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電影是否曲解了小王子?
從2004年第一次知道世上有《小王子》這本書到現在,這個故事我已經愛了有十一年了。那個時候,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幾乎我每一次進書店,都會去留心看能不能找到不同版本的小王子以作收藏,雖然總是沒能找到喜歡的版本。正因為如此,與其說這次是去看一場電影,不如說是為了回味一次近乎執念的情懷。
但我覺得如果說小王子的核心是讓大人不忘初心,那麼新故事就是,在不忘初心的時候,還是要帶著初心繼續前行。其實很佩服那個女孩的自制力和高智商,也佩服她的勇氣和執著。一開始她只是一個因母親的期望而壓抑本性的成人化的孩子,在一個夏天裡被鄰居老人的故事喚醒,最後卻被告知故事的莫須有和結局的不確定性,三觀顛覆換誰都挺崩潰的,但她做的並不是順 其自然就這樣了,而是開始了一場冒險——儘管我覺得最後那個晚上的冒險不過是她臆想出來的一場夢:尋找小王子,其實只是尋找一份她堅信的真實,以及長成大人的孩子們,丟失的初心。
所以作為原著黨,覺得這部片子並不是我心中真正的《小王子》。小王子的主線被拆分縮略散落在了一個新故事裡,顯得太不完整。玫瑰的配音和台詞編排偏離了原本她那種用柔軟的四根刺張牙舞爪的傲嬌小姑娘的定位,其實她所有的咳嗽和要求並不是無理取鬧而是想要多一些關注;那個因為酗酒而難過因此繼續酗酒澆愁的醉漢,那個每個分鐘都點燃熄滅路燈記錄時間的工人,那個小王子憂傷到看了四十多次日落的黃昏,都並沒有出境;最最重要的是,在我心裡的小王子是永遠永遠都不會長大,然而在電影里,他還是無可奈何的去往了大人冰冷的世界。
所以在這點和題主一樣,並不覺得電影對原著有什麼很高的還原度,除了狐狸那段。
我想那種因內心的堅守而奮不顧身的尋找,才正是這部片子最想表達的東西吧。
相比其他人的回答,我想,我覺得這部電影是對原著的深化和放在現實情景里的升華。《小王子》這本書我愛了近十年,它一直是我床頭不可缺少的一本書,無論是英文還是中文,都是讀到可以背誦。不得不說,我一直在書里讀出了小王子死了的悲傷,每次讀都覺得超難過。昨天剛剛和室友去看,看電影一直是淚流滿面。我並不覺得小女孩的存在有什麼不妥,倘若只是原原本本一字不改的說這個故事,那這樣的電影還不如讓我繼續看書腦補。小女孩是我們自己,這個電影講的是我們自己和小王子的故事。作為一個二十多歲的人,看著那個小女孩我就會想到自己,看到飛行員我會想起躲在我內心深處那個柔軟溫暖的童年的自己。看到王子先生時,我的眼淚止不住,這樣的衝擊力,難道不是比復原原著更好嗎?在某種程度,我很感謝這個電影,可以讓我在流淚時完滿內心的夢——小王子還在B612上,可以看四十四次日落,可以笑起來的時候聲脆如鈴。不必接受他走了的遺憾,內心很溫暖,很幸福。我想當我學累的時候,一抬頭閉上眼會聽到小王子的鈴聲,就像銀鈴一般。
我只知道,我並不喜歡《小王子》這部電影。
雖然因為是一家沒去過的電影院,找不著路錯過了片頭(題外話-_-||)
我只知道當我看見B-612小行星上長滿了猴麵包樹的樹根,當我看見保護玫瑰花的罩子上也纏繞著樹根,當我看見玫瑰已經枯萎凋零……我在電影院哭成了傻逼。(?_?)
是誰說:「你知道……我的花……我是要對她負責的!而她又是那麼弱小!她又是那麼天真。她只有四根微不足道的刺,保護自己,抵抗外敵……」
電影里長大的小王子說只要他記得,玫瑰就會一直在他身邊。
可是,你明明沒有保護好她啊,你把她遺忘在黑暗的地方,你讓她獨自面對瘋長的麵包樹,她該有多害怕!!!我好心疼(?_?)
我就是不懂,怎麼能不哭呢?大人就明白了道理,就不會哭了嗎?
我的小王子,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永遠相信他的玫瑰是全宇宙獨一無二的,每天為她除蟲消滅猴麵包樹苗罩上屏風,聽她抱怨偶爾慪氣,一直一直這樣下去。
我們都會長大,可是,我不要小王子長大。談不上曲解不曲解吧。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我看小王子的時候,看到的是無邊的孤獨。但是導演看到的卻是大人的無聊和忘卻的快樂。然後導演把他心中的小王子拍出來了。然後我沒能有這個本事把我心目中的小王子拍出來。但我在電影院看到另一種角度的小王子,於是還是哭的稀里嘩啦。
另,借豆瓣上一句話,天氣越來越冷,去看看小王子真是個溫暖的選擇呢。[心結] 害怕長大
周五,我跟一位朋友喝完咖啡,想去看電影。我們沒有預想要看什麼,當時時間最適合的,就是甫上映的《小王子》。我很少去電影院看動畫片,但我很想看一看《小王子》,畢竟距離讀這本書,少說十幾年前的事了。我只記得小王子拿玻璃罩罩住玫瑰,記得好像有一隻狐狸,其他什麼也記不得。
看完電影,也沒能喚起我對原典的記憶,故本文談的材料僅限於這部電影,無關原著。
§不可逆的旅程
人生,就是一個大哉問。在與問題遭遇,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走完了我們的一生。有些問題,我們妥善的作答;有些問題成了懸案;有些問題我們試了許多次皆徒勞無功;有些問題使我們瘋狂,甚至使我們懷疑自己的智商。並且有些問題,殘酷的警醒我們,通過問題本身告訴我們生活有多不容易,儘管我們未能做出解答,我們還是要活下去,與此同時,下一個問題就像不速之客,已翩然沓來。
在我接觸過的心理學理論中,沒有任何一位學派的大師認為人生可以永遠停留在童年時期。無論是當代談生涯發展的Super、Erikson將人生分為八階段的發展理論等,或將時間推至Adler、Jung的年代,儘管他們沒有如Super和Erikson很明確的將人生區分為幾大階段,但沒有一位將生涯的問題放在一個不可抗拒的幻想中去討論。
成長,是一場不可逆的考試,一趟不能回頭的旅程。無論你喜歡或不喜歡,成長都會來,或者準確的說,「成長的問題勢必出現。」
人生不是童話,《小王子》和近幾年的《神隱少女》、《瓦力》、《天外奇蹟》等動畫片都在用兒童熟悉的動畫表現,在告訴人們,打開一本繪本,裡頭陳述的可能是一本經書。
§童心:無知之知
人都得長大,那麼我們是否永遠都只會越來越世故?我們的內在小孩是否註定死亡?小王子的旅程,便是響應這個問題的答案。
