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凱申和慈禧太后比,誰能力更高?如果兩人互換位置會是什麼效果啊?

在一般中國人心目中,應該是覺得常凱申口碑比慈禧好的,起碼人家沒投降生活也較簡樸,常也評價慈,說她是個除了政治啥都不懂的老太太,只不過我就鬧不明白了,常又懂啥?哦,他懂工業?黃金十年還不如大清的鋼產量呢,懂軍事?你認為呢?懂外交?那麼兩人實力誰高點呢?


絕對是慈溪啊。
1:連都慈溪好歹還知道要搞自己的工業,蔣介石連搞自己的軍事工業這種想法都沒有,要知道蔣介石可是在歐風美雨下的中國長大的,慈溪可是在一個傳統封建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環境下長大的,從小到大對於工業毫無概念,對於工業的重視程度居然是慈溪比常公重視,這真的是智商上的問題。
2:看看慈溪重用的重臣: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左宗棠,無論 他們各種有什麼樣的缺點,至少他們絕對是當時的中國最有能力的一批人,而且他們都是漢人。
再看看蔣介石提拔的重臣,四大家族那幾個。。。真是。。。一群爛泥扶不上牆,在國民黨內部都是蠢豬級別的,更不談全中國各個勢力了。
慈溪都能打破祖宗規定把漢人提拔到國家重臣的位置,常公能把國民黨自己搞到分裂,不是投共就是投日,心胸氣度都難比。
3:慈溪接手的是一個暮氣沉沉各種問題積累幾百年的王朝,還有更要命的滿漢矛盾,常公接手的時候可是一個剛剛打敗了軍閥的進步勢力,新勢力的可塑性強得多,然而大清王朝還能搞出洋務運動這種新氣象,常公居然把一個進步的新興勢力搞得沒幾年就各種弊病積重難返。


這倆人個人能力都很強,但是運氣都不好。老佛爺遇上了列強的組合拳,蔣校長遇上了老毛這種逆天之人。不過推演一下兩人換位會有什麼結果,還是很有意思的。

如果讓蔣校長坐上1861年老佛爺坐的位置,一天一道手諭瞎指揮,估計直接就把曾國藩和李鴻章指揮死了。陳玉成和李秀成弄不好真能翻盤。再加上蔣校長可能還要心血來潮駕臨安慶督戰,再一時起意查一查湘軍賬目、有無謀反跡象,過不了幾天就得像西安事變一樣遭遇兵諫。

如果讓老佛爺坐上1927年蔣校長坐的位置,老佛爺最大的優點是能屈能伸,所以她應該不會把圍剿搞成一場權斗,肯定會先炸平井岡山再說權力分配的事情。老佛爺也不會傻到攻佔了瑞金(延安)就以為大獲全勝,南京攻克的時候她首先問的是匪首去哪兒了,可見老佛爺深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道理。洋務運動搞得那麼成功,「黃金十年」也應該會搞得更好。

其實老佛爺這一輩子,除了庚子事變昏了頭了,真沒有太大的敗筆。就憑「海防」、「塞防」之爭當中力挺左宗棠,就可以給她記一大功。蔣校長這一輩子昏招迭出,數不勝數。


所以,老佛爺應該是比蔣校長更勝一籌。


顧子明:如何評價慈禧?

自古統治基層的代表,面對改革的生死存亡,都要做是踩油們還是踩剎車的選擇。
踩油門可能亡黨,一如新之王莽,隋之楊廣,踩剎車可能亡國,一如明之東林,宋之舊黨。
慈禧並非穿越者,能預見自己身後,國之不國,黨之將亡。
她作為黨國的代言人,職責所在,早期踩剎車以避亡黨,後期踩油門以免亡國。
國之不存,黨將附焉的道理,她還是略懂的。
只不過後期油門踩的大了點,她在之時,尚可把控,她一死,大清這頭豬終於以80邁的速度撞樹了。
------
百年後有一位抱著貓的老人,他選擇剎車油門一起踩,竟玩出一個大漂移,開創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改革之路。

凱申君踩的既不是剎車,也不是油門,而是掛著倒車檔!


