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古典音樂,如何區分當中的主題和動機?

當一首新的曲子出來的時候如何分辨動機呢? 樂譜上會標註么?


卸腰。

首先,樂譜上是不會標註主題和動機是什麼的,就好比寫文章的作者不會在開頭就告訴你一句「我這篇文章寫了是為了表達xxx的思想感情」一樣。這個要靠自己去感受理解。

如果我們把一首曲子比作蓋一座多層的房子,那麼每個主題就是房子的一層樓,而動機是蓋房子的建築材料。一棟房子可以有無數種建築材料,可以用在任何一層樓上,但是每一層樓之間是獨立分開的。

主題(Theme),一般是一個完整的樂句,往往表現為一條清晰明顯的旋律。

在世界名曲《圖畫展覽會》(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的第一樂章Promenade中,作曲家Mussorgsky就開門見山地在前兩行寫明了一個主題:

這兩句旋律,用簡譜表示的話,第一句(小節1-2)就是「6 5 1 253 253 1 2 6 5 」,第二句(小節5-6)就是「5 6 3 562 675 5 3 215 」,朗朗上口,非常好記。

在3-4小節第一句旋律重複一遍,但被配上了和聲。在5-6小節,第二句旋律的後半段被向上平移了一個小三度,從而引出後面的發展變化。第一句和第二句旋律的節奏是幾乎一樣的,所以連在一起算作第一個主題。

在這一行(小節9-10,接著上面一張圖看),出現了第二個主題,也就是第三個樂句。這個樂句用簡譜表示為Db大調的「5 6 5 67265 12354324312 」,然後在重複的後半段(小節12),又移到了F大調上。

從13小節開始,經過一系列的變奏,在18小節的後半段,聽到了熟悉的「615 」旋律片段,在21小節的最後兩拍開始,又回到了第一個主題,但在和聲上運用了一些轉位的變化,最後在24小節將這個旋律由半終止(Half Cadence)改成了一個完全終止(Perfect Authentic Cadence)。

這首曲子的試聽:http://petrucci.mus.auth.gr/imglnks/usimg/0/09/IMSLP338371-PMLP03722-mussorgsky_exhibition_1.mp3

可以看出,主題在一個樂章中,是以一個完整樂句的形式存在的,一個樂章往往擁有多個主題,或者同一個主題的不同變奏形式。一個主題一般只存在於一個樂章中,跨越樂章的主題較少。在有些曲子中,同一個主題在不同的樂章出現,比如上面的Promenade樂章中的主題,就在後面同樣的Promenade樂章中多次出現。

動機(Motif)指的是一個樂曲中存在的一個或多個短暫的可辨識的idea。按照慣例,我都用耳熟能詳的世界名曲來舉例,那麼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Symphony No. 5)又得出馬了。

最最最最最經典的「3331 2227」旋律就來源於此。這裡的「短短短長~~~」這種節奏型就是它的動機,我們可以在這一頁里到處找到這個動機在不同音高上的表示:

第一小提琴8-9小節,向下小三度

第二小提琴10-11小節,向下純四度

中提琴11-12小節,向下大二度

而這個節奏型貫穿始終,在整首曲子隨處可見

這是第一樂章的結尾

甚至在第三樂章的一開始,也採用了這種三短一長的節奏型

這是第四樂章中間的某一段

除了節奏型之外,動機還可以有許多的表現形式,比如音程關係,旋律方向,和聲進行等等,但節奏型是最容易辨認的。如果過百贊我就展開細講 ←_←(騙贊臉)

如果主題是一個人主要做了的三件事,那麼動機就是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三件事之間相互獨立,但是微小的工作可以體現在任何一件事中。很慚愧,只做了一個微小的報告,謝謝大家。


