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統率100,諸葛智力100,呂布武力100,那日本戰國名將大概什麼水平?

《三國志12》將加入一個新的IF劇本「信長轉生」,織田信長,伊達政宗,武田信玄等人物將加入遊戲。


像@塗子一樣限定一個時段說也挺好,不然不好討論。
不過光說蔚山城之戰多無聊,本來萬曆朝鮮之役就很無聊。
還是讓我們說說白江口之戰(白江村之戰)吧,看看日本人為什麼在唐朝派了那麼多遣唐使

該戰發生在三國末期(大霧),朝鮮人民的三國——高句麗,百濟,新羅並立。
643年,百濟夥同高句麗攻打新羅,新羅向大唐乾爹求援,唐朝介入朝鮮三國之爭。

660年,百濟被唐新聯軍滅國,百濟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接回在日本做質子的王子,並向日本乾爹求助,希望日本派出聯合艦隊,最好男人的浪漫——大和號也能參戰。

663年,白江口,唐日水軍相遇,相持。面對唐朝的亞洲第一水師,日軍各艦艦長都打出「我等爭先,彼當後退」的旗號,認為「將智兵勇,唐軍見之必退」。

快看,旗艦升起了Z字旗,皇國興衰在此一戰,諸君努力奮勇殺敵

於是天皇大人的聯合艦隊爭先恐後沖向唐軍艦陣,日軍「仰天而誓,切牙而釁」,奮勇戰鬥,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唐軍「四戰皆克,焚四百船,海水為丹」。
之後百濟滅亡,五年後,高句麗滅亡,新羅統一朝鮮。
再之後,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來唐學習。

以上故事告訴我們:
1.朝鮮半島能不能統一完全看乾爹找的怎麼樣;
2.日軍那個時代就流行萬歲衝鋒,即使是海戰;


首先信長一眾日本大名以及手下武將絕對不會輸於三國人物,因為光榮向來都是吹自己島國英雄的。
個人認為在數據上雙方體現出的差距應該不是很大,比如說本多忠勝和呂布,應該也差不多都是100(雖然真的很不想承認),即使有點差距,也不過100與98的差別,真正在遊戲的時候,對玩家來說無關緊要。(日本貨應該不會低)
日本眾與三國人物體現的差別肯定是在技術系統或者文化系統上,雙方肯定會有各自特色的技術,日本方面武田的騎兵,織田的鐵炮等,三國方面……孫權的水軍,曹操的青州兵(好吧,怎麼越寫感覺三國越沒底氣)。在以前三國志系列中,有些勢力的騎兵也不錯,這樣很可能就會出現三國與日本不同騎兵系統的對抗。
有個問題值得注意,就是類似織田的鐵炮這種逆天武器是否會出現。對於還在我砍你一刀,我戳你一槍的三國時代,如果出現這種玩意真是坑爹。312貼吧很多人在討論這個問題,個人認為,肯定會出現——不從數據上體現出雙方差距,而從兵種或技術上進行兩個分水嶺的劃分,這樣既滿足了島國的YY,又讓人無法直接詬病。
另外,在武將特有技能方面,日本武將肯定也會有很多拉風的技能,三國方面除了知名武將外估計難以和日本眾抗衡。
歸根到底:
1.這是日本的遊戲,YY自己國家人物多牛逼也是情有可原的。
2.312雙方知名武將的數據上不會有太多差別,分開雙方實力的應該是科技系統以及各具特色的武將技能。


明朝年間的戰爭史,其中包括了明朝派兵援朝抗日的戰爭,那個時候入侵朝鮮的,就是我們的木下藤吉郎先生,以及日本戰國後期倖存下來的一些猛將們,其中就包括向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等人。當然戰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木下先生還因此受了些刺激,繼承自織田的天下布武的理想基本歇了菜。過程中,大抵明朝也未大軍入朝,基本上還是駐守東北的駐軍小規模進去打了下,屬於典型的以少勝多的案例。

好吧,如以咱們中國的歷代名將而論,大家聽說過李如松將軍的有多少?聽說過曹操呂布的有多少?如果曹操統御100,呂布武力100的話,那麼李如松將軍是多少呢?