非常精明的封建統治者和非常無能的法西斯主義者。

滿清在時代的限制和歷史大背景下只是壞,基本的操作還是有的,按照封建王朝的水平已經是登峰造極了。

而蔣系國民政府本質上是一個法西斯政府,但是上層高官腐敗無能,中層醉生夢死,基層組織度和封建王朝差不多,只能說它又蠢又壞。


慈禧太后完勝。

首先慈禧比蔣介石有胸懷、有氣度。對於一直被限制的漢族知識分子,慈禧能夠順應時代,給他們以重用。比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漢臣,得到了清朝開國以來漢臣所從未有過的榮光。

而蔣介石用人則很排外,重用的一般都是自己的親戚、弟子、同鄉等。對於其它派系的優秀人物,他都是大力打擊限制,甚至隨時想著吃掉他們。比如桂系、滇軍、川軍、晉綏系有大量的能人,卻少有被他重用的。而像胡宗南這樣的無能之輩,卻能夠成為統領幾十萬大軍的西北王。

此外,慈禧用人不疑,對於下面大臣們做的事,她很少插手。像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打仗、辦洋務,慈禧沒有怎麼管過。而蔣介石自己不懂軍事,還喜歡瞎指揮,不知道壞了多少事。

論政績的話,也是慈禧更勝一籌。慈禧在位時,平定過太平天國、捻軍等叛亂,辦過洋務,後來又開始搞君主立憲。清末危機重重,但慈禧統治半個世紀,基本上能夠維持住局面(甚至還有「同光中興」的說法)。但蔣介石統治20多年,卻是乏善可陳。主要就是躺贏了抗日戰爭。雖然蔣介石的對手太強了。但是把國家搞到經濟崩潰、全民破產,這可是千古少有啊(這跟共產黨也沒關係)!

慈禧在時,清政府還是有不少人擁護的,比如地主豪紳、立憲派等。但蔣介石卻做到了天怒人怒,除了他的中央系外,桂系、滇系、粵系、美國人、民主黨派、知識分子、學生、民族資本家、工人、農民、海外華僑都對他恨之入骨。這也是夠厲害了。

論品德的話,應該也是慈禧更高一些。慈禧也經常被打得四處逃命,但也沒幹過挖開河道阻擊敵人的事。蔣介石卻能幹出挖開黃河的缺德事。


這不是很容易比較的兩個人物,雖然老佛爺和校長都是通過政變起家,但老佛爺和校長對自己的定位是完全不一樣的,思考角度也完全不同,一步導致決策思路方向基本不一致,這同時也決定了他們兩個的命運。

評價一個人的方法,應該是首先看他是什麼身份,處在什麼環境,面臨什麼樣的困難,個人有什麼樣的目標,取得了什麼樣的成就,最後得到了什麼樣的結局。

從這樣的模板我們來套吧。

老佛爺,葉赫那拉氏,學術名稱叫慈禧太后,同治的生母,兩宮太后之一,咸豐帝死時,從權力合法性來說,八大讚襄政務王大臣&>慈安太后&>慈禧太后,老佛爺在顧命八大臣還未完全接收權力的前提下,說服慈安,聯合恭親王設計將其全部逮捕,成功將垂簾聽政合法化,第一次打破清朝后妃不得干政的慣例。開始了她長達四十七年的執政。

這時候的對於慈禧來說有待解決的問題大概是這樣的,太平天國還在僵持階段,捻軍尚未出現衰落的勢頭,西北回民的問題已經糜爛,八旗和綠營已經進入報廢狀態,湘軍淮軍楚軍以及各地團練基本是不聞中央各行其是,英法又剛打完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尚未填平的貪慾。並且已知之後的歲月中法國又將在越南進行一次戰爭,英俄又將在新疆策劃新疆獨立,日本已經定下了大陸經略政策,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吞併朝鮮侵略中國,同時還有前赴後繼地革命黨選擇推翻清政府。

然後我們來看老佛爺給自己的定位,大概很簡單,就是混到老娘死咱大清還沒完就算了。

在慈禧的視角下她維持統治下解決了的問題,太平天國,捻軍,西北回民,阿古柏的哲德沙爾汗國,湘軍解散,淮軍成為盟友,楚軍主力去新疆建省,中法戰爭算是湊合過去了,忽悠著號稱預備立憲暫緩了革命黨的輿論攻勢。

在慈禧的視角搞失敗了的和自己弄出來的問題,中日甲午戰爭,義和拳亂以及隨之而來的二十世紀第一辱《辛丑條約》。

最後的結局是成功活到病死而清政府沒有滅亡,完成了我死後管它洪水滔天成就。

然後我們來看校長蔣公,名中正,字介石,學術名常凱申。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黨的實權人物,從中山先生死後權力合法性的繼承上來說,汪精衛&>&>校長,校長抱住英美財閥大腿後團結各幫會從上海開始進行四一二政變,成功成為了國民黨第二中央和全中國第一強軍事勢力。連跨幾個級別成為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人。

在接下來的歲月中,他要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壓服其餘各軍閥,圍剿中國共產黨,以及十年後將要面臨的全面抗日戰爭,外加蘇聯對於緩衝區的執著。

