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為什麼不吃魚?

認識一些藏族朋友,他們從不吃魚。一直好奇但是擔心涉及宗教信仰問題從沒有開口問過。。。


大概說說吧,我是青海藏族,青海農區藏族吃魚,牧區不吃。
我聽家裡老人給我講原因是這樣:
1.牧區以前實行水葬,然後大部分藏族信藏傳佛教,佛教又信生死輪迴,就感覺魚吃了故人的屍體,要再吃魚不就……
然後慢慢就成了一種習慣吧。
但是農區因為比較早就定居村落了嘛,所以就土葬,不存在這個問題。
2.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藏區一般都是高寒地區對吧,比如青海西藏什麼的,得生存啊!生存就得吃肉啊!肉是高蛋白啊!但是同樣是一條生命,宰一頭牛,一隻羊,大概夠一大家子吃很久很飽,還能剩一點做牛肉乾之類的。
但是你說同樣一條命,魚啊蝦啊,夠啥…


我家是農區藏族,說實在,我以前也愛吃魚吃蝦,尤其香辣蝦簡直欲罷不能。
以前小嘛,而且我家並不強制信仰,就隨我了,直到四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問我姥同樣的問題,我姥就這麼解釋,然後我就放棄水產了……
回答不對的,告訴我,我馬上改…


不是專業的,拋磚引玉的來答一下。

首先說結論,藏族人並非不吃魚,不管是在舊社會還是在新世紀,都有吃魚和不吃魚的藏民,這兩個群體是共存的
但對我們內地人來說,對這方面的了解似乎只停留在藏民不吃魚上。

不吃魚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藏族的傳統文化,以及苯教、藏傳佛教等宗教的影響,所以現在不吃魚的藏民多為
1. 僧人
2. 上了年紀的老藏民

而隨著藏區發展越來越快,信息化建設的程度越來越高,受外來文化的衝擊,現在也有不少藏民吃魚。多以年輕人以及漢化程度較高的藏民為主

(配圖是藏民帶著我們去海子里抓魚)

藏族其實也不是一直都不吃魚,古時的一些文獻記載以及現代的考古挖掘都能從正面證明藏族有吃魚的行為。

2002年10月份,川大考古系對「卡若遺址」進行重新挖掘,在挖掘過程中發現了疑似黃河裸鯉的魚骨。
曲貢遺址發現的大量魚骨及捕魚工具也可以證明早期藏民是有捕魚、吃魚的行為的

另外一些藏醫書中有記載治療魚刺卡喉的偏方,並且在一些病症治療的偏方中提到忌魚,也可以證明藏民有吃魚的行為。

在文獻中,藏族人不吃魚最早記載於南宋時期吳曾的筆記小說《能改齋漫錄》

「臨洮、枹罕之地,自天寶末陷於羌虜,更數百年,其俗無復華夏之風。熙寧初,王韶書策,因喻斯羅之衰,即壓而取之,遂復七州。建昌軍率南宮言: 」臨川黃毅嘗往游焉,雲羌俗不食魚,魚大如椽柱臂股,河中甚多。人浴波間, 魚馴馴不驚避。然則古人謂『智力出於網罟,而後鳥亂於上,魚驚於下』,豈不信乎!韶在熙河,始命為網,捕以供膳。其民相與嗟愕曰:『孰謂此堪食耶?』「」

清朝末年民國初年,楊治平所撰《丹噶爾廳志》同樣有記載
「魚產於青海者最佳。附海巴冷泊及入海喀河中皆有之。長尺許及二尺,無 鱗而背有文斑,色分黃、黑二種。由蒙古撈取運售。番人不食魚亦不捕魚。湟水河內亦有之,惟細小不中烹耳。 」

至於為何發展成不吃魚,主要是受文化以及宗教的影響

周希武的《玉樹調查記》中有記載
番人迷信宗教,忌食魚。然通天河流域,每當春風泮渙之時,鯊鯉極多,有長二尺,圍徑三四寸者,土人輒漁而售之客,客少則無漁者,蓋不視為生業也。其取直罕用鉤網,或以石擊之,或以木刺之。蓋番地漁者甚罕,故魚亦忘機而易得也。」

