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在彭城之戰真的有56萬大軍?劉邦換成劉備是否結局會更好一點?


太強,早先文章,居然因為zhengzhi內容被知乎刪了。隔了幾個月,只能縮寫了。

本文的邏輯很簡單。整個彭城之戰,劉邦從陝西出征開始,到在江蘇彭城被項羽擊潰,期間所有的事情,都發生在從3月到4月的60天時間裡。注意在這60天里,劉邦不可能徹底完成2件事情。一是劉邦和五國諸侯,無法在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各自地點完成總共56萬軍隊的動員。二是劉邦動員完56萬軍隊以後,也來不及再率領大量軍隊從陝西,強行軍3000里到江蘇。

而這60天的時間裡,劉邦及其軍隊即使全部用來行軍,也必須每天行軍50里(20公里),達到【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的程度,而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最快1個月的速度也就每天30多公里。實際上,劉邦在此期間不僅攻克河內活捉殷王,設立河內郡,還為義帝發喪3天,發檄文號召諸侯討伐項羽,做了很多事情。

至於那位史盲+科盲,宣稱各路諸侯會滾雪球地彙集彭城,還有劉邦可以走水路,完全就是個笑話。在沒有現代通信技術的情況下,僅僅60天時間裡,諸侯收到劉邦訊息要很長時間;在各自地盤徵集軍隊又要很長時間;諸侯在不同的地點出發,是否能夠同時抵達彭城,如何協調又是個問題。

各路諸侯要是各自地點出發,根本無法帶輜重進行強行軍,僅是每天如何解決伙食,又是個嚴重的問題。走水路的話,參照1949年渡江戰役,解放軍數萬軍隊徵集船隻就花了1個多月的時間,難道公元前3世紀的劉邦和各路諸侯的徵集船隻的效率還超過解放軍?

在那位史盲+科盲眼裡,想當然地認為即使沒有現代科技,劉邦做什麼事情都只要1天就能完成,諸侯接受劉邦的訊息,當天就能收到;劉邦和各路諸侯動員軍隊,當天就能完成;劉邦走水路,渡長江,渡漢水,渡黃河,徵集船隻,當天就能完成,這史盲+科盲以為劉邦是神啊!

而史料里的行程日期很難造假,但兵力數字就不能保證了。因此以當時的科學水平和生產力,再參照紅軍和解放軍的行軍速度和效率,司馬遷筆下的劉邦56萬大軍只是虛張聲勢的號稱而已,劉邦即使率領10萬軍隊在60天里,從陝西開始強行軍3000里,馬不停蹄地冒進至江蘇彭城,沿途也會有大量士兵掉隊,抵達彭城時會10不存1。

劉邦在60天里,強行軍3000里的行程:臨晉(左馮翊)→懷縣(河內)→修武(河內)→平陰(河南)→雒陽(河南)→外黃(陳留)→彭城(彭城)→沛縣(沛國)→碭縣(梁國)→虞縣(梁國)。

劉邦在3月至4月60天的時間裡,從臨晉(今陝西大荔縣)渡黃河,攻克河內活捉殷王,設河內郡,在修武遇上來投奔的陳平。再從平陰渡黃河抵達洛陽,為義帝發喪3日,發檄文討項羽,動員關內兵和三河士,開始向彭城進軍。行至河南外黃,遇到彭越,然後便攻克彭城後開慶功會。但不久劉邦便被回援的項羽吊打,隨後劉邦西逃歷經沛縣、碭縣、虞縣。

以劉邦走直線計算,從臨晉、懷縣、修武、平陰、雒陽、外黃、彭城、沛縣、碭縣、虞縣,距離至少1100公里,在2700里以上。劉邦走直線的距離雖然約2700里,但古代修路可不是按照直線來修的,實際路程可遠不止2700里。

根據孫子兵法,假設劉邦以【百里而爭利】的速度向彭城進軍,至少要25天,以【五十里而爭利】的速度向彭城進軍,則至少要50天。可【百里而爭利】出現【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出現【其法半至】,也就是說快速行軍會導致大量部隊掉隊。

