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三國時期孫乾?
我覺得孫乾他們四個人證明了先主所擁有的人格魅力,他們來自不同地方卻甘心追隨先主漂泊半生。
孫乾,在《三國志》中他和許靖、麋竺、簡雍、伊籍、秦宓放在一起,但陳壽把他和麋竺、簡雍、伊籍三人放在一起評價,可見他們四個與許靖、秦宓不同,許靖作為中原名士,在亂世中飄零,最後在益州投降先主,先主很注重他那巨大的名聲,而秦宓作為益州本土名士,對先主也是愛答不理的,對季漢政權說不上有多熱愛。
而糜竺原本是徐州的富豪,卻破家相從,簡雍是先主的老鄉,伊籍原本在劉表麾下,後來劉表去世,他頭也不回地就追隨先主了。
而孫乾呢,一開始被大儒鄭玄推薦,走上仕途。可以推斷,孫乾應該是個儒生,謙謙君子,處理政務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要他像郭嘉、賈詡一樣出謀劃策就不是他擅長的科目了。而被鄭玄推薦也影響了他的一生,後來先主派他去和袁紹結交,應該是看中鄭玄一代大儒的聲望,袁紹不可能不給鄭玄一個面子,可能也是借憑弔鄭玄的名義(可憐鄭玄名滿天下,兒子慘死亂軍之中,自己被袁譚所逼,被迫隨軍前往官渡,而在半路病死。)接觸袁紹。
後來先主要去荊州投奔劉表,也派孫乾前往,因為劉表也是儒學中人,尊敬儒生,愛民養士,從容自保。不然劉表為什麼和劉備討論袁譚、袁尚兄弟相殘的時候要拉上孫乾呢?
數次出使,不辱使命,也怪不得三國志11給孫乾一個「論客」的技能,後來隨著先主勢力不斷擴大,人才也不斷加入,在外交上諸葛亮、鄧芝、費禕、宗預等等貫穿了季漢與東吳的外交史。孫乾與麋竺、簡雍、伊籍這些元從功臣,也被束之高閣,頤養天年了。可惜他們四個基本都在先主稱帝之前去世,不然三公九卿的位置是肯定有的,除了麋竺之外,其他三個連子嗣都沒有留下一個名字。
孫乾和劉表、鄭玄一樣,是亂世中的不幸人,他們在治世的時候,應該都可以功成名就。可是卻只能在亂世中飄零,不過孫乾也是幸運的,他遇到了一個值得追隨一生的主公,讓他在亂世中也能發光發熱,留下自己的名字。謝謝邀請我回答
皇叔集團前期最重要的幕僚之一。
孫乾的事迹主要記載於《三國志》卷三十八 蜀書八 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
孫乾字公祐,北海人也。先主領徐州,闢為從事,【鄭玄傳云:玄薦乾於州。乾被辟命,玄所舉也。】後隨從周旋。先主之背曹公,遣乾自結袁紹,將適荊州,乾又與麋竺俱使劉表,皆如意指。後表與袁尚書,說其兄弟分爭之變,曰:"每與劉左將軍、孫公祐共論此事,未嘗不痛心入骨,相為悲傷也。"其見重如此。先主定益州,乾自從事中郎為秉忠將軍,見禮次麋竺,與簡雍同等。頃之,卒。
孫乾(?—約公元215年),字公祐。北海郡(治今山東昌樂西)人。東漢末年劉備的幕僚。最初被大儒鄭玄推薦於州里。皇叔領徐州,以孫乾為從事。自徐州跟隨劉備,多次作為皇叔的使臣。皇叔定益州後,拜孫乾為秉忠將軍,其待遇僅次於麋竺,與簡雍相同。不久便病逝。
孫乾最初被名士鄭玄推舉給州里,後皇叔領徐州牧,便辟他為從事。皇叔被小布擊敗後,孫乾也跟隨皇叔流亡四方。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皇叔背叛曹總,想向北與袁紹聯合,便派孫乾出使與袁紹結盟,孫乾成功的說服了袁紹。
公元201年(建安六年),皇叔被曹老闆擊敗,向南投靠劉表,遣孫乾和麋竺先與劉表見面,主要還是請求劉表收留皇叔,各種事情都處理得很妥當,皇叔都十分滿意,與麋竺、簡雍同任左將軍從事中郎。
劉表曾寫信給袁尚,信中說自己每與劉備、孫乾談及袁尚、袁譚兄弟自傷殘殺的事,沒有不感到心痛悲傷,可見孫乾在大人物面前也是說得上話的。
而在《三國演義》中,孫乾形象與正史大體相同。為劉備早期的謀臣,陶謙臨死時向劉備推薦孫乾,自此孫乾成為劉備的謀士,並隨劉備轉戰天下。劉備兵敗汝南時投了劉表,以孫乾為使者。劉備入蜀後,孫乾位居糜竺之次。
《三國志》把簡雍,孫乾,伊籍,糜竺放在一起作傳。
都是皇叔前期的重要的文官,都一直追隨皇叔創立基業。
相對比較,伊籍能力最強,孫乾功勞最多,簡雍和皇叔關係最鐵,糜竺對皇叔的支持最大。
總的來說,孫乾是一個兢兢業業的說客幕僚。深受皇叔信任。
總有普通謀士的智力,卻擁有了全武將中最NB的特技
——論客(?? . ??)
和糜竺簡雍並稱劉皇叔歲寒三友,白面書生,伏兵組陣,糜天竺 有錢,簡雍有落月弓,說袁紹,劉表,劉璋等事迹,還是看三國志吧,忘光了!
這樣看未必不像諸葛亮~~~
孫乾字公祐,北海人也。先主領徐州,闢為從事,鄭玄傳云:玄薦乾於州。乾被辟命,玄所舉也。後隨從周旋。先主之背曹公,遣乾自結袁紹,將適荊州,乾又與麋竺俱使劉表,皆如意指。後表與袁尚書,說其兄弟分爭之變,曰:「每與劉左將軍、孫公祐共論此事,未嘗不痛心入骨,相為悲傷也。」其見重如此。先主定益州,乾自從事中郎為秉忠將軍,見禮次麋竺,與簡雍同等。頃之,卒。
麋竺、孫乾、簡雍、伊籍,皆雍容風議,見禮於世。
推薦閱讀:
※段谷之戰胡濟為何失約?
※三國時若獻帝落在劉備手裡,以劉備的性格,會做諸葛亮還是做曹操呢?
※姜維是出於什麼原因在沓中屯田,而沒有留守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