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若獻帝落在劉備手裡,以劉備的性格,會做諸葛亮還是做曹操呢?
這不是個好的問題,但是個有意思的問題,建議改成
「三國時若獻帝落在袁紹手裡,以袁紹的性格,會做諸葛亮還是做曹操呢?」
「三國時若獻帝落在袁術手裡,以袁術的性格,會做諸葛亮還是做曹操呢?」
「三國時若獻帝落在孫策手裡,以孫策的性格,會做諸葛亮還是做曹操呢?」
「三國時若獻帝落在劉璋手裡,以劉璋的性格,會做諸葛亮還是做曹操呢?」
(公孫瓚君的名字不整齊,就不列出來了。)
獻帝有用的時候,我們的皇叔和以上各位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獻帝瞧都不會瞧皇叔一眼,當皇叔終於站穩了可以給獻帝一個溫暖的家的時候,獻帝已經沒用了。
以下是牢騷,結論在最後。
劉備不是劉秀。
西漢末東漢初的亂世,是穿越王倒台後的大洗牌,是比東漢末更亂的亂世。類似劉邦,劉秀,朱元璋,太祖這類妖人,趁著亂世,招呼一幫老鄉同學,就把天下打下來了。
但是東漢末年,皇帝沒倒,洗牌不徹底,這是大背景。
皇權所在,長安洛陽,董卓入主的時代,我們的皇叔在河北安喜當縣尉呢。
李傭郭汜的時代,大概我們的皇叔在公孫瓚帳下呢,就算跑去接獻帝,也會被AOE擦邊球打死。
然後曹操打敗楊奉,迎獻帝入許昌,我們的皇叔好像再也沒有機會了。
直到赤壁後,曹仁大敗,皇叔才慢慢站穩了腳跟,就那樣,入蜀打劉璋還借著搞張魯的旗號。東漢末年的環境,對皇叔來說太難了,真的太難了。
插一句,東漢末年,你爸爸要不是個刺史州牧,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曹操和皇叔煮酒論英雄,談到的袁紹,袁術,劉表,孫策,劉璋,張魯,韓遂,哪個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就這一點,我們的皇叔白手起家,終成蜀漢皇帝,就值得我們敬(gui)佩(tian)!
再來假設。
皇叔迎娶獻帝,這假設本來就不可能成立,皇叔在河北的時候,皇叔在徐州的時候,跟獻帝中間隔著袁紹曹操,假設獻帝跑去投奔他這個叔叔,袁紹曹操會沒有動靜嗎!
所以讓我們重新假設,皇叔不是出生在河北,當呂布刺死董卓的那一刻,我們的皇叔是長安城西邊陳倉縣的縣令,擁兵1000人馬(沒錯就是1000人馬,至於為什麼後面解釋)。
假設一:獻帝該逃了,夜黑風高長安城,一幫老臣圍著獻帝,商量往哪走。這時有一個老臣建議「皇上,聽說西邊陳倉縣令劉備,是您的叔叔。」「他有多少人馬?」「2000人馬。」獻帝白了他一眼,派人私信曹操袁紹去了。
假設二:獻帝該逃了,夜黑風高長安城,一幫老臣圍著獻帝,商量往哪走。這時有一個老臣建議「皇上,聽說西邊陳倉縣令劉備,是您的叔叔。」「好,事不宜遲,派人聯繫他,我們現在就出發」。收到獻帝私信後,皇叔要麼假裝沒收到,帶著關羽張飛連夜投奔老同學公孫瓚去了,不接這燙手的山芋。要麼接到獻帝,緊接著打包送給李傕郭汜,繼續寄人籬下等機會的劇情。
結論結論結論:
獻帝不是傻,投奔也是看實力的,估計就袁紹曹操入得了獻帝的眼。
皇叔不是傻,白手起家沒什麼實力,接獻帝作死啊!
