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藝術大師林風眠所說:「漢畫像石是中國繪畫之大宗也。」?


首先,林老這個說法,只是站在某種角度上來說,確實如此。也就是說,他是有立場的,為強調畫像石的價值,所以這麼說。
這個理論主要有兩點:
一是造形(不是造型,造形藝術,平面的,造一個形。)
二是它是作為圖像保存下來的,比較方便研究而且相對可靠的直接資料。
(先這麼佔個坑等我晚上回來繼續說)

好的我來了。

先講造形,漢代畫像石的人物造形已經非常可以代表中國畫人物造形的精髓了。如果我們說,古羅馬藝術的造形程式是以幾何圖樣為參照的思維模式,那麼中國藝術中的造形程式,我們稱之為器皿造型(對,這裡是造型,因為參照的是立體的東西嘛。還有,說造形的時候,是強調那個創作的動作,說造型,是強調既成的,那個形本身。後面不再特說明)。

爪機打字好累我就不去搜圖了。

漢畫像石現在的資料其實還不少(後面會提到)。題材以依據文本而來的主題繪畫為主。涉及文本故事,自然就以人物畫為主。

這裡說的器皿造型,就是指的人物造形器皿化。它跟西方造形中傳統的幾何造形不同――這一點學過西方繪畫的人應該能體會,老師都教你把複雜的形狀拆解,當做幾何體來畫。甚至人物頭部手部,都全拆作各種球體,圓柱,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繪畫。

器皿化的造形理念,並不是沒有方圓概念,而且注重整體人物的「勢」,像一件可供可置的器物,不管輕靈還是厚重,都能給人一種穩定感。
這裡扯兩句,中國人的穩定感並不來源於形體對稱,而是一種視覺穩定感。
古代書法作品,尤其隸書和楷書,大家觀察,大部分都會把右下角的重心壓低。為的是一種視覺上的穩定效果。
還有一個典型代表就是,西方的天平和中國的稱。我們看著稱坨就覺著夠穩了。

扯回來,這種穩定具體到畫論里,就是常說的陰陽調和,有放有收。

所以造形的時候,需要風格統一的線條,或流暢,或有力,或滯澀,等等。這些理念,也是中國傳統哲學裡最核心的部分,在漢代畫像石裡面已經體現得非常好了。

那麼我們現在研究古代的繪畫,最需要的是什麼,是真跡。

漢代以前的繪畫,留存稀少。主要以器物雕刻為主,我們現在談先秦美術,很少論及繪畫。有沒有呢?有的,其造形線條也不比漢代畫像石差。

像馬王堆的《人物御龍圖》那樣的,人物外形非常漂亮了。可是為什麼不說它對中國繪畫影響?

首先因為它不是傳世的,埋在地下這麼多年,現在才讓人見到。其次是數量太少。全國留存就那麼幾件,手指頭都用不完。題材也不多(當然了總數就不多嘛)。

所以我們現在能找到的,能具有一定規模,又比較有代表性,藝術成就也還不錯的,最早的可參照繪畫樣本,就是漢代畫像石。

其實說到底,造形也是可以歸入到第二點裡面去的,我把它單獨剔出來,而且放到前面,因為它特別,特別重要嘛。

然後我們來說第二點,資料問題。

玩收藏的都知道一個詞叫做「流傳有序」,中國畫作為一種圖式語言,它發展演變,總有所本。站在後人的角度上看前人的東西,我們總需要研究它的源頭。想知道它一開始什麼樣的,每個階段發展成什麼樣,為什麼這樣發展。

前面說的,漢代以前,留下的作品太少。而除了畫像石,其他畫種保留下來的實在難見。

我們現在保存下來的紙本繪畫,最早到唐代。絹本的,除了那幾張先秦時候的出土外,保留下來的最早也是唐代。而且還有爭議,不排除宋代摹本的可能。

所以早期的中國繪畫,我們的研究對象主要還是畫像石,以及後來的壁畫。這個表過不提,因為涉及外來文化影響,又要說一大堆。。。且與此題無關。

對比這些,我們看看漢代畫像石的資料如何。

國內對這一塊專門性的發掘,是從1954年在山東一個畫像石墓開始,到60年代中期,已經發掘了一百多座畫像石墓地和遺址。其中山東有二十多座,余河南,陝西北部還有四川等地方都有出土。在此之前的發掘也有,比如山東的武梁祠,從宋代就有記載,清代已經較好地發掘並保護起來了。

對於這些畫像石的研究,在發掘的第一手資料之上進行綜合研究,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到上世紀80年代,進入到比較全面的地理和年代系統整理研究。

國際漢學上講,從1893年法國漢學家愛德華·沙畹在考察武梁祠之後發表《中國漢代石刻》,後再訪中國,1913年發表《中國北方考古記》為始,在二十世紀上半葉,日,中,英,德五種文字的著作都對漢代石刻藝術在世界範圍內提供了材料。

從研究成果上就能看出,漢畫像石在中國繪畫史中的地位絕對值得重視。而從圖像本身而言,造型高古,題材豐富,怎麼看都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樣本。站在這個意義層面上來講,林老的觀點是對的。

以上。


@木子由由 NO。寫意畫現在公認的是在宋代。代表是梁楷的潑墨仙人圖。

漢代藝術的高成就是因為大量的世俗化。描寫民間生活的題材的出現。 並且漢代的儒家學說有一個很大的轉變。從天人一體轉向了君權神授(參見《中國思想史》)漢代畫像石畫像磚的題材也是多種多樣。又有世俗的民間生活題材。 也有神話題材。這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到了唐代以後就是走向徹底的現實主義風格的雕塑了。 神話題材出現的非常非常少。所以漢代畫像石題材之廣泛,形式之多樣,對象之寬泛,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


嚼舌根


也並非全像樓上說的大量世俗化什麼的,林風眠作為一位畫家,應該更多的會去關心造型方式的問題,漢畫像石畫像磚和漢代石刻多方面的傳達出早期漢人的造型意識,人物造型的處理, 人物配置規律,浪漫的敘事方法,恰好與野獸派暗各。


據說漢代是中國寫意畫的源頭?


漢畫像石既是圖畫,也是圖案,又是浮雕,加上傳拓的面貌,具多種不同的美於一身。-李霖燦


推薦閱讀:

我從今年一月份開始自學畫畫,四個月前開始自學丙烯。請教下,我的路子有沒有跑偏?能練出來嗎?
求推薦素描或彩鉛的資料?

TAG:繪畫 | 美術 | 中國美術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