再然後我們看看校長視角下給自己的定位,統一全中國的開國領袖。

接下來是校長視角下解決了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壓服了大部分軍閥,撐過了全面抗日戰爭。

校長視角下沒解決的問題………

最後的成就是殲敵一億轉進台灣,作為台灣島主,把自己的偉大寫在了台灣教科書上。

若以個人終生政治目標的完成度為評價標準的話,那毫無疑問是慈禧更勝一籌。但這當然是有原因的,我並沒有什麼老佛爺綜合能力比校長強的意思,其實老佛爺和校長的根本差別是,老佛爺知道自己是個要完蛋的封建反動勢力所以她才能知道怎麼續,校長居然認為自己那套反動軍閥能夠統一全國那就真的只能走遠不送了。

當然,老佛爺萬國宣戰的那腦子一抽風,屬於無法討論的內容。


原來在知乎上看到個問題,說是二戰結束後美軍甩賣裝備,一台坦克十美元,常公家裡的進口電冰箱600美元,這麼一想,常公在這搜刮民脂民膏享受比老佛爺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吧。
國母在美國請杜魯門拿原子彈炸土鱉們,老佛爺好歹寧與友邦不與家奴,而常公這都是要乾死家奴們了。
1937年鬼子進中原,常公到1941年才正式宣戰,中間大概處於隨時準備二五的狀態,還順便搞了一堆賣國協定。老佛爺再慫,敢宣戰十國,常公沒這個魄力。
常公二戰後請岡村寧次當顧問幫忙剿匪,成功幫岡村寧次逃脫審判。畢竟人家這些年都攢下的是剿匪經驗。老佛爺再傻,也知道康有為請伊藤博文來搞中日合邦是使不得的吧。


常凱申遇到的可都是幾千年一遇的大BOSS

一個是處於幾千年來最巔峰時期的日本

一個是具有強大思想武器的TG

而且兩者都是要對國民黨的統治取而代之,是要吃肉的,而不像八國聯軍只是抽血


我選蔣公。

蔣公若是在太后的位置上,一定比太后強的多的多。

蔣公再廢物,好歹也是一代梟雄,一隅之地進而統帥全國。抗戰期間,大節未失,偏安之後,矢志光復,徹頭徹尾的政治生物,你給蔣公修園子,不如給蔣公買船。

太后如果在蔣公20歲的位置上,一定混不到蔣公的位置。


老娘們弄權用人比凱申強,凱申跑路能力勾搭列強能力比老娘們先進。不開玩笑的話,凱申還算是有國家意識的吧。
老娘們手裡的中國還是死而不僵,晚清能臣也多,老娘們卻把不多的好牌越打越爛。
凱申手裡的本來就是被玩壞的爛攤子,他也沒能力收拾最後越搞越糟。
說什麼換換?
凱申不可能把晚清搞得風生水起。晚清的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曾國藩等等能人,辦洋務練兵遊說朝中,擱現在都是上下吃得開的大佬。他們做的事,比凱申一個在日本讀了幾年士官受氣的小吊絲做的不知強多少。結果呢,大佬們一起給大清續命也沒續太久,因為清朝病太重了啊。你讓凱申,被日本人趕到重慶,被窯洞里的tg趕到海里的常凱申去和他洋爸爸們硬剛,估計三大戰役就要換成八國聯軍版的了,我們就要亡國了。
再說老娘們,讓她領導抗戰。對不起,我胖我鑽不了煙囪。而且老佛爺您老這次也去不得西安了,直接蜀道難得了。等過了十天半個月,中國又是割割割,賠賠賠,沒得割了?沒得賠了?那就快騰地方吧!
上面胡扯一堆……可能有人覺得,我去,這貨又再說只有某黨才能救中國了。
蔣介石是比慈禧好的,但是蔣介石不可能救大清,因為大清的國家意識還沒有覺醒。過分強調個人對歷史的作用是荒唐的,蔣介石就是有千般本事也不可能一夜之間喚醒國民。只有經歷近代以來的種種磨難以後,國民才可能覺醒,不可能大家只吃第七個餅而不吃前六個。
不在於誰領導了誰,而在於為什麼他成為領導者。
關於誰救中國,不是我朝選擇了我們,而是我們選擇了我朝。


常凱申說慈禧懂政治已經是難得的客觀了,同時代的民族主義怕不是張嘴就是一個老妖婆。結石高看慈禧的政治水平一眼,大略可視為反動政府領袖之間的惺惺相惜。

對晚清知乎有一個很常見的錯誤理解:清朝內憂外患之下續命幾十年,力抗列強保證領土不失。

然而真相是各家列強要麼地盤趨於飽和,如直到十九世紀六五十年代才完全征服印度的英國。要麼也就是水平二流沒有完全脫離封建主義如沙俄,且兩者都可以說是鞭長莫及。唯一離得近的日本剛剛崛起還沒脫離農業國的身份就能把清朝打的割地賠款,吃棗藥丸。清政府到底是靠什麼續命的,清吹心裡都沒點b數嗎?