從這不難看出,藏民不吃魚的原因是受宗教影響。有捕魚的行為但卻不吃魚,只是為了賣於外地客人賺取外快。

而除了宗教原因外,還有傳統文化的影響。

(當然還有部分人認為藏民不吃魚是受水葬的影響,但事實上藏民多用天葬,水葬的人並不多。所以並不能成為藏民不吃魚的主要原因

文化原因目前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藏區雖降水集中,日照充足,但因地形及氣候原因限制了農耕的發展,轉而發展畜牧業。
高原氣候惡劣,晝夜溫差大,牛羊肉除了能果腹以外,還能提供大量的熱量和脂肪供來禦寒。因此牛羊的價格高(特別是牛),所以牛羊也是農奴社會也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徵。
雖然藏區水資源極為豐富,湖泊,河流,海子中有著大量的魚類資源,小則一兩指,大則三四尺,但是部分高原魚類內臟有毒,誤食或烹飪不當易引起食物中毒,而且高原魚類肉質緊實,脂肪較少,相同單位重量能提供的熱量遠遠少於牛羊肉。
故牛羊多的人家不屑於吃魚,認為魚是窮人的食物,只有養不起牛羊,所謂的「賤民」才會去吃魚。
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種社會文化,認為吃魚是低賤之事,所以不吃魚。

第二種原因更偏向於生物學的解釋
高原魚類因為低氧低溫,水中微生物缺乏,生長速度極慢,一年只能生長几百克甚至幾十克。同時魚肉所能提供的熱量少,與其花費大量時間捕魚,不如養牛羊來的實在。
吃魚的人少,大家不會烹飪,久而久之,魚類便從藏族人的食譜里消失了。
當然這兩種說法可以結合起來看。

另外就是宗教原因

在藏傳佛教傳入藏區之前,藏區多信苯教。
苯教有一神靈,名為魯神,信徒們認為魚乃魯神的象徵之一,肢體與魚接觸(包括手,腳,嘴)便會厄運降身招致魯神的報復(即抓魚,吃魚) 所以信徒們輕易不抓魚,吃魚。

這點在《世間總堆》中有記載,

「魯王喜嫉恨,食殺致疾病,魯病害人類,遭殃為畜生,病霜襲村莊。忿怒 為個別,懲罰遍全部,辛饒法力猛,調解貢品賜:白甜和乳酪,貢獻及堆類, 污染晦氣除,惡鬼亦懺悔。 」

一旦殺害與魯神相關的動物,則會被認為是對魯神的冒犯而遭致魯神的報復。
魚作為魯神的象徵之一,自然成為了藏民避而遠之的動物。

雖然苯教被藏傳佛教所取代,但苯教盛行時所傳遞的」魯神「文化卻沉澱成為了藏族文化的一部分,潛移默化的影響著藏民對魚以及其他」魯神「象徵動物的敬畏的態度。

在藏傳佛教傳入藏區後,因為部分理念符合統治者的政治觀點,在短時間內便傳遍了整個藏區。佛教也因此取代了苯教,成為藏區第一大宗教。

同時佛教主張的不殺生,不造業,多放生成為藏區文化的主流。

對於僧人來說,嚴格遵守戒律,不殺生。
但對絕大多數藏民來說,只是信佛,但並沒有僧人這麼虔誠。
便選擇少殺生(如牛、羊、豬等家畜滿足日常飲食需要),對於魚,則沒必要去殺。(其他答案中有提到,一頭牛能餵飽20個人,而20條魚卻只能餵飽一個人。久而久之,不殺魚便成了藏民的習俗)。
不過在某些佛教「聖地」,當地的百姓極為虔誠,也不會殺生。他們養牛不為吃肉,只為了擠奶吃酥油。

另一原因則是在佛教中放生乃功德無量之事。如病危時通過放生來祈禱。同時放生也能積累現世功德,抵消罪業。

同樣是放生,放生一頭牛的成本遠遠高於放生一條魚的成本,所以放生多選擇魚類。

而殺放生動物是極大的罪孽,牛羊放生時會做記號來標記,但魚卻不能。寺廟附近的河流是不允許捕魚的(比如年寶玉則),藏民又是一個全民信佛的民族,這樣看來,不殺魚便不難理解。
(但放生魚不代表不可以吃魚,藏民們也會放生牛羊,但並不能用此事來證明藏民不吃牛羊)

藏人不吃魚,有一坊間說法是達賴喇嘛認為殺生造業會影響到自己的修行,於是便下令禁止獵獸捕魚。
(主要是通過噶廈政府發布殺令的形式,但我沒有查到關於禁殺令的相關資料。查到的一些文字資料似乎只能從側面來佐證這個說法,這個就靠大家自己的判斷了。)

(在達賴喇嘛的官方中文網上查到一條,可以從側面說明之前噶廈政府有發布過禁殺令)


想起來個事,

我父親年輕時在北京上大學,有一次漢族朋友帶他去吃蝦,第一次看見。同桌沒人敢動。他就壯著膽子帶皮吃了一個。


(?????)


