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多少人經歷了「童年情感忽視」?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能意識到,我們童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對我們成年後的生活有著無法迴避的影響。有些影響是正面的,比如父母和老師的獎勵或者一次比賽的勝利。有些影響是負面的,比如被父母打罵、被老師當眾羞辱。

這些真實發生了的事情,我們很多時候都能回憶的起,事件的影響也可以被真切的感受到。可是還有那麼一些「事情」,我們雖然記不得,但它們仍然對我們的一生都可能產生消極的影響。只不過這種影響的產生,並不是因為事情真的發生了,而是因為它們應該發生卻沒有發生。這就是童年期的情感忽視(Childhood
Emotion Neglect, CEN)。

「童年期情感忽視「這一概念,是Jonice Webb博士基於自己二十多年的心理諮詢和治療的經驗,正式提出並進行推廣的。Jonice
Webb博士認為:在一個家庭中,當孩子的情感需求長期得不到父母足夠的認可、接納、和回應,孩子便學會了去隱藏或者壓抑他們的真實感受,情感忽視的負面影響就發生了。

? 當孩子感到傷心難過,沒人關心一下:「寶貝,你怎麼了?」

? 當孩子需要得到安慰的時候,父母注意不到或者故意視而不見。

? 沒人問詢問一下孩子:「你想要什麼?」

? 孩子從學校回來情緒低落,沒人問一聲:「今天在學校里,是不是有什麼不開心的事?」

上面羅列的這些父母的行為,沒有一個能被看成是虐待性質的,沒有一個涉及到讓孩子吃不飽穿不暖的,也沒有一個能被看成是臨床心理學所定義的「創傷性事件」。但是,如果一個年幼的孩子,在他們最需要被認可被關愛的年紀,經歷了足夠多這樣的有意無意的情感忽視,那麼他們在日後將會體驗到一系列與之相關的心理問題。

為什麼在情緒上被接納和認可,對一個孩子如此重要?作為人類,嬰兒降生後的首要任務就是與其他人建立「關係」。這種關係,不但使嬰兒在生理上得到滿足而存活下去,而且還使嬰兒的情感需求得到滿足,從而使嬰兒的社會化能夠正常健康的開展,幫助他們由自然人順利過渡到社會人。

在這一過程中,「情緒」就如同膠水一般,把嬰兒和母親或者其他主要撫養者粘連在在一起。依戀理論認為,在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年裡,母親要即時的連貫的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這樣孩子才能和母親建立和發展一種安全健康的依戀關係。母親的這種回應,包括幫助孩子知覺自己的情緒狀態,接納孩子的各種情緒反應,繼而幫助孩子來調控自己的情緒。

可是,如果孩子的情緒感受經常的被父母忽視或者誤讀,那麼父母就無意中給孩子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號:「你的情緒不重要」,「你的感受是錯的」,「你的情緒是不被接受的」。當孩子的情緒自我被否定了,這個信號就等同於:「你,不重要;你,不被接受!」。

年幼的孩子,對父母的行為沒有反抗和抵禦的能力,但是他們有本能的生存策略。也就是說,孩子為了生存,會完全的接受父母對自己情緒的回應,從而作出相應的改變去迎合父母。一個孩子,如果經常體驗到父母的上述行為反饋,便會逐漸的把自己的感受放下了並擱置一邊,或者徹底隱藏了。只有這樣,這些感受便不會再被父母發現,自己就能變相的取悅他們了。可是這樣一來,時間長了,連他們自己最終都不能很好的意識到自己的情緒狀態了。結果,外在的我和內在的我就割裂了。

在這樣家庭環境長大的人,時常無法感知到自己真實的情緒,對自己的內心感受也時常表示懷疑。他們的情緒自我一直被否定被壓抑,沒能通過父母的肯定和接納而真實的被體驗過。他們的情緒沒有根基,無法著陸,似乎總在一種飄渺的狀態。他們的外表可能看似一個健全的人,但是內心深處卻是彷徨、寂寞、空虛。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哪裡有什麼不對,但是又不知道具體少了什麼哪裡不對。

他們無法很好的知覺自己的感受,也不能很好的覺察和體會別人的情緒,因此他們很難和別人建立深刻的情感關係。總覺得有那麼一堵牆橫在自己和別人中間,因此內心時常沒有歸屬感。他們總有種感覺,彷彿自己永遠在別處,不知道這個世界哪裡是屬於自己的。

