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推理小說對培養邏輯思維有沒有幫助?


絕對有幫助
複雜的推理小說 一般看完後 我還會在腦海里將因果關係整理一遍 這個就是鍛煉邏輯思維的過程
名人裡面,易中天比較喜歡看推理小說。你可以去聽易中天講課,雖然他講的歷史有很多虛構的內容,但他授課的邏輯性和條理性,完爆其他所有百家講壇的教授。


知乎是一個相對嚴謹的平台,我看書少本來不太願意出來回答問題,只是覺得其它回復都太籠統了就瞎講幾句,所以要是有大神出來好好寫的話我會刪掉。

我個人認為沒有用。要說讀推理小說對於提高思維能力有沒有效我不敢打保票,但是至少邏輯思維這個層面怕還是想太多。

個人認為推理小說的閱讀體驗還是要根據推理小說的類型分類,如果是福爾摩斯系列那樣的早期作品,以向讀者炫耀賣弄作者方的絕對強勢而不給讀者提供平等的信息為樂趣的類型(此處只是一個玩笑)讀完之後能得到的估計也只有「這都能看出來?」「這都能推理?」的欽佩之情,而和邏輯思維本身很難沾邊。因為福爾摩斯式推理的基礎在於海量信息的處理以及專業素養和知識儲備,對於各個方面都是門外漢的讀者來講很難做到和小說中的偵探平起平坐。

即使是把推理小說當成謎題,以作者和讀者的猜謎競賽為中心的大部分本格,也要依照詭計類型來區分。對於閱讀推理小說僅僅淺嘗輒止的我來講很難專業地分條闡述各類型的具體閱讀體驗。但至少有聽聞敘述性詭計是一個大坑(看完想摔書),而密室型的設計需要草圖輔助否則有可能看都看不懂,文字謎題類還要考慮相關知識儲備和作者母語的問題(尤其是日本那邊的字謎你說你不會日語的話連基本的閱讀小說的快感都沒有了好么)。更何況根據推理小說的發展,尤其是日本那邊,為了最大程度地吸引讀者,總的趨勢是詭計設計的精巧性複雜性和宏偉性的提高,最終考驗讀者的是想像力和直覺(當然還有閱遍天下推理小說而濃聚出的經驗),而邏輯思維推理思維有時可能反而會影響你的判斷,因為誤導也是作者寫作的一大樂趣,除非你真的做到了「對所有事件都保持懷疑」,而即使做到了這點也只是培養了一種只在推理小說上才有意義的「嚴謹思維」(換句話說我覺得現實意義不大)。

綜上,我的觀點是,推理小說即使能鍛煉思維也很難鍛煉到邏輯思維,而且對於越寫越複雜的推理小說,不但會有時代的差距(比如工具使用的差距),也會有思考成本的上升(也就是僅僅過過腦子怕是不夠的,可能還要落到筆頭上),這對於一個需要閱讀至少兩三個小時才能讀完,而且還充斥著各種誤導無用信息和煽情內容的作品來講,太過浪費時間而且影響閱讀體驗,高效的做法是一邊看一邊「猜」,猜到的話自我滿足一下,猜不到的話感嘆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為了鍛煉思維而讓閱讀不夠流暢也喪失趣味是本末倒置的事情(作者也不會讓你輕易猜到這是怎麼回事的),真的要去鍛煉思維的話不如另請高明,邏輯學導論還是MOOC隨君選,畢竟現實生活中的邏輯比小說中的邏輯應用範圍還要廣很多。另外,我不覺得看完全書之後再翻回來整理會對鍛煉邏輯思維有好處,光看作者推理本質上也只是一種鑒賞,事後諸葛亮並不能幫助你下一次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進行邏輯推理。很多時候你覺得你猜中了作者的想法,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你變聰明了,而是因為你看了太多的同類型詭計。

話說12年的問題為什麼會又被翻出來?


邏輯思維能力確實是訓練出來的。但是和推理小說關係不大。想要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很簡單,就是不斷的問為什麼?然後不斷的解答。再在解答的答案中繼續為什麼?問到恍然大悟!
本來想舉個例子!還是你們自己嘗試吧!試過可以把例子發上來!