好吧,不管你給李如松將軍定個什麼數字,至少他是以少勝多,把木下先生,什麼賤岳七本槍的牛人們都打得屁滾尿流縮回日本去了。

韓信嘗問高祖能帶多少兵,高祖說十萬,韓信嗤之曰:韓信帶兵多多益善,咱們先不論織田信長,武田信玄有多NB,他們那一輩子,見過10萬兵的陣仗么?更不要說韓信那個數量級了。在冷兵器時代,作為人口小國,日本大將們,對比中國名將,井底之蛙的地位是逃不掉的。你有興趣,仔細看看信長野望,太閣立志,和三國志遊戲中,兵的人數單位。。。其實這個,日本人自己也明白,作為藝術加工,人家意淫一下,是有這個自由和權利的。

另,如果對小西行長,加藤清正之類的戰國晚期人物有點陌生,直接去看看前面的木下與柴田的戰爭一直到後面的關原合戰這段歷史


首先,不要隨便YY。加藤清正在朝鮮可說不上多狼狽,明軍優勢兵力,優勢兵器,依然打得非常棘手。(第一次蔚山之戰明軍3萬對加藤1萬,久攻不克終拖至敗北,"士卒物故者二萬"。提醒個別人看清楚,我這句話本來說的就是加藤清正,你語文老師死得早不是我的錯。)

其次,歷史上的日軍從來單兵能力都很強,從明朝戚繼光用鴛鴦陣數人對抗一敵的戰法就可見一斑。身高在訓練有素的冷兵器對抗中也說不上多大的優勢。這個差距在抗日戰爭期間甚至更大,黃仁宇清楚地寫道:中國軍人抗日,經常是十人換一人。援朝之戰中中方能打得多次日軍潰敗,已經很厲害了。

還有,日軍進襲朝鮮本來在國內就不是共識,只是猴子一廂情願的想法,諸大名多不出力,這點別忘記了。政治上的不團結決定了朝鮮戰場上日軍的貌合神離,戰鬥力自然打折扣。團結的日本人有多厲害?看看三百年後的甲午戰爭就知道了。

至於有些答案說日本是村民打架,就無力吐槽了。冷兵器時代受通訊、指揮限制,協調能力有限,最精彩的戰役往往都是萬人左右規模的,技戰術的較量往往發揮到巔峰;十幾萬人幾十萬人的部隊作戰各種扯淡的情況都有,運氣成分飆升。更何況,你笑人家萬人級別是村民鬥毆,那印度史上動不動百萬級的作戰是不是可以笑我們省長掐架?

我不覺得戰國武將一定比三國強,但我知道,飽經戰火洗禮的生存者們,一定都不是易與之輩。不管中國還是日本,客觀對待這些軍事家們,而不是憑自己的立場去YY,是對待歷史成熟的態度。


我倒不想直接答題,我想幫樓上的各位理理思緒。
1. 關於日軍個人戰鬥力強一說,排名第一的 @塗子 先生舉了戚繼光抗倭的事情,可大家別忘了,當時充當倭寇侵略東南沿海的可不是普通的日本士兵,都是武士,這些武士都是大名軍中的核心主力,一般大名只有幾百武士,而最大的大名武士不過上千,換在今天就是特種部隊了,你有拿特種部隊和普通士兵比的么?
事實上,在戰國史中,日本的主力部隊是「足輕」,這種部隊的武器一般是竹槍,也沒有很好的盔甲,這是當時日本生產力不足的緣故。就算倒回一千多年前,也沒見有三國哪一家讓士兵拿竹搶去打仗的;
2. 兩者相差了一千多年,很多戰術思想、武器裝備都會改變和進化,如在戰國後期已經被廣泛使用的鐵槍在三國英雄眼裡一定是黑科技,而許多陣型兵法也不一定是三國人所能接觸到的,從這一點上來說,戰國具有一定的優勢;
3. 對了值得一提的還有冶煉水平,日軍足輕的裝備雖然很差,但是武士可用的是當時最好的冶煉技術,這類武器肯定要比三國時候的要好很多;
4. 三國時期和戰國時期的人口相當,因此武將出產率應該是差不多的,如果不考慮身高因素的話,兩方將領的戰鬥力應該沒什麼區別。但考慮到三國前面是東漢治世,太學和地方學校都很發達,各種家族教育也很普遍,而戰國前面...還是亂世,且日本古代對於教育並無太大的重視,我們有理由認為三國時期的謀士和君主的水平是高於戰國時期的
5.如果考慮到遊戲數據,我只能說戰國無雙和太閣立志傳的實在太無恥,90以上的一大堆而且經常有四維五維都上80的,喂這是誰給你們的自信啊!我在自創武將的時候都不敢設定這麼高害怕遭天譴啊!要不要太噁心啊真是的= =;
6.我其實對戰國歷史不是很了解,但必須承認我對這段歷史一直不太看得起,原因就是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這位被捧為戰國時代第一英雄的君主居然因為一條魚的緣故死在了自己最為親信的大將手裡,你能想像曹操會因為一根雞肋而死在曹洪張遼的手裡么,這讓我實在懷疑戰國人物的真實水平。


