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余秋雨的《東坡突圍》這篇文章?可以聯繫他的的其它作品?


「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
余和蘇寫著寫著合體了。


在新版的《文化苦旅》中,這片文章叫《黃州突圍》。在它之前是《杭州宣言》,講白居易和蘇東坡在杭州面前卸下了詩人的一面,而成為了工程師,規劃師。而黃州,卻是蘇東坡的成熟轉折點。

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給我們念了一點《東坡突圍》,慷慨激昂。裡面這段文字實在是讓人拍案叫絕驚呼過癮!!!
「  請允許我在這裡把筆停一下。我相信一切文化良知都會在這裡顫慄。中國幾千年間有幾個像蘇東坡那樣可愛、高貴而有魅力的人呢?但可愛、高貴、魅力之類往往既構不成社會號召力也構不成自我衛護力,真正厲害的是邪惡、低賤、粗暴,它們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向無敵。現在,蘇東坡被它們抓在手裡搓捏著,越是可愛、高貴、有魅力,搓捏得越起勁。溫和柔雅如林間清風、深谷白雲的大文豪面對這徹底陌生的語言系統和行為系統,不可能作任何像樣的辯駁,他一定變得非常笨拙,無法調動起碼的言語,無法完成簡單的邏輯。他在牢房裡的應對,絕對比不過一個普通的盜賊。因此審問者們憤怒了也高興了,原來這麼個大名人竟是草包一個,你平日的滔滔文辭被狗吃掉了?看你這副熊樣還能寫詩作詞?純粹是抄人家的吧?接著就是輪番扑打,詩人用純銀般的嗓子哀號著,哀號到嘶啞。這本是一個只需要哀號的地方,你寫那麼美麗的詩就已荒唐透頂了,還不該打?打,打得你淡妝濃抹,打得你乘風歸去,打得你密州出獵!」

而且,余秋雨在分析超時代人物的狀況時也非常清晰和深刻。一種叫做起鬨式的傳揚,一種叫做起鬨式的貶損,都源自於自卑而狡黠的覬覦心態。這種描述比我看過之前的議論更深刻。

新近剛拜讀完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我很愛林語堂先生的描寫,面面具到同時又充滿智慧,但我覺得這段文字大概是林語堂先生無法寫出來的吧,就憑此,余秋雨都該列入散文大師的名單。


蘇軾說 我從來都不想當什麼豪放派詞人 我也不想寫什麼詞 我想當翰林學士我想當宰相 我覺得寫王安石贈太傅制比念奴嬌赤壁懷古爽多了


推薦閱讀:

余秋雨《文化苦旅》中「都江堰」一節提到「有了它,抗日戰爭中的中國才有一個比較安定的後方」,懇請詳解?
怎麼看出古詩詞的格調高低?
為什麼同樣是學術超男,余秋雨被圍攻,而易中天卻大吃四方?
怎麼理解余秋雨的這句話?
各位覺得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系列的書怎麼樣?

TAG:文學 | 余秋雨 | 文學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