裝boy嗎???我其實蠻煩動輒說人用某機就是裝的言論,哪怕是作為一種工具,也不能說只能用不能「賞」,你越喜歡它不就讓「用的越好」的概率增加?如果喜歡旁軸那種取景狀態,這台相機我認為會滿足你。徠卡當然好,但徠卡重啊,手動對焦啊,有些人並不喜歡啊?但我相信有些人就是喜歡取景器取景,就是喜歡光學取景器,這家還光電混合的,只此一家,就沖這個值得不?我覺得值。

迷戀全幅不應該苛責。誇大富士色彩和xtran的高感也不可取。但富士相機出品的照片,我看過很多,真的不錯,真的正。這個時代的浮躁導致了許多對性能過度的執著,我曾經作為一個偏執器材黨嘗試去體會高價相機那部分溢出價值,事實上,需要到的高感有多少像素有多少,到最後可能只是自己心底偏執的一種滿足。所以畫質上,理智上說,pro2確實不夠索尼大法a系列好,但也足夠好。這部分合格了,相信就可以看看其他環節。

富士在短時間內生產出全系列的鏡頭,這種鏡頭的研發能力,我覺得是十分牛的。而且富士龍鏡頭顏值確實高啊,用戶愉悅度十足,又一次提到,這個不能忽略。xpro2的2400萬像素估計能全面發揮這系列鏡頭的實力,沒遺憾了,不要祈求apsc的3600了,這台機估計是x系列未來一定時間內的畫質瓶頸。

當我進出很多相機,而手上的器材越來越多後,我陷入反思。依然難忘第一台d90買到手的興奮,和很長一段時間一機一鏡狀態的純粹。大家現在撕的相機很多都是很好的,值得你用個至少五年的相機。而我如果可以重新選,或者就來一套富士x系列就好了。旁軸取景,某程度上確實有老派攝影的優雅,同時又可以高速對焦,它給了你徠卡的范又有了現代相機的快,能說不好嗎?

至於富士,我覺得是家願意聽顧客反饋的廠家。沒有一意孤行,私以為,他們是願意去為顧客去設計的,雖然很多時候也可理解為妥協。多次厚道的固件升級也可體現。

綜上廢話。xpro2,是2016一台合格的微單,價格泡沫可以擠掉,機身輕便對焦快畫質好外加旁軸范,如果喜歡,值得入。


看到有人用了DP的圖,我也去看了下,不太會玩,英文也不太懂,參數好像也沒法調到一樣,富士是ISO200起跳。僅供參考,反正我挺喜歡富士的,塗抹現象好像的確有,但是畫質還是不錯的。


富士做得好的地方就是懂得怎樣哄攝影師開心,特別是對膠片有感情的攝影師……雖然機器是落後了,但是還是很高興見到一個不一樣廠商在做不一樣的相機,富士就是死守apsc,總會有自己的市場,況且國外富士粉還是相當多的

雖然大法默秒全,但是如果都是大法那樣風格的機器也沒啥意思了不是么,有空去商場上手試試,就心中有數了

給個比喻,MacBook 和普通pc,即使pc在價格性能上占絕對優勢,MacBook 永遠都有自己的市場,他們並沒有誰更好的說法,只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罷了


其實富士有些想法本身還是值得鼓勵的,但只能說我們當初其實都不夠了解這個市場……

富士的想法其實很單純,認認真真把APSC做成一個系統。不像其他廠商那樣把apsc作為全幅暫時搞不定的權宜之計,而是從一開始就圍繞apsc做設計。機身的設計,鏡頭的光學結構都是匹配的。所以現在富士建起了最全的apsc鏡頭群,比佳能尼康索尼的全幅鏡頭群都不差多少。這樣的一種精神其實是很難得的。

那麼純APSC系統的優勢在哪裡呢?理論上說,apsc晶元的成本應該比全幅低一些,鏡頭的體積可以做的小一些。相比M43,在虛化上有一定優勢,可以說是在虛化,高感和體積重量之間的一種平衡。也正是這種平衡讓富士建起了完整的2.8大三元鏡頭群,而索尼那邊一直難產……