童年時期遭受過情感忽視的人,他們不能相信自己的內心感受,也就無法完全相信自己的決定。他們也因此經常對自己的決定十分糾結,常常發現自己做了不想做的事。對自己犯的過錯,似乎又能很輕易的原諒自己。

臨床心理學發現,遭受了童年情感忽視的人,他們似乎總是為別人著想,卻很少為自己著想。他們或者因為意識不到自己的情感需求而無法表達,又或者體驗到某種感受和需求卻害怕表達出來。潛意識的聲音一直在提醒他們:我的感受不重要,我的需求不重要。他們或許習慣了對別人報以微笑,但是對自己似乎額外的苛刻。當面對自己的時候,他們經常對自己感到失望,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

經歷了童年情感忽視的成年人,他們的情感體驗有盲點。他們不但無法很好的體會自己的內心狀態,也很難準確的體會別人的感受。當他們自己做了父母之後,也自然比較難以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所以,他們的孩子也非常有可能與他們當年一樣,在一個情感盲點裡長大,遭受同樣的情感忽視。

~~~~~~~~~


百分之九十。活了二十多年被「壓迫」了二十多年,常常想起小時候的事情還會抹眼淚。小時候,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從小就包攬了所有的家務,每天一點點小事都會挨罵。沒有自己的思想,更不敢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後來工作中同事都說你的心裡年齡比實際年齡大好多。看著身邊的同齡人真的天真無邪,而我是從小就很成熟,但習慣把什麼都放在心裡。而導致現在進去社會交際能力很差,不敢表達。父母一直認為他們做的都是對的,真的他們從小的教育方式讓我一點自信都沒有,可以說是自卑,說的最多的就是隨便。小時候看鄰居小朋友那麼多玩具真的很羨慕,自己的玩具真的少得可憐。其實家庭條件不算差,我父親自己穿的衣服褲子鞋子都是名牌,而我們真的不想說了。小時候沒有零花錢,導致工作了有錢了卻不知道怎麼花,有錢但不捨得買,其實真的不貴,但就是不捨得,我想是心理原因吧。我覺得我是沒有童年的,從小到大我的心裡是有陰影的,也從未和父母敞開交流過,也無法交流。高中時候因為學習事情心情不好,和他們說話有點冷淡,他們都會說擺臉色給誰看,翅膀硬啦!真的,我就不能有自己的心情。細數這些事情真的好多好多,有時候覺得自己活得好累,就像是傀儡。在外面讀大學的四年是我活的最快樂的時光了,除了報道那天父母走的時候有點捨不得。之後就算一學期不回家我也不會像他們,別說我沒良心,換做你來過我的生活,不得抑鬱症是不可能的。長大懂事後看到身邊的小朋友的童年,我想以後我的孩子也一定要像他們一樣成長,不能像我一樣。有點胡言亂語,下次再詳細說說過年期間的事吧,現在和父母冷戰中。真不知道這過的什麼日子,出門看天色,入門看臉色,好累。。。


1 3 4 7 9 10 14 16 17 19 20 22

第一次想回答知乎上的問題。我覺得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大。小時候爸爸對我管教很嚴。在我最幼年的時期,三至四歲時和外公一起學習書法、文學和國畫,那兩年里給了我非常多的藝術情懷,讓我很痴迷於一切美麗的、藝術性的事物,對生活的期待也特別地純真美好。五歲開始上小學,爸爸的管教方式徹底擊碎了我的興趣與夢想。他不會非常直接地阻止我,但是會在我做任何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時流露出他深刻的擔憂與不滿,「你怎麼又在畫畫了?這樣我好擔心你的成績啊。」小時候的我特別容易被心理暗示,同時下意識地強迫自己要做一個符合大人期望的乖乖女。所以我就在這樣的影響下逐步地放棄了自己的所有愛好,而父母自然也是忽略了我內心真正的訴求。在他們眼裡,我的生活需求是很簡單的─足夠的物質生活,優秀的成績,老師和父母的肯定,彷彿這樣就能給我幸福的童年。然而,當然,不是這樣。愛好、夢想、友情、自由,這些重要的因素,求之不得,直到我上中學後才有了一定的改變。但是這種改變僅僅是基於中學時我有了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與空間,並不意味著我們兩代人的想法與觀念得到了統一,這樣的矛盾一直影響著我,直至現在我上大學。雖然它越來越淡,但是不會消失。尤其是童年時留下的記憶,深深地影響了我現在的性格。

