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諸葛亮沒有三國演義說的那麼厲害,那麼為何古人都很推崇他呢?
比如杜甫,杜牧,陸遊
謝邀。
本質原因是,這個世界不是個非黑即白的世界。不是神人就是愚人?這個邏輯很可笑。
諸葛亮當然沒有演義中寫的那樣「狀諸葛多智而近妖」(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他不是神,誰都不是,但這並沒有妨礙他仍然是個千古難得的賢相。
(原先這裡我有一段一位偉人被神化的例子,涉及敏感話題被建議刪掉了,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會覺得上下兩段連著讀感覺敘述冗餘,因為原本不是連著的=_=)
羅貫中著《三國演義》,神化了諸葛亮。事實上他當然不可能有那麼神,他不是神,但這並不妨礙他依然是難得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百度百科評價)。
—— 答畢分隔 ——
此外,筆者對題主提問想法的由來表示一點好奇,顯然一般人不會有「非黑即白」的邏輯,所以我猜測題主可能是看了易中天的品三國,或者是看了奇奇怪怪的網文,心裡對諸葛亮個人能力產生了極大懷疑,才會有這樣的想法。
對諸葛亮的客觀評價有很多,可以隨意在知乎上搜搜看看,很多有理有據的。我貼兩個隨手搜到的吧:
如何客觀全面地評價諸葛亮?
三國真實中的諸葛亮真的有演義中的那麼神嗎?
但是切記,不要理會毫無根據亂黑的網文,對易中天這個亮黑也就笑笑得了。《三國演義》流傳甚廣,神話諸葛亮導致後人對不存在的「神·諸葛亮」錯誤崇拜,或許這是事實。但哪怕是「人·諸葛亮」,其才能也依然值得推崇,否則真的當陳壽是瞎寫的《三國志》?真的當題主提到的杜甫、杜牧、路由器(霧),他們都是瞎寫的詩?
最後補上@流雲追風所答很有意思的一句話:
真人諸葛亮比小說諸葛亮厲害太多了。
小說諸葛亮完全就是抗曹神劇主角,周圍一片不分敵我全部智障,諸葛亮隨心所欲地毆打他們;
真人諸葛亮對面、周圍一片都是牛逼人物,諸葛亮小心翼翼地毆打他們。
——11.19更新——
好像大家都對原答案最後這段話比較感興趣哇,附上鏈接致敬原作:
三國真實中的諸葛亮真的有演義中的那麼神嗎? - 流雲追風的回答 - 知乎
另外關於易中天對諸葛亮的評價,我就不在這裡啰嗦啦,附上一個問題鏈接各位可以自行瀏覽:
為什麼近年來貶亮成風?如何看待易中天品三國中對諸葛亮的評價?
題外話:其實我並沒有針對他的意思,提易中天只為作典例。對易中天的話風我還是蠻喜歡的,只是史評方面確實沒什麼好感。然而我也承認,現在有大量毫無根據甚至胡編瞎寫為黑而黑的人,網上一搜一大把,易中天和他們相比,也是高得不知道哪裡去了。
看一個人有時候得分不同年齡段看,因為一個人不同時間對世界看法是不一樣的,當然這裡指的是答主我的年齡,我覺得應該也適用於很多類似的提問者和答主,當然最後看法會不會改變,我真不清楚。
少時不曉世事,愛誌異,通讀三國演義,愛丞相之仙風道骨,運籌帷幄,祭台呼風,帳前點燈,料敵攻心無所不能。
及稍長則喜易評三國,自以為知史實,棄演義之不實,而高人一等,神鬼莫測郭奉孝,橫槊賦詩曹孟德,風流赤壁周郎顧。
今知世事艱難,人情詭譎。復讀演義與三國志,方知武侯奇才,未至而立曉天下之事,敗軍之際遊走,危難之間籌謀,憑管仲之才,行蕭陳之力,乃有荊州,後先主委以鎮本之任,乃入蜀。託孤白帝,內外交急,主弱而臣心遊動,軍敗而強敵環伺。理事無巨細,治軍以嚴明,庶幾國富兵眾,六出祁山,未有民損,而魏國疲敝。終於軍旅,不負鞠躬盡瘁,滿門忠烈,敢言死而後已。
其實如今知乎上很多人提問諸葛亮,都喜歡以負面問題開始,許多人雖然是乾貨甩臉,但總有「我知道史料佐證的真相,樓主你是sb的感覺」,雖然答了問題,可潛意識用意不純,當然也有乾貨心平氣和的。我想說,以我個人經驗,人一生對於一件事物看法是有變化的,逐漸了解這個世界以後,才會了解日常和同學同事老師領導扯皮都那麼艱難,從一無所有到一方大佬對於普通人更是天方夜譚。武侯最厲害的,也是有些人拿來黑的一句「政事無巨細,悉決於亮」,在這個年紀,我反而覺得無比震撼。蜀國在丞相治下還能有餘力北伐而民無怨言,可知是多厲害的人物。三國演義把他歪成了神,可他正是因為是個近神的人物,才有人詩詞連篇稱頌,史上無數誇讚,老羅也才能寫出來。他的一生,就差一個一統來給他原本就熠熠生輝的功績打個廣告,很多人卻覺得他差了這點不行。當時曹操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一樣難以一統,但是路人魏粉還是要吹一波曹公來貶他。這是我覺得不公的地方,三國之中我就服兩人,一個是曹公,一個是丞相,但丞相人品無暇,我更愛之。
