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樂2將取消3.5mm耳機轉而使用type c介面來輸出音頻?

傳聞iphone7也將取消傳統耳機插口,但沒見到真機這隻能是個猜測,樂視此番舉動是否有些冒險,是否會成功重塑音頻設備市場? 大家對此番舉動有什麼看法,對今後手機及音頻屆會產生什麼重大影響么?
4月26日更新
看到有這麼多人來回答問題非常感謝。
有人說蘋果取消3.5是因為布局了beats。前幾日看到樂視請了汪峰加盟,汪峰恰好有自己的耳機品牌。這模式也像極了beats 本人挺期待後續的,不過汪峰的耳機國內銷量好像不是很理想?


曾在Motorola售後工作,修過5年多手機。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談談自己的拙見,歡迎交流。

此次USB Type C 耳機,其實是炒冷飯而已,早在十多年前,摩托羅拉曾想推Mini USB介面的耳機。

最典型的就是Motorola在2005年推出的L7手機,附帶一個新標準的耳機

此款耳機使用的時Mini USB B型介面,當年隨著市面上的手機埠逐漸趨於統一,摩托羅拉也打算推廣此標準(有待考證)。

後來micro usb 逐漸取代Mini USB B型 後,摩托羅拉又推出了micro USB口的耳機。這些耳機在摩托羅拉配備micro usb 口的功能手機上都可以使用(安卓智能手機不能使用)

但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問題,除了無法兼容市面上海量的3.5mm介面的耳機,轉換頭比較少等等,最大的問題是USB插孔損壞非常多。

主要原因在於無論是Mini USB還是micro USB,在結構上是扁平狀的,在日常的使用中,受到擠壓時,受力往往不如圓柱型的3.5插孔來的均勻,非常容易變形。導致不是耳機壞了,要麼就是手機插孔壞了。(個人看法,歡迎指正)

當時,在售後實際工作中,無論是我修過,或者其他售後網點,都得到相同的反饋,就是L7耳機在使用中非常容易損壞,使用micro USB耳機的V8也存在這類問題。而且手機插孔損壞的也很多。

也許正是基於此原因,後來這個標準就不了了之。

所以,從宣傳圖上新標準耳機來看,我更關心的是這種結構的耳機在實際使用中,會不會容易損壞?

個人認為如果樂視要推廣此標準,將耳孔和充電孔整合到一起,那就需要對USB TypeC介面進行重新的設計,滿足使用的強度,不然這個標準也會不了了之。畢竟誰也不想買了手機或者新耳機用了沒多久就壞吧?
——————
有朋友問為什麼蘋果的口可以做耳機孔?@張大人 說的很有道理:
如何看待樂2將取消3.5mm耳機轉而使用type c介面來輸出音頻? - 張大人的回答

說到底,還是結構設計上的問題。無論是micro usb,mini usb還是USB type c,結構中間都是有個"小舌頭"(不知道這個叫啥,見諒),如下圖紅圈所標註的,這種設計非常單薄,可以說十分脆弱,這導致當數據線端受力擠壓時,往往會由"小舌頭"來承受擠壓力。在維修中,無論是前期的L7,還是後來的V8,很多手機的插孔損壞,基本上都是"小舌頭"變形,或者斷裂。而USB Type C使用相同的設計,我對這種介面的強度表示懷疑。

USB Type C

Micro USB

Mini USB B型

而蘋果的lightning介面從結構上來說,則相對結實的多。

借用 @張大人 的圖,圖侵刪。

我認為,埠的整合不是簡單的1+1=2,如果不對USB Type C進行重新的設計或改善加強,只是簡單的接上USB Type C的介面,那用戶體驗會非常差。

——————
大唐波斯將軍 L7在06年開始有轉接頭了,我當時用的就是L7,耳機壞了之後,就是用轉接頭接3.5mm耳機聽音樂的,插孔輸出的是模擬信號。

關於音質音頻的問題,我不擅長,也不太了解,推薦以下兩個回答,他倆位比我專業多了:
如何評價樂視發布的 CDLA 標準? - 采曦的回答
如何評價樂視發布的 CDLA 標準? - 劉延的回答
——————
借用一下 @風華正茂 圖

