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為什麼不是「醉時同交歡,醒後各分散」?
如題。
我覺得此詩要結合背景來看,而且也不要斷章取義。
這組詩《月下對影獨酌四首》作於天寶三年春,當時李白遭受朝中宵小排擠與迫害,好友賀知章被迫去朝,李白因而十分寂寞,常常借酒澆愁。所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此刻孤獨的心境大概是:「便縱有萬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無奈之下,唯有把酒對月。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陶潛《雜詩十二首》
明白這個背景之後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原詩中寫到了: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因為,此刻之下,孤寂的李白身邊唯有月將影,所以也就不難理解李白會與之「同交歡」了,只因「無相親」與「行樂須及春」。
對於李白所寫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有人解釋說,
醒時尚有與君共飲之雅興,醉後則唯自樂,顧不得君矣。
我認為不是這樣的,請大家注意此句後面還有一句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願意與(月將影)永遠地結為忘卻世情的交遊,約定好在天上相見。
所以,顯然李白不是因為喝醉了而顧不得月與影,而是因為喝醉了而分別。
所以,此句應當理解為:
李白很珍惜月和影的陪伴,清醒的時候與之相交遊甚歡,一杯復一杯,不覺已醉倒,因而與月和影分別。正因為是清醒的時候是寂寞的,所以才會與之同交歡;正是因為喝醉了與月影相別理,才會願意與之結為無情游,約定在天上相見。
我想,李白與月將影,無謂酒肉之交吧。
轉貼一下我在臉書粉絲專頁的貼文,以供參考。想此地是看不到的。
李白〈月下獨酌〉第一首「醉後各分散」
其實,他們都想偏了,我也曾(見所分享原貼文可知);只是我不輕信爾。總覺得怪,好問爾。好像是胡適之先生說的吧:學問正在不疑處置疑,何況其有疑呢?今之學子多不好問,陳陳相因,人云亦云,如何恢復、成就「元好問」的水平呢?
民主時代,懂得上街爭取權益,這等事卻不懂得上街抗議?人家說什麼就信什麼?和黑箱作業、「國防布」有何兩樣。守真沒別的,金鍼度人爾。我怎麼成就破解的,好像電腦DIY 一樣,也一步一步傳給你聽。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啊!
我不喜寫也不寫學術論文也在於此,可是敝帚自珍,自信內容實質不比所謂一級學術論文貧。眾看官可貨比三家不吃悶虧。要心開意解啊,別再悶了!
為何是「醉後分散」,「醉」了怎麼「分散」?
必有蹊蹺也
在我有所疑惑,又有靈感時(當然還好,我用自己教人的方法、第十個用典,去推)
終於
鍥而不捨
才知道果然還是用典
他們沒想到罷了。憑自己的臆見臆測罷了
我的靈感來自高中補習班思考派數學張耀元先生啟發的「不見題目,只見關鍵字」先抓關鍵字「醉」「分散」
再單字想複詞
想到好像學過、聽過一句「我醉欲眠卿且去....」(當然這是個人知識累積出來的,也是第十個方法。參見我國文教學網誌右邊欄所附的圖表)
http://sunschinese.blogspot.tw/
結果一查,不得了,就是李白自己的句子,這不就中特獎了嗎?(你們自己google一下吧)
本來以為是李白自說自話,那就不算用典了,沒想到好奇下一查「我醉欲眠卿且去」,先是看到此站
成語詞典/我醉欲眠 - 實用查詢
「我醉欲眠」竟成了成語了
再查查《國語辭典》,終於,果然:
「我醉欲眠」典出陶潛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o=dcbdicsearchid=Z00000160245
而且細看前引之成語詞典「刀」站,它在陶淵明下接著就引出李白此句了嘛!《國語辭典》還沒有呢~
李白「我醉欲眠卿且去」用此典,不就很明白了。再回頭來看這句為什麼反而是在「醒時同交歡」,醉後就要各分散,不就分外明白了。
原來都是為了「任真」「守真」啊!
還要我再明講嗎?
難怪下句要接「永結『「無情」遊』」了
無情才不會有情感的羈絆,搞一些人情世故禮來禮去的,禮數不周還要被人怪來怪去,猜忌詬病...(代回二作,李白不就醉後得罪了楊貴妃、唐明皇嗎?【好像是高力士才是,或三人行吧。Google一下吧】那時如果可以「醉後各分散」也不見怪,歷史不就又改寫了)
醉了,月沉了,影子也倒了。
月走不拜辭,我不怪。我醉不送月,月也不怪。影子呢?和我一起呼呼大睡,各得其樂,何其任真,何其坦率!這不才通通順順、合情順理嗎?什麼醉時是醒,醒時是醉,又什麼夢啊夢的,都兜圈子去了~想歪了,不是嗎?