我仍然對自己很苛刻,下意識地想去滿足別人的高期望;但是自己並不一定熱愛這些事情。即使自己能夠把一些事情做得很好,也沒有收穫到足夠的成就感,只是如同旁觀者一樣看著這些成功的時刻;如果不慎犯了錯誤,會非常自責,很長時間才釋懷。
我能夠理解自己的心理,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平時提到這五個字會很矯情,但是在這裡我僅僅把它當做一種心理問題來談。因為童年時的一切肯定都來源於「你符合我們的期望,所以我們重視你」,因此長大後也習慣性地逼迫自己不斷成長,很難真正平靜地面對得失,真正需要直面得失時,就會產生題目中所說的「不屬於當時當刻」的感覺。

這並不是我一個人的問題,這是一個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社會問題。我不會沉浸在這些問題中為此感到悲傷,我希望我們可以理性地對待它。
我有一些小小的願望。首先是我希望我們能夠在成長的過程中去克服這些影響,用更積極的方式去面對生活和生活中與自己有交集的人,不要將這些灰色的一面擴散開;其次是我希望我們能夠正確地、科學地教育我們自己的孩子,既然知道我們受到的教育不是完美的,就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再重蹈覆轍;最後是希望我們都能夠知道這些影響也沒有那麼糟糕,我們不要太在意而影響自己平時的生活。

從初中開始,我就努力淡化童年的影響。初中時結識了很多朋友,通過友情來彌補親情中缺失的部分;高中時通過主動地學習並尋找成就感來克服小時候被動迎合期望的心理習慣;大學時有了相當高的自由度,有足夠的時間發展個人的愛好,自己去滿足那些曾經被忽視的訴求,同時也嘗試著合理地去愛一個人,寬容地去愛一個人,拒絕小時候所感受到的佔有式的、壓力式的愛。所以現在我是獨立而且快樂的,雖然仍然有一些影響盤踞在我的腦海,但我相信我能找到合理的方法去繼續減弱它,我們都可以。

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大部分90後的都或多或少會有被忽視的童年,哪有人真正是在永遠灑滿陽光的世界裡生活的呢?那就讓我們把它看做一件平凡的事情去解決它吧!最後以一句話結尾:如果有幸觸碰太陽,請記得傳遞光明;縱然不幸沉淪黑夜,也別忘撒下繁星。


我,童年很不快樂,影響至今,父母個性強勢,針尖對麥芒,我童年伴隨著家庭暴力長大。父母早已離婚多年。我媽很不屑認為我小時侯有吃有喝有地方住,還有什麼不快樂?她曾做過幾年教師,但完全不懂教育的意義,對我父親的痛恨轉爾發泄在我身上,粗暴、蠻橫、肆意辱罵、暴力,常監控我,讓我後怕,而一切全是建立在她是我媽,生我養我,想怎樣就怎樣,她既然養了我,我就要無條件服從才是孝順這樣的意識上,從來不認為自己會犯錯,如果有錯那是別人理解出錯。我的記憶中溫情的東西很少,我成年後和她也很多矛盾爭執,總之我是不孝順,缺一個順字,她60多歲了,脾氣是老而彌艱,只許她放火,我不準點燈,任何小事的對錯都在她任性之間,且從未表揚過我。對了是應該,錯了是怎麼生我這樣一個蠢貨又養了豬腦子,嫌惡我的表情眼神我都一肚子火。例如就像關門時,門外有風一帶,聲音大了,我會被罵至少半小時說我故意刺激她心臟,笨手笨腳。