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一個瓶頸,感覺拍出的照片構圖後期等都不是很滿意,大家幫忙指導指導?

這些有手機隨手拍的,有微單拍的,主要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紀實,沒有太系統的主題。歡迎大家拍磚,但是還是希望大家給出中肯的建議。


謝邀。

從這幾張照片判斷,有些「用力過猛」。

你能感到瓶頸,正是由於你不停思考、不停嘗試,但沒能很好駕馭之,你在壓榨自己的靈感,急於表達,但是「詞不達意」。並且由於自己已經具備了一些鑒賞能力,但是照片達不到那種預想,所以會感到有些痛苦。


我有幾個建議:

1.再認真梳理一下攝影技術

光圈、快門、iso的關係是否已經搞懂了?是否能熟練運用?是否會運用景深?不同焦距的鏡頭拍攝有沒有掌握?白平衡及色溫能否很好把握?各種自然光、場景光條件下是否會正確曝光?等等等等。

從上面的照片我讀出了一些基礎不是很牢固信息:

例如下面這一張,應該是用單反拍攝的。主體應該是小孩兒,但是焦點並沒有對著小孩,所以會讓人感覺不是那麼舒服。好,如果我偏不對焦在主體上,那麼是否有足夠的理由來支撐呢?其實光就對焦就有一系列的問題了——你應該選擇多點還是單點對焦呢?如果小孩兒在動,那麼我怎麼處理好對焦?對焦的同時,怎麼測光?看似簡單一張照片,蘊含了許多技術細節,這些都是要學習和積累的。

2.眼光和審美不能全憑感覺

這又說到了一個我常提起的話題——很多人認為藝術是沒有標準的,自己覺得美就是美。同時攝影愛好圈存在著一種反智,就是覺得任何對比例、尺度、構圖、形式、光線的研究,他們都覺得是條條框框,這種想法導致了許多人忽視了對審美規則的學習,極大程度影響到攝影構圖能力的提升。

慶幸的是,我能在上面的照片中看到你攝影眼光的的「靈感」:

例如這一張對線條的觀察

以及這一張陌生化後期處理帶來的剪影效果:

但,光靠靈感和直覺至不夠的,小孩兒那張照片還是暴露了你不會把握畫面主體的比例的問題。

構成原理,構圖原理,色彩學,攝影用光原理的書籍都可以讀一讀。攝影也是一門科學,有方法論的,不是拿著手機相機隨便拍拍漫無邊際找靈感就學好的。讀書不是限制自己思維,反而是在擴大視野。


3.找到自己擅長及樂於拍攝的題材

你強調自己的是隨拍,沒有主題也沒有很集中的題材。我建議你還是能找到一些自己擅長的題材,並且這個題材進行較為深入的了解。


例如下面這張,建築題材。如果去深入研究,我認為就需要具備一些建築鑒賞的知識,例如對空間的理解、對節奏韻律的理解、對建築與人的關係的理解等等。有了這些理解,然後積累一些攝影技巧,將建築和攝影聯繫在一起。例如我在手機建築攝影:從理解建築之美開始 - 知乎專欄 這篇文章里有寫建築鑒賞與手機建築攝影的關係。

我個人就會覺得這張照片出現了一些很尷尬的線條歪斜:

最後感慨一句,你好年輕,一切都有可能。


附上幾張手機建築攝影拙作:


我認為在攝影上做提高分兩個方面,一個是技巧,一個是內容。

技巧包括構圖、色彩等等。取景框里的畫面組成即構圖,包括線條、形狀等等。一般來說,水平線條給人安定感,垂直線條有力量感,對角線有指向或者暗示動態的作用,多條線條聚合或分離又暗示了深度或者廣度。另外,線條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是做畫面切割。

幾個例子:

Joe Rosenthal,Raising the Flag on Iwo Jima,1945
這是Joe Rosenthal在二戰期間拍攝的一幅照片,照片中最明顯的線條是傾斜成對角線的旗杆,對角線形成一種插旗的動態感,如果照片中的旗杆換成豎直狀態,將會失去這種動態張力。

Arnold Newman,Igor Stravinsky, Russian Composer, Pianist and Conductor, 1946
這張Arnold Newman為作曲家Igor Stravinsky拍攝的照片里有許多線條,豎直的、水平的,照片右邊部分的線條和輪廓非常平面化,而左邊三分線上的豎直線條以及鋼琴支架的對角線線條,將觀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被攝的人物。

形狀的話,有一個例子是子畫框,用形狀將主要物體圈出來,引起觀者注意。

Robert Frank,London 1952-53

車門的窗框將視線引向框內的人,畫面左邊奔跑的小女孩的黑色的身影跟窗框里的白色主體又形成對比。

如果想在構圖上有提高,在取景時應當有意識地布置線條和形狀,可以經常做這樣的練習,比如某周專拍水平線分割的照片(比如江河湖海平面等),下周專拍垂直線條(比如建築),再下周專找方框進行拍攝。

