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我們預想的今天(2017年)人類科技發展是什麼樣的?


談一談航天方面。

近50年來各種技術都極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哪怕近10年來Apple、騰訊、阿里巴巴、百度這些公司都讓我們生活與之前大不相同。但如果說讓50年前的那一批航天人看今天,特別是對比其他技術的突飛猛進,我覺得比起他們曾經對50年後的預想,

應該是 失望 二字。

50年前,是1967年。

NASA預算占聯邦預算比例圖 (來自離開地球表面:一小時讀懂人類航天史)

那一年,NASA的總預算達到歷史最高點,高達聯邦總預算的4.5%,這個比例足夠負擔今天美國政府在所有公共交通和公立教育的開支。

而這僅僅是NASA一家航天單位的預算,考慮到美國海洋與大氣研究局、美國空軍、美國情報監察局和美國海軍的航天經費,美國那一代航天人真心會覺得生活在最美好的時代,因為有太多的錢支持他們的想法。

蘇聯的預算估計和美國的非常接近。

人類航天探測簡史圖 (版權:太空精釀 離開地球表面:一小時讀懂人類航天史)

1967年時,人類第一枚航天火箭才出現12年、第一顆衛星才升空12年、第一顆月球探測器才升空8年、第一顆金星探測器才升空6年、第一顆火星探測器才升空6年、第一位宇航員才升空6年。

但是就在1967那一年,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火箭土星五號整箭測試完畢,僅僅在2年後阿姆斯特朗就踏上了月球表面,而僅在4年後,人類的空間站就升入太空,探測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飛船就建造完畢,太空梭項目開始設計建造。

剛剛踏出大氣不久的航天人,在海量資金和關注的支持下,獲得的成就感是空前的!

在這種瘋狂的氛圍下,全世界有點能力的國家都在發展自己的航空航天技術,中國也迅速跟上,研究了自己的第一枚火箭(1965)、第一顆衛星(1970),甚至還提出了中國的載人航天項目、登月項目、衛星導航星座項目、太空梭項目,不管有錢沒錢、有技術沒技術,大家都充滿野心。

那一代航天人,別說期待50年後了,對20年後的期待都是人類要征服火星建立長期基地了。

然後呢?

1972年尼克松訪問蘇聯,美蘇一致放慢了探索太空的腳步,雙方都覺得沒必要繼續競爭技術了,人類的航天探索事業急劇減慢。中國也在同一時期,幾乎放棄了所有的航天項目。

冷戰這邊一結束,全世界所有國家基本都停止了,僅有美國還在獨樹一幟,歐盟和俄羅斯今天的航天經費比起美國已經慘不忍睹了,中國也只是小零頭。

但即便是現在最土豪的NASA,在2017年度航天經費佔聯邦預算的比例達到歷史最低點,僅為0.44%,比起50年前差了10倍還多。50年內,除了對其他行星和小行星的探索實現一點突破(數量極少的探測器),其他的項目要麼含恨落幕(美蘇太空梭),要麼直接取消(70年代雄心勃勃的火星登陸項目),可謂遺憾。

技術依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距離50年前那一代航天人預想的今天,估計還是差了太多。

所以我總在想,不是現在咱們不行了,而是那個年代實在太誇張了,瘋狂的人類,瘋狂的航天人,以至於很快觸及了人類的天頂科技,導致後來人很難再實現突破。

要我說有什麼轉機,應該是進入新世紀後中國、日本、印度這些國家加入競爭行列,商業航天開始迎來春天,50年後會發生啥?誰敢做個預測?

安利一本寫過的關於航天歷史知乎電子書:離開地球表面:一小時讀懂人類航天史

其他帖子:

太空精釀:人類向太空發的第一個東西是什麼?什麼時候發的?

太空精釀:人類第一次進太空前是怎麼知道太空情況的?

阿波羅-聯盟測試計劃(ASTP)為何而提出?其歷史背景、目的是什麼?

為什麼全球航天科技進展比預計緩慢? - 知乎

太空精釀:為什麼人類在過去的 40 年沒有再登月球?

八十年代起人類的航天事業發展停滯不前,是因為航天事業發展遇到瓶頸還是人類已經知道地外高級生命的存在? - 知乎

太空精釀:如何看待美國重建國家航天委員會(NSC)?