但是這樣就夠了嗎?但富士輸在了兩個方面。第一個當然就是轉接的市場,因為我說過,攝影師終究是頑固的。要讓用慣了全幅的人接受apsc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存在,這是很難的。因為索尼是全幅,這意味著換門的時候很多鏡頭不用換。所以很多人天然的選擇了索尼而不是富士。我們本來都以為轉接只是一個很有限的市場,但現在看來這個市場其實是被大大低估了。索尼FE研發進度慢,但愣是靠著轉接撐住了,而富士雖然出了一堆鏡頭,但還是經常被吐槽不是全幅……

第二個問題就是富士自身先天不足。沒有自己的cmos生產線,又非要搞什麼xtrans,結果感測器技術嚴重受制於人。正好又碰上索尼大爆發一桶江山,結果買到的cmos性能比不上人家,價格也沒辦法降下來,APSC理論上的優勢就沒有了。微單跟單反可不一樣,單反cmos只管成像,機身性能和cmos基本沒啥關係。但微單機身的性能幾乎全部取決於cmos,對焦速度,連拍速度,實時取景這些,沒有好的cmos都是空話(所以尼康和賓得都不敢做apsc的微單,做了就是挖個坑自己跳)。另外富士做相機還是缺乏一些現在的關鍵技術,比如閃光一直被人吐槽。那個富士引以為傲的混合取景器有一個致命缺陷,是放大率只能做到0.6左右,EVF性能也比不上索尼(人家那麼多年家電不是白做的)。最後富士在這場市場的競爭中就節節敗退,銷量上不去,價格降不下來,換門的成本遠高於索尼,那就更沒人買了。

這樣一來,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做出來的xpro2,最終和索尼a7m2同樣價格,同樣像素,索尼是全幅,相位對焦點多(而且富士這次終於不吹自己是「業界最快」自動對焦了,估計速度也比較慢),低感畫質好至少一檔。帶翻轉屏,還有五軸防抖,轉接相位自動對焦(佳能,尼康,萊卡M也在開發中)……為什麼要買這玩意呢?就為了情懷?實在是有點可笑。

說實話,前兩年碰到不是很專業的朋友要我推薦相機的時候,我還是很願意推薦富士的系統的(主要是X-E系列)。彼時我覺得富士作為apsc,是虛化能力和機身體積的平衡,價錢比那時候的全幅便宜,鏡頭群也全,入門直出方便,升級空間也大……但是只能說索尼這兩年積累的優勢實在太大了,現在下有a6000,上有a7m2,都是性能和價格兩方面完爆對手的產品。家電廠刷機身一直被人吐槽,但現在看來富士和佳能這種擠牙膏作風似乎真的應該被淘汰了……

最後我想說的是,這兩年的索尼,真的是在主動迎合用戶的需求做產品。雖然也有單電半透這種現在看起來莫名其妙的東西,但每一款產品發布後,都能從用戶的反饋中找到真正有前途的方向,並且及時做出調整。而其他廠商呢?都是自己假想一個市場,做出產品來等著用戶,就算沒人買賬,也只是想著「總會有識貨的人來買的……」這種思路固然能吸引到一些死忠,但在攝影普及化的大勢上被完敗幾乎是一定的……


試著拍了幾張

對焦比一代好了不止一檔,速度快了非常多
機內濾鏡還是很討喜,色彩非常好,基本直出就好看。
操作邏輯很好,比Pen-f要好,之前習慣了X系列,用起來很順手。
富士龍鏡頭我覺得是頂尖鏡頭水平。

如果作為一個4k-5k的機子,我如果不想帶著單反出去,我會選擇這個機子,但是現在價錢我有病啊。
價格幾乎一樣,但是A7系列是可以當做主力機用的,而xpro2是不可能被當做一台表現全面的機子來使用。A7能做xpro2的一切,但反之不行。
我也不是天天去拍人像風景,我可能更喜歡帶Xpro2出去,想像一下,挑個北方的好天氣,或者南方的天氣,可能是四川的火鍋店前,可能是北京的衚衕里,拍一些自己的小心思,你不用帶著體積龐大的鏡頭們,也不用選擇挑戰眼力的手動鏡頭,相機自己動給你後期,帶著這個體積的一台機子出門不是很愜意么。