她關門聲音大就沒事,最常見的是在家裡她電話很多,煲電話粥一班老玩伴,嗓門大,亳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不換個房間關上門打,大家在看電視,她嫌電視影響她,不能用眼神提醒,否則過後必定被修理,而她看電視時很討厭別人發出聲音。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這個年紀又是憤青,恨不得扯下習大大她上去管幾年。很可笑吧!我越來越覺得我爸離婚離的太對了。從我小時候我受到我媽所有的負面思想影響,老師對我評價說我孤僻,異於常人,但我腦子還是夠用的,學習可以改變命運,我看了很多書,雖懂得不多,但我學會了反思,學會教育我的孩子,一定不要讓我的孩子重蹈覆轍,我很注重和孩子心靈溝通,讓他盡量有安全感,能感到我的關愛,怕他性格缺失。我媽離婚後獨身二十多年,我也是離婚後又再婚,童年給我的影響實際在影響著我的現在,我個性也強,除了常表揚孩子,我不會稱讚其他人,我也有點挑剔或故意找點事,但能控制度,脾氣上來的很快,在外我膽小,從不惹事,不好的一面多對著家裡。我最大的優點和我媽完全相反,我就事論事,不翻舊帳,不開心的過去就忘,或發作出來後不窩在心裡。我想這是我調節的一個成績。我老公縱然很多毛病不足,但包容我這方面很贊。當然我平靜下來也會哄我老公,不會硬著頭皮強撐。麥秸桿脾氣來的快消的也快。我的童年被我媽毀了,我始終這樣認為,我媽若看到我寫的這些,那她手邊的任何物體都會成為武器向我身上招呼,年齡和戰鬥力成正比,不能躲閃推擋,否則就是打老人,因為我是她生的,


- 爸,你能關心我一下嗎?
- 你還想讓我怎麼關心你?我給你花了這麼多錢,我還不關心你嗎?你看看人家農村有多少上不起學的呢!不知好歹......

- 媽,我數學考了97,全班最高分啊!
- 剩下那三分錯在哪了?現在會了嗎?

原來這些都是理所當然啊......


加一條。完全不知道在很多場合如何自處。一直是通過觀察別人在這種場合下的反應來偽裝自己


會自卑,總是感覺自己老做錯事,覺得自己很不好,覺得自信是很難的事。不能很好的體會自己的情緒,有時發了火又自責認為自己做的不對。認為這些情緒不該被身邊的這些人重視,盡量隱藏自己,在別人眼裡人緣不錯,但我知道真正親密的很少,他們眼裡我很活潑,開朗,洒脫又獨立,整天沒心沒肺,也很喜歡別人認為我就是個逗比,沒有煩惱,因為覺得這樣就不會對別人造成麻煩。對別人沒有依賴但是對男朋友會很粘,和男朋友談了三年,異地三年,其中也是非常辛苦吶,在男朋友面前很不像自己,因為自己本該很洒脫的嘛。所以儘管有甜蜜但很多也是感覺到不舒服,不喜歡這樣的自己,以至於想要擺脫。

也查找過關於抑鬱症的信息,但又覺得相似的不是太多。看了樓主的描述感覺幾乎全中,也是想哭,原來我這些情緒也是有原因的,並不是完全都怪我 。

1.我和我媽媽記憶中從來沒有談過心,她不會關心我的內心,覺得不少我吃的穿的就行,不會有什麼情緒,更別談安慰。我成績好就是她的驕傲,不做錯事就是她教育的好,聽到我媽對別人誇我時,只感到反感。
2.只看結果,不顧感受。被知道我還在和這個男朋友談,死活讓我分開,不和我談原因,只管我們分不分開,我說我真的很喜歡他,得到的是一臉鄙夷,「你有什麼喜歡呀?」
3.每次想和她說什麼事情,反應十有八九是像吵架一樣,一下子就急,不會跟你好好說事。我只能用比她更急來壓制她,然後我媽就又用各種方式找我搭話。就不能好好商量件事情么?為什麼非得任何事都要扯大嗓門吼呢?

這也是我不願跟我媽講我內心的原因,只會聊別的,不會談心。

現在也會想,如果在我的幼年以及青春期能得到她的一些幫助,情緒能夠得到肯定和支持,我會快樂很多。也會有可能會更好的感受到他人的情緒,從而讓自己少些苦惱。


由於我的母親是一個性子急,脾氣暴躁的人,從小芝麻大點的事就會大聲的吼我。說話難聽,更不用說關心我的內心感受了。
導致我經常放學不想回家
不敢和她一起睡覺
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做主 自己想辦法
感覺內心很孤獨
不過還好自己強大的內心戰勝了這些,不管怎麼罵我,說我,我心裡都會告訴自己,忍忍就好,不要計較。畢竟是我的媽媽。