智力方面:
100毛利元就、竹中重治、本多正信、斎藤道三、松永久秀
99宇喜多直家、黒田孝高、真田幸隆
98真田昌幸、太原雪斎
97山本晴幸、宇佐美定満、南光坊天海
96織田信長、武田信玄、最上義光
95長宗我部元親、津軽為信、片倉景綱、藤堂高虎
94徳川家康、北條氏康、羽柴秀吉
93百地三太夫
92鈴木重秀、伊達政宗、明智光秀、小早川隆景、三好長慶、足利義昭
91朝倉宗滴、鍋島直茂、長野業正、大谷吉継、島津日新斎、本多正純
90下間頼廉、風魔小太郎、直江兼続、甲斐宗運

統率方面:
100上杉謙信、武田信玄、立花道雪、島津義弘、真田幸村
97長野業正、立花宗茂、真田昌幸
96本願寺顕如、竹中重治
95伊達政宗、徳川家康、朝倉宗滴、鈴木重秀、吉川元春、高橋紹運、島津家久、北條氏康
94北條綱成、柴田勝家、佐竹義重
93福島正則、武田信虎、長宗我部元親 、井伊直政、上杉景勝
92毛利元就、織田信長、村上義清、下間頼廉
91黒田孝高、本多忠勝、高坂昌信、斎藤義龍、三好長慶
90加藤清正、大谷吉継、鍋島直茂、蒲生氏郷、島清興、陶晴賢、淺井長政、柿崎景家、榊原康政

武力方面:
100上泉信綱、前田利益、上杉謙信、柳生石舟斎、長尾為景、丸目長恵、宮本武蔵、小野忠明、佐々木小次郎、真田幸村
99鈴木重秀
98富田景政
97島津家久、本多忠勝、足利義輝、北畠具教
96真壁氏幹、武田信虎、島清興、柴田勝家
95下間頼廉、柿崎景家、富田重政
94可児吉長、北條綱成、伊達成実、立花宗茂 、高橋紹運、福島正則、佐野房綱、吉川元春、島津義弘、山県昌景、小島貞興
93斎藤義龍、渡辺守綱、武田勝頼、十河一存
92柳生宗矩、真柄直隆、原虎胤、加藤清正
91服部正成、飯富虎昌、龍造寺隆信
90朝倉宗滴、山上道及、井伊直政、本庄繁長、戸沢盛安、佐久間盛政、七條兼仲、母里友信

轉自2CH
雖然日本戰國的規模不可與三國同日而語,但《三國志》畢竟是K社的作品,而織田信長,伊達政宗,武田信玄又是在日本本土響噹噹的人物,數值肯定會很高的啦。


三國時人口近一千萬,戰國末期(豐臣秀吉做關白時)人口大約一千萬。人口相當,人才的質量可能也相差不會太遠(個人認為身體素質可能三國強一些)


反對 所有說什麼村長打架的答案 @陸壞熊@孫葉棟@Rothcold
如果把真正意義上的三國從劉備佔據益州開始而不是遊戲里的黃巾之亂的話
真實的戰爭規模是 東漢末年亂世>日本戰國>三國
=======================

自漢靈帝光和七年(184年)二月黃巾之亂開始,進入長期的災荒,瘟疫頻發和戰爭頻繁的禍亂時期,全國人口數量與分布格局發生重大變化。黃河流域屢遭戰爭,十室九空,人口或外遷避難或死亡。到蜀漢滅亡時(263年)人口數字根據傳世文獻資料記載,魏蜀吳納稅人口合計在820萬人左右。根據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葛劍雄主編的《中國人口發展史》的記錄三國時代的人口是1600萬—2000萬之間。

魏元帝曹奐景元四年(263年),滅蜀之前,663,423戶,4,432,881人。滅蜀之後,納稅戶943,423戶,5,372,881人。[3]