小王子與玫瑰的相遇是偶然,如同人生中的許多相遇。小王子愛上了玫瑰,這或許也是偶然,但處理與愛人之間的關係,卻是愛的必然課題。
愛是一種感受,也是一種能量,但這種感受是主觀的,能量也可以是毀滅性的。小王子開始了他的旅程,這趟旅程是對愛的證明,也是自我覺察的修行,並試著摸索出妥善導引這股熱烈能量的方式。
旅行之初,小王子就像蘇格拉底,深感自己的無知,於是在雅典街頭到處向那些各個領域的大人物,探問真理。蘇格拉底向將軍詢問「勇敢」的意義,向政治家探尋「正義」的標準,向僧侶詢問諸神的面容。
小王子同樣自認無知,所以他才離開B612,到各個星球,向那些號稱在他們的領域,被許多人視為專家的大人們,詢問理當他們深諳的道理。
結果小王子失望的發現,他們其實對真理一無所知。他們將自己主觀的經驗,說得好像就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最後蘇格拉底失望的來到德爾婓神廟前,問阿波羅:「雅典最有智慧的人是誰?」神諭告訴蘇格拉底,「你就是最有智慧的人,因為你承認自己的無知。」
童心,就是始於無知的好奇心。無知使我們謙遜,同時使我們願意追求真理。當我們有天遺忘了好奇心,以為我們就是世界的主人,我們便拉遠了與真理的距離,我們開始變得世故,用所謂的專業來包裝自己的自以為是。但這種包裝其實是一種自我防衛,畢竟在社會上,沒有價值的人事物隨時可能被拋棄。
這也是為什麼心理咨商不談理想化的回歸童年,而是談如何轉化童年的經驗,因為成長所身處的這個社會,還是需要適當的生存之道。正是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我們拉扯著,我們得為我們的童心施以不同的保護措施和肥料,既不讓內心的小孩死亡,也不讓他成為我們無法與社會融入的障礙。
§長大的王子,還是王子
不成熟,是對世界的疏遠。成熟,並非失去童心,而是我們一方面長保童心,一方面又懂得轉換保守童心的模式──在雨天為我們的童心撐傘,但不是過份的讓它曬不到一絲太陽──與我們的人生階段的外在世界,保持適切的關係。
我們總是在如何調整到最適切的狀態,不斷自我拉扯,以臻至蘇格拉底所說的「中庸」。
小女孩的媽媽,她過份的追逐著社會的規則,扼殺了孩子的童心。
另一方面,孩子一方面懷有好奇心,另一方面對於世界還處於探索階段,這是成長的歷程,但這個歷程不能永遠保持在同一個狀態。
過份放縱自己的內在小孩,就像某些沒有辦法融入社會,到了某個年紀還是十分驕縱的成人。他們過份的將自己個人訂定的規則,沒理由的視為他人也要遵守的規則,因此他們往往對自己在社會上的挫折感到憤怒,彷佛這個世界所有不合心意的人都是壞人,不合心意的結果都是別人的錯。
長不大的孩子,失當的童年情懷,都會成為成熟的障礙。
所以成熟並不意味著失去,而是轉化。
那位和小王子相遇的飛行員,他和小王子坐在一起看日落,和他一起想像盒子裡頭的羊。他熱愛生命,又同時能夠和這位孩子一起相處,而不像其他大人,用自以為是的觀點去俯瞰孩子。
我想起Philippe Ariès在《兒童的世紀》(L"enfant et la vie familiale sous l"ancien régime)書中揭示的,兒童曾經被視為成人的延伸,是「小大人」,而非獨立的個體。
§蛇:接納生命的不完美
每個孩子都是小王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是天上的一顆星星。王子會長大,會變成大王子,但不見得會變成可憎的大人。
相反地,每位貌似可憎的大人,內心都有一位不死的小王子,被深深埋藏的童心。這裡存放著心理學探究的地下黑金,咨商的存在意義,那看不見,卻被我們相信存在的古老寶藏。
影片中,我對天真的小王子,被媽媽控制人生的小女孩,可愛的小狐狸等等都很喜愛。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條蛇。
導演對那條蛇的描繪,讓我驚艷。過去經常出現在電影、小說等文本中的蛇,經常是以非常平板的面貌出現:邪惡、狡獪、黑暗的化身。
但在這部《小王子》中,蛇的形象是中性的,他出現在小王子面前,告訴小王子如果哪天想回家,可以告訴他。小王子沒有選擇其他回家的方式,而是選擇通過蛇做為回家的路。這象徵著成長的必然,就像亞當和夏娃吃下禁果,喚起了理性的能力,使人做為理性動物的本能得到彰顯。從伊甸園墮落,卻也從此開展人類的歷史。
人生的道路,無論我們願不願意,成長都是必經之路。
不是蛇選擇了小王子,也不是小王子選擇蛇,而是他們自然而然的選擇了彼此。
曾經小王子很迷茫,被社會的規章迷失了自己的本心,他變得俗不可耐,但那不過是和其他人的面目變得更相似罷了。重新擁抱自己的童心需要勇氣,而成長所遭遇的社會化,包括人際互動的詭譎多變,為了謀生所做出的犧牲等等,都是成長的一部分。
這是必經的考驗,因為這些考驗,我們才有辦法擁有保護小王子的力量,而我們的小王子也才有足夠的見識,用洗鍊過,而非粗糙盲目的愛,去看顧他內心的玫瑰,並且接受玫瑰的死亡是必然的一部分,而在這個自然的世界中,學會愛。
即使玫瑰走了,飛行員不在了,小女孩回到媽媽身邊,經過打磨的愛卻仍然得以遺留在心中,在下一朵玫瑰出現之前,他也能為自己好好活著,不過份的沉溺於任性的情緒深海。
儘管不討喜,但蛇是導師,正如人生是我們的導師。
§在現實與理想的和諧中使生命完全
有時,我會對來談者講起一個老故事。
好幾年前,我剛開始以寫作為業,有次跟一位事業小有成就的新朋友吃飯。朋友聽到我要放棄優渥的工作,回歸校園生活,好專心寫作,問我:「你打算堅持到什麼時候?」
我說:「實現理想只有計劃表,沒有時間表。」我不是公務員,算不出自己工作幾年能賺多少錢,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我能寫出讓自己感動的作品,我只能不斷的嘗試,不斷的努力。我曾經很挫折,也曾經想放棄理想,完全的投入社會。但最後我在工作與理想之間,逐漸找到了一個平衡點,我有足夠的經濟能力維持生活,且有餘力保持創作的習慣。
我們在生活中能做的,或許只是學會「接納生命的不完美,在現實與理想的和諧中使生命完全。」
我始終相信「星星不會墜落,正如小王子不會死」。
如果內心的小王子會徹底消亡,我們又怎麼能讓一個人從心理的折磨與痛苦中得到救贖?