怒我直言,僅從這個自查問捲來看,Jonice Webb博士就是個寫心靈雞湯的。


1. 有時候和朋友或者家人在一起,我心裡卻沒有什麼歸屬感 (一般

2. 我非常驕傲自己不依賴其他人 (大部分人會有

3. 尋求他人的幫助,這對我來說比較困難 (大部分人會有

4. 我的朋友或者家人會抱怨我在感情上和他們比較疏遠 (一般

5. 我感覺自己在生活中並沒有實現自己的潛力 (絕大部分人會有

6. 經常想一個人呆著 (絕大部分人會有

7. 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不誠實不真實 (大部分人會有

8. 在社交場合通常感覺不自在 (一般

9.經常對自己感到失望或者生氣 (所有人都會有

10.對自己的評判比對別人的評判要苛刻的多 (所有人都會有

11. 和別人相比,經常覺得自己缺少點什麼 (所有人都會有

12. 和人相比,我更容易喜歡動物 (大部分人都會有

13. 經常莫名其妙的感到不開心,容易被激怒 (所有人都會有

14. 我不太能知覺自己在很多情境下的即時心理感受 (所有人都會有

15. 不確信自己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大部分人都會有

16. 偶爾感覺自己彷彿在圍觀別人的生活 (所有人都會有

17. 相信自己是那種可以如隱士般生活的人 (一般

18. 我不太容易使自己平靜下來 (所有人都會有

19. 感覺有某些東西把自己拽住了,總不能活在當時當刻 (所有人都會有

20. 我有時候感到很空虛 (所有人都會有

21. 隱秘的覺得自己哪裡有問題 (所有人都會有

22. 生活中不自律,比如照顧不好自己的起居飲食 (所有人都會有


有一些我可能判斷過頭了,但不免看出,這些問題都是大部分人都會存在的,想要達到6個以上那是必須的。因此這個自查問卷只有兩個可能:1.這毫無意義。2.所有人都有所謂的「童年情感忽視」。 3.題主廣告費多少:)。


想起小時候的一些事,現在還會默默一個人流淚,有時候我都想穿越回去,抱抱那個小小的自己


我本該是個任性固執霸道的人,現在卻變成了謙讓膽小自卑的人。


我覺得這些問題大部分就像那些星座預言一樣,都是可以套在任何人腦袋上的模稜兩可的話

基本全中,我也承認我有一定程度的童年情感忽視,但我不認為這兩者有什麼關係


全中。
測試題真的很假,但讓我想到了這幾年的經歷。
知道沒有人看,就當成釋放一下感受。

﹉﹉﹉﹉﹉﹉﹉﹉﹉﹉﹉﹉﹉﹉﹉﹉﹉﹉﹉﹉
曾經輕度抑鬱。

從小學開始,獨自一人到外地上學。住在姑姑家,到現在剛好十年。

我曾傾盡全力地依賴與愛這個家。

直到因為一些關於錢的糾紛,他們將我趕走。這種趕走是心靈層面的,因為表面上,他們還是會在別人面前大肆渲染,他們對我有多麼多麼好。

但我只知道,這十年,他們一直讓我睡在他們家陰暗潮濕的書房,因此我得上風濕病,下雨前雙腿會痛上一整天。

他們給我的爸爸說,我欺負他們家的孩子。但我對他們家的孩子真的很好,每陪她玩還給她帶零食吃。他們家的孩子小時候會打我、用指甲刮我的臉,我只是忍住,默不作聲。

他們當著我的面罵我媽沒有良心,說要讓她不得好死。只是因為她沒有接姑姑的電話。
我只知道,媽媽會在姑姑生病的時候,默默地去看望,端水、給他們削水果。

至於住在他們家裡的那些日子,想起來就讓人心寒。詳細的遭遇就不一一贅述。因為太多了。
原來我所愛的家只是個地點名詞啊。

高中後決定不再回姑姑他們家。常年窩在學校陰暗潮濕的宿舍,風濕病加重。

有一天我在寢室被老鼠咬傷。當時正在睡覺,老鼠在我的手上啃來啃去,我被痛醒後,發現了手上一排排深深的牙齒印和不斷湧出的血。

後來我一個人去打狂犬疫苗,可計程車司機怎麼也找不到疫苗中心。我和司機都沒有帶智能機(真神奇),於是我給姑姑打電話,說,我被老鼠咬了,請她查一下疫苗中心的具體位置。

姑姑說:「你煩不煩啊??不知道我在工作嗎。」然後她掛掉電話。