太空精釀:人類航天在 5 年、50 年、500 年的尺度上所需要解決的最重大問題分別是什麼?

太空精釀:人類會被困死在太陽系中嗎?


1967年的一個美國宇航員通過時間隧道穿越到了2017年,

當他意識到自己身處2017年的美國,興奮地問:「請問到2017年為止,你們沒有有殖民火星?」

路人:「沒有……」

宇航員:「那你們一定已經開發出智能機器人來大規模代替人類進行勞動了吧?」

路人:「也沒有……」

宇航員:「那你們肯定已經建立了虛擬世界,每個人都可以在虛擬世界內任意定義自己的人生,所以你們才對現實並不關心?」

路人:「還是沒有……」

宇航員:「那你們他媽的這些年在幹嘛!!」

路人把自己的iphone舉到宇航員面前:「看,我們現在走路的時候都可以玩連連看了!」

————————————————————————

Are You Lost In The World Like Me?


北京電影製片廠在1958年出過一部電影,叫做《十三陵水庫暢想曲》

電影《十三陵水庫暢想曲》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於1958年出品。該片改編自田漢同名話劇,由金山執導,鄧止怡、姜祖麟、吳雪、田隴、張逸生、梅熹等領銜主演。影片講述了建設十三陵水庫的故事,暢想20年後發生的巨大變化
——百度百科《十三陵水庫暢想曲》
前半部分講述了由於十三陵一帶連年的水災給人民群眾帶來了深重的苦難。解放之後,在黨的領導下,人民群眾團結一致,修建十三陵水庫。
在辛苦勞作160個晝夜,克服了諸如狂風暴雨等難以想像的困難之後,十三陵水庫終於竣工。
如果僅有前半部分歌頌我國勤勞樸實,不怕困難的勞動人民,咱也不會說這部電影。在電影57分鐘之後,開始了一段關於20年後的的暢想。

在十三陵水庫竣工之後20年,這裡變成了五穀豐登,鳥語花香的人民公社。我天朝物資豐富,高度發達,拳打美帝,腳踹蘇修,把德法英意日等老牌帝國列強按在地上摩擦。

孩子們在周奶奶的帶領下參觀

這棵神奇的果樹上結滿了各種各樣的水果,蘋果,橘子,鴨梨,石榴,葡萄,甚至還有香蕉。

「這棵果子樹上長滿了各種各樣的鮮果,長著各種各樣的樹葉子,它們一年四季開花結實。全國最好的品種都長在上面。前幾年有幾個外國朋友來十三陵公社休養,到公社裡參觀,高興的叫起來說:『哎呀,這簡直是神仙世界』。於是就送了個名,叫『百靈仙樹』。哎呀這世界上哪有什麼神仙呢?要真有啊,也是咱們勞動人民。」

「孩子們你們再看這稻子」

「玉米」

「棉花」

「煙葉」

「這些莊稼長得多肥多美啊,這些都是勞動人民的辛苦的結果,但也不要忘了20年前修水庫的爺爺奶奶們的辛苦。」

公社的葡萄又大又甜汁水多

陳副院長的私人小灰機

陳副院長帶來了火星旅行開航的消息,來回不到一個月。而我國早就完善了登月的旅程,登月猶如家常便飯。

全國上下完成了掃盲運動,過去陳腐的舊思想都被消滅了。

桌子上那經過改良的碩大的果子都是一擔一擔挑來的,雖然我國已經進入了原子時代,很多工作都有機器人做,但是人不能因此懶惰下來。

水利控制台可以控制十三陵水庫和附近7個姊妹水庫的水量,還可以調節氣候,解決了十三陵公社和臨近公社三千萬畝農田的水利。

十三陵紡織廠,年產2500w,產量佔全國第九位,出口量佔全國出口量的1.5%還有許多少數民族兄弟在休養的時候閑不住,來參加體力勞動。

每個社員每年都能分到365條大肥豬,每天都可以吃一條,每一條都在1500斤以上。

老教授一臉震驚「哎呀,這怎麼吃的下去啊,這簡直要命啊。」

「要不了命,黃教授,我們每一位社員都把創造的財富交給了公社,每人按需索取」

眾人哈哈大笑,打開了遠距通信器,向準備遠征火星的趙院長敬酒。

趙院長開起了玩笑,說自己突然想吃窩窩頭,讓各位在他回來的時候蒸一籠,然後坐著火箭,在眾人的目送中,朝火星駛去。

最後夜幕降臨,大家開起了舞會,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了

據說這部電影被稱為天朝第一部科幻電影,不過介於時代背景,應該是為了配合大躍進時期政治宣傳的特殊產物。這就是上個世紀50年代我天朝對於未來的暢想。拋開別的不談,那個拳頭大小的葡萄我是真的想吃啊。