不過考慮價格,情懷就現在旁邊等等吧。

前幾天在玩A7r2和X-pro2,索尼的機子基本已經不想碰了,富士玩起來越來越喜歡,原因沒有其他的,畢竟需要壓榨感測器潛力的時候屬於少數,更多時候我就是想拍張照片,不管索尼感測器多高,但是出來的照片就是不好看,富士顏色就是好看,怎麼拍都好看的那種。

富士用幾個波輪就涵蓋了A,P,M幾個檔,比Pen-f那種單獨設立出檔位波輪的相機逼格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這才是賣情懷。

富士的價格確實是個問題,但是不能因此否定這個台好相機,她真的想讓你拿起來去拍些東西,如果這台機子算上鏡頭可以在7000左右,絕對是值得推薦的,已經路人轉粉了。

PS.富士傳輸照片的App實在是做的有點Low。

再更新一次

如果你沒摸過全幅,對全幅還有一絲心癢,抱著「買個入門全幅不如買C幅旗艦」的想法,那千萬別買。這種結果就兩個:
1.跳腳罵娘。發現本來能咬咬牙買D810的價格,居然買了個C幅,心裡始終邁不過去這個坎。
2.成為極端的富強。心裡還是不平衡,但不能承受自己白花錢了,於是每天說服自己相機有多好,無視缺陷。我也是富強,我的第一個相機是X100,但我是個溫和的富強。我最怕極端的富強,戰鬥力和索尼精神股東差不多。

如果你擼完了全幅,想有個備機,也大概知道相機是怎麼回事兒了,是c幅還是m43都有了自己判斷,那也不用了我多說啥了。


作為老法師的我在去年同時擁有過感動1ds2 xt1 xpro1,放下感動鏡頭群大三元不表,腹肌的18 35 56我一一說下。15年年底,趁著媳婦產假快休完之前我們準備一起去土耳其旅遊放鬆下,相機的選擇上有好幾個方案。1.1ds2配小痰盂。

2.5d3配24-70 70-200。

3.xpro1掛18 xt1掛小八枚、56備用。

最後的選擇還是腹肌雙修。這兩機器正好可以一起放進白金漢的小包。上個出門隨身物合影

土雞國回來後,看著當時富士雙雄拍出來的照片,直出的色彩經過簡單拉拉曲線簡直美翻了!幾乎所有出彩的片子都是fuji原廠頭拍攝。

(leica老鏡見光死的特點暫且不表,後面會說。)首先說說18f2 ,購買此鏡的時候,網路上沒有什麼相關測評,其實是我沒看。。。購買理由就是這頭夠廣夠小夠輕,掛機掃街王道!所以入了此鏡。後期富士滅門的時候買家老揪著這頭這曲線差。。那解析度不高來砍我價,對付這樣的買家我也只有默默的拿出卡帕多奇亞熱氣球照片以及愛買買不買哥屋恩來對付他了

附上忘我拍攝人機一體的浪照

在熱氣球狹小空間里,fuji機身小巧鏡頭輕便的優勢簡直讓人感動到流淚,雙機一個18一個35。。不用換鏡頭。。爽歪歪。。。看著同團的阿姨大叔拿著全畫幅單反經常裝逼樣扭動脖子。。我默默的移開了視線。。誰叫我是個嘴欠的人呢。。真想上去補兩槍啊啊。。哈哈哈哈哈。。。。
拍攝中沒有多少機會放大到數毛,也就是wifi卡傳到iphone里snapseed調整下就上傳xx圈了。。或者airdrop傳給周圍人分享下。。這apsc對於我這種普通用家相當夠用了。再然後時間到了2016年,我入了每個攝影愛好者繞不過的徠卡m

上手發現。。這tm是相機么!!