赤壁之戰後的假設
赤壁之戰後,曹操大敗,皇叔站穩。但此時獻帝已經完全沒用了(其實曹操打敗袁紹,袁尚袁熙死的那一刻,獻帝已經開啟打醬油模式了)。獻帝屬於曹操,三國劇情依舊;獻帝屬於孫權,夷陵之戰反而不會發生;獻帝屬於皇叔,皇叔也只能嘆口氣「天命,呵呵呵呵」
所以支持排名第二的答案,曹操迎獻帝入許昌縣是那麼的天時地利人和。
說到這裡差不多該結束這個問題的證偽過程了
我們的皇叔在白帝城修養的那幾日,我猜他一定想過「讓我從刺史開檔,我就能中興大漢!」
劉備,天下梟雄——魯肅。
天下英雄,使君與操——曹操。
先主有高祖之風,英雄之氣——陳壽。
劉備寄寓,猶若養虎——周瑜遺書。
王霸英略,吾敬劉玄德——陳登。
謝邀。
看是什麼時候了。
如果是早年平原相時期的劉備,地無一州,將不過關張?嘿嘿。董卓、李傕郭汜、王允呂布、楊奉韓暹都先後控制過漢獻帝,結果又如何呢?獻帝是個寶,誰不搶?守得住?
如果是中期拿到徐州的劉備,倒可以想法子和袁紹、哄曹操,徐圖變策。
如果是後期手握荊益兩州的劉備,可以把獻帝的力量最大化——雖然那時漢室的威望也降了不少了。比如,可以名正言順,以皇叔身份禪位為君,讓其他政權都顯得是亂臣賊子。那時隆中對的雙向戰略就大有機會了。
但綜合比起來,還是不及曹操奉獻帝入許都那麼天時地利人和。歷史這事本來就是如此,許多事都是排好了的,錯了一點兒地方、時間,什麼都不對了。
這個問題,可參考劉琦的命運。
上有皇叔之尊,下有輔臣之名,中有除奸護國之功。可以名正言順的榮登大寶,怎麼會做諸葛亮和曹操呢?
陳橋時,老趙說他不想穿黃袍。
劉備會做漢某帝
諸葛亮和曹操不是一樣的嘛?挾天子,把朝政~
劉備會做什麼,得看獻帝是個是個什麼樣的皇帝。
如果獻帝和劉璋一樣,稀里糊塗,占著茅坑不拉shi,劉備會傾向於做「曹操」,但是方法和曹操肯定有所不同,不會那麼露骨。
如果獻帝英明神武,劉備會傾向於做「諸葛亮」,但是也不會像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那樣愚直。
而且,還得看獻帝如何對待劉備。
劉備肯定是傾向於自己任事的、傾向於掌權的。而且劉備一定是口碑好、人緣好、聲望高的。
如果獻帝對這些很忌諱。覺得劉備有野心,是個威脅,於是明裡暗裡搞劉備。劉備也不會束手就擒,就會傾向做「曹操」。
如果獻帝有大智慧、大氣量,能夠真心接納劉備,劉備就會傾向做「諸葛亮」。
與曹操不同的是,獻帝在劉備手裡自由度會高很多,畢竟劉備很注意「影響」,成天匡夫漢室的宣傳,才招攬到許多人才,總不會把獻帝控制的死死的,自己打臉給手下人、天下人看。而是會開放給他一些空間,一些實權。看看這皇帝怎麼樣。
劉備與獻帝是有共同目標的,都是想恢復祖上的榮光,興復漢室。如果兩人處理的好,雙贏、合作的局面也不是不可能。而且獻帝比較年輕,也許劉備先死了,以忠臣、賢王之名收場,就是順理成章的了。劉備兒子阿斗也不會爭位什麼的。
不像曹操,基本上和獻帝是零和。
(但是,如果獻帝真在劉備這,曹操還能不能混,其實這是個不小的問題。
曹操不太可能做項羽那種冒天下之大不韙、殺掉義帝自立的人。曹操還是不敢直接做「逆賊」的,這點從曹操經常自比漢高祖劉邦可以看出來,他是深知順逆之道的。
曹操的存在基礎是擁立獻帝,劉備的存在基礎是揭露曹操的漢賊本質。
如果擁立漢室的角色被劉備先扮演了,曹操該怎麼玩?直接明著來做漢賊嗎?很可能曹操會被迫與劉備合流擁護漢帝了,然後或者是做「治世之能臣」、或者跟劉備在一個朝廷上死磕。
如果劉備沒有被曹操磕死,並考慮到曹操在同殿之上成為一個介於獻帝與劉備之間的第三勢力,那就複雜了。
說不定孫權一看曹劉合流,也直接表示臣服,並加入進來呢。那就更複雜了。
這樣一來本題就不成立了.)
