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當年棄醫從文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魯迅回答:
我棄醫從文就是想治好你這種人…
原因在這裡:
這一學年沒有完畢,我已經到了東京了,因為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
什麼?這段你讀過了,想知道真實的原因?
那你覺得上面的原因哪裡不真實?他當時的判斷不正確?和他以後的行為不相符?
拿那張成績單說事兒的:
在142個學生中排到第68名很差嗎?這是中等偏上吧?
而且這是在日本學校,老師講課全用日語,其他同學都是日本人,排第68名的這個人是中國人,且之前只學了兩年日語,你覺得他能力如何?
你學了多少年英語了?別說專業教材了,你能看懂BBC的新聞嗎?
-----------------------------------------------------------------------------------------------------------------------------
魯迅棄醫從文「是他學醫失敗的結果」?
作者:桑永海
偶然讀到文學博士、教授葛紅兵一篇文章,裡面有一段話,講到魯迅棄醫從文,他是這樣說的:「魯迅的棄醫從文與其說是愛國的表現,不如說他是學醫失敗的結果,相比較而言,他的醫學成績實在是不敢恭維。」此文題目是《話語領袖與聖人迷信》,編在葛氏一本叫《橫眼豎看》的集子里,第155頁(花城出版社2003年5月版)。
也許是我孤陋寡聞,這樣說法還真是頭一次看到。趕忙往下讀,連翻幾頁也沒有讀到魯迅「學醫失敗」的佐證。原來葛氏在這裡只是下了一句沒有例證的斷語,放一槍就跑掉了。那麼,「魯迅學醫的成績」,到底是怎樣的呢?翻了一些魯迅傳記和回憶資料之類文字,有的沒有談,有的談了一個大概,沒有分數,比如林志浩《魯迅傳》第48頁說:「在142個同學中,魯迅名列第68。」有的談了具體分數,但科目不全,如李歐梵《鐵屋中的吶喊》第13頁:「魯迅在仙台醫專的考試成績,後來由『仙台魯迅之友社』做過專門調查,很能說明魯迅對知識的興趣,他考得最好的一門是倫理學,83分。作為一個外國學生,平均65.5的分數總還不錯。分數最低的一門是解剖學,得59.3分,離及格也相差不遠。」終於查出了魯迅在仙台醫專的各科考試成績,是在周作人的回憶文集《魯迅的青年時代》第35―36頁上:「在小林博士那裡又保留著1905年春季升級考試的分數單,列有魯迅的各項分數,照錄於下:解剖五十九分三/組織七十三分七/生理六十三分三/倫理八十三分/德文六十分/物理六十分/化學六十分/平均六十五分五,一百四十二人中間列第六十八名。」(見河北教育2003年6月版,引文中的倫理為63分,顯為編校之誤,筆者在此照李歐梵文做了訂正)據周作人如上的回憶文章,小林即小林茂雄,是魯迅仙台學醫的同班生,後來成為醫學博士。看來以上各書分數資料,都是源自於小林保存的分數單。
應該怎樣看這個分數單呢?
首先,顯而易見,這個分數單是無可置疑的,而且它是判斷魯迅學醫成績的最可靠也最有說服力的證據。其次,人們都很清楚,一個人的考試分數,不論高低,孤立地去看都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必須放在同一次考試的平台上,橫向考察其所處位置的排列順序,才能說明問題,也才具有比較意義的。第三,基於以上兩點,我們看到,魯迅的總成績,雖然不是全年級的上游(47名之內),但他也沒落到全年級的下游(95名之後),68名,居全年級中游的中間位置,是中中等成績。
這樣的成績說明了什麼呢?