世事艱難,所以人傑逆流,更難的是才可兼濟天下,德能一生磊落。
能力,道德,付出,高於野心。
後人仰望他的能力就算了。覺得自己能力離人家差的十萬八千里,可是還湮滅不了自己的野心。更覺得孔明了不起。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他幾乎沒什麼慾望,色慾?娶了黃月英。名欲?人家一開始就是在南陽種地的。權欲?人家能為廢立而不為,守著一個阿斗。
不靠慾望驅動,上哪學的一身本事?還不是就是愛好鑽研的人,還能當外交家,理解各種人性。有個雞湯的歌詞這麼唱:"穿越人心幽谷,懂得天真是包袱,卻不想改變面目。"
諸葛的心理性格模型,完美的很不科學。
技能模型也很不科學。即是發明家,又主打內政,軍事,外交。好比,讓錢學森和周恩來合一,還沒把軍事技能算進去呢。
簡直是,一個道德完美,智慧完美的完人。當然,也就劉備這種大神,才能生前死後都能理解並駕馭的了,才能互為一段佳話。
北邊的荀令君可是最後自殺了的。 時間順序錯了,三國演義是明朝初期寫的,而諸葛亮受到後人推崇在明朝之前就有了,因此杜牧這些人通過三國演義而迷上諸葛亮,這個邏輯並不成立。
至於說三國演義有沒有神化諸葛亮,我認為不是神化,而是歪化,對於諸葛亮的文韜武略,治國之道,三國演義里並沒有過多的描述,反而加入了眾多類似於神話情節的故事
因為時間順序和因果關係是:
諸葛亮很厲害——後人都很推崇——演義才誇張了其他的「厲害」
所以題問的邏輯有點問題。
《出師表》。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我只知道一個很片面的一個小原因,後代君主誇讚諸葛亮,給老百姓一個暗示,你看,劉禪那麼sb諸葛亮還盡心儘力的輔佐他,更不用說我啦
讀書人的評價範疇不外乎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這五個維度並結合實際情況考慮,除了沒培養出特別厲害的後代(事實上也已經非常優秀了)+識人有過一點失誤(馬謖),其他的幾乎接近完美了吧
首先 正史里的諸葛亮比演義里的厲害多了
我會跟你說,諸葛亮在三國志里的評價也不低
一個人考了100分 然後發現有個題沒扣分 應該是98分
看來這個人成績不咋滴啊 不是吹的說有100分嗎
因為他不會借東風算命留錦囊,卻還是完成了演義里的大走向……
這算抖機靈嗎?不算吧…我不確定
你要知道,是先崇拜諸葛亮,之後才有的《三國演義》
天生不凡,孤芳自賞。(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太公遇文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身負重任、力挽天傾。(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軍政權在手、君王垂拱治。(政由葛氏、祭則寡人)
臣事君,猶父事子也。(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
文治武功,天下奇才。(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
身死功未成,君臣義兩存。(如高熲、張居正等輩,結局凄涼。)
才名敵我敬,天下共流芳。(晉武帝:「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辛勞乎!」亮死至今數十年,國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
如果古代文人士大夫們也寫起點yy小說,把諸葛亮的事迹往上一套便是。
誰說諸葛亮沒有演義里說的那麼厲害?
首先因為統治階級需要立一個榜樣!
其實,諸葛亮確實有實力,內政突出,治國有方,夷陵之戰之後蜀國還能堅持那麼久!
再次諸葛亮文章寫的是真好!