這玩意好吃!


這蟲子小小的還真好吃!


然後下一次有認識的藏族朋友來找他玩,我爸就很高興的也帶人去吃蝦,想安利給人家。


我爸說從那天之後那三個叔叔再也沒有理過他。


誰說藏族不吃魚的?
我印象特別深,前幾年看過中央台的一個旅遊的節目,採訪藏族的生活,那哥們還是個喇嘛,中午吃飯,就弄幾條河裡撈上來的小魚,小手指大也就,生的,也不開膛,放在搗蒜罐子一樣的傢伙里,還放上好多紅紅的粉,應該是辣椒面,然後就拿棒子搗,搗成糊糊,抹在餅上面就吃,天啊……


試著回答一下,我是藏語言專業的學生,我自己是漢族,我周圍有很多藏族朋友,我也好奇問過他們這個問題。
藏族絕大部分信仰佛教,因此是不輕易殺生的,但高原氣候寒冷,不補充大量蛋白質是維持不了消耗的,而高原蔬菜接近為零,只有青稞等耐寒作物能存活。而植物中蘊含的蛋白質很少,所以吃肉成了唯一的選擇。比起魚來,牛羊的體型要比魚大的多,因此藏族在不得不殺生的情況下會選擇殺大一點體型的動物,一條魚沒有多少肉,想要養活一家人甚至是一個村落的人不知道要多少條魚,這樣殺生藏族覺得造孽更大,因此藏族分地區的有不吃魚的也有吃魚的。吃魚的大部分都是當地沒有那個傳統不吃魚。以上。歡迎指正。


藏族人吃魚嗎?坊間為什麼會流傳藏族人不吃魚的說法?今天的藏族人對於吃魚持什麼態度?——

藏族人吃魚嗎|大象公會

文|蕃野尼洋

在漢族地區生活的藏族人,多數曾在飯局裡經歷過這樣的場面:一位朋友提出吃魚,另一位朋友連忙提醒說,在座的有藏族人,不要吃魚。如果此刻站出來表示沒關係,自己也想吃魚,則難免招致異樣的眼光。

在很多人看來,藏族人忌食魚類,類似於伊斯蘭教徒、猶太教徒忌食豬肉。許多介紹藏族文化的書籍,都將這一點列為常識,不少藏民也確實自稱不吃魚。

魚類真的是藏族共同的飲食禁忌嗎?

▍中文網路關於「藏族不吃魚」的問答

藏族人民吃魚史

事實上,藏族人不但吃魚,而且有悠久的吃魚歷史。

早在新石器時代,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區的居民就留下了吃魚的痕迹。2002 年,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時代遺址就發現過魚類骨骼,很可能是黃河裸鯉。

位於拉薩北郊的曲貢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灰坑(古人的生活垃圾坑),也曾發現過曲貢居民享用魚肉之後留下的魚骨。 其他早期遺迹也有類似發現。

▍曲貢遺址發掘報告中的記錄

▍曲貢遺址中的灰坑

除了考古證據,古文獻中也有藏族先民吃魚的記載。

《西藏王統記》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則關於吐蕃王妃吃蛙(魚)的故事:

赤聶(吐蕃第二十八代贊普)之子仲寧得烏,仲寧王自達布地方娶秦薩魯傑為王妃……王妃秦薩魯傑,初甚秀美,後漸蒼老憔悴。王怪而問之曰:「卿初來時,容何娟好,得無病耶,何因致此?」妃答曰:我故鄉有一食物,此間無之,疑此所致耳。王言:「若爾,宜速往取,以備食用。」因遣一心腹婢女取死蛙甚多,烹以酥油,滿載而歸。妃藏於食櫥,令勿告人,秘密取食,曾無多時,榮光膚澤,宛若當年。