蜀漢昭烈帝劉備章武元年(220年),200,000戶,900,000人。[4]

蜀漢後主劉禪炎興元年(263年),民戶280,000戶,940,000人。此外,帶甲將士102,000,吏40,000人,總計1,082,000人。[5]

吳大帝孫權赤烏五年(242年),523,000戶,2,400,000人。[6]

吳後主孫皓天紀四年(280年),民戶523,000戶,2,300,000人。此外,帶甲將士230,000,吏32,000人,總計2,567,000人。[7]

  1. ^ 數據來源:《通典·食貨》七
  2. ^ 數據來源:《晉書·地理志》
  3. ^ 數據來源:《通典·食貨》七和《三國志·蜀志》卷三附註引王隱《蜀記》中的數據,關於263年的蜀國人口,兩者數據相同
  4. ^ 數據來源:《晉書·地理志》
  5. ^ 數據來源:《三國志·吳志》卷三附註引《晉陽秋》中的數據

----------------

首先對於有人頭稅的三國而言納稅人口多少決定了本方實際能動員的人數多寡 實際人口就算有出入也不會對勢力的動員能力有影響

當時的人是怎麼評價的呢?

先看前三國時代的東漢末年

糜竺率徐州人迎先主,陳登曰:「徐州殷富,戶口百萬。」(《先主傳》。)

而三國時代是怎麼評價的呢
蜀後主降於鄧艾,遺尚書郎李虎鍰士民簿,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蜀後主傳》,並注引王隱《蜀紀》。)
魏明帝時,陳長文上疏曰:「今喪亂之後,人民至少,比漢文、景之時,不過一大郡。」(《陳長文傳》。)

=================

而同時期的日本戰國呢

可以看到 日本在關原合戰時期人口已經超過了三國

加上日本本身面積按照某些人的說法和河北省差不多大 那麼這就意味這日本將有能力動員遠比三國多的部隊 前面一些人的回答也證明了這一點

=============

結論:日本戰國時期的參戰規模前期因為各個諸侯較小而小於三國 後期兼并之後則遠遠大於三國

村長打架這種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看到有人說呂布對應本多忠勝武力100,隨手查了一下
本多忠勝身高大概140cm左右 百度百科http://http://baike.baidu.com/view/91364.htm
呂布身高9尺,最保守估計也有180CM

冷兵器時代,身高差了40CM啊!!!
如果用兵器的話 方天畫戟3.65米http://baike.baidu.com/view/4056.htm

這究竟要怎麼打啊!!


一堆鄙視日本戰國的,真心想呵呵。人家日本確實地小物稀,但古代文化還能完好的保留下來,弓道、劍道到今天也還有很多人參與,我們整天拿老祖宗吹牛皮,可是漢唐遺風在日本、台灣還有傳承,反倒是我們自己的生活中哪還有半點漢唐的影子。

論整體戰力,日本自然不如我們,戰爭一半打的是後勤,兵力動員和物資調動,日本沒法跟我們比,但要論單個武將的素質,別逗了,人家真的一點不比咱們差。

你要明白日本戰國時期的大名也好,家臣也好,都是軍事貴族,從小就開始嚴格的軍事訓練,從初陣到老死不下百戰,在政治上子克父、上克下、鄰國克鄰國,幾乎無時無刻不是在政治鬥爭,這種環境中歷練出來的人能不是精英?

然後你說人家兵力少,打個戰幾百幾千人的。靠,你以為咱們老祖宗幾十萬人的大會戰,這幾十萬人全都是戰鬥力極強的精銳?別逗了,大部分都是被徵召的農民兵好嗎,真正戰鬥的主力精銳肯定比日本戰國多,但也沒多得那麼誇張,像漢末武將的部曲、明朝將領的私兵這些精銳人數都不多。

比如很著名的,呂布帳下高順的「陷陣營」,號稱「每所攻擊,無不破者」,不過七百多人而已,諸葛的無當飛軍、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都不過幾千人,曹操的虎豹騎人數也不多。

曹操起兵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兵力不過幾千人而已,難道曹操個人的軍事能力是後來有幾萬兵力的時候才有的?