色彩上有互補色和和諧色,互補色指色相環中相對的顏色,和諧色時色相環中相鄰的顏色。可以嘗試去拍由互補色或者和諧色組成的照片,簡單的例子,互補色拍紅花綠葉,和諧色拍金色太陽紅色晚霞,這樣的練習有助於提高色彩的敏感度。另外一個小技巧,今天看梵高的展學來的,梵高用彩色毛線團來測試不同顏色放在一起的視覺效果,大師尚且需要這樣的嘗試,我們不妨也找些色卡,看看哪些顏色組合更適合。

大部分人都可以通過練習掌握攝影的基本技巧,這也曾經是攝影是否屬於藝術所爭議的點之一。這樣以來,內容相比形式來說可能更重要。要提高通過照片敘述內容表達情感的能力,可以嘗試按主題進行拍攝。找找自己的興趣點在哪,從身邊的人或事入手,比如,我一個朋友在船廠工作,他平時常揣著相機記錄工人的工作狀態。更簡單的,每天拍地鐵上坐在對面的人。面對同一個主題進行長期積累,你會對你拍攝的內容有新的認識,甚至會主動對這個主題進行調研,在更深入地了解以後,你可能會改變拍攝方式,對畫面內容進行取捨,你的畫面表達能力也會相應提高。

抱歉沒有對題主貼的單張照片提出任何建議,不過我覺得上面提到的幾個方面應當是普遍適用的。

上次文末放公眾號廣告有人說我「大言不慚」,還好我有一個不屈的靈魂,我打算以後篇篇文末放廣告,感謝知乎好心人教我怎麼把二維碼扒下來。公眾號是分享一些攝影學習心得的,上面的內容寫的那麼枯燥您都看到這了我覺得您肯定是真心愛攝影,那就關注一個互相交流唄。

http://weixin.qq.com/r/aUOQiFfEkwrsrRPr9xZ7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有點太拘泥於中心重點構圖了,其實拍的不差。

但是內容參差不齊,有的挺有意思,有的沒啥勁。

還有,你的照片構圖有點歪。


1.多看優秀作品;
2.照抄(臨摹),發布時註明一下參考原作者是誰;

切記,別再按照現在的套路往下拍了。恕我直言,這根本不是瓶頸,從你提問時提及的「後期」和「構圖」就能看出來,基礎知識很不紮實,方向跑偏了。好在你在用心琢磨,而且肯拍,這足以讓你以後能拍出好影像。


感覺瓶子都沒看到,哪來的什麼瓶頸。加油,多月多練。後期也要跟上。


小建議:黑白雖好,但不要依賴。


個人意見呢,第一張很亮眼。最後一張也還行。其他弱不少,小孩和葉子構圖有很大問題。其他不水平,這是基礎問題了。


看了幾張圖後心中疑問——怎麼都是黑白?
看到那兩張彩色照片後明白了,題主沒有把握色調的能力


除了最後一張,其他都挺一般,但是最後一張其實很容易拍,其次對比度和飽和度都太高,時下很流行高對比度黑白照,看起來很文藝,但是很難表現出內涵,也很難進步。
建議將後期處理的力度降下來,用溫和的形式表現,同時找找一流大師們拍街頭攝影,就算拍不到決定性瞬間,至少也要看起來有意思。


如果不是服務客戶,只是自己創作的話,有句話叫「歌以詠志」聽過吧?
就是藝術創作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內心,自己對世界的看法、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情緒。

還有句話是獨孤求敗說的:四十歲後,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而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不滯於物,不做別人,表達自己,自成一派。不必問別人喜歡不喜歡,因為我就是我。


這個問題你問錯地方了……

對攝影作品的鑒賞本來就見仁見智。這裡我先不對你的照片進行評價,單說你感覺進入瓶頸這個問題。這就像很多工作多年的人,開始想要回到學校再學習是一樣的道理——你的根基扎得不夠深,營養不足以支撐枝葉的生長。一句話,要學的還有很多。

貼一段Michael Earnest Sweet關於街拍的見解:

現如今,想要成為一名街拍攝影師,你只需要擁有一台相機即可,甚至只要有一部手機以及一個發布作品的平台。弗蘭克、Winogrand和Bruce Gilden可沒有這樣便捷的條件。首先,他們要花精力對街拍進行構思,然後他們還要承受來自於出版商和評論家對作品的質疑和批判,這些人比起你的朋友圈好友要尖酸刻薄多了。