可以說,哪怕劉邦只有10萬軍隊,從陝西臨晉開始,在60天里強行軍3000里,馬趕到江蘇彭城,沿途也會有大量士兵掉隊,抵達彭城時會10不存1。

  • 漢書高帝紀:三月,漢王自臨晉渡河。魏王豹降,將兵從。下河內,虜殷王卬,置河內郡。至脩武,陳平亡楚來降。漢王與語,說之,使參乘,監諸將。南渡平陰津,至洛陽,新城三老董公遮說漢王曰......於是漢王為義帝發喪,袒而大哭,哀臨三日。發使告諸侯曰......悉發關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夏四月......羽雖聞漢東,既擊齊,欲遂破之而後擊漢,漢王以故得劫五諸侯兵東伐楚。到外黃,彭越將三萬人歸漢。漢王拜越為魏相國,令定梁也。漢王遂入彭城,收羽美人貨賂,置酒高會。羽聞之,令其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從魯出胡陵,至蕭、晨擊漢軍,大戰彭城靈壁東睢水上,大破漢軍,多殺士卒,睢水為之不流......而漢王得與數十騎遁去。過沛,使人求室家,室家亦已亡......稍收士卒,軍碭。漢王西過梁地,至虞......五月,漢王屯滎陽,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軍。

以抗戰徵發百萬壯丁,結果逃者60%,病30%,傷10%來計算,可以說,無論是蕭何從關中【發關中老弱】到滎陽,還是在60天里,劉邦強行軍3000里,各路諸侯彙集到彭城,這56萬人,要是一路上沒有人病死、餓死、逃亡,那還真是奇蹟。壯丁被徵發後的行軍會產生大量逃亡、病死、餓死的現象,這些現象的發生不會因為司馬遷在主觀上不記載,而在客觀上消失。

  • 抗戰期間任任第26軍軍長的丁治磐,也在1943年的日記中說:民國三十一年,全國計征壯丁100萬人,逃者60%,病30%,傷10%。又說:自徵兵以來,已征700萬人,連年逃亡達半數。(《丁治磐日記》手稿本第3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第374頁、第499頁。)

至於這位史盲+科盲,認為漢軍走水路行軍,完全是無稽之談,屬於完全沒有任何社會經驗,以為徵集船隻1天,或者立馬就能完成。劉邦在檄文走水路還當真了?

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的例子可以知道,僅就渡江來說,光是蘇北地區運載士兵的船舶就要8000多艘,後勤運載的船舶還需要超過1萬艘。

解放軍第27軍數萬人的800多艘渡江船舶,徵集時間就花費了1個多月。

更可怕的是,即使有船,走水路也不快。在南北朝時期,祖沖之所設計的【千里船】試航時才【日行百餘里】,比陸地上的【百里而爭利】快不了多少。遑論600年前,楚漢時期的那些各種大小不一,速度也不一致的破船了。

  • 南齊書祖沖之傳: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又造千里船,於新亭江試之,日行百餘里。

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為例,動用的大小船舶超過1萬艘,而三國時以船業著稱的東吳在滅亡時才【舟船五千餘艘】。那麼劉邦會有多少船?

  • 晉陽秋曰:濬收其圖籍,領州四,郡四十三,縣三百一十三,戶五十二萬三千,吏三萬二千,兵二十三萬,男女口二百三十萬,米穀二百八十萬斛,舟船五千餘艘,後宮五千餘人。

當然,不排除有部分漢軍走水路,但時間太少,人數不會太多。所以楚漢時期,劉邦要是以56萬軍隊,哪怕分兵沿江走水路的困難,也可想而知了,什麼劉邦56萬軍隊走水路純屬無稽之談。

總結一下:從劉邦從陝西臨晉出發,到江蘇彭城,然後被項羽吊打,逃亡到虞縣,這總共3000里,約合1200公里的路程,是劉邦在60天里完成的。期間,劉邦還攻克河內活捉殷王,設立河內郡,還為義帝發喪3天,發檄文討伐項羽。這導致期間劉邦和各路諸侯所做的事情,都是非常倉促的。

所以無論是劉邦集團動員軍隊,還是走水路而要徵集船隻,都是匆忙的,必然導致效果極其低下,而劉邦也不得不把大量時間花費在高速行軍上。因此這56萬軍隊不是號稱,就是賬面數字。

