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代的史觀通常把蜀漢視為「正統」,而現代的教科書也大力謳歌、吹捧劉備和諸葛亮?

三顧茅廬、草船借箭、赤壁之戰、空城計、出師表,統統上了教科書,但事實上這些事迹的真實性都十分可疑,有張冠李戴之嫌。
劉備的「皇族」身份也十分可疑。

教科書對曹操和正統的魏持貶低態度,而吳則完全沒有存在感。


題主少年失學,委實可哀。

為啥哩?雖說教材有異,但若非編寫組基因突變,《草船借箭》、《空城計》之類應當照舊入選語文課本而非歷史。

同樣入選語文課本的應當還有《元妃省親》及《武松打虎》,若有人認為這也是篡亂歷史,鄙人只能奉送一頂非蠢即壞抑或兼而有之的帽子戴戴。當然,出於對題主的善意揣測,只能認定兄台少年失學,其情可憫。

捎帶一說,三顧茅廬及赤壁大戰倒是歷史、語文雙入選,但前者相關的《草廬對》、《出師表》是正史《三國志》原本照搬,後者則全文照錄《資治通鑒》。至於《三國志》、《資治通鑒》文本的可信度問題,恐怕還輪不到題主置喙。

說到【正統】,在南宋之前,帝魏基本是主流,即便《資治通鑒》稱大耳朵家為【漢】,司馬公仍然寫了一通又臭又長的蜀漢非正統理由:

臣光曰:天生烝民,其勢不能自治,必相與戴君以治之。苟能禁暴除害以保全其生,賞善罰惡使不至於亂,斯可謂之君矣。是以三代之前,海內諸侯,何啻萬國,有民人、社稷者,通謂之君。合萬國而君之,立法度,班號令,而天下莫敢違者,乃謂之王。王德既衰,強大之國能帥諸侯以尊天子者,則謂之霸。故自古天下無道,諸侯力爭,或曠世無王者,固亦多矣。秦焚書坑儒,漢興,學者始推五德生、勝,以秦為閏位,在木火之間,霸而不王,於是正閏之論興矣。及漢室顛覆,三國鼎跱。晉氏失馭,五胡云擾。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國史,互相排黜,南謂北為索虜,北謂南為島夷。硃氏代唐,四方幅裂,硃邪入汴,比之窮、新,運歷年紀,皆棄而不數,此皆私己之偏辭,非大公之通論也。
  
臣愚誠不足以識前代之正閏,竊以為苟不能使九州合為一統,皆有天子之名,而無其實者也。雖華夷仁暴,大小強弱,或時不同,要皆與古之列國無異,豈得獨尊獎一國謂之正統,而其餘皆為僭偽哉!若以自上相授受者為正邪,則陳氏何所授?拓跋氏何所受?若以居中夏者為正邪,則劉、石、慕容、苻、姚、赫連所得之土,皆五帝、三王之舊都也。若有以道德者為正邪,則蕞爾之國,必有令主,三代之季,豈無僻王!是以正閏之論,自古及今,未有能通其義,確然使人不可移奪者也。臣今所述,止欲敘國家之興衰,著生民之休戚,使觀者自擇其善惡得失,以為勸戒,非若《春秋》立褒貶之法,拔亂世反諸正也。正閏之際,非所敢知,但據其功業之實而言之。周、秦、漢、晉、隋、唐,皆嘗混壹九州,傳祚於後,子孫雖微弱播遷,猶承祖宗之業,有紹復之望,四方與之爭衡者,皆其故臣也,故全用天子之制以臨之。其餘地醜德齊,莫能相壹,名號不異,本非君臣者,皆以列國之制處之,彼此鈞敵,無所抑揚,庶幾不誣事實,近於至公。然天下離析之際,不可無歲、時、月、日以識事之先後。據漢傳於魏而晉受之,晉傳於宋以至於陳而隋取之,唐傳於梁以至於周而大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齊、梁、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年號,以紀諸國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閏之辨也。昭烈之漢,雖雲中山靖王之後,而族屬疏遠,不能紀其世數名位,亦猶宋高祖稱楚元王后,南唐烈祖稱吳王恪後,是非難辨,故不敢以光武及晉元帝為比,使得紹漢氏之遺統也。

到了南宋,朱熹馬上一個耳光打過去,改成了帝蜀寇魏。其實這事兒並不新鮮,不過尋的我大晉故事。想當初司馬家一桶姜山,官方定調就是以曹魏為正統,故《三國志》稱曹家為帝,立本紀,剩下兩家只能稱主,立列傳。到了衣冠南渡,習鑿齒著《漢晉春秋》,一舉將前若干年抹殺,以蜀漢為正統,稱西晉逾魏繼漢,司馬老劉一家親,村夫宣王純屬相愛相殺  ̄△ ̄