【本人寫的答案與專欄,若需轉載,請私信授權並按照每千字100元的標準收取稿費,有違必究】
【接商業編曲以及影視遊戲配樂,招收學習樂理和視唱練耳的學生。聯繫請私信或加QQ1150333429】
【南京地區暑假想上課學習鋼琴即興伴奏與創作的請聯繫我~】


我的理解——可以認為「動機」是「可被辨識的最小單元」。

勛伯格在《作曲基本原理》裡面說過,音樂的目的不是「好聽」,而是「被記住」。而「被記住」的第一步就是「可辨識性」。

比如樓上舉的貝多芬《第五「命運」交響曲》一例,「動機」就是「3331------」,簡稱「三短一長」(順便,貌似二戰時盟軍用「三短一長」作為表示勝利的電報信號來著)。貝多芬在那段時候,特別喜歡用「三短一長」當樂曲的動機——除了《命運》之外,還有《第四鋼琴協奏曲》《熱情奏鳴曲》等一大堆作品,裡面充滿了「三短一長」,除此以外,其他作曲家也時不時使用「三短一長」(或其變體「一長三短」)作為其作品的動機。比如我也可以用「三短一長」的動機寫曲子,而不用擔心被罵抄襲。如果你只說「三短一長」動機,人們是無法確認你到底說的是哪個曲子的。也就是說,「動機」一般不具備「唯一辨識性」,一個「動機」可能被很多不同的樂曲使用

然而,「主題」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可被「唯一辨識」的東西。比如樓上舉的《圖畫展覽會》,開頭那兩句太有名了,如果我把這兩句照抄下來,寫進自己的曲子里,肯定會被罵死。也就是說,「主題」一般具有「唯一辨識性」,只要你把這主題唱出來並且不走調,通常就足夠讓人們分辨出它來自哪個曲子了

本人業餘作曲,如果有說得不對的地方,請樓上兩位專業人士指正~ @千古留名@李如春博士

=========補充:用了「三短一長」動機的作品,隨便舉幾個栗子,歡迎補充========
貝多芬《第五「命運」交響曲》,貝多芬《f小調「熱情「奏鳴曲」》,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斯克里亞賓《第二鋼琴奏鳴曲》,還有俺自己的一部合唱作品……


謝邀!但為什麼不看我專欄?為什麼不關注我微信公眾號。
原來早回答過http://www.zhihu.com/question/35722383/answer/64214647
看到多是外行在這裡瞎回答,只好把準確的公布出來以正視聽。
首先主題不一定是樂句。更重要的是動機也不是節奏型!
主題可以以樂節、樂句、樂段等各種形式存在!
動機(motive)是有性格的音調,一般至少包含一個節拍重音,佔一個樂匯左右的長度(2小節以內),有鮮明的音樂形象,具有發展變形的要求與可能性,在樂曲發展中是核心音調。動機可以作為音樂的主要的特性音調,也可作為發展的中心材料,在音樂的不同部位、不同聲部反覆出現,動機的使用可保持樂曲的統一性。
動機與樂匯容易混淆,樂匯是音樂結構的成分,不必然成為動機。
如下例貝多芬作品的trio,三連音的主題貫穿了全曲,但不能稱之為動機,因為性格特徵不明顯,旋律性不強。
而下面的貝多芬作品中,前三個音就可以稱為動機,性格特徵明顯。
下面我的作品中也用了動機的寫法,節奏與音調性格特點突出,有鮮明的音樂形象:
(譜例去原答題區看)
瓦格納發展出了「主導動機」的概念與應用,在歌劇中使用它組織戲劇情節。


以整篇曲子的長度來說,大概可以如此區分:motive:a reason for doing sth;
theme:(music)a short tune that is repeated or developed in a piece of music.


推薦閱讀:

莫扎特和貝多芬的風格有何不同?
現在聽《哈利路亞大合唱》的時候有人站起來嗎?
肖邦運用復調手法創作的具體實例有哪些?
如何在鋼琴上更進一步?

TAG:音樂 | 古典音樂 | 音樂欣賞 | 作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