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大家沒有考慮的。或許你看來很無厘頭,但其實真的非常重要。
諸葛、丞相(ang) 平仄
武侯(ou)、卧龍(ong)、孔明(ming) 仄平
漢相(ang)、蜀相(ang) 仄仄
再看我們可憐的阿瞞哥:
魏武(u)、武帝(i) 仄仄
曹操(劃掉,古人很少直呼) 平平
孟德(沒什麼人提。。) 仄平
你看看都是丞相,前者多麼強大的入詩實力。。
自己動手寫寫詩就知道:
1. ou,ong,ing,ang這些入韻不要太爽。
2. 龍可以對動物名,蜀可以對地名,還有一票稱呼能對官職名。
3. 還可搭配忠義等形容詞,反觀曹操劉備孫權能搭配什麼形容詞。
4. 寫詩寫文的大多不得志且清高,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5. 寫詩寫文的大多被貶謫,恰好諸葛亮就有個傻逼皇帝主子。。
不服氣?對比下太陽月亮。
玉兔,玉盤,蟾兔,桂殿:顏色植物動物器皿建築已經全了,對仗神器啊。。
這還沒完呢,月亮的別稱打大半頁A4紙都不過分,單字雙字三字應有盡有,平仄各種豐富,還能百搭圓,明,冷,清,潤……大堆形容詞。。
哦,還有,詩人不得志,晚上是睡不著的,晚上有太陽嗎?攤手。。
看看可憐的太陽:
紅日、烈日、金烏、金鳳。完。
要是你,你詠月還是詠日。
註:太陽的肯定沒列全,但被月亮吊打是事實。
諸葛亮首先是出名,才會有人記住那麼多他的別稱,所以能力是本。但是,運氣好也萬分重要。
因為三國志上面的諸葛亮更狠
因為他本來就厲害~所以被人推崇~然後才有三國演義~把他寫的更厲害
三國演義是明朝的作品,你讓唐朝詩人如何因其而推崇諸葛亮?
其實諸葛亮強的不是帶兵打仗,不然鎮守荊州的就不是關羽,不然劉備入川帶的就不是法正龐統了。諸葛亮強在治理,治理軍隊,治理城市,治理國家,他都能夠勝任。這就是為何他能一直官居丞相。你覺得丞相是帶兵打仗的人么,顯然不是。
三國演義整部小說里,對戰爭的描寫最為重視,派兵遣將、出謀劃策、埋伏詐降等等應有盡有,所以可以說它就是一本描寫古代戰爭的小說。其他所有的都應該圍繞戰爭來寫,所有元素都要為戰爭這一個點所服務。
一旦主體基調確定了,那麼出場的主要人物無非就只有三種,君主、武將、謀臣,他們分別代表了權力、武力、謀略,這可以說就是戰爭題材的三要素了。所以說,諸葛亮作為一個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最為閃亮的人物之一,要如何對其進行定義呢。他的主子是劉備,肯定不會是君主了。他本來就是蜀漢的丞相,是文官的老大,再如何也不能寫成衝鋒陷陣的武將吧。所以只能把他寫成謀臣了,換個說法可能會熟悉一點,那就是軍師。
然而正史里他的主要功績都不在軍事上,那麼在三國演義里作為謀臣的諸葛亮要如何突出他的亮點呢,那就造唄。最典型的就是火燒博望,原本這計策是劉備想的,火是劉備燒的,就這麼給按到諸葛亮頭上了。
所以說,三國演義並沒有神話諸葛亮,只是把他的軍事才能給放大了N倍,他本身其實是十分厲害的一個人的。有人說他曾六出祁山,說明他也是帶兵打仗的,但是這絲毫不矛盾。皇帝還有御駕親征的呢,那他的作用難道是帶著士兵和敵人廝殺么,只是在士氣方面起作用而已。諸葛亮北伐也是如此,丞相作為蜀漢的第二號人物親自帶兵,那效果也和御駕親征差不多了。再者,諸葛亮雖然不會帶兵,但是會治軍。人員的運用,後勤的安排等等,也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總的來說,不能因為三國演義吹捧了一翻諸葛亮,就要全盤否定這個人。羅貫中這麼寫,只是為了自己的小說更生動而已,他寫的畢竟是小說不是信史,適當的改編又有何不可呢。誇大了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可以讓小說更加好看。那正史中沒有此番能力的諸葛亮,歷史的塵埃也不能掩蓋他對蜀漢作出的重大貢獻。
推薦閱讀:
※英法聯軍為什麼只火燒圓明園而不火燒故宮呢?
※怎麼看一呂二趙三典韋的三國演義武將排名?是否合理?
※你們是如何看待魯迅讓朱安守活寡的事情?
※假如當初曾國藩和李鴻章擁兵自立,中國歷史會有哪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