都是姓司馬抑或姓趙的,一忽兒帝魏,一忽兒帝蜀,看似出爾反爾,左右互搏,說白了都是屁股問題。所謂正統,在帝制時代攸關政治正確,是頭等大事,不可不察也。主張曹魏為正統的,一水的禪讓流,若將曹家定義為篡位,自家尊臀乾淨否?反觀以蜀漢為正統的,一水的偏安流,若以佔據中原為正統,卿家是否該望北而叩?

到了我大明,一則朱子學說定於一尊,一則自家得國最正屁股光爽,於是乎蜀漢正統成為定論。

有意思的是,在北宋官方堅持以曹魏為正統不動搖之時,人民群眾倒熱衷於為大耳朵吹喇叭抬轎子。

塗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

末了的尊劉貶曹,很有點江湖倒逼廟堂的意思。當然,這也很能理解,一個以愛民禮賢著稱,一個殺百姓殺得雞犬無餘,升斗小民又劈不來神馬對酒當歌的情操,但凡沒有點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於曹劉之間自然樸素選擇。於是乎千載之上,徐州、荊州百姓用腳投票,千載之下大宋百姓用眼淚和笑聲投票。

話說回來,在帝魏時代,無論西晉、隋唐、北宋,謳歌抑或貶低劉備、諸葛亮是主流?只要具備基本史學常識,壓根不是問題。劉備、諸葛亮之所以被上至皇帝士大夫,下至販夫走卒普遍讚頌,是因為其確有可讚頌處。【正統】之類不過是政治需要,尊一方為正統,不代表就要睜眼說瞎話,抹殺另一方的真善美。

即便是立場極為鮮明的小說《三國演義》,嘉靖本在描寫歷史原型便黑點無數的大反派曹操出場時如此行文:

殺到天明,張梁、張寶引敗殘軍士,奪路而走,見一彪人馬,盡行打紅旗,當頭來到,截住去路。為首閃出一個好英雄,身長七尺,細眼長髯。膽量過人,機謀出眾,笑齊桓、晉文無匡扶之才,論趙高、王莽少縱橫之策。用兵彷彿孫、吳,胸內熟諳韜略。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乃漢相曹參二十四代孫。

以題主所體現的姿勢水平,恐怕欣賞三國演義都勉強,至於史觀之類多半還是咸吃蘿蔔淡操心了。

當然,真正發人深省的是,不包括題主在內的普遍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知乎ER,為何【說三國事,聞孫權敗,即喜唱快】?我們的教科書到底出了什麼毛病,到底宣傳了怎樣的價值觀?!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啥?你們說沒毛病?

同意!


不是教科書說蜀漢是正統,而是評書流行+元明清市民社會發展導致城市手工業者結社+城鄉結合部黑幫+遊民秘密宗教成為明清社會的主要推動者時,劉備關羽趙雲張飛的出身更容易被這些脫離土地的人認同。

所以是人民中能夠搞事情的人決定了蜀漢是正統。

舉個例子,推翻元朝。韓山童走的就是劉備路線,說自己是宋朝皇室後裔,說劉福通是劉光世後裔(公子扶蘇將軍項燕),瞬間蒙古人就崩了盤。

關羽是殺人犯,後來成了黑幫和黑幫生意的保護神,你覺得是偶然?不,這是一伙人。

張飛是地方無功名的豪強,評書上是殺豬的,和殺狗的樊噲一樣,在古代社會是強力造反職業。

趙雲史書上是郡兵,評書上好像是山賊出身,明清各路反賊的主要來源地。

周倉廖化評書上也是山賊出身。

再比如,關羽水淹七軍時,策動荊州惡少年群起而反,兵鋒直至許都,你說他和荊州的黑社會和地下組織沒有聯繫,我是不信的。

所以蜀漢為什麼是正統?因為造反文化和黑幫文化主導了元明清以來的主要暴力鬥爭。劉備這夥人,主要是底層社會中不安分人物的膜拜對象,最後演變為民族精神的象徵。

報個料:蔡元培在造反前,也去拜了關老爺。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題主你知道什麼叫做魏晉嗎?
你知道《武帝紀》和《先主傳》的區別嗎?