貌似耳機直接用數據線的方式做的。如果最終的產品是這個樣子,我對實際的耐用度表示懷疑。

數據線的使用環境相對靜止,耳機使用環境比較複雜了,跑步,走動等等。

以下的分析是基於我曾經維修案例總結的,表達上不是很專業,見諒,歡迎大家指出不足。

耳機插入手機後,給予①力時,②承擔受力,但因為耳機孔是圓柱形,受力均勻。而且中間注塑加工等,基本是個實心結構,不太容易損壞變形。

但換成micro USB後,當①給予一個力,②承擔受力,顯然單薄的設計如果沒有其他的結構支撐,很難長時間受力,而且插入手機後,插口之間實際上是中空結構,很容易變形。

這就是為何有時候數據線充電不靈,要壓一下才能充,其實是數據線已經變形了。

這就是我一直強調的,埠的整合不是簡單的1+1=2,如果不對USB Type C進行重新的設計或改善加強,只是簡單的接上USB Type C的介面,那用戶體驗會非常差。


借用 @Not Bad 話來說,耐不耐操才是關鍵
——————
於登旭 指出Usb Type-C 內部是有鋼片加固的,應該會比Micro USB更耐用。
還有一位朋友指出Usb Type-C在出廠時做過測試,可承受7牛頓的力。
感謝您二位的意見,我寫這回答也是想和大家交流討論,謝謝指出。

當年Min USB B型介面之所以會被迅速淘汰,就是因為實際使用中的結構很容易損壞。而作為接替者的micro USB,確實比Mini USB B型更耐用。

但很多看似堅固的設計,到實際應用中往往沒有想像的那麼堅固,如果蘋果未來把耳機整合進lightning,也會遇到相同的問題。

就像我前面說的,當USB作為數據線時,使用的環境相對靜止。但如果作為耳機使用,則使用環境就比較複雜了,跑步,走動等等,受到的各種擠壓往往更大。

就USB Type-C和micro USB相似的結構而言,如果採用的時這種結構(示意圖畫的比較糙,見諒),我對實際使用USB Type C結構強度保留自己的觀點。
————————
有朋友提出為何不用耳機插孔直接把USB兼容,這個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存在兩個缺點:
1. 3.5插孔由於結構以及設計的原因,只能傳送模擬信號,這就意味著,如果連接電腦後,我需要將數字型號轉化成模擬信號後傳送,然後再在手機上將模擬信號轉化成數字信號。這麼做會很繁瑣也沒有必要。
2. 就是傳輸的帶寬會很慢。
3.5mm 耳機插孔可以傳輸什麼信息? - 鋼盅郭子的回

1970年代早期推出的惠普HP 9830型計算機是最早採用自動控制的卡式錄音帶進行數據存儲的桌上型計算機之一[36]。它可以根據數字存儲和查找文件,並能根據引帶檢測磁帶末尾。很多早期的微型計算機都實現了基於堪薩斯市標準(英語:Kansas City standard)(Kansas City Standard)的數字化數據存儲。1970年代晚期和1980年代早期的很多家用計算機也能夠使用卡式錄音帶作為軟盤的廉價替代品進行數據存儲,只是常常需要手動停止或啟動卡帶存儲器。甚至連1981年推出的第一版IBM PC都包括一個卡式錄音帶埠和一條操作該埠的BASIC指令。由於隨後軟碟機成為了高端機器的基本配件,這一埠和指令都很少被使用。
1970年代晚期,使用卡式錄音帶作為主要存儲設備的家用電腦包括Commodore PET(英語:Commodore PET)、TRS-80(英語:TRS-80)和Apple II。直至軟盤和硬碟的 流行使得卡帶存儲退出了美國日常的計算機應用。然而,卡式錄音帶仍然在某些便攜系統上被採用,並在很多國家仍然是8位計算機的主要存儲系統。在包括英國、 匈牙利、波蘭和荷蘭等國,卡帶存儲曾經非常流行,以至於廣播電台會廣播計算機程序以供聽眾使用卡式錄音帶錄製並隨後載入電腦中使用。
卡式錄音帶上對計算機數據的典型編碼方法是頻移鍵控(FSK),能夠獲得500—2000比特/秒的比特率,一些遊戲使用特殊的快速載入流程實現了約4000比特/秒的比特率。2000比特/秒的比特率相當於可以在90分鐘磁帶上每面存儲660KB的數據。若採用更好的調製技術,如現代數據機使用的正交相移鍵控(QPSK),卡式錄音帶則可以達到10—17千位元組/秒的比特率,提供每張60MB的存儲量。