說到內亂,真正影響力大的也就太平天國,然而長毛主要是霍亂南方,並不具備對北京直接威脅的能力,遠不能和明末李闖的威脅相提並論,且列強因為在長江流域的利益受到損害更是直接參戰,甚至還出現了英軍一邊跟清政府打二鴉一邊幫湘軍打長毛的精分奇景。二鴉之後列強更是真正確立了扶植清政府的外交策略,同時清政府也就像是一個終於想開了的寡婦,逐步淪為了列強在華利益的代言人。如果說整個清朝是殖民漢地的政府可能是一種比較極端的民族主義言論,但是「結與國之歡心」的晚清,毫無疑問是一個和洋大人共治中國,共殖民漢地的反動政府,都是一家人,當然用不著打打殺殺的了。所以所謂的清朝內憂外患之下依靠強大的政治手腕續命,自然也是不存在的。

至於領土不失更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對於成熟的資本主義世界而言,比起獲得更多土地主權當全中國的地主,還是掠奪中國的資源和廉價勞動力,並把中國變成一個巨大的傾銷市場比較美滋滋啊。要傾銷商品要廉價勞動力你大清給開港口,要掠奪資源你大清給採礦權,要安全感要一等國民待遇你大清給治外法權給駐軍權,真正的殖民地政府也不過如此了。可以說幾乎全中國的領土主權都不完整,你跟我說大清力保領土不失?慈禧自己都沒臉這麼吹啊。至於和明末宋末比領土更是完全搞錯重點,封建王朝改朝換代的實質是地主階級爭奪土地的戰爭,到了末期肯定大片國土淪陷,你大清的領土被列強插旗插的體無完膚,又有什麼好說的?

再說常凱申,首先光頭的能力其實還不錯,你要說從國民黨內鬥和軍閥混戰中脫穎而出的光頭,遇到內戰內行靠愚忠被封「聖人」的曾國藩之流、中法戰爭打贏了簽戰敗條約,甲午戰爭躺輸的李鴻章之流只能跪舔,怕不是被《走向共和》洗了腦。清末統治者最大的一個毛病就是明明世界已經進入戰國時代,卻毫無覺悟,對於列強的矛盾利用非常的消極而又被動,愣是把合縱連橫的劇本玩成了萬國來操(相比之下處於分裂狀態且被英國視為禁臠的印度是沒有合縱連橫的條件的,清朝長期拿來和同時代的印度比較,不正說明其外交作為如同死豬鹹魚一般嗎),這操作也真是睿智的無以復加,說一聲賣國求存亦是毫不為過。而外交這一塊國民政府做的還是不錯的,光頭的能力可以直接彌補清末的外交短板。要知道在那個日不落帝國尚未被推向衰敗的快車道的時代,列強之於中國人民還是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關係,清末以來的積弱和跪舔的政治慣性更不是憑藉意志就能夠扭轉的。新中國能夠崛起,外部條件也實在是不能忽略。而如果把慈禧放在光頭的位置上,兩個美齡阿姨百合的宮斗劇本?


我從來不認同英雄史觀。
一個人的決斷,與他的經歷密不可分。慈禧向全世界宣戰,因為處在她的位置就是那樣的認知,你換個人上去也是差不多的認知。
除非你能分析到這倆人先天的性格方面的差異,導致他們在相同的外界條件下能夠做出不同的決策,否則說什麼都是扯淡。然而,在沒有醫學鑒定的前提下,僅憑一堆被粉飾過無數次的歷史讀物,是不可能得出靠譜的結論的。
除非是坐時光機穿越過去的人,不然誰干都差不多。


講道理,慈禧鎮得住袁世凱,老蔣連袁世凱都比不了。


@常凱申


客觀評價一下
抗日戰爭
沒有蔣介石和三百多萬國軍陣亡將士
不一定會贏
內部有亂的情況 換誰都會攘外必先安內
如同當年清朝的太平天國也一樣
總歸一句話
匪太難剿 贏了外戰輸了內戰
蔣介石畢竟還是太婦人之仁
但是你不能否定他對國家的貢獻
ps. 評論說我給蔣洗地,說我不客觀,還有拿基督徒身份說事的。只要想想,西安事變那會要是蔣死了,或者抗日沒有蔣,中國軍閥一定會混戰,就會出現群龍戲珠的場面。國將不國。