三顧茅廬、草船借箭、赤壁之戰、空城計、出師表,統統上了教科書,但事實上這些事迹的真實性都十分可疑,有張冠李戴之嫌。

上了教科書的是三國演義,教科書上介紹三國演義明明白白寫了七實三虛,明明白白寫了很多地方是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你用三國演義想證明什麼?
何況你舉出來的例子里只有草船借箭是虛構的。
空城計出自郭沖五事,不合常理被很多人包括裴松之質疑。
其他三顧茅廬,出師表,赤壁之戰也是虛構的了?
《報名字質疑大法》?
先主傳第一句就明說了劉備皇族身份,看下書很難嗎?
提問題是好事,思而不學則殆。


古代也好,現在也好都是以曹魏為正統。《三國志》就不用說了,《資治通鑒》也以曹魏為正統(有本書叫做漢晉春秋是以蜀漢為正統)。所以要說正統 當然是曹魏。今天我們談到漢滅亡到隋朝建立前的那段歷史,通常說法是魏晉南北朝,魏晉南北朝,魏晉南北朝重要事情說三遍!

其實蜀漢這稱呼本身就是個蔑稱。劉備建立的是漢,你也可以叫他季漢,蜀漢和蜀國是敵國對這個割據政權的蔑稱。

最後來談一下為啥謳劉備諸葛亮的文章那麼多,這點《三國演義》自然功不可沒。再有就是,劉葛二人君臣際遇確實教人感動。夫有知己之主,則有竭命之良。
劉備的仁義絕不是羅貫中筆下式的仁義,那是小仁小義,劉備的仁義是在猇亭兵敗後沒有遷怒於人「黃權不負孤,孤負黃權」的大仁大義。
諸葛亮更是感動了無數中國人(也不知道現在個別人對諸葛亮橫挑眉毛豎挑眼究竟是何居心)。劉備三顧之後,他就用他的智慧他的忠臣傾心報答,在劉備死後他更是獨自撐起了這個內憂外患的國家,並且最終把它治理為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至於諸葛北伐這個議題過於宏大在此不談。)

同樣是北伐為啥吳國沒有被謳歌?可能是因為孫權政治上反覆無常以及他晚年幹了好多蠢事吧。他在赤壁之戰前和曹操扯破臉,後來又因為荊州問題和曹操眉來眼去,到劉備東下甚至像曹丕稱臣接受他的封號,最後又和曹魏扯破臉。。。

這樣的一對君臣,一個宰相,怎能叫人不為之動容呢?誠如田餘慶先生在《秦漢魏晉史探微》里說的那樣,「歷史給劉備的就是一個奔亂求存的角色,給諸葛亮的就是一個小國寡民的政治舞台。」所以,正統還是應該在曹魏啊。


蜀漢是正統,我怎麼記得我學歷史的時候有個詞叫魏晉哪
至於教科書上,我接觸的中小學語文課本有蜀漢的地方有三國演義,出師表(現在好像還有隆中對,我學的那時候沒有),杜甫的蜀相,陸遊的書憤
被語文課本選中的都是用來賞析的不是因為它是蜀漢人寫的或是讚揚蜀漢的,另外題主你知道短歌行,龜雖壽,觀滄海嗎
曹老闆寫的也被收在課本里了別無視好嗎 噢,對了還有曹植的七步詩
吳存在感確實低了點,主要原因是歌頌吳的人少
曹魏那邊三曹是建安的主力軍
蜀漢那邊諸葛有會寫詩的粉絲(沒錯,說的就是你杜甫)
吳,好吧我就記得赤壁懷古了……
歷史書上關於三國這段歷史簡直少的可憐,連考都不考(我是理科生,文科生應該會考)
大學歷史教材沒接觸過不知道怎麼樣
歷史上承認魏是正統
至於教科書,題主你這個問題可以改成為什麼古代讚揚蜀漢人的人那麼多


首先,現代教科書哪裡說蜀漢是正統了?至少全國通行的人教,人民,嶽麓三個大版本歷史書里有都沒有一句。顯然題主沒翻過現在的教科書。

其次,正式史書里,比如《晉書》里,也是尊曹魏為正統。不知道題主翻過史書沒。

再次,可以確定的是《三國演義》沒少看。



話說這問題我都沒看明白。誰是正統和吹劉備諸葛亮本來就是兩碼事,有關聯嗎?