當時摩托羅拉C261,W220,C168,C139這些型號的手機使用的就是3.5耳機孔作為數據傳送的介面,每次刷軟體,除了要用特製的數據線,刷機時間非常長,平均20分鐘~30分鐘。如此漫長的等待時間,無疑不適應現在的智能手機。

歡迎大家交流糾錯,順便說一句:新標準什麼的,只要賈總開心就好。
謝謝


最起碼在現階段的手機領域
可以強推標準的只有蘋果也只能是蘋果
樂視此舉完全是博一個噱頭
萬一這個標準以後普及了,樂視的文案就會出現「第一個推行新標準的廠商」
然而現階段我看不出採用這個標準有何作用,非要說的話就是介面處終於可以做到近乎全對稱了,但你TM又不是鎚子


雖然先人告訴我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但第一個吃屎的人絕對是煞筆


放一張圖。

這本來就是USB type-c的預設功能之一

Q1:邊充電邊用耳機行不行?
A1:行,理論上一個轉接頭就解決

Q2:3.5mm耳機行不行?
A2:行,也是一個轉接頭的問題

Q3:有沒有無法輕易解決的明顯缺陷?
A3:有,邊充電邊用耳機目測會很慢。因為依據高通QC的快充標準,快衝時D line上加恆定電壓。MTK的PE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也是通過D line加恆定電壓來協商的
——————————————
更新:
經評論提醒,這次樂視完全沒有輸出模擬信號,純USB otg外接DAC。

不得不佩服假藥停的商業頭腦啊,先是停模擬輸出,然後去掉其它DAC的驅動,官方3.5mm轉換線賣200元「成本價」妥妥的。

DAC和手機分開賣,美其名曰「合併介面」。噱頭和鈔票雙豐收,小米魅族華為這類low逼怕是做夢都想不到吧?
——————————————
更新2
數字輸出下,原文中的FAQ依然成立,只不過轉接頭可能會大一點點。。。


我只好奇蘋果最後沒取消,樂視怎麼辦……


從用戶實際體驗方面來說。

1.我帶手機出門聽歌,如果電量不夠了,普通手機可以插上充電寶繼續揣包里聽歌,而type-c只能讓我放棄聽歌的樂趣了。
同理,看視屏玩遊戲之類的也不能愉快的進行了,特別是玩大型遊戲這種耗電量大的情況下。

2.得換個新耳機了。
大多數耳機型號還不支持type-c,如果要支持的話要買一副新的耳機。有人說大不了買個轉換頭。先不說對音質是否有影響,我個人是非常反感隨身設備還要帶個小拖油瓶。充電寶已經夠煩了,我出門還得留意下轉接頭有沒有帶么?

3.在觸屏機時代,手機數據介面不良的問題可以說是僅次於碎屏。數據線介面本來已經夠脆弱了,現在又要將耳機口所要承受的負擔再轉加到數據線介面上,而且介面還不是圓柱型,損壞率是會大大提高的。


耳機本來是個通用設備,一個耳機所有設備都能用,這樣強行劃分到底是不是好事不好說。
而且3.5mm介面的使用狀況比USB介面複雜得多。
耳機口基本怎麼弄都很難壞,USB么,裡面小舌頭斷掉並不難。
另外TC介面當做耳機口的話,耐艹不?