認為可控核聚變會在五十年內實現。


另一個問題下的答案,我就直接複製過來了。
————————————————————

從小愛看書,所以爺爺家的書房是我的寶庫。書房的書基本都看過,其中大多內容因年代久遠都已經忘卻,唯獨一本幾十年以前的《遼寧青年》上有這樣一篇科幻文,時隔多年仍記憶猶新,此文開頭便是:「2005年的某天,我乘著我的鳳凰牌飛碟去上班。。。」


1968年上映 差不多50年前的電影
片名 2001太空漫遊


沒有完成可控核聚變,月球沒開發,火星干看著,聯合國還是個擺設,世界和平遙遙無期,沒想到的是蘇聯自己垮了,人口增長還是馬馬虎虎,有人吃肉有人挨餓。


阿童木是2003年時發明的


哪還用五十年前,八幾年的我們愛科學雜誌上動輒200X年的某天我早上醒來,機器人端早飯,然後駕飛碟去上學.然而現在已經2017年,我孩子早上醒來還是我端早飯,也並沒有私人飛碟.....


我來給出一個不一樣的角度:1982 年《銀翼殺手》(Blade Runner)的故事背景設定於 2019 年。作為賽博朋客(Cyberpunk)的經典代表作,其畫風大概是這樣的:

在賽博朋客的世界設定里,科技高度發達,高聳的樓宇遮蔽了天空,空氣中充滿霧霾,地面上永遠存留雨後的積水。貧富差距導致底層民眾無法享受最基本的體面生活,他們租住在陰暗潮濕的公寓房間中,靠街頭快餐飽腹。城市中充滿了貧窮與飢餓,凌亂的街頭和光鮮的外表構成鮮明的對比。

2017 年的今天,顯然不是這部 35 年前的電影所展現的樣子。從一些角度講,人類文明沒有達到如此發達的程度。人類沒有星際殖民,沒有會飛的汽車,沒有「人造人」朋友。從另一些角度講,人類的生活又遠超當年的想像。大多數中產階級能夠過上體面的生活,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取代了電影中的老式顯像管屏幕和笨重的計算機。總體來講,「賽博朋客」的世界觀設定恐怕太過悲觀了。

然而……

其實買房買車和子女教育對於任何工薪階層都已經是不小的負擔,很多「北上廣漂」們就是居住在公寓的一個小隔間中,過著靠街頭快餐度日的生活。如果目光再轉向香港,劏房、籠屋、棺材房……

蝸居香港:我還沒死,就住進了棺材裡

其實「賽博朋客」中這種黑暗的世界離我們並不遙遠,或許只有一街之隔。

PS. 《賽博朋客 2049》將於 10 月上映(英國 5 號,香港 5 號,澳大利亞 5 號,美國 6 號,日本 27 號),這是 2017 年我個人最為期待的電影,准便推廣一下。(華納快給我廣告費)


現在不是以前人想像的太空時代,而是信息時代,所以他們能想像的我們都沒達到,他們沒想到的我們卻進步很大


更新:

科幻作家阿西莫夫50年前預測2014年(轉載)

(粗體為預言錯誤)

1964年紐約世界博覽會的主旨是「通過理解架起和平之橋」。它讓我們看到一個沒有核戰爭的明天。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一旦核戰爭爆發,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已經不再值得探討了。就讓導彈永遠地沉睡下去,讓我們暢想一下在未來,一個無核武器的世界會發生什麼吧!
  至少從這次世博會看,未來將會更加美好。在通用電氣的展館,人們可以看到人類的未來正朝著一個充滿希望的方向在前進。通過四個場景的旋轉變化,由真人大小的、會說話的模型人栩栩如生地向觀眾們進行一分半鐘的展示。
  這四個場景分別以1900年、1920年、1940年以及1960年為背景,展示了電器給人們的生活所帶來的改進和變化。這場展示讓我感到享受,唯一的遺憾就是沒能把場景架設到未來的情境中。如果說,到了2014年,就是距今50年後,人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呢?2014年的世界博覽會又將是怎樣的?