一般歷史上叫三國時期吧,所以叫三國兩晉南北朝,官方正統都是佔中原的,多數稱魏晉南北朝,以蜀漢為正統的基本都是情懷帝,因為漢朝是正統,蜀漢多少也算是繼承漢朝,陶淵明桃花源記「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才是普遍觀點啊。

至於吹劉備諸葛亮就另一碼事,話說吹諸葛亮的有很多很多,因為值得吹,跟誰是正統沒關係。吹劉備的我真沒見幾個,現在都是吹曹操的多。「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幾句不是語文書里的嗎?就這文筆豪氣就夠賺多少粉絲了,豈是劉備能比?劉備的粉絲沒有李白的多吧,魏武帝有李白的瀟洒豪放,有中原上國的業績,有官渡之戰絕境逢生的雄武,有「若無孤,不知幾人稱帝」的真實,吹也是吹曹操啊,不仔細研究歷史的哪會覺得劉備能跟曹操比?我好像跑題了。


諸葛亮馬前課是漢朝正統


因為古代講究以仁為本。
孟子云:不嗜殺者能一之。又云:仁者無敵。原教旨儒家的最高標準就是仁。
禮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說的也是同一個意思。誰更接近這個標準,誰就更接近正統。
曹操和劉備的民間形象,一個是奸臣加屠夫,一個是禮賢下士的仁者,他們二位的形象也就決定了魏和蜀漢政權的形象。劉備更接近儒家理念中的仁君,自然蜀漢更接近正統。


一般後世大一統政權會尊曹魏為正統,偏安政權會尊蜀漢為正統,原因很顯然
本朝在毛時代為曹操翻案過,現在難說誰是正統
不過對於民間,統治者則希望自己的朝代未來丟失半壁江山時,老百姓仍然能支持自己的後代,因此會有意無意地宣傳劉備
另外質疑劉備漢室宗親身份的是【我比曹操聰明】系列


關於尊哪國為正統這個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真心不要糾結,主觀色彩很濃的!陳壽尊魏正統,因為他是晉朝人,晉承魏制,難道還尊蜀吳不成?我說季漢為正統亦無過,人家是劉邦的後代(真實性不論),國號是漢,不是蜀,為何不能作正統,季漢,若設史官,還尊魏為正統不成?這個正統,是有條件的!
謳歌劉備諸葛亮有何不對?劉備三顧茅廬,說明劉備愛才,對人才的渴求!也說明了劉備的眼光,他之前肯定對孔明有所了解。出師表中的」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這是一種志氣,一個夢想,是諸葛一生為之奮鬥的指向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實現夢想的決心,最終雖然沒有實現,但這種精神亦值得謳歌。
教科書裡面對曹操的貶低?教科書很無奈,老羅在一邊偷笑:"不缺背鍋的!"
三國演義尊劉貶曹,課本把空城計,赤壁之戰,草船借箭搬上來,難免會將老羅的態度帶上,而語文課又有兩個很重要的內容,評價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態度,換位思考多了,老羅的態度就容易變成自己的態度。而有的老師對歷史其實也不怎麼了解,往往也以老羅的意志代替自己的意志。這很重要嗎?你難道要求每個老師熟讀24史?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三國,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了解三國,但三國的歷史不會因此而被埋沒!真實的歷史,有史書典籍,有專業的人和喜歡歷史的人傳承下去,人是有懷疑精神的,對以前接受的東西,經過成長,會慢慢地去偽成真。看看知乎,喜歡曹操,喜歡司馬懿的人不少啊,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也沒怎樣啊!

最後送上我高中語文老師經常講的一句話:"文明的社會是包容的社會!"沒啥好糾結的!


1.現代教科書里從來不會灌輸什麼正統的概念,相反還會貼心地告誡我們這是封建糟粕。官方提出蜀漢正統的是失去北方政權急著立牌坊的南宋,發言人是朱熹。而明朝朱元璋為了給自己鍍金,非要認朱熹當他祖宗,所以朱熹說啥是啥。三國演義成書於元末明初,少數民族政權倒台後,且明朝崇尚程朱理學,所以羅貫中以蜀漢為主角強調正統也不難理解吧?時代背景如此,而不是魏蜀吳誰比誰厲害,明白了吧。

2.上教科書的是三國演義,課本導讀已經講得清清楚楚,這不是歷史,而是文學作品,難免有虛構誇大的成分。而讀者是從文學角度來欣賞的,在這個前提下,通常大家喜歡的,只是書中的人物與情節,但是未必不知道這不是真的歷史。大家喜歡劉備或者諸葛亮多一點,和喜歡林黛玉和孫悟空沒有太大差別。你要非對人家破口大罵:你是弱智吧,歷史上根本就沒有孫悟空豬八戒,取經的是玄奘,路上也沒有什麼妖怪,傻叉!有意思嗎?對吧。