那要看你怎麼定義「戰國時代」了,我覺得中前期的話肯定是沒得比的,即使是以戰況慘烈而著稱的八幡原之戰(第四次川中島戰役),雙方投入的總兵力也不過三萬多,陣亡約八千,戰況尚不及李傕在長平觀擊潰馬騰那種程度的小戰役。

但是後期的話,看幾場大的會戰吧:
小牧山長久手合戰:參戰兵力15萬(120000餘對30000餘)
關原合戰:參戰兵力約20萬
大阪冬之陣:參戰兵力30萬(約200000對100000)
其規模均超過三國時代的大型戰役,以此算統率的話,並未見輸。如果1614年的大阪冬之陣也算入「戰國時期」的話,這場戰役甚至超過赤壁之戰的規模了。

只不過以三國來看,中原地區廣袤,地理形勢複雜,戰線漫長,很難畢其功於一役,翹楚者必須是卓越的戰略家而非戰術家,同時其後勤管理也要有更高的水準;如蜀魏在隴南的戰役,動則轉戰三百多里,這或許為日本戰國所不能及。同時三國時期的政治、外交和社會人文關係,似乎也更複雜更難駕馭,為帥者更不好當。

武將的話,就沒有一個可靠的對照依據了,本多忠勝等人都有一場戰鬥沖入敵陣「斬首數十級」的記錄,看上去沒有很誇張,應該可信;但在《三國志》等史籍裡面,將領武力多見於其他人的讚歎和畏懼等側面描寫,具體戰例往往是兩將PK,看不出什麼所以然。


如果諸葛智力100,賈詡法正周瑜皆應150以上,三國演義太吹,而且跟村長爭霸也不是一個檔次,好吧就算以三國為標準,桶狹間之戰算是村長的代表戰役,跟張遼八百破十萬也不是一個檔次...吾有上將潘鳳廖化可斬爾等首級。


其實具體的將領沒法比較,只是提一下,日本和中國比,武士和武器的水準要高很多,足輕和防具的水準要低很多.

另外智力和政略方面我們有優勢的多,我們在這方面屬於叔叔有練過小朋友們請不要輕易模仿,而日本的謀士都是自學成才屬於野路子出身,曹操旗下的謀士殆半來自潁川書院。


不懂....看了這麼多答案,有一個人能用細緻如日本戰國武將的精細來羅列一下三國時代的武將麼?
那些勇猛的日本大將,他們大多身高不足1.7米.穿的是不知道什麼材料的護甲, 輕足們人人背一支旗以壯聲威.手持日本刀砍到卷刃. 拿起火槍鐵炮在狹窄的日本列島奔襲. 最後還是由狡猾的猴子首先統一了這個小島.傾盡全國之兵的大阪冬之陣也不過區區三十萬.這配叫做戰國麼?
.翻開東周列國志,要勇猛要智謀要大規模的殺戮, 興衰榮辱,風起雲湧,那才配叫戰國二字.


日本戰國是幾個村長率領村民打仗……和逐鹿天下的三國時期的武將的心胸、能力、眼界都不在一個水平的。
遼東霸主公孫家,把高句麗、烏桓等一眾強國血虐,最後野心膨脹,不還是被曹家給虐了。
戰國第一兵法家武田信玄,也僅是能靈活運用孫子兵法,和古今兵法融會貫通、自成一統、用兵如神的曹操比不知道差到哪裡去了……曹操統率要是100,信玄公也就70吧。
孔明之智不僅在於打仗,更在於治國,內政外交無所不通,相比之下「今孔明」竹中半兵衛就很弱了……
「武力」是最不好比較的,歷史中的「武將單挑」遠少於演義中,所以也不好說呂布武力就是100。


那些說打仗人數不是決定統率能力的標準的人,一定不是搞IT的。

100萬行數據級別的資料庫隨便找個人都能管理妥當。
1000萬行的人就得找有經驗的DBA才能管理了
過億級別的資料庫那得是大牛才能搞定的東西

同樣,日PV100萬的網站做起來不算難,增加硬體配置都可以解決問題
PV上千萬了就得優化網站各個部位了
上億級別的那就得優化整個架構了。

內政不扯了好么,整個日本都沒三國其中任何一國大,荀彧孔明陸遜這種一管就一國的內政的人,日本那邊誰能比?