  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猜。 我能想像的是,人們會繼續從大自然撤退,並建立一個更適合生存的環境。到2014年,電致發光板將被普遍使用。天花板和牆壁能夠發出柔和的光線,只要按一下按鈕,就能改變光線的色彩。   窗子也不再需要人們親自去做各種開關調整,通過玻璃的偏振,它們將自動調整以遮擋刺眼的陽光。

  玻璃的透明程度甚至可以按照光的強度作出自動的改變。

  這次展會上一所建造於地下的房子也預示了未來的建築趨勢。地下房子的窗戶不需要偏振,但還可以通過改變照明來調整「窗外風景」。郊區的房子建在地下,只要簡單地控制溫度,凈化空氣和隨時調整光線,就能達到不受氣候干擾的目的。這樣的房子將在未來變得常見。在2014年的紐約世博會上,通用汽車的「未來大道」展廳會展出一個完整的地下城市,在這裡你可以看到許多種植著能適應強光照蔬菜的菜園。通用汽車公司將會感嘆,地面上的大面積土地都給了農業、牧業和公園,而留給人類實際活動的土地將少之又少。

  多種多樣的科學發明將會繼續把人們從枯燥的工作中解救出來。廚房裡會出現許多可以「自動煮食」的廚具。比如能夠自動把熱水變成咖啡、自動烤麵包、自動煎炒雞蛋、自動烤培根等機器。頭一天晚上就可以預約第二天的早飯。冰箱裡面儲存的半成品食物還可以快速地被製成午餐和晚餐。我懷疑,儘管烹飪會變得如此便捷,到了2014年人們還是會在廚房留下一個小小的角落供自己發揮廚藝,尤其是在親朋好友來做客的時候。

  2014年,機器人不會很普及,功能也不會很強大,但是至少它們已經問世了。這屆世博會上的IBM展廳里沒有機器人,但是他們所展示的計算機卻顯示了令人驚嘆的處理人類指令的功能。現在的計算機可以把俄語翻譯成英文。如果現在的機器已經這樣聰明,50年後它們該有多麼厲害。將來人們或許將依靠這些計算機來工作,人類只負責擔任這些計算機的大腦來發號指令。事實上,沒準IBM在2014年的展廳里,最主要的展示品就是一個機器人保姆。它雖然笨拙而緩慢,卻能夠撿拾垃圾,整理和清潔房間,並且會使用多種家用電器。參觀者們可以把觀看機器人保姆清潔遊人們丟在地上的垃圾作為一種消遣,看看它是怎樣把散落一地的垃圾撿起來,並作出「丟棄」還是「收起」的判斷。(園藝機器人們也會登台亮相)

  通用電氣公司將在2014年的世博會上展出3D電影「未來機器人」,它們線條幹凈利落,帶有內置的清潔工具,能夠輕快地完成各項任務。(想看這場電影你需要先排3個小時的隊,即使在未來,這一點仍不會發生任何改變)

  到了2014年,電器將不再需要拖著長長的電線,因為它們已經改用能夠長時間提供電力的放射性同位素電池。這些電池裡的同位素不會很昂貴,因為它們不過是裂變發電廠里生產出來的副產物而已。在2014年,維持人類活動的能量有一多半都是裂變發電廠提供的。同位素電池用完之後,將只能通過官方授權的生產商進行處理。

  到了那個時候,實驗聚變電廠也已經產生了。(即使是今天,1964年的通用電氣展位上,也有小型的聚變反應展示)大型的太陽能電站也將出現在沙漠和半沙漠地區,比如在亞利桑那、哈薩克等地區為人類供電。在人口擁擠、多雲且霧靄嚴重的地區,太陽能供電就不那麼有效了。2014世博會上會有一個展櫃,向人們展示設在太空中的太陽能電站模型是如何收集陽光並通過拋物線的形式將太陽能傳到地球上的。