@wuyuyu


@大內義興老兄不用說那麼多
我們只要回去看《史記》就行
司馬公寫這本書,就是把各種來源的消息(從官修史書到道聽途說)都記進去,因此往往會有衝突的情況

比如「56萬人」這個版本,《高祖本紀》就沒有提到:
——「三月,漢王從臨晉渡,魏王豹將兵從。下河內,虜殷王,置河內郡。南渡平陰津,至洛陽。新城三老董公遮說漢王以義帝死故。漢王聞之,袒而大哭。遂為義帝發喪,臨三日。發使者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北面事之。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悉發關內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是時項王北擊齊,田榮與戰城陽。田榮敗,走平原,平原民殺之。齊皆降楚。楚因焚燒其城郭,系虜其子女。齊人叛之。田榮弟橫立榮子廣為齊王,齊王反楚城陽。項羽雖聞漢東,既已連齊兵,欲遂破之而擊漢。漢王以故得劫五諸侯兵,遂入彭城。項羽聞之,乃引兵去齊,從魯出胡陵,至蕭,與漢大戰彭城靈壁東睢水上,大破漢軍,多殺士卒,睢水為之不流

而《項羽本紀》就提到了:
——「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谷、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

可見《項羽本紀》不僅提到了「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
而且還提到了楚軍「精兵三萬人」的數據
——但是這些不見於《高祖本紀》

相反
《高祖本紀》描述了劉邦東征的目的(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而《項羽本紀》只是一句「東伐楚」就帶過——前文有提到「乃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義帝)之江中」,但並未將劉邦東征和義帝被殺兩事串聯起來

此外
《項羽本紀》還獨家描述的漢軍猥瑣的一面(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以及後來的慘敗之狀:
「相隨入谷、泗水」
殺漢卒十餘萬人
「皆南走山」
「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
「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
——可見《項羽本紀》不僅記載了彭城之戰中漢軍是如何被楚軍攆得到處跑,還兩次出現了漢卒十餘萬人這個數字,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了兩遍」罷(滑稽)

====================

個人以為
司馬公寫書廣泛採用了互見法
比如說在張三的本傳中著重正面描寫,而在其他人的傳記中側面記載一些張三負面的史料
比如說《項羽本紀》,就著重描寫項羽勇武的一面,而作為項羽老對手的劉邦和漢軍,就常常被刻畫得即猥瑣又狼狽
——而劉邦和漢軍正面形象,可以從《高祖本紀》和西漢開國功臣的傳記中看到

再加上司馬公本人對項羽比較偏愛
因此,《項羽本紀》中對漢軍的描述(如戰前多牛逼,戰後輸多慘),往往有一定程度的誇大

所以單拿《項羽本紀》中的數據記載來說事,實際上是偏頗的


自稱進知乎才兩周,結果9月份就開始回答問題了,此人不是撒謊,就是盜號。建議舉報。

挨下來是瞎子表演時刻

這位居然沒有看見

居然3000里和300公里分不清楚,都修改過一遍了,也不知道把數據改正

神奇的300公里

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一個多月準備了1萬多艘船。劉邦一路滾雪球到幾十萬人,總要準備幾千艘船。當然,劉邦的船運物流管理效率完爆解放軍。而且這麼巧,諸侯軍隊就在劉邦的高速行軍的路線上 ,讓劉邦滾雪球?看來諸侯軍隊必須要集中到各條河邊等待劉邦,不然怎麼讓劉邦滾雪球。


劉邦:「各位諸侯軍快上船。你們讓開讓開,給諸侯軍騰個地方」。你以為劉邦是公交車啊?

劉邦神奇的從黃河,淮水進軍

葯不能停。繼續看笑話,所謂漢朝外黃到定陶的距離,測距結果自然是60多公里。

我說60多公里

這位開始搞笑了,先是說74公里,後來說70多公里

問題出在哪裡呢?原來他搞錯地方了,漢朝外黃在今天的商丘市民權縣,結果這位直接從商丘市區算起,於是成笑話了。@關雲長

  • 他以為劉邦走水路只要下一道命令,瞬間就會有數千艘船。然後黃河上會出現幾千艘船,淮河上又會出現幾千艘船。
  • 他以為劉邦聲討項羽只要發道檄文,諸侯們就會自動集中在河邊等著劉邦走水路來滾雪球,到彭城就會滾滿56萬人。
  • 他以為劉邦從洛陽附近開始分兵三路,這分兵就能縮地,來減少路程距離。當然,他是不知道兩點間直線距離最短。即使分兵也要走兩三千里,不會因為分兵就能縮地 。而劉邦從洛陽出發已經是抄近路,其他人分兵再到彭城就是抄遠路了。因此即使兵分三路也是要高速行軍的。