§結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或許人生沒有答案,只有方向;只有未盡的敘事,沒有完本的故事。
生命中有值得我們懷念的部份,也有讓我們厭惡的片段;我們會遇到玫瑰,像只豢養或被豢養的狐狸,但我們也會遇到蛇,用銳齒和毒液,教會我們人生中的殘酷的真相:生、死、愛、欲,構築人生的整體。
無論我們和多少人一起走過,最終我們還是得一個人前行,在這個現實的世界中前行,我想起存在主義治療的Viktor Frankl,他通過集中營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們人生儘管有許多痛苦,但痛苦並非全然沒有意義。我們在生命的考驗中前行,在苦難中緊握生存的勇氣,學會品嘗幸福的滋味。
最後我以湯姆.漢克斯1988年的作品《飛進未來》(Big)做為結語。這部電影中,湯姆.漢克斯飾演一位一夜長大的小男孩,他原本欽羨大人可以不受孩子生活上的諸多限制,他發現大人有大人的快樂,也有大人的煩惱,成長無法躁進,每個環節都得自己親身走一遭,於是他和這段時間擁有的頭銜、豪宅與女友說再見,重新變回孩子,他的選擇並非畏懼成長,而是了解成長的意義,就在成長本身:成長的代價,當中便蘊含成長的報償。
[解語] 讓世界與內心的小王子和解。
盆友說要去看《小王子》電影的時候,其實我是拒絕的,因為擔心他的故事性不強,怎樣去征服大熒幕?
誰知道,改編後的電影還是有血有肉的,稱得上是一部教育家長關注青少年兒童快樂成長的教育片。
在影院,我哭成狗。
但是,我知道,這不是我想看的電影版的《小王子》。
小王子這本書在我書包里陪伴我三年,在對愛情非常懵懂的中學時期,幫助我構建了我的愛情觀。
事實上我一直覺得小王子是講一個男孩經歷成長和愛情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裡有一個女孩叫玫瑰,一個女人叫狐狸。
我討厭玫瑰,玫瑰的惺惺作態;我羨慕玫瑰,玫瑰的嬌氣和勇敢。
我覺得狐狸可悲,狐狸的大度和寬容;馴服一隻狐狸好像很難,可是我知道狐狸孤單,然而小王子並不知道他的出現對狐狸有多麼的重要。
小王子如果離開後又重新回來找狐狸,狐狸即使孤單,她也不會再和小王子有糾纏。
離開小王子,玫瑰會死掉。
再見小王子,狐狸會忘掉。如果你想要製造羈絆,就得承受流淚的風險。
小王子最終還是回到了他的星球,拋卻瘋狂生長的猴麵包樹和布滿灰塵的玻璃罩,當那株「只屬於他的玫瑰花」化為光影時,他是快樂的。他找回了屬於他的世界,他擁有了他真正需要的歲月。小王子在經歷過凡俗的塵世後,他所曾經離去的孩童記憶尤為可貴。但至少他回去了。「世界上有那麼多的玫瑰花,但是只有你陪伴在我身邊,我們相互灌溉。」我輕輕的捋了捋她的頭髮,她枕在我肩頭讓我察覺到是整個世界在我身邊。就如同世界上有那麼多的玫瑰花,他們在花園裡種了成千上萬朵玫瑰,但他們找不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那朵花兒。沒有了小王子純凈熱忱的愛,每一朵玫瑰都是灰色的;沒有小王子單純無私的陪伴,每一朵玫瑰都是孤獨的。小王子需要他的玫瑰,玫瑰帶給他愛與信仰;玫瑰也需要小王子,小王子給她生命與力量。沒有成人世界的黯然和利祿,在這個夢境的童話里,愛就是簡簡單單,愛就是需要與陪伴,愛就是你在我身邊。
「真正的問題不在長大,在於遺忘。」誰不曾有一個光怪陸離的夢,誰不曾單純認真愛著一個人,誰不曾簡單努力奮鬥一件事。就好像一個成人的童話,突然打開了心底那扇大門。那些懵懂而稚嫩一起長大的同伴,現在在哪裡。那些成熟歷練教導你生活的人,還繼續陪伴著嗎。當蛻下童裝帶上工作的銘牌,當遊戲的玩具換成生產的工具後,你還能記得你曾經是整個星球獨一無二的小王子嗎?是否還能像從前一樣單純而認真的去生活,是否還能像從前一樣善良而包容的去思考,是否能像小王子一樣微笑著讓所有星星都能看到。
星星之所以美麗,是因為某一顆上面有一朵看不見的花;沙漠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它的某個地方藏著一口井。我想我們也許找不到小王子,也許沒有一顆只屬於自己的星球,也許沒有一直陪伴自己的玩具狐狸,也許所有的夢永遠只是一個夢罷了。但是,我們總會遇到屬於自己的玫瑰,在你的玫瑰花上花費的時間,顯得你的玫瑰花是如此的重要。我們需要像小王子一樣大聲說出來,我是小王子,我有一朵玫瑰花,我愛我的玫瑰花。我將會收起成人的狡黠與虛假,認真去愛那朵玫瑰花。那朵相互灌溉的玫瑰,一定會留在身邊。
星星之所以美麗,是因為某一顆上面有一朵看不見的花;沙漠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它的某個地方藏著一口井;世界之所以美麗,是因為有你在我身邊。而我,將會像小王子一樣與你陪伴,相互灌溉。
晚安。電影情節本身捉急可笑,但是配樂與畫風,非常有意思,也很精美。所以感覺上是定位更加兒童化的一部作品。但是我本人閱讀《小王子》至少3遍以上,我絕對不贊成把《小王子》簡簡單單的定位為兒童文學,他同樣值得成年人反思。以下是我大一時候的讀後感,文筆稚嫩,立意不是很明確,但是只是想引發大家更多的去關注作品本身吧,同時自己多多思考作品的內涵,畢竟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吧。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小王子》的作者,法國的安東尼 德 聖埃克絮佩里,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傳奇人物吧,大家可以多去關注下原作者的生平。他最終是自己在一次私人飛行的途中消失了;如果電影中的老爺爺就是作者的話,那當他說出要飛機飛走的時候,在我看來,他就是要去尋找「小王子」了,要去找到他,並與他一直一直在B612上幸福的生活下去。(下文是我的讀後感)
星星與花
上個學期的文了,算是與君共勉於此。
每一顆星星都是小王子心中獨一無二的花朵。——題記
小王子小小一本冊子,一個星光昏暗的夜晚,我靜靜讀完。
對於他想表達的生命和生活的思考,耐人尋味。
但是,總有些送給每一個鮮活生命的箴言,使人謹記在心中。
他的初衷是一聲張揚生命的吶喊,發自肺腑:混亂而戲謔的大人的世界全是由數學構成。人們的內心墮落了,渴求的滿是權力、金錢。那個不停數著星球個數的人的目的僅僅是獲得它們的所有權和富有之後再買更多星星;國王頑固地命令一個空無一人的星空,他為他的權力而禁錮;像那個虛榮者自以為有了一項可笑的帽子就是他那小世界裡最偉大的人,可笑的是,只有一個人的星球里你可以是最優秀的,也沒有人會和你爭最弱小的;酒鬼永遠都改變不了自己就是因為他從來也沒有試著去勇敢地跳出慾望的囹圄。
大人們是可悲的生物。在小王子眼裡。在他的心裡。
他們很現實,他們不相信沒有親眼見過的東西。他們選擇過俗世人生。
但是,他們忘記了。他們忘記了活在他們之間的「點燈人」。那些獨特的人們可能窮盡一生,也無法離開酸楚與艱辛。但他們的一生,也將信守諾言。不棄所愛。直到生命的盡頭。留存在人們心中的是溫潤之火。
火紅的小王子,是躍動著的,如烈焰一般純粹的存在。他有著最真摯的情感與最為綺麗的創造力。他珍視嬌媚而倔強的玫瑰,所以那可人的花兒藏在了滿天繁星的哪一顆上,他都一樣珍愛。但如果他的花兒被羊吃了,那盈滿蒼穹的碎水晶一般的星空彷彿就忽然熄滅了。他的心會忽地掉在了地上。冰冷。徹骨。彷彿世界都不存在了。那是一種對自己所擁有的、生活在自己身邊的人或事物百分之一百的熱愛。
他也會任性。他離開了手心裡的玫瑰。他以為尋找到了自由。但卻無數無刻不噙著一句我的玫瑰,那是我所愛的玫瑰。那是愛的牢籠,會讓陷入其中的人們回到最初深愛的他的身邊。
最後的最後,總帶著無奈的嘆息黯然離去。曲解倒是不至於,《小王子》里講了很多東西,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的理解.....不過,確實沒有看到我想要的《小王子》
首先,我同意前面一隻魚說的,玫瑰花的配音應該是驕傲點的任性點的小女生一點的聲音,不應該是這種成熟的女性聲。
然後是小狐狸那段,在書中,我特別喜歡小王子和小狐狸的那段,特別喜歡小狐狸,特別喜歡小狐狸說的那段話:
「我不吃麵包,我不需要小麥,麥田引不起我的想像力,但你的頭髮是金燦燦的,它會叫我想起你的,我就會愛上風吹麥子的聲音」
可是一直等一直期待(??ω??)??....等著小狐狸念出這句話,可是等到最後,小狐狸走了,也沒有說出這句,心裡還是有點淡淡的失落.(這裡我想吐槽一句,看到小王子和小狐狸相對的慢慢走到一起的那一段,本來是很美好,沒溫暖的,為什麼周圍有些人就開始笑,起鬨一樣的笑,(;≥皿≤)心裡憤憤的)最後,就是我的小王子怎麼可以變成大王子呢.....怎麼可以變成大王子呢!!!(;≥皿≤).......
