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吳哥窟的佛像都是微笑的?

就是著名的「高棉的微笑」。


這個題目其實有點小問題哦。

吳哥窟一般是特指吳哥古迹中心地帶的一座寺廟——Angkor Wat,也稱「小吳哥」。由吳哥王朝的第一位君主,蘇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太陽王)所建。他個人信奉印度教中的毗濕奴派,故而此地的雕刻大多都是印度教中的神話故事、人物形象,並沒有什麼佛像。

剩下的分布於當地(柬埔寨暹粒)的大型寺廟群,一般統稱為「吳哥古迹」。題主的圖片,以及
「高棉微笑」,所指都是古迹中另外一座,巴戎寺(The Bayon)哈。

巴戎寺的風格與吳哥窟有諸多不同,建造者也不同,是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以下簡稱七世)。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微笑的佛像與他有關,但具體因由也莫衷一是。提供一些相關線索吧:)

1. 七世的登基過程一波三折,稱王時已年屆六十。據說他本身並不太樂意當國君,加之前半生一直在紛爭與廝殺中度過,故而大乘佛教成為他的信仰歸宿。統治期間上部座佛教也成為類似國教的存在——總之都是佛教了。

2. 有了這樣的宗教背景,加上兵強馬壯、國泰民安的政治背景,歷代國王持續大興土木的建築背景,七世於是修建了佛教主題的巴戎寺(以及下面提到的塔布隆寺和聖劍寺等,但並沒有他排斥異化印度教的相關記載)。

3. 比較主流的一種說法是,巴戎寺的微笑四面佛就是按照七世本人的面容雕刻而來;但後來也有日本學者提出,巴戎寺的數十個佛像在神態、容貌上存在不同,必不能只按照七世一人的面相。可能的情況是,以當時柬埔寨高棉民族男性和女性的典型面容為藍本,分別雕刻出具有不同象徵含義的佛像。但。。。無論是哪一種,想傳達的都是很典型的佛教情緒:平和靜默,慈悲為懷。尤其與其他印度教下充滿張力的吳哥建築參看,這一感覺會尤其明顯。
下圖為七世本尊頭像。(不在柬埔寨,沒記錯的話是在法國。。。)

4. 印度教和佛教之間,本來就存在一定的轉化和衍生關係。類似的情況在印度孔雀王朝的著名君主,阿育王,身上也出現過。吳哥王朝在七世期間已發展到巔峰狀態,微笑的佛像,某種程度上像是力量緩和化的一個象徵,當然,也是宗教層面上更超脫的領悟。

5. 這個標誌性的微笑面容雖然集中出現在巴戎寺,但並非僅限此地。例如通王城(Angkor Tong,一名大吳哥)的多處城門,其內的塔布隆寺(Ta Promh),聖劍寺(Pre Khan,一名普力坎寺),附近的達松將軍廟(Ta Som,一名塔遜寺)中也都有所出現。理論上來說,應當都是七世在位時主持修建的建築。
塔布隆寺為紀念其母,聖劍寺據說為紀念其父。

6. 七世之後,國教再度由佛教轉為印度教,相當一段時間內,吳哥的後續君主也都是印度教的信奉者。在此期間出現了大量毀佛的行為。譬如塔布隆寺和聖劍寺,其內的佛龕浮雕均被徹底剷除,而「高棉微笑」為何幸免於難,也是讓大家都很奇怪的一件事。當然,不排除後人對這位偉大君主的尊重,因為七世之後,柬埔寨再沒有恢復過那樣的輝煌。


以上。病中所答,暫時就這樣:)不足之處歡迎補充交流。

參考閱讀:
闍耶跋摩七世
高棉的微笑_百度百科
巴戎寺四面佛塔:神秘的高棉微笑(這裡面提到佛像為49座,另有觀點認為是56座。然歲月彌久,佛像存在損毀,故不可考。)


推薦蔣勛老師的《吳哥之美》,自上而下,縱橫捭闔講述了真臘王國的前後歷史


能量高的人怎麼可能不笑呢?

佛家,聖賢,都是能量高的人.
普通人看到他們生活如何的剋制.

可是你們知道他們是極度的快樂嗎?

每個能量高的人,全身細胞都在笑.
觀音也在笑,你們知道嗎?


據說是這樣的,高僧禪定時,內心平和,所以會露出自然的微笑


七世的頭像把我抓住了,平和安寧又迷人


因為佛像微笑的時候,眼尾朝上是極美的。想是想抓住最美的一瞬吧


一般認為巴戎廟佛塔上的四面像代表無所不在的觀世音菩薩 - 當時王國的主要神祗。有人相信他們同時也是七世王的肖像(佛王,對應印度教時期的神王理念 - 國王是濕婆或毗濕奴在人間的化身);更進一步的說法是林立的佛塔代表著王國的各個省份,如果這樣的話他們也象徵七世在王國中的無上權力。


推薦閱讀:

TAG:吳哥窟 | 佛教文化 | 柬埔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