《賢者喜宴》補充說:

王妃的故鄉「達布」為「食蛙之鄉」,該地還食魚,並稱魚為蛙。

可見在吐蕃時期,雖然王室所在的地區沒有吃魚的習俗,但王妃的老家「達布」人民就很愛吃魚了。

敦煌發現的藏醫古文獻《長卷》中,告誡多種病患者不可吃魚,也說明吃魚在當時的藏族社會中比較常見:

被虎豹咬傷或者抓傷,腫而血流不止……飲食方面:忌食腐敗魚肉和牛肉。
被火灼傷,要用鼻涕反覆多次地、全身皮膚一處不漏地擦……飲食不得隨便,忌食鹿肉、魚肉、野牛肉、蔥蒜等。

《長卷》中還記載了治療魚刺卡喉的方法,這也說明當時藏族人吃魚的現象並不少見:

喉嚨扎有魚刺,用大松雞的喉管和豌豆以及艾草熬成藥喝有效,吃獺肉也有好處,如仍不見效,可用小刀刮羚羊角成薄片含服亦有效。喉嚨扎有骨頭、魚刺、木頭和草等物,將棉花或波斯錦的織余,撕松成核桃大小的小團,用好線栓住,線頭留在手中,讓患者吞下小團脖頸左右前後轉動,用手多次拍打,令滯留物撥開反覆做四次就會滑落,如有反水(胃液)流出,立即輕輕地用線將小棉花團或織余團拽出(滯留物也可同時帶出),梗阻就能消除。(非專業人士請勿隨意模仿)

直到當代,吃魚的習慣仍存在於青藏高原,甚至有村莊世代打魚為生,如拉薩河下游的峻巴村,多數人至今仍是漁民。

▍紀錄片《第三極》中正在打魚的峻巴村漁民

▍接受採訪的峻巴村村長

既然如此,為什麼會有藏族人不吃魚的說法?

為什麼有些藏族人不吃魚?

藏族人不吃魚的說法,並不全是謠言。因種種原因,確實有很多藏族人不吃魚,乃至忌食魚。

在一些傳言中,藏族人之所以不吃魚,是因為藏區幾乎沒有魚。

這種說法並不準確。青藏高原有 150 多種天然魚類,一些大湖泊中更是魚類資源豐富,只是這些魚並非都適合食用。

在青藏高原,裂腹魚類的種類和數量最多,是中國少數有毒性的淡水魚。已知大部分裂腹魚類的卵都具有毒性,目前還沒有有效的解藥。

▍在藏區考察的生物學家的遭遇

雖然去掉生殖腺後,裂腹魚類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但主要依賴農牧業生存的藏族人也許並未認識到這一點。在一些地區,可能基於誤食經驗,藏族人中流傳有吃魚會招致惡神在腹中作祟的說法。
不過,經過當代廚師的處理,高原裂腹魚類如今在林芝等地已成為遊客鍾愛的人氣菜品。

▍產於尼洋河和巴松措的巴河魚(學名雙須重唇魚,屬裂腹魚亞科),據說肉質細嫩,味美湯鮮

種類和數量僅次於裂腹魚的,是爬鰍科的高原鰍屬魚類,雖然沒有毒性,但是個體較小,體長多在僅在 100-150mm 之間,且較難捕捉。在一些藏區,這類魚甚至被視作為「蟲」,而非可以利用的食材。

藏區可供食用的魚類並不豐富,且分布集中,與大部分藏區無緣。即使在湖泊大河較多的地區,由於高原冷水魚生長速度緩慢,居民只要有條件發展農業或者牧業,便不會選擇捕魚這種回報率低的生計。

只有在峻巴村這種受自然條件限制、無法發展牧業和農業的區域,漁業才能世代相傳。

▍峻巴村村長講述當地自然條件

一些宗教觀念和習俗,也影響了藏族人的吃魚觀。

公元 7 世紀佛教傳入藏地前,藏族人民主要信仰苯教,其下十一界神中的「魯」神,被認為生活在泉水、河流、湖泊等水域里,是一種類似於「精靈」的集合體,其形象常與魚、青蛙、蛇等動物聯繫在一起。

「魯」神也是一種惡神,如果驚擾或者冒犯就會受到懲罰,至少身上生瘡,嚴重的還會禍及全家。出於對魯神的敬畏,藏族人會盡量避免驚擾水中的生物,對於蛙和蛇類甚至不能接觸。