於是計程車司機拒絕載我,讓我在路邊下車。
我沒有打成狂犬疫苗。那天晚上有一場關係到未來文科分班的考試,我只能渾渾噩噩地考完。

我不相信任何人,不會對任何人敞開心扉。我覺得「閨蜜」、「最好的朋友」這種東西根本就是在扯淡。

但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來找我談心,至少有過十個人吧,男女生都有,訴說著他們的傷心事、他們的人生與夢想。我只有裝出敞開心扉的樣子,和他們一起哭一起笑,但內心覺得,他們只不過都是在放些屁。

他們覺得很痛苦的事,我再怎麼努力,內心深處也無法感同身受。甚至覺得不值一提 。

我是他們的情緒垃圾桶。我總是幫助他們度過困難的日子,在他們傷心的時候耐下性子陪伴著。可我呢?那些和我談心的人,沒有誰在意我的感受。

同學覺得我嘻嘻哈哈、沒心沒肺、情商低下。
而我在半夜依靠寫作釋放掉那些折磨死人的無助與絕望,然後一把一把撕掉剛寫的東西。

幾年前在學校受到過欺負與看不起。
不想贅述,不然又是一大篇。受欺負和嘲笑的原因,可能是那時我的衣服有一半是姑姑家穿剩不要的,看起來比較土吧。或者是因為我丑,讓人覺得好欺負吧。

看著城市江面上的青色霧氣,會想哭。

除夕夜,看著窗外喜氣洋洋的煙花,也會哭。

晚上失眠,哭。

我都不知道為什麼。經常莫名其妙就哭了起來。.......真是矯情。

半夜伴隨著回憶一些事情,心臟的那個位置會突然痛起來,緊縮的陣痛無法停止,伴隨著身體發抖和瘋狂的抽搐...

無數次想要拿刀插進心臟,覺得那樣痛苦會少一些。

忍不住就狠狠扇自己耳光,或者使勁用指甲割破手臂。看到血滲出來,我感到興奮與解脫。

現在正在努力地改變自己的外表,從穿衣到護膚到化妝。真的想變成那種有氣場和內涵的女子,就沒有人欺負你看不起你了。

缺點太多。總是活在無名的愧疚與自責里,覺得全世界都討厭我、嫌棄我。

我想這輩子都不會有人喜歡我。我更不奢求別人的愛。

﹉﹉﹉﹉﹉﹉﹉﹉﹉﹉﹉﹉﹉﹉﹉﹉﹉﹉﹉﹉
2017.7.25更新
看到這裡的小夥伴們,

真的希望每位經歷depression的天使們都可以快快康復。
你沒有錯。錯的是這個世界。

一點一點來,按時吃藥,認真看病。

願某一天,
我們每晚都能沒有痛苦安然入睡。
我們每天早上醒來不再絕望。

--------------------------------------------
8.25
對不起...堅持不下去了 又有depression了


很難的是周圍人都覺得你生活在幸福里 而你很久以後 還是活在那種 說不出的不安和恐懼里


過了一年啦。
這麼長時間在離家好遠好遠的地方上學。
然後某一個時刻,可能是我被人欺負啦,可能是做事情沒做好覺得很失敗,也有可能就是嘴饞想吃媽媽給炒的花菜,我突然就有點想哭。

嗯,想家。真的想。

可是為什麼他們對我有那麼那麼多不好,我還是會想家?

因為他們是我的父親和母親,僅有的全心全意對我好的但是偶爾會用錯方式的兩個人。

我用了快二十年的時間去計較他們用錯了方式,好多好多地方用錯了方式,卻選擇忘記他們的全心全意,忘記他們也是普通人。

換言之,就是我狼心狗肺。

我愧於自己已成年卻毫無為他們遮風擋雨的本事。他們一身病痛而我無能為力,連陪伴也做不到。

所以現在選擇全力以赴,就是希望能用我的努力來換時間。我覺得沒有什麼比我們仨能一直一直在一起更重要了。

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愧對父母這個身份的人。
受傷害的孩子背負著傷痛成長,甚至就這麼過一輩子。看著心疼。我在安慰人上面很菜,但是還是希望你們的傷痛有一天能被一個人用愛填平,或者因為漫長的時間終於能釋懷。

祝:萬事勝意

———————————分割線———————全中。

小屁孩懂得不多,不過站在爸媽的角度看,他們可能完全無法理解我們的這種感覺。

原來我跟他倆鬧脾氣,大半夜哭得稀里嘩啦的,把從小到大從他倆那收到的不好的對待一條條抖落了出來-_-||