他以為如何把大象放進冰箱,就是把冰箱門打開,然後把大象放進冰箱里。從不考慮劉邦如何實施,如何才能做到,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做到


這個S--B,我只提到2次,而且也沒有指名道姓

第二次

而這位,足足說了7次

在其他人的回答的評論區里爆出口,被知乎管家摺疊,然後再被撈上來。


高贊答案自己把帖子刪除了,呵呵,只有他匿名罵我的帖子還在,謝謝!
雖然我被罵了,至少我證明司馬遷不是sb,中國的史學家們不是信口胡說就可以無視的!
ps.高贊的這位有跳出來了,說是什麼政治原因被刪帖,你一個胡謅說司馬遷吹牛,結果史記原文都沒看明白的帖子甩鍋給政府合適嗎?
原答案里那位同我在他的評論裡面辯論了兩個小時最後閉嘴了,這才是他刪帖的原因~~
實在讓人很無奈,高贊答案的答主回答問題的方式就是:
我:你這八點分別都有常識性錯誤。
對方:你回答被摺疊了!
我:你的第一點和第四點不符合史料。
你新來的就回答了100多個回答,騙子!(這個我作為新人實在不太明白原因)
我:你冷嘲熱諷隨便罵別人sb很沒禮貌也並不能證明你的回答。
對方:你肯定是騙子,司馬遷的話你還信了,我先嘲笑你三分鐘~
很後悔認真學習回答了他兩個小時問題,唉。
下面是回答題主,雖然本人不能確切完全正確:
關於56萬的問題,本人是存疑的。不過可能性是完全有的,特別是按照古代的計算方式很多是連民夫都算在內的,並非沒有可能。
至於上面那個長篇大論的回答,不但沒達到紙上談兵的水平,連閱讀理解的能力都不足,我就在下面詳細反駁一下:
劉邦同項羽會戰的部隊來源都是哪裡呢?
看一看劉邦的行軍路線可以分析出來。
首先在上一年,劉邦一直在關內作戰。所以當三月從臨晉過黃河的時候估計他是帶了幾萬精銳部隊的,過河以後又加上魏王豹的僕從軍攻擊河內以後到了洛陽。
這個時候劉邦的部隊開始了第一次膨脹,「悉發關內兵,收三河士」。注意這裡就是之前那位明顯的閱讀錯誤了,關內兵、三河士並不是指關西內(關西已經動員過了),而是指洛陽周邊三個河(河東、河內、河南三個區域)。
這時候劉邦開始號召天下諸侯共同攻楚了。
然後他是怎麼行軍的呢?「南浮江漢以下」,江漢就是長江和漢水。見到說劉邦當時走得水路,而且是分三路進軍,所以後勤壓力並不大,而且速度很快。
當時的人數加起來可能連10萬都沒有,而且水路行軍,所以不存在什麼56萬人一個月走3000里的問題。
同時曹參等人同趙軍是走的北線:白馬津-定陶(當時水路交通中心)-彭城。這是沿黃河濟水進軍。
劉邦是中路,洛陽-雍丘-淮陽-彭城。這是黃河,淮水進軍。
南路,宛-葉縣-陽夏-彭城。這是沿長江漢水行軍,後來的西漢丞相王陵就是這時候帶幾千人加入的,可見當時劉邦部隊是一邊進軍一邊擴充。
劉邦路過內黃,也就是陳留郡,彭越帶三萬多人來和他會和。這是第二次部隊增加。
這時候項羽在同齊作戰,地點在哪裡呢?城陽國,就是山東沂蒙山南部,就是現在棗莊臨沂一代,這中間最重要的戰略要地在哪裡呢?台兒庄!和彭城根本沒有340公里,距離現在徐州大約100公里不到。這也是為什麼項羽可以快速出擊攻擊彭城的原因。
