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冰火》《魔戒》《三國》等小說和和《百年孤獨》等諾貝爾文學各自的特點,區別和共同點?

無論《哈利》《冰火》《魔戒》《三國》等都算是家喻戶曉的大作,而諾貝爾文學更不用說,同為世界知名的書籍,這兩種類型的書有什麼各自的特色,共同點和不同點,兩者在文學史上的影響哪種較大(其實也應該算三種類型,《三國》和前三者也算不同類型吧)


謝邀。

首先很抱歉過了這麼久才回答,因為最近比較忙,也因為這個問題確實比較宏大,如果認真回答的話,可以寫一篇冗長的論文出來。我在這裡盡我所能地淺談一下吧。

《哈利波特》的話,書我看過兩本,電影幾乎都看了;《魔戒》則相對少一些,只看過一本書和三部電影;《冰與火之歌》則是電影和書都全部有看。《三國演義》就不用說了,書看過七八遍的樣子,電視劇也有看。
再說以《百年孤獨》為代表的諾貝爾文學作品。很懺愧的表示我到現在只看了一半,《雪國》也是一樣。《局外人》倒是看完了,另外我認真看過並看完了的還有《蛙》,《老人與海》以及泰戈爾的一些詩。(另外我相當崇拜博爾赫斯,卡爾維諾,昆德拉,沈從文這四位完全可以得到諾獎卻因為種種主客觀原因沒能得到的大神)
以上算是我的閱讀經驗吧。
下面開始作答。
特色:題主將《哈利波特》,《冰火》,《魔戒》,《三國演義》放在一起,那麼它們有何共同點呢?簡單來看,它們都是暢銷書,都火爆一時,都家喻戶曉,都經歷了時間的洗禮並歷久彌新。深入一點的話,可以這麼說:它們都是「俗文化」的代表(這裡的「俗」不是廣義上的俗,而是僅僅表示與「雅」相對)都是下里巴人似的作品:它們都為普羅大眾所喜聞樂見,所津津樂道。它們都描述了一個驚險刺激,引人入勝的故事,它們的主題都非常地多元:關於成長,關於贖罪,關於愛情,關於人性道德,關於苦難後的重生等等。以至於人們談到它們時,都不會也不能說「這是一部講述什麼什麼的書」而只能說「這是一部很好看的書」,反觀諾獎作品,它們都屬於「傳說中的書籍」,都屬於「打死我也看不進去的書」,都是那種講出來人人都聽說過但真正看過的人卻寥寥的書,它們在獲得諾獎之前寂寂無聞,在獲獎之後也大都是」跟風「的人來捧場。還有,它們都非常容易被定義,譬如談到《老人與海》任何人都可以裝作很懂地說:「硬漢形象的代表作品,表現了海明威對不屈不撓雖敗猶榮的奮鬥精神的讚揚」;譬如說到《百年孤獨》,沒讀過的人也可以來一句:「那個講什麼魔幻現實主義的嘛」;譬如《局外人》,絲毫不了解西方哲學的人都會說:「存在主義,典型的存在主義作品!」;譬如《古拉格群島》,我作為一個吃瓜群眾也能張口就來:「反極權啊!索爾仁尼琴不愧為俄羅斯的良心!」說罷微微頷首,好像很熟似的。

區別:上面的特色其實也說到了很多兩者的區別。我再談談除上述所外的。《哈利波特》等作品都有很大的解讀空間,即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這些作品的看法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譬如一本《三國演義》中的一個諸葛亮,就有人覺得他「神機妙算」,有人覺得他「頗有城府」,有人覺得他「神智若妖」,甚至有人覺得他有點「狡詐」。而諾獎作品則留下的解讀空間很小,首先是有些作品真的比較單一,你不能從《局外人》中看到什麼對真摯美好愛情的歌頌,什麼對黑暗現實的批判,什麼對卑鄙下流的鄙夷等等。說實話,若是沒有現實主義,《局外人》可能根本不會出版。其次,諾獎在國人(甚或世界)的眼中都已經被「神化」,它做出的定義很少有人反駁(我並不是說諾獎對獲獎作品的定義有誤,我只是純粹站在多元化的角度看問題),所以馬爾克斯就是寫魔幻現實主義的,海明威就是一個經常失敗的硬漢,阿列克謝維奇就是一個習慣獨來獨往做調查的怪阿姨。一切諾獎作品都被標籤化了,而這對《哈利波特》這類書籍來說是不敢想像的。

共同點:假大空的來說,這兩類作品都對人類的發展以及人類社會的進步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用人話來說就是這兩類作品我們都十分需要。下里巴人略顯粗俗,但人民喜歡,陽春白雪格調高雅,但和者寡。這麼說吧,沒有《哈利波特》,《三國演義》,《冰火》,《魔戒》這樣的書,有誰還會看文藝作品?有誰還會去推開文藝殿堂那隱秘而狹小的大門,去發現隱藏在其中的思考人生的各類以諾獎作品為代表的有深度的作品?用《一代宗師》的話說,就是「一派裡面,有人做面子,就的有人做里子。」用馮小剛的話說,就是「沒有俗,哪來的雅?」

三點題外話:一,就我認為,《三國演義》和《冰火》應當是一個類型的,只是站在國人的角度,把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與當今很潮的在這些作品放在一起略顯彆扭而已。二,雅俗其實沒有明顯的界限,譬如《紅樓夢》。三,王小波的小說是題主所問「共同點」的最佳解答(就是像《紅拂夜奔》,《萬壽寺》,《尋找無雙》這些在某些篇幅之前會說「本節受某某某的《什麼什麼》的啟發」的作品。


為了紀念剛看完《魔戒》三部曲……

我看過哈利波特七部,魔戒三部,百年孤獨一部,冰火和三國沒看過,打算找個時間看看。

說一件我很震撼的一件事,是我看魔戒第三部時發現的,第三部共四百多頁,其實在兩百多頁時故事已經結局,剩下的全部都是後序(應該稱之為注釋吧)。我第一次會覺得這故事是不是在歷史上存在過,裡面詳細描寫了它整個故事架構,四個紀元發生了那些事件,哪些任務,發了什麼變故,然後把主要事件全部做了排列,寫了一些主線故事裡面解釋情節,比如矮人的摩瑞亞之痛,比如亞拉岡的身世故事,比如亞拉岡和亞紋的愛情故事。還列表了哈比人幾個主要家族的族譜,還有第四紀元里這幾個英雄哈比人的最後的結局。還有關於書中描繪的幾種語言,發音等等……

細緻如此,恍惚覺得這就是歷史吧,真實存在過的事件。

哈利 ,魔戒,百年孤獨, 這些故事背後都有很大的格局,很震撼,說故事的人本身就在故事裡面,不知不覺就把讀者帶進去了。

如果說兩者不同的話,哈利,魔戒均屬於奇幻文,描繪一個不可能存在的世界的故事,裡面有大家嚮往的冒險,財富,勇氣,愛,和信任。就像我們的武俠文,描繪了快意恩仇的人生故事。
而百年孤獨作為諾貝文,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雖然也魔幻,可是現實居多,格局不局限於某個世俗點,而是傾注於整個格局時事變化,這給我的感覺很像《四世同堂》,但後者格局比較小,畢竟只限於一個局勢的變化。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伊恩·麥克尤恩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的大熱人選?
如何評價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莫言真的具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實力嗎?
魯迅拒絕諾貝爾獎提名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

TAG:哈利·波特 | 冰與火之歌書籍 | 諾貝爾文學獎 | 百年孤獨書籍 | 魔戒書籍 |