  世界在50年後將會變得更小。在1964年的世界博覽會上,通用汽車還以「道路建造工廠」為主題,展示了擁擠的高速公路上專門為大型客車設計的通道。到了2014年,高速公路將會變得更加發達並達到頂峰。這使得交通工具必須要離開地面行駛。那個時候飛機將代替汽車,當然,即使是地面的交通工具也將在離開地面一到兩英寸高的位置懸浮前行。1964年遊客們能夠在展館裡乘坐一種叫做「水箔」的交通工具,這種交通工具可以用四個支柱使自身升起,並且從水面上掠過,底部同水面只有微乎其微的一丁點兒摩擦。到了2014年,四個支柱將被四個壓縮空氣的噴流所代替,這樣它的底部將不再與任何液體或者固體的表面產生接觸。   壓縮空氣的噴流也將使汽車輪子離開高速路面,這將使得路面的問題最小化,土路、草坪都可以變成通途。那個時候,橋樑將變得可有可無,因為汽車已經可以依靠壓縮空氣的噴流「飛過」水面,儘管交通法規將禁止這種做法。

  人們會花更多的精力設計帶有「機器大腦」的交通工具,設置完目的地即可自動抵達,不會被人類的慢反應干擾。我料想2014年世博會的一大亮點,就是在距離地面兩英尺高的空中,能夠輕巧避開行人和其他障礙物的機器人汽車。

  對於短途旅行,自動人行道(兩邊有扶手,人站在中間)將會在市區里變得普及。它們建立在路面交通的上方。路面交通依舊照常。因為停車場也變成了懸浮式的,而且80%的卡車運輸將被控制,只能在城市的邊緣地區進行。

通信設備也將變得有聲有色。你可以與另一端的人進行視頻通話,電話的屏幕可用作視頻、查閱文件、瀏覽圖片,甚至閱讀書籍。宇宙中的同步衛星會保證你可以隨時隨地與地球上任何位置的人進行直接通話,即使他遠在南極的氣象站。

  你也可以到月球上去看望朋友,考慮到這一點,通用汽車將展示一種特別的汽車(以模型的形式),這種汽車有大而軟的輪胎,以通過凹凸不平的月球表面。

  地球和月亮之間的實時會話將可以通過調製激光束完成,通過在太空的操作,這不難完成。而在地球上,為了避免受到材料和大氣的干擾,激光束將不得不通過塑料管傳播。即使到2014年工程師們仍然會碰到這個問題。

  與月球對話將是一件讓人不快的事,通過那種方式,問和答之間需要2.5秒的時間(需要光線去往返傳遞)。對火星而言,即使在它最接近地球的時候,類似的對話也將出現3.5分鐘的延遲。到2014年,無人駕駛的飛船將已經降落在火星上,載人探險將開展,2014年的展覽將展示出火星殖民地的典範。

  那個時候的電視機,屏幕牆將會取代普通設備,透明立方體將出現,在這個立方體裡面,三維可視技術將成為可能。事實上,在2014年的世博會,一個熱門展品將會是一個3D電視機,人們可以在其中看到芭蕾舞表演。隨著立方體的緩慢旋轉,各種角度都能被欣賞到。

  人們可以在這種歡樂的推測中沒有期限地繼續下去,但是並非一切都樂觀。

  當我排隊進入1964年世界博覽會上的通用電氣展覽時,我盯著「公平人壽」(英國著名保險公司)閃爍出的美國人口數字發獃,上面顯示:美國每11秒鐘就會增加一個人。也就是說,我在通用電氣的涼亭排隊的這段時間,美國人口就增長了300人,而世界人口增長了6000人。

  按照這個發展趨勢,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2014年,世界人口會達到65億,而美國人口將增至3.5億。波士頓到華盛頓這一世界最擁擠的地方,將會成為一個人口達4000萬的地區。

  人口壓力會迫使極地和沙漠地區的範圍增大。但讓人驚訝和興奮的是,2014年將會看到向大陸架地區移民的新趨勢。水下住房將會吸引一大批喜愛水上運動的人,這毋庸置疑會鼓勵海洋資源開發,包括食物和礦物的開發。通用汽車公司表示,在1964年展示的水下賓館樣板間被稱為令人垂涎的奢華之物。2014年的世界展覽將會展示一些深海城市,他們將用球形潛水器這種運輸設置,在深海中運輸生活必需品和行人。