當時項羽滅齊在望所以沒有及時處理劉邦的挑戰,造成劉邦引導輿論,並且長驅直入彭城。
由於項羽無暇他顧,劉邦是一路攜裹各路諸侯的部隊,造成部隊滾雪球一樣膨脹,最後「劫五路諸侯入彭陽」。這裡面五路諸侯一般認為范指楚漢之外的行軍路上各路諸侯部隊。
這就是56萬人的來源,並不是56萬人一路行軍。這個說法是完全沒有常識的!
這裡面按照習慣應該是正規部隊和同樣數量或者多一倍的民役。而20來萬部隊中劉邦嫡系部隊應該佔有不超過三分之一。這也是古往今來幾次人數數量比較大的會戰的通例:核心部隊+僕從軍+大量民夫(古代是算作輔軍的)。
而彭城作為項羽的都城,也必然是他後勤基地和行政中心。被劉邦奪得,在當時劉邦看來簡直的橫財,應該勝負已分了。所以也就是為什麼劉邦得意忘形,大肆祝賀。
而劉邦這種大規模的雜牌軍,又沒有時間整合指揮系統遲緩而混亂,水平又參差不齊,歷來是古往今來戰爭以少勝多的最佳背景。
而且劉邦也不是白痴,還是在建陽、薛、鄒、瑕丘部署了對項羽的防禦陣地的。
至於說彭城大戰的過程,則是項羽的經典一戰,司馬遷寫的這麼詳細,還被認為玄幻也是好笑了:
項羽精銳部隊從東北方的城陽地區撤軍,先是向西,在瑕丘擊破樊噲部隊,之後向南急進蕭縣繞過劉邦面對東北方的防禦陣地,在彭城的西南向劉邦發動突襲,而且選在早上進攻!
劉邦那麼多部隊部署到很大的區域。防禦方向主要面對東北,只能緊急調整收縮部隊在西南同項羽會戰,這必然造成劉邦指揮體系混亂。最後面對項羽攻擊的只能是一少部分,而大部分這時已經開始混亂了。
而項羽則擊破劉邦外圍防線後直搗腹心!雙方大戰還是僵持到了中午。項羽終於擊潰劉邦主力部隊,把各種混亂的失去建制的大部隊驅逐到彭城東北的泗水附近(抗日戰爭時日本對國民黨同樣也是這種方法,這是戰爭的常用方式,因為有上面的軍事盲,所以多寫一句),造成大量人員被踩踏和溺水淹死(相隨入谷水、泗水),其中谷水在彭城城南,泗水在彭城東。之後劉邦一路被項羽驅逐退到靈璧城東的淮水,前無退路,再一次被大批趕到河水中造成「淮水為之不流」的慘狀。
整個追擊路線和過程如此清晰明白,居然都看不明白,應該先學古文在來讀史!不知道半天殺十萬這個半天是哪裡來的數字。(就因為說戰鬥從早上到中午?這閱讀能力實在讓人驚詫!)
項羽整個攻擊過程一氣呵成,把地理天氣敵人的構成都充分考據進去,最後幾乎完美全殲劉邦主力部隊。協從軍諸侯被震懾大批投降楚軍。
至於你說劉備在這個位置,我說實話覺得未必能達到劉邦的水平。之前劉邦的攻擊無論輿論上還是軍事上做的都沒有大問題,劉備小規模部隊水平作戰水平是沒問題的,但是大規模集團軍作戰真的沒有劉邦的戰績好。
再補充一下:楚漢戰爭剛開始,彭城之戰就死掉的人肯定沒機會再立功封侯,說項羽沒殲滅多少漢軍將領就是邏輯混亂。
應@大內義興 的要求把他說的很荒謬的內容截圖發在下面:

下面是對方的要求:

對方提出的是全國各路諸侯,從關東跑到關西臨晉集合成56萬部隊在一起跑到臨晉大集合然後在一起行軍回關東彭城,所以神行3000里是臨晉到彭城,這個看法到底哪裡荒謬我就不需要說了吧。
當然,對方也提出56萬都是劉邦自己徵集的部隊,那麼劉邦三路行軍沿途整合部隊的行為可證明這個看法錯誤。
自相矛盾漏洞百出的回答顯然不能夠客觀解釋是否有56萬人。
就這樣。