無有機心猜來猜
不就正是「我醉欲眠卿且去」
不就是五柳先生我醉欲眠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嗎?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這應才是為什麼是「醉後各分散」,而不是「醒了各分散」。照常理,醒了,天下無不散的筵席。要上班,有家室,有別的事,都得分散。可這卻是醉了反而散。醉了怎麼散?醉了也就散了,又有什麼好說的?寫到詩裡不是很小白嗎?....
不就像我剛才說的,我醉倒了,不送月,月趁我醉時離開了(天亮了),我也不怪。這樣,才有弦外音,言外意,有深意,有內涵,為詩才,當詩仙啊,成名作啊!
各走各的,率真直樸,心心相印。不客套,不虛應。沒有人世的虛假,沒有世故的做作...褒孰貶誰,不就很是明白了。詩,沒有深意嗎?那是淺人詩,不會是詩人詩的。
罵人、罵人世、罵人類的世界,不帶一個髒字、怨字、恨字、愁字,不就像我們解讀「青青河邊草」的「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時的領悟,只有人不知,麻木不仁不如枯桑與海水了啊。(參見:〈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說解)
這樣想想,還有什麼月在天上或什麼醉時是醒、醒時是醉的推想了嗎?
在還沒勘破悟入此中機逗時,我還不是也一樣,囫圇兩可呢。
只不過我不安於被欺,我不甘於混過而已矣
學無止境啊!
學海無涯勤為岸啊!
因此,用典,用了陶潛故事,才是「醉後各分散」的正解才是,也才啟了下句「無情遊」,即率真、直樸的順當啊
雖說詩無達詁,作者已死,然終有優劣深淺,供後人讀者比較,會心之處,豈在遠哉!
餘未盡者,詳我自編的教材講義,一切共享共產,不屑智慧財產。
https://doc.co/pBEnie
真智慧者,其無量也,豈有涯涘?
今日此見,明又別出,直至無上正等正覺,是真智慧者之源泉也。
故佛教我們,開智慧,離情識。此皆自性本能,無量光壽也!
南無阿彌陀佛
https://www.facebook.com/ChineseAndMe/posts/1553289004697711
這個不是叫互文的修辭手法嗎?
第一個是朋友相聚。第二個是酒吧一夜情。
朋友之間喝酒是為了談天說地,暢所欲言。喝完互相回家睡覺了。
一夜情喝酒是為了促進行為的發生。所以借著酒意交歡。等到醉意上來了,兩個人就各自睡覺或者分開了。
所以說醉酒後的行為都是借口,真醉了是做不成任何事的。前者是憂鬱詩人,後者是混沌酒徒
Live together, die alone.
其實如果看作是記事的兩句,就是講的從醒到醉。
月下獨酌,酌的前後狀態,醒時如何如何,醉時如何如何。
又有沒有可能是醒時邀月攜影,醉了之後月移影斜,感覺像是月和影離開了。
後來看他們走了,李白又說要追他們到天涯海角。
嘖嘖嘖。
ps 李白os:我tm就是這麼喝的,你管我咯?
對象是月影,只有清醒的時候能看見,醉了就看不見了。
"Together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
寂寞的人在狂歡和狂歡後的寂寞的區別
後者無味。
後者不成立啊,喝醉了硬不起來。
喝醉了硬不起來!!!
你可以試試喝酒之後看自己的小丁丁還能不能長大
醒著才能一起喝酒談天說地啊 喝醉了不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么 哪有那麼複雜
清醒的時候需要大家在一起狂歡才不會感覺到自己的孤獨,醉了之後才能接受孤獨,於是散開~
我覺得這時的 醒 是李白酩酊大醉之時的感想,你懂的,吸毒的人總感覺自己在吸毒時候很清醒。所以他自以為自己醒的時候,才會跟月影物我不分。
有了前面的解析,後面也就好理解了:過了不久李白開始慢慢酒醒,但仍然微醉,這時混沌勁兒過去,他才發覺他和月影又分開了。
最近剛學完,雖然很仰慕李白的文采,也聽過老師上課吐槽李白很癲,但直到學過這首詩我才真正明白老師是啥意思。一個字:真作(手動再見)這倆說的不是同一件事
不覺得前者更能表達生活的本真么
只有跟摯愛之人交歡之時,我們才是清醒的。而分開之後,孤獨的回到單調無聊的世界上,就彷彿喝醉一般渾渾噩噩
推薦閱讀:
※喜歡喝酒的人是一種什麼心態?他們真的覺得酒很好喝嗎?
※喝醉酒是一種什麼感覺?
※酒的口味並不好,為什麼那麼多人還愛喝?
※怎麼勸酒而自己可以不喝酒?
※別人問「你酒量多少?」的時候,最機智有趣的回答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