這拍的什麼鬼!!一定是老鏡的問題!!怒入a7試鏡!!

wtf!!騷尼tm轉接好用多了!!上了福倫達的微距環都能拍靜物了!!!白天是菜絲的夜晚才是徠卡的 於是這個時候突然想要個蔡司自動標頭。。搜搜看。。fe55 1.8 wtf!!這麼大!!這麼蠢的樣子!!!突然懷念起被滅門的xt135套機了。。就醬。。我愛你們。。
-------------/----------
補充下
最後入了枚batis的85 1.8,自動鏡拍孩子方便多了
店家還送了件品牌外套


相機本身是很好的,只是價格太貴了,如果降到和a7II之類的低端全幅機差不多價位的話,我應該會買一台。
之前說了許多富士的壞話,然而事實終究是勝於雄辯的,今年清明節期間我出掉了佳能的全套裝備,然後買了一台X-T1。我意識到富士所宣傳的「索尼勝在參數,富士勝在攝影」並不是一句空話。
因為覺得單反太過笨重,我有了換一套微單系統的想法,我一開始是奔著奧林巴斯去的,但是我走遍了馬連道器材城也沒找到一家奧林巴斯的專賣店,我意識到原來奧林巴斯相機並沒有我想的那麼受歡迎。於是我奔向索尼的店,索尼倒是有許多店鋪,不比佳能尼康的少,但是當我試用了一下a7r2之後,我覺得很失望,對焦沒有想像中的好,和D810這個級別的單反有差距;無論是EVF還是機背顯示屏白平衡都不準,和真實場景明顯不一樣;在從一個物體迅速移到另一個物體上的時候,取景器會變模糊;手柄太小,機身握持感不好,我的小拇指完全懸空;操控性一般,用單反習慣的人很難迅速上手;用了70-200F4感覺和佳能的小小白體積重量沒差多少,失去了微單的意義。我其實是很想買索尼微單的,因為它是唯一的全畫幅微單(徠卡忽略),而且鏡頭群完善,索尼推出新產品的速度很快,發展勢頭很猛,但是試用了真機以後我實在無法忍受,這還是旗艦a7r2呢,其他機型只會更差。最後走投無路的我進了一家尼康富士都賣的店,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我試用了一下X-T1,比我預期的好不少。對焦沒有想像中那麼差,但也不算好,一般水平吧;取景器很明亮,很細膩;鏡頭體積很小,做工也很精緻;操控很簡單明了,上手很快;富士的直出色彩真不是吹的,反正比索尼明顯好一些。當時我就知道,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微單。
如果我不想去拍奧運會和NBA,如果我不想花費半小時對一張照片進行後期處理,如果我厭煩了單反的龐大體積和醜陋外觀,那麼我會選擇富士相機,不要對它期待過高,它反而會帶給你驚喜。沒有一台相機是無所不能的,沒有一個系統是完美無缺的,選擇富士,是因為我既知道它的優點,也了解它的不足。
我覺得xpro2配上一兩個小巧精緻的定焦頭,街頭巷尾隨便走走,到處拍拍,那應該會很合適,它沒有徠卡的商標,但它能讓你體會到些許徠卡的靈魂,也就是傳說中的「攝影的真諦」。忘記那些紙面的性能參數和浮躁誇張的宣傳,忘記那些面紅耳赤的下流爭吵,忘記那些永無邊際的貪慾,你會發現xpro2不僅很好用,而且很好玩。


作為一個不折騰會死的器材黨,第一台是大學時候入的d5100,從此對單反的傻大黑粗再也沒興趣,體積顏值都沒辦法接受。工作後就開始不停換機器,目標是找出最順手的微單和卡片,索尼到徠卡最後到富士。a6000,a7,a7r2,徠卡x1,徠卡m9,徠卡q,penf,gr,gr2,rx1r,x70,x100t,xpro1,xt1。鏡頭就更不用說了,不買一遍就抑制不了內心的衝動。目前心頭好就是前不久剛敗的xpro2石墨灰,顏值逼格直出都是一流。其實作為一個業餘非職業玩家,港真全畫幅殘幅對我們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購買點,參數,mtf只能供參考。有的時候畫質體積成正比的,體積和使用時間又是反比。買一台自己喜歡的,用的順手的機器,能經常拿著耍耍的機器真的就夠了。一句話,千金難買我樂意。