太史公是個項吹是明擺的事情,就算沒有歪曲事實的地方,然而春秋筆法頌項貶劉的傾向是很明顯的。比如最簡單的一點,垓下之戰,項羽突圍後的戰鬥濃墨重彩,妙筆生花,引人入勝,成功的讓大家忽略一個很重要的事實:項羽是在決戰前夜丟下了軍隊,率少數親隨趁夜逃離了戰場。失去了統帥的剩餘楚軍仍然和漢軍進行了血戰,最後全軍覆沒,但已經沒有人關心他們的結局了。


不會的,劉備的70萬大軍已經死在夷陵。


劉邦可以傳送,劉備可以打野。 這是我看見問題的第一想法。王者榮耀,從我的腦子裡滾出去。


那個高票答主 @大內義興 ,通篇偽劣推測、論證,從各種不相干的事件,東扯西扯,沒有實質性的論據,一味胡謅56萬人是虛的。我對其觀點提出了不同意見的看法,他到後面也意識到了他的漏洞百出。苦於漏洞太大,無力自圓其說,便不斷想出偽設要我證明。就他這素質,我怎麼可能著他的道?他驚慌之下,口不擇言,便在評論嚗粗之後,關閉評論,如喪家之犬,狼狽逃竄。 @renyk @施難周


就算是一向吹項羽上天的司馬遷,在關於彭城的記載上除了在項羽的裡面吹了56萬之外貌似也沒有其他地方吹過56萬被大敗的吧?而且通過對其他人的列傳的考證可以發現劉邦當時其實根本不是光在彭城享樂。劉邦的戰術從頭到尾只有一個。自己當MT,吸引對方主將。其他人打散部將之後合圍。一直到白登都是這樣。後人一直說劉邦幾十萬人被圍之類。其實都是扯淡。劉邦白登的時候總動員可能勉強三十萬,自己手裡只有幾萬人。其他部隊被周勃等人帶著打其他小部隊去了。但是缺衣少糧凍傷四成最後沒辦法用了賄賂的辦法。彭城時候其實也差不多。其他將領都派出去攻城掠地了。他自己帶著諸侯軍和少數部隊在彭城準備後勤和穩固防守。結果被快速回軍的項羽打了。


劉備是個什麼貨色
高祖強於百倍


不會,這個戰爭本來就不明確這56萬都是啥。是全是兵,還是裡面兵,押送糧草的征夫,難民啥都有?是不是劉邦有統一的指揮權?如果是正規部隊,且全部劉邦都能有效地指揮,中途沒有大規模倒戈,這麼快就敗了,可能性不大。大耳朵是個人傑,但是和他的這個不知多少輩的前輩比起來,還是差了點東西。


劉備:喵喵喵???


一個開國皇帝,一個地方諸侯……劉備何德何能能跟劉邦相提並論,你是在侮辱劉邦嗎


評價彭城之戰要看看雙方的優劣勢,項羽的騎兵強在衝鋒,如果開始時候對方沒有擋住,那麼對方的人數多寡也就意義不大了。劉邦以步兵為主,利在據險。如果不利用地形步兵無法對抗騎兵。劉邦的失敗有幾個原因:第一,兵種劣勢。第二,項羽攻擊的突然性。第三,攻擊方向的選擇恰到好處。第四,劉邦一方的麻痹大意。第五,劉邦陣營是聯軍,協同作戰能力差。第六,項羽及手下軍隊士氣旺盛,作戰英勇。單單考慮人數是不客觀的,在步兵斂壁據險的時候,數量相當的騎兵只能誘敵出戰,強攻很難。戰場上最為重要的並非軍隊人數的多寡。我們通過分析彭城之敗後劉邦的舉動可以對劉邦慘敗的原因略窺一二,彭城之敗後劉邦採取四大措施:第一,穩固後方。第二,重振軍心。第三,組建反項聯盟。第四,組建騎兵軍團。然後就於京索間打了勝仗。劉邦並沒有極力擴充軍隊,可見人數並非是決定勝負的首要因素。


推薦閱讀:

如果韓信擁兵自立 提前形成三國鼎立之勢 誰終將一統天下?
為何四大美人里沒有虞姬?
假如你是項羽,入關後將如何分封諸侯?
楚漢爭雄時,韓信為何不擁兵自立?

TAG:歷史 | 劉備 | 漢高祖劉邦 | 漢朝 | 楚漢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