然後我爸竟然說了一句:「你這小孩怎麼光記仇了呢?」

(︶︿︶)=凸

別說我不孝順不尊敬爸媽,但是那一刻我真的真的很想說一句「F!U!C!K!」

缺少溝通,無法理解對方……啊啊啊啊啊啊

算了π_π

慢慢來。


我開始看完這個問卷特別感動。然後我google了一下這個Dr. Jonice Webb
首先google 學術搜索,沒有任何結果。
出過兩本書:Jonice Webb (Author of Running on Empty)
有一個個人網站,給自己的小診所打廣告:Dr. Jonice Webb;喲,還是我們大波村的呢。
接著查教育背景吧,不是Dr.嘛?那PHD哪裡讀的呢?University of Arkansas 全美排名150+

不是我看不起臨床的心理諮詢師,我只是想說。。。臨床的心理諮詢師如果提出新的研究成果,也是有嚴謹的科學論證方法和求證過程的。
這種寫了兩本書的雞湯大師大家看看就好,別說的像個正兒八經的科學研究成果出來誤導人好嗎?


都是小學時候的事了。

一、照片

我第一次拍照,是在小學五年級,准考證要用到的一寸免冠照。
在此之前沒人給我拍過照,有一次我跟媽媽去照相館,看她化起妝穿上漂亮衣服拍藝術照,心裡的好奇與渴望怎麼都抑制不住,對我媽說我也想拍,我媽說:「沒錢給你拍。」
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小時候長什麼樣子。

二、理髮

媽媽帶我去理髮,剪個學生頭(男女適用),理髮師一邊剪一邊感嘆:「怎麼都不洗洗啊,耳朵脖子都是泥垢……」
回家路上,她大聲斥罵:「我都尷尬死了!你怎麼連澡都不會洗!離我遠點!不要跟著我!臟死了!」
我踉蹌地跟在她身後,一邊哭一邊努力試著去抓她的裙子。
從來沒人教我怎麼洗澡啊,不過現在終於會了。

三、鞋子

三年級,涼鞋終於報廢了,用火把子燙熔了都粘不起來了。我和媽媽說了很久,她才給了我五塊錢。兩公里遠的地方有農貿市場,那裡有鞋鋪,不過老闆嫌錢少,不肯賣,說至少要六塊。我跑回家對媽媽說了,她很不耐煩的又甩了一塊錢給我。
最後終於買到鞋了,真開心,不用擔心穿著拖鞋去學校被老師罵了。

現在我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工作,獨自一人居住。我有父母,有哥哥弟弟,有朋友同學,但都很少聯繫。
偶爾會寂寞,但我相信總會熬過去的。就這樣。


佔了大部分。一直都沒完整的家,父母和我在一起的時間非常非常少。少到我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光,哪一年,哪一月都記得相當清楚。

最直觀的就是沒有歸屬感,不易與人親近。雖然家人對我相當好,但是真的沒有歸屬感。也沒有安全感,只有一個人呆著的時候我才感覺放鬆,踏實。這也決定了自己社交並不會很多,也不愛去麻煩他人。

沒有倚靠,事事都得謹慎小心,萬事先考慮到後果才敢做。也使得平淡無奇的自己有深深的自卑感。易怒。

這幾天自己獨自呆著,什麼都沒有做,什麼也不想做,一股巨大的無力感籠罩著自已

其實並不想一人呆著,不想自己做一日三餐,不想一人看著電視,不想一人入睡總想著會不會有壞人闖入我該怎麼辦。可是不得不如此,總是如此

也該睡了


直到現在,每當我惹我爸不高興,他還是會睥睨著,從鼻子里,發出一聲可怕的冷哼。


先一測試發現嚇死寶寶了,然後看到了問題日誌。
弱弱的說一句,問題是Dr. Song提的,裡面的問卷是Dr. Song翻譯的,然後最高贊的那個又是Dr. Song回答的。

小的書讀的不多,這算是。。。。文案?
只能說,好會玩。。。
我覺得@陳君說的對。


推薦閱讀:

心中無愛怎麼辦?
壞孩子是否比乖孩子快樂?
童年經歷對於一個人究竟有多重要?
你小時候有哪些經典腦殘事迹?

TAG:情感 | 生活經歷 | 情緒管理 | 心理疾病 | 童年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