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院的大布景是如何快速換完的?
12-10
歌劇的布景都很大又複雜,但是在中場休息的15分鐘就能換好,是怎麼做到的?後台是怎麼容納和置換這些布景的?
題主:
- 《歌劇魅影》不是歌劇(Opera),而是音樂劇(Musical Theatre)。
- 不管是不是歌劇,現代化劇院演出里,十有八九換景,都會用到吊杆。
下面就是舞台清場後或者進場前,吊杆從舞台上方放下來的樣子。可以看到每根吊杆都有一個編號。
大部分吊杆的走向,是和舞台台口平行的。這些吊杆主要功能就是用來掛燈和需要迅速更換的景片。下面是裝台時吊杆上景片的現場圖:
所以你在演出時看到的撐滿整個舞台的背景或者其它一些小布景,大部分都是通過這種吊裝方式掛在吊杆上的。絕大部分正規劇院,舞台上方的空高至少和舞台空高一樣,所以吊杆的最高位置,至少是舞台地面到台口檐幕上方高度的兩倍,通常都是超過幾米,這樣裝好的景片在不需使用的時候,被吊杆帶到舞台上方後,大部分觀眾不仔細去看,是根本看不到的。需要的時候,只要通過電機控制吊杆下降就行了。
所以下次去劇院看戲,在開演前,如果大幕是開著的,劇院方也不阻攔,可以走到第一排觀眾席那裡,然後盡量抬頭往上往裡看,興許就能看到一道道景片正在上頭掛著呢。
很多人提到了吊杆,沒錯這是個比較普遍的解決方案。我來補充一點。
這個更牛,就是把一整台已經預置好的景整個移上舞台。
問題是,這預置好的景放在哪?
以國家大劇院為例,它的歌劇廳舞台兩側和後面是三個面積跟舞台等大的空間,最常用的就是最後面那個位置,也就是在我們能看到的舞台天幕的後面。預置好的景藏在那裡。
有時是可以直接從後面推到台上。比如阿依達里的大戰船;有的時候則是將天幕一升,後面的景很有縱深的出現在面前。兩側台則必須要讓景移動到台上。從而瞬間完成換景。
順便說一下,不獨歌劇這麼玩,民國時期上海灘演京劇也這麼玩過,在營造奇觀方面,各個文明都蠻拼的。
上下都有有軌道的,上面拉,下面推,剩下的擺擺就好了。
一般我們觀演時看到的舞台比實際要小很多。我們從台口看去是正舞台。正舞台上方一般有台塔,台塔很高,裡面的東西一般是懸掛在釣竿上,用的時候放下來。正舞台下方是台倉,台倉內大都是升降機,舞台的升降效果都是由它完成。正舞台後方是後台,兩側都有測台,一些複雜的布景都是事先安排好放在這些地方,用的時候擺出來。
擺出來的方式也有好幾種,有的在後台是用幕布遮住,用時打開幕布,或者推到前方。測台上的也是分別推到正舞台的位置。台塔內的裝置通過吊杆和升降設備完成切換。也有部分可以放進台倉,用升降機升起來。
推薦閱讀:
※請問《圖蘭朵》里的某一段曲調,和《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一樣,哪個先有?或者誰借鑒誰?
※如何知道剧院的演出(话剧歌剧等)是否好看?
※現在有哪些新的,由當代作曲家創作的歌劇?
※哪個網站或什麼途徑可以集中找到比較有名的歌劇的歌詞(比如羅西尼的灰姑娘,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等)?
TAG:歌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