我個人感覺強行把耳機分成兩種介面是很愚蠢的行為。


想多了,那些耳機耳放廠商根本不在乎手機怎麼折騰


消費者會用錢投票的


其實很多人都忽視了一個問題,這個公司是樂視,不是別的靠賣手機生存的廠商。

關注樂視好久,樂視的商業模式根本不是賣東西,就是賣概念給資本以及二級市場。不斷的賣新的概念不斷的搞到錢。

所以手機賣出去賣不出去不重要,二級市場相信丫比蘋果厲害才重要。你看,我先比蘋果取消3.5介面的哦。

至於你們懷疑二級市場會不會有腦殘患者相信,前段時間有人認真跟我講暴風科技會市值超越中石油。


蘋果取消為了收購的beats收割一波!
樂視取消為了領先蘋果半年!看,我比蘋果厲害吧!


人家蘋果估計要有無線充電,你個樂視裝什麼x


很早以前國產山寨手機也有用一堆亂七八糟介面的原裝耳機,後來他們都死了。


樂視日常傻逼,賈躍亭日常裝逼,習慣了。我就坐等樂視被打臉~


對音頻的工作流程有一定了解,嘗試回答一下,但是不一定全對。
1,3.5mm耳機孔是模擬輸出,USB耳機孔是數字輸出。——更正一點,Type-C也可以傳送模擬信號。所以樂視的轉介面可以不是外置DAC設計,可以直接模擬轉模擬。
2,任何耳機單元需要模擬信號驅動。
3,數字信號轉模擬信號,需要有一個DAC來實現。此DAC的素質一定程度代表了Hi-Fi水平。典型ESS9018K2M就是DAC。
4,任何數字轉模擬的電路需要高度純凈的電路環境降低串擾,為了實現這一點很多國產HIFI播放器做的體積比較大,戲稱國轉。
5,轉介面本質上就是一個DAC角色的器件,在如此小體積下,音質很難有顯著提升。竊以為,音質較HIFI手機,會劣化。
6,如果數字信號轉模擬信號的「解碼」環節,發生在耳機端。那麼理論上數字信號耳機和藍牙耳機的工作流是一致的,唯一區別是USB可以傳輸的格式和藍牙可以傳輸的格式略有區別,但是常規格式都沒有問題了。
7,數字信號耳機的音質上限等同於藍牙耳機的音質上限。藍牙耳機音質在世俗眼裡一般比有線模擬耳機差一些。
8,基於第6點和第7點,如果音質上數字信號耳機和藍牙耳機雷同,我為什麼還需要線呢?僅因為充電?


先擺明態度,我是極為討厭這種設計的。
然後慢慢回答。
第一,從理論上講,單type c介面,加上一個轉接線,完全可以做到邊充電邊聽歌,但是由於這樣增加了一條線,我感覺用戶體驗不會太好。
第二,type c介面的設計我感覺是不耐操的,至少相對於蘋果的介面,耐操性差,因為蘋果的最軟的地方,就是公頭。type c是母頭裡面的那個片片。蘋果的強度大一些。然而3.5mm耳機接頭比他們都耐操。我想,像我這樣一邊跑步一邊聽歌的不在少數吧,用不耐操的type c耳機,對手機介面傷害還是蠻大的,很擔心啊。
第三,純數字輸出效果就一定好嘛?並不,這還和後端有很大關係。簡單講,把手機裡面歌曲播放,大概需要讀取歌曲文件,解碼,放大,才能到耳機,我查了一下,樂視的把解碼放大全部丟給了後端,這樣,要想音效好,那麼得投錢給後端的設備。如果是一個便攜的耳機,一般情況下,他的解碼


早年有數據口接耳機的,和當下不好類比,主要是當下藍牙音樂耳機的市場規模已經不小,未來也會繼續增加,所以取消3.5後,以往是等於讓所有其他耳機都用不了,現在是可以用原裝耳機和藍牙耳機,還可以通過藍牙音頻設備轉接有線耳機。