▍布達拉宮旁的龍王潭中的龍王廟,這裡的「龍王」指「魯」神 ???,而不是被哪吒打了的那種「龍」。

佛教在藏區廣泛傳播後,也影響了藏族人民消費魚肉。

佛教倡導「不殺生」,藏族人民篤信殺生會造下惡業,導致惡報。但是對於青藏高原的居民,肉食是重要的營養來源,人們只能儘可能減少殺生,而吃牛羊肉肯定比吃魚要更少地傷害生命——殺一頭牛可能足夠一家人吃很久,但殺好幾條魚都難以帶來一頓飽飯。

因此,「不殺生」儘管針對所有動物,但日常生活中最受保護的卻是魚類。

佛教思想影響的「放生」習俗,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藏族人捕魚吃魚的行為。

在藏區,放生被視為是行善積德的重要方式,藏族民眾常在特定的宗教節日或者出於祈福的目的實施放生,動物一旦被放生,就免受宰殺和買賣,完全回歸自然。

傳統上最常見的放生動物是羊,人們在放生時會通過塗紅羊角、在羊角上穿系彩帶等方式做出標記以作為區別。

▍放生羊

基於同樣的經濟開支,放生魚類可以解救更多生命,魚因而也成為藏族人民放生的主要動物。

但是,魚在放生時無法做出標記,因此捕魚就難免捕到放生魚,很多藏族人便不吃魚,也盡量避免吃魚。尤其是在「薩嘎達瓦」等放生活動較頻繁的宗教節日期間,吃魚就會變得比較敏感。

▍藏族民眾在河邊放生幼魚

藏區一些地方的水葬風俗,也導致當地居民忌諱吃魚。但這類區域很少,而且水葬也並非普遍施行。

▍圖片來自:陳渠珍,《艽野塵夢·成都至察木多》(「察木多」即今西藏昌都地區)

長期不吃魚後,許多藏族人也不善於處理和烹飪魚類,乃至不再視之為食物,就像北方人看待動物園般的廣東野味一樣,對其敬而遠之。

不過,隨著當代藏族人生活環境的變化,吃魚的習慣也在悄然改變。

藏族人也吃魚

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物流、貿易和餐飲產業的發展,藏族人的飲食習慣並非一成不變。

在藏區城市的各種超市和農貿市場中,小城鎮中的菜市場和水產店中,甚至在農村牧區的小賣鋪中,各種鮮活魚類、魚肉罐頭琳琅滿目,給了藏族人更豐富的食材選擇。

▍拉薩街頭的水產市場

更重要的是,藏區大小城鎮早已遍布餐廳飯館,尤其是川菜館在藏區幾乎是無處不在。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地廚師,解決了藏族人不願意捕魚殺生、也不善烹制魚類的問題。

▍拉薩街頭的飯店

在藏區的城鎮居民和外出讀書、就業的年輕人間,對吃魚的態度轉變尤為明顯。

▍拉薩八廓街上的烤魚店

當代藏族人對待吃魚的態度,和吐蕃王妃的時代一樣,遠不是全民族整齊劃一的禁忌。不吃魚者或出於佛教信仰,或由於從小不吃,或者僅僅是吃不慣。

這幾種情形都屬於個人選擇,而非出於民族性的飲食禁忌,其中有藏傳佛教相關的一些忌諱,也遠不是全藏區都通行的硬性規定。這與穆斯林不吃豬肉的習俗並不一樣。

因此,和藏族朋友一起去吃飯時,大可不必主動替他們拒絕吃魚,更毋需對吃魚的藏族人表示驚訝。如果還有人要強行尊重藏族人民的文化禁忌,你可以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他,並建議他關注大象公會。


歪個樓。。
不說吃魚的事。。。
海子山腳下,也就是理塘到巴塘路上,出現了許多的毛毛蟲,一路看到許多藏民拿著大水桶在撿毛毛蟲。。
當時我以為這是拿去吃,原來他們是把毛毛蟲從馬路上撿到草叢裡,等於是一種救助。。。
發現一枚親歷者。。。。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剛好從西藏到達青海湖地區的剛察,這裡是海北州也是藏區;