富士和索尼的區別就是電器廠和相機廠的區別的,商業上富士或許干不過索尼,可是買了索尼然後拍拍糖水片的然後在貼吧大吹特吹當鍵攝的人又在少數?xpro2個人覺得斜肩膀和前後手柄略丑,本來也不會考慮類旁軸造型,除非來個黃斑對焦神馬的真旁軸了或許考慮考慮,部分鏡頭群加在機身上面不和諧,肉肉的看起來。xpro2終於告別了1600w,在技術上面富士搞定了很多,可是就是最低iso200!200!200!這可是台12000的相機啊,最低200起跳不能忍啊!機身波輪雖然沒有xt1那麼多,可是依舊沒有low b的模式轉盤,這就是奧巴和富士復古的理念,奧巴復古的外表下塞下了一顆現代的心,富士反而讓你幻覺是真的在用膠片,不論波輪還是鏡頭上面的各種環,我很欣賞富士這樣的風格,即使沒有很耀眼的技術可是堅持著當初一些自己堅持的東西,看看大洋對岸的df(因為是單反),復古機身居然塞個肩屏,無力吐槽鞋廠了~~ 富士真的很小眾,可是富士並沒有懈怠aps市場以及富士用戶,此時此刻只想富士打臉用全幅全幅全幅!最低甚至更低的iso起跳!
有的人是一群在慢時光中遊走的人,也許自己的相機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可是我們愛的是攝影本身,希望不會忘記自己的初心!


曾經12年的時候花了1萬多買了Xpro1+35 1.4。富士的直出和色彩確實非常不錯,隨便拍拍就有大片的感覺,但是我真不知道某些富士粉哪裡來的自信,Xtran在怎麼玄學畫質也不可能超過全畫幅。請看對比。
DPREVIEW Studio shot comparison
四台相機
fujifilm Xpro2 + 56 1.2
Sony A6300 + ZA 55 1.8
Sony A7 + ZA 55 1.8
Sony A7R + ZA 55 1.8

富士的問題就是塗抹太嚴重了,導致細節和層次丟失太多,那塊cmos本身寬容度也不是那麼好,綜合和索尼A6300仍有一點差距,更不用說全畫幅了。
Xpro2是一台好相機,值得把玩的相機,但是要說畫質超全幅,那就真是太逗了。


我很好奇為什麼說富士不能好好的說富士,非要拿索尼做比較。好多回答不是吐槽富士就是吐槽索尼, 兩個品牌都是我喜歡的啊。不開心


富士的鏡頭比別家的好,體積小光圈大。價格么,5年一更的旗艦機,貴一點也忍了。你看看大法家的一年一更的速度,舊機還沒捂熱人家就出新機了,你能忍?


這輩子在相機方面我最怕兩種fan boy,一種是索青,一種是富強。
前者會攻擊一切批評SONY產品的行為,即使批評有理有據。
後者堅信Fujifilm能用X-Trans突破物理限制,全面超越更大畫幅。

後者還有廠商官方有意無意引導的成分在裡面,這一點讓我對Fujifilm的作風一直不太有好感。

我很喜歡X-Pro系列的混合取景器,即使X-Pro1的EVF簡直是個災難。X-Pro2帶來了目前刷新率最高的EVF,這塊EVF其他各方面的表現應該也都很不錯。真正舒服的混合取景器,這是它最大的亮點。
感測器總算換了,但這塊24MP的感測器最低ISO還是200——這意味著它在低ISO下不會有多突出動態範圍表現(高ISO下就更不消說了……)。至於富士在發布會上跟友商的那些語焉不詳的畫質對比,我覺得看看就行了,別真當作一回事。富強們還喜歡用X-Trans機型去挑戰更大畫幅的高ISO表現,這一點我也不吐槽了。

X-Pro2作為XF系統的旗艦機身,各方面都讓可以人基本滿意。但講真,不要去想10999的價格值不值。要性價比這東西請看XT1,請看XE2s,X-Pro2本身就是給不考慮性價比的人準備的。
也不要去跟別的系統的機型比較,尤其是E口那些。如果說四年前X-Pro1跟NEX7的時代還算有可比性的話,今天XF系統和E口系統已經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硬要比較已經沒有意義。
選擇相機就是一種割捨,有了情懷,有了獨有的優點,還有了使用舒適,就別想著連畫質都要去比一比。畢竟講畫質的話,難道真要拿它去跟那些已經跌破萬元的用IMX094的機身比嗎?