不過也特別感謝這部電影,給了我一個動起來的小王子,是書中的小王子,是我心中的小王子,當他的聲音在耳邊響起,當他的身影出現在我眼前,已經激動的熱淚盈眶了
並不算正面回答題主問題,而是分享一下我自己看這部電影的感受,我覺得電影既然由原著改編,自然要有它自己的東西在裡面。或許刪去了一部分精華,但不影響它是一部佳作的事實!
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得真切。
——《小王子》觀後感
多少年沒寫過觀後感這樣的東西了,彷彿上一次還是在初中甚至小學吧。而今夜看完小王子,心中不可抑制地有了想寫下感受的衝動。
《小王子》這部動畫電影並沒有磅礴宏大的背景,也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更沒有衝擊眼球的特效。它通篇只講述了一個故事,一個簡單到幾乎沒有波瀾的故事:一個被母親定下「人生大計」的小女孩,在鄰居老爺爺的幫助下重拾童真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又穿插了老飛行員和小王子的羈絆,以及小王子長大後的情節。而這麼一個我們甚至不知道小女孩名字的故事卻能令人看得感動,看得流淚,看得久久不能忘懷——因為,它講的是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或者說正在經歷的人生的一部分。
先說那個小女孩吧,整部電影沒有提及她的名字,當然,她代表了我們所有人,她是我們童年時代的縮影——從一開始去學院面試,到被定下「人生大計」,她就像她媽媽的一個傀儡,以愛的名義,她媽媽綁架了她的童年,並差點撕了票。如果不是陰差陽錯地住在老飛行員隔壁,她可能就會像她媽媽計劃好的那樣過完整個童年,然後「長大」成為她孩子的媽媽。而電影,總是戲劇性的,從那一個差點拆掉她家的螺旋槳開始,她的人生拐了彎,走向那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不同於她媽媽和老飛行員的鄰居這些大人們,她對於外界事物的戒備心理和無數孩子一樣是很淺的,她看了小王子的故事並深感興趣,於是她去找老飛行員想了解更多故事,然後她就進入了一個之前從未耳聞的世界,這裡有方塊一樣的綿羊,有一個個小行星,有朵漂亮嬌弱的玫瑰花……還有一個與她差不多大的小王子,她發現這比讀書有趣多了,便開始不遵守媽媽的計劃,將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本該早就屬於她的世界裡。她與老飛行員成了忘年交,兩個心理年齡差不多的人每日在一起歡笑打鬧,暑假時光就這麼一天天溜走,直到她媽媽發現了這一切。
她被媽媽軟禁起來,每日自己學習,老飛行員也應受到警察的警告,沒有再主動找她,於是她就想和飛行員一起去找小王子,看看那個未完的故事的結局。但是飛行員出乎意料地婉拒了她,並提出了她可能從不願意考慮的問題,他走了以後她怎麼辦?
她生氣地離開了,拋下了老人,她本以為老人會一直在她身邊陪她歡笑。而老人卻想的更加長遠,他想解開她的心結,讓她永遠保持童真,即使他自己早已遠去。老人突然發病了,小女孩驚慌失措,發現老人的離開並不像是天邊星辰一樣遙不可及,她想讓老人好起來,自然而然,她想到了小王子。
她駕駛著老人修好的飛機,去尋找小王子。但找到之後,卻發現小王子已經變成了王子先生,就像老人說的那樣,他長大了,也忘記了以前的東西。他被世俗緊緊捆鎖,學到的一切讓他早已把玫瑰花,狐狸與老飛行員拋之腦後。而小女孩帶來的畫讓他幡然醒悟,最後他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星球,又成了那個一無掛慮的小王子。而小女孩也完成了老人的心愿,在學校里開始了新的生活。
整部電影講的就是這麼一個故事,而電影中充斥著大量的細節,大部分都是對現實生活的諷刺,對成人世界的批判,對童心的讚美。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有數處:
一開始面試中,小女孩按照母親言傳身教的方法來答,而未聽清考官的問題,而考官問題也相當的有水平:「你將來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的問題問一個九歲小女孩想必有些超綱,而這其實就是電影在問每一個觀眾:「你曾經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現在呢?」
媽媽為她制定的精確到分鐘的人生計劃,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她甚至規划了以後十幾年內孩子的生日禮物!這更是對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的莫大諷刺,他們只是想讓孩子成為一個精確執行命令的機器,而不是一個充滿活力與好奇的孩子,感覺應該讓大部分中國的家長來看看這部電影,否則他們會不知不覺間就毀掉孩子的一生。
童心未泯的老飛行員不受大人待見,他的鄰居唯恐避之不及,他想盡量多和別人接觸,向別人傳達他的快樂,而別人在社會久了,早就用一面厚厚的牆把自己的心堵死,所以他只能把自己的故事說給小女孩聽,幸運的是,這個小女孩也很嚮往他故事中的世界。在大人眼中他是怪異的,在小孩眼中他是親切的。這又是對於所謂的「成長」的諷刺。
整部電影中並沒有出現「父親」這個角色,唯一與之有關的只是每年生日小女孩收到的雪花瓶,而雪花瓶中也算是灰濛濛的高樓大廈,小女孩還曾有大廈中員工埋頭苦幹的幻覺,這就是她對於爸爸的印象。電影想要表達的是她爸爸與無數的職工一樣,過著每日上班的規律生活,由於工作太忙,甚至不能回家看望女兒,從女孩眼中淚光也知道,她其實是十分渴望父愛的。這也諷刺了許多父親一心忙於工作事業而極度缺少對於孩子關心的社會問題,而父親這個角色在孩子成長中是相當重要的,小女孩十分喜歡與老飛行員在一起,也是從他身上嘗到了些許未體驗過的父愛的滋味。
電影中也充滿著對於社會的明刺暗諷,小王子在旅途中遇到的那些人,分別代表人對於地位、名譽、金錢的慾望。這種慾望是無止境的,也是小王子這樣的孩子根本無法理解的。後來在城市中被警察攔下,也指明了童真在這個充滿規章制度的社會寸步難行。變得一心工作的小王子與被迫接受洗腦教育的小女孩,都在指控教育方式的死板僵化。而對於社會諷刺的高潮在於——將無用的東西變得有用。大人覺得星星有什麼用,於是將其變成了城市的能源,將玩具變成一個個曲別針……扼殺,這是對扼殺童心赤裸裸的控訴,電影拚命告訴著每一個觀眾,小孩兒和大人的世界是不在一個宇宙中的,大人永遠無法理解小孩,就像小孩曾經不能理解社會一樣。
電影中小王子與玫瑰花的愛情,與狐狸的羈絆,與飛行員的友情也都用簡單幾筆描繪地淋漓盡致。這個世界上有無數朵玫瑰花,只因你呵護照顧她那麼久,她才是你的玫瑰花;也有無數只狐狸,只因你馴服了它,與它交心,它才是你的狐狸;這世界上有幾十億人,只因你與TA相識,和TA一起經歷這麼多年的風雨,TA才能成為你的TA,陪伴在你身邊。