3.諸葛亮是天下讀書人的典範與楷模,從古至今一直被尊崇。不僅因為他有能力,更是因為他虛君實相大權獨攬,讓無數投身政治的年輕人羨慕。又因為三國演義的風靡,所以作為主角的劉備諸葛亮被廣大人民群眾喜愛。就好像看西遊記喜歡孫悟空,看紅樓夢喜歡賈寶玉一樣。而且劉備隱忍不撓、諸葛亮鞠躬盡瘁,確實值得被肯定。但也要意識到,近年來吹捧曹操,貶低劉備的也大有人在。百家爭鳴,有各自的觀點,這也很正常。

4.劉備是皇族身份,這點無疑,否則不可能被袁紹曹操如此重視,還讓諸葛亮出山輔佐。三國志魏略華陽國志等等史料均可證實劉備的皇族身份,當時的人也都認可劉備是皇族,這並沒有爭議。至於草船借箭 空城計 三顧茅廬,是文學作品的片段,但在歷史上也有原型故事,沒有什麼好糾結的。至於你說的出師表,教材上是引用的三國志原文。

有自己的觀點是很重要,但是也希望可以少一些觀點性的錯誤。


小時候覺得曹操無恥混蛋,蜀漢偉光正。
長大後,發覺,都他媽是混賬軍閥,打打殺殺。
再後來,覺得曹操是真英雄,至少把人口較多的北方統一了。
現在,還是覺得劉備牛,老大,你是怎麼空手套白狼建立一個國家的?老實話,漢室宗親的鬼話,我真不信。


公元193年,曹操屠徐州,劉備率軍救百姓,年僅十三歲的諸葛亮幸免於難,對反人類的殺人魔王曹操充滿仇恨。15年後,諸葛亮輔佐劉備聯合孫權周瑜,粉碎了曹操統一中國的企圖。
另外,北宋並沒有尊曹操是正統。司馬光明確寫了,在資治通鑒用魏晉南朝五代國號只是因為當時天下亂了說不上誰是正統。


我真搞不懂樓主是來吹蜀漢還是黑蜀漢的。

摘錄教科書就代表謳歌了?我記得我讀中小學那會語文書上的確有草船借箭和空城計,不過也就是作為文學賞析,遠不到歷史謳歌的地步——拜託,現在就算歷史書都是形式化,謳歌有幾個?一隻手數都嫌多。

還有,古代史觀?桃花源記中的【無論魏晉】忘了?謳歌諸葛亮關羽的不少,但就此把蜀漢奉為正統?麻煩樓主列舉列舉有誰

所以樓主哪來的錯覺說【把蜀漢視為正統】的?三國演義?


並沒有啊,曹魏才是正統。魏晉嘛


嚴格來說元末明初以後才視蜀漢為正統,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要不然一直以來都是承認曹魏。
東晉時有一本書叫「漢晉春秋」是以蜀漢為正統,那是因為中原為胡虜所據的關係。

最後,蜀漢原本是直接叫蜀國,是三國志陳壽寫的,因為陳壽是晉朝官員,為了政治正確,所以硬是把漢(劉備在成都建立的)改成蜀。劉備在成都建立的,一般稱季漢。
----------------------


陳壽《三國志》便是以魏為正統,稱曹操為曹公,卻直呼劉備孫權之名,這也是陳壽仕於西晉的無奈之舉,西晉欲為正統,則必然要尊被己所篡的曹魏為正統;裴松之注也是如此東晉習鑿齒《漢晉春秋》始以蜀漢為正統,實則是認為東晉承漢,而否定了曹魏的歷史地位。此時西晉已亡,東晉偏安一隅,再尊曹魏已無意義,故而直接尊漢。
羅貫中《三國演義》同樣是以蜀漢為正統,所以才極力謳歌蜀漢政權的代表人物們,貶低曹魏,同樣是飽含自己的主觀評判。如今因為此書影響太大,導致很多人以《三國演義》為三國史,大肆宣傳,其實是有失偏頗的。


朝代列表是怎麼樣的?
歷史教科書的三國時期標題是什麼?

兩漢魏晉南北朝!!!!!!!

蜀漢在哪裡?


推薦閱讀:

反董卓聯盟,為什麼無劉表,劉焉,劉虞?
毛宗崗批三國都有哪些有趣的點評?
三國末期姜維的策反兵變要真能成功,歷史會發展成什麼樣?

TAG:諸葛亮 | 教科書 | 季漢 | 三國歷史 | 正統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