X-Pro是會讓一部分人很喜歡的系列,X-Pro2也會很討這部分人喜歡,而且喜歡X-Pro系列的人很可能通常都不喜歡XT系列。我相信X-Pro2上市後許多購買者會是直接從X-Pro1而來,吸引這部分人的不是它作為XF系統的進步,而是它作為X-Pro系列的進步。

利益相關:X-Pro1用戶,NEX5/5N/7、A7R/S/R2/S2用戶。


看到答案如此一面倒,冒個泡。
看了一圈答案,結論無非這樣:
x-pro2居然和底大一圈的索尼A7ii賣一個價格,不值,差評。

在沒有拿到機器之前(甚至很多回答的答主也沒有認真讀過任何一篇海外的評測),這樣的回答不得不說有點過分簡單,粗暴。

所以我的結論是?
除了底大,x-pro基本上全方位全面壓制A7 ii。

好吧,先把底的事情說一下,否則估計是要被噴死。
A7ii 底大的優勢是客觀存在的,可不可忽視的是x-pro2確實也拿出了市面上最先進的APS-C感測器,所以這個優勢究竟有多大有待驗證的。

  • 初步測評的樣張來看,這塊 x-tran III 高感和DR都是有明顯進步的,而解析力的先天優勢也杠杠地擺在那。
  • 現在的信息基本上90%肯定這塊sensor比A6000要新一代或更多
  • 雖然沒有BSI,但是也首次在APS-C尺寸上引入了銅導線等先進技術
  • 畢竟富士未來至少3年以上還要圍繞這塊晶元打造其他中,低端機型,採用最新的原件作為一定的升級儲備是合情合理的。

至於其他的,多說無益,最後還是得show me the pictures,反正現階段測評出來的樣片質量是杠杠的,在像素增加的基礎上,高感比XT-1提高了一檔。
總結一下,A7 ii畫幅優勢肯定會有的,但是畫質優勢應該不會有紙面上差距那麼大。

翻過底大這一頁,說說x-pro2有明顯優勢的地方吧。

  • 鏡頭群
    • 這個的重要性不用多說了吧,某種意義上這個是可換鏡頭系統最重要的一個衡量指標。
    • 畢竟換系統的成本比換機身要高太多了,而且再先進再堅挺的機身基本上5年也會被自己人革命掉。
  • OVF
    • 也許對有些人來說然並卵,但是在EVF沒有犧牲太多的前提下,多一個這麼重要的選擇還是很給力的。
  • 操控
    • 老實說沒用過A7系列,但是就是x-pro2的joystick搖桿一條估計就讓大部分A7玩家神傷了吧,選不到的對焦點再給你幾打又如何?(x-pro2可是有273個對焦點,其中169個是相位對焦點哦,這樣的事情我可不敢亂說)
  • 體積,重量
    • 這個不用廢話了,加上鏡頭優勢更大。
  • 直出效果
    • 這是個很容易被低估的優勢,其實很多專業用戶對JPEG輸出是很在意的。
  • Weather Sealing/Resistance
    • 且不說這個基本反映了一台相機的專業性和定位(旗艦),至少側面上也體現了設計和做工的要求。
  • 生命周期
    • 我想能夠自己掏出10000+軟妹幣買機身的用戶,都肯定希望機器可以撐個3-5年。富士的Kaizen軟體升級哲學業界良心我也不用多說了,以索尼自己產品線更新的速度來看,做到一樣程度的持續支持難度不小(而且商業上也不允許,要不新機器誰買)。
    • 另外值得一提的,x-pro2用的是全新的X Processor Pro處理器,性能是X-T1的4倍。據說理論數據讀取速度達到 480MP/s,支持4k 30fps完全無壓力。很明顯這塊晶元會是富士平台的基礎,也基本上保證了x-pro2還能持續得到續命(譬如說X-T2出來之後更快的對焦,連拍等等)。
  • 外形
    • 這個,很多情況下其實是決定性因素。。。
    • 貼一個可樂標估計路上80%的妹子都會覺得這是徠卡
    • 好吧,顏值這東西其實對於攝影,特別是街拍幫助還是很大的。試想自己是個路人,是希望被一個拿著「徠卡」的文藝青年拍呢,還是一個拿著個粗又黑「單反」的猥瑣大叔拍呢?