  傳統農業將會面臨困難,農田將會成為高產而又營養的微生物培育基地。加工乳酪的酵母和藻類生產品,將會成為被廣泛運用的食物原料。在2014年的世博會中,有一個極具特色的海藻吧,那裡將供應用海藻做的火雞和牛排。這非常值得期待(如果你肯忽略它高昂的價格),但也有人對這些新事物心存抵抗。

  儘管科技會隨著人口增長而不斷發展,但必須要通過極端的努力和部分運氣才能滿足人口增長的需要。部分世界人口將無法享受這些先進發明。更多人被剝奪權利,儘管他們會在物質上更加豐富,但與今天相比,他們會在享受先進技術方面更加落後。

  如果不採取措施控制人口,技術將無法滿足人口的不斷增長。1964年的曼哈頓,夜間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英里8萬人,工作日則達到10萬人。如果整個地球,包括撒哈拉沙漠地區、喜馬拉雅山極地地區、格陵蘭島、南極甚至海底的每一英尺、深淵的每寸土地,都像曼哈頓的中午一樣擁堵,你就會同意這樣的觀點:沒有什麼能夠滿足這樣的人口生活(更別說讓這樣的地球人活得舒服了)。事實上,在這種情況出現之前,世界上的供應品就早脫銷了。

  世界人口已經達到30億,每40年還會翻番。如果這種趨勢沒有被控制,這個「世界曼哈頓地區」(即前文提到的世界每個地方都像曼哈頓中午一樣擁堵)將在500年內到來。整個地球在2450年都會被這個世界曼哈頓地區佔據,社會在這之前會崩潰。

  因此,通過合理、人道的手段,在全世界範圍內對生育控制進行宣傳,到2014年時無疑將產生重要影響。屆時,人口增長速度將減慢,但是我猜測這種減速還遠遠不夠。

  相應的,在2014年世界博覽會上,也將有一些更為嚴謹的展覽,其中之一是在世界人口控制中心舉辦的系列演講、電影和展出的文字材料,這其中既有面向成人的、也有針對青少年的展覽。

  自動化的發展會令這一境況更為嚴重。到公元2014年,常規化的工作將更多依靠機器而不是人力,因為機器會比人做得更好。因而,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將成為爭奪「機器工人」位子的競賽,學校也將據此轉向。今天通用電氣展覽中展示的未來學校包括了閉路電視和事先錄好的輔助教學錄像帶等,這些將在未來成為現實。然而,取得進步的不僅是教學手段,還有授課內容。所有高中生將學習電子計算機技術基礎知識、熟練掌握二進位演算法,並將熟練應用由現今「公式翻譯程序語言」發展而來的計算機語言。

  即便如此,人類仍將備感乏味。無聊將成為一種逐年蔓延並日益加重的社會疾病。無聊不僅影響心理和情緒,還會有嚴重的社會後果。我敢說,到了2014年,精神病科將成為最重要的醫學專業,讓其他專業望塵莫及。寥寥無幾的從事創造性工作的幸運兒,不論從事哪種創造性工作,都將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類精英,因為只有他們能做些別的事,而不僅僅是伺候機器。

  事實上,我所能作出的關於公元2014年最慘淡的預測是,在一個「強迫性休閑」的社會裡,詞典里最光輝燦爛的辭彙將是——工作!

注意,這可是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預言,可以說基本沒有脫離實際,然而依舊有許多錯誤,特別是關於太空的,基本都錯了,而基本沒有信息時代的預言(電話那個沒有提到有關信息獲取和交流的功能)


嗐。這事兒說白了就是,冷戰結束了,蘇聯解體了,全世界的科學家誰tm也別想好過,統統去賣屁股。
核武器對人類最大的傷害就是,它過於強大,以致於消滅了頂尖國家之間的戰爭,進而也就讓人類失去了攀登科技樹的動力,科學家們也就只好轉行去生產更加好用的約炮app了。


我看過一些科幻電影,發現九十年代前的電影對二十一世紀初的設想普遍誇張,電影里三十年後的世界變化是翻天覆地的,如回到未來。而新千年後,特別是2010年之後的電影對未來幾十年後世界的設想與當今世界並無太大不同,更像是對當今世界細節上的優化。說明上世紀人們對科技過於樂觀了。


沉睡五十年的美國老爺爺:小夥子,2017年你開什麼車?
答:福特2.0 140馬力前驅車。

老爺爺看看自己的1964 V8後驅野馬 滿意的走了


你曾給了我們殖民火星的承諾,然而如今,我得到的是Facebook.