看著電影,我還在想,我目前的生活究竟是不是自己希求的,我這個專業是我爸爸專門研究了幾天給我選的,當時我也沒有什麼意見,家裡人也都各種支持。而現在大二了,面對越來越繁重的學業,我不禁在想,這樣的學習真的是我想要的嗎?我是不是像小女孩一樣在過被規劃好的人生呢?而起碼目前我還要沿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或許有一天我也會醒悟:原來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但可能為時已晚,然而現在的我還是改變不了這一切,只能順其自然。
電影除了講述的故事以外,CG畫面也製作地幾近完美,將一個美輪美奐的星辰世界展現在我們眼前,而在講述小王子故事時切換的紙片風格也相當亮眼;配樂也是頂級的,讓你無論看到什麼劇情,聽起來都是那麼舒服;也時常有令人會心一笑的小細節,不同角色的處理都相當到位;最後不得不提的是國語版的配音,以前我對國語版的進口片常有不屑一顧的心態,而這部電影讓我對比改觀很大!(就為了黃渤我也要刷一發:>)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從不同角度解讀,就能得出自己對於電影的理解。我只是說出我自己的想法,強烈推薦找一個空閑的時間,拋下煩惱和憂慮,帶上一兩個好友,去電影院看完這部電影,定會讓你有別樣的感受,一定要看完,因為國語版片尾曲也賊好聽,是黃渤大大獻唱的!另,一定要用心去看,因為——
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到自己。
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得真切。
看完電影我也是說不出的難過。這不是我心目中的小王子,小王子在我看來是一個憂鬱的,但是每句話都能給你帶來啟發的人。他和成人的對話,他的情緒總能恰好觸動我。但是電影表現的主角不是他了,而是一個小女孩,而且他還長大了,在我心目中,小王子還是哪個小王子,不是王子先生,他永遠存在於我心中柔軟美好的那一禹。電影里他還是摻活進了成人的世界,他不再純潔。還有很多情節,電影里都沒體現,有點說不上來的憂傷……
看完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一切都是資本家的錯(商人),政府(國王)其實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只是資本家的傀儡,而且只聽得進去甜言蜜語!所以小女孩誇他一句,他就幫她按電梯了!(我知道的會不會太多啦! )
每當絕望的時候,在最後的夢裡,小王子會出現詢問你自己的靈魂,告訴你「必將離開」的真相。為什麼原著可以將主線打亂重新架構,電影為什麼就不能。這是我2015年看過的最好的電影。地球上有一種生物叫做法國人 。"To me, you are still nothing more than a little boy who is just like a hundred thousand other little boys. And I have no need of you. And you, on your part, have no need of me. To you, I am nothing more than a fox like a hundred thousand other foxes. But if you tame me, thenwe shall need each other. To me, you will be unique in all the world. To you, I shall be unique in all the world..."
狐狸說:「對我來說,你還只是一個小男孩,就像其他千萬個小男孩一樣。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樣用不著我。對你來說,我也不過是一隻狐狸,和其他千萬隻狐狸一樣。但是,如果你馴服了我,我們就互相不可缺少了。對我來說,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對你來說,也是世界獨一無二的。
每當看到這段文字時,心裡就有種暖暖的感動。簡單的語言營造出一片充滿童真的天地,我久久留連其中,試圖窺探簡單背後的深刻奧義。如余秋雨的藝術創造學中所說,偉大的文學作品通常是未知的隱秘結構。書中的小王子因軀殼沉重不能帶回自己的星球讓毒蛇給予他解脫。
他是死了嗎?「大人們一定會這樣認為。」在他的世界中,在他遊歷數個星球得到成長之後,它的靈魂會回到自己那個只比他大一點點的星球,繼續給他唯一的玫瑰除蟲澆水,在穿堂風來臨時為她蓋上玻璃罩……這樣的結局是我們幻想出來的,也正因為未知,而充滿持久的魅力與生命力。
真正的問題不是成長,而是遺忘。電影中小王子被毒蛇咬後到達了一個奇特的星球,變成了一副「大人」的樣子,「我在工作我在工作!」這樣的形象一點點吞噬了那個原先天真,固執,問題必須要得到回應的小王子。即便最後在小女孩的引導下回憶起了過去的點點滴滴,回到B612小行星紀念絕美謝幕的玫瑰,也喪失了原著的那種神秘所給人的無限遐想。說實話,我對原著一直充滿了難以形容的感情,它在我心中有著不可撼動和侵犯的地位。看電影之前看到評分挺高才鼓起勇氣去看的,影片中半透明式的鉛筆畫風的確非常契合心中的感覺,然而在我聽到易烊千璽版小王子的聲音時內心奔騰過一萬匹草泥馬,聽到周迅版的玫瑰花聲音時更是「賜死我吧求你了真的」……這是我才真切地體會到了什麼叫『此時無聲勝有聲』,小王子的意境恐怕沒有人能用語言精確的傳遞出,而一有偏差,便是侮辱。
同時,電影加入了故事背景,以禁錮女兒天性的媽媽和受老飛行員影響突破格式化的生活的小女孩為主體,插入小王子的故事,也減少了小王子的主體篇幅。總言之,這部電影還是令我挺失望。所以,我選擇忘了它。不過謝謝陪我看完它的那個人。
我只想記住 ,那個想要極力想要在小王子面前證明自己好最後黯然凋零的玫瑰如果你想要製造羈絆,就要承擔流淚的風險
那個教會了小王子愛並勇敢放手讓小王子追尋自己內心的狐狸
如果你說你在下午四點來,從三點鐘開始,我就開始感覺很快樂,時間越臨近,我就越來越感到快樂。
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發現了幸福的價值,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準備好迎接你的心情了那個一天看了44次日出的小王子
當一個人情緒低落時,他會格外喜歡看日出。
深信沙漠中會有一口明亮的井的小王子
我會住在其中的一顆星星上面,在某一顆星星上微笑著,每當夜晚你仰望星空的時候,就會像是看到所有的星星都在微笑一般。
曲解,似乎並不。