哦,差點忘了防抖,這個確實是索法的看家本領,但是由於富士的鏡頭家族OIS的普及力度還是夠的,所以除了玩轉接的,實際上影響不大,就不單獨討論了。

再總結一下,順便回答原問題:

A7 ii在大底,防抖這兩個重要環節上是有明顯優勢的。
但是一台好的相機,往往像鏡頭群,可靠性,操控性,設計這樣的東西會比單純的「底大」要重要很多。要不,常年使用日本電子原件的徠卡怎麼會有經久不衰的名聲呢?畢竟相機說到底,只是輔助你創作的工具罷了。
至於價格是否合理這個很主觀,不過如果A7 ii作為參考值來說,我覺得還是蠻值的。

利益相關:長期佳能用家,A6000用戶,適馬大法「受害者」,x-pro2首發准買家。


感覺我的xpro1還可以再戰四年!


作為x-pro2用戶簡單說兩句。我個人承認x-pro2價位確實高的有點兒離譜,相對於大法的明顯優勢也顯得有些薄弱。可是我個人而言真的不喜歡大法的機型和操作...兩家粉兒沒必要爭來爭去,蘿蔔白菜各有所愛這個老道理就是有人會忘。讓我用A7系列的話雖然性能價格都有優勢可是感覺上不順心用起來不稱心如意的話還是不值當呀,這事兒還得看個人愛好。對於【花一萬多買台殘幅】這種挖苦諷刺的說法我只能呵呵噠,老子願意買礙著你事兒了?
最後必須說句富大好,索大也好,本人畢竟還是playstation忠實用戶。


我覺得富士的旗艦定位很尷尬。
相比於索尼A7II加FE35 2.8,體積重量價格續航完全一樣,操作邏輯略有不同但是熟悉了以後效率也是一樣的。於是差別就在於全畫幅和APSC了,而這個差別就是那種我要說差的不多就會有人噴我「那為啥還有人用中畫幅呢」,我要說差很多就會有人噴我「那怎麼沒見人用中畫幅呢」。
我們先來看下消費者的需求,無非就是(1)外觀(2)直出jpeg(3)raw畫質(4)鏡頭群(5)操控(6)便攜。
然後我們來組合一下:
(1)外觀(2)直出jpeg(6)便攜
當需要這三個的時候,一般是隨身攜帶直出jpeg,偶爾當個小道具用,富士明顯佔優。但是這個時候這台旗艦級機身的性能完全過剩,印象里能塞到包里的鏡頭也就那麼三四個,還有兩個焦段是重複的,長得也都沒機身好看。因此對這三者有需求的消費者有X100T或者X70這樣更好的選擇,一樣的畫質色彩,完美的外觀,常用的焦段。
(3)raw畫質(6)便攜
這又是另外一類人了,需要的是一台強悍的隨身機,常年開在jpeg(N)+raw上,拍完了回去各種調色修圖。這個時候顯然索尼的優勢大一些,鏡頭的選擇更多,有全畫幅和防抖帶來的優勢在應對各種場景時也肯定更從容。

那麼到底怎麼組合才能表現這部旗艦級的機身相比於富士不可換鏡頭系列和索尼A7系列優勢呢?
(1)外觀(2)直出jpeg(4)鏡頭群
(1)外觀(2)直出jpeg(6)便攜
很尷尬的一點在於鏡頭群和便攜是衝突的,從體積重量上來說,APSC的牛頭未必就比全畫幅的小很多輕很多,狗頭也輕易被福倫達各種大光定吊打,同時也比不過富士自己的不可換鏡頭系列。
如果把便攜的標準降低一點,願意攜帶大一點(但卻比全畫幅小)的鏡頭達到更好的畫質和成像效果,這個時候會發現,這跟直出jpeg是衝突的。
從題材角度來說,風光肯定是不行了,靜物小品和人像是不錯的,靜物呢跟自家別的相機比沒啥優勢,倒是貴了好多;人像呢不修圖簡直是耍流氓,修圖的話jpeg的問題又來了,雖然raw素質也夠,但是沒了色彩不說,又比不過全畫幅的虛化。
強行同時滿足這幾點的消費者應該是——我需要一部能換鏡頭的小巧的相機,我又不想ps,我又不在乎多少錢。