冷戰的時候,政治/科技與生活息息相關,所有人都在關心這些大問題.

現在我們失去了解決大問題的野心,沒有了危機,也就沒有了國家的重視.

如果沒有國家領導走向太空,我相信五十年後的科技,和現在不會有本質的區別.

估計我們絕大多數人依舊還是生活在地球上,活在虛幻的夢境中,在高度結構化的社會中被資本奴役著度過一生.


預想到我們已經在10年前就發明了航時機


樓上怎麼這麼樂觀,還進入宇宙。。。
50年前,1967,人在思考第三次世界大戰,思考發起和應對核戰爭,思考兩個陣營的鐵幕和對立,思考50年後的人類如何在一片荒蕪里存活。哪怕今天讓你驚嘆的航天預算,大多數也都是為了軍事,為了把導彈做得更高更遠更強。

說到航天,美國和蘇俄和解以後兩國宇航員一起上天,俄國人人說自己小時候經常演練你們核彈打過來該如何逃生。美國宇航員說呵呵我們也是。。

那時候的人想50年後。。。《輻射》真人版嘛。


1967年的人們萬萬沒想到五十年後汽車仍然是主流交通工具,。


參看葉永烈60年代創作的小靈通漫遊未來,你想要的都在這裡。
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小靈通漫遊未來
//--------
鏈接打不開,就在百度搜索唄。


前段時間,我受邀請參加了鳳凰網舉辦的活動「發現未知的自己」。

記者給拍的照片是不是很帥?

剛好,讓我談論一個話題「從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等科技角度看,100年後,人類社會將怎麼樣?」

我認真做了一下調研,研究了100年前人們是如何預測現在的,哪些預測實現了。發現了一篇文章,跟這個問題非常的貼切。

(1)1900年,藝術家想像的 2000 年的自動理髮機。

(2)預測的2000 年的飛艇大戰。就在他畫完後的十幾年的世界大戰里,英國和德國就進行過飛艇大戰。

(3)藝術家想像的 2000 年的空中計程車。很可惜,這一景象並未實現,我們只能在電影中看到。其實輕軌也算是對這一圖片的解決方案。

(4)藝術家想像的 2000 年的救火飛行員。其實,用帶伸縮臂的消防車比用人飛到高樓上更安全一些。

(5)藝術家想像的 2000 年的快遞員。沒想到吧,電子郵件出現了。

(6)藝術家想像的 2000 年的掃地機器人。現在的掃地機器人比這個更小更智能,不需要人牽著走。

(7)藝術家想像的 2000 年的空管員。現在已經證明了個人航空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不僅需要警察的監管,更需要更高更嚴格法律的監管。所以這一景象沒有實現,也算是合情合理。

(8)藝術家想像的 2000 年的自動化農機。現在大部分農場已經實現了機械化,在美國和歐洲,不少現代化農場也實現了自動化

(9)藝術家想像的 2000 年的空中哨兵。現在,無人機守衛比直升機更智能,更方便了。

(10)藝術家想像的 2000 年的孵化器。幾十年前,人類就發明了孵化器,當然沒有圖片中那麼快罷了。畢竟從卵到小雞,還是需要過程的,自然規律無法違背

(11)藝術家想像的 2000 年的管弦樂隊。只需要一個 mp3,就可以複製全世界最好的樂隊。

(12)藝術家想像的 2000 年學校教育。看起來像是楊教授的電擊療法,但未來或許可以通過腦後插管等方式實現這種灌輸式的教育模式

(13)藝術家想像的 2000 年的自動化妝機。現在已經有了自動畫臉機,做頭髮這種事,機器好像沒法搞定

(14)藝術家想像的 2000 年的汽車大戰。現在我很想告訴他們,我們發明了一個東西叫「碰碰車」


推薦閱讀:

有什麼價格很昂貴、卻沒多少技術含量的東西?
為什麼表情圖片只有動態的沒有語音的?如果能把語音結合在一起那一定很有趣。
韓寒所說的中國工業水平低下,是否屬實?
如何看待蘋果此次發布ResearchKit,成立醫療調查項目?

TAG:未來學 | 科技 | 預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