魯迅,當年仙台醫專惟一的一名中國留學生,聽課、記筆記、考試答卷全都用日語。而且,「仙台醫專沒有教科書、參考書也很難見到,圖書館裡的醫學書籍和雜誌也不可以輕易借閱」,有的教師還要「經常用拉丁文和德文講課」的情況下(見林賢治的《人間魯迅》109頁),魯迅只能靠聽課和筆記,同141個「坐地戶」日本學生比拼,而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我看還真就挺不錯的了,怎麼能用嘲諷的口氣說「實在不敢恭維」呢?如果連這樣的考試成績,也要成為「棄醫從文是他學醫失敗的結果」,那麼成績在魯迅之後的74名日本學生,佔了總數一半還多,按葛氏邏輯,不是更要捲起鋪蓋,棄醫而從什麼什麼去了嗎?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關於魯迅棄醫從文的種種動因,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學界也正在探討,不是這樣一篇短文可以匆忙論述的。但有一點卻完全可以肯定:魯迅決非「學醫失敗」者,因此,「魯迅棄醫從文是他學醫失敗的結果」,純是葛氏的率爾妄說。
過去,在那樣的體制下,死去多年的魯迅,也像古今中外一些名人、偉人一樣,緣於某種需要,遭遇了神化的命運。經過20多年撥亂反正,一個真切的人間的魯迅,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中國人,正在向我們走來。而今,葛紅兵在魯迅棄醫從文問題上,無視考試成績這樣一個常識性的事實,輕薄為文,以反對神化聖化之名,行矮化醜化之實,能說是正確的嗎?由是我們看到:不論什麼「化」,這兩種極端,都是魯迅研究的障眼法,我們都要批判之否定之―――從過去到現在到將來。
魯迅棄醫從文「是他學醫失敗的結果」?-人民網
《藤野先生》全文
卑劣無能的人總是想把大師拉下高台,再狠狠羞辱踩踏一番,以證明大師和自己一樣齷齪不堪。
魯迅學醫學得挺好。
主要是因為他很認真,他的學習筆記現在還保存著,非常工整。
但他確實因為考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壓力。
不是考得太差,而且考得太好。
當時的解剖課,全班及格率都很低,日本學生都學不明白。魯迅作為一個外國人卻及格了。於是,幾個日本偏激少年懷疑魯迅做弊,假託匿名,給他寫了一封信。裡面有名句:
你悔改吧。
在各種場合挑釁,還鬧到學校去,說老師提前給魯迅劃重點,泄題。
這段故事,大家都知道,在《藤野先生》里便有相關記錄。還有很多別的相關文章也提到。
魯迅棄醫從文有很多原因,但真正的最重要的原因他自己說過很多次,「引起療救的注意」,發現治療身體的無用,意識到靈魂的拯救應該在前。我們都讀過,只是有人自作聰明,不相信。
你跳槽的時候知道你一定能在其他行業成為傳奇?,,如果不是因為理想,踏踏實實學醫多好。
魯迅先生自己不是說了原因嗎?還要問真正原因幹什麼?自己說的都不真正原因?別人嘴裡的陰謀就是真的?非得搞個大新聞是怎麼的?實在沒啥事,洗洗睡了吧。多睡覺,能養腦。
對於上面 @米青衛 兄, @van斯摩格 兄和 @齊胸大聖 所說魯迅先生的成績,我倒是有一點看法。
我本科實習的時候,醫院裡有一位老教授姓唐,我們都叫他唐爺爺。他是解放前聖約翰醫科大學(現上海交大醫學院)的畢業生。
一次他和我們講那時候的考試。其中一次是口試,三個考官在場,全法文作答。唐爺爺說,他感覺當時表現非常好,對答如流,三個考官都表示了相當的讚賞。
最後成績出來是七十分出頭...當然,名次還是高的。
考試成績要考慮時代的差異...我本科的時候最高分是神經病學98分,最低分寄生蟲學78分,但我從來不認為我的水平強於本科時候的唐爺爺..平庸的人總希望別人和自己一樣平庸
魯迅在仙台學醫的學習成績:
解剖學 59.3分,
組織學 73.7分,
生理學 63.3分,
倫理學 83分,
德語 60分,
物理 60分,
化學 60分。
全班第68名(班上同學142人)。。。
首先,我覺得我是沒有資格討論這個問題的,因為我沒有全面了解魯迅先生。所以以下的言論只是我的一時的看法,難免偏頗
看完了34個答案,其中不乏一面倒的評論,有用成績單說事說學醫失敗的,有說不滿足於學醫現狀的,也有為了維護魯迅先生神聖形象質疑抨擊題主的,也有人把魯迅跟知乎用戶對比的
私認為,評價一個人應該從當時環境,當時個人的想法,自己其當時的三觀等等。沒錯,就是要注重 當時的 三個字。我認為實際上不存在所謂真實原因,做出一個決定的時候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響,當時的大環境是舊中國積貧積弱,大部分民眾麻木不仁,愛國的人會選擇思考拯救中國的方法。他可以跟毛主席、孫中山一樣選擇從政,但綜合各方面因素魯迅先生可能認為從文才能發揮他的長處,那他就選擇寫文章了。
不少人拿成績單說事,但其一僅一次成績不能將其等同於魯迅先生的絕對水平,其二魯迅先生本人對於成績高低的評價也會對其選擇造成影響(有人說魯迅先生是學醫失敗,有人說魯迅先生是中等偏上,但他們都忽略了魯迅先生對自身成績的評價。這就正如學霸會說,哎這次數學沒拿滿150分;而學渣就為自己考了90分及格高興不已)那萬一魯迅先生認為這個所謂中等的成績對於他而言就是學渣成績,認為自己在醫學上也沒什麼成就還不如棄醫從文了呢?