武力就像@andy說的,身高是硬傷好么,不讓帶火炮一定是被爆出翔的節奏。

智力就不說了,日本戰國時期借鑒三國典故的還少了?(不過這麼一說他們好像對三國將領知根知底的說,貌似也可以加到智力上)


基本都是關公戰秦瓊好不好。。。
日本戰國時代對應的是明中後期。三國時代要早N年。。。

==================================
從數據來說話,光榮的三國和信長都有。但是數據不具備同比性。
因為都是拿當時武力、智力第一的人物作為100(120)標杆來計算其他人數據的。而且大量受演義和野史影響。甚至受漫畫動畫連續劇影響。

===================================

三國時代的戰鬥力比較難考據,時代太久了些。武力智力這些更無法類比。畢竟那時沒有IQ測試和我要打10個。
戰國相對好考證一些。精銳的將領和士兵都是戰爭培養出來的。明末的衛所VS倭寇,和精銳的邊軍VS武士完全是兩回事。
值得一提的是,雙方有所不多的交手(衛所兵VS浪人VS戚繼光)(抗日援朝)中可以發現。即使明末那陣,明軍的士兵和將領依然不弱於日軍的戰鬥力,不考慮內耗的話。裝備和戰力還在日軍之上。當然是精銳了。。。

日本以舉國之力和衰敗的邊軍干一場局部戰爭,最好的將領和士兵都上了,結果大家都知道。

在明以前基本不用提了,明後也基本不用提了。
===================================
如果兩者是同時代的話,佔據大國之力,同時經歷無數戰爭考驗(尤其是大規模戰爭)的三國群英戰鬥力應該凌駕戰國日軍之上(只能用統一後的猴子軍來做對比)


別的不說,戰國時代距離日本武家階層正式誕生已經快六百年了,也就是說一個專業打仗的集團存在已經這麼久了,而三國時代,這個階層才剛剛誕生。
這一點在戰略層面不會發生很大的差距,但是從戰役和戰術層面會形成多大的差距,從明代兩次中國官軍和日本軍人的直接對抗就知道了,作戰效率完全不是一個層次的。
如果說歷史,在職業水準這個角度看,中國能夠和日本對抗的時代只有兩三個吧,比如南北朝,比如五代十國,都有大批世代從軍的職業軍人存在,那是真職業,無論是兵還是將。而大多數時代,中國的軍隊都是以農民軍為主體的,儘管有武官集團,但卻始終是不受待見的一群人。很遺憾,三國應該不在其列,它開始啟蒙的那個職業軍人時代要等到五胡亂華之後新血注入,才在南北朝逐漸成熟,而戰國時代則是從平源合戰開始,一個漫長武士時代的巔峰。


在愛國之前先考慮人類的問題好不?赤壁之戰是公元208年,大坂之役1614年。差1000多年了。人類是會進化和進步的好不好啊!


首先,我拒絕拿歷史比較,因為拿歷史一比,武力這個東西基本上就是扯淡了,三國歷史總共也沒幾場單挑,根本什麼也比不出來。

歷史不能用,咱們就只好用演義了。但是考慮平衡性,三國的兵力數字還是要按歷史來比較好,否則劉備拿修改器摁出來的七十萬大軍什麼的也太bug了。如果有正史中表現比演義好的,我們還是按正史來。

呂布一百的話,我覺得90+的不會有幾個,因為遊戲排名它要考慮平衡性,像如果呂布是一百武力,大部分遊戲會把關羽張飛的武力定在九十七八甚至九十九,但是他們的武力要是真和呂布那麼接近,也就犯不上哥仨打一個了(此處取嘉靖本)。就不按數值排了,大致搞個分級。

呂布在三國中是特意設定的一個無敵形象,犯不著在戰國也找出一個來。我們先說第一梯隊,蜀漢五虎。在日本戰國,正史野史小說加起來 和蜀漢五虎同一級別的我覺得有這麼幾個。

首先,上杉謙信23人擊破三萬五千北條軍,斬首八百餘級,肯定是要列在這個檔次的。我知道這不科學,但是都說了是演義,這總比李元霸錘震四明山和岳飛踹營科學。

十五萬大軍中追得德川家康抱頭鼠竄的真田幸村肯定要也是這個級別。還有足利義輝,臨死前的表現不亞於典韋。


推薦閱讀:

如果三國志系列遊戲以三國志為準,那麼,三大主公和手下名將謀臣的能力值會如何變化(百分制)?

TAG:遊戲 | 三國 | 日本戰國 | 三國志遊戲|Sangoku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