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中曹操、包拯角色戴的襆頭是宋裝嗎?

京劇的服裝都是以明代服裝為原型的,但曹操、包拯角色戴的襆頭明顯屬於宋裝,算是一種例外嗎?


一、京劇劇裝形制絕非全以明代服飾為原型,也有很多原型是來自清代(紋飾題材就更多了),以及一些未必就有真實原型的劇裝;
二、京劇中曹操、包拯這類角色戴的「相紗」(以及由此美化而來的「相貂」),原型稱為展腳襆頭,一對長展腳確實是很多人印象中宋代官員服飾的典型特徵,包括一些京劇專業性書中也稱其來自宋服。但其實展腳襆頭宋遼金元明都是使用的,明代是作為公服的首服(一般人熟知的明代官員烏紗帽屬於常服,和公服是兩類不同的服裝),所以輕易斷定京劇中的「相紗」、「相貂」就一定是跨過明代從宋服形象中取來的並不謹慎。

從細節看,宋代展腳襆頭的一對展腳都是細長平直,宋太宗像的展腳襆頭:

南宋《中興瑞應圖》之「磁州謁廟」局部的康王趙構等人:

泰州博物館藏宋代展腳襆頭出土實物:

明代官員的公服雖然直接承襲自宋元,但有發展演變,展腳襆頭的展腳不但長度縮短、且兩端向上翹起,與宋代是有差別的(圓領袍結構也與宋代形制有明顯不同)。明代嘉、隆、萬間官員郝傑公服像的展腳襆頭:

曲阜衍聖公府藏明代襆頭傳世實物:

而京劇中的「相紗」、「相貂」的展腳,末端恰也是上翹的,所以原型很大可能是來自明代而非宋代。

---------------
上文提到的明代官員常服,戴烏紗帽、穿有胸背花樣(補子)的圓領、腰懸雙撻尾革帶,這是一般人最熟悉的明代官員形象。而戴展腳襆頭、穿無補子有服色等差圓領袍、腰系單帶扣單撻尾革帶的明代官員公服形象大多人則比較陌生。

相關問題:今天看劇,唐朝人的官帽為什麼後面有兩個「尾巴」,對比宋朝官帽也有類似的設計,有什麼作用呢?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新水令的回答有點小偏差,曲翹花哨的展腳是唐後期就興起的,起初使用者多是教坊樂供雜耍藝人,到了兩宋後,在達官顯貴尤其是紈絝子弟間甚是流行。明代的展腳不過是處於正式場,合樣式更加端莊罷了,但絕不是創新,只是繼承和簡化。
也就是說,影視作品和戲曲中出現的展腳襆頭,其形制到底是沒能全面反映唐宋風貌,歷史上實際更多樣,濫觴也更早

詳見 襆頭的產生和演變 作者:孫機 中國國家博物館

但《續通志》所記「式如唐巾,兩角上曲作雲頭,兩旁覆以兩金鳳翅」的「鳳翅襆頭」,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戴,其形像見於山西高平開化寺宋代壁畫。元代更為常見,河南焦作老萬庄、內蒙赤峰元寶山元墓壁畫(33)及元人繪本《貨郎圖》中均有其例(圖:6)。至於使役之人,在宋元兩代常戴無腳襆頭(圖:7),它可以說是襆頭中之最低的一等了。

圖片內容:
1.白沙宋墓壁畫上的局腳襆頭
2.宣化遼墓壁畫上的交腳襆頭
3.開化寺宋代壁畫上朝天襆頭
4.唐韋泂墓壁畫上的順風襆頭
5.焦作金鄒墓畫像石上的襆頭腳呈捲雲狀
6.焦作老萬庄元墓壁畫上的鳳翅襆頭
7.鞏縣宋永熙陵石雕控馬人所戴襆頭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京劇名家鄧沐瑋的花臉藝術水平?
京劇中的大拉翅造型是從何而來的呢?
如何評價于魁智的唱腔?
如何評價于魁智李勝素在《傳承者》中的表現?
我想給京劇院寫戲詞,這個想法靠譜嗎?需要具備什麼資格嗎?

TAG:京劇 | 古代服飾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