小女孩並不是為了小王子而小王子。小女孩只是通過小王子找到了自己的童年。小女孩身處童年,卻卻做著和媽媽一模一樣的事情,甚至和媽媽有一模一樣的表情。她(和很多中國孩子一樣),把自己的童年弄丟了。但是幸運的是,她遇到飛行員,很快就把自己的童年找回來了,還幫助忘了自己是誰的小王子找回了小王子。
這和原著孩子和大人的主題一脈相承。記得么,原著開頭致敬就是送給作者的一個朋友,一個大人,一個像孩子的大人,或者這個大人的孩子時代。
今天看電影的時候,後排的一個媽媽在影片開頭小女孩聽到鬧鈴後馬上起床的情節一段對兒子(7,8歲的樣子)說,你看人家鬧鈴一響就起床了,你要向他學習。到了結束一段兒。後面的小男孩說"媽媽你哭了是么?媽媽我也哭了"。希望她會像電影里小女孩的媽媽,對童年和孩子溫柔相待,像我們童年時候期望得那樣。做個了解孩子的大人。
那是因為你沒有讀懂小王子。電影里的兩句台詞已經說明了小王子這部電影(著作)的靈魂,這也是引自我最愛的小王子和狐狸的對話片段。
一句是飛行員對小女孩說的:我不用再去找小王子,小王子就在我心中。
這句話也很好的解釋了,當小王子回到他所居住的B612行星的時候,玫瑰已經死了,行星被猴麵包樹佔領了,但是日落還在,小王子還是可以每天看43次日落,猴麵包樹可以慢慢拔掉,愛的玫瑰就在心中,朋友(飛行員、狐狸、小女孩)也在心中,小王子內心最渴望的朋友和愛情都已經得到了,甚至小王子渴望的那隻羊也在心中。
另外一句是:成長不是問題,遺忘才是問題。
電影的切入點是發生在小王子與飛行員分別之後的幾十年,這個時候,飛行員已經變成了老頑童,他還惦記著小王子,他還沒有遺忘,只是他沒有朋友。因為成年人都對老頑童嗤之以鼻,無法理解。小女孩的出現,就像當年小王子出現一樣,以前是小王子主動讓老頑童畫一隻羊,現在是老頑童主動給小女孩畫小王子個故事。(順道說一下,這裡的人物形象處理是好萊塢式的CG技術動畫,然後一下子切換到摺紙動畫來展現老頑童當年遇見小王子的場景,幾乎和書本上的感覺一模一樣,導演致敬原著的誠意實在讓書迷感到意外和感動~!)
導演用幾分鐘的時間把小王子從離開B612小行星到與飛行員分別的故事交代了,這原本是書裡面的內容,作者只是幫讀者回憶,因為故事重點不是這裡,而是我們都知道的——童話里的故事都是騙人的。幾十年後小王子沒有如願回到自己的小行星,回到玫瑰身邊,而是在另外一個星球成長成大人,成為為了工作生存變成機械工。更加可怕的是,他已經遺忘了玫瑰,遺忘了狐狸,遺忘了飛行員。而飛行員卻以為小王子回到小行星了。只有小女孩想到了萬一小王子沒有回到小行星。當飛行員病危的時候,小女孩為了飛行員去尋找小王子,幫助小王子找回了記憶,回到了他的小行星。但是小王子回到自己的行星後,玫瑰已死,但玫瑰也活在小王子的心裡,永不凋落。
導演想通過這樣的創作手法, 讓整個故事更加完滿了,電影看下來,既沒有完全重複書本的內容,又將小王子書中的靈魂提煉生升華,既充滿了童真童趣,也讓我們這些大小孩有所觸動有所思考,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小小的行星,這個行星只能容納一個人,我們渴望朋友,渴望愛,渴望被馴服,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同時我們也無法避免成長,但是不要遺忘成長的過程,切莫因為身外之物忘記了本心。
最後把我最喜愛的一段摘抄下來——小王子和狐狸的故事
「你好。」狐狸說。
「你好。」小王子很有禮貌地回答道。他轉過身來,但什麼也沒有看到。
「我在這兒,在蘋果樹下。」那聲音說。
「你是誰?」小王子說,「你很漂亮。」
「我是一隻狐狸。」狐狸說。
「來和我一起玩吧,」小王子建議道,「我很苦惱……」
「我不能和你一起玩,」狐狸說,「我還沒有被馴服呢。」
「啊!真對不起。」小王子說。
思索了一會兒,他又說道:
「什麼叫『馴服』呀?」
「你不是此地人。」狐狸說,「你來尋找什麼?」
「我來找人。」小王子說,「什麼叫『馴服』呢?」
「人,」狐狸說,「他們有槍,他們還打獵,這真礙事!他們唯一的可取之 處就是他們也養雞,你是來尋找雞的嗎?」
「不,」小王子說,「我是來找朋友的。什麼叫『馴服』呢?」
「這是已經早就被人遺忘了的事情,」狐狸說,「它的意思就是『建立聯繫』。」
「建立聯繫?」
「一點不錯,」狐狸說。「對我來說,你還只是一個小男孩,就像其他千萬 個小男孩一樣。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樣用不著我。對你來說,我也不過是一隻狐 狸,和其他千萬隻狐狸一樣。但是,如果你馴服了我,我們就互相不可缺少了。 對我來說,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對你來說,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我有點明白了。」小王子說,「有一朵花……,我想,她把我馴服了……」
「這是可能的。」狐狸說,「世界上什麼樣的事都可能看到……」
「啊,這不是在地球上的事。」小王子說。
狐狸感到十分蹊蹺。
「在另一個星球上?」
「是的。」
「在那個星球上,有獵人嗎?」
「沒有。」
「這很有意思。那麼,有雞嗎?」
「沒有。」
「沒有十全十美的。」狐狸嘆息地說道。
可是,狐狸又把話題拉回來:
「我的生活很單調。我捕捉雞,而人又捕捉我。所有的雞全都一樣,所有的 人也全都一樣。因此,我感到有些厭煩了。但是,如果你要是馴服了我,我的生 活就一定會是歡快的。我會辨認出一種與眾不同的腳步聲。其他的腳步聲會使我 躲到地下去,而你的腳步聲就會象音樂一樣讓我從洞里走出來。再說,你看!你 看到那邊的麥田沒有?我不吃麵包,麥子對我來說,一點用也沒有。我對麥田無 動於衷。而這,真使人掃興。但是,你有著金黃色的頭髮。那麼,一旦你馴服了 我,這就會十分美妙。麥子,是金黃色的,它就會使我想起你。而且,我甚至會 喜歡那風吹麥浪的聲音……」
「請你馴服我吧!」他說。
「我是很願意的。」小王子回答道,「可我的時間不多了。我還要去尋找朋 友,還有許多事物要了解。」
「只有被馴服了的事物,才會被了解。」狐狸說,「人不會再有時間去了解 任何東西的。他們總是到商人那裡去購買現成的東西。因為世界上還沒有購買朋 友的商店,所以人也就沒有朋友。如果你想要一個朋友,那就馴服我吧!」
「那麼應當做些什麼呢?」小王子說。
「應當非常耐心。」狐狸回答道,「開始你就這樣坐在草叢中,坐得離我稍 微遠些。我用眼角瞅著你,你什麼也不要說。話語是誤會的根源。但是,每天, 你坐得靠我更近些……」
第二天,小王子又來了。
「最好還是在原來的那個時間來。」狐狸說道,「比如說,你下午四點鐘來, 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點 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 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
「儀式是什麼?」小王子問道。