最後,總結一下:
雖然XPro2很美好,但不值這麼多錢。因為不論你的需求是怎樣的,總有很好的替代品,不是畫質差不多卻體積小,就是體積差不多卻畫質好。而需求真正完美契合XPro2的人,畢竟是少數。

如果想要一部隨身的,拍完了傳手機就能發朋友圈的,請選擇X100T或者X70(有翻轉屏哦)。
如果想要一部隨身的,偶爾還想換換鏡頭的,偶爾想拍拍raw的,請選擇XE2、XT10或者XT1,還有松下奧林巴斯的整個M43陣營。
其他情況,要鏡頭群選尼康,要機身小選索尼,要愛死小白兔選佳能,要手持中畫幅選賓得。
你說什麼?適馬?三星?風太大我聽不清。。。


富士XE1用戶前來回答
對於這個問題可以分兩部分來說,第一這家相機廠商叫富士,那麼富士的特點或者說特色是什麼?外型復古亮騷,操控復古便捷,色彩賞心悅目,鏡頭體系出色且完善,機身固件持續提升性能表現。
但富士也有很多不足或者說缺點
1.apsc畫幅比上不足 比下有餘,但是個人覺得夠用,尤其是配合豐富的f1.4大光圈定焦鏡頭群,效果也不差,全副黨可以無視富士,但據說富士會出中畫幅
2.對焦不給力,追焦也不行,但是每一代機身的推出都有對焦上的提升,每一次固件升級也都有體現
3.堅持了N年的1600萬像素,雖然也夠用,但隨著像素技術的飛速發展,有點落伍了
4.最低iso200起跳,雖然說純凈度不差,但肯定不如有50和100的好
5.略貴的價格,這個確實無法規避,為了逼格不得不多花點銀子了

那麼第二部分xpro2的推出有什麼意義呢?
對於富士用戶來說它解決了上面第二個和第三個提到的問題,對焦進一步提升了,像素也高了,一些細節的改進使得機身操控更專業也更方便了,復古亮騷依舊!
等價格降下來必入,同樣期待六月份的xt2!


實際上富士官方再怎麼吹xtrans流弊,反正外媒測出來xpro2並沒有比尼康D7200或者騷尼a6300好。至於對焦,大家都知道富士對焦非常浪漫,到底有多浪漫?有本書教你怎麼用富士相機拍照,名字叫做《慢拍的優雅》,用中文翻譯過來就是怎麼去忍受這個對焦奇慢無比的相機然後拍出一些文藝的照片。說別家單反微單體積大的人啊,xpro有很小嘛?大家都很喜歡富士的機內濾鏡沒錯,但是認認真真玩攝影的人,都用raw,所以濾鏡是給那些懶人或者嘴上說愛直出的效果其實後期技能0的朋友準備的不是嗎?而且xpro好貴哦,敢賣一萬多。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總結一下,xpro特別適合買不起徠卡又想強行裝一個文藝嗶的不太懂後期的攝影愛好者?


作為用過NEX6,EPL5,XT10,A6000的人來說,在微單陣營中,富士是最復古的,復古的外形,復古的操作,復古的色彩,以及復古的對焦。。。也許有人看參數和宣傳認為富士也是家可以秒對的廠子了,然而,比起打槍似的M43,八爪魚似的索尼差太遠了。。。
此次發布的XPRO2終於如大家所願加了像素,不過色彩和高感實在是沒有進步多少。畫質進步給個2成算不錯了。對焦上密密麻麻的對焦點看著就放(xu)心(rong),但從測試視頻中來看,速度不比XT1快太多,更關鍵的是那捉急的快門時滯幾乎沒有改進。操作和外觀上自然更成熟些,功能上也是例行升級。
總體上我認為XPRO1是富士一代旗艦,那XT1就是二代,XPRO2隻是二代半,算是稍有誠意的例行升級。不過價格也太高(ji)昂(zei)了,想想隔壁奧巴的PEN F也是1萬上下,估計就是富士帶壞的,回顧下XPRO1,等一年再買吧。。。


推薦閱讀:

索尼 A6000 微單適合經常拍風景和人像的初學者用嗎?
有哪些凸顯逼格的相機包?

TAG:攝影 | 相機 | 微單相機 | 攝影技術 | 無反相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