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獨立電影,如果不能上映,如何收回成本?
我來具體說說。
1、自己賣碟(不是出版DVD)。這一「商業模式」是獨立電影導演吳昊昊同學發明的,就是自己刻碟,然後去文藝青年聚集的地方,以及自己參加的電影節去向大家出售,一般售價在50到300不等,我見過最貴的是薛鑒羌導演的《一次等於沒有》,賣300.
2、電影節獎金。這方面最新最好的例子是李紅旗的《寒假》,光是在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就拿了60多萬的獎金。
3、海外發行。包括影院發行,電視台播映權,DVD版權,網路版權等。賈樟柯前三部都是這樣賺錢的,直到現在,賈樟柯每年還能從海外回收不少《小武》產生的收入。
4、賣網路。現在國內有些視頻網站也開始收購獨立電影了,這方面走在前面的是土豆網,去年他們買了三部獨立電影,第一部是我公司出品的《光棍兒》,餘下的包括《刺痛我》、《紅燈夢》,價錢雖然不算高,但畢竟體現了一個趨勢。
5、上面有人說通過興趣團體小範圍放映來收錢,基本等於想當然,因為大部分的人並不願意為看粗糙的中國獨立電影付費。我們做了一個全國很多咖啡館、書店、酒吧加盟的獨立電影放映組織「齊放」,做了兩年了,回收的錢寥寥無幾,還不夠支付導演去現場交流的路費的。謝邀,謝處女邀。
首先,如果僅僅是因為非膠片拍攝等技術制約導致不能院線上映,究其內容和品質,沒有和官方意願想衝突之處。則可考慮和電視台(電影頻道)談買賣,「單片幾十萬」是先前一朋友口中的信息,至於具體的政策和價碼還得涉事人自己去鋪路取經。如果是因為題材敏感,主題不「和諧」,那你指望在國內大展拳腳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接下來你應該嘗試的就是上述幾位知友提及的「海外動作」。比如送選對口的電影節,以紀錄片為例,戛納等知名電影節也都有紀錄片單元,法國有真實電影節,日本則有山形國際電影節等等。一旦獲獎,你會得到一筆可供繼續或還清前債的獎金。正因為你的影片獲獎(或備受矚目),接下來的海外上映、版權買賣及DVD販售才有可能成行。
綜上,是為有可能成行的收回成本的方式。再補充一句,不要指望憑靠一部片子來談「成本回收」的問題。最可靠的就是跑電影節照海外發行的,這樣可以多少賺回一點,基本民間放映的完全不夠交通費,中國人對於電影都是等下載,何況是所謂粗製濫造的獨立電影,我在武漢做獨立電影放映除非是導演到現場我才敢買票,不然幾乎沒有人來。現在中國的獨立電影圈的生存狀況是很不好的。所以有很多導演希望能夠過龍標,這樣在發行和後期宣傳都會比無龍標的獨立電影回本大一些,又或者是你找到的外國的贊助,這樣你可能前期就不會貼錢,再或者,拍攝獨立電影的人大多都是有副業的,自己生活是可以保證的。
一般大部份 都是靠在海外上映收回成本
舉個例子:賈樟柯的《天註定》,沒有按照預定計劃在國公映,但是在國外已經有40多個國家買下了《天註定》的國外發行版權,足夠他收回成本。
另外,賈樟柯有很強的國際銷售渠道,他的西河星匯也有極強的投資能力。8月有了念頭,10月賈樟柯就開始拍《天註定》,自己的公司資金儲備足夠,能支撐他完成整個創作。
這個例子只能說明一個知名導演如何維持,電影製片人江志強在香港和北京都設有院線專門放藝術電影和獨立電影,雖然虧錢,但是他認為一定要做,背後有他整個公司的盈利去貼補。這些都只能說明那些知名的電影人是如何維持的,那些不著名的,生存狀況很不好。
有這樣一個網站:追夢網追夢網 - 創意計劃眾籌平台,利用眾包模式來幫助有夢想的人去實現夢想,如果你的獨立電影足夠有誠意,有創意和夢想,並且也不需要很多錢,可以試試這個平台。
海外上映
海外獲獎
海外DVD銷售
國內的文化集會或組織活動中放映尋找機會獲得投資或盈利性放映機會
本質和乞討無異
賣碟。
推薦閱讀:
※到底什麼是奧斯卡獎里的「政治正確」?
※有哪些結局反轉的懸疑電影?
※《小王子》電影是否曲解了小王子?
※電影中的 Overture 和 Intermission 是怎樣產生、發展和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