「這也是一種早已被人忘卻了的事。」狐狸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 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比如說,我的那些獵人就有一種儀式。他 們每星期四都和村子裡的姑娘們跳舞。於是,星期四就是一個美好的日子!我可 以一直散步到葡萄園去。如果獵人們什麼時候都跳舞,天天又全都一樣,那麼我 也就沒有假日了。」
就這樣,小王子馴服了狐狸。當出發的時刻就快要來到時:
「啊!」狐狸說,「我一定會哭的。」
「這是你的過錯,」小王子說,「我本來並不想給你任何痛苦,可你卻要我馴 服你……」
「是這樣的。」狐狸說。
「你可就要哭了!」小王子說。
「當然羅。」狐狸說。
「那麼你什麼好處也沒得到。」
「由於麥子顏色的緣故,我還是得到了好處。」狐狸說。
然後,他又接著說。
「再去看看那些玫瑰花吧。你一定會明白,你的那朵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玫 瑰。你回來和我告別時,我再贈送給你一個秘密。」
於是小王子又去看那些玫瑰。
「你們一點也不象我的那朵玫瑰,你們還什麼都不是呢!」小王子對她們說。 「沒有人馴服過你們,你們也沒有馴服過任何人。你們就象我的狐狸過去那樣, 它那時只是和千萬隻別的狐狸一樣的一隻狐狸。但是,我現在已經把它當成了我 的朋友,於是它現在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了。」
這時,那些玫瑰花顯得十分難堪。
「你們很美,但你們是空虛的。」小王子仍然在對她們說,「沒有人能為你 們去死。當然羅,我的那朵玫瑰花,一個普通的過路人以為她和你們一樣。可是, 她單獨一朵就比你們全體更重要,因為她是我澆灌的。因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 因為她是我用屏風保護起來的。因為她身上的毛蟲(除了留下兩三隻為了變蝴蝶 而外)是我除滅的。因為我傾聽過她的怨艾和自詡,甚至有時我聆聽著她的沉默。 因為她是我的玫瑰。」
他又回到了狐狸身邊。
「再見了。」小王子說道。
「再見。」狐狸說。「喏,這就是我的秘密。很簡單: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 實質性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實質性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小王子重複著這句話,以便能把它 記在心間。
「正因為你為你的玫瑰花費了時間,這才使你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
「正因為你為你的玫瑰花費了時間……」小王子又重複著,要使自己記住這些。
「人們已經忘記了這個道理,」狐狸說,「可是,你不應該忘記它。你現在 要對你馴服過的一切負責到底。你要對你的玫瑰負責……」
絕對是曲解。小王子講的不是一個一味留戀童年貶低大人的故事!!!完全無法理解愛這個故事喜歡這部影片的後半部分昨天,我和朋友去看了電影《小王子》,所以這篇寫的也是有關《小王子》的文章。不過在文章開始之前,我想先說個在觀影時的一件囧事。
在影片播放到三分之一時,我聽見坐在我邊上的朋友那裡傳來一陣陣的抽泣聲,在之後的影片播放直到結束,這種抽泣伴隨著抽鼻子的聲音一直在我耳邊回蕩著。我以為是她哭了,我沒想到她的情感竟如此細膩,我愣是沒看出來影片當中哪個片段有飆淚的戲份,莫非是看到小王子死去情難自禁?
影片結束後,我迫不及待地問了她為什麼會哭,是哪個片段讓她如此這般。而她給了我一個我無言以對的的回答。她前天加班到凌晨以至於有些鼻炎,這個廳里空氣流通不好,所以鼻炎比較厲害,一直在抽鼻子。
這個答案把我雷的是外焦里嫩。
好了,囧事講完了,下面講到我這次看完小王子的感受吧。
其實,在我的微信公眾號里發的上上篇推送當中有個新的內容叫「阿徐愛看書」,推送的第一本書就是《小王子》。在那裡,我只是簡單的講述了下我對這本書和電影的個人看法。等到我今天看完電影之後,我想著再寫點文字來敘述下我個人的觀影后的一些想法。
請放心,我不會用長篇大論來陳述電影的內容。對於熟悉原著的人而言,我的論述肯定是單薄且無力的;而對於不熟悉原著的人而言,去看原著遠勝於看我這個半吊子寫的文章。並且對於影片和原著的差異我也不太想去講,我就單純的從我這次觀影當中的一些體會就分享下個人的看法。
《小王子》是一本少兒讀物,當然我們不能簡單的把它歸類為是小孩子讀的,它實際上也同樣適用於成年人的閱讀範圍。但相對而言,兒童的年齡階段更適合這本書。
但我卻是在去年才接觸到這本書的,而且我已經24歲了。我花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看完了這本書,我當時還頗為興奮的想,這本書實在是太精彩了,雖然篇幅不長,但有許多哲學的內容值得我們去思考。在這次《小王子》電影上映之前,我又拿起了它,再次重溫了一遍。第二遍給我的感觸比初讀更為深刻,我也更理解了這個故事,所以我是帶著故事重溫後的期待走進影院的。
觀影之前,我問了我的朋友她看了這本書沒,她說她看了很多遍,而且第一次是在小學的時候就在老師家裡看過。我很羨慕她能有這麼早的閱讀的經歷,雖然那時我也有過不一樣的快樂的童年。
而這也是我懷疑她在觀影當中抽鼻子是在哭泣的原因。我以為她看過很多遍的《小王子》,並且還在孩提時代就讀過這本書會給她帶來更深的情感,以至於在看《小王子》電影時給她的感受就更激烈。是我錯了,我應當屈服於我理性的判斷。
可惜,我終究是已經25歲了。為人處事的一些思維模式已經在我成長的過程當中被周圍的人們和社會給塑造成型。如果我能在年幼之時就能讀到這本書,會能給我帶來怎樣的改變,我無法想像。我感到十分惋惜。
我們觀看的9號廳是個小廳,總共才百來個座位,但滿座率不足3成。我們坐在第三排,前三排除了我們兩個就再也沒其他人,雖然後來又有兩個小朋友坐在了第二排,但他們是從後面幾排換過來的。
當我想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就特別的感慨。我從這個觀影現場當中就看出了一些東西。所以我不會寫電影如何,小說如何,小說與電影相比如何。雖然網上有評論說看了原著沒必要再去看電影。
你看,即便是像杭州這樣的1.5線的大都市;即便是這座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精英人才的現代化城市,卻也很少有人能為了孩子而帶他們走進電影院來看這部電影。更何況是那些出生在五線、六線的城市裡的貧困縣又或是像我這樣出生於農村的孩子,就更加缺乏這樣的對成長教育的普及。
在任何一個國家,本應出現在一家三口的幸福家庭的兒童書架上的必備少兒讀物,卻是24年後出現在一個成年人的手中,這是一個國家教育的失敗。
我們這些已經長大了的成年人早已錯過了一次馴養與被馴養的故事,難道還要讓我們的下一代再次錯過?