這麼說吧,如果我是獻帝,我更希望去劉備那。起碼希望比曹操這裡大。
可以參考《三國志6》遊戲,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理想。比如曹操是「霸權」
孫權是「割據」
而劉備是「王佐」
我覺得挺有道理的。
我不說話,你問我為什麼我不說話,因為我在想劉璋的故事
大前提:亂世乃至是三分前期,都一定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不傻劉備也不傻,如果真走到三分穩定狀態下,以劉備的思路仍然應該是穩穩的控制獻帝而不像曹丕那麼猴急,一定會看看有沒有機會混一宇內然後再繼承大寶的,這個角度來評價,劉備的選擇一定是跟曹操相同。
假如真能搞定天下,那這事還有什麼好糾結的,劉備倆兒子的名字就能說明他的態度了:
劉封、劉禪。
讓獻帝「禪」讓了,隨便「封」個XX公。
名字起得這麼赤裸裸,還說劉備沒有做皇帝的心,誰信啊。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偽得不能再偽的偽問題。
劉備的政治理念就是「每與操反」,專心做曹操的反對黨。
備曰: 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耳. ----&<資治通鑒&>
沒有曹操,何來劉備?時勢造英雄,可能會有很多種可能的結果吧。
只看「獻帝見害」就懂了
個人覺得,跟曹操不會差多少,劉備也是一個有野心的人,而當時獻帝的利用價值的確很高,劉備沒有得到,當然回去抨擊他,反對他咯,利用這個作為利用,也作為一個類似獻帝一樣的引導。
打仗說到底靠的是人和經濟 前期黃書沒人沒地 自己都是個泥菩薩 得了個徐州不說身邊還有個呂布 徐州本就是個百戰之地 四周無險可守 白手起家的黃書在徐州根本就站不住腳 等到入川後 那個時候天下三分之勢已定 且不說孫權眼裡從來就沒漢這個字 一直以正統自居 佔中原七州的曹魏更不會買劉協的賬 所以對黃書來說 前中期他供不起劉協這尊菩薩 後期他自己被封為菩薩 一山豈容二虎?
一個攝政王的名頭是跑不了的,發展的好的話,再找兩個托來個黃袍加身,你懂的
可參蕭衍廢蕭寶融例,不過劉備大約不會改國號,蓋漢室終究比齊室更有感召力。
那樣漢天子的政治勢力會與劉備的政治勢力博弈,平衡的結果或許還真是劉備成了中興名臣嘍,尤其在劉備收拾不了曹孫兩家的時候。。並不是誰都敢於把漢帝這把火摟在懷裡的,火或許能點旺勢力,團結人心,也許會燒到自己。與曹操相比,袁紹就不敢,他只好當個土大王。曹操有理想,也有把自己置身於水深火熱中的勇氣與自信。想想看好像曹魏20多年中大的謀反就有3次吧,小的、胎死腹中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想想荀彧跟曹操三十年,股肱之臣,如此親密,官渡之語,仍然堅持漢臣信念與曹魏的皇道信念對抗。當然這也是知識分子的獨立,與家臣的區別。曹操在自己的都城中都不能高枕無憂,是要很大的魄力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