在西藏旅遊得到的答案是和上面「水葬」說相同,但是在這裡不一樣;

昨晚我問家庭旅館的女主人,她說是因為1958年大饑荒的時候,就是青海湖裡的湟魚救了環湖眾多人的命,所以出於感恩,藏族人就不吃魚了;(當然漢族人的覺悟沒這麼高)

1958年湟魚救命的說法,在我母親那裡得到證實,當時她在西寧的青海省工業學校念中專,學校組織學生開卡車去青海湖打魚,一網就打上一萬多斤。學生每天發一條不大的干鹹魚和兩個餅,這樣度過的難關; (題外話,母親說她假期回家的時候,帶了些乾魚坐火車當乾糧,經過蘭州的時候吃魚,扔在地上的魚骨頭馬上被人撿起來吃掉.......那個饑荒年代真是慘不忍睹)


大學時,我問過我得藏族同學這個問題。他告訴我,藏族普遍信藏傳佛教,要求少殺生,食用牛肉羊肉對比較於使用魚肉可以更少的殺生。當然他們不是不食用魚,而是會盡量少的去食用魚。
當然,在客觀條件上,他們的地理環境大都處於高海拔地區,通過魚過得獲得食物蛋白不如養殖羊牛來的方便。


從我了解到的藏族知識里,傳說和古老的風俗中關於不吃魚是大概這樣來的:
西藏的古老傳說(很可能源自苯教傳說)中,水和地下是歸「魯」這種神靈掌管的。魯有點類似漢族傳說中的龍族(但不能完全認為是龍族)。在布達拉宮後面的宗角祿康公園裡有龍王廟,裡面主供便是魯神,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應該叫做:墨竹色青
魚,泥鰍,青蛙都是歸屬「魯」管轄一族的,吃魚和這類水產會惹怒「魯」神,招致得皮膚病等類痼疾,與其招惹麻煩不如不去吃它!


不邀自來!
去年8月份,為了環青海湖區野生動物保護,我曾去了青海湖藏民區,駐紮在藏民老鄉家,進行了一星期的跟蹤採訪。據我的採訪得出藏民不吃魚或者很少吃魚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藏民的常用食物譜里鮮有魚,這個千百年來的生活習性;
二,因為敬畏和感恩;
第一個原因很多知友都已經說了,我不再贅述。我來詳細說一下青海湖區藏民對湖區魚類敬畏和感恩的原因吧。
這個不單單是信仰佛教而不殺生的緣故!這其中有一件很是辛酸痛苦的往事,讓湖區藏民對魚類以及周邊任何野生動物心懷感恩,甚至自發組織民間巡邏隊,保護湖區野生動物。
我在湖區採訪了讓我寄宿人家的藏民主人蘇科。蘇科目前跟他的藏民朋友都是民間野生動物協管員,負責青海湖區野生動物保護。從他那裡我得知了他們不吃魚甚至貼錢保護青海湖區最有名的野生魚類——青海湖裸鯉(也就是普氏裸鯉)的原因。
1958年,一場重大的饑荒席捲了全國,青海省也不例外。在這場大饑荒的影響下,青海湖區的牧民面臨著最基本的生存困境。湖區的牧民多為藏族牧民,他們平日飲食比較簡單,青稞面酥油茶,偶爾會吃一些牛羊肉。至於野生動物,不管是飛禽還是走獸,他們既不獵殺,也沒有吃野味的習慣。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青海湖畔的自然生態和人類一直是和諧共存的。在大饑荒期間,為了解決最基本的生存問題,藏民被迫開始吃羚羊和湖區的湟魚(青海湖裸鯉)。在最困難的三年里,是這些湖區的生靈用血與肉救活了湖區的藏民。這是一份恩德,被湖區藏民一直銘記在心,還不忘傳給子孫後代知曉,告訴他們,要善待湖區的這些生靈。
這是湖區藏族牧民蘇科許多年後,第一個站出來,保護湖區野生動物的源動力。
如果不是當地漢民偷捕,青海湖區的野生動物會與當地藏民很和諧的生活在一起的。我們驅車在高原草場,有很多令我吃驚的場景。比如我們會看到一群群特別肥碩的野兔肆無忌憚地在草場中安然穿梭,絲毫沒有警覺危險的感覺。要是換在我們中原內地,看到這麼多大野兔,估計所有人都會上前圍堵追捕了。
因為目前對於湖區裸鯉保護的力度在加強,裸鯉的數量也開始回升了,但是情況依然不容樂觀,還是需要加大關注,提高保護力度。
當你看到沒有殺害,生命在最美的湖水裡自由穿梭時的境況,佛性就會在每個人的心頭油然而生,那就是放下屠刀,和諧共美。
附上湖區裸鯉的一些照片,讓大家感受一下在生態保護下,這些自由自在的生靈究竟有多美!