所以當下來說,跟十幾年前還是有所不同的,雖然還是覺得會有些難,但說像十年前那波那樣註定失敗倒也未必。


如果蘋果也這麼干 那絕對是藍牙耳機廠家的一大利好 就像我這樣的非發燒友自從用了藍牙耳機之後再也不想用帶根線的耳機了……


十幾年前,手機剛剛開始普及時,幾乎沒人用標準3.5介面,哪怕是不入流小廠家,手機也是數據線介面。結果如何?後來還不是一個個乖乖加上?

強行給用戶捆綁一個花錢的新東西,也就是蘋果這種用戶不差錢的廠家能做到,而即使是蘋果,恐怕也得考慮一點:他那些不差錢的用戶,有一部分是有高級耳機的,讓他們拖一個轉接頭,體驗是變差的。

別忘了,人體是不能接收數字信號,只能感受模擬輸出的


有多少人還記得索尼愛立信的Fast-Port?
簡直噩夢啊……
誠然,剛拿到第一部walkman手機的時候,就被索愛的音質折服了
但是半年之後什麼樣?
耳機接觸不良!
數據線接觸不良!
再過半年——充電都特么快接觸不良了……
所以索愛的最後一款非智能機音樂機皇W995用上3.5mm的時候,多少人歡呼雀躍。
我還是覺得,一切用充電介面來談音質,都是特么是扯淡。再好的音質都會被每天多那麼至少一次的插拔毀掉。


技術和工程方面來講講

一段時間之前我研究過這個問題 ,做了一些測試

現在主流的手機都支持otg線外接音效卡輸出

測試包括魅藍note 紅米note2 樂視1s ,都支持otg外接音效卡輸出,無需安裝軟體,無需額外設置。前兩個機型插上音效卡有提示,樂視1s沒有。前兩者插上音效卡後音量要在音效卡上調,樂視1s可以通過機身音量鍵調。前兩者插上音效卡後自動屏蔽3.5mm輸出,樂視1s不屏蔽。 音效卡是索尼DR-500 耳機是JVC S500

用了外接音效卡後,聽起來 遠 遠 爽 過 直接用機器接3.5mm耳機

手頭沒有魅族小米的那些號稱hifi晶元的,找了個被淘汰的蘋果4s,買了某播放軟體的綠鑽下載無損,結果是……4s和安卓+外接音效卡聽起來"不一樣" 因為涉及玄學不多說。但是紅米note2和樂視1s放同一首歌聽起來沒差別。

另外關於充電的問題我也研究過,能otg同時充電的手機平板就那麼幾款(本來想用淘汰的安卓手機+外接音效卡改造車的播放器,後來因為這個供電問題放棄了),如果這次樂視聰明,就應該在usb口上動點手腳,為以後出充電+耳機轉接頭做準備。

總之,這個耳機肯定會有音質上的提升,如果外接耳機和那些"hifi手機"用一樣的方案,應該會略微強過那些hifi手機(畢竟做在機器外面干擾小)

樂視乾的這個事我用手裡的東西也能做,手機+音效卡+充電寶(給音效卡供電)+耳機,就是體積有點感人…

另外樂視有沒有考慮過,耳機是個易損件(損壞維修成本問題)
可能也沒考慮過,很多人用耳機只是打電話(耳機售價問題)

不知道最後成品會不會有"usb 音效卡和耳機分體"設計,現在已經有藍牙耳機是這麼搞了,方便用戶使用現有的3.5mm耳機


推薦閱讀:

為什麼帶耳機聽一些歌曲或者聲音時,會有 3D 的效果?
vivo音質堪比2000元國磚,而兩千元國磚完爆索尼zx系列,那麼vivo是否可以完爆索尼zx2?
主動降噪耳機對人耳有沒有傷害?
耳機界有哪些有趣好玩兒的梗,笑話或者文章?

TAG:工業設計 | 手機 | 耳機 | 樂視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