沒有。
我認為邏輯推理能力是每個人都有的,只是有的人推理出來的結果和真相契合度高,這個說明他的路子正確。
而作者就是要讓你不往正路上想,(這也就是我從不試圖推理真相的原因。我沒有太強烈的征服欲。)所以沒有在推理小說中推理出真相的人也不用覺得自己蠢,推理出來的人也只是猜中了作者在想什麼而已。
總之,小說就是娛樂,非要把這個當作題目來做,真是焚琴煮鶴,大煞風景。


從小看的話,有幫助
長大了之後再看,幫助就不大了


如果你想培養邏輯思維,看點邏輯方面的書不就得了。


說說一個帶我入推理坑的小夥伴。
自小我就認為自己邏輯思維嚴謹,智商爆炸,balabalabala。所以,高一運動會那會兒,一幫子同學坐一起聊「推理」的時候我想都沒想就插了一腳進去。那時候我並沒有有意識地接觸推理,但不都是解題嗎,腦筋急轉彎嘛。
就是那次我開始入推理坑。
再說說那個帶我入坑的傢伙,其實他是那次聊天會的「主聊」。一般來說,給別人推薦推理小說也好,推理故事也好,謎題也好,肯定都是講一些好的作品——那些謎題精細,主角思維嚴謹,獲取情報手段非常專業的作品。但他講的最多的其實是那些「不怎麼樣」的作品,他花了近乎90%的時間去分析謎題里的漏洞,還大談要怎麼怎麼改進才合理,說high了還順便黑作者一把。
現在想來,就如大多數回復里說的那樣,光看沒有意義,要學會思考。而對於思考,大多數人會想到的是在看答案之前自己先想想怎麼推理。而我從那位小夥伴身上所學到的不是「怎麼推理」,而是怎麼去「找茬」。
如果你只看那些名著、那些優秀作品,你可能很少會去接觸找茬這個過程。如果你去看一些業餘作品,網路作品,甚至是一些貼吧的貼子,你肯定某一次會有發自內心的感嘆「這寫的什麼玩意兒?!」而大多數人的做法是罵完之後右上角走好不送,很少有人靜下心來思考這題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該怎麼改進?
其實找茬是一種類似再創造的過程,你甚至完全可以以之前作者的題為基礎,加上你的改進形成一個新題,然後無恥地說這是你原創的。(仔細想想,這就是赤裸裸的山寨呀)
其實我最想說的是出題的永遠比做題的需要更多地腦細胞,對邏輯思維的提升也更大。但受制於多方面原因,可能沒有那麼多人能堅持思考出一道完整的沒有邏輯漏洞的題,而寫篇小說就更難了。而寫出的東西也可能也沒有那麼多人響應,久而久之,就不再去想了。
只要勤思考就能提高思維水平,而思維水平的提高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不那麼直觀的益處往往不被重視,加上那些燒腦細胞的過程又挺痛苦的。權益利弊之下,大多數人選擇停止思考,推理小說什麼的就看看樂樂就行了。而「思考和創作」這個有益於思考能力的動作也就停下來了,那為何不試著去找一些被扔在角落裡的破題,把它們挖出來鞭屍,然後拿出去作為飯後的談資和小夥伴們扯扯皮不也是挺快樂的么。


光看,基本沒有,反而等著作者來解答之前的疑團。


沒有用


兩個方面回答你
第一,看作者的邏輯水平,如果他把故事鋪墊描寫的層層是道,跟著他的思路,會覺得很有趣的同時,對自己有個總體性的概念。
第二,看自己的思考和總結的能力。一直以為,思考與總結能力比學習能力要強,因為,學習時你是接觸與了解別人的思想,只有思考與總結,才會把別人的看法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不喜勿噴


推薦閱讀:

一個人時怎麼才能快樂?
心痛的感覺具體是什麼?
人真的可能真正站在別人的角度「換位思考」嗎?
怎樣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如何分辨對方(自己)是在認真的、邏輯縝密的分析問題,還是在鑽牛角尖?

TAG:小說 | 心理學 | 邏輯 | 推理小說 | 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Holm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