這是裸鯉躍起水中

這是裸鯉洄遊產卵的途中

這是成千上萬裸鯉集中趕往淡水河流,尋找產卵草床的震撼場景。
(以上圖片都是青海攝影家陳有均先生拍攝,請勿轉載!)


除了水葬以外還有個原因,雖然這個說法比較牽強,一條魚喂不飽一個人,一頭牛卻可以養活一家三口好久。儘可能不要殺。


在拉薩工作第四年,之前從事快消,後從事互聯網,接觸以及共事過很多藏族朋友。首先身邊很多藏族朋友是吃魚的,甚至有個別會主動帶我們去他們認為好吃的地方去吃;其次,其實針對這個問題也問過很多拉薩的藏族朋友,他們的解釋都比較簡單直白,大概就是一條魚有時候不夠一個人吃一頓,而牛卻夠很多人吃很多頓,但是一條魚和一頭牛,同是一條生命,殺生是很多藏族朋友比較忌諱的。


藏族是吃魚的 我認識的藏族說分地區


補充一下,藏區亞東等地區有藏民吃魚,因為此地受地理環境影響。且亞東地區的魚因冰山泉水的影響,肉質鮮美。


最近在讀《艽野塵夢》,碰到這個題目,也是巧。前面幾位朋友都提到了水葬,我在這裡就引用原文對藏族的葬禮做一下補充吧。

一日,行抵道塢,天尚早,因偕同人閑步近郊,有民舍十餘家散居疏林間,草美而細,風景如畫。林外一溝寬四五尺,碧水清淺,魚多而巨,往來游躍。余等正苦無看,將取之食之。又疑此地居人甚多,豈無網罟,河魚之繁殖如是。詢之通事,始悉藏人死後,不用棺封。土掩其上者,延喇嘛諷經,寸桀其屍,以飼雕鳥,為天葬。其次以火焚之,為火葬。下焉者投屍水濱,任魚鰲食之,為水葬。故藏人無食魚者。余等聞之,乃止。

——陳渠珍《艽野塵夢》成都至察木多


3樓想太多了 其實是這樣的 他們認為 1頭牛 一家人可以吃2.3個星期,也就是一條生命,1條魚,只夠一個人吃,也是一條生命,他們寧願選擇吃牛


去旅遊的時候聽帶隊的導遊說的,他們不吃魚主要因為藏民現在還有少數人會選擇死後被水葬,而水葬是主要靠魚來吃食遺體的。在藏民心中認為魚是連接人和極樂世界(天堂?)的使者,是神聖的,所以他們不吃魚。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這麼理解,他們不吃魚,吃了魚可能間接就吃到了自己的先輩。


我是這麼回答別人問我這個問題的:
藏族人有的地方是吃魚的。這裡的魚是指所有可食的水生動物。但是有兩個原因使得大部分藏族人不吃魚:
一是在藏區原始宗教中,水是龍的居所,這裡的龍是惡的,如果食用會帶來各種惡疾。
二是後來佛教傳入,不殺生的理念也使得藏族人不吃魚。


可以,我一藏族有時候一天就能吃還幾條,我有些朋友更厲害,上世紀初在戒奢令下達之前,拉薩沖賽康乾貨區印度的干海鮮賣得那叫一個好。有些地區是不吃魚,一般認為有兩種原因,但都特別地域化、個人化,不是普遍情況:1 魚太小,相比豬牛同樣量殺生更多 2 當地流行水葬,魚不幹凈


推薦閱讀:

紅樓夢全本還有重現人間的可能嗎?
女子隆胸有没有危害?
和日本人(或日本人之間)談戀愛(結婚)是什麼感覺,是怎樣的情形?
有哪些在生活中發現的吃不到就會死的奇妙搭配?
看自己多年前寫的句子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TAG:歷史 | 生活 | 文化 | 人文 | 藏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