偉人已仙去,我們也無從考究,但他作為進步知識分子在當時吶喊喚醒中國人所做出的不朽努力是值得無數人讚譽的。
最後,用現代人的三觀去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這一點實在是讓人覺得無奈。私認為這樣的方法論跟那一句「何不食肉糜」以及「沒有麵包吃,他們怎麼不吃蛋糕呢?」並沒什麼區別。
老毛棄文從武的原因是什麼,gmd不發工資啊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人民那麼傻,我想去治治
用解構主義的話語來回答:題主問這個問題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有些人寧願相信後世一些沽名釣譽之輩的無端揣測,也不願意好好看看先生自己在書中是怎麼說的呢?你覺得後世這些人能比先生自己更清楚原因?
謝邀一是因為魯迅當時的成績的確不足以成為白求恩那樣的大夫,因此他無法達成他的理想(二戰中救死扶傷)。二是因為他覺得中國人當時十分的麻木不仁,就算醫學多麼的高超也無法阻止,因此他打算通過寫文章這一途徑來喚醒中國人民(《吶喊》)。記得《狂人日記》里最後的一句是「救救孩子吧!」這句話當時就引起了一些反響,具體不記得了…-_-第一次回答
如果你了解魯迅看過魯迅的文章就不會懷疑什麼了,有題主這種問題只能說魯迅也真是失敗。
題主提出這個問題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得票最高的簡直說出了心聲。「在142個學生中排到第68名很差嗎?這是中等偏上吧?
而且這是在日本學校,老師講課全用日語,其他同學都是日本人,排第68名的這個人是中國人,且之前只學了兩年日語,你覺得他能力如何?你學了多少年英語了?別說專業教材了,你能看懂BBC的新聞嗎?」--這已經是神童級別的了!
首先,我覺得目前的資料並不足以證明魯迅讀醫能成為醫生或者不能成為醫生,但是這都不影響魯迅作為偉大作家的歷史地位。起碼有一點可以肯定,若他在學習期間的成績和他的未來醫生成就是成正比的,那他作為醫生的成就無疑無法和身為作家的他匹敵(並不是說醫生不如作家,而是魯迅作為醫生不會是偉大的醫生,基於他的成績來看)。
以下是分析:
魯迅在仙台學醫的學習成績為 解剖學 59.3分,組織學 73.7分,生理學 63.3分,倫理學 83分,德語 60分,物理 60分,化學 60分。平均65.5分!全班第68名,總人數142人。
首先,倘若不看排名,獨獨把這份成績單拿出來一看。65.5的平均分,各位大學生怎麼看?起碼我覺得這個分數很低很低,作為大學在魔獸世界遨遊了四年的我,掛科無數,以至於某個院辦學長可以在新生群冷嘲熱諷「就你那成績還有臉出來說話」的程度。加權平均也有75左右。。當然魯迅當時面對的考試什麼的應當嚴格的多,只是即使如此我也很難認同臨近及格線的分數是一個在「可以順利畢業成為醫生的人」中,中等偏上的成績。
你會注意到我用了「可以順利畢業成為醫生的人」,為何?因為正如其他答主所說「單獨看分數毫無意義,橫向比較更為準確」。這點我是舉五肢贊同的。只是,是不是諸位少考慮了一個因素?「畢業率」。畢竟國外學校不像國內「嚴進寬出」,而是「寬進嚴出(現在我覺得不盡然,因為很多學校,比如美帝的部分學校就是為了撈錢招留學生,那是另外一回事了)」,並沒有國內那麼高的畢業率。那麼倘若加入了這一個條件。又會變得如何?如果畢業率只有30%,那魯迅畢業都成困難。畢業率50%,以最差成績(幾乎是最差)畢業。畢業率70%的話,魯迅接近最末30%。。這樣的魯迅在醫學方面的成就我覺得。。堪憂吧?
最後再次強調,魯迅的成就無法否認,但是魯迅也不是完人(答案里那個因為魯迅寫文章好=》聰明=》其他都好 的邏輯我簡直要笑尿了),學醫成就就個人看法來說確實。,不咋地。不過「敢於放棄」,也是很難能可貴的能力。起碼就結果來看。不管魯迅是真的因為讀不下去放棄的,亦或者是讀也能讀下去(但是成就沒有文學成就大),但是真的想要通過筆桿拯救中國,而棄醫從文,這無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還看不懂的我打個比方,一個人有治國之才。那他究竟因為怕死還是因為有抱負而選擇不去當小兵重要嗎?治國方能展現他的能力,不是么?
(語言能力有限。。高考語文99分的淚奔。。大家將就看。。。)
看到樓上一片嘲笑只有60+平均分,然後說我當時考xx隨便都能上多少分,現在還不只是混了個xx。不同年代、不同國家、不同學校的分數原來也能橫比,我也是漲姿勢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在文化傳播領域始終不推行分級制度?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盲證》和歐美電影《幻影追兇》的異同?
※你去過的哪些博物館特別吸引你?
※李清照的詩詞作品在何時達到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