這些評論家所表達的不只是個人的喜好,還有專業層面的批判。他們了解攝影史、美學哲學,他們能將作品定位(或抽離)於更宏觀的語境中。現在的我們只要數數照片的點贊量,就會以此為作品的審美價值體現,這真是盲人騎瞎馬。這種現象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那麼這些街拍「爛片」存在的原因是什麼呢?答案並不簡單。我來舉例說明一下。在相機已經不再是一筆巨額投資的今天,人們往往抓起一部相機就去掃街,胡亂拍下一些陌生人無所事事的照片。然後回到家,整理他們拍攝的9000張照片,挑出幾張比較滿意的,傳到網上,然後坐等。

之後,他們的好友或關注者就會點擊「贊」的按鈕。再之後,一些挑釁者就來了,這些人因為嫉妒某些人得到的關注,就跑來潑盆冷水,網路舌戰打響。這些都與照片本身的審美價值毫無關係。最多是,有人會發表評論表達個人喜好「我不喜歡這張照片」,不過可悲的是,這也幾乎沒有任何價值。真正的批判已經很難看到了。

以上內容系本人翻譯,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一兩個人的意見,甚至是一群網友的意見都不能說明問題。既然你自己感覺到你還差火候,就去回爐一遍。


沒有直接回答題主的問題,但是希望對你有幫助:)


前7張可以刪掉。
第8張構圖有點右重左輕,左邊應該留些平衡空間。
第9張沒什麼可說如果經常拍人像,有意識的營造這種場景也非常多見。構圖也有問題,地平線不直,地面有留白,人手的位置過於偏右上,左面下面留白太多。
第10張,屬於一種純結構的攝影,沒什麼可說只要主要拍攝位置居中,別用產生畸變的鏡頭,裁切的對稱性就可以了,不過你這個LOGO加在中間實在很怪異,破壞照片使照片不像攝影。
一張好的街拍作品實際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光要有極強的審美能力,瞬間抓拍能力,還有靠環境和運氣,當然環境你可以自己找,人文環境強烈一些,易出片的地點,出片的幾率會比你在小區中轉悠大的多。急便這樣很可能幾萬張照片中才能出現一張真正讓別人和自己滿意的作品。


總的來說拍得還不錯,值得肯定。
感覺你的風格過於接近現在流行的所謂手(lv)機(jing)攝影了,強調黑白濾鏡和照片形式,多少有些忽略了照片的內容。建議在拍照的時候就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照片不做成黑白和強對比度的,這張照片還會有震撼力嗎?
建議看完紐攝除了膠捲的部分,再看一位大師(指的是布列松級別的)攝影作品集,兩本即可。打好基礎,一定會有質的進步。
共勉。


不知道最後一張中間加個水印是為。。什麼???


拋開內容先不談,除了俯拍的地面落葉那張,其他任何能看出水平線的照片都存在一個基線左低右高的問題,私認為至少先把相機端穩再討論內涵和主題~


不請自來說兩句。
題主不妨想一想自己拍照片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記錄自己生活中一切讓自己眼前一亮,或者感動,或者有趣的事物,這是一種熱愛生活的表現,何必去想那麼多,自己喜歡就夠了,沒必要去迎合別人。
如果是想做紀實攝影師,那就該去捕捉一些社會現實、變遷,選一個題材去深入地挖掘(比如葉梓老師在做的關於自由職業女性的專題)。
總之還是先想想自己的目的,再考慮怎麼提高,個人覺得直接來這裡提問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的。


小孩那張,扔樹葉的手都不裁掉么~本人也是小白,不敢多給建議


同上。除了第一張和小孩那張。其他沒有什麼亮眼的。基礎還差點,再學習下後期技術。


樓上很多大師都技術高深,我覺得挺好的呀~


就是構圖有一點刻意的感覺。但有些幾何線條還不錯的啦~


攝影有兩個階段。悅人,悅己。
取悅別人的階段你會有各種煩惱,如何讓自己的作品更出彩,更裝逼,更立異balabala。。。
也就有了所謂的瓶頸,技法,後期。
這些都是大部分攝影者著魔的東西,畢竟現在攝影沒門檻了,拿出手機按幾下誰不會?
悅己就有意思了,更多的是追求和自己精神世界有共鳴的世間具象,符號。
胸有困惑世間皆混沌,胸有經緯萬物皆縱橫,胸有一座禪遍地是菩提。
所以攝影史上留名的人物基本都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總有好多打動自己內心的瞬間讓你按下快門。
下次嘗試帶一些情緒出門。


推薦閱讀:

從攝影構圖的畫面呈現上來看,靜態攝影和動態攝影分別需掌握哪些要點?
如何把妹子拍得更好看?
你拍過的或看到過的最有愛的照片?
一張好的夜間攝影照片是什麼樣子的?

TAG:攝影 | 照片 | 攝影后期技術 | 攝影技術 | 攝影構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