當然,世間有許多的稀奇古怪的故事。我們給孩子們講或許是小王子的故事,或許不是。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我所期待的是有更多類似小王子這樣的故事能走進紮根於我們這片廣闊的土地上在星光照耀下的每家每戶的燭光里,走進那些孩子們的床前,走進他們的美夢裡。
其實,任何一位家長都不能錯過的一本書,不是《小王子》,也不是童話故事,而是童真。
如果說在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必定有些東西是要被遺棄的,那也必定有些東西是需要被保留下來的。我不知道是什麼,畢竟我已經失去了它。
我想起了古代小孩子在滿月時會帶到大人面前進行抓寶物的遊戲,抓到什麼就代表以後這孩子會往哪個方向發展。大人們哪裡懂得小孩子的世界,畢竟我們看不見蛇肚子里的大象,也看不見箱子里的小綿羊,更何況是孩子們未來的路途。
回答出自微信公眾平台:心理派 (ID:xinlipi)作者:Cling
這部由聖-埃克蘇佩里1942寫成的經典兒童文學作品早已經風靡全球,而最近由馬克奧斯本導演的《小王子》10月16號在中國已經上映了,豆瓣上目前是8.6的變態高分。下面由小編帶大家重溫一下小王子的金句以及相應的心理學分析吧!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耗費的時間
使得你的玫瑰花變得如此重要
利昂·費斯廷格(這個有逼格的名字一定要記住啊,一聊天把名字一甩,妹子就歇菜了)提出著名的認知失調理論,即「我不會為了我不喜歡的事情持續付出」,既然付出了,那麼就一定是喜歡的,就算後來意識到付出是錯誤的,那也需要很強大的負面作用來讓自己清醒。簡單的說,就是付出就會希望有回報,付出越多,想要從中獲得的回報期望也越大。所以,會變得更重要;另一方面,你肯花費這麼多時間在上面,自然而然,是因為你的的在乎,因為你覺得它對你重要。以上兩點互為因果。如果你說你在下午來
從三點鐘開始
我就開始感覺很快樂
時間越臨近
我就越來越快樂
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在幸福的真諦》中提到,人類不僅是被過去所驅使,更為未來所召喚;人類不僅有知識、記憶,更重要的是有理想與憧憬。這種憧憬喚醒的是一種即將到來的快樂,或者說是對快樂的預期與想像,這種對快樂目標的關注使人們更多地感受到目標所帶來的愉悅感。
我只得遷就他們的水平,和他們談些橋牌呀,高爾夫球呀,政治呀,領帶呀這些。於是大人們就十分高興能認識我這樣一個通情達理的人。飛行員為了融入社會主流的生活,曾經做出過很多妥協。但我們能感動到他內心的孤獨!孤獨!孤獨!從心理學意義上來說,孤獨指的不是一個人的外在生活方式(孤單),而是指一個人的內在心理體驗。心理學上有一個行為叫權宜的從眾。什麼是權宜從眾呢?就是迫於群體壓力,暫時在行為上附和群體要求,可是心裡行為卻是相反的!「我」開始試著跟各種「嚴肅的人」交往。但是這並沒有讓「我」擺脫孤獨的感受。所以呢這種明明喜歡平胸蘿莉,卻非得迎合主流喜歡大胸長腿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小王子
保持小孩般的初心
?後話:大家好,我是Cling,是個目前很窮未來會很富的學生。我記得在我剛上高中的時候,《小王子》是我泡妞的神器。還記得在淘寶上買到36塊的精裝中法雙語版的《小王子》(帶法語朗誦的噢)當做禮物的時候,感覺這個世界沒有我泡不到的妞。我並不是一名電影愛好者,但我還是對這本為我的泡妞事業做出卓越貢獻的《小王子》充滿感情。(壞笑臉)
個人運營小平台~求支持求關注~
我在電影散場時候,前面的爸爸拉著他的女兒說:「這部電影只是表達一種觀點,不要當真,知道嗎?」
那一刻聽了心悸了一陣,但眼淚還是在流,我很慶幸我的父母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沒有插手過。但我也哭,是因為在這個世界生活著,你很難不保證會不會被遺忘,從而害怕地去遺忘另一些事情。私以為,這部電影很好地詮釋了現在《小王子》這個故事放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會有怎樣的影響和遭遇。
還是有很多父母,陪著小孩去看完《小王子》,回頭規劃完小孩的所以人生宏偉目標。但我理解的這部電影,跟題主不一樣。
女孩子只是同樣在學生時代和我們一樣,都曾經因為某些大同的價值觀,被逼迫的小孩。
其實,《小王子》裡面也有愛情故事,比如狐狸、玫瑰和小王子。
但是導演沒有將「玫瑰」等同於「愛人」,對於女孩來說,那是她最珍貴的人,是那個飛行員爺爺。他的存在,對於一個想要按照自己心中美好善良的價值觀來生活下去的小姑娘,她不允許他死亡,她想要他在她不知所措的時候。告訴她不能遺忘。
其實題主,還有那些看《小王子》而哭泣的我們來說,我們或多或少都有為了否定或者是放棄一樣心裡的「小王子」,而選擇遺忘。
因為遺忘不費勁呀,忘了,我們就不用痛苦了呀。
電影里的「小王子」,是代指。不是具體的比如說「超人」或者是「奇蹟」,這部電影沒有告訴我們小王子會救我們,而是一直相信小王子、努力用心看到他的我們,會繼續向前生活、長大。
誰都沒有給承諾,生活容易好過。
恰恰相反,生活是多麼難的一件事呀。只是這部電影更可能融入進了當下這個大環境,反映了一種比較明顯且激烈的矛盾狀況,既你自己心中的「小王子」和外部價值觀的矛盾。
它可能沒有過於強調玫瑰和小王子的故事,但它突出了重要的人和我們自己的羈絆,包括親人、朋友。
而結尾,小女孩可以自豪地自我介紹畫了一頂帽子,想必她堅定地相信了吧,小王子的存在。
而選擇不遺忘,並且去長大,是我們的事兒。
而這,不關底下的小孩懂不懂,那是他們的事兒。
推薦閱讀:
※電影中的 Overture 和 Intermission 是怎樣產生、發展和消失的?
※為什麼像《悲慘世界》、《歌劇魅影》這些電影中經常會出現幾個角色同時唱不同的台詞的情形出現?
※如何評價蔣雯麗在《師父》里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