這事吧,虧就虧在慈生在前蔣生在後,所以你看現在都說蔣評價慈說她是個除了政治啥都不懂的老太太,大家紛紛附和對啊對啊,慈禧只能幹瞪著眼看。這要是慈禧生在後蔣生在前,慈天天評價蔣是個狗屁不通的窩裡斗人才,當漢奸都趕不上熱乎的,那大家紛紛附和對啊對啊,蔣也只能幹瞪眼。


哈,你還不允許人家評論時候發發感慨啦?他們倆能力都不差,只是處於那個時代,誰也沒辦法。


雖然我對慈禧這個歷史人物並沒有什麼好感,但是看到一些幾乎是完全否定她歷史功績的答案,我還是有點坐不住了。

今天我就要來唱唱反調!

慈禧作為清帝國末期的修補匠之一,在風雨飄搖中,為大清作為一個統一國家又續命了四十多年,特別是為中國的近代化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從這個角度上講,她是有功勞的。

慈禧有知人善任的一面,她不光是善於打擊政敵,同時也善於選拔人才,親自大力提拔了張之洞,左宗棠,袁世凱等幹才,支持他們興辦洋務,安定邊疆,編練新軍。

她也並不是一個一味因循守舊的人,大力支持洋務運動,推動清末新政,對於維新派從鎮壓到接納,也充分體現了政治家的氣度和遠見。

我們應該看到,慈禧的很多行為,既有為維護清王朝統治和個人權威而體現出的保守封建統治者的一面,又有審時度勢,推動國家改革,順應時代發展的充滿智慧遠見的一面。

慈禧是一位出色的傳統政治家,她十分善於平衡朝廷中各政治派別的勢力,馭人有術,在她當政時,即使多次對外戰敗,但大清的中央權威尚在,漢臣忠心耿耿,前有左宗棠抬棺定新疆,後有李鴻章孤身訂合約,即使這些人手握重兵,他們也不曾反叛,就連袁世凱也一樣老老實實。

慈禧一去,清皇室再也沒有如此有胸襟眼光的人才,在全國都對皇室還抱有一絲希望的時候,昏招頻出,結果是漢族官員迅速離心,統治基礎迅速崩潰,很快就失了天下。

滿清中央政權的崩潰,也使得整個國家都陷入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之中,直到半個世紀之後才重歸統一,中國在這個過程中失去了很多翻身的機遇。

如果20世紀上半葉,中國能始終保持一個統一的狀態比較平穩地實現近代化的過程,又會是怎樣的一種情形?

讓我們拋開歷史先驗論思考一下,在庚子賠款之後,難道清王朝就已經註定走向滅亡了嗎?

我覺得並不一定,如果統治階級內部能繼續保持團結,上下一心,繼續有序推動改革,其實是有亡羊補牢的希望的。

我們可以看到,後期慈禧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對於原來大力鎮壓的政治力量和新思想也開始有選擇的吸納,她並不是一個心胸狹隘的小老太太。

清末在她的支持和授權下,袁世凱,劉坤一等人大力推動下的改革對於國家的發展是有很大積極意義的,特別是編練新軍,推動軍事近代化;廢除科舉,開辦新式教育;移民充實邊疆;建立近代國家財稅預算體系等措施,對於後世中國都有深遠的影響,而這些覆蓋全國從內地到邊疆的改革措施,都必須在一個統一的權威中央政府下才能順利實施。

慈禧辭世以後,清王朝很快就轟然倒塌,這些有利於國家復興的改革也很快被戰爭打斷,這一耽誤,就是半個世紀的時間,而陷入分裂的中國也無法利用充分兩次世界大戰的機會重塑自己的地位。

最後我想說的是,對於慈禧這個歷史人物的評價,我還是堅持用功過兩分法來看待,過不掩功,功不抵過,這是對歷史和古人的一種尊重。


在知乎提問這種問題的,無非是想看人撕逼罷了,西太后也好,校長也罷,都化作歷史的塵埃,歷史怎麼可能有假設?


這是蔣公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推薦閱讀:

根據《紙牌屋》第三季預告片,能否進一步、更加準確地推測第三季的劇情?
如何評價@wuweilxl君對巴門尼德的評述?
朱元璋為何不直接傳位於朱棣,而傳孫子,後面搞出那麼多事情?
如果讓莊子治理國家,會好嗎還是更壞?
譚嗣同為什麼說荀學是鄉愿?

TAG:政治 | 蔣中正